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经济学:财政平衡
2016考研学习交流群:57364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部分,研究财政平衡,必须结合国民经济整体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的正确的结论。2、国民经济
-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
2016考研学习交流群:57364一定时期内一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财政结余、财政赤字和财政平衡。1、财政平衡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财政平衡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
-
2016考研学习交流群:57364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简称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
-
2016考研学习交流群:57364国家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批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家筹集和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是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与实质预算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制度。它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实质:解决预算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1、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一级政权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中国共有五级。2、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国家财力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如何分配,是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3、中国的预算管理权限划分人大:审查批准本级草案及执行报告。人大常委会:监督执行,审查批准本级调整方案及决策。政府:编制预决算草案、向人大汇报、汇总下一级、组织执行、决定动用、编制调整方案、监督各部门及下级的执行。财政部门:具体编制草案及调整,定期汇报。4、预算调整制度和方法由财政部门提出并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同级人大常委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来源。体制演变:1、统收统支体制即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财力、财权高度集中于中央。是1950-1952经济恢复时期的预算体制,在三年调整时期和文革时的一些年份也用过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1953-1979年实行主要特征:中央统一制定预算政策和制度,地方分级管理有关税权集中于中央,由地方组织征收,分别入库中央确定地方预算的支出范围中央统一进行地区间的调剂地方以支定收,结余留用该体制不能长期稳定3、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0-1993年实行简称财政包干体制。主要特征:在总额分成的基础上对增收或超收部分加大地方留成比例,经过多收多得的激励机制鼓励地方特别是富裕地区增收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全国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4、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1994年以后实施。推荐阅读>>>2016考研经济学:国债的调节效应2016考研复习已经进入暑期强化阶段,正可谓:得暑假者得考研。考生要学会拒绝诱惑,充实利用好这个暑假,为后期的提高及冲刺阶段做足准备。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6考研暑期集训、半年集训、精品网课、vip1对1、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还推出了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强化复习助力!
-
考后为大家整理发布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综合考研解析,教育学研究院老师深度解析试题变化及难度,帮助考生做好考后估分(估分入口)、从容迎战后续复试调剂!一、题型分析从首师大的历年的来看,题型还是分
-
2016考研学习交流群:57364国债效应是指国债运行对社会经济生产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经过对国债功能的运用来实现的。根据国债效应产生的不同方面,可以把国债效应归纳为国债的分配效应和国债的调节效应
-
2016考研学习交流群:57364国债效应是指国债运行对社会经济生产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经过对国债功能的运用来实现的。根据国债效应产生的不同方面,可以把国债效应归纳为国债的分配效应和国债的调节效应
-
2016考研学习交流群:57364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及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
-
2016考研学习交流群:57364 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应届生已经迎来自己的暑期,这个暑期你的努力将决定这个暑期是否是你最后一个暑假,或者你将考入梦寐以求的名校。统计分析历年考
-
2016考研学习交流群:57364税收负担转嫁,简称“税负转嫁”。指税收负担从纳税人那里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换句话说,税收负担转嫁是指纳税人把自己缴纳的税收转移给别人负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