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2019年808服装艺术设计考研试题(回忆版)
12月已至,2021年研究生考研也慢慢的走近。艺术学小编特地为我们参加2021年艺术类考研的同学们整理了“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801中外音乐史考研试题汇总”,希望在同学们的复
-
>2021考生已经开始进入备考阶段了,基础知识点是最先入手的知识,考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今天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21考研法硕:民法学精选案例分析(23)”,一起来看
-
>对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的广大考生而言,除了政治、英语、两门公共课之外,对最终成绩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就是专业课中基础课和综合课的考查,因此专业课的复习要“先下手为强”。一、用活考纲不要忽视薄薄的考纲得指针性与检验性作用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法硕联考指南》(简称为《指南》)的黑体字部分单独抽出来就是一份完整的考纲!!考纲的特点就是只有纲目而没有具体的内容,相当于一本“无字天书”,但它正式因为此而具有2个特点:可以用于检验自己对具体内容的掌握程度可以从整体从体系这个宏观方面把握知识结构。二、精通教材至少将唯一的指定教材––指南读4遍,由浅入深,由易入难这里的教材就是《指南》,这是全国联考法硕专业课指定的唯一教材(尽管教育部说不指定教材,《指南》当仁不让的最权威的复习“指南针”),是出题答题的唯一依据,而且写的通俗易懂,非常适合也是唯一适合大家是非法律专业,零法律基础这个特征的。可以说,所有的复习活动都是围绕更好的理解《指南》来展开的。三、选准资料主要是人大版和法律/法院版的辅导与习题资料,质量有保证辅导书必须包含2部分:章节详细分析+单元习题以及解答。所以说辅导书对于深化理解指南是一个关键,可以帮祝你掌握以下几个方面: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答题的方法技巧,习题的强化训练,法律特殊思维方式等等。人大是御用的法硕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是法律考试书籍出版的基地,另外李方晓、尹志强、苏号朋、李俊、刘晨等人编写的法硕辅导丛书也非常优秀,以上的都可以选用,但不要重复购买,否则会分散你的学习精力,影响复习的效果。四、信心毅力在此提醒考生们复习千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严格按每周复习计划严格执行考研[微博]很苦,考法硕更苦,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在考前几天还退缩的也大有人在,所以说坚持到最后本身就是胜利。要制定计划,只有自己每天都做完了自己的计划,心里才会踏实,复习中也不会自乱阵脚在复习到中间阶段,不少人一定会觉得考研非常辛苦,看到《指南》这本书都觉得恶心,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斗争,大家一定要战胜它,熬过了这个特殊阶段,后面的路很好走。五、打好基础考试的难题部分相当少,但对考点掌握的细致程度要求非常高虽然法硕考生不允许法学本科生报考,但是各个考生的基础并不相同。有取得法学的双学位的,有利用周末辅修法律的,也有不少经过自考取得过法律本科或大专学位的,也有一直在关注法律阅读法律报刊书籍的,有提前到大二久准备考法硕的,有因为兴趣而常常去听法学本科生的课的。没有基础,就如建房子没有地基,建房师傅的本事再高,也建设不了好楼高楼。法硕考试已经考了很多年了,很多常规题目,简单题目都已经考过了,所以以后的出题趋势就是:题目难度适当加大,注重对知识的综合与系统考察,注重对细节的考察,题目灵活性加大––所以,打好基础是前提,否则后期要拉开差距就很难!六、勤于归纳最后建议考生们要善于把厚书读薄,要养成自己整理知识的习惯,做成笔记有很强自学能力的,笔记可以自己做,参考一些网络的资讯,做笔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加深记忆,加深理解的过程,它潜移默化影响你的思维、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
>考研复习既是一场恒心、毅力的比拼,也是一场学习技巧的比拼。法硕考研作为一个大的考研方面,每年都受到许多考生的青睐,竞争不可不谓之激烈。是否良好地完成复习在决定考研成败上面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让大家
-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基本法、母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加之宪法条文本身晦涩难懂,更增添了这门学科的神秘性。不过依据2014年法律硕士大纲分析,中国宪法学的考试内容其实仍然比较简单
-
>专业基础课考查目标:专业基础课考试包括刑法学和民法学两部分,在考查刑法学和民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刑法学原理和民法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法律语言表达的能力。考生
-
>考研总的来说可以说是专业课的较量,公共课过线很容易,但是得分很难。专业课得分很容易,只要你自己肯下个功夫,便可以在专业课上面获得进步。简单一句话,学校指定了书,你就应该按照学校指定的书看,而且不
-
>2014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考试说明中关于综合课考查目标中明确写道:综合课主要考查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从理论法学的角度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
-
刑法学处罚类知识点记忆诀窍
>刑法当中有各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和从重处罚的情形,情形很多,不太好记,而且有的情形是“可以”,有的又是“应该”,一不留神就能搞混。那么在有限的考
-
>一、法的渊源是指法的来源或法之栖身之所,也有著述称法的渊源主要指法之产生的原因或途径,故法的渊源亦可简称法源。法渊源的范围:立法。国家机关的决策,决定或阐释。司法机关的判例和法律解释。国家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