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南京农业大学

  • 建校时间:1902年
  • 招生简章:共5份简章
  • 院校类型:农林类
  • 所在地区:江苏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导师介绍:卢勇

姓名(职称):卢勇副教授性别:男出生时间:1978.5.1最高学位:博士联系方式:025-84395597(Tel)025-84396771(Fax)邮箱:

  •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导师介绍:付坚强

    姓名(职称):付坚强副教授性别:男出生时间:1972.11.30最高学位:博士联系方式:025-84395827(Tel)025-84396661(Fax)邮

  •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导师介绍:丁晓蕾

    姓名(职称):丁晓蕾副教授性别:女出生时间:1972、12最高学位:博士联系方式:025-84395530(Tel)邮箱:xlding@njau、e、cn

  •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导师介绍:惠富平

    姓名(职称):惠富平教授性别:男出生时间:1963、04、10最高学位:博士联系方式:025-84395215(Tel)025-84396771(Fax)邮箱

  •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导师介绍:姚兆余

    姓名(职称):姚兆余教授性别:男出生时间1965.11.3最高学位:博士联系方式:yaozhaoyu@njau.e.cn所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院校:

  •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导师介绍:沈志忠

    姓名(职称):沈志忠教授性别:男出生时间:1968.6.4最高学位:博士联系方式:025-84396605(Tel)025-84396771(Fax)邮箱:zz

  •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导师介绍:李群

    姓名(职称):李群教授性别:男出生时间:1960.2.29最高学位:博士联系方式:025-84396378(Tel)13851734418邮箱:liqun@n

  •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导师介绍:严火其

    姓名(职称):严火其教授性别:男出生时间:1963.7.12最高学位:博士联系方式:025-84399166所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导师介绍:王思明

    姓名(职称):王思明教授性别:男出生时间:1961.11.18最高学位:博士联系方式:025-84396772(Tel)025-84396771(Fax)邮箱:icac@njau.e.cn所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院校:南京农业大学从事专业:科学技术史研究方向:农业科技史、比较农业史、农业遗产保护与研究论文及著作:•《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农学卷)(万国鼎)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287-296页;•梁希“大林业思想”探析《中国农史》2012(1);•中国农业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古今农业》2012(1)26:32•以国治水,以水知国----评大卫•艾伦•佩兹《国家工程》《绿叶》2011年(12)•万国鼎与中国田制史《中国田制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387-394•长兴茶业历史发展概述《农业考古》2011(5);•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争论的几点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6);•毛泽东“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思想探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9);•江苏省民俗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中国农史》2011年(3);•农业遗产研究现状《中华农业文化揽胜》唐珂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年•《农业:文化与遗产》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1年•《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1年•《中国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1年•《美洲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中国三峡出版社2011年•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调查与实践探索中国农史2011(1);•刍议农业高校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承的对策中国农业教育2011(1);•近代农民离村原因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1);•《科学编年史》(编委)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技术:历史与遗产》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0年(主编)•李约瑟与中国农史学家《中国农史》2010(4)•明清时期黄淮河防管理体系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3);•张謇“导淮”:中国近代水利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2)98-105页;•转基因大豆技术发展动因探悉《中国农学通报》2010(4)342-347页;•人文胜地,美食天堂------谈“四大名吃”之首的南京夫子庙小吃台湾《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会讯》2010年vol16(1)•《中国农业遗产研究丛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0年始•《江苏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0-•李仪祉与江淮水利《工程研究》2009(4);•TheOriginandProctionofRiceandTheirImpactsonSocialDevelopmentofChina.Rice,Life&Civilization.Korea.2009Vol.3•中国的农业遗产研究:进展与变化《中国农史》2010(1)•“无鸭不成席”-----“鸭都”何以成为南京的代名词?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中华饮食文化研究丛书》•《民以食为天•地方饮食文化》(二)(黄克武主编)200945-68页。•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饮食原料生产的影响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中华饮食文化研究丛书》•《饮食传播与文化交流》(蒲慕州主编)2009125-160页。•明清时期淮河水灾预防措施探析《中国农史》2009(3);•《美洲陆地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2009年2期;•农民离村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1);•非理性群体行为中的个体理性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9(76-79);•中国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09(5):245-249;•李仪祉对中国传统堤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农学通报》2009(5):294-299页;•中国土地零碎化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8(11);•张謇的农会观及其实践初探《农业考古》2008(6);•《中国近现代农业史丛书》(主编)(第一批5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8年•《中国农学会史》(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民国时期江苏乡村运动初探《中国农史》2008(4);•制度变迁对乡村区域治理秩序的影响研究-----关中地区村庄修路的事件与过程《开发研究》2008(5)第1-5页;•乡村基督教的实践形态:嵌入与疏离-----以关中地区南村基督教会历史变迁为例《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第38-43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报刊资料B9〈宗教〉》(2009(2));•稻田养鱼的发展历程及动因分析闵庆文主编《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92-203页;•《改变中国的种子》《先锋•国家历史》,2007年第21期;•《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美洲物种》《先锋•国家历史》,2007年第21期;•《明清时期黄淮造陆与苏北灾害关系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4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变迁的历史困境及其突破》《中国农史》2007年第3期;•试论民国时期民众教育的实践《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中华农学会与中国近代农业发展《中国农史》2007(4)•番茄在中国的引种推广及其动因分析《古今农业》2007(2);•新农村建设:背景、成就、问题和启示-------中日韩的比较研究《中国农史》2007(2)•杂交稻育种与中外农业交流《中国科技论坛》2006(6);•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新农村建设:背景、成就、问题和启示-------中日韩的比较研究《韩国农业现代化100周年纪念会学术论文集》2006年9月(获2006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二十世纪中国大豆发展及其动因分析《中国农史》2006(3);•无鸭不成席:------鸭都何以成为南京的代名词?《第九届中华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2006年。《农业考古》2006(4)。•烟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2006(2);•向日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动因分析《农业考古》2006(4);•稻田养鱼的历史发展及动因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美棉在中国的引种和发展《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3):421-426(与汪志国合作)•《中国农学遗产选集•棉花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万国鼎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年(主编)•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2005(2);•China’sEntryintoWTOandtheAgriculturalDevelopment:Opportunity,ChallengeandStrategy.WTO/DDANEGOTIATIONandAGRICULTURALPOLICYREFORM.PublishedbyKoreanRuralEconomicInstitute.2004.September•AnIncedTechnologicalandInstitutionalChange——theagriculturaldevelopmentinChinasincethe16thcentury.KoreanJournalofAgriculturalHistory.2003.Vol.2(2):149-162《TraditionandChangeofAgricultureinEastAsia》,p75-92,publishedbyKoreaRuralEconomicInstitute.2003•中国杂交稻发展的经济、技术与社会学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5(3);•汉代西北农业区开拓及其生态影响《古今农业》2005年第1期;•花生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2005(1);•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中国农史》2004年2期•《二十世纪中国的昆虫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西部农业开发史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3年•《传统与现实的对话——二十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张謇与“科教兴农”《苏东学刊》2003(2);•农史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农史》,2002.4(《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3.3)•《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中国图书文献出版社,2002•《中国近代农业改进史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中国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中国近代昆虫学史》陕西科技出版社,1995•《AHistoryofChineseEntomology》(英文译著)天则出版社1990•近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因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论张謇科教兴农及倡导棉铁主义的实践,中华工商联出版社出版《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AmericanCropsinAsiaBeforeColumbusTimesPre-Columbiana,1999•比较观中的中国国情分析及未来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战略《农业考古》99.1•中国农业发展史《农业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导师介绍:张春兰

    姓名(职称):张春兰副教授性别:女出生时间:1962.2最高学位:博士联系方式:025-84395215(Tel.)邮箱:zclan2008@njau.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