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902年
  • 招生简章:共30份简章
  • 院校类型:师范类
  • 所在地区:北京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邱扬

 邱扬老师简历职称:博士副教授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外大街19号100875电话:(010)58807455-1243(010)58807657传真:(0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邱维理

     邱维理老师简历职称:博士,副教授,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貌学等研究方向:地貌与第四纪环境,应用自然地理学与土地资源评价办公地址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刘素红

     刘素红老师简历职务:副教授二级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历:博士研究领域:·模型与地表时空多变要素信息集成&midd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梁进社

     梁进社老师简历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地理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李小文

     李小文院士简历职务:院士、教授二级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历:博士中科院院士,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5年在加里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焦子锑

     焦子锑老师简历职务:副教授,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二级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位:PhD,BostonUniversity(2009)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蒋立红

     蒋立红老师简历出生年月:1963年11月职称: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副院长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理事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葛岳静

     葛岳静老师简历职务:地遥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导二级学科:人文地理学学历:博士个人简历:1.基本情况:女,1963年8月出生

  •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方修琦

     方修琦老师简历职务:教授二级学科:自然地理学学历:博士学习经历:·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1994)、古地理学硕士(1987)、自然地理学学士(1984)。·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ClimaticImpactsCentre访问学者(1994~1995)·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系统开放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项目研究员(2001-)专业方向:·主要从事环境演变影响与适应、自然灾害和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教学、研究和科普工作主讲课程:·本科生课程:环境演变(全球变化)、地理学思想史·研究生课程: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中国自然环境演变、环境演变原理教材编写:·面向21世纪教材、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全球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科研:·主要集中在过去环境演变重建、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人类对环境演变影响的适应研究。近期承担的主要项目:·东北地区过去300年土地覆盖空间格局变化研究(自然科学基金,2006-2008)·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与机理的实证研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重大事件复原及其影响研究(中国科学院创新基金,2002-2005)·过去2000年中国环境变化综合研究(中国科学院创新基金,2000-2003)主要论文:2005年1.方修琦,萧凌波,葛全胜,郑景云.湖南长、衡地区1888-1916年春季植物物候序列重建.第四纪研究2005,25(1):74-792.方修琦,叶瑜,葛全胜,郑景云.从城镇体系的演变看清代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地理科学.2005.25(3):129-1343.方修琦,王媛,朱晓禧.气候变暖与黑龙江省夏季低温冷害变化.地理研究.2005,24(5):664-6724.方修琦,牟神州.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思想透视.人文地理.2005,20(4):110-1135.方修琦,孟胜修.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三次争论.地理教学.2005,(8):1-36.方修琦.2.2末次冰期冰盛期与全新世气候.见:秦大河,丁一汇主编.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第二章中国气候变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9-737.任国玉.方修琦.9.3.1过去的人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见:秦大河,丁一汇主编.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第九章人类活动在中国气候演变中的作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85-4908.云雅如,方修琦,王媛,陶军德,乔佃锋.黑龙江省过去20年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变化及其气候背景.自然资源学报.2005,20(4):697-7059.王媛,方修琦,徐锬,戴玉娟.气候变暖与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适应行为.资源科学.2005,27(1):121-12710.田青,方修琦,乔佃锋.从吉林省安图县个案看人类对全球变化适应的行为心理学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5,20(8):916-91911.葛全胜,方修琦,张雪芹,吴绍洪.20世纪后半叶中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地理研究.2005.24(3):345-35812.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葛全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东部温度变化.第四纪研究2005,25(2):129-14013.李家洋,陈泮勤,葛全胜,方修琦.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我国下阶段全球变化研究工作的重点.地球科学进展.2005,20(4):371-37714.葛全胜,何凡能,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1):5-1415.刘洪滨,邵雪梅,黄磊,梁尔源,方修琦,王丽丽.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地区近千年来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第四纪研究2005,25(2):176-18316.FANGXiuqi,YINPeihongandWUWenxiang.ThefoodsecurityinChina.In:LIUYanhua,etal.ed.ResearchonHumanDimensionsof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inChina.Beijing:MeteorologicalPress.2005,141-14617.GEQuansheng,FANGXiuqiandZHANGXueqin.OverviewonHumanactivitiesandremarkableenvironmentalchangesinChinainthelate20thCentury.In:LIUYanhua,etal.ed.ResearchonHumanDimensionsof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inChina.Beijing:MeteorologicalPress.2005,9-2118.ZHANGXueqin,FANGXiuqiandWangDawei.BriefIntroctiontotheCNC-IHDP.In:LIUYanhua,etal.ed.ResearchonHumanDimensionsof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inChina.Beijing:MeteorologicalPress.2005,155-16419.SHAOXuemei,HUANGLei,LIUHongbin,LIANGEryuan,FANGXiuqi,WANGLili.Reconstructionofprecipitationvariationfromtreeringsinrecent1000yearsinDelingha,Qinghai.ScienceinChinaSer.DEarthSciences200548(7):939—9492004年以前发表的主要论文:1.方修琦,王媛,徐锬,云雅如.近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增产的贡献分析.地理学报.2004.59(6):820-8682.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古地理学报.2004.6(1):85-943.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全新世寒冷事件与气候变化的千年周期.自然科学进展.2004.14(4):456-4614.方修琦,江海洲,连鹏灵.2002.3500aBP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突变的幅度与速率.地学前缘,2002,9(1):163-1675.方修琦,章文波,张兰生,罗海江,李志尧.近百年来北京城市空间扩展与城乡过渡带演变.城市规划.2002,(4):56-606.方修琦,盛静芬.2000.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自然资源学报.15(3):213-2177.方修琦.1999.从农业气候条件看我国北方原始农业的衰落与农牧交错带的形成.自然资源学报14(3):212-2188.方修琦.1999.论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人文地理.(2):19-219.方修琦,章文波,张兰生.1998.全新世暖期我国土地利用的格局及其意义.自然资源学报13(1):16-2210.方修琦,孙宁.1998.降温事件:4.3kaBP岱海老虎山文化中断的可能原因,人文地理,(1):71-7611.方修琦张兰生1998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3500aBP的降水突变事件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12.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索秀芬1997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地学前缘.(1):127-13613.方修琦1989天山托木尔峰地区7500年来的气候变化《干旱区地理》(1)6-1014.方修琦1989建立历史灾情序列方法的探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增刊257-6415.方修琦1987陕北及鄂尔多斯地区的降水变化与沙漠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0-9516.XiuqiFang,WeihongYu,YulingMa.ResponseoftheGrasslandinHulunBuirSteppeofNortheastChinatoGlobalWarmingBasedonNOAA/AVHRRNDVI.InXiaolinPan,MichaelGlantz,YonshiakiHondaeds.EcosystemsDynamics,Ecosystem-SocietyInteractions,andRemoteSensingApplicationsforSemi-AridandAridLand,2003:788-79417.XIUQIFANG,YUNXIEandLINGJUNLI.EFFECTSOFDUSTSTRORMSONTHEAIRPOLLUTIONINBEIJINGWater,Air,andSoilPollution:Focus,2003(3):93–101.18.GeQuansheng,FangXiuqiandZhengJingyun.Quasi-periodicityofTemperaturechangesontheMillennialScale.ProgressinNaturalSciences,2003,13(8):601-60619.QuanshengGe,JingyunZheng,XiuqiFang,ZhiminMan,XueqinZhang,PiyuanZhangandWei-ChyungWang.WinterHalf-YearTemperatureReconstructionfortheMiddleandLowerReachesoftheYellowRiverandYangtzeRiverringthePast2000Years.Holocene,200313(6):995-1002地理教育与科普作品:1.方修琦,孟哲虹,王燕津.环境教育资源库,华夏出版社2001.2.方修琦李志尧罗海江漫步地球村。知识出版社19983.方修琦成人教育百科全书(地理环境卷)南海出版公司,1994环境演变部分4.方修琦.面对气候变化话说人类“适应”.中国气象报/2004年/03月/18日/.2004(1368)5.方修琦,孟胜修.地球年龄探究史话.地理教学.2004.(5):4-66.方修琦,孟胜修.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增加的主要证据.地理教学.2002,(12):7.方修琦,周苹.全球变化研究与地理学.地理教学.2002,(8):3-58.方修琦.2000.固体地球系统的过程及其意义.地理教育.(5)9.方修琦,孟胜修.1999.大气成分变化与全球环境变化.地理教育.(4):6-810.方修琦孟胜修1991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地理知识5期28联系方式:Tel:010-62207449010-58807454-1243XFang@bnu.e.cn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导介绍:罗新慧

    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罗新慧教授。1970年生,199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先秦史。代表性论文:《说新蔡楚简中的祷辞》,《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