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937年
  • 招生简章:共8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北京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导师简介:罗安宪

罗安宪教授简介罗安宪,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魏晋玄学。校内职务: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导师简介(经学与子学教研室)

         黄克剑教授一、个人简历黄克剑,1946年1月出生于陕西虢镇。1969年毕业于新疆军区兵团农学院水利系,1981年毕业于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导师介绍

    大学公共管理 管理学院 管理学

    纪宝成[跨](男)详细信息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网页!秦惠民教授基本情况秦惠民,男,1955年出生,法学博士,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法学;教育政策与法律制度;教育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导师介绍

    大学公共管理 管理学院 管理学

    社会保障专业董克用博导一、导师简介1953年出生于北京市。1977-1982北京经济学院经济学学士;1982-1985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在职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导师介绍

    大学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管理学院

    纪宝成[跨](男)详细信息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网页!秦惠民教授基本情况秦惠民,男,1955年出生,法学博士,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法学;教育政策与法律制度;教育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行政学系)导师介绍

    大学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管理学院

    张成福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性别:男出生时间:1963年4月籍贯:陕西省眉县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电子邮箱:zhangchengfu@263.net教育经历1976.9-1979.7,陕西眉县槐芽中学(中学学习)1980.9-1984.7,西北大学历史系(大学学习)1984.9-1987.7,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学习)1995.9-1998.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习)2001.9-2002.8,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任职情况1987.7-1992.6,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讲师1992.6-1996.6,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系副教授1996.6-现在,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课程(一)博士生教学负责行政管理学专业博士点的管理和建设工作,为博士生开设《公共行政学研究前沿》、《比较公共行政学前沿》两门课程的讲座。为博士生讲授公共行政的研究方法论,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前沿和典范变迁,公共行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二)MPA教学担任MPA政府治理与领导方向的责任教授,负责设计了政府治理与领导方向的课程和讲座内容;并主讲《21世纪政府治理的新典范》,《现实世界的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从2002年开始担任MPA《公共管理学》课程的首席教授和主讲。(三)硕士生教学担任公共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组织理论与管理》、《行政法研究》课程的主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国际化的视野、本土化的思考。(四)本科生教学为高年级的本科生开设《公共行政学研究前沿》讲座;为本科生介绍国际最前沿的学科理论知识和政府改革最新动态。研究领域公共管理,行政改革,公共政策,危机管理等。科研成果(一)主持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担任国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公共危机安全管理系统研究”首席专家,国家211重点项目“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主持人之一;北京市重点学科行政管理学基地项目主持人。目前主持着国家、国务院、部委的多项重大课题,以政府治理、行政改革、危机管理、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公共政策等为主。◆危机管理类1.国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公共危机安全管理系统研究”2.四川省“十一五”规划“打造平安四川与建设应急安全系统研究”3.深圳市“十一五”规划“深圳城市应急机制和城市安全机制研究”4.珠海市“十一五”规划“珠海市应急安全系统研究”5.呼和浩特市“十一五”规划“呼市城市应急和安全系统研究”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子项目“政府危机管理的机制研究”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重建与公共卫生危机管理”8.中国行政学会子项目“发达国家中央政府应急管理研究”9.中央编办“欧盟危机管理体制研究”◆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类1.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信息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2.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研究”3.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电子政务风险安全管理与就绪状态研究”4.思科公司“电子政务的就绪状况研究”5.深圳市信息办“深圳在线改版需求调研”◆公共改革与政府再造类1.美国福布莱特基金项目“美国政府再造”2.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价格鉴证体系研究”3.国家211重点项目“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4.北京市委组织部重点项目“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研究”等(二)主编丛书主编《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公共政策经典译丛》。(三)主要学术论文1.公共行政的公共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7).2.信息化风险管理:基本战略与政策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7(2).3.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式研究.电子政务,2005(24).4.完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思路.电子政务,2005(24).5.高级公务人员管理制度改革问答.前线,2004(12).6.就绪、风险和绩效评估.信息化建设,2004(8).7.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比较与实质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4(5).8.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研究与中国战略探索.探索,2004(2).9.用科学的机制管理危机.新华文摘,2003(8).10.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3(7).11.重建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西方国家的经验.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3)12.论政府管制以及良好政府管制的原则.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3).13.中国电子政务的十大困境.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3).14.信息时代政府治理:理解电子化政府的实质意涵.中国行政管理2003,(1).15.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16.加速政府信息化需要克服哪些障碍.了望,2000(15).17.责任政府论.新华文摘,2000(6).18.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中国行政管理,2000(5).19.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3).20.责任政府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2).21.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府再造:基本战略的选择.教学与研究,1999(7).22.当代西方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企业型政府.中国改革,1998(9).23.发展、问题与重建——论面向21世纪的中国行政科学.政治学研究,1996(1).24.论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兼对主流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实践的反思.中国行政管理,1995(5).(四)主要学术著作1.皮纯协,张成福主编:《行政法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张成福,党秀云著:《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张成福著:《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4.张成福,王俊杰主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5.许文惠,张成福主编:《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6.许文惠,张成福,孙柏瑛著:《行政决策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7.张成福著:《大变革:中国行政改革大目标与行为选择》.北京:改革出版社,1993.(五)译著1.(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著,张成福译.公共行政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德博拉·戈德曼·罗森布鲁姆著,张成福译.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澳)欧文·E·休斯著,张成福译.公共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六)政府咨询报告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后官僚组织: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前景》、《企业型政府:各国行政改革的策略比较研究》、《中国电子化政府:发展、问题与前景》、《国家廉洁体系建设》等研究报告。所获重要奖励2001年,北京市社科百人工程入选者;2000年,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参与国际学术交流2004.5,中美第二界公共管理国际研讨会。2003.1,欧洲公共管理教育考察访问;2001.9-2002.8,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2000.4,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年会;社会兼职北京政治与行政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行政学会理事中国政策科学学会理事中国机构与编制学会理事同时担任:(国际)国际公共行政评论(IRPA),(美国)中国公共行政评论(RCPA),(韩国)韩国公共政策杂志(KPPJ),(台湾)公共事务评论等学术期刊的编委。张康之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1、张康之,男,汉族,江苏铜山县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曾在西北政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任教。2、主要讲授课程有:政治学基础;一般管理学;行政伦理学。3、主要研究方向:行政学的学科体系;行政哲学与文化。4、承担的主要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合作制组织研究5、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社会治理的历史叙事》。6、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五十余篇。毛寿龙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性别:男出生时间:1967年5月16日籍贯:浙江奉化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电子邮箱:maoshoulong@mparuc.e.cn教育经历1979年9月-1984年7月,浙江省奉化市溪口中学(现更名为武岭中学)1984年9月-1988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政治学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1988年9月-1991年7月,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硕士学习,获硕士学位。1991年-1994年7月,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博士学习,获博士学位。任职1994年7月到1996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讲师,公共政策教研室副主任1996年6月2001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系)副教授,公共政策教研室主任2001年6月-2006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公共安全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课程教授过的课程:政治学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行政管理学专业英语、管理学基础、社会调查方法、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政府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当代中国政府专题讲座、行政生态学、领导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基础、公共管理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热点政策问题分析、宪政秩序与公共政策、产权理论与公共政策、伦理理论与公共政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英文)研究领域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与治道变革自主治理、NGO与公共服务新一届政府与治道变革。主要运用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的方法,着眼于当下的政策行动,研究中国政府的公共问题、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并分析其对中国政府的治道变革意义。主要出版物丛书主编:《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译丛》主编,上海三联书店。教材与专著1.毛寿龙、李梅编著:《公共行政学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11月。2.毛寿龙主编:《公共行政学》,九州出版社,2003年12月(2004年12月第二版)。3.毛寿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探讨公共事务管理的社会政治基础。4.毛寿龙、李梅和陈幽泓:《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5.毛寿龙、李竹田等:《省政府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8月,。6.毛寿龙、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7.汤大华、毛寿龙等:《市政府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8月。8.毛寿龙:《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8月。主要学术论文1.“市政债券与治道变革”,《管理世界》,2005年第3期,第43-49页。“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研究”,(毛寿龙、李文钊)《公共治理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5-90页。2.“引咎辞职、问责制与治道变革”,《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3.“水资源的制度分析”,(毛寿龙、龚虹波)《中国水利发展报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第363-371页。4.“三农问题背景中的村民自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西著东译与本土化研究”,《新世纪的公共管理》,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387-408页。6.“SARS危机与政府治道变革”,《中国:SARS危机与制度变革》,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年7月。7.“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有效政府”,《甘肃理论学刊》,2003年第5期。8.“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9.“信息与政策及其制度分析”,《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1期。10“西方公共政策的理论发展之路及其对本土化研究的启示”,《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11.“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过去与未来”,《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12.“政治发展中知识与实践的制度基础”,《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13.“现代治道与治道变革”,《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14.“公共管理与治道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1期。15.“当代中国的利益集团”,《东瀛求索》,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日本),1999年。16.“公共政策的制度基础”,《中国转型期问题的政治学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7.“寻租与政治腐败”,《北大寻思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18.“有效政府的基本逻辑”,《华人世界的现代国家结构》,商周出版社(台湾),2003年3月,第329-352页。19.“政府与市场的均衡:试析政府规模的适当准则”,《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府作用》,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110-124页。20.“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政府体制改革”,《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30-348页。21.“重理政府:西方行政发展的新趋向”,《政治学研究》,1997年第2期22.“看得见的手应该如何引导企业?──关于国企改革中政府行为的不同观点”,《前线》,1996年第9期。2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政府结构效率”,《行政论坛》,1997年第3期。24.“中国公共管理案例案例研究与教学探析”,《行政论坛》,1998年第1期。25.“公共行政的范式选择”,《行政论坛》,1999年第2期。26.“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政府与市场再思考”,《行政论坛》,1999年5期。27.“吾邦虽久、其思惟新”,《开放时代》,1998年7、8月号。28.“治道变革:西方政府发展的新趋向”,《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6月(创刊号)。29.“弥合理论与实践鸿沟的制度基础”,《清华管理评论》,2000年第7期。30.“机构升级竞赛的制度基础”,《清华管理评论》,2000年第8期。31.“投资于制度选择之制度”,《清华管理评论》,2000年第9期32.“黄河断流的制度分析”,《清华管理评论》,2000年10期33.“艾滋病控制的制度分析”,《清华管理评论》,2000年11期34.“网络学术资源认可的制度分析”,《清华管理评论》,2000年12期35.“非营利组织与民主”,《公共论丛》(第二期),三联书店,1996年36.“民主制度的社会基础:有关中间阶层的政治社会学”,《公共论丛》(第二期),三联书店,1996年。37.“迈向绿色的市场经济:对经济体制与环境保护的初步分析”,《公共论丛》(第三期),三联书店,1997年38.“政府与市场:干预更多还是更少?”,《公共论丛》(第四期),三联书店,1998年39.“当代政治发展研究衰落探因”,《公共论丛》(第四期),三联书店,1998年。40.“自由至上论述评”,《公共论丛》(第六期),三联书店,2000年41.“公共事务与制度选择”,《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与行政:北大百年校庆暨政治系建系10周年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2.“政府与市场的均衡:试析政府规模的适当准则”,载于《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府作用》,新华出版社,2000年1月43.“善待读书、读书人与《读书》”,《学术权力与民主》,鹭江出版社,2000年。44.“公共政策的制度基础”,《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1期。45.“中国的利益集团”,《东瀛求索》,日本,1999年46.“21世纪的东西方文明”,《市场经济导报》,1996年11期47.“地方政府机构应着眼于治道变革”,《中国国情与国力》,1999年第6期48.“政府上网与政务公开”,《中国国情与国力》,2000年12期。49.“法治政府面临挑战”,《中国国情与国力》,1999年第2期50.“稳定发展的制度平台”,《重庆行政》,1999年第4期51.“物业管理凭什么垄断?”《视点》,2001年第4期译序1.“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译序,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2.“基础设施的制度基础”,《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译序,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3.“公共事物的制度基础”,《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译序,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4.“地方公共经济的制度基础”,《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译序,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5.“公共行政的范式选择”,《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译序,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6.“发展的制度基础”,《多中心治道与发展》译序,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7.“政治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译序,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8.“公共政策的制度基础”,《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译丛》总序,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译著1.毛寿龙译: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2.毛寿龙译: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3.毛寿龙译:麦金尼斯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4.毛寿龙译:麦金尼斯编:《多中心治道与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5.左然、周知忍、毛寿龙合编、合译:《新兴现代化国家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6.毛寿龙、王巧玲等译:《21世纪的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译文1.奥斯特罗姆:“政治文明:东方与西方”,《公共论丛: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三联书店,1997年2.维格尔:“当代俄罗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公共论丛: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三联书店,1999年。3.奥斯特洛姆:“公共经济的比较研究”,《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讲座记录稿1.“新道德的政治意义”,《探究心灵》,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405-448页。2.“新一届政府与治道变革”,〈在北大听讲座〉(12期),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第47-70页。社会兼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全国政策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构与编制研究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安徽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苏州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北京社会主义学院等兼职教授。1997年国家863/CIMS工程实验室运行与评估专家组成员1997年UNDP中国中央与地方行政改革项目中方咨询专家组成员2002年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行政改革咨询专家组成员齐明山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齐明山,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新民市人,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78年至1985年在我校国际政治系任教,1986年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研究所,任副所长;1994年成立行政学系,兼任系副主任,直至公共管理学院成立。曾任全国行政学教学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南昌大学MPA兼职教授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指导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主要著作有:《行政管理学》,副主编。(1992年红旗出版社)《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主编之一。(1992年改革出版社)《行政管理学》,主编之一。(1997年人民出版社)《行政学导论》,专著。(2000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公共行政学》,主编,教育部远程教育试验教材。(2004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公共行政学导论》,主编,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材。(2004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行政学导论》,专著。(2006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先后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孙柏瑛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性别:女籍贯:北京出生时间:1963年11月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电子邮箱:sunying@mparuc.e.cn教育经历1981年9月-198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本科,获法学学士学位。1985年9月-198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9月-2003年7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任职与社会兼职1988年7月-1990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研究所助教1990年7月-1995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研究所讲师1995年6月2004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系)副教授,行政管理学教研室主任;2001年后任行政管理学系副系主任2004年6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7月任行政管理学系系主任。2002年3月-2004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研究员2004年9月-至今,中国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2005年3月-至今,中国县级政府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领域与讲授的课程研究领域:公共组织变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地方治理、公民参与讲授的课程: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人事行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创造高绩效的公共组织、地方治理、行政生态学、行政管理学专业英语主要学术研究成果教材与专著1.孙柏瑛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2.孙柏瑛、祁光华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3.孙柏瑛、祁光华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4.孙柏瑛著《当代地方治理:回应21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5.孙柏瑛、祁光华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译著1.孙柏瑛主译:《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2.孙柏瑛主译:《公民治理:引领美国21世纪的社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3.孙柏瑛主译:《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策略与新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4.孙柏瑛主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主要学术论文1.我国城市治理结构重构的路径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7期2.政府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时代,《探索》,2006年5期3.公民参与:社会文明的标志,《城市管理》,2006年3期4.地方公共事务的网络治理模式:中国区域合作治理,《浙江大学地方治理国际会议论文集》,2005年11月5.社区公民参与形式的类型及其适用性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4期6.当代地方治理:构建公民参与与自主管理的制度平台,《教学与研究》,2003年11期7.当代发达国家地方治理的兴起与发展,《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4期8.新政治经济学与公共行政发展,《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3期9.政治过程中的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2002年6月创刊号10.中国政府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4期11.当代政府治理变革中的制度设计与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1期12.社区公民参与:任重道远,《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5期13.公共性:国家财政活动的价值基础,《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2期14.香港营运基金改革:公共部门改革的一种选择,《新视野》,1999年5期15.香港公营部门改革,《中国行政管理》,1998年9期16.公共行政的职业化倾向,《重庆行政》,1998年10期17.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价值取向,《干部与人事》,1996年3期18.公共行政的新思维,《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5期项目研究成果主持:北京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区建设与残疾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2007)参与:中共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研究中心:“”主持:亚洲开发银行:“中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之“西部地区省厅人事干部培训”分项目(2005)主持:丰台区街道、乡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绩效评估方案设计(2005)主持:北京市重点学科之北京市城管执法能力评估及公众满意度项目(2005)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治理中的公民有序参与(2004)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关于公民参与社区行政决策的思考”年度(1998),完成“北京市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研究”结项报告(2001)参与:中共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研究中心:“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1998)国外进修和讲学经历2006年8月-9月,美国乔治亚肯尼索州立大学访问,研究美国地方政府自治立法2004年2月,韩国国立首尔大学行政大学院,做英文专题讲座“中国城市基层政府组织与居民自治组织互动”2002年6月-9月,美国加利佛尼亚州立大学海沃德分校(CSUH)进修公共行政管理,期间主攻方向为美国地方政府研究2001年8月,访问台湾中山大学和政治大学1998年10月-1999年3月,香港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进修,并专题研究“香港公营部门改革”项目1996年9月,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系合作研究“大陆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项目获得奖励情况1.2006年12月,《当代地方治理:回应21世纪的挑战》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2.2006年12月,获得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3.2006年11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获得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4.2005年5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称号5.2005年4月,主持的“行政学核心课程创新工程”获得北京市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6.2005年4月,本科“人事行政”课程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精品课程称号7.2004年11月,主持的“行政学核心课程创新工程”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魏娜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性别:女出生时间:1961年5月1日籍贯:河北省安国市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电子邮箱:weina@mparuc.e.cn教育经历1979年10月—1983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本科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3年9月—1986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硕士学习,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2002年7月,中共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博士学习(在职),获行政管理学博士学位。任职1986年7月到1992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讲师,教研室副主任。1992年6月到1995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副教授1995年7月到2003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系)副教授,2003年6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6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中心副主任(兼)。教授课程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学导论、行政信息管理、社会调查方法、社区管理、西方政府制度、当代中国政府专题讲座、公共管理学(MPA)、创造高绩效的公共组织(MPA)、公共行政学名著导读研究领域公共行政学、组织管理与组织改革、城市公共组织与城市公共管理、比较政府制度、社区管理、非营利组织、公民参与、志愿组织与志愿服务等。主要出版物主要教材与专著1.《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专著)红旗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2.《公共政策》(主编)、新华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3.《公共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主编、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4.《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合著,第一作者)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5.《公共行政学》(合著)台湾智胜出版公司,2004年5月6.《中国公共管理》(副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8月7.《公共行政学》(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8.《社区管理》(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9.《中国行政科学发展》(合著)人事出版社,1995年9月。10.《行政管理学》(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11.《新中国行政管理发展简史》(合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12.《中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合著)学苑出版社,2003年。代表性论文1.《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期;《新华文摘》2003,6期全文转载2.《转型时期我国行政领导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1,7期3.《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其理性思考》;《新视野》2002,3期4.《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1期5.《官僚制精神与转型时期我国组织模式的塑造》《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2期6.《官僚制精神与转型时期我国组织模式的塑造》《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1期;《公共行政》2002,3期全文转载7.《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1,3期8.《官僚制的保守性及其创新》;《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2期9.《城乡结合部公共物品提供机制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3期10.《公民参与视角西的城市治理机制研究》《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7期11.《社区慈善与社区精神》《中国社会报》2006年3月10日12.《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中国社会报》2004年11月15日。13.《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人民论坛》2006年第九期14.《加强社区建设与完善社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报告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15.《快速转型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与社会矛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报告200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6.城市化过程中的公共物品提供机制研究》《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承担的重要课题: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发展中的基层政权组织建设研究》(主持人)(2000年)2.北京市社科规划办课题《人文奥运与和谐社区建设》(主持人)(2005年)3.国家教育部课题《城市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有序参与机制研究》(主持人)(2005年)4.北京市社科规划办课题《志愿精神与奥运志愿服务》(主持人)(2007年)5.北京市社科规划办重点委托课题《城乡结合部利益调整与体制创新》(子课题负责人)(2002年)6.北京奥组委委托课题《2008年北京奥运培训工作规划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06年)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06年)获得奖励1.行政学案例教学法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二等奖(2000年)2.论文《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获得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社会兼职北京奥组委志愿者培训专家国家图书馆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北京邮电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台湾政治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刘熙瑞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熙瑞,男,汉族,河北省任丘市人。1942年4月28日生。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原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河南农业大学、中华研修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院士。中央国家直属机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历届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经历:1968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1968年至1975年在国营951厂工作。1976年至1984年在吉林省委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1984年至1994年在郑州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至今在国家行政学院工作。研究方向:1982年开始研究行政学、政治学与管理学,是大陆恢复行政学、政治学后的第一批学者。发起并参与写出的大陆第一本行政学著作。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与世界公共管理改革的研究。主要方向是:中国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发展、世界公共管理改革动向、服务型政府建设。主要出版物:1、《行政学纲要》2、《中国行政管理学》3、《现代管理学基础》4、《现代管理学》5、《公共管理中的决策与执行》6、《中国公共管理》主要学术论文:1、《行政的概念与行政学的学科体系》2、《当前我国行政学学科建设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3、《关于大政府与小政府的争论》4、《政府职能论》、《政府职能再论》5、《最好的政府是小政府还是大政府》6、《从生产力构成要素的历史发展看第一生产力的演变趋势》7、《行政管理应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8、《国外的经验教训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调整方向》9、《我国政府职能合理调整与配置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10、《对我国行政学进一步发展的思考》11、《我国行政学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12、《落实人民公认思想,完善选任民主程序》13、《响应时代呼唤,我国行政学需要新的突破》14、《当前国外行政改革的趋势》15、《既要积极,又要稳妥》16、《重新构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17、《邓小平行政理论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南》18、《我国1998年机构改革的主要特点》19、《重新澄清政府作用》20、《以邓小平行政理论为指导,搞好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21、《应注意对新凯恩斯主义思潮政府职能观的研究》22、《回顾和总结历史经验,推进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23、《关于机构改革问题》24、《转变政府职能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25、《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的三个方面》26、《政府职能转变难在何处》27、《迈向21世纪的中国公共行政》28、《我国公务员必须树立公共行政新理念》29、《迈向新世纪的中国政民关系》30、《理念、职能、方式》31、《履行政府职责,提高行政效率》32、《我国应明确提出建立公共行政体制》33、《从公私物品供应方式差异角度看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模式》34、《建立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体制,发展地方经济》35、《三个代表与社会稳定职能》36、《入世改变中国传统专制文化》37、《加入WTO与服务型政府建设》38、《发展公共管理体制是我国的必然选择》39、《我国政府职能研究的新视角》40、《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41、《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兼顾民主化与科学化》42、《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43、《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新的政民关系》44、《不断提高五种能力》45、《我们还得回到古希腊?》46、《一位学者对公车改革的建议》47、《切实加强积极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和建设》4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服务型政府建设》49、《谁来担当市场监管》50、《服务型政府:本质及其理论基础》51、《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52、《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利益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53、《中国公共管理:概念与基本框架》54、《学者再论服务型政府》55、《从一个乡政府的经验看服务型政府的四大行为要素》56、《“以公谋公”——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方法》57、《论公共服务精神》58、《政府再造工程:建设服务型政府》主持的研究、咨询项目:1、中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政府职能的合理调整与配制2、教育部全国成人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和〈统编教材〉编写项目3、教育部全国成人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考试大纲〉和〈统编教材〉修订项目4、国家行政学院〈邓小平行政思想研究〉项目5、国家九五期间委托研究重大项目〈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子课题〈中国政府决策内容及行为方式研究〉6、国家行政学院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公共管理体制建设研究〉7、国家行政学院项目〈MPA课程开发〉8、国家行政学院项目《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基本问题研究》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法学导师介绍

    大学公共管理 管理学院 管理学

    纪宝成[跨](男)详细信息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网页!秦惠民教授基本情况秦惠民,男,1955年出生,法学博士,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法学;教育政策与法律制度;教育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等教育学导师介绍

    大学公共管理 高等教育学 管理学院

    纪宝成[跨](男)详细信息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网页!秦惠民教授基本情况秦惠民,男,1955年出生,法学博士,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法学;教育政策与法律制度;教育

  • 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导师介绍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做过访问学者,从2001年8做博士后。目前,

  • 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导师介绍

    艾希成教授专业:物理化学电子邮件:xcai@chem.ruc.e.cn基本情况:1965年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县。教育背景: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1988年);吉林大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