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2015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5)

宏观经济政策与失业率近年来,美国失业率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而且保持在30年前的水平之上。如何解释两地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呢,部分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美国只有一个中

  • 2015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4)

    世界财政部长会议最近一次世界财政部长会议的议题是“如何治理通货膨胀”。主题发言讨论的是市场经济国家所经历的问题。发言总结了各国在过去经济发展所经历的通货膨胀,深刻分析了通货

  • 2015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3)

    欧元升值与中欧贸易欧盟的经济规模接近美国,是日本的两倍,中欧贸易额仅为中美贸易的一半,也少于中日贸易,双边贸易与欧盟的经济和外贸实力明显不相称。2002年,朱熔基总理访问欧盟时,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

  • 2015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2)

    重复建设:调整结构的障碍案例提示: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在纺织业、汽车业等表现尤为严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制约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重复建设本质上是一种非正常竞争的结果,双向弱调节是酿成重复建设的根本原因。一、近年来重复建设的主要特征1.重复建设浪潮所波及的部门和行业比较普遍。企业个数增长率超过22.8%(1985年较1980年全国工业企业个数增长率的平均值)的11个部门和24个行业,几乎都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2.加入重复建设浪潮的产品品种多、范围广。涉及到的产品不仅有人们较熟悉的耐用消费品,而且有机电产品、基本化工原料等等。3.重复建设在地区之间出现的时间相近、频率相近,而且往往以地区为中心,各地区结构趋同化越来越严重。例如,80年代,各省、市、自治区竞相发展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卷烟等行业,绝大部分企业达不到经济规模的起点。这一浪潮尚未完全平息,竞相发展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电子琴等耐用消费品的新浪潮又平地而起。近几年出现的棉纺热、轿车零配件热,也都是全国范围的。重复建设往往以地区(省、市、区)为中心,向本地区辐射。辐射所达到的区域行政级别与项目的投资额大小成正比,越往下项目所需的投资额越小,如小酒厂、小炼铁厂、小化工厂、小烟厂在县级遍地开花;而化工类的中型厂、机械加工厂等则在中等城市、地区专署这一级铺摊子;彩电、冰箱、汽车等在省际之间竞争。4.重复建设上得快、下得猛,一浪接一浪,持续不断。二、重复建设的典型案例(一)纺织业1.背景材料1978—1988年我国纺织业中的大头——棉纺织业,经历了1978—1982年的稳步增长时期,1982—1984年的衰落时期和1985年—1988年的再次高速增长时期。在此期间棉花生产出现了大的波动。因此从1982年以后,棉纺业的波动以及以后引发出的各种原料大战,都与棉织业发展和棉花生产波动有直接的关系。2.重复建设情况1985年以后的棉纺业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军”。一个“方面军”是乡、镇、村办的纺织企业。如1985年乡镇村办纺织企业产值比1980年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385.6%,而同期全国纺织企业仅增长51.1%,其中大中型纺织企业增长29%。另据统计,乡镇村办棉纺织企业个数1984年相当于纺织系统的175.32%,到1985年就上升到192.62%,实现工业总产值1984年占纺织系统的6.5%,到1985年上升到9.91%。乡镇村办纺织企业占全国纺织工业比重已由1980年的3.5%提高到1985年的19.54%,增长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乡镇村办纺织企业多是远远低于合理经济规模的小厂,因此,使全国纺织行业的企业平均规模降低。乡镇村办纺织企业的过快发展使我国纺织工业原料供给出现了畸形结构。第二个“方面军”是各省(市、区)政府建立的各种纺织厂。1985年以后各地计划外小纱厂蜂拥而上,江苏、山东、河北上的最快,不生产棉花的广东省也迅速发展起一批小纱厂。加工能力的迅速扩大,使纺织业的原材料供需缺口达到20%左右。1989年全国纺纱能力已达到3150纺纱锭,全部开工可加工棉花近亿担,而1989年全国产棉才8000万担。除棉花外还有苎麻、蚕茧、黄麻、羊毛等。于是争夺原材料的大战就不可避免了。结果占全国纺织业总产值44.1%,实现利税54.5%的大中型纺织企业(1985年统计企业个数只占3.7%),吃不饱,影响了效益的发挥。据统计,京津沪三大纺织基地在1989年棉花年度的头一个月里,仅得到应供应棉花的55%左右,黑龙江、吉林、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四川及沈阳、哈尔滨、重庆等17个省和计划单列市棉花实际进货不到计划的40%。各地政府从本地区利益出发,对国家计划调拨的棉花层层封锁、克扣。3.后果纺织业的重复建设对其行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首先,造成了全国范围的加工能力过剩。据分析约有25%的加工能力过剩。其次,使产业组织结构恶化,规模效益丧失。再次,导致原料大战。(二)铝加工业1.基本状况改革以来,我国铝加工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与1978年相比,铝材年产量翻了两番多,大大超过了同期全国工业的增长速度。这对于迅速改变传统体制下我国铝加工力量薄弱的状况,满足日益扩大的铝材社会需求,保证和促进相关行业发展,减少进口等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大的盲目性。据分析,我国铝材生产耗铝量一般占总耗铝量的70%,若以此为标准,1986年我国国内生产原铝量为54万吨。可供铝材生产用铝量40万吨,而该年度我国铝加工行业生产能力为85万吨,加上20万吨的铝电线电缆,共100多万吨,大大超过了实际原铝生产量。1985年我国铝加工行业生产能力利用率约为72%,而1986年下降为59.24%。目前,铝业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一方面,近年来企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积累效应将使目前已经超过原料生产供应能力的加工能力更加扩大(据统计,1986年铝加工行业在建设生产能力为37.82万吨,加上原有生产能力,行业总生产能力将为122.83万吨,约是现有原铝供应能力的3倍),原材料短缺矛盾将更加尖锐:另一方面,原已形成的铝材需求市场将可能会缩小,企业之间为争夺产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正是近几年铝业发展中出现了全国各地不分条件、不顾合理经济规模的重复建设浪潮。

  • 2018年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

    2018 农业大学 农业大学研究生

    在考研备考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有时候也需要收集信息、关注院校动态与整合资料的能力。也就是说考研不仅需要主观的努力,也需要客观条件的辅助。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

  • 2015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1)

    石油与经济原油是生产许多物品和劳务的关键投入,它已经成为一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石油价格的变化对许多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存在一个主要利用石油生产许多产品的国家,该国经济中一

  • 2015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

    战争与经济“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震惊世界的“9.11”之后,美英两国对阿富汗发动了军事打击。战争对经济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不少人希望美国军火商能得

  • 2015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9)

    我国小麦生产和市场的走势今年小麦减产已成定局。这消息令全社会十分关注乃至担忧。但同时传递出的其中优质专用小麦增产和出口增加的消息却又令人为之一振。有关专家认为,这一高一低给业内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将

  • 2015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8)

    美国1982年衰退中的货币政策由于低失业率和第二次石油价格的冲击,1979年美国的年通货膨胀率上升到13%,对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美国联邦储备当局决定利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这次通货膨胀。与以往

  • 2015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7)

    财政政策的实践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总统采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使财政政策成为美国对付衰退和通货膨胀的主要武器之一。肯尼迪总统提出削减税收来帮助经济走出低谷。这些措施实施以后,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