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所过之邑

所过之邑

专栏作者

847

推荐

3

最新

88946

查看

  • 考研调剂主要是给考研初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们继续进行研究生学历深造的机会,如果需要进行调剂,目标是调剂到一个差不多的学校,需要你根据自己的分数和要调剂院校的复试情况,及结合该院校的调剂信息进行。小编整理“2019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调剂复试办法(第二轮)”文章,为大家及时发布2019考研调剂信息。天津中医药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二次调剂复试办法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经过第一次复试(2019年3月30日、31日,4月1日的复试,下同)录取后,部分专业尚有缺额,缺额人数及调剂专业见下表。由于“老年医学”学位点在我校2018年12月3日学位评定委员会予以撤销,经研究决定将其计划调至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不再进行二次调剂。表中其余专业进行二次调剂,调剂办法如下:1.所有调剂都须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未过该系统的调剂信息无效。2.申请调剂考生须符合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目录”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且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与申请调剂专业相同或相近,初试科目与申请调剂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天津中医药大学2019年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二次调剂复试专业一览表院系所代码院系所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及学位类型缺额人数调剂复试人数调剂初试成绩要求调剂专业要求000不区分100203老年医学(学术型)1名普通全日制0––––––000不区分100504方剂学(学术型)3名普通全日制约5名英语一≧45分,总分≧320分原一志愿报考专业代码为:1005、1006、1057000不区分100512针灸推拿学(学术型)5名普通全日制约8名英语一≧45分,总分≧320分原一志愿报考专业代码为:1005、1006、1057000不区分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2名普通全日制约6名该专业普通生国家线(英语一考生)原一志愿报考专业为: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工商管理(1202)、公共管理(12041.在我校第一次复试中复试成绩不合格(即复试总成绩低于180分)的考生不能填写与第一次复试专业相同的专业进行调剂。(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之间相同专业代码的专业视为相同专业。)2.填报本次调剂的考生,按照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5.调剂开网时间:2019年4月14日10:00–4月15日10:00。6.请调剂中药学专业与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考生在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内查询一下“复试专业课笔试科目”,选择其中一门,于研招网申请调剂时,在“调剂备注”内注明选考的复试专业课笔试科目。7.第一次复试已被我校拟录取的考生不准再填报本次复试。8.本次复试为差额复试,复试科目、录取总成绩算法、录取方法与第一次复试录取相同。9.每名考生只能申请一个调剂专业,多于一个申请专业(即:重复申请)以本次调剂第一时间申请的调剂专业为准(注:①不同专业代码和同一专业代码不同院系所均视为不同专业。②不符合国家与我校调剂条件的申请视为无效申请,不计入调剂申请的数目内。)。10.本次调剂后仍无法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将由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录取。11.具体复试时间及其他事项另行通知,请考生随时留意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保持电话通畅。本办法解释权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研招办2019年4月12日附件【天津中医药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二次调剂复试办法.pdf】以上是小编整理的“2019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调剂复试办法(第二轮)”文章,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更多考研调剂信息尽在调剂频道! 更多

  •       ►个人简介姓名:杜宇职称:教授、博导学科领域:刑法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法学博士后,中美富布莱特访问学者(斯坦福大学,2014-2015),上海市曙光学者,晨光学者。现任复旦大学法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13-),国家司法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基地副主任(2013-),复旦大学国际刑法研究中心副主任(2013-),复旦大学司法与诉讼制度研究中心秘书长(2008-),《复旦法律评论》(创刊号)执行主编(2013-)。曾任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2010-2011)。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后期项目与青年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6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PekingUniversityLawJournal”等刊物发表论文近60篇,10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代表性著作《重拾一种被放逐的知识传统——刑法视域中“习惯法”的初步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理解“刑事和解”》(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传统刑事责任理论的反思与重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类型思维与刑法方法》(即版)。►获得奖励获得第十二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4),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排名第二);第十一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2);第二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0);第八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广东省公安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3,排名第二);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三等奖,2007);《中外法学》(2000-2007)优秀论文奖(2008,排名第二)等学术荣誉。入选复旦大学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2014)。首批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2007),首批入选中国法学创新网“新秀100”(2009),首批入选复旦大学“卓学计划”(2011),入选上海市“曙光计划”(2013)。►研究领域刑法方法论刑事和解刑事习惯法►教育背景1998        中山大学法学院          法学学士2001        中山大学法学院          法学硕士2004        北京大学法学院          法学博士2005-200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博士后研究2014-2015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        中美富布莱特访问学者►职业经历2004-2007  复旦大学法学院         讲师2007-2012  复旦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2012-      复旦大学法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任职2010-2011  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2013-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13-      国家司法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基地副主任2013-      复旦大学国际刑法研究中心副主任2013-     《复旦法律评论》创刊号执行主编2013-     《复旦学报》、《交大法学》等匿名审稿人2008-      复旦大学司法与诉讼制度研究中心秘书长►个人专著1.《重拾一种被放逐的知识传统——刑法视域中“习惯法”的初步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理解“刑事和解”》,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3.《传统刑事责任理论的反思与重构——以“刑事和解”为切入点的展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4.《类型思维与刑法方法》,即版。 更多

  • 罗安宪教授简介罗安宪,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魏晋玄学。校内职务: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开设课程:1.中国哲学史,授课对象:哲学专业本科生2.中国哲学专题研究,授课对象:哲学专业研究生3.中国哲学智慧,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4.道家哲学概论,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研究生5.魏晋玄学,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研究生6.儒家典籍研究,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研究生7.《论语》导读,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8.《老子》研读,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9.《庄子》研读,授课对象:全校各专业研究生主要科研成果:著作类:1.《虚静与逍遥——道家心性论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280千字。2.《审美现象学》,专著,三秦出版社,1995年5月,250千字。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副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个人撰写20千字。4.《和境——易学与中国文化》,合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承担其中两章,共40千字。5.《国学365》,主编,同心出版社,2006年9月,150千字。6.《中国哲学史新编》,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7.《老庄哲学精神》,专著,首尔出版社,2008年3月,250千字。8.《中国孔学史》,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880千字。9.《中国哲学的世界》,合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10.《圣贤气象》,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365千字。影像类《老子——管理哲学》,主讲,北京高教影像出版社,2007年4月。《庄子——逍遥人生》,主讲,北京高教影像出版社,2007年4月。论文类:1.《庄子人生追求新解》,《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8千字。2.《略论古希腊运动理论的历史发展》,《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6千字。3.《略论文化的承传与再建》,《炎黄》1995年1期,6千字。4.《反思与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美价值取向》,《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6千字。5.《论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6千字,收入大型工具书《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6.《天人同构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美学》分册1999年第3期转载,8千字。7.《容纳百川与创新学术》,《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1期,6千字。8.《儒学心性论的历史进程》,《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2期,10千字。9.《对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探索》,《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2千字。10.《圣人之学的探索》,《哲学研究》2000年第6期,3千字。11.《从“横渠四句”看张载哲学的人文精神》,(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245期,12千字。12.《庄子的人生理想》,《慧泉》2001年第1期,6千字。13.《从人学视野审视儒家文化》,《博览群书》2001年第5期,2千字。14.《中国哲学的反思与未来走向》,《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7期,7千字。15.《庄子论命与生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1年第11期转载,8千字。16.《庄子心性论发微》,《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4期,12千字。17.《庄子心性论》,(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264期,15千字。18.《周易的养生理论》,《大易情性》——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15千字。19.《试论庄子的人生理想》,《道韵》第十一辑,中华大道出版社,2002年8月,13千字。20.《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反思》,《琛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4年第8期转载,8千字。21.《中国哲学话语系统的现代转换》,《东方论坛》2004年第3期,6千字。22.《为师有为师之道》,《中州学刊》2005年第3期,5千字。23.《整体与贯通》,《中国出版》2005年第6期,3千字。24.《“学而优则仕”辨》,《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5年第10期转载,《新华文摘》2005年第22期摘要转载,12千字。25.《儒家的义利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儒学评论》创刊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6千字。26.《孔子“直”论之内涵及其人格意义》,《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6年第1期转载,8千字。27.《“无为”观念的历史演化及现代意义》,《太原师范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一期,1千字。28.《“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流变》,《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第3期下,3千字。29.《中国心性论第三种形态:道家心性论》,《人文杂志》2006年第1期,9千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4期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30.《由礼而仁而艺:孔子人文思想的逻辑展开》,《河北学刊》2006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10期转载,5千字。31.《儒家人性论的发展路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2月28日,5千字。32.《多元文化交流中的儒家思想》,《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3千字。33.《道家天命论的精神追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9千字。34.《道家性本论刍议》,《东方论坛》2007年第1期,8千字。35.《儒家传统的当代命运》,《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6期转载,8千字。36.《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10期转载,10千字。37.《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8年11月17日,3千字。38.《现代社会与儒家传统思想资源》,《河北学刊》2009年第1期,4千字。39.《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3期,9千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9年第6期转载,《新华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40.《李栗谷与罗整菴理气论比较研究》,《人文杂志》,2009年第2期,9千字。41.《李退溪与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论辩》,《孔子研究》,2009年第4期,8千字。主持科研项目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4年度):儒释道心性论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2.教育部人文社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子项目负责人。3.“211工程”项目:孔子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子项目负责人。参加国际国内重大会议:1.2000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武汉,武汉大学。武汉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提交论文:《〈周易〉的养生理论》。2.2000年12月24日至26日,“东亚‘和’思想与21世纪”国际学术交流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3.2001年6月24日,“东亚哲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办。4.2002年11月30至12月1日,“孔子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分会场主持人,提交论文:《“学而优则仕”辨》。5.2004年3月20日至21日,“重写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主办。提交论文:《中国哲学话语系统的现代转换》。6.2004年6月15日至18日,“海峡两岸全球化问题的哲学省思”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辅仁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提交论文:《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反思》。7.2004年7月2日至3日,“走向大众的儒学”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办。8.2004年8月7日至12日,“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主办。提交论文:《孔子“直”论之内涵及其现代意义》。9.2004年8月14日至15日,“首届全国中华老子智慧与21世纪新文明研讨会”,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提交论文:《“无为”观念的历史演化及其现代意义》。10.2004年8月24日至25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中表年专家专题研讨会”,北京,九华山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11.2004年10月2日至10月5日,INTERNATIONALLEADERSHIPCONVOCATION,韩国汉城,国际教育基金会主办。12.2004年10月22日至26日,“2004年哲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安徽合肥,安徽大学。安徽大学哲学系主办。提交论文:《中国哲学话语系统的现代转换》。13.2004年12月3日至5日,“国际儒学论坛?2004——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九华山庄。中国人民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分会场主持人,提交论文:《孔子“直”论之内涵及其现代意义》。14.2005年4月29日至30日,“和合学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办。15.2005年6月4日至6日,中国哲学史学会2005年会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学术研讨会,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主办。分会场主持人,提交论文:《“无为”观念及其现代意义》。16.2005年9月21日至25日,“第二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香港孔教学院主办。提交论文:《儒家的义利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17.2005年9月28日,“诚信与和谐社会”专题论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办,大会主持人。18.2005年10月11日,“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专题论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办,作大会主题发言。19.2005年11月26日至27日,“儒家制度化的基础及其可能性”学术研讨会,北京,白鹭园。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办,大会主持人。提交论文:《儒家传统及其现代命运》。20.2005年12月9日至11日,“国际儒学论坛?2005——儒学与亚洲人文精神”,北京,达园宾馆。中国人民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大会主持人,闭幕式上作大会总结。提交论文:《儒家“为学”之道的历史演变及其政治影响》。21.2006年2月26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主题论坛,北京,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礼堂。人民政协报主办。22.2006年3月26日至4月1日,随同冯俊副校长对韩国进行学术访问,并参加“亚太国际教育协会”(APAIE)大学校长论坛和年会。访问团在韩国期间,先后访问了庆北大学、翰林大学和高丽大学。23.2006年6月23至24日,第10届人大—辅大哲学论坛:“哲学的中国语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提交论文:《由礼而仁而艺:孔子人文思想的逻辑展开》。24.2006年8月7日至8日,“构建和谐社会:探讨宗教的作用”,巴哈伊澳门总会主办,澳门。25.2006年8月24日至27日,“国学现代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国际论坛”,四川德阳,德阳市政府主办,分会场主持人,提交论文:《论中国人的宇宙意识》。26.2006年8月28日,“韩中国际退溪学学术发表会”,青岛,国际退溪学大邱?庆北支部主办,发表论文:《李退溪心性论评议》。27.2006年11月4日至7日,参加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开学典礼暨儒家思想研讨会,并在会上作题为“以儒家思想教育青年”的主题讲演。28.2006年11月25日,“儒家传统的修身理念及人格塑造”,北京,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纪念中华孔子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29.2006年12月1日至3日,“国际儒学论坛?2006: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闭幕式大会总结,提交论文:《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30.2007年10月19日至22日,“东亚人文学会第八届国际学术大会”,韩国岭南大学,东亚人文学会、岭南大学校中国言语文化学部主办,提交论文:《李栗谷与罗整菴理气论比较研究》。31.2007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国际儒学论坛?2007: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闭幕式大会总结。32.2008年10月18日,“国际庄子文化节”,河南省民权县,中共民权县委、民权县人民政府主办。33.2008年10月20至21日,“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河南鹿邑,中国文联、河南省政协、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主办。34.2008年11月28日至30日,“国际儒学论坛?2008:儒家仁爱思想的现代价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闭幕式大会总结,提交论文:《孔子君子论的精神追求》。35.2008年12月6日至7日,“国际庄子文化研究会”,深圳,大会上作主题讲演,题目:《庄子齐物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