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山地环境与自然灾害专业目录

  • 建校时间:1938年
  • 招生简章:共1份简章
  • 院校类型:师范类
  • 所在地区:云南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招生专业

山地环境与自然灾害 音乐 艺术设计 美术 设计学 美术学 戏剧与影视学 音乐与舞蹈学 旅游管理 会计 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旅游管理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食品加工与安全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农艺与种业 农村发展 农业管理 能源动力 电子信息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水土工程 农业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系统结构 光学工程 统计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 微生物学 动物学 植物学 边疆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物理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无线电物理 光学 凝聚态物理 理论物理 运筹学与控制论 应用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基础数学 中国史 新闻与传播 日语笔译 英语口译 英语笔译 越南语笔译 泰语笔译 传播学 新闻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日语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 亚非语言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汉语言文字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文艺学 应用心理 汉语国际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 运动训练 体育教学 学科教学(生物) 学科教学(地理) 学科教学(化学) 学科教学(物理) 学科教学(数学) 学科教学(历史) 学科教学(美术) 学科教学(英语) 学科教学(语文) 小学教育 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管理 职业技术教育 学科教学(思政) 民族传统体育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应用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教师教育 成人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教育史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学原理 社会工作 法律(法学) 法律(非法学)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民俗学 人类学 人口学 社会学 金融 国际贸易学 产业经济学 金融学 财政学 区域经济学 美学 科学技术哲学 宗教学 伦理学 逻辑学 外国哲学 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院系所
  • 考试方式
  • 学习方式
  • 专业
  • 研究方向
  • 拟招人数
  • (018)地理学部
  • 统考
  • 全日制
  • (0705Z3)山地环境与自然灾害
  • (02)灾害监测评估及应急管理
  • 专业:(不含推免)
  • (018)地理学部
  • 统考
  • 全日制
  • (0705Z3)山地环境与自然灾害
  • (01)山地环境与土壤侵蚀
  • 专业:(不含推免)
热门问答 热门资讯
  •  自然灾害
    1.气象水文灾害河南省分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水系。本课题编绘的“河南省洪涝形势图”反映了四大水系流域由地形、气象、水文等因子决定的威胁情况。各水系干、支流未出山时,洪水威胁主要表现……展开
    1.气象水文灾害河南省分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水系。本课题编绘的“河南省洪涝形势图”反映了四大水系流域由地形、气象、水文等因子决定的威胁情况。各水系干、支流未出山时,洪水威胁主要表现为淹没河谷滩地、低阶地及岸堤侧蚀。暴雨型洪水多来势猛,短时间汇集大量洪水,易给水库及下游平原造成灾难,也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类地质灾害。在平原区表现为洪水溃堤决口泛滥,对低洼易涝区威胁尤甚(见表10.3.1)。表10.3.1 河南省洪涝形势分析表(1)黄河水系黄河省内流域面积为36200 km2,干流流经省内长度为711 km,省内支流有伊洛河、沁河、金堤河等水系。黄河两大灾害威胁是悬河与断流。孟津出山后的省内平原河段总长度为440 km,其中河床高出堤外的悬河段即达380 km,占86%。悬河高出两岸平原3~13 m,两岸堤坝险工达159 km,若发生决溢洪水泛滥,威胁省内面积达40040 km2;涉及9市、41县,人口3000万。黄河堤防建国以来已多次出现险情,黄河水患是豫、鲁、冀、苏、皖数省人民的心腹大患。黄河水是黄河两岸平原区人民生存发展的命脉。河南省年引黄河水30×108~40× 108m3,灌溉面积120×104hm2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及上游水资源浪费使黄河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曾断流达226 d,断流长度达622 km,给两岸人民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带来极不利影响。(2)淮河水系淮河干流与主要支流均发源于我省。省内流域面积8.83×104 km2,占全省面积52.8%。淮河水系呈羽状,省内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支流达250多条,加之源区多暴雨,平原地势低洼、排泄不畅,因此暴雨洪涝灾害是淮河流域主要自然灾害。1950、1954、1975、1982、1998等年份均出现过特大洪水灾害。沙、颍河以北的淮河平原属黄泛威胁区之一部分,洪涝威胁面积27370 km2。沙、颍河以南低洼平原大面积连片分布,洪汝河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洪涝威胁区面积20660 km2。该区1975年8月暴雨大洪,淹29县,受灾366630 hm2,死亡人数为8.57万,毁房560万间,毁耕地73.3×104 km2,京广线中断48 d,经济损失逾300亿元,是我省解放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沿淮及淮南岗间谷地受河谷型洪水威胁,面积2640 km2。合计洪涝威胁面积5.07×104 km2,占流域面积57%。(3)长江水系长江水系省内流域面积27700 km2,其中洪涝威胁较大的为南阳盆地内的唐、白河水系。南阳盆地低点在盆地南新野一带,水系呈扇形,雨季盆地中、南部低地带与盆地东北部社旗、方城一带岗间洼地是洪涝威胁区,面积约4520 km2,占盆地面积37%。(4)海河水系海河水系流域15300 km2,占面积最少。因多年干旱与抽取地下水,水系中除卫、淇河外,其余支流多成时令河。水系支流多源于太行山区,暴雨时坡陡流急,突发性洪水、泥石流威胁较大,但几率少于淮河、长江水系。域内洪涝威胁区面积9500 km2,占流域面积62%。其中太行山东侧的山前洼地同时也属黄泛威胁区。1963年8月豫北暴雨曾使太行山前数个滞洪区连成一片汪洋,京广线被毁,中断运行十几天;全省65个县受灾,成灾面积375×104 hm2。2.地质灾害河南省地质灾害主要类别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等。本节重点论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地质灾害。(1)崩塌崩塌多发生在坡度大于35°的陡坡悬崖区,以豫北太行山区和黄土分布区较常见。太行山为中、新生代快速隆起的断块山地,广布由断层或河流切割而成的数百米高的悬崖。悬崖多由变质基底与其上的古生代石灰岩、砂岩构成。由于沿节理、劈理的崩塌在崖前形成众多倒石堆和坡积裾。1982年太焦线沿线崩塌曾使火车停运67 h。豫西黄土区崩塌危害尤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门峡库区黄土岸坡崩塌总长度210 km,面积100 km2,毁农田近0.4×104hm2,数亿吨泥沙入库。1975年8月6日暴雨,使荥阳县井洞沟黄土沟豁一次延长150 m,拓宽30 m。1987年9月7日息县薄公山采石场一次崩塌10000 m3,死伤28人。(2)滑坡省内滑坡高发区集中于豫西。可分基岩滑坡与黄土滑坡两大类。基岩滑坡常发生于有软弱夹层或适宜构造面的陡坡山地。如黄河小浪底库区两岸的三叠系及二叠系的砂页岩、泥岩滑坡,对库区安全造成重大隐患。伏牛山地区多发生变质地层片岩、石灰岩滑坡,如1975年南召某工厂因暴雨造成的基岩滑坡毁厂房1100 m2,损失440万元。又如栾川门子岭滑坡。黄土类滑坡以灵宝-朱阳盆地与卢氏盆地为多发区,常呈集群状出现,有时与下伏第三系地层构成复式滑坡体,并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源。如1966年5月陇海线闵乡-高柏段暴雨滑坡,10000 m3的黄土滑坡体将一列货车颠覆。近年较大的滑坡有1996年8月暴雨造成的林县太行山体崩滑,使红旗渠内淤沙近100000 m3,渠岸毁坏16 km。(3)泥石流省内泥石流主要发生于豫西的小秦岭、熊耳山与伏牛山区,黄土山丘区也是多发区。河南省泥石流成因可分两大类。其一是陡坡谷内植被破坏严重,坡耕地与荒草裸地碎屑物质积聚多,遇暴雨则暴发泥石流。如1970年7月28日内乡马山口青山河泥石流,死亡48人,毁房1550间,毁耕地560 hm2,冲走大牲畜1100头,造成较严重的损失。其二是矿业开发区大量尾矿、废石堆积山谷,人为提供了泥石流物质源。如1994年7月小秦岭西峪沟暴雨泥石流,使数十万方金矿渣顺流而下,造成350余采金矿工的死亡与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又如1996年8月嵩县祁雨沟金矿暴雨泥石流,使200000 m3的金矿选矿尾矿倾泻而下,死伤40人,毁房8000 m2,经济损失达1600万元。本次遥感综合调查,基本查清了全省泥石流潜在发生区的分布,发现重要潜在泥石流发生沟180余条。(4)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地面沉降、塌陷、出现裂缝有多种诱因,主要有黄土湿陷、过量抽取地下水、地下采矿与新构造运动几大类。河南湿陷性黄土分布区达8000 km2以上,黄土湿陷形成的陷穴与地裂缝广布。如荥阳薛村—司村一带1983年发生了45处地面裂陷,裂陷区面积近于3 km2,单点沉陷面积3~54 m2,陷深0.4~4.0 m。构筑地下硐空可成为黄土湿陷的重要诱因。如郑州市已发现90余处塌陷区,多与人防工事或管线硐室有关。1992年5月3日大雨,使郑州国棉五、六厂塌陷400 m2,陷深达5 m,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省内城乡均发现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河南省城市浅层抽水漏斗达1240.5 km2,中深层抽水漏斗合计2546 km2。如许昌市地下水抽水漏斗最深达95.96 m,地面上方沉降速率每年达3~21mm,最大沉降量为227 mm;濮阳市抽水漏斗上方沉降速率最大达每年29 mm。洛阳市上海市场一带1991年已累积沉降138.5 mm,沉降速率4~12 mm/a。开封市累计沉降113 mm,不少城市建筑物沉降开裂受损。豫北平原地下水抽水漏斗面积达8800 km2,最深达20~22 m,漏斗之上多发生地裂缝,地面沉降速率达每年6.5~37.4mm。地下采矿,尤其是煤矿开采是省内大面积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发生的最显著诱因。如平顶山煤田已有塌陷34处,塌陷面积已达92.5 km2以上;焦作煤田塌陷区达50 km2以上。地面塌陷导致道路与房屋陷裂,山体开裂,耕地弃耕或劣化。依平顶山煤田1957~1989年每采百万吨煤塌陷0.24 km2计算,我省每年因采煤破坏耕地在200 km2以上。金属矿山塌陷以栾川钼矿为例,1997年8月采空区塌陷3000 m2,深27 m,死、伤各1人。经调查,河南省已发现地裂缝发生区128处,涉及7市43县。如1997年7月濮阳县胡状乡发生3条地裂缝,造成民房开裂,损失50万元。除黄土区湿陷与矿区开采塌陷地裂缝外,其余地裂缝多发生于亚砂土或胀缩土质区。表10.3.2 河南省自然灾害分区表续表续表(5)其他地质灾害主要有矿坑突水。其主发区在平顶山、新密、临汝、焦作、鹤壁等煤田,水量80~4515 m3/h。其次是瓦斯爆炸,多发于平顶山、新密、鹤壁等矿区,以平顶山为烈。3.自然灾害区划依据气象水文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危害程度,将全省划分为两个自然灾害大区,9个自然灾害区;再依其特征将自然灾害划分为41个分区。详见表10.3.2和《河南省自然灾害分区图》。收起
  • 请问浙江台州山地的土质和气候环境。
    一:台州气候  台州属中亚热带季3332626636风区,四季分明。受海洋水体调节和西北高山对寒流的阻滞,境内夏少酷热,冬无邪寒,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水热资源适宜柑桔、枇杷、杨梅等……展开
    一:台州气候  台州属中亚热带季3332626636风区,四季分明。受海洋水体调节和西北高山对寒流的阻滞,境内夏少酷热,冬无邪寒,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水热资源适宜柑桔、枇杷、杨梅等喜温果木和稻、麦、油菜等三熟制作物生长。   日照时数 全市年均日照时数1800—2037小时。区域分布以天台县、玉环县与椒江区洪家为多,在1950小时以上;大陈岛最少,低于1800小时。受阴、雨、雾天气影响,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1971年2197小时,最少的1982年1549小时,相差648小时。在各月分配上,夏季各月日照多,7、8月份193—279小时;冬季较少,2月份109—118小时;春秋季介于冬夏之间。全区年日照百分率为41%—46%,7、8月份52%—65%,梅雨期26%—37%。   气温 平原地区气温16.6℃—17.5℃,年际变化不大。自南向北递减。南部玉环县年平均气温17.5℃,西北部丘陵山地低于17℃。全年各月气温,1月最低(海岛为2月),平均气温5.0℃—6.9℃,月平均最低气温0.9℃—4.8℃;7月最高(海岛8月),平均气温26.6℃—28.5℃,平均最高气温29.1℃—34.2℃,极端最高气温33.8℃—41.7℃。全年≥0℃的活动积温5790.7℃—6321.6℃/日,持续363.4—359.4天。   初霜日在11月15日至12月31日之间,终霜日在2月11日至3月25日之间。无霜期235—322天,南部270天以上,北部(天台县)少于240天,南北相差30天以上。   降水 年降水量1185—2029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年降水日数132—171天。年内降水有两个明显的雨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历时1个多月的梅雨期,降水量300多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0%,年际间比较稳定,相对变率为30%;8月上旬至9月中旬,历时1个多月,为台风雨期,降水量3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3%,年际间变化较大,相对变率在40%—60%之间。多年平均6—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54.8%。地域分布,以括苍山及其东南侧长潭水库周围山区为最多,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其中黄家寮1990年达3339.3毫米;华顶山东南侧至仙人桥一带山区次之,年降水量1600—1700毫米;大陈、玉环等岛屿及沿海最少,年降水量少于1300毫米,大陈岛多年平均降水量仅1250毫米;仙居、天台两县谷地及滨海等地次之,降水量1400—1500毫米;其他地区均在1500—1700毫米之间。   四季特征 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炎热多雨,为热带气候特征。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天气温凉,具亚热带气候特征。气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10℃与22℃之间为春秋季。夏季始于5月底至6月上旬,止于9月下旬至10月初,长达4个月左右。冬季始于11月下旬末至12月上中旬,止于3月下旬,持续3—4个月,以西北部丘陵山地为长。秋季始于9月下旬后期至10月初,止于11月下旬末至12月上旬,持续2个月多。春季,西北部始于3月下旬,其他各地始于3月上中旬,止于5月下旬后期至6月上旬,分别达2个月。收起
  • 山林自然灾害有哪些,以及求些这些灾害的防护小知识!急急急!!!
    应对杜经理发布的防水灾通知,现将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整理发布,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避免自己受到伤害!一、什么是洪灾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展开
    应对杜经理发布的防水灾通知,现将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整理发布,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避免自己受到伤害!一、什么是洪灾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浙江省洪灾多发于6月至9月。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梅雨季节,7月中旬至9月的台风季节,都易暴发洪灾,致使农田受淹,村庄被冲,房屋倒塌,财产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二、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3.自保措施:●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三、什么是山洪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一)遇到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二)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2.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3.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4.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四、什么是地质灾害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称为地质灾害。危害最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一)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泥石流的破坏性很强,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1970年南美秘鲁的安第斯山发生冰川泥石流,将3000多万立方米的冰雪泥石冲入容加依城,顷刻间全城被彻底摧毁,3万居民全部遇难。在泥石流多发地区建新房,切记一定要选择安全地带。当地居民要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二)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五、什么是台风我们平时常说的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所谓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一)热带气旋风力等级热带气旋风力等级划分的原则是以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为标准,划分为热带低压(中心最大风力6—7级)、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10—11级)、台风(中心最大风力12—13级)、强台风(中心最大风力14—15级)、超强台风(中心最大风力16级及以上)6个等级。(二)遇台风时如何避险(1)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居住在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的群众,在台风来临前,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不要在临时建筑(如围墙等)、广告牌、铁塔等附近避风避雨。车辆尽量避免在强风影响区域行驶;(2)强风会吹落高空物品,要及时搬移屋顶、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在台风来临前,最好不要出门,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检查门窗、室外空调、保笼、太阳能热水器的安全,并及时进行加固;(3)准备手电、食物及时饮用水,检查电路,注意炉火、煤气,防范火灾;(4)在做好以上防风工作的同时,要做好防暴雨工作。(三)城市居民防范措施1.气象台根据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在预报时采用“消息”、“警报”和“紧急警报”三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同时,按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轻到重向社会发布蓝、黄、橙、红四色台风预警信号。公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有关台风的报道,及时采取预防措施。2.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3.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4.将养在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特别是要将楼顶的杂物搬进来;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5.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海。6.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7.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8.有关部门要做好户外广告牌的加固;建筑工地要做好临时用房的加固,并整理、堆放好建筑器材和工具;园林部门要加固城区的行道树。9.遇到危险时,请拨打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求救。(四)离岸船舶防范措施1.要及时回港、固锚,船上的人员必须上岸避风。2.船舶在航行中遭遇台风袭击,应主动采取应急措施,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弄清船只与台风的相对位置。六、什么是暴雨暴雨是指一定时间内强度很大的雨。如果3时降雨在16毫米以上,或者12小时降雨在30毫米以上,或者24小时降雨在50毫米以上,都称暴雨。(一)暴雨的危害暴雨,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性的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往往会引起严重的洪涝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二)暴雨时的防护措施1. 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2. 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3. 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4. 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5. 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准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七、台风预警信号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一)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①做好防风准备,有关部门启动防御工作预案;②注意媒体关于热带低压最新消息和防风通知的报道;③把门窗、围板、棚架、户外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妥善安置易受热带低压影响的室外物品。(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①进入防风状态,有关部门启动防御工作预案;②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滩涂、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危险地带工作人员应及时撤离。(三)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①进入防风状态,有关部门启动防御工作预案;②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滩涂、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危险地带工作人员应及时撤离,露天集体活动应及时停止,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③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④其他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四)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①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有关部门启动防御工作预案,相关应急处置与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②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滩涂、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危险地带工作人员应及时撤离,露天集体活动应及时停止,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③其他同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八、暴雨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一)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含义: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措施:①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②市民应及时收盖露天晾晒物品;③低洼、易受淹地区要做好排水防涝工作;④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①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落实应对措施;③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④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⑤其它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三)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①人员应留在安全处所,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②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③已有上学学生和上班人员的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应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④其它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九、什么是降水量“降水量”这个气象术语,在日常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或电台广播的气象节目中每天都可以听到。那么降水量的含义是什么呢?从空中降下的雨、雪、冰雹等,气象部门统称为“降水现象”。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深度,称为降水量(以毫米为计算单位)。按气象观测规范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个六小时观测一次。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十、什么是梅雨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人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晴雨多变的春天一过,初夏随着而来,但不久,天空又会云层密布,阴雨连绵,有时还会夹带着一阵阵暴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梅雨”来临了。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现在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群众习惯上取“芒种”节气为梅节令,此时正值梅熟时节,因此也叫“黄梅”;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梅雨”或“霉雨”的称谓由来已久,它开始在我国流传,至少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十一、强对流天气以强对流运动为动力,形成的巨大积雨云所产生的天气,称为强对流天气。(一)强对流天气的成因空气质点的水平运动,称为风。空气质点垂直向上运动称为上升,向下称为下沉。当一团空气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高时,这团空气因密度较周围空气小,就要上升,周围的空气就要下沉,这称之为空气的对流运动。当触发因热力原因处于不稳定状况的空气时,空气将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低层潮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必然导致水汽凝结,大量水汽凝结释放的潜热加热空气,使其气温升高,进一步加强了对流运动。当对流运动中空气质点的垂直速度接近50厘米/秒(强的超过1米/秒)时,称之为强对流运动。强对流天气包括雷电(与地表物体和人发生的放电现象称雷击)、雷暴大风、强雷雨(局地短时降水或持续性暴雨的一部分)、冰雹和龙卷风等。通常情况下,将电闪雷鸣时出现的大风和降雨称之为雷雨大风。(二)强对流天气的危害强对流天气除雷雨可以增加土壤墒情、增加池塘水库蓄水和炎热时、缓和高温天气程度外,基本上是灾害性天气。雷击造成人员伤亡,损坏建筑物和输电、通讯设施以及影响航空运输;雷暴大风吹毁建筑物、树木,影响水运安全;冰雹最主要的是砸坏农作物和房屋、设施,短时低温也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龙卷风具有很强的推毁力;强雷雨有时还是局地山洪、山地灾害和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元凶,都影响着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十二、雷电中如何保护自己(一)雷电是怎么回事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一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放电有的发生在云层与云层之间,有的则发生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这两种放电现象俗称打雷。打雷造成危害又叫雷击。雷击分为直接雷击与间接雷击。它会破坏建筑物、电气设备,伤害人、畜。打雷放电时间极短,但电流异常强大。放电时产生的强光,就是闪电。闪电时释放出的大量热能,能使局部空气温度瞬间升高1万 —2万摄氏度。如此巨大的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可造成电线杆、房屋等被劈裂倒塌以及人、畜伤亡,还会引起火灾及易爆物品的爆炸。雷电全年都会发生,而强雷电多发生于春夏之交和夏季。浙江省在进入梅雨季节后,由于强对流性天气活动频繁,出现雷电的频率很高。(二)怎样预防雷击1.人在室内怎么避雷●雷雨天气时,要注意关好门窗,以防侧击雷和球状雷侵入。●雷雨天气时,最好把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并拔掉电源插头;不要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固定电话。●雷雨天气时,不要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等;远离带电设备;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洗澡。2.人在户外怎么避雷人在户外碰到雷电天气,为防止被雷击,应遵守以下原则:●立即寻找避雷场所,可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等处所,但是注意不要靠近防雷装置的任何部分。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如能立即披上不透水的雨衣,防雷效果更好。●不要待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 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不要待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不要停留在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不要停留在山顶、楼顶等高处; 不要靠近孤立的大树或烟囱(山顶孤立的大树边尤其危险);不要躲进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里。●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应立即停止打高尔夫球、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要避免开摩托车、骑自行车,更不能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雷雨中狂奔;人在汽车里要关好车门车窗。●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几米距离,不要挤在一起。●高压电线遭雷击落地时,近旁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当心地面“跨步电压”的电击。逃离时的正确方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险地带。●身处空旷地带宜关闭手机。3.如何抢救被雷击伤的人员受雷击而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他的身体是不带电的,抢救时不要有顾虑。应该迅速扑灭他身上的火,实施紧急抢救。若伤者失去知觉,但有呼吸和心跳,则有可能自行恢复。应该让他舒展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若伤者已经停止呼吸和心跳,应迅速果断地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十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EI Nino”的音译,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已用来专门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的现象。拉尼娜为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用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 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分别作 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怎样形成的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面盛行片东风(称为信风),大洋东侧表层暖的海水被输送到西太平洋,西太平洋水位不断上升,热量也不断积蓄,使得西部海平面通常比东部偏 高40厘米,年平均海温西部约为29℃。但是,当某种原因引起信风减弱时,西太平洋暖的海水迅速向东延伸,海温在太平洋西侧下降,东侧上升,形成厄尔尼诺。相反,当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太平洋东侧表面暖水被刮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就容易形成拉尼娜。(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Ⅰ. 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拉尼娜年正好相反。Ⅱ. 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为北多南少型。Ⅲ.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Ⅳ.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迅速升高,首先直接导致了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也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造成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严重干旱。厄尔尼诺还常常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潮湿多雨;它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我国的降水等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拉尼娜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影响程度及威力较厄尔尼诺小。拉尼娜出现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但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地区、阿根廷、赤道非洲、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中国气象局8月24日公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办法规定,每当台风、暴雨、高温等突发灾害性天气来临时,公众可以从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和位于城市显著位置的电子显示牌中看到新的预警信号。目前发布预警信号的突发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沙尘暴、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和道路结冰,共11种。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①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表示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指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指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②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指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6至7级,或阵风7至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指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达8至9级,或阵风9至10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指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达10至11级,或阵风11至12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雷雨大风红色预警信号,指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12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0cde750100j77f.html收起
  • 依据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特征,分析阐述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3332643239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人类破坏自然,导致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展开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3332643239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人类破坏自然,导致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基地特征:第一,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不管是海洋还是陆地地上还是地下、城市还是农村、平原、丘陵还是山地、高原,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全世界每年发生的破坏性自然灾害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非常多。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而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的不确定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自然灾害中,无论是地震还是干旱、 洪水、它们的发生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人们常说的某种自然灾害 “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实际上就是对自然灾害周期性的一种通俗描述,自然灾害的不重复性主要是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自然灾害的联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比如,南美洲西海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导致全球气象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也就是说,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例如,火山活动就是一个灾害群或灾害链。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第五, 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例如,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 500 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次, 造成破坏的近千次,而里氏7级以上足以造成惨重损失的强烈地震,每年约发生15 次,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充满智慧的人类,可以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进行防灾减灾,通过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 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害又是可以减轻的。收起
  • 自然灾害
    ……展开
  • 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该地区的地壳在近3百万年以来的快速抬升,并版与深部地质作用过程权有关。利用裂变径迹方法获得15万年以来大峡谷地区的抬升速度达到30毫米/年,是世界上抬升最快的地……展开
    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该地区的地壳在近3百万年以来的快速抬升,并版与深部地质作用过程权有关。利用裂变径迹方法获得15万年以来大峡谷地区的抬升速度达到30毫米/年,是世界上抬升最快的地区之一。气候证据表明大峡谷地区是一个“热点” ,推断是有类似于地幔羽的热源存在,但缺乏直接的地质证据。最近的地质考察获得了完整的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证据,表明大峡谷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存在着软流圈地幔上涌体。海拔高。收起
  • 哪些地方因为不保护环境发生了灾害
    中国的气候灾害的分布情况 [/p][p=30, 2, left]东北:湿地和冻土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而退化[/p][p=30, 2, left]华北:需水量大大增加,水资源更加紧张(这一点最近新闻报道非常多,自然之友的环境绿……展开
    中国的气候灾害的分布情况 [/p][p=30, 2, left]东北:湿地和冻土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而退化[/p][p=30, 2, left]华北:需水量大大增加,水资源更加紧张(这一点最近新闻报道非常多,自然之友的环境绿皮书今年也专门做了报告) [/p][p=30, 2, left]西北:干旱风险。2010~2030年年缺水量可达200亿立方米 [/p][p=30, 2, left]华东:台风、暴雨等灾害增加,未来百年一遇的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p][p=30, 2, left]华中:洪涝灾害;未来气候变化会使双季稻产量降低 [/p][p=30, 2, left]西南:山地灾害活动强度、规模和范围将加大,发生频率增大,损失更为严重。 [/p][p=30, 2, left]华南: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海岸侵蚀。预计到2100年的海平面上升范围是60cm~74cm,防范台风、风暴潮形势严峻;红树林分布的北界会向北移,珊瑚的白化范围会有所扩大。 [/p][p=30, 2, left]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的分享(极度气候灾害、自然灾害的定义,发生及带来的问题)[/p][p=30, 2, left]下面,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些面对气候灾害民间的行动。 [/p][p=30, 2, center]2.国内外民间组织对这些问题所做的一些工作[/p][p=30, 2, left]张伯驹:还是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气候灾害影响最严重的人群有哪些呢?[/p][p=30, 2, left]学员回答:小孩,妇女、老人、残障人~~ (福建师大—李旭)[/p][p=30, 2, left]应该是最底层的人民吧!(GJX-喻明)[/p][p=30, 2, left]穷人,那些靠天吃饭的人,靠天气吃饭的庄稼人,增加了他们吃不起饭的风险。受灾了他们恢复很难 (GSF包子-包忠碧)[/p][p=30, 2, left]农民,因为他们深深依赖着土地(安大 小洪)[/p][p=30, 2, left]张伯驹:嗯 是的 大家说的都很靠谱。[/p][p=30, 2, left]在气候灾害面前最脆弱的人群, 是那些居住在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区域、生计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气候、本身欠缺资源和应对能力的人。 [/p][p=30, 2, left]世界范围内,生活在沿海地区或海拔较低的岛国、河流三角洲、城市贫民窟和旱灾频发地区的人更易面对气候灾害的考验。 [/p][p=30, 2, left]在中国,贫困地区与生态和环境脆弱地区现实与高度的关联性,两者在地理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p][p=30, 2, left]国家环保总局在2005年的统计显示,全国95%的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区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也更易受气候灾害的侵害。 [/p][p=30, 2, left]所以,作为公益组织,面对气侯灾害,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救助城市弱势群体——尤其是易于受到忽视的弱势人群 [/p][p=30, 2, left]群里有广州的、或者在广州上学的、或者曾经去过广州的同学吗?如果有的话请举个手:)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 [/p][p=30, 2, left]GSF包子-包忠碧:我去过,没有在广州上学,不是广州的 [/p][p=30, 2, left]张伯驹:呵呵,那包子可能对广州火车站会有点儿印象吧![/p][p=30, 2, left][attachment=38130]这是2008年春节前的广州火车站 [/p][p=30, 2, left]估计大家都或多或少从新闻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p][p=30, 2, left]当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中,由于铁路运输系统出现故障,多达10几万的返乡农民工滞留广州火车站,很多人几天几夜呆在广场等候火车通行,就睡在纸垫上,吃饼干方便面等食品。由于天气寒冷,广州市团委1月27日开始号召广州的市民去捐物和捐纸皮。 [/p][p=30, 2, left]广州的一些志愿者于1月29日赴火车站调查发现,政府设置的火车站安置点离火车站大概十分钟的路程,在那里没有任何电视、广播、报纸、或大屏幕之类的信息来源。所有人对整个雪灾信息一无所知,只能默默地站在那儿,很执著地在等着火车通车回家。 [/p][p=30, 2, left]针对这种情况,“广州义工”的五名志愿者也个人名义开始制作分发相关信息简报,大小为A4纸,并成立临时编辑部,简报内容包括天气咨询、道路状况,以及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 [/p][p=30, 2, left]简报的发放频率为每日一份,早上编辑,然后下午印刷,晚上去再发,发放地点主要是在火车站安置点,有两个安置点,一个是在离火车站大约十分钟的路程,一个在展览馆。简报从29日开始,由于对当地警察的反应不确定,“义工组织”的志愿者们第一天只印了五百份,结果只一分钟就发完了。 [/p][p=30, 2, left]根据第一天现场的情况, “义工组织”发现,人群中很多妇女、儿童和老师,一旦发生拥挤很危险。所以在以后的简报里加入了相关健康信息,如在拥挤中如何自救的简单易懂的信息,即类似躬下身子,抱着头的简单的姿势,还有体温过低的时候应如何应对等信息。到最后一天,共印制八千四百份,也是一个小时就发送完毕,但是对于广州火车站26万人聚集相比,还是很不够。为了能更有效地传播信息,“义工组织”招将相关简报的电子版发给农民工机构和广州的其他NGO,希望能通过打印或张贴在外来工聚集的地方。 [/p][p=30, 2, left]同时,“义工组织”联系了当地的主要媒体《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于1月31号在火车站和安置点开发了两万份当日的报纸,《广州日报》也是在2月1号也是派了两万多份一个号外,两个版面,里面有天气、铁路以及政策信息,相当于简报的扩大版的。媒体版“也许对你有用”,发了两万多份号外。到2月2日,京广线打通,大量滞留农民工开始离开广州,“义工组织”也结束了自己的使命。[/p][p=30, 2, left] 这个故事很小,但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思考。 广州义工组织这次以个人名义进行的救助行动规模并不大,直接参与者只有5个人,持续了五天,但是却对民间组织如何参与气候灾难救助很很大启示。 [/p][p=30, 2, left]首先,广州义工组织在活动发现了很多政府的救灾工作往往容易忽视的地方。在像南方雪灾这样的大灾面前,政府的主要工作方向还是在确保大城市民生,主要交通干道畅通和供电供暖等大型民生的工作,而对于突发的、流动性很强的火车站这种人群聚集地,也往往采取宏观措施,缺乏微观的考虑,这正是民间组织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地方。 [/p][p=30, 2, left]民间组织缺乏参与灾害救助的政策空间一直是掣肘民间组织的重要原因,广州义工组织在参与工作中以个人名义所采取的灵活性值得借鉴。实际上,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中,很多NGO也都采用了这种灵活的工作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p][p=30, 2, left]其实, 对于气候灾害,除了这样的行动方式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行动可以去做。 [/p][p=30, 2, left]一是救灾,其实广州火车站的这个故事是救灾过程中的信息传递,还有很重要的就是物资的发放、贫困群体的救助、医疗救助等。 [/p][p=30, 2, left]二是灾后重建,包括房屋重建、公共设施重建、心理辅导、生态保护等。 [/p][p=30, 2, left]三是有备无患的重要工作——备灾。备灾是常常不受重视的,但这样的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要。在灾害没有来临之时采取防范措施,比如物资的储备、房屋的加固、救助队伍的训练等。[/p][p=30, 2, left]由于时间关系,关于分享的内容基本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p][p=30, 2, left]GJX-喻明:谢谢主讲人的分享,现在大家哦与什么问题或不懂的可以提出来?[/p][p=30, 2, center]3.自由提问[/p][p=30, 2, left]问题一:我想问针对这些灾害,我们大学生能做什么?(GJX-喻明)[/p][p=30, 2, left]回答一:我觉得,不同的灾害类型,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并不一样。比如广州火车站那样的行动,是我们大学生也有可能去参与的。但一些灾害的救灾工作,我们就没有专业上的能力去参与了。 [/p][p=30, 2, left]我的建议是,对于旱灾类的灾害,我们可以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进行工作; [/p][p=30, 2, left]问题二:确实大学生有热情,但是具体到怎么去参与,大家没有真正的做过,可能体会也会很模糊?而且对于广州火车站,当时政府应该会有一些应急的方案吧?(安大 小洪)[/p][p=30, 2, left]回答二:是的,所以这方面的能力建设很重要。我们可能需要从了解这个问题入手,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进行相关的学习和行动。[/p][p=30, 2, left]自然之友在今年年初发布了一份专门针对气候灾害的报告,在这次讲堂后我会给喻明寄一些过去,大家可以根据需求索取。 [/p][p=30, 2, left]对于第二个问题,当时政府有一定的应急方案,包括食品、饮用水等的发放,以及对于治安的管理等,但信息传递这方面是一个缺失。[/p][p=30, 2, left]问题三:naturaller,你刚刚在玉树灾区待了一段时间,你本人或者自然之友在地震灾区做了些什么呢?(GSF包子-包忠碧)[/p][p=30, 2, left]回答三:我这次在玉树主要的工作是关于灾后重建,帮助当地进行环境——尤其是垃圾管理方面的规划工作。其实在汶川地震后,自然之友马上组建了一只先遣队,携带一批药品进入灾区,当时目标是茂县,先遣队的使命除了运送药品,更重要的是去评估灾区最大的需求,以及自然之友作为环保组织在哪些方面能够有行动空间经过先遣队的考察,自然之友确定了接下来的三大工作: [/p][p=30, 2, left]第一,净水行动——针对灾区很多人喝不到干净的水,自然之友支援了灾区多个自然保护区及附近乡镇大型净水机,解决了一段时期的引水问题;[/p][p=30, 2, left]第二,灾区生态厕所的修建——自然之友与灾区当地组织合作,在十多个地区修建生态厕所,减少环境的污染,并保障当地卫生条件;[/p][p=30, 2, left]第三,在茂县修建了一所绿色学校,从设计到后期的教学,完全贯彻绿色理念,现在这个学校即将开学了;[/p][p=30, 2, left]问题四:现在做环保的大学生,大都处在一个象牙塔里,没有什么机会或者是平台去支援灾区。不知道,这方面,在国内会有一些新的改变吗?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安大 小洪)[/p][p=30, 2, left]回答四:其实大学生去灾区救灾,我个人并不鼓励。因为救灾——尤其是紧急救灾的阶段,需要很高的专业性,这并不是我们大学生的特长;[/p][p=30, 2, left]不过这并不是说对于灾害,大学生没有用武之地。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是,一个地方受到自然灾害,新闻媒体慈善机构全国人民都很关注,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就渐渐遗忘这些地方和这些人了——因为又有其他的新闻、事件、灾难;而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长期关注一个受灾的地方,尤其是距离我们比较近的地区,在大家渐渐遗忘的时候,持续与其保持联系、并进行一些身体力行的支援、帮扶或者仅仅是将需求带回城市的工作。这样的长期联系,相信会是很有意义的。 [/p][p=30, 2, left]问题五:自然灾害一定与环境保护有关吗?可以分析下吗?(亚琪)[/p][p=30, 2, left]回答五:不一定,尤其是气候灾害,并不一定和环保有关。不过近年来,还是有不少和环境的破坏有紧密关系的。比如这次的西南大旱; [/p][p=30, 2, left]上个月自然之友刚刚举办了一期论坛,主题就是这个,大家可以到网站上看论坛的全纪录,包括优酷上的录像(网址是 www.fon.org.cn )[/p][p=30, 2, left]补充问题:这些和鄱阳湖几年前的鼠灾是什么区别 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关吗? [/p][p=30, 2, left]回答:鄱阳湖前几年的鼠灾主要和洪水有关系,而深层次的原因和长期的调水引发水位下降有关,所以和人类活动是有所关联的[/p][p=30, 2, left]:我们的课题是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我不明白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有什么联系了?[/p][p=30, 2, left]回答:你说的对,其实气候灾害和环境保护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环境保护对于灾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来说,自然保护比较好的地区,对于同等灾害的抵御和恢复能力都会强过自然保护差的地区。对于这次讲堂的主题,的确应该有所更改。还是叫做“气候灾害与民间参与”比较好,谢谢你的提问。[/p][p=30, 2, left]问题六:虽然现在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很高,但是据某些报道称这个大都是人工林替代天然林的结果,而且这与国内的自然灾害(旱灾与涝灾)就有关系,不知道这个结论的科学性有多大?(安大 小洪)[/p][p=30, 2, left]回答六:关于小洪所说的人工林替代天然林的问题,简单的说,天然林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是人工林无法替代的,而对于一些气候灾害,避过水灾旱灾等,天然林的适应能力和对周边社区的生态贡献远远超过人工林。[/p][p=30, 2, left]问题七:伯驹:大学社团的经历对你的能力提高有什么帮助,对你未来就业和择业有什么影响?(GSF包子-包忠碧)[/p][p=30, 2, left]回答七:简单来说,大学环保社团的经历对于能力的提升方面主要在对于环保以及社会的视野拓展和深入研究一个环境议题的能力。至于对择业的影响,肯定是有的。[/p][p=30, 2, left]问题八:你对大学的绿色环保社团有什么建议吗?(星空)[/p][p=30, 2, left]回答八:[/p][p=30, 2, left]1,脚踏实地,不必跟风;[/p][p=30, 2, left]2,有所专注,回应本地环境需求;[/p][p=30, 2, left]3,注重梯队建设,培养人才;[/p][p=30, 2, left]4,多与毕业的社团成员联系,营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氛围[/p][p=30, 2, left]问题九:自然灾害一方面是自然的规律,另一方面是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人的因素!如果说人的因素降低到最小那么自然灾害也就环境因素也就最小,是吗?(胡子)[/p][p=30, 2, left]回答九:这个说法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类的活动极难从根本上解决灾害问题,所以努力适应、提前应对比较重要。[/p][p=30, 2, left]胡子回应naturaller:不好意思可能您没明白我的意思,我说的人为因素是指的是在人对环境破坏这方面的因素。当然在自然面前我们最好的方法是适应,最大化的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p][p=30, 2, left]张伯驹:胡子你好,我基本能够理解你的意思。不过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气候灾害,这个和自然灾害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收起
  • 川西高原山地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灾、地震、寒潮B.滑坡、泥石流、雪灾C.洪涝、寒潮、台风D
    川西地理上位于横断山脉东段,地势处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由第一台阶向第二台内阶的过容渡地带.这一地带地形地貌变化明显,有极高山峰,低海拔冰川,深切峡谷,湍急河流,高寒草原,溪沟清泉……展开
    川西地理上位于横断山脉东段,地势处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由第一台阶向第二台内阶的过容渡地带.这一地带地形地貌变化明显,有极高山峰,低海拔冰川,深切峡谷,湍急河流,高寒草原,溪沟清泉.该地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滑坡、泥石流、雪灾.根据题意.故选:B.收起
  • 描述山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气候背景;2)地形特征;3)土壤与植被特征;3)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回带情况。答4)地质环境;5)河流与水系情况;6)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平原的……展开
    1)气候背景;2)地形特征;3)土壤与植被特征;3)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回带情况。答4)地质环境;5)河流与水系情况;6)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平原的旱、涝、盐、碱、风沙的危害;人类活动破坏草原使草场退化,风沙漫延等。收起
  • 因破坏自然资源而导致的自然灾害的事例
      一:北美黑风暴  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展开
      一:北美黑风暴  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历史性惩罚.由于开发者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垦,森林的不断砍伐,致使土壤风蚀严重,连续不断的干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现象.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尘粒沙土被卷起,股股尘埃升入高空,形成了巨大的灰黑色风暴带.《纽约时报》在当天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专题报道.黑风暴的袭击给美国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原已遭受旱灾的小麦大片枯萎而死,以致引起当时美国谷物市场的波动,冲击经济的发展.同时,黑色风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层刮走,露出贫瘠的沙质土层,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制约灾区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秘鲁大雪崩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拥有一望无垠的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它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著名的安第斯山脉的瓦斯卡兰山峰,山体坡度较大,峭壁陡峻.山上长年积雪,“白色死神”常常降临于此.1970年5月31日,这里发生了一场大雪崩,将瓦斯卡兰山峰下的容加依城全部摧毁,造成两万居民的死亡,受灾面积达23平方公里.此时,在寒冷的地区,不少人都已沉睡于梦乡之中.  突然,远处传来了雷鸣般的响声.随即大地像波涛中的航船,顿时失控,在疯狂、猛烈地颤抖着.紧接着,又从远处传来了天崩地裂般的响声.震耳欲聋,把人们从酣梦中惊醒.那些正在夜读、娱乐和工作着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惊呆了.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房屋便东倒西歪、吱吱作响地坍塌下来.  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地震灾祸已经降临.  那些还未及逃离屋子的人们,都被压在倒塌下来的乱砖碎石之中.外面,寒风凛冽,漆黑一片,谁也看不到谁,只听到隆隆的崩塌声.  忽然,又一阵惊雷似的响声由远至近,从瓦斯卡兰山峰方向传来.一会儿,山崩地裂,雪花飞扬,狂风扑面而来.  原来,由地震诱发的一次大规模的巨大雪崩爆发了.  地震把山峰上的岩石震裂、震松、震碎,地震波又将山上的冰雪击得粉碎.瞬时,冰雪和碎石犹如巨大的瀑布,紧贴着悬崖峭壁倾泻而下,几乎以自由落体的速度塌落了九百米之多.  刚遭受地震袭击的容加依城,人们惊魂未定,又被随之而到的冰雪巨龙席卷,大多数人被压死在冰雪之下,快速行进中的冰雪巨龙,又使许多人窒息而死.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悲惨的雪崩灾祸.  三:孟加拉国特大水灾  1987年7月, 孟加拉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连日的暴雨,狂风肆虐,这突如其来的天灾,使毫无任何准备的居民不知所措.短短两个月间,孟加拉国64个县中有47个县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袭击,造成2000多人死亡,2.5万头牲畜淹死,200多万吨粮食被毁,两万公里道路及772座桥梁和涵洞被冲毁,千万间房屋倒塌,大片农作物受损,受灾人数达2000万人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以北,属于恒河平原的东南部,其西为东高止山脉,东为阿拉干山脉,北为喜马拉雅山脉.境内有河流230条,每年的河水泛滥都使孟加拉国蒙受巨大的损失.加之这里地处季风区,印度洋上吹来的西南季风带着温暖而又饱和的水汽向低压区冲来.当受到山脉的阻挡时,立即降雨.这就使得地势平坦低洼的孟加拉国难逃水灾的侵袭.  水灾的发生,加剧了人民的贫困程度,联合国就此展开了两项粮食供给计划.仅一项计划的实施每年就要耗资2000万美元.  这样巨大的损耗却仍未得到政府的重视.大自然原有其不可抗拒的力量,但通过有力的预防措施可使其破坏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1987年9月,孟加拉国灌溉、水利发展和防洪部长阿尼斯·伊斯拉姆·马哈茂德在事后说道,“如果我们和印度、尼泊尔能在有效利用本地区水利资源,即在冬季增加河水流量,在雨季控制洪水这些问题上达成协议的话,我们本来可以减轻7月和8月份在这里发生的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的.”他的这番话若早能做到,数以千万的人民就不会无家可归.  水灾给人民带来的不仅是贫困、饥饿,同时也滋生了大量的细菌.各种疾病在受灾区流行,约有80万人染上痢疾,近百人丧生.这无疑又使孟加拉国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  如何摆脱水灾带来的沉重灾难,如何使这个南亚穷国的危机有所缓和,已成为孟加拉国政府有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四:印度“黑色妖魔”鼠疫  老鼠,不仅偷吃粮食,它给人类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传播病菌,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流行的鼠疫,全球性鼠疫发生过3次,死亡人数过亿,不少城镇灭绝.据文献统计,死于鼠疫的人数,超过历史上所有战争死亡的人数的总和.无怪乎人们称这种疾病为“黑色妖魔”. 1994年9、10月间,印度遭受了一场致命的瘟疫.泉神节过后的第二天苏拉特市医院接收到30名病情相似的患者.起初医生并不知道病人患的是鼠疫.但接二连三有人死亡,又传来马哈什特拉附近的拉杜尔流行鼠疫的消息,这才意识到一场灾难已经降临.一时间,火车站、汽车站都挤满了成千上万的逃难者.30万苏拉特市民逃印度的四面八方,同时也将鼠疫和这种恐惧的心理带到了全国各地.  不到两周时间,这种可怕的瘟疫已扩散到印度的7个邦和新德里行政区.鼠疫的降临,对毫无准备的印度当局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印度卫生部不得不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请求支援,以解燃眉之急.  鼠疫的流行,引起人们的极度恐慌.这种恐惧犹如大火一样,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中止了同印度的各项往来.这对印度来说,经济方面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据有关方面统计,用于治疗和预防鼠疫方面的费用就高达数百亿美元.  人们不禁要问,销声匿迹多年的鼠疫为何再度在印度广为流行呢?专家们一致认为鼠疫的爆发是极为肮脏的环境所致.据说,苏拉特市是印度最脏的城市,贫民窟、集市、街头巷尾,垃圾成堆,臭味熏天.鼠疫流行期间,每天清出的垃圾多达1400吨.遍地的垃圾成为老鼠繁衍滋生的温床.  消灭老鼠,应当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各国相继建立了灭鼠公司之类的专门组织,联合国已成立相应的灭鼠机构.整个地球都在向老鼠展开一场艰难的战斗.虽然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彻底消灭鼠患的办法,但是,科学的不断发展必能战胜鼠患,这是我们大家都坚信的.  五:喀麦隆湖底毒气  帕梅塔高原,是个美丽而令人陶醉的地方.  1986年8月21日晚,人们正在酣睡之中,突然一声巨响划破了长空.不少人还没等弄清发生了什么事,就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这晚,位于非洲喀麦隆西北部,距首都雅温得400公里的帕梅塔高原上的一个火山湖———尼奥斯火山湖,突然从湖底喷发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它犹如泛滥的洪水,沿着山的北坡倾泻而下,向处于低谷地带的几个村庄袭去……  次日清晨,喀麦隆高原美丽的山坡上,水晶蓝色的尼奥斯河突然变得一片血红,好像一只溃烂而愤怒的红眼睛.草丛里到处躺着死去的牲畜和野兽.尼奥斯湖畔的村落里,房舍、教堂、牲口棚完好无损,但是街上却没有一个人走动.走进屋里探个究竟,令人震惊的一幕映入眼帘,那里都是死人.这是多么凄惨的景象!死者中有男人、女人、儿童,甚至还有婴儿.  从幸存者的口里,人们知道了惨案发生的经过,伴随着昨晚飞响的,还有一股幽灵般的圆柱形蒸气从湖中喷出,整个湖水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掀起的波浪袭击湖岸,直冲天空,高达80多米,然后又像一柱云烟注入下面的山谷.这时,一阵大风从湖中呼啸而起,夹着使人窒息的恶臭将这朵烟云推向四邻的小镇.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灾祸中,至少有1740人被毒气夺去了生命,大量的牲畜丧生,加姆尼奥村靠火山湖最近,受灾也最为严重.全村650名居民中,仅有6人幸存.  这一喷毒事件,立即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尼奥斯火山湖,也因此更闻名于世.日本、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迅速地派出了紧急救援队,并派出专家对尼奥斯湖喷发毒气的成分进行实测,杀人凶手究竟是谁?专家们努力地寻找答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终于查明了尼奥斯湖中所喷出的有毒气体成分.专家们一致认为,喷出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而恶臭则来自硫化氢.人们在向自然界征服和索取的同时,也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湖底毒气这种自然造成的突发性灾难,让人类尝到了苦果..  六:伦敦大烟雾  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这里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像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据统计,伦敦的雾天,每年可高达七八十次,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个“雾日”.每当大雾降临,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  与1952年的状况相比,今天的伦敦是一座净化的城市.那时候,伦敦有燃煤发电厂,离市中心不远处有许多工厂.大多数住家用烧煤来取暖.以煤为动力的蒸汽机车拉着一节节列车开进首都 .对小汽车和卡车产生的废气几乎没有控制措施.  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1952年12月3日清晨,伦敦气象台报告说,一个气峰在夜间通过,中午气温可达到5.6℃,相对湿度约为70%.对于本地来说,这是个难得的好日子——一个可爱的冬日.  这一天,从北海吹来一股风,吹遍了整个英格兰,将英国中部的工厂和城市居民住户中烟囱内冒出来的团团浓雾吹到了九霄云外,因而空气变得十分清新怡人.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灾难正悄悄地来临.  傍晚时分,伦敦正处于一股巨大的高气压气旋的东南边缘,较强劲的北风围绕着这个反气旋顺时针吹着.第二天,即12月4日,这个气旋中心已到了伦敦以西几百公里处,沿着通常的路径向东南方向移动.上午风速变小,云层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时至中午,乌云把太阳全部遮住,伦敦上空阴霾弥漫,气象台温度表的读数为3.3℃,相对湿度上升为82%.  12月5日,一个异常的情况出现了.伦敦气象台的风速表测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量度——风速读数完全是静止的.据当时专家的估计,此时风速不超过每小时3公里.  伦敦处于死风状态,空气中积聚着大量的烟尘,经久不散,风太弱又无法带走林立的工厂烟囱与家庭排出的各种有害的烟尘.于是,大量的煤烟从空中纷纷飘落,美丽的泰晤士河谷被烟雾笼罩.一位在船上干活的小徒工,烟雾的入侵使他泪如泉涌;烟雾穿门入室,钻进了格林威治区的居民家中,使人们痛苦难忍……  雾云在城市上空悬浮了5天,逐步变得更脏和更有毒.伦敦市中心空气中的烟雾量几乎增加了10倍.  烟雾使数千受害者患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最后,到12月10日烟雾散去时,估计已有4000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年长者.  今天,烟雾的主要起因是机动车所排放的废气的污染.像洛杉矶、墨西哥城等大城市内,烟雾一直悬浮在空中.使用无铅汽油和安装机车排气催化转化器,有助于减少受这种污染而损害健康的危险.但是,这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七:百慕大地区神秘灾难  在本世纪海上发生的神秘事件中,最著名而又最令人费解的,当属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连串飞机、轮船失踪案.据说自从1945年以来,在这片海域已有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神秘的无故失踪.失踪事件之多,使世人无法相信其尽属偶然.所谓百慕大三角是指北起百慕大群岛,南到波多黎各,西至美国佛罗里达州这样一片三角形海域,面积约一百万平方公里.由于这一片海面失踪事件叠起,世人便称它为“地球的黑洞”、“魔鬼三角”. 1971年10月21日,一架满载着冻牛肉的运输机“超星座号”,从一艘正在海面工作的探测船上空飞过.船员们眼看它飞了一分钟左右,突然,飞机好像被海水吸住似的一头坠进海里.以后,船员们什么也未看见,既没有发现油迹,也没有找到尸体和飞机残骸.唯一能证实飞机失踪的,只是海面上漂浮的一大块带血的牛肉.  “超星座号”飞机的失踪,只是这片神秘海域许许多多起失踪事件之一.据统计,自1840年至1945年间,这片海域上空就有100余架飞机失踪;而这里消失的船只则.  这片被世人称作“海上墓地”的地方,就是引起全世界许多科学家关注的百慕大三角区.  “超星座号”的失踪,与难以计数的其他失踪事件一样,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没有线索.任何船只、飞机和人员,只要是在百慕大三角区失踪的,就甭想再找到幸存者和任何残骸,所谓神秘就在这里.  所有试图对百慕大三角地区失踪事件做出合乎逻辑解释的人都遇到了无法摆脱的矛盾.于是就有人提出“超自然”理论,试图揭开这世纪之谜.更有一部分研究者,把百慕大三角区发生的灾难与外星人和飞碟联系起来进行推断.他们的论点是:这里存在一个外星人的海底飞碟基地.因为多年来人们曾在这里观察到数不清的不明飞行物现象.这些失踪的飞机和船只正是被飞碟的乘员掠走的.在波恩举行的一次科学会议上,著名太空学家雅佛烈·史杜鲁宾博士透露了他们用太空时代的科技配合古代记录进行研究的情况.他认为现在百慕大三角地区发生的飞机和船只失踪之真相已经大白,是一个400年前的陨石在做怪.  1979年,美国和法国科学家组织的联合考察组,在百慕大海域的海底发现一个巨大的水下金字塔.根据美国迈阿密博物馆名誉馆长查尔斯·柏里兹派人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到这个水下金字塔比埃及大金字塔还要巨大.塔身上有两个黑洞,海水高速从洞中穿过.  水下金字塔的发现,使百慕大三角谜变得更为神秘莫测,它到底是人造的还是自然形成的?它与百慕大海域连续发生的海难和空难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讨.百慕大这个黑洞,至今还没有看见底.  八:通古斯大爆炸  通古斯,位于前苏联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附近.80年前,这里发生过一次极其猛烈的大爆炸,其破坏力相当于500枚原子弹和几枚氢弹的威力.  1908年6月30日凌晨,一场罕见的惨祸降临到西伯利亚偏僻林区的游牧民头上.有幸逃脱这场灾难的谢苗诺夫回忆说:“当时天空出现一道强烈的火光,刹那间一个巨大的火球几乎遮住了半边天空.一声爆炸巨响之后,狂风袭来……”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一直传到中欧,德国的波茨坦和英国剑桥的地震观测站,甚至华盛顿和爪哇岛也得到了同样的记录.  当时俄国的沙皇统治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无力对此组织调查.人们笼统地把这次爆炸称为“通古斯大爆炸”.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于1921年派物理学家库利克率领考察队前往通古斯地区考察.他们宣称,爆炸是一次巨大的陨星造成的.但他们却始终没有找到陨星坠落的深坑,也没有找到陨石.只发现了几十个平底浅坑.因此,“陨星说”只是当时的一种推测,缺乏证据,库利克又两次率队前往通古斯考察,并进行了空中勘测,发现爆炸所造成的破坏面积达20000多平方公里.同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如爆炸中心的树木并未全部倒下,只是树叶被烧焦;爆炸地区的树木生长速度加快;其年轮宽度由0.4—2毫米增加到5毫米以上;爆炸地区的驯鹿都得了一种奇怪的皮肤病枣癞皮病等等.不久二战爆发,库利克投笔从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前苏联对通古斯大爆炸的考察,也被迫中止了. 二战以后,前苏联物理学家卡萨耶夫访问日本,1945年12月,他到达广岛,四个月前美国在这里投下了原子弹.看着广岛的废墟,卡萨耶夫顿然想起了通古斯,两者显然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  爆炸中心受破坏,树木直立而没有倒下.  爆炸中人畜死亡,是核辐射烧伤造成的.  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形相同,只是通古斯的要大得多.  特别是在通古斯拍到的那些枯树林立、枝干烧焦的照片,看上去与广岛上的情形十分相似.因此,卡萨耶夫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认为通古斯大爆炸是一艘外星人驾驶的核动力宇宙飞船,在降落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引起的一场核爆炸.  此论一出,立即在前苏联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应.支持者和反对者乏善其人.索罗托夫等人进一步推测该飞船来到这一地区是为了往贝加尔湖取得淡水.还有人指出,通古斯地区驯鹿所得的癞皮病与美国1945年在新墨西哥进行核测验后当地牛群因受到辐射引起的皮肤病十分近似,而通古斯地区树木生长加快,植物和昆虫出现遗传性变异等情况,也与美国在太平洋岛屿进行核试验后的情况相同.  五、六十年代,前院多次派出考察队前往通古斯地区考察,认为是核爆炸的人和坚持“陨星说”的人都声称考察找到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对于没有找到中心陨星坑的情况,有人认为坠落的是一颗慧星,因此只能产生尘爆,而无法造成中心陨星坑.  1973年,一些美国科学家对此提出了新见解,他们认为爆炸是宇宙黑洞造成的.某个小型黑洞运行在冰岛和纽芬兰之间的太平洋上空时,引发了这场爆炸.但是关于黑洞的性质、特点,人们所知甚少.“小型黑洞”是否存在尚是疑问.因此,这种见解也还缺少足够的证据.直到今天,通古斯大爆炸之谜仍未解开.  九:智利大海啸  据说,智利是上帝创造世界后的“最后一块泥巴”.或许正是这个缘故,这里的地壳总是不那么宁静.根据现代板块结构学说的观点,智利是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互相碰撞的俯冲地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了它位于极不稳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来,火山不断喷发,地震接二连三,海啸频频发生.  从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震级之高、持续时间之长、波及面积之广均属少见,在前后一个月中,共先后发生不同震级的地震225次.震级在7级以上的竟有10次之多,其中8级的有3次.  当5月21日地震刚发生时,震动还比较轻微,大地只是轻轻地颤动着.和以往不同的是,它连续不断地发生.接着震级一次高于一次,震动越发剧烈.仓皇之中,人们东倒西歪,摇摇晃晃跑到室外.  然而,连续两天持续不断的震荡,使人们产生了不以为然的麻痹情绪.由于地震持续时间较长,而且破坏程度不大,人们不像开始时那样惧怕了,有人甚至搬进了破裂的屋子.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心有余悸,他们担心更大的地震即将来临.  果然,5月22日19时许,忽然地震声大作,震耳欲聋.地震波像数千辆坦克隆隆开来,又如数百架飞机从空中掠过,呼啸着从蒙特港的海底传来.不久大地便剧烈颤动起来.一会儿,陆地出现了裂缝;一会儿,部分陆地又突然隆起,好像一个巨人翻身一样.瞬间,海洋在激烈地翻滚,峡谷在惨烈地呼啸,海岸岩石在崩裂,碎石堆满了海滩……  这次地震,是世界上震级最高、最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8.9级,烈度为11度,影响范围在800公里长的椭圆内.大震过后,接踵引发了大海啸.海啸波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横扫了太平洋沿岸,把智利的康塞普西翁、塔尔卡瓦诺、奇廉等城市摧毁殆尽,造成200多万人无家可归.  十: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中国北京时间3时42分,东经118.2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比日本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强烈400倍的大地震发生了. 几天以后再次公布了经过核定的地震震级:Mst7.8级.  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这场没有预报的特大地震中成为废墟.死亡人数达24万之多.  北纬40度线,被人们称为“不祥的恐怖线”.这里,发生了诸如美国旧金山、葡萄牙里斯本、日本十胜近海等无数次大地震.这次地震这个恶魔又一次突袭了北纬39.6度——唐山成为它的牺牲品.  水,首先向人类发出了警报.  7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被海水吞没;而距唐山比较近的蔡家堡等海域,从前碧蓝蓝的海水变得浑黄.一位潜泳于秦皇岛海水下的人看见水下一条明亮的光带,似一条不安的火龙.  7月27日深夜,比人类早觉醒一步的自然界发出了最后的灾难呼告!  昌黎县看瓜的农民看到200多米高的上空忽然明亮,地面照得发白,西瓜叶、蔓照得清晰可见,如天亮一般.  3点42分许,唐山上空出现强烈的几次蓝色闪光,地上狂风呼啸,惊雷轰响,大地疯狂地摇撼,几秒钟后,唐山破碎了,一片死寂,灰色的尘雾浓浓地笼罩着唐山,整个唐山没有一点声息.  就在这短短的几秒钟里,唐山市区和农村有65万多间房屋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绝大多数唐山人均在睡眠状况下遭此浩劫.  在许多奇迹般的生还者中有一位妇女,她从所住的旅馆逃出仅2秒钟,旅馆便断裂成两半,并坍塌了.由于惧怕还会发生更大的地震,大多数唐山人都转移到搭建在城外公路上供他们临时栖身的帐篷里.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