新闻热力解读:如果是在美国 毕福剑的节目会被停播吗?
>一段疑似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饭桌上唱评《智取威虎山》的视频近日在网上流出。视频中毕福剑唱了该京剧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著名选段,并且边唱边戏谑,对毛主席使用了羞辱性词汇,称他“把我们
-
>距离2020考研初试时间越来越近了,这是一个紧张的强化阶段但也希望各位考生不要过于焦虑,那样非常不利于大家强化期的复习。今天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希望大家能够过本文得到点播,找到解决难点的方法,
-
果断收藏: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开出的新传书单
>【嘉宾按发言顺序排序】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昌凤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范以锦重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董天策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丽芳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晓锋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教授殷俊|-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昌凤1.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詹姆斯·W·科塔达编:《信息改变了美国:驱动国家转型的力量》,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推荐理由】钱德勒发现信息成为美国转型的力量后,把美国信息技术史向前推溯了300年。交通设施成了信息基础设施,而信息基础设施以微妙的方式持续地对制度模式和文化规范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环境就是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和制度环境持续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个制度环境无处不在。2.凯文·凯利(KevinKelly):《科技想要什么》,熊祥译,中信出版社。【推荐理由】凯文·凯利认为,技术有一个“自循环系统”,是遵照自己的轨迹运行的,深入了解了信息网络,会发现它具有初级自主性。“科技正在将所有生物的思维缝合在一起,把世界包裹在电子神经构成的振荡外套中。”科技是生命的延伸,二者的共同需求是:提高效率、增加机会、提高自发性、提高复杂性、提高多样性、提高专门化、提高普遍性、增加自由、促进共生性、增加美感、提高感知能力、扩展结构、提高可进化性。3.亨利·詹金斯(HenryJenkins),《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商务印书馆,2012年。【推荐理由】延续其“粉丝文化”,论述草根的创造性与媒体业的碰撞。新的传播关系反映了新旧媒介碰撞、草根媒介与机构媒介交汇、媒介消费者与媒介生产者之间的权力互动关系,它创新了受众参与媒介生产的方式。4.尼古拉斯·卡尔《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中信出版社,2010年。【推荐理由】媒介即信息,浅薄比深刻更有境界。我们思维方式与所使用的生产力工具密切相关。互联网是如何革命我们的思维的?使用互联网对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会带来什么影响?本书的解读非常有意思。|-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范以锦当下写报业转型的论文和著作越来越多,作为传媒研究者陈国权前些时候也写了一本涉及转型的著作,书名为《报业转型新战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尽管有些观点与业界时髦潮流未吻合,但对转型迷茫中的业界来说有些观点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传媒大学生也不妨了解一下这些观点,以拓展对媒体转型的看法的视野。陈国权认为报纸不会消亡,有些会死去,有些会涅槃重生。他有些看法显得独特,他认为报纸与其他新媒体都属于不同的媒介形态,不可能用一种媒介形态来拯救另一种形态,这在媒介的演化竞争史上从来没有先例。他提出破解之策:进行平台再造,并要区分赢利平台和影响力平台。报业集团内营造多个平台,并明确分工,有的平台担负起赢利的职能,有的平台专注影响力的打造。陈国权说:“报业数字化平台也可以成为再造平台,但只是众多平台之一,而且还不一定是赢利的平台,它成为舆论平台的条件可能更成熟一些。”|-重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董天策1.[英]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徐波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从全球角度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考察,呈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相互交往和彼此融合的过程,文笔优美,内涵深刻,可读性强。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读此书,有助于了解人类文明的漫长历程,树立文明比较的世界眼光,进步僵化历史观的禁锢。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该书有多种版本行世,如: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010年版赵复三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本书以20万字的篇幅讲述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简明扼要,打通古今中外,充满睿智与洞见,是冯友兰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彰显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本书堪称可以影响人生的文化典型。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须读一点哲学,就从这本书开始吧。3.李泽厚:《美的历程》(修订插图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还有多种版本行世。该书对中国数千年的文学艺术做了提纲挈领的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有学理,有文采,有插图,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增进中国美学修养的入门佳作与读力作。
-
新闻热力解读:中国记者是“新闻民工”还是“无冕之王”?
>美国著名作家罗伯特·库恩将30多年来的中国巨变称作“人类社会一次伟大变迁”。作为这场变迁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中国记者用他们的篇篇报道为这个变革的时代作注。然而经
-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传专硕风景独好相比传统媒体,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在信息时代是具潜力的朝阳行业之一。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网络媒体处在“盛行期”,具有巨大的
-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适应当代新媒介环境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新闻传播理论和文化创意思维能力以及媒体实践经验,能够从事多种媒体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包括两个:媒介文
-
>一、适用专业学位新闻与传播硕士二、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德才兼备,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传播理念,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适应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三、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2年
-
>新闻与传播硕士培养方式: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全日制授课。实行学分制,学生须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按照教学计划和相关规定选课和考试,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和毕业(学位)论文。
-
>1946年,暨南大学新闻学系在上海创立。1949年,因暨大停办而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中文系在1960年开办新闻学专业。1970年,暨大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办,新闻学专业
-
>厦门大学新闻教育历史悠久。1922年至1926年,厦门大学就有了自己早期新闻教育,开创了中国人自己办新闻教育的历史。1983年,厦门大学成立新闻传播系,在中国率先以“传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