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与研究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6月8日 教育部印发)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也指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2014年12月7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同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14年9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14年12月10日),这三份文件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为学校掌握学生成长规律、为促进评价方式改革、为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途径和依据。目前,国内外多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评价者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不透彻、评价目的迷失、评价方法不成熟、评价体制不完善、专业引领缺失、支持性环境欠缺等等,这些原因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倾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势在必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一)、学校、教师、家长对素质评价的认识不高。在很多地方,分数仍然是指挥棒,在人们头脑中“分数评价”形成的思维定势已根深蒂固。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综合素质关注明显不足,教师对学生成绩记录习以为常,而对其他方面的记录或描述不太适应,甚至认为是额外负担,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所以,如果评价大环境不改变,那么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方式、内容、标准不变,家长、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认识、行为均很难转变,综合素质评价出现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二)、素质评价操作难度大,增加了教师负担。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既要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又要不断学习,接受各种培训以应对新课改的要求,已经十分忙碌。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要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进行质性评价,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教学工作和进行评价的双重重压下而不堪重负,对学生投入的精力不足,不但会造成评价失真或不全面,而且会影响到教学工作。(三)、评价效果难以保证。综合素质评价既有对学生共性的记录与评价,又有对学生个性特点的记录与评价。而反映学生个性特点的记录与评价在个体之间难以比较,用于升学录取时的一种评价依据,评价标准难以把握。因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内容、标准的丰富性、项目权重分配、结果合成的复杂性以及教师素质等因素,使评价的可信度和效果很难达到一个理想水平。另外,综合素质评价是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之一,与升学挂钩,就成了高利害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几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学生和家长会非常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但他们关注的焦点不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什么样的发展,而是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他们追求的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是想方设法提高评价成绩。“人情”现象、“走后门”现象势必不能完全杜绝。且不说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会失真,就是教师和同学的观察及评价也会存在很大水分,以至于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评价、体育与文艺活动评价中家长、学生、教师弄虚作假,评价的可信度和效果就更不能得到保证。(四)、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一定能全面的发展。当前,教育教学围绕考试尤其是中考、高考转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根本原因不取决于学生而取决于社会、教育机构、学校,是一些教育机构和学校为追求较高的升学率,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向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不能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当然不能通过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就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由于"应试"教育的困扰,学校教育还未走出"重智育、轻德育","重语数外、轻术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误区。学校领导和老师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时,还仍然以知识的传递及掌握为中心,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教育现实使我们感到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未能得到有效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不和谐,这样下去不符合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要求,难以实现教育培养目标。近年来有关素质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数研究都偏重于理论的研讨,可操作的应用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社会对每个学校和教育者提出了新的命题,这需要我们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探索出一条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我们选择此课题,不仅顺应时代的潮流,为青岛教育提供基层实践经验,而且能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找到一条新的路径。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目前国内外的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毕业和升学挂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促进学生成长方式的转变。(一)、国外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等国,建立学习档案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均衡发展就已成为趋势,并形成规模体系。代表作品:《构建主义理论》、《思维教学》《培养反思》《自我调解学习》《自主课堂》《教育的55个细节》。美国:巴里斯.爱丽丝著“培养反思能力”一书,明确提出通过学习档案和真实性评估学会反思。整套书贯穿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学生可以也应该成为自律的学习者,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真实性评估,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融洽、亲密合作关系,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实行监控,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效的反思。 国外素质教育掠影: 美国:非学业成就采用了大量评语式的材料来进行定性的评价。一个完整大学入学申请材料主要包括了入学申请(applicationforadmission)和附属材料两大部分。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在这两部分中均得到了充分体现。它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整体,采取了模糊评价、总体评价的方法。 美国虽然没有类似国内的思想品德课,但是他们讲究做人的底线,包括做人的善良、自信、诚实、公正、包容,以及独立自主的意识。学校通过体育运动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公平竞争等意识,教育孩子们尊重规则、遵守规则。违反规则的成本是很高的,会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小到失去参加活动的机会,大到失去同学的信任,没有朋友。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个可怕的结果。学生的道德培养也有可以衡量的指标。英国:英国QCA组织的“受控评价”就是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模拟真实或者类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真实操作,然后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非常类似我们所熟悉的实验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较好地评价学生的许多非学术性能力,如家政、商业能力等。 韩国:学生簿是记录学生非学术能力的重要凭借,也是大学录取的重要标准,而且其权重近年来逐步提高,但国家对于学生簿的内容结构做出了比较清晰的规定。 新加坡:新加坡把非学业成就限定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取得的成就,具体包括体育活动、团体艺术表演、童子军(UniformGroups)、学生社团等四部分。对哪些活动可以进入评价范围,其具体的行为表现标准以及分数比重都有非常清晰的界定,如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可以相当于几分。 (二)、国内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些学校制作了 “素质教育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评价结果对高考录取基本不起作用。自2004年以来,我国各地纷纷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力求从根本上改变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升学导向的应试教育,真正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使高中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具备综合发展能力的公民。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对传统考试制度的重要突破。近年来,此项改革在各地迅速开展起来,取得了初步成效。北京、上海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六至九年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目标”,开始实行中学生评价手册。上海于2003年开始在高中实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上海大同中学2001年开始着手“研究性学习档案袋,湖南长沙雨花区59所中小学实行“新概念三好学生”评比,2001年上海市闵行区着手进行“新基础教育实验”。2004年上海市闵行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占中考总成绩30%,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综合素质考核是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的情况是高校择优录取的基础,并对考核内容和方法作了原则规定,把综合素质评价列入其中,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写实性文字记录在普通高中学生电子档案中,作为学生是否毕业的依据和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一)理论价值: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对高中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课程改革的发展发挥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评价体系也应不断完善,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适应时代和形式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弥补将学业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片面性,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二)实践意义:合理有效的学生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它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状况、了解自身教学得失并改进教学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和调节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教学质量;不仅为学生提供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机会,而且为家长和教育部门提供学生各方面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利于更全面了解和评估教育目标达成的状况并检验课程改革的成果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打破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尺度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从思想品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审美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全面衡量,以便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二)研究内容1.通过研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学校沿袭普通教育以“知识本位”考试为主评价方式,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式,使评价标准与学校培养目标相适应,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评价,又注重实践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质量评价。研究评价主体多元化,避免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形式化。克服过分强调学校、教师评价,弱化了学生自身、学生之间评价,忽略了社会、家长评价,从而使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应有的检查、监控、鉴定、反馈、引导、激励、促进的作用充分发挥。2.研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要素与学生能力及素质培养的关系,确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改革的理论基础。以学校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打破传统的“文化课”的课程体系所对应的学习质量评价模式,适应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应的评价模式。3.构建学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案框架及指标体系。4.形成特定的项目任务课程,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与团队合作意识,并将评价的主动权向学生转移,通过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差异性评价,表现评价、纸笔评价等促进评价的功能发挥。5.通过若干子课题的研究形成典型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案及操作方法。根据不同专业的主干课程理清评价的对象,即评什么;评价的目的,即为什么评;评价的依据,即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手段,即怎样评,从而构建适合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和操作方法。(三)子课题设置:1.通过对学生素质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寻求影响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现实依据。 2.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导向和保障。 3.研究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策略,指导本校教育改革实践。五、研究过程设计(一)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6年6月)1.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研究的意义。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方案,确定总课题,分解子课题,成立课题组。选题论证、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设计实验、确定研究重点及措施,针对现状,做好课题的各项准备工作。2.筹备、组织、收集资料及制定总方案。3.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课题方案论证,对课题组的成员做分工。4.学习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向。5.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立项。(二)实验阶段(2016年6月—2017年12月)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展开研究。 拟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1.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并制定阶段性实施规划。2.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定实验。3.选定实验年段。4.整理、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5.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手册》和《学生成长手册暨家校联系本》,强化评定。6、完成中期研究成果(报告)。(1)《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办法》;(2)《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3)《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说明》;(4)《莱西二中学生日常综合素质评价统计表》等,对学生实施评价,积累资料,完善评价方案,研制用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模式。(三)总结阶段(2018年1月—2018年9月)2018年6月前,完成研究报告《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方案》,撰写结题报告,收集相关研究成果。2018年9月在新入学学生中推广、交流研究成果。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图片、文集等。2.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意见和建议,撰写结题报告。3.进行课题成果提交、鉴定、验收、成果展示。六、研究方法设计(一)研究方法: 1.调查与讨论法 :为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展开讨论和研究。通过教师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讨论对策,完善方案。2.行动研究法: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打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总体工作思路,开展一系列活动,以点带面,在活动中观察、分析,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验效果突出的学生、教师、家长、班级,及时进行经验总结、表彰奖励,并形成有价值的文字。不断调整课题实验方法策略,保障课题实验顺利完成。4.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通过对综合评价理论的学习、调查、分析、整理为本课题确立研究方向。(二)具体操作方法:1.研制评价内容及标准。明确评价内容是评价工作的第一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的发展。学业成绩的评价,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其标准就是学科学习目标。教师在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学之前就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立具体恰当的评价目标,用清楚、简炼、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示出来。非学业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行为与习惯等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即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实施评价时,一般性发展目标与学科学习目标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学科学习是实现一般性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科学习目标中应该也必然要包含或渗透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内容。二是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反对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的做法,尤其要摒弃以牺牲学生其它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代价而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的做法。2.设计评价方法及工具。学生发展性评价除了使用纸笔测验以外,更为强调用质性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情景测验法、行为描述法等。在设计具体的评价方法时,要考虑工具的设计应利于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老师的教学,为家长们提供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等方面。实验中,要力求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收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搭建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平台。(1)形成性评价:主要体现评价的诊断功能。以学习内容及其具体行为目标为参照。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实施课堂观察、课堂练习与检查、作业考查、单元测验等。在以往的评价中,对课堂实施观察重视不够,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将加强课堂观察这一环节的操作。在实施课堂观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思维能力等。要构建课堂观察评价表进行评价。针对以往单元测验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等问题,实验中,我们要研制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单元测试卷,特别对答卷不满意的学生,可采用二次评价。(2)表现性评价:主要体现评价的诊断和促进的功能。以个人的发展为参照。表现性评价实际上就是对被评价者在完成表现性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常用的表现性评价主要有:结构性表现、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做实验或调查、创作作品、完成研究项目评价等。其中,结构性表现任务是评价者事先精心设计并指定的、相对比较简单的表现性评价。如设计一个流程图、电路图,创作一首诗或一个短篇故事,用四个三角形拼几何图形,演示如何将酸和水混合等。它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但这里的纸笔表现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验,它是一种强调在模拟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在实际评价时,到底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表现性任务,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景的特征来决定。选择表现性任务的类型,除了要考虑所要评价内容的特质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时间、空间、设备条件等。(3)终结性评价:主要体现鉴定的功能。以课程目标为参照。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可以是纸笔测验与学生表现性评价相结合。以往的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与单元测验卷一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各学科在实验中要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方式。3.变化评价的主体及形式。新的课程理念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我们在实施评价时,要改变以教师为评价“中心”的倾向,谋求让学生、教师、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共同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4.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过去的评价结果大都以定量方式呈现,实践表明,定量评价既存一些弊端,也不完全适合质性评价。因此,实验中,我们要努力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通过对“分数”、“等级”、“评语”、“成长记录袋”几种形式的科学组合来呈现学生学习成绩和非学业成绩的实验研究,使老师、学生、家长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使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全面。5.更新教育观念,初步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以自身的教育思想、专业素质和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注重给实验教师不断"充电",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化教育意识。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召开实验教师培训会,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教学观。(2)实验教师必须掌握和应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的整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质量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前提条件。围绕这一前提条件,在素质教育总体要求指导下,我们要立足自我,花气力解决学生素质偏差的第一大问题,即教育观念问题。(3)学生素质评价量化表的使用过程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班主任总评等各方面的主体评价,把评价过程变为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激励的"自我教育"过程。评价结果最终以量化的方式等级显示,淡化应试教育的"分数观念"。评价结果还与学校评先奖励结合起来,每学年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文明少年"等的评比来源于评定等级。学生素质发展水平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形式反馈给学 6.构建与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现状相适应的教育策略。调查结果表明,不到位的学校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素质发展,使之出现偏差。制定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并切实实施这些策略,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围绕这一重要条件,我校从自身办学已有基础出发,要花气力寻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对策,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思路,构建防止学生素质出现偏差的策略:改革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德育活动系列,由学生自由投其所好自选项目,对某项确有一技之长的学生重点指导,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四落实,辅导老师做到有计划、有内容安排、有实施措施、有期末成果展示。 生家长。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课题的研究,参加此课题研究。并从人力与财力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期取得明显成效。1.组织保障。成立学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研究领导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副校长任副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全员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注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人员保障。本课题负责人,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3.时间保证。为支持项目组成员积极投入研究,在工作量计算等方面作出相关的规定。4.经费支持。除了上级下拨专项经费外,学校对该课题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项目研究中的不足部分。5.学习培训。为提高研究者专业素质,学校适时提供相应的学习培训等机会。6.协调统筹。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为项目实验提供充足的教学设备、研究条件以及物资保障。八、预期研究成果研究结题后,将把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各种登记、评价、报告表格、教师评语等予以集中展示,并将学生的成长变化以多种形式展示,最终形成如下研究成果。1.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促进我校办学质量的提高。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3.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4.形成了优质、高效的科研成果。(1)形成一系列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2)建立《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3)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形成书面研究成果和电子产品。

樱铃

新高考新课改大浪潮下,“研究性学习”要火了吗?

今年夏天,全国新高考又将新增广东、湖南等八省市,加上之前两批已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全国已有近半省(区市)正式实行新高考,新高考取代传统高考模式并覆盖全国乃必然趋势。与此同时,自我国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发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新课改”)以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也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推进。新课改与新高考交融,汇聚成了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但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因而,“研究性学习”成为了新时代素质教育和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素质教育呼唤研究性学习根据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2001年4月,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增设进入“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是学习,即一种综合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强调知识的联系与运用,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将现成的结论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多渠道、多途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知识、整合知识的过程体验。研究性学习主要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一般来讲,凡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如观察、调查、访谈、试验、设计、制作、评估等)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形成产品,而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结论通过传递式教学直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属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大致包括五个环节:(1)澄清或识别问题:通过讨论和提问,学生识别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并清晰而明确地陈述问题;(2)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思路;(3)围绕问题的解决,制定研究计划,并加以适时调整与修订;(4)按计划采取行动,通过诸如问卷、观察、访谈、查阅文献资料、搜集事物作品等形式,去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信息;(5)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处理,或者对原有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结论,或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新课改、新高考落地实施,未来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也随之发生改变。灌输式、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不仅有悖于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也不利于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研究性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之下,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新高考改革主要是强调了核心素养。因此,与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实践、解决问题、注重创新的“研究性学习”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新课改是我国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新课改的“新”和“改”,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方面,也体现在课程目标方面。比如,新课程结构突出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而课程目标则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化学科目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物理作为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应注意让学生接触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实验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有望成为所有中学都要开展、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必修环节,也是新高考模式下多元化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新高考改革主要涉及取消文理分科、规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进高考招生录取方式、构建多元录取机制等方面。其中,综合素质评价就包括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等七个维度。新高考背景下的多元化的录取模式为“两依据,一参考”,其中“一参考”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等提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评价结果将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研究性学习还是强基计划等特殊招生模式的考察重点。在3月20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上,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全球董事会总裁古贝尔指出,新冠疫情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威胁,也给全球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场危机引发了关于教育未来的新话题,也激发了一场新的大讨论,是关于教育的未来的大讨论。他认为,我们应该进行更加广泛的教育改革,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并接受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自新课改、新高考试行和逐步落地以来,相关的教育服务也处于市场培育阶段,许多既有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高考相关的市场化服务机构也在适应新形势、研发新业务、推出新服务,以满足新需求。但客观而言,当前主流的新高考和新课改衍生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在新课改、新高考的助推之下,研究性学习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需求,结合当前市场上已有的研学、STEAM教育、编程教育、全学科素质教育、营地教育(如:夏/冬令营、艺术营、体育营等)、图书及相关教具学具等新兴教育服务,衍生和进化出更有教育意义和更具经济价值的教育服务。

爱与憎

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评价到底是什么?高中生必看!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个新词,很多考生和家长还是不太明白,它对高考有什么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在什么时候填写?又由谁填写呢?本文就为各位考生及家长一一揭开迷雾,让您瞬间搞懂“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看,狭义的高考专指每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而广义的高考可以指代“高招、升学”,所以下面就分别进行讨论。首先,狭义方面,高考只是一次考试,与同学们从小到大经历的其它考试相比,区别只在于考试更严格、参加人数更多、规模更广、影响更大,除此之外,和普通考试并没有很大差别。所以综合素质评价对于“高考”本身来讲,并没有什么影响。广义的来看,综合素质评价对于高考升学来讲作用就不可忽视了。目前对综合素质评价使用频率和重要性较高的集中在几类高校自主选拔中,具体来说“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录取”“保送生”这三类选拔方式中,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较为重要。1、简单来讲,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录取二者评价录取模式比较接近,都是将考生高考成绩、校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综评要求为学考分数)三个分数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折算,再根据折算后综合分数择优录取,区别在于强基计划中高考分数占比更高,占比85%以上,而校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占比不超过15%,这15%中,校考占比要比综合素质评价更高一些。而综合评价录取的综合分数算法则因“校”而异,目前主流的折算方法为“631”模式,即高考、校考、学考分别占比60%、30%、10%(也有少部分高校采用其他算法或评价方法),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学考成绩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想要参加强基或者综评的考生来说,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作用不可忽视。2、保送生因为相对来说涉及人群较少,所以以往受关注程度不如其它招生方式,不过要注意的是,很多招收保送生的高校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考生需将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报名材料之一提供给高校,而高校也会在初审、录取环节中以此作为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中的参考,立意把一个学生从平面的分,塑造成立体的人,多方面考察,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兴趣广泛的,生活学习是丰富多彩的,能够树立基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一台应试机器。具体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在高校招生中参考使用,使对学生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此项改革旨在改变传统高考中的“唯分数论”倾向,用多把尺子“量”人才。五大方面详解思想品德: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学业水平: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身心健康: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比如学生特别喜欢打篮球,在学校、省市组织的篮球比赛中能积极参与甚至获奖。或者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都会作为身心健康项目评价记录。艺术素养: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如:会演奏乐器,歌唱的好,喜欢绘画,跳舞,表演,书法等等特长,都是艺术素养的考察方面。社会实践: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基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修习,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综合素质评价如何评?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程序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写实记录:客观事实,有据可查,一般性活动不必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公示审核:每学期期末须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形成档案: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综合素质评价在什么时候填写?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在学期末填写,对一学期的表现做总结,但学生可以在学期内及时记录。综合素质评价由谁填写?写实记录由学生自己填写活动记录单,教师做指导,不是代替学生记。要及时记录,突出重点,注重写实。整理遴选在每学期末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遴选出来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校要进行公示,相关教师要签字确认。希望以上的整理,能对备考的学子及家长有一定帮助。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99湃钉课堂,致力让优质教育资源无边界,让天才不缺席。99湃钉课堂愿每位高考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取自己最心仪的学校。高考加油!

鬼线人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来了!结果将用于高中录取参考

《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出炉啦具体将适用于哪些对象有些啥评价内容评价结果会用于高中学校录取参考吗?你关心的都在这一图读懂↓↓↓图据 成都教育发布评价对象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初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评价内容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综合实践等五个方面评价结果初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作为高中学校择优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将重点考察这五个方面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少先队、共青团、班级活动和有关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等。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记录、学习过程性记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记录等。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体育运动擅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自我认识、人际交往以及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主要结果,在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绘画、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技能或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综合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劳动实践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重点记录学生参加劳动技术、生活实践、职业体验教育以及研学旅行、社会调查等方面的过程和成果。综合素质评价将以事实为依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将通过“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评价结果将用于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整个评价分为四个程序写实记录。该步骤由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指导学生登录“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管理系统”,及时记录反映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搜集相关事实材料。整理遴选。每学期末,每个学生应依据写实记录材料整理、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记入综合素质档案。九年级第二学期(4月中旬前),学生要在整理、遴选材料的基础上撰写自我陈述。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要针对学生自我陈述情况,结合学生在校期间一贯表现,写出评语。教师评语要客观、准确,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公示审核。遴选出来用于记入综合素质档案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或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相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形成档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方式呈现。学生、学校每学期按要求完成“评价记录管理系统”相关内容填写,学生初中毕业前,系统将自动生成《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档案应经学生本人确认,班主任和校长审核签字,并由学校盖章后生效。综合素质评价将用于高中学校招生录取。初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作为高中学校择优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高中阶段学校要组织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高中阶段学校要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公开使用情况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血芙蓉

成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出炉,结果将用于中考录取参考

9月4日,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初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方案》明确将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综合实践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到底有多重要?《方案》提到评价结果将用于高中学校招生录取即初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择优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高中阶段学校要组织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将重点考察五个方面《方案》对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进行了细化,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综合实践等五个方面。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少先队、共青团、班级活动和有关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等。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记录、学习过程性记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记录等。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体育运动擅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自我认识、人际交往以及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主要结果,在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绘画、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技能或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综合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劳动实践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重点记录学生参加劳动技术、生活实践、职业体验教育以及研学旅行、社会调查等方面的过程和成果。综合素质评价将以事实为依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将通过“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评价结果将用于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整个评价分为4个程序。写实记录。该步骤由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指导学生登录“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评价记录管理系统”),及时记录反映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搜集相关事实材料。整理遴选。每学期末,每个学生应依据写实记录材料整理、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记入综合素质档案。九年级第二学期(4月中旬前),学生要在整理、遴选材料的基础上撰写自我陈述。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要针对学生自我陈述情况,结合学生在校期间一贯表现,写出评语。教师评语要客观、准确,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公示审核。遴选出来用于记入综合素质档案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或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相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形成档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方式呈现。学生、学校每学期按要求完成“评价记录管理系统”相关内容填写,学生初中毕业前,系统将自动生成《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档案主要内容为主要成长记录,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综合实践等五个方面的突出表现,以及典型事实材料以及相关证明材料。需注意的是九年级学生毕业时的简要自我陈述报告和教师在学生毕业时撰写的简要评语。档案应经学生本人确认,班主任和校长审核签字,并由学校盖章后生效。需注意的是由外省(区、市)转学进入成都市的初中就读学生,其综合素质档案信息经转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后导入“评价记录管理系统”。综合素质评价将用于高中学校招生录取。初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择优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高中阶段学校要组织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高中阶段学校要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公开使用情况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权威解读】1、评价特点与变化评价方式,用客观的写实记录取代了传统的主观性评价。学生通过“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记录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对自身发展情况进行客观写实记录。与之前的评价工作比较,取消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主观性评价方式,只在毕业学期由班主任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简要给出评语,除此之外,学校、教师不再对学生给予主观性评价。评价内容,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作为考察重点,全方位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评价内容可考察、可比较、可分析。组织管理方面,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四项监督制度,即材料公示制度,检查制度,申诉与复议制度,诚信责任追究制度。评价结果,改革了初中学校对学生给出评价结论,高中招生录取直接使用评价等级的工作模式,实行“谁使用谁评价”,评价办法由高中招生学校制定并向社会公布。2、评价方式与内容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通过“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管理系统”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综合实践五个方面,及时记录、真实反映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并将学生的突出表现作为考查的重点,尤其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这五个方面既各自独立但又互为补充,为学生初中阶段的成长及教师、学校、家长对学生成长过程的科学分析、客观评价提供了参考标准和记录支撑。3、结果呈现与使用学生、学校每学期按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填写,初中毕业前,记录管理系统将自动生成《成都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一是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多方面发展,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提供参考,帮助其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二是能引导学校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素质教育;三是将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高中学校招生录取参考使用。 红星新闻记者 张瑾 许雯 图源 视觉中国编辑 刘宇鹏

天其运乎

新高考背景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虽然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生必须完成的内容,是高考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高考影响越来越大,研究性学习又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仍旧有很多家长不了解,既然这么重要,小编就带领各位家长详细了解一下。新背景在新时代的洪流中,科技已经成为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让世界更迭越来越快!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崛起、华为天才少年计划、高考的强基计划(国家未来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的培养计划)、综合素质评价招生、都表明新时代需要的是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新课改已明确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国家课程。研究性学习价值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工作,培养孩子面对新时代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激发孩子自己的课题研究学习,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前规划和打下基础,开启名校之旅!高中生为什么要参加研究性学习?新高考改革重点是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就是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众多高校在强基计划、综合评价、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中要求学生具备相关领域的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或者具备研究性学习经历。提前规划参与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为将来升学提高竞争力。高校研学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实践创新能力,也能够激发孩子对某高校、某学科的热爱,激励孩子为了理想努力奋斗。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俗点说,就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而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研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动提供条件和可能。哪个年级的学生适合参加“研究性学习”高一、高二学生为主,初三、高三学生亦可参加提升综合素养、丰富综合素质档案,完成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代表成果、通用技术代表作品,建立自我发展的知识系统,特别适合备考各类专业综合评价招生的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有哪些收益对话名师,启迪思维,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研学能力。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顶级大学的精神气质,探索自我兴趣明确未来学业职业规划。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核心素养提升。通过研究性学习训练学术思维,启蒙理性求真精神养成创新思维习惯,获得专属研究性学习成果完成学习。通过答辩考核,可获顶尖名校结业证书,表现突出者可该高校教授的推荐信等荣誉证书。2000年 1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把“研究性学习”确定为高中课程的重要内容;2001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同时要求全国各省市高中从2002年9月1日起都要实施研究性学习;同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研究性学习”又作为小学至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被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陈宝生部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提出:“高考改革之后,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考核,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这样一个内容,这是非常明显的素质教育措施。上海80%的学校都建立了创新实验室等这样一些措施。”《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指出:“学业成就部分……重点记录学生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习内容和成绩,研究性学习表现与成果等”。《浙江大学2017年山东省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山东大学2017年山东省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指出:“报名条件……需完成15学分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在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明确提到要“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在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和重大研究领域,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为学生攀登学术高峰搭建平台”,原文如下: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科技厅(科委)、财政厅(局)、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科协,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基础学科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源泉、先导和后盾。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现就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科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新时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播种火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思想高地奠定人才基础。二、目标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培养机制更加健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引领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崭露头角。三、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建立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前期探索的“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等有效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一)强化使命驱动。引导学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人类未来发展、思想文化创新和基础学科前沿,增强使命责任,激发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激励学生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所学所思落实到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中。应对人类未来重大挑战,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能源危机、人类健康、地缘冲突、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挑战,树立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远大志向,孕育产生新思想、新理论。探索重大科学问题,鼓励学生在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深入探索、坚定志趣,为推动实现重大科学突破、形成自然科学“中国力量”和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奠定基础。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在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和重大研究领域,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为学生攀登学术高峰搭建平台。(二)注重大师引领。汇聚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学术大师参与拔尖人才培养,通过学术大师言传身教,加强对拔尖学生的精神感召、学术引领和人生指导,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激发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深入实施导师制,设立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全方位指导。有计划地组织拔尖学生进入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接受大师言传身教和环境熏陶,接触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研究前沿。高校要在教师编制、教师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对参与计划的教师给予政策保障,激励更多优秀教师投入拔尖人才培养。(三)创新学习方式。给天才留空间,营造创新环境,厚植成长沃土。深入探索书院制模式,建设学习生活社区,注重环境浸润熏陶,加强师生心灵沟通,促进拔尖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注重个性化培养,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导师、专业和课程的空间。开展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训练,促进学生自主深度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多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实践、知民情、懂国情,从经典著作和社会实践中汲取思想养分,获取精神力量,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探索实施荣誉学位项目,提升学生学习的挑战性,增强优秀学生的荣誉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创设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和机制,提高学习成效。(四)提升综合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促进学生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汲取人类文明精华,形成整体的知识观和智慧的生活观。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科学道德、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造就敢闯会创、敢为天下先的青年英才。(五)促进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把促进交叉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建设跨学科课程体系、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设立交叉学科研究课题,为拔尖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努力为学生建构“底宽顶尖”的金字塔型知识结构。深入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搭建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鼓励学生进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大胆探索基础学科前沿,科教协同培养高水平人才。(六)深化国际合作。构建国内外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拔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汇聚全球优质资源,深化与世界顶尖大学的战略合作,吸引国际学术大师参与拔尖人才培养。拓展拔尖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研修实习、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提升国际文化理解能力。建设国际协同创新团队、打造学术共同体,为拔尖学生接触世界科学文化研究最前沿、融入国际一流学术群体创造条件。(七)科学选才鉴才。选才与鉴才结合,真正发现和遴选志向远大、学术潜力大、综合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优秀学生。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鼓励通过计划考核培养的优秀学生进入更高层次阶段学习。推进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吸引一批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参加科研实践、激发科学兴趣,成为拔尖人才的后备力量。四、组织实施(一)组织结构1.成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教育部、中央组织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协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负责计划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决策,指导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2.成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咨询、指导、评价作用,负责论证高校计划实施方案、指导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评价计划实施成效。(二)实施范围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三)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保障。高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由知名学者和教学名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在资源配置等方面为计划实施提供支持。2.加强政策保障。改革教师激励办法、学生奖励办法、教学管理办法等,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进制度创新,打造拔尖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3.加强经费保障。高校应统筹利用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等各类资源支持拔尖计划,推动学生国际交流、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国内外高水平教师合作交流等工作的开展。(四)实施机制1.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推动高校加强拔尖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和自我评估,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持续改进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定期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计划实施效果、经费使用效益等进行评估,加强质量监管,构建动态进出机制。2.完善拔尖人才培养研究机制。鼓励高校和有关专家围绕顶尖科学家成长规律、拔尖学生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培养、国际化培养、导师制、学生成长跟踪与评价机制、拔尖学生培养模式与体制机制改革、拔尖人才培养成效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一批有质量有分量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拔尖计划深入实施提供参考,推动改革实践。教育部 科技部 财政部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科协2018年9月17日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将研究性学习经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中阶段参与创新性、研究型课程学习的情况,参与调查研究、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性课题报告等情况已作为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初审材料和进入面试后取得高分的重要条件。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和升学紧密相关,学生必须完成研究性学习才能符合高校的招生要求,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去要求,学生才能重视研究性学习,才能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高效收获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伽利略

深圳:综合素质评价将成升学重要依据

《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方案(试行)》发布综合素质评价将成升学重要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升学及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记者10月30日获悉,深圳市教育局日前发布《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实践创新5个方面,客观记录、综合反映和多元评价学生在初中三年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等情况,并建立完善的《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以下简称《评价档案》)。评价结果将作为指导学生成长、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以及学生升学的重要参考。其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同的情况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级高者优先录取。省一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时,思想品德方面5个学期的总得分不得少于60分。这也意味着,要想考入深圳人心目中的四大名校:深圳实验学校、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和深圳高级中学,思想品德表现评价必须达到上述要求。据悉,此方案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南方日报记者 孙颖1、 5个方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方案是在总结深圳开展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在初中生中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度保障,是转变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学生标准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促进教育评价方式改革,有利于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向多样化健康发展。”《方案》提出,根据初中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实践创新5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主要采取写实记录、评语评价与重要观测点计分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上述三部分内容得分和等级等数据经审核后,由深圳市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信息管理平台汇总,形成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材料。上述负责人说,写实记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成长过程中客观记录的、能集中反映自身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与结果的关键事件以及相关证据材料等,如典型事实材料、重要活动过程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活动作品等。在每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家长或班主任的协助下,随时在信息平台录入个人写实记录,未经学校审核前学生可修改完善写实记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方案将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和细化。比如在学业水平上,就包含了学业成绩、学业潜力、学习品质三个二级指标,行为指标则包括课程成绩,学习类获奖情况,研究性学习参与情况,非母语学习情况,学生生涯规划、学期或学年学习计划、学习总结,图书借阅记录。在实践创新上,包含了社会学习、劳动实践、创新能力三个二级指标,行为指标则包括校外各行业机构参观学习情况、参与海内外研学旅行、参与社会调研;劳动技能掌握情况、家务劳动参与情况、劳动技术课程成绩、校内值日情况;信息技术课程成绩,信息类比赛获奖情况,科普教育、创客活动参与情况,科技创新类获奖情况。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五个方面内容均设定5个重要观测点,每一方面观测点总满分值为20分,每个观测点满分值为4分,根据达成情况,分别计4分、2分、0分,方案也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记者注意到,重要观测点内容设置十分细化,比如在多个内容中涉及出勤率。如思想品德中包括积极参加学校升国旗等爱国主义仪式和法治教育、国防教育等活动,并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出勤率100%;在身心健康中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出勤率达到100%;在艺术素养中包括艺术课程出勤率达到100%,出勤率计算以学校制定的考勤制度为准。2、 思想品德评价低于60分将不得报考省一级普高开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后,对考试升学有无帮助是不少家长关心的问题。《方案》表示,档案材料和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参考,初中阶段学校要将《评价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使用。高中阶段学校在使用评价材料时,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作出客观评价,并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中五个方面的评价等级,用于划定招生学校录取标准。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同的情况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级高者优先录取。此外,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结果是自主招生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条件。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方案》,省一级普通高中学校进行招生录取时,思想品德方面5个学期的总得分不得少于60分。深圳人心目中的“四大”“八大”名高中等都是省一级公办普通高中。这也意味着,思想品德评价将成为中考分数构成中重要的一块。记者注意到,思想品德评价行为指标包括升旗仪式出勤情况,参与法治教育、国防教育等活动,担任班团队、社团等学生干部,服务集体突出表现,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参与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参加国际事务会议、讲座、社团等活动。《方案》显示,档案材料和评价将作为指导学生成长的依据以及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方案》强调,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结果列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改进教育行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学校综合素质表现评价工作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科学有效地进行。”《方案》显示,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学校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和监察小组,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指导和记录规章制度,明确本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以及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和办法,建立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责任制,监察小组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组成;每个班级设立评价小组,由在本班授课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小组成员不得少于5人,具体负责所在班级综合素质表现评价工作。方案还要求学校要及时将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规章制度和结果进行公示。学生或其监护人对评价结果或学校评价工作有异议的,可向学校提出申诉,学校要依法依规进行核查并反馈意见。对学校申诉处理结果仍有异议的,可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诉。

迷恋妻

综合素质材料在强基&综评中的重要性分析,重视要从高一起步!

■2020强基报名数据2020年强基计划报名总人数达133万人,但录取仅6090人,相当于一千人中只能录取4人。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强基计划招生选拔过程中,高考成绩作为第一顺位入围资格,本身能入围到校测阶段的考生成绩差距都不大,因此另外15%占比的校测成绩显得更为重要。●2020年强基计划高校报名人次及预计入围比例表●相信大家都有注意到,绝大多数强基计划高校在校测方式内容中都出现了一段“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将在面试过程中作为重要参考资料”的描述,也为了让各位考生引起对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重视。■强基计划与综合评价异同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之间并无限报规定,录取批次也不同,所以只要校考时间安排不冲突,两者完全可以兼报。可能有些考生会问“强基和综评我究竟应该参加哪个更有利”,小编建议大家应该全面地考量自身高考成绩、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志向志愿、人生规划等方面,但还是应当以高考成绩作为首要因素。如果考生高考成绩很好,又对强基计划所招收的专业很感兴趣,希望在该专业领域进行长期学习研究,那不妨选择强基计划更佳;如果高考成绩与目标高校的往年录取分数线略有差距,或仅在分数线附近,则建议大家可以优先考虑走综合评价,提高进入目标高校的成功率。强基计划在报考难度上普遍要高于综合评价,当然,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将有更优的学习体验和发展前景,不仅能享受一流的学习条件,还可在推免、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享有优先权,更有机会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实验研究工作。强基计划具体报考优势总结如下:一是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二是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三是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综合素质评价对高校招生录取的现实意义综合素质评价是普通高中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是新高考方案中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不是为每位学生 “打分”来进行比较,而是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特点,是从“优秀水平”到“个性展示”的转变。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程序非常完善和阳光,先是学生如实记录,继而在班内、校内公示审核,最终形成档案。思想品德: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学业水平: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身心健康: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艺术素养: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变现的能力等;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2020年高校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简章陆续发布,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浙江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明确说明,综合素质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情况、在高中期间组织活动情况、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研究性学习情况以及参与文艺、体育活动等情况。此外,综合评价录取对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考核也尤为关键,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报名时都要求学生综合素质突出。■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登录上传随着新高考的持续推进,各省市综合素质评价正在逐步建立完善,对于上传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过程会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在此为大家收集如下。01、能用手机登录上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吗?答:建议使用电脑登录,手机可能存在不兼容问题,很多东西无法操作。02、为什么XX省综合素质评价登录平台进不去了?答:很多地区系统可能建立时间不久,还存在众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最为常见的情况是,在上传资料截止前,一般会有大量的人集中登录,导致系统瘫痪。建议错开高峰期,尽量在报名截止1-2天前完成。03、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登录的密码忘记了,怎么办?答: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解决:(1)使用找回密码功能;(2)如果没有修改过密码,可以问学校老师初始密码,一般学校会有归档;(3)官网联系电话咨询。注意: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平台密码有一定有效期,期满后,密码将过期无法使用,请于密码过期前修改,或在密码过期后根据系统导引进行密码修改。在社会实践版块中所需填写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劳动技能、体验经历等情况,填写重点是修习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情况与代表成果,修习通用技术课程的情况与代表作品,参加校内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经历和荣誉、创造发明和专利等代表性成果,参加社团活动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里,“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等提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未来在高考招生过程中提供给相应高校。这块内容是其中的必填项,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就要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创新课程,以更好地丰富各自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内容,建议真实不伪造。在强基和综合评价面试中,考官一般都会以考生综合素质材料内容作为参考依据和提问重点,对自己写过的经历都必须有深刻印象和有话可说,考官最爱做的就是沿着一个点去挖掘提问,直到聊完了为止。若学生对未来大学选专业有比较明确的想法和准备,可从高一开始有针对性的涉及与未来选科有关的实践活动,想必也会更有说服力。

交叉点

江苏高考政策解读之新高考背景下,研究性学习了解了吗?

虽然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生必须完成的内容,是高考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高考影响也越来越大,研究性学习又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为什么要参加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有多重要。01高中生为什么要参加研究性学习?江苏新高考改革重点是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就是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2019年 5 月江苏省正式公布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学生各学期填报内容明细,细则规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为高一上至高三上共 5学期必填项,【研究性学习】为高一下及高二上共 2 学期必填项。众多高校在自主招生、综合评价、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中要求学生具备相关领域的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或者具备研究性学习经历。提前规划参与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为将来升学提高竞争力。高校研学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实践创新能力,也能够激发孩子对某高校、某学科的热爱,激励孩子为了理想努力奋斗。02研究性学习有多重要?政策要求2020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方案中明确说明,普通高中在原来科目基础上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程两门课程。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学分为8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而研究性学习就占了6分,可见其重要程度。升学报考需要研究性学习经历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高考改革录取方式采用“两依据,一参考”,其中“一参考”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等提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评价结果将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在考生分数相同时,可作为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的依据。研究性学习是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招生的考察重点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多元化的录取模式为考生开辟了多种升学通道,“综合评价”与去年开始实施的“强基计划”将会逐渐成为高招的主流模式。综合评价招生以综合素质为主,综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等五个维度的内容,对高考成绩达到相关标准的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同时,在去年开始实施的强基计划中,多所高校也在其招生简章中重点提到对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关注。培养学生思维,助力未来发展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将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应用,还可以养成自主学习、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实践经验。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学科方面的学习。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专业,所谓兴趣能使人勇往直前。尤其是对高中生来说,提前找准目标,对今后报考学校、专业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有意参加特殊类招生的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成果与学校相关专业对人才培养契合度较高的话,相比仅靠分数排序会更有优势,而对于有竞赛奖项的学生更是锦上添花。下一期我们来说一说哪个年级的学生适合参加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注意事项

好古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破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再次成为焦点,因为没有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不会有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根本转变。评价是导向,评价改到哪里,育人方式就会改到哪里;评价还能激发活力,给学生装上成长的发动机。这些年来评价改革一直没有间断,当前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却在是否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如何挂钩上打住了,主要原因是对它的公平性普遍持怀疑态度。综合素质评价必须下决心解开这个死结,实现破冰之旅。分数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吗公平是社会的基石。如何才能公平呢?大家认同分数。在当前环境和条件下,分数是评价的基准、基数,没有分数万万不行,可是仅有分数也不行。学生的潜能各不相同,大家生来不一样,每个人的体力、智力和性格等千差万别。统一高考让不同的学生做同样的试卷,等于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大家。如果这把尺子侧重于语言潜能的考查,则语言潜质突出的学生会在考试中占据优势,而对于在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转换、身体运动等方面有潜质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优势就没有机会充分显现出来。每年高考不同学科试卷难度不同,造成有些考生显露了潜质,另一些考生可能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旧高考的模式只有两种:要么选择数理化,要么选择政史地,这对于文理兼修的学生来说,就不合适。公平的做法是尽量多几把尺子衡量人,让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把尺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智。另外,对考试过于执迷还会带来这样一个问题: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责任担当意识、创意物化能力等,不能只通过考试方式来衡量。在答卷中劳动观念讲得很漂亮,不代表劳动实践干得也漂亮;知道“孝”字怎么写,不等于在家能够尽孝道。纸上做实验,岸上考游泳,这种评价方式必须改。“德智体美劳都要考,不考就意味着不重要”,这样的呼声缺乏必要的理性,事实上考试不能承载这么多的功能。真实的才是可靠的公平公正、让人信服的评价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客观事实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事态,它是有据可查的(已经发生的事总会留下可考证的物品、印记),经得起他人检验的、不容争辩的。用事实讲话就是用真实的、有说服力的证据说话,把评价做实,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无论是2014年底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还是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都强调客观有效记录学生成长经历及其突出表现,收集相关事实材料(以此为依据说明学生的个性潜能等),并建立健全公示审核制度。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学校忙于开展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定等,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中充满了“某生在校表现非常好、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尊敬师长”之类的主观评语以及该生发表的文章之类的东西,至于这类评语的依据是什么,文章作品是怎么来的却无从考证,这自然会引发社会的普遍质疑。在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上,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恐怕还得像小学生那样,学会将关于“事实”的陈述和关于“看法”的表述区别开来。“××自2018年9月—2019年6月担任高二(1)班的班长”,这是个客观事实的陈述;“××是个了不起的班长”,这是主观判断,需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之后,才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确认。当前,应先以关于“事实”的陈述为主,并确保它的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才可能有价值。写实记录由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学生记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回过头来看自己、反思成长经历、感悟生命意义的过程。选择什么来写,这反映出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所选定的成长经历要详细记录,既便于考证、打假,也便于从中分析把握具体的潜能、品质等。在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被大量的智能设备跟踪着、记录着,形成了自己很少觉察到的“数据自我”和“数字生态圈”,这为记录学生成长经历及其表现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走专业化评价之路在诸如婴幼儿奶粉质量之类的专业问题上,我们是相信少数质检专家的意见,还是相信多数群众的意见呢?当然,许多人可能倾向于两方面的意见都要听,问题是在这两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时候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意见完全相左)到底听谁的?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社会上不少人既不听环境部门关于空气中辐射剂量一直在较低水平的报告,也不听专业人士关于不当或过量食用碘盐或其他碘化物会导致潜在的副作用的劝告,将超市食盐抢购一空,这让我们发现社会有时不够理性,缺乏应有的专业态度。坚持走专业化之路、让专业人士说了算,让学术的内在逻辑成为专业性工作的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知识界部分学者或者依附经济,或者依附西方知识体系,专门找一些有关中国的数据,放入西方的价值体系、技术模型中,然后得出一个研究结论来,很少踏实地研究中国实践,很少在中国叙事或中国故事的基础上把经验材料概念化、观念化或理论化。学校教育过分地与经济联姻,会造成专业底线要求的遗忘。无论是学校物质设施,还是制度规定、活动安排等,把孩子的健康成长丢在一旁的情况时有发生,基于专业的意见往往得不到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无疑是个专业活儿。素质是内在的,一般不能直接观测,需要以活动为载体进行间接分析、推测。素质与外在表现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同样的行为可能为不同的动机驱使,同样的意图可以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出来。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素质状态不那么稳定,尤其要慎重对待。找到某种素质的关键表现,并且对有关表现的水平进行划分,就像找到血压这一外在指标来判断心血管系统的运行状况一样,挑战性很大,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非下苦功夫不可。而当评价结果与高利害的招生录取挂钩时,这个难题必须攻克下来。要通过培养培训以及实操,造就一支专业化评价队伍,采取专业化的程序、办法进行。在当前专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适宜从最基本处做起。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大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规定几条底线要求,如劳动实践多长时间,完成什么样的劳动任务;开展什么样的研究性学习,完成怎样的研究报告;学习怎样的选修课程,完成怎样的作业或作品等。达不到底线要求的,可在招生录取时否决之。确立规则至上的观念一旦与招生录取硬挂钩,就有可能发生弄虚作假事件。我们不是等待社会诚信机制普遍建立完善之后再去硬挂钩,而应积极面对并防止造假事件的发生,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中逐步建立诚信机制,赢得社会的普遍信任。第一,在材料收集上,强调以原始材料、过程表现为依据,而不只是成品、证书。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不是以他人的证书为主要依据下判断,而是直接根据过程表现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如果材料不足以说明问题,可安排面试。第二,规范评价过程,特别是主动公开材料甚至面试过程,接受社会监督。要以经得起检验的程序规则和一定的“关系距离”来保证公平公正,不能把对公正的期待建立在苍白无力的说教上。还是那句老话:“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第三,一旦发现造假事件,必须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尤其是对集体造假事件不能手软。现在不是没有规则,缺少规则,《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是综合素质评价上位的规范。我们需要确立规则至上的理念,在规则面前,“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能法外开恩。(作者:柳夕浪,系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中国教育报》2019年08月21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