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896年
  • 招生简章:共24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陕西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 院系所
  • 考试科目
  • 学习方式
  • 专业
  • 研究方向
  • 指导老师
  • 拟招人数
热门问答 热门资讯
  • 西安交大电气专业博士就业情况怎么样
    该专业不错,是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名称 全国排名 专业名称 全国排名工商管理1管理科学与工程2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电气工程2同时有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展开
    该专业不错,是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名称 全国排名 专业名称 全国排名工商管理1管理科学与工程2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电气工程2同时有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收起
  • 西安交通大学 电信博士 好毕业吗?就业方向和待遇怎样?
    好啊……展开
    好啊收起
  • 西安交通大学考博英语难度如何?
    我觉得考博并没有高考那么激烈,考的人少了很多很多。我看周围的那些天天早起,努版力用功的同学权,我觉得基本都能考上。那些得过且过,不用心复习的,基本就没戏了;即使他们勉强过了初试,复试也……展开
    我觉得考博并没有高考那么激烈,考的人少了很多很多。我看周围的那些天天早起,努版力用功的同学权,我觉得基本都能考上。那些得过且过,不用心复习的,基本就没戏了;即使他们勉强过了初试,复试也会被刷下来。我认为根本就不是好不好考的问题,而是你用不用功的问题。收起
  • 谁知道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那个博士生导师比较厉害,最好是两院院士级别的?
    两院院士谢友柏1955 年毕业于交通大学 (上海) 内燃机制造专业并留校执教,后随校西迁,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至今。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所长(1986--1997),润滑理论及转子轴 承系统……展开
    两院院士谢友柏1955 年毕业于交通大学 (上海) 内燃机制造专业并留校执教,后随校西迁,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至今。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所长(1986--1997),润滑理论及转子轴 承系统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1994--1999)。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 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改顾问组成员,机械科学研究院AMTRC现代设计技术首席专家, 十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中国机械工程编委会主任、摩擦学学报编委会副主任、机械工程学报、工程设计、英Proc IMechE (Part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ribology等的编委。历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学会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1979-1992)、第四届理事长(1992--1997)、第五届常委(1997年)。1994年5月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在这四十五年中,开设过的课程有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振动理论、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弹 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轴承技术、摩擦学、现代设计等。 他发展了原有建立在简单摩擦学系统上的系统方法,提出了摩擦学(大)系统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构造了理论上的框架。并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和高速透平机械转子 轴承系统以及内燃机缸套活塞组件系统的摩擦学、动力学设计上,得到重要和丰富的理论及应用成果,在推动摩擦学设计和建设摩擦学数据库上,做了大量工作。发 表了大量的论著,归纳了摩擦学行为的三个基本规律:系统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不同学科行为的耦合,并建议把它们列为摩擦学的三条公理。他指出,传统的理论 和技术,多不考虑动力学行为耦合,这是历史打在摩擦学身上的一个烙印。--------------------------------------------------------------------------------卢秉恒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筹建)负责人,国务院机械学科评议组召集 人,国家基金委工材部第二届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基金委机械学科评议组负责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副理事长,全 国高校金属切削机床学会理事长。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如下: ● 1962年9月—1967年8月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 1967年9月—1979年9月三门峡中原量仪厂,历任工人、技术员、分厂厂长;● 1979年9月—1982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攻读机械制造专业硕士;● 1982年9月—1986年6月在职攻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博士;● 1988年11月—1992年11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研究机械动力学;● 1992年12月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研究快速成形制造,生物制造,微制造;● 1992年7月—1993年3月以高访学者身份赴Michigan大学研究工作;● 2001年—2004年任国家八六三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机械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 2002年—2004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第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 持教育部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建设项目、“九五”“十五”教育振兴计划、211计划等。近年来承担和参加主要科研项目:基于快速原型的快速制造集成系 统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十五”国家科技攻关);产品开发的快速模具制造集成技术及设备(863计划);节水灌溉设备快速开发平台技术与设计软件研制 (863计划);节水产品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研究(863计划);IC制造中压印光刻工艺与设备的研究开发(863计划);分层制造过程仿真与工艺材料优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工骨活化机理及仿生设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微压印成形的相变构型与保真转移(973计划)。收起
  • 西安交通大学一名博导带硕士生人数
    一般是3个,如果导师研究项目多,可向学校申请,多带几名3ren……展开
    一般是3个,如果导师研究项目多,可向学校申请,多带几名3ren收起
  •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电气工程怎么样
    交大电气在全国都排前两位……展开
    交大电气在全国都排前两位收起
  • 非211学校硕士可以申请考核到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吗
    非211院校的硕士可以考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只要你考得上就行……展开
    非211院校的硕士可以考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只要你考得上就行收起
  •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博士几年
    需要3年半或4年,这要根据个人学习状况及导师的考核计划……展开
    需要3年半或4年,这要根据个人学习状况及导师的考核计划收起
  • 我真心寻找西安交通大学孙林岩教授的在读博士生或硕士生,希望能得到您的深入指导。
    打电话给他们招生办啊,最简单了,也最快你这问题 百度一下吧··微博上去直接问孙教授 更好……展开
    打电话给他们招生办啊,最简单了,也最快你这问题 百度一下吧··微博上去直接问孙教授 更好收起
  • 西安交通大学公派研究生 只有攻读博士的才有资格吗
    交大很早就进行了改革,叫 创新基金,覆盖面85%,分一等二等,不止硕博连读的有公费……展开
    交大很早就进行了改革,叫 创新基金,覆盖面85%,分一等二等,不止硕博连读的有公费收起

  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坚持“求实学,务实业”办学宗旨,强调“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办学目标。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独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学,被誉为东方的“MIT”。抗战时期,学校移至租界,内迁重庆,坚持沪渝两地办学,为抵御外侮,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师生积极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争,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1955年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6年起师生分批迁赴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同年被列为全国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学校是“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单位,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A类建设高校,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是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教、艺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设有26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20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教工6285人,其中专任教师3109人。师资队伍中有两院院士4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5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4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1名。

  现有学生42379名,其中本科生19012名,研究生21383名,留学生1984名。本科专业8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29个。建有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学校15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2个学科进入前1‰,工程学进入前1‱。

  建校120余年来,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优秀品格,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张元济、蔡元培、蔡锷、黄炎培、邹韬奋、陆定一、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江泽民、黄旭华、侯宗濂等,为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西迁以来培养了林宗虎、蔡睿贤、曹春晓、蒋新松、李鹤林、叶尚福、李佩成、姚穆、陈国良、雷清泉、熊有伦、涂铭旌、李伯虎、苏君红、孙九林、陈桂林、程时杰、孙才新、韩启德、谭铁牛、丛斌、郝跃、陈政清、江松、房建成、王华明、汤广福、郭万林、吴宜灿、罗琦、严新平等42位两院院士;高华健、锁志刚、姜晶、刘奕路、梁平、陈掌星等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等海外院士。

  迁校60余年来,为国家输送了27万各类人才,其中40%在西部工作,为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毕业生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声誉,涌现了杨嘉墀、陈惠波、温熙森、肖胜利、马德秀、雷菊芳、崔殿国、孙来燕、张国宝、贾全喜、王珏、连维良、温枢刚、汪建平、辛保安、江小涓、蒲忠杰、于杰、何金碧、张月娥、桂生悦、卢雷、张雅林、葛红林、赵欢、仇建平、梁海山、冯兴亚、周鸿祎、陈曦、刘光斌、郑海涛、路一鸣、樊登、刘烈宏、张冬辰、王东峰、刘奇、郭文珺、景海鹏、陈冬、薛莹、张新等一批知名校友。

  学校落实“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建立“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

  2006年,实行了“书院制”,书院、学院“双院制”培养模式为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2017年,学校成立本科生院,落实“校-院-系”三级教学责任,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贯通、教书和育人统筹协调”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坚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从1985年开始,先后创办“少年班”“钱学森试验班”“侯宗濂试验班”“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人工智能试验班”等,以钱学森学院为载体,把钱学森精神和智慧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独特的教育理念,宽松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师资配置,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受学生和家长好评。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8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1门,拥有8个国家级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7篇、提名奖46篇。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迁校以来,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在抢占科研制高点方面发挥了交大的引领作用,其中包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

  迁校以来,学校创造了29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37项获得国家三大奖,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应。学校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2000年至今,主持“973计划”项目2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343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承担的文科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34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36项,与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中央编译局等共建14个高端智库,一大批研究成果被采纳应用。

  学校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四面旗帜,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230个文化社团,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丰富多彩,“纵论四海”“思源大讲堂”“学而论坛”“新港报告”等成为师生开拓视野的经典品牌。历年来,交大学子在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国际英语演讲大赛、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选拔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大赛、“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研类)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屡获佳绩。

  国际交往广泛。2000年至今,已邀请25位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及2000余位国外教授来访讲学,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的世界各国学者、企业高层、政府要员更高达2万余人;派出赴国外访问、进修、研究及攻读学位的教师和学生2.8万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2000余人;与美、日、英、法、德、意、新、韩等44个国家和地区逾300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2019年,共有来自141个国家的3000余名外国留学生就读于西安交大。

  现有兴庆、雁塔、曲江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四个校区,占地面积约800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约420万平方米。图书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为“钱学森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3794平方米,阅览座位3400余席;累计藏书571万册(件),印刷型报刊累计10000余种、现刊1200余种;国内外电子平台资源119个,共计330个子库,中外文电子期刊8.6万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174万余种。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在4个领域上建立了8大平台、29个研究院和300多个科研基地,将服务学科交叉、军民融合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成果转孵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

  领衔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吸引38个国家和地区的154余所大学加盟,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智库和研究平台,致力于为社会发展与民族复兴服务。

  2017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15位西迁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老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希望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赴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亲切会见西迁老教授,并两次发表重要讲话,对西迁精神的核心、精髓等进行深刻阐释,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推进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推进内涵式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奋进。

  校 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办学定位: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

  西迁精神:

  内涵: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核心:爱国主义

  精髓: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使 命:培养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踏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杰出人才。保存、创造、传播知识,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愿 景:把学校建成大师名流荟萃、莘莘学子神往、栋梁之材辈出、文化影响广泛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