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5)
宏观经济政策与失业率近年来,美国失业率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而且保持在30年前的水平之上。如何解释两地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呢,部分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美国只有一个中
-
世界财政部长会议最近一次世界财政部长会议的议题是“如何治理通货膨胀”。主题发言讨论的是市场经济国家所经历的问题。发言总结了各国在过去经济发展所经历的通货膨胀,深刻分析了通货
-
欧元升值与中欧贸易欧盟的经济规模接近美国,是日本的两倍,中欧贸易额仅为中美贸易的一半,也少于中日贸易,双边贸易与欧盟的经济和外贸实力明显不相称。2002年,朱熔基总理访问欧盟时,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
-
重复建设:调整结构的障碍案例提示: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在纺织业、汽车业等表现尤为严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制约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重复建设本质上是一种非正常竞争的结果,
-
在考研备考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有时候也需要收集信息、关注院校动态与整合资料的能力。也就是说考研不仅需要主观的努力,也需要客观条件的辅助。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
-
石油与经济原油是生产许多物品和劳务的关键投入,它已经成为一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石油价格的变化对许多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存在一个主要利用石油生产许多产品的国家,该国经济中一
-
战争与经济“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震惊世界的“9.11”之后,美英两国对阿富汗发动了军事打击。战争对经济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不少人希望美国军火商能得
-
我国小麦生产和市场的走势今年小麦减产已成定局。这消息令全社会十分关注乃至担忧。但同时传递出的其中优质专用小麦增产和出口增加的消息却又令人为之一振。有关专家认为,这一高一低给业内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将
-
美国1982年衰退中的货币政策由于低失业率和第二次石油价格的冲击,1979年美国的年通货膨胀率上升到13%,对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美国联邦储备当局决定利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这次通货膨胀。与以往不同的是,美联储倾向于关注准备金和货币供给的增长,而不是利率,以便能够迅速降低通货膨胀。经过这次政策,美国的货币供给量大幅度减少,利率上升到自南北战争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利率的上升,投资及其他利率敏感性支出显著减少。这次政策确实对抑制通货膨胀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到1982年为止,通货膨胀率已降低到4%。但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过于严厉,导致了经济的衰退,失业率超过了10%。问题:1、什么是货币政策?2、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哪些?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局限性有哪些?答案要点:1、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经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管理,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是经过银行制度来实现的。2、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经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目的主要经过调整法定准备率、变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手段来实现。(1)调整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可以经过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来控制货币供给。(2)变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再变更再贴现率手段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并最终控制货币供给量。(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在公开的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的债券等有价证券。除了上述三大手段之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采取其他手段。例如,道义劝说、严格或放宽信贷条件、贴现配额等。3、货币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1)流动偏好陷阱。当经济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状态时,货币政策经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的作用是有限的。(2)时滞的影响。与财政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政策时滞的影响。(3)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变更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控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的效果受到商业银行行为的制约。
-
财政政策的实践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总统采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使财政政策成为美国对付衰退和通货膨胀的主要武器之一。肯尼迪总统提出削减税收来帮助经济走出低谷。这些措施实施以后,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