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经济学常考知识点(6)
1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说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等国爆发了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衰落,出现一批独树一帜
-
近代西方经济学常考知识点(5)
19世纪初期的西方经济学说萨伊是19世纪初期代表法国资产阶级利益、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经济学家。马克思把他和马尔萨斯看做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政治经济学概论》。萨伊把斯密理论条理化和系统化,被
-
近代西方经济学常考知识点(4)
英法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19世纪20年代前后,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达于完成。李嘉图和西斯蒙第分别是两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斯密以后40年间,英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革命
-
近代西方经济学常考知识点(3)
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是布阿吉尔贝尔。柯尔贝尔的重商主义使封建专制政治达到高峰。靠牺牲农民利益的政策最终给法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布阿吉尔贝尔批评把货币看成
-
近代西方经济学常考知识点(2)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术语由马克思最早提出,并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沿用。根据马克思的规定,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古典政治经济学指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包含有科学的因素。在西方经济学中,古典经济学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这是指从18世纪到19世纪前半期(到约翰·穆勒)或70年代(到边际学派出现)的一种经济学流派。配第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其学说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他使用了抽象法,在近代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并初步分析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他区分了自然价值、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市场价格。他把工资的自然基础归为维持工人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从实物和货币两方面说明了地租,即产品价值除去生产资料价值(种子)和劳动价值(工资)之后的余额;讨论了利息(在一定期限内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报酬)和土地价格(购买一定年限的地租)。从配第到斯密之间约一百年中出现了一批杰出思想家。洛克以自然权利学说为基础研究了地租和利息。诺思指出利息的高低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而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马西第一次分析了利润,指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休谟系统地论述了货币数量论。斯图亚特最早论述了利润的起源(让渡利润论)。斯密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体系。斯密时代处于工场手工业鼎盛时期,工业革命已在棉纺织业中展开,英国形成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三大阶级。经济自由成为产业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他研究的中心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他主张符合自然秩序、实行经济自由的社会,这种经济自由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他认为,在这种社会中,国民财富是一国所生产的商品总量,财富的源泉是劳动,增加财富的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加强分工)和增加工人人数(需要积累资本)。这是他的基本思想。《国富论》的五篇结构。斯密著作中使用了抽象法和归纳法两种方法,这使他的经济范畴几乎都带有二重性。斯密从人的本性出发,系统考察了分工,批判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关于财富来源的错误。他把货币看做流通的工具。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提出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决定价值的二重观点,又用三种收入说明价值。根据年产品价值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第一次划分出三大阶级。三种收入学说:工资的双重定义(劳动者劳动的收入、劳动的自然价格);工资水平是劳资双方竞争的结果;工资变动同国民收入或资本的增减的联系。利润的双重定义(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扣除工资后的余额、资本的自然报酬);利润率下降趋势,其原因是资本间的竞争。地租的多重定义(劳动生产物或价值一部分、因使用土地支付给地主的代价、一种垄断价格、生产费用之一、自然力产物);自然价格和足够价格。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斯密分析再生产时,把年产品价值只归结为三种收入的观点被称为“斯密教条”。斯密教条的根本错误是丢掉了不变资本部分。“看不见的手”。公平、确实、便利、经济的四大赋税原则。
-
近代西方经济学常考知识点(1)
重商主义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出现,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就对社会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进行过初步分析。色诺芬在《经济论》中较早使用了“经济”一词,亚里士多德初步探讨了商
-
1、决策环境变化的度量(p,m)(1)收入扩展曲线(ICC):收入发生变化。(2)命题:不可能全部商品都是劣等品。(3)价格扩展曲线(PCC):价格发生变化。(4)提供曲线(OC):收入和价格都发
-
1、经济分析的两大原则(1)最优化原则(Optimality)又称理性选择原则(principleofrationalselection),这一原则假定每个经济主体都是“理性人
-
在考研备考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有时候也需要收集信息、关注院校动态与整合资料的能力。也就是说考研不仅需要主观的努力,也需要客观条件的辅助。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
-
2014年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经济学非统考专业课考试由各招生单位单独命题,虽然每个院校的试卷不一样,但是,我们仍能从中分析出一些规律。一、指定教材,又不考教材;提供大纲,又超出大纲。很多院校在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