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896年
  • 招生简章:共8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上海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导师介绍:陈笠

导师姓名陈笠导师性别男职务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所属学科机械工程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工程网络制造联系电话13916731023电子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杜正春

    导师姓名杜正春导师性别男职务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所属学科机械工程研究方向精密加工与测试计算机测量、建模与补偿联系电话021-342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导师介绍:费燕琼

    导师姓名费燕琼导师性别女职务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所属学科机械工程研究方向模块化机器人多智能体控制联系电话021-34205677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傅惠萍

    导师姓名傅惠萍导师性别女职务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所属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方向计算流体力学联系电话62933361电子邮箱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冯正平

    导师姓名冯正平导师性别男职务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所属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方向无人潜水器操纵与控制多水下机器人协调技术联系电话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导师介绍:范菊

    导师姓名范菊导师性别女职务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所属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方向系泊结构物在波浪上的运动响应联系电话62933162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导师介绍:陈光冶

    导师姓名陈光冶导师性别男职务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所属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方向动态系统状态识别振动控制联系电话18939758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导师介绍:胡志强

    导师姓名胡志强导师性别男职务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所属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方向船舶碰撞与搁浅水池模型试验技术研究联系电话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导师介绍:付世晓

    导师姓名付世晓导师性别男职务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所属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方向海洋工程结构振动与控制海洋工程流固耦合理论与试验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吴凡

    导师姓名吴凡导师性别女职务职称副研究员.所在院系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所属学科土木工程研究方向土木建筑结构风险评估及易损性研究土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联系电话34204735电子邮箱wufan@stanfordalumni.org个人简介工作经历2010.6-现今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和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副研究员2005-2010美国风险管理和决策公司主任工程师1999–2005美国风险管理和决策公司高级工程师1998–2003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研究助理1995–1999美国风险管理和决策公司工程师1993–1995美国新墨西哥大学(UNM)研究助理教育经历1998-2003美国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结构力学计算专业博士学位(PhD)1993-1995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MS)1985-1988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学专业硕士学位(MS)1981-1985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液压控制专业学士学位(BS)参与的基金,学术项目及活动1998–2003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金(NSF)“StructuralHealthmonitoringforcivilinfrastructures”,$500,000.2000–2001中美地震合作学术交流基金(NSF),$20,000.1998–2009美国佛州飓风灾害损失预测方式方法委员会(FCHLPM)的美国风灾模型项目。2000–2007美国联邦突发事件管理协会(FEMA)灾害损失评估的项目。2000–2005美国恐怖袭击灾害模型和人工补偿模型研究项目(911)。2003–2005美国飓风灾害个案损失集中放大研究项目(Katrina)。1998–2009结构健康监测国际研讨会(IWSHM,USA),学术论文的评审及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工作,科研及教学经历简述1998–2003美国斯坦福大学1.研究运用主动性植入式感应诊断系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损伤探测。在这一诊断系统中,压电陶瓷性(piezoelectric)材料被用作信号发射和接收的感应装置,其被植入钢筋混凝土结构(RC),以用于探测结构的损伤,特别是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剥离(debonding)损伤。在结构诊断过程中,特殊形状的信号波由发射器发出,经由被测试的结构,传送到感应器接收。通过特殊设计的结构诊断软件,这些信号可被用来检测结构损伤。研究工作包括系统设计,实验,理论论证,模型开发等。2.参与结构健康监测国际研讨会(IWSHM,USA)的学术论文的评审及学术会议的组织工作(至2009年).3.教学助理工作(TA),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课程。辅导硕士生科研工作。1993–1995美国新墨西哥大学1.运用Gulil系统和VisualBasic设计研发了一个研究测试陶瓷材料性质的反馈式控制系统;综合应用可适应式数字过滤器,神经网络,数字信号处理和模糊逻辑等方法,进行了对线性和非线性系统模式的识别;运用ShakingTable进行了随机震动测试,并运用BypassandBandpasssignalfiltering技术,对测试信号采样;参与写作了一本模糊逻辑的专著。2.教学助理工作(TA),结构动力学课程。1995–2010美国风险管理和决策公司RMS研发针对地震,飓风,洪水,人为灾害(如恐怖袭击)等灾害为保险业建立建筑和财产风险模型。由于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地震等灾害对社会的巨大摧毁力,RMS公司的产品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和经济效益。它的主要产品Risklink使用全面的概率和统计模型,结合建筑结构及金融知识,分析灾害的数据从而为保险业提供依据。我为Risklink的研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的主要工作及贡献包括1.负责RiskLink之核心组件金融再保险组件的重新设计项目;负责再保险平台损失模型(RPDM)的合同条约组件;为RiskLink的核心组件—破坏损失模型(DLM)—增加新的特性,利用Objected-orientedC,C++,MSSQL数据库和Access数据库,设计、开发和维护RiskLink之DLM组件,用于地震,暴风雨,龙卷风和恐怖袭击的灾害分析和损失评估;重新构建旧的灾难模型(比如地震和飓风)使其更以目标为导向,新的地震和暴风雨模型能够同时分析多个灾害地区。2.为RiskLink的恐怖袭击和地震的工人补偿(WC)方案设计和开发软件部分。为加利福尼亚州保险部设计和开发软件。3.领导并辅导工程师及软件工程师,和金融模型团队紧密合作,为新的组件项目提供方案,和其他团队协调保障产品的完整性。研究兴趣及研究方向1.借鉴国际先进的灾害评估技术,研发适合中国本土区域的评估模型,如北方及西南地区的地震,对地面及地下结构的影响;南方如上海及浙江地区的风灾及水灾,生命线损坏(水,电,地铁等);人为灾害(如恐怖袭击)等。2.结构健康检测系统的研发,如运用压电陶瓷晶片传感器对钢结构或钢混结构进行探伤,并结合运用无线遥控传感器进行系统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