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五代机研发并不难?韩国KFX预计明年首飞,不仅超阵风还领先亚洲急诊室

五代机研发并不难?韩国KFX预计明年首飞,不仅超阵风还领先亚洲

前不久,韩国自研战机KF-X正式下线,预计将在明年进行首飞,该机的研发计划于2001年提出,但2016年才正式启动本土战机研发计划。韩方将研发目标定为超越“台风”与“阵风”战机,同时还要具备隐身性能,但由于韩方经济与技术实力不足,最后拉拢印度尼西亚加入研发,韩方承担60%的投资。那么KF-X达到预期目标了吗?从韩方公布的数据看,KF-X战机全长16.9米、翼展11.2米、高4.7米,最大起飞重量为25.6吨,最大航行速度为1.8马赫,航程则能达到2900千米。外形上,其与美国的F-22比较相似,常规气动布局设计加上水平尾翼与外倾斜双垂尾,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KF-X没有内置弹仓,武器为外挂模式,不过也保留了弹舱空间,未来或能进行改进。外挂重量能达到7.7吨,有10个外挂点,能够搭载多种空空导弹与空地打击弹药。发动机为美国的两台中等推力F414,主动相控阵雷达来自以色列埃尔塔,导弹弹射装置、飞行员供氧系统、外挂油箱则来自英国科巴姆公司。另外,弹射座椅由马丁·贝克公司提供,武器系统则来自欧洲的导弹集团,将搭载IRIS-T红外格斗导弹,“流星”中距空空导弹等。从这些子系统不难看出,有大量著名的国际公司参与了KF-X的研发,说难听一点,这其实也是一款“万国造”战机而已。韩方声称该机不仅超过阵风而且还领先亚洲,而集成了各个国际大厂技术的KF-X,性能能达到五代机标准吗?五代机的判定标准为是否具有4S能力,也就是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隐身能力、高信息感知能力。而从KF-X的整体表现看,除了隐身能力的RCS值可能达到0.5,其余的五代机标配能力基本都很难做到。目前国际上能造出五代机的只有三个国家,但即便是美国,也不会将五代机的核心技术与系统转让给韩国。所以KF-X很难拥有五代机的其他能力,其性能恐怕只达到四代半标准。据韩方披露,KF-X的目标国产化率是65%,但仍有80多项子系统需要外购,其实韩方并没有研制战机的经验与基础,之前仅进行过组装,而KF-X也可以说是一款组装机。没有核心技术与自研零件,全靠引进就想打造出一款五代机,还号称亚洲先进赶超英法,看来在韩方心中五代机的研发并不难。不过KF-X倒也并非一无是处,若这能将子系统完美融合,倒也是一款不错的四代机,而到时候想必印度又要着急了。(文/席乐)

奔梦路

自研引擎、3年大改4版美术,他们只为做出一款真正的动作手游

一款充满「死磕精神」的3D动作手游。4月8日,由心源工作室开发的《雏蜂:深渊天使》正式启动预约。这款开发了3年多,从立项开始便剑指行业一线水准的3D动作手游,或有望在今年8月份上线。《雏蜂:深渊天使》在业界,很少有像心源工作室专攻精品动作游戏的研发商。据相关人员透露,当前内部拥有7款在研的精品动作手游,而《雏蜂:深渊天使》将是他们首款自研自发的产品。《雏蜂:深渊天使》的制作人Fox告诉游戏陀螺,从2018年初启动研发至今,这款产品3年内大改了4版美术,游戏内从美术到战斗经历了悉心的打磨,最长的一个角色打磨了4个月,而单角色一套攻击动作最多设计了十一个版本。居合战斗另外,他们从2020年1月左右起开始设计迭代一个「超大BOSS」副本,对标的是主机上的大型BOSS战表现。凭借自研引擎技术,项目组克服多重困难,在这个副本中实现驾驶飞机空战、操控炮台射击,甚至还可以站在巨型BOSS的手臂上进行战斗,玩法新颖且具有挑战性。超大BOSS战斗近日,游戏陀螺与心源副总经理毕长恒、《雏蜂:深渊天使》制作人Fox以及主美炮炮聊了聊,他们分享了项目开发历程,同时还披露了该产品后续的一些计划。01耗时3年多,打造「冰冷科技感」风格的大世界游戏陀螺:目前《雏蜂:深渊天使》整个研发团队有多少人?人员结构是如何分配的?Fox:目前整个团队已经扩充到120人,主要由程序、策划和美术三个岗位构成,剩下一些是UE、QC、运营策划人员。其中美术的人数最多,占比接近一半,这源于我们对美术要求比较高,注重玩家的视觉体验,希望能够做出细致生动的角色建模,以及打造出宏大有氛围的场景。游戏陀螺:为什么将游戏的美术风格定义为「冰冷的科技感」?炮炮:《雏蜂:深渊天使》的世界观是基于国漫IP《雏蜂》改编,动漫内主打的是科幻末世风格。游戏内,我们保留这种风格的同时,也加入自己的想法:比如我们游戏中的重要场景之一「胜利市」,它是由上层高科技区与下层低科技区组成,同个世界的人们生活的场景具有不同的色彩。上层世界塑造出未来科幻的感觉;而下层世界则更底层生活化些,有拉面馆、车站、街头卖唱的人,杂乱的街角……通过这样的分层设计,形成一个强烈的风格对比,可以在「胜利市」内塑造出高科技和低科技冲突的末世感,在这样的末世里,视觉上能打造出较强的反差。胜利市上下层对比其实风格这一块的话,也是随着四个版本迭代慢慢进化的。目前来说,第四版美术呈现出的游戏世界,整体上是“科技”与“极简设计”的结合。一方面,极简风格能更好地展现末世环境那孤寂、冰冷的气质,我们称之为“冰冷的科技感”;另一方面像胜利市,我们也尽可能地保留其生活氛围,通过对游戏内“仪式感”的营造,与战斗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就是上面说的末世风格。游戏陀螺:你们的美术团队主要耗费精力在哪些地方?炮炮:场景是一方面,像上面提到的「胜利市」,我们打磨了有将近8个月,其它场景至少也得3~4个月。除此之外,还有角色设计。之前有个角色我们做了四个多月,从人设、建模、动作再到技能特效,每个环节我们都花了挺多心思。其他角色耗时也不短,只要有优化空间都会尝试。其实耗费这么长时间去进行制作和优化,是风险很高的事情,但是为了让角色符合设定,满足玩家的预期,我们需要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魔灵设定比如人设方面,我们会给角色定义出身背景、性格特点、经历故事等;基于人设特性,美术人员再进行外观、武器的设计。每个角色可以说是一刀一刀打磨出来的,我们不会让角色做与人设不符合的行为动作。而像建模后的动作设计,我们一般也会出至少3~4版,最多的一个角色做了十一版设计。魔灵游戏陀螺:之前说过你们3年大改了4版美术,其推翻重来背后,具体依据主要是什么?Fox:我们不断推倒重来,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去迭代,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整个市场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而我们一直想做市场的头部产品;第二,在制作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技术水平、美术水平越来越高,整个团队成长非常快。举个例子,以第四版来说,最初版的敌人设计其实还行,但是等做完主角后,我们觉得BOSS的设计跟不上,然后便直接把所有BOSS推倒重做;而等BOSS优化完了,开始觉得小怪不太行,美术又把小怪重新优化。我们美术成长太快了,就造成了同一个版本做下来,水平参差不齐。越到后面越好,最后没办法了,就只有全部按最好的再来一遍。于是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迭代,做到了现在最新版本,把整体美术提到一个很高的标准。游戏陀螺:关于多次美术大改,你们怎么说服老板同意这件事?Fox:其实说服老板同意的过程并不困难。我们老板是一个专业且资深的动作游戏玩家,公司又专注于动作游戏的研发,想要做出精品动作游戏,我们就有自我驱动力和要求,老板自然乐于见到我们成长。我们公司秉承的另一个原则是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你喜欢的事情,你会很自然地有更多的耐心去抠细节,产品只要没有达到内部标准,我们都会不留余力地去改进,直到做出自己满意的内容为止。02自研引擎,想做一款真正的动作手游游戏陀螺:《雏蜂:深渊天使》定位是3DARPG,在动作游戏领域里面,它的竞争力在哪?Fox:我们做动作游戏,除了常规内容外,针对每款产品都会思考如何去创新,如何体现与市场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和辨识度。在这款游戏里,大型BOSS副本是很能体现我们创新理念的一环。像之前展示的「伊万之巢」,玩家可以4人组队挑战大型副本。其间,玩家可以驾驶飞机空战、操控炮台射击,甚至还可以站在巨型BOSS的手臂上进行战斗,玩法新颖且具有挑战性。其实这种强操作性、较高自由度的动作副本,在主机游戏里面已经实现了,只是在手游领域比较稀缺。在设计这个副本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不过由于我们用的是自研引擎,技术团队也比较给力,大家一起攻克了许多难关。炮炮:通常在设计BOSS的时候只需要考虑模型、比例、动作等要素的合理性,不会想到其情绪上的塑造。但我们团队在讨论时,认为打造出伊万这个BOSS特有的情绪可以增强与玩家的交互,提升沉浸感。比如当BOSS的手受到攻击,BOSS会低头去看被打的部位。当我们花费大量精力把这些情绪做出来后,它的一些细节展现就变得生动起来。超大BOSS「伊万」游戏陀螺:能否举一些技术上难关的例子?Fox:在「伊万之巢」这个副本中,BOSS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的战斗在Boss手臂上,手臂摆动营造动态战斗场景,无论从表现上还是计算上来看,都比现有的主流效果要更加震撼和复杂,攻克这类型场景需要考量整个物理碰撞计算和镜头表现,在动作设计上需要巧妙配合,手臂的摆动幅度和整体动作幅度也需要做取舍,做到动中带静。也因为把它做出来了,我们才有底气去设计下一个全新更大型、难度更大的团本。游戏陀螺:游戏在技术和美术上要求都挺高的,你们会有招不到人才的问题吗?炮炮:我们项目前两年其实都蛮难招到人,到最近才稍微好一些。可能是项目出来后,有更多人看到了,他们感觉游戏质量不错,就会过来试试。不过在众多岗位中,最难招的应该还是动作类人才。其实,一直以来,心源的薪酬福利都很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工作氛围活跃又融洽,所以感兴趣的同学不妨来试试。游戏陀螺:为什么动作类的人才难招?广州应该有不少开发动作游戏的团队。Fox:事实上,市面上大多数动作手游都是通过前端做展现,服务端做数值计算,我们一般称之为ARPG。然而,我们更希望做一款对标主机游戏的动作手游,战斗打击感强、节奏快,这需要靠客户端来进行计算,然后服务端辅助验证。市面上能够满足这方面需求的人才并不多,非常难招。像我们的策划团队,起码一半人都是做动作和关卡的。除了我们的战斗组长是从日本回来,剩下几乎都是我们手把手培养起来的。心源工作室游戏陀螺:这样对一个项目的进度影响蛮大的。Fox:但这也有好处,大量人才来自内部培养,思想上会比较统一,协作效率其实会更高。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做了15个主角,之前提到一个角色需要耗时四个月左右。但随着整个团队不断磨合以及高度协作,从策划、美术再到技术,形成一种由三、四组人持续滚动,高效的合作分工模式,如今的制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其实你可以理解为,这种高要求且持续不断地迭代升级的过程,也在促进我们内部人才的培养。游戏陀螺:《雏蜂》开发历程不算特别顺利,对你和团队来说,承受的压力会不会更重?Fox:压力肯定有,因为做越久,成本就越高。虽然做的时间比较漫长,但是每个版本都有很明显的提升,那这些压力就不是压力,因为大家会对产品更有信心。我经常跟他们说,我也着急,想早点上线。但问题是,如果因为扛不住压力就轻易上线,它可能很快就死,那这样有什么意义?我做这一行十多年了,见过挺多这样的项目。所以我觉得,既然已经做了那么久,你都愿意拿几年的青春就赌这一把,何不我们再多花一年半载时间把它做得更好?我们希望做出一个让自己满意和骄傲的游戏、就是我可以对所有人说,这就是我做的游戏,这就是精品游戏。03「博爆款」从来不是我们心源的态度游戏陀螺:之前心源的定位应该是纯研发工作室,什么时候决定开始自研自发的?毕长恒:今年作出的决定。因为我们心源在研发动作游戏上已经深耕五年,有了足够的研发经验累积。对自己所研发的产品,理解肯定是最深刻的。所以同时担任发行的角色,可以正确把握市场方向,在品牌、社区、社群的打造上我们也可以做到更加精确,也能更加敏锐接收到用户的反馈,提高游戏更新迭代的周期。其实,从研发早期我们已经有意地积累商业合作资源和发行人才的储备,加上充足的资金支持下,我们有信心能够保证研发质量的同时,完成发行这份工作。游戏陀螺:《雏蜂》是第一款试水自研自发的产品么?现在有哪些预热计划?毕长恒:《雏蜂》是我们第一款自研自发的产品,但我不认为只是为了试水。其实你也可以看到,我们在《雏蜂》这个项目中投入大量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一些物质成本,可以说我们是想要用心地将它做好。目前我们已经准备了一系列的预热计划,未来我们会与有妖气官方合作联动,最近我们也会就《雏蜂》这款游戏参展萤火虫,到时候可以关注一下。《雏蜂:深渊天使》游戏陀螺:今年心源对品牌定位升级为「专精动作游戏赛道」,之前是「专注动作游戏赛道」,改变背后有什么寓意?毕长恒:因为我们心源工作室已经深耕动作游戏五年(今年是第六个年头),2021年有产品上线,来印证我们的实力和对动作游戏多年的积累和理解。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只做动作游戏,而是要做好动作游戏,打造出精品游戏,所以把去年心源工作室发布会主题“专注动作游戏赛道”,升级到今年的“专精动作游戏赛道”。游戏陀螺:在很多人看来,你们立项做产品给的成本上限很高,好几款都是过亿的大制作,你们是在博「下一个市场大爆款」么?毕长恒:博爆款一直都不是我们心源的态度。立项产品的成本上限高,是出于做高质量游戏的执着,我们希望每一款心源制造的游戏,都是精品游戏。游戏陀螺:这样不计成本投入开发,你们会觉得自己有时过于「理想主义者」吗?毕长恒:做游戏本来就是一件很理想主义的事情,试想一下早些年没人看好游戏行业,也是凭那些初代的理想主义者一点点地耕耘,才有了如今这个宽广的市场。我们认为有时候理想主义不是坏事,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度过很多困难和挫折。当然,在细节、技术以及管理等一些日常上,我们还是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游戏陀螺:2021年心源工作室的目标是什么?毕长恒:在公司层面上,我们会专精在动作游戏赛道上,希望吸收更多行业内有才能、有想法的年轻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公司氛围。项目上,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在《雏蜂:深渊天使》正式上线前,抓紧时间继续打磨,让玩家更加满意;在推广上我们将更加注重私域流量,通过视频网站的up主、微博的kol、短视频平台达人等合作构建游戏信息阵营,强力输出精品内容,提升品牌影响力。此外,目前我们团队还在打造一款国漫IP向的动作手游,由心源自主研发、中手游发行的《镇魂街:天生为王》。当然,目前的焦点还是放在《雏蜂:深渊天使》上,因为在4月8日已开启预约,预计会在8月份正式上线,其间,我们会继续优化打磨,争取能交出一份让玩家满意的答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

绑架者

从小米全球首发自研澎湃C1芯片,我看到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倔强

4月16日,小米将发售最贵旗舰MIX Fold,售价9999元。据小米官方消息称,澎湃C1是一款拥有双滤波器的独立图形处理器芯片ISP,信号处理效率提升100%。MIX Fold,堪称是小米史上最强大影像功能的手机。那么,这款图形处理器效果到底如何?只能等发布之后才知道效果。小米澎湃C1芯片,是什么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澎湃C1芯片属于图形处理芯片,而非是处理器芯片澎湃S1。图形处理器芯片的功能就是包括自动曝光(AE)、自动对焦(AF)、自动白平衡(AWB)、去噪等。目前,集成处理器芯片都是包含图形处理芯片,比如高通的骁龙芯片。随着拍照的场景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用户对图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VRARMR等应用的不断兴起,图形处理器芯片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而且,图形处理器的开发难度相对处理器模块来说容易得多,自研图形处理器芯片的投入和风险相对较低。因此,各大品牌为了实现差异化的拍摄产品应用,自研图形处理器也就顺理成章。可以这样说,自研图形处理器将会是国内企业自研芯片的开端。如今,华为自研图形处理器早已落地,国内小米、OPPO、VIVO也都积极加入自研ISP芯片的行列。小米澎湃C1芯片,并非是降级,而是决心现在网上不少人都在那里冷嘲热讽,说此澎湃非彼澎湃。言外之意,是澎湃C1又不是处理器芯片,不值得有什么吹捧。的确是不应该过分吹捧,但是也绝不应该去诋毁。小米澎湃C1芯片有没有技术含量?放眼全球也没有几个能够做出性能优异的图形处理器芯片。华为事件之后,人们突然清醒认识到,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确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包括人才培养机制、科研学术氛围以及产学研无法做到联动。但是这些年,陆续有一些国产品牌开始做自主研发。一方面是维持供应链的稳定,另一方面则是企业提升科学技术水平的决心。华为事件已经摆在眼前,好的企业自然是为未来做打算,继续当一个“组装或者外包定制”品牌,只能任人宰割。以手机为例,手机品牌要想持续保持出货量,就必须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在价格上做出让步。于是,自研图形处理器便成为了一个新的突破口。无论从企业、消费者,还是产业链来看,自主研发图形处理器都是大有益处的事。结束语不要因为一点点进步而过分夸大宣扬,但是只要有进步,就值得我们去尊重,对于华为、小米、OPPO、VIVO,乃至其他行业,都应该如此。关注静心科技,一个静心看待世界的人!

农民工

100%“纯国产”芯片来了!国产龙芯霸气官宣:发布纯自研芯片产品

【4月16日讯】相信大家都知道,自从中兴、华为被列入到“实体清单”之后,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发展就成为了广大网友们所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芯片技术领域,国内芯片企业都严重依赖外国芯片架构、芯片制造原材料、芯片制造设备等等,例如华为海思、飞腾等芯片企业采用ARM芯片机构等等, 海光、兆芯等等则采用X86芯片架构,而申威、龙芯则分别采用alpha架构、MIPS架构,但就在近日,国产龙芯再次霸气官宣,将会基于原有购买的MIPS芯片架构,直接研发出了自己的芯片指令集LoongISA,并且LoongISA芯片指令架构可以兼容原有的MIPS指令集,这意味着国产龙芯将抛弃原有的MIPS指令集,采用自主研发的LoongISA芯片指令架构,真正做到完完全全的自主可控。LoongISA芯片指令架构全称是Loongson Architecture,简称LoongArch,目前LoongISA芯片指令架构已经通过了国内第三方知名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评估,目前该自主研发芯片架构已经搭载至最新款的3A5000系列芯片上,成为了首款全自主指令集的国产芯片,这可以说是国产芯片发展所取得第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毕竟在国产芯片企业中,一直都没有真正自主研发的芯片指令架构,一直都是购买外国的芯片指令集,而现在龙芯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全自研芯片指令集。根据知名机构评估信息显示,LoongArch芯片架构和市面上主流的ALPHA、ARM、MIPS、POWER、RISC-V、X86等知名芯片架构进行对比之后,确实LoongArch芯片架构具备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做到真正的自主可控,不会遭受到被“卡脖子”威胁。最后:对于国产龙芯采用全新自主研发芯片架构,推出了“100%纯国产”的3A5000系列芯片,各位小伙伴们,你们觉得龙芯未来是否可以成为国内主流的芯片产品呢?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讨论,期待你们的精彩评论!

怨天怨地

心动公司大涨8% 中信称自研游戏有望在2021-22年收获成果

来源:新浪港股4月16日消息,心动公司涨幅扩大至8%,现报62.7港元,中信证券发表报告表示,重申对心动公司‘买入’评级及目标价113元,4月6日公司宣布完成了对后端云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LeanCloud的收购,该行认为本次收购有望推进TapTap平台ToB业务开发者服务的发展,赋能更多的游戏开发者,TapTap平台在游戏产业地位有望持续提升。该行指,心动公司引入哔哩哔哩-SW(09626.HK)(BILI.US)等产业股东,估计未来有望开展深入合作。心动公司自研游戏有望在2021年底至2022年收获成果,游戏业务有望重回增长;TapTap产品形态上持续迭代,内容社区建设不断推进,泛游戏化内容平台加速发展,用户规模有望持续增长。中信证券指,LeanCloud为移动应用开发者提供后端云服务(BaaS),其中游戏解决方案功能强大,赋能广大游戏开发,本次收购后TapTap开发者服务与LeanCloud业务有望实现顺利整合。该行维持心动公司2021年每股亏损0.2元人民币预测,维持2022年每股盈利预测为零,估计2023年每股盈利预测为0.2元人民币。

纯羊绒

被欧美“卡脖子”,日德曾以10倍高价卖出!中国成功自研高端轴承钢

来源:金十数据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说起钢铁产量,只要中国认第二,就没有哪个国家敢认第一。早在1996年,我国钢铁产量就已经突破1亿吨,如今则超过10亿吨,比世界其它国家的产量之和还要多。但当今钢铁工业的竞争比的不止是产量,更在于质量,而作为钢铁工业的明珠,高端、特种钢材已经成为各国钢铁生产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就拿素有“钢中之王”称号的高端轴承钢来说,此前这种钢材的生产技术一直被欧美国家垄断,日德两国还曾经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行高端加工后,转手就以10倍高价卖给中国,对此,我们也是无可奈何。不过,经过我国科研人员几十年的努力,最终我们也突破了技术封锁,完成自研。接下来就聊聊高端轴承钢那些事。轴承钢,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制造轴承的原材料,小小轴承看似不起眼,却被视为“高端装备的关节”,高铁、大飞机、潜艇、军舰等“国之重器”都离不开它。那么高端轴承钢有多难造?这从轴承特殊的工作环境就可以窥探一二了。首先,高端轴承钢要经得住强力的挤压,这“强力”有多强呢?举个例子,2020年中国“奋斗号”潜水器下潜万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其承受的压强是1000个大气压左右,相比之下,高端轴承钢要承受的压强则是15000到50000个大气压,这种“强力”下的钢球能不变形都是极少的,可以说是“钢铁中的硬汉”了!只是承受强大的挤压还不够,高端轴承钢还要承受高速转动时所产生的摩擦、超高温和离心力,在特殊工作环境下的轴承还有特殊要求,比如耐低温、防腐蚀和抗磁性能等。总之,轴承的工作环境严峻而复杂,对轴承钢的质量是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所以高端轴承钢的生产工艺,我国此前不掌握也不足为奇,毕竟这种工艺难度实在太大了,最早也只掌握在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少数几个国家手中,并且这些国家还对中国企业实施技术封锁。由于无法从国内厂家获得符合需求的高端轴承钢,很多企业不得不花高价进口,甚至被日德以10倍高价高价转卖也无可奈何。即便是已经成为“国家名片”的高铁,其所用的高端轴承钢还得从德国舍弗勒、日本NSK、瑞典SKF等顶级轴承制造商引进。要知道,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针对高端轴承钢“卡脖子”难题,我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实际上,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科研工作者已经努力奋斗了二三十年,如今,曾被欧美国家垄断的高端轴承钢技术,已经被我国攻克。这主要归功于中信特钢的子公司——兴澄特钢。上世纪90年代初,兴澄特钢与香港中信泰富公司合资办厂后,就以“生产全球最优质的轴承钢”为发展方向,闯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特钢之路。轴承钢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疲劳寿命,当大多数钢企都将“降低氧含量”视为提高轴承钢疲劳寿命的要诀时,兴澄特钢却另辟蹊径,从2001年开始进行大量实验,最终发现在同等氧含量下,疲劳寿命还与夹杂物形态及组成有关。于是,在科技部和江苏省的支持下,兴澄特钢攻克一系列技术,终于生产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端轴承钢——经过两年的检测及疲劳寿命测试,兴澄连铸轴承钢的疲劳寿命达到1150小时,是欧洲轴承钢的2.5倍。兴澄特钢的“特色之路”还不止与此,当国内主流钢厂还在用模铸和电渣工艺生产轴承钢时,兴澄特钢仍敢于尝试——使用连铸工艺生产轴承钢,并一举打开国际市场,成为第一家获得世界顶级轴承制造商——瑞典SKF“采购绿色通道”的中国钢铁企业。到了2016年,该公司再次打破电渣轴承钢垄断局面,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CRCC认证。可以说,过去二十多年,兴澄特钢为我国轴承钢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轴承钢生产国,每年的轴承钢粗钢产量超过300万吨。而作为中国特钢行业的领军企业,兴澄特钢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轴承钢产销量的特钢企业,其生产的高端轴承钢已大批量向瑞典SKF、德国舍弗勒、日本NSK等轴承制造商巨头供货。当然,中国高端轴承钢的发展不会就此止步,就在不久前,轴承钢行业中最后一个“老大难”问题——碳化物,也被西北工业大学刘东教授团队攻克。该团队“十年磨一剑”,研究出3项“世界首创”技术,其中一项运用强力旋轧技术获得的轴承钢,其碳化物尺寸仅为原先的1/10,这大大提高了轴承钢的硬度、寿命和可靠性,使得国产轴承钢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道通为一

全球仅3国掌握,中国向俄罗斯求购遭拒,花4个月自研成功!

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作为当今世界的“海上霸主”,航空母舰只有大国能够玩得起。毕竟航母本身是一项军事大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建造和后勤维护,同时还会应用到很多高科技,所以这种级别的武器,小国根本养不起,也没能力造。就拿号称“世界最贵”绳索——航母阻拦索来说,一根造价就高达150万美元,此前全球只有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这种工艺,我国曾向俄罗斯求购也遭到拒绝,不过,最终我国仅花了4个月就完成了自研,接下来就聊聊航母阻拦索那些事。我们都知道,飞机着陆时需要滑行上千米才能停下来,但航母飞行甲板的长度只有200多米,如果没有加以“拦阻”,那么舰载机很容易会坠海。所以,航母阻拦索就是实现舰载机在有限长度的航母甲板上安全着舰的重要装置。追溯起来,航母阻拦索首次应用是在1911年,当时的阻拦索只是一根简单的钢索,两头悬挂着沙袋;到1924年,英国成功设计出比较完善的液压式阻拦索,随后这一成果被美国引进,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第一代真正的液压式阻拦索。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如今舰载机已经更新换代了好几代,而航母也是越造越先进,对于阻拦索的拦阻能力自然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涉及机械、电气、液压等诸多高新技术。要知道,现代舰载机的载重超过20吨,其着陆速度一般达到200~300公里/小时,这就要求阻拦索在3秒之内将舰载机拦截停稳,而此时将有上百吨的力量作用在阻拦索上,如果阻拦索的韧性与强度不给力,那么将会造成重大灾难。即便是作为航母“超级大国”的美国,也曾在阻拦索上栽了跟头。2003年,因阻拦索无法承受太强的冲击力发生断裂,美国“超级大黄蜂”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滑行、坠海,多人受伤;在2016年,同样的一幕也曾在美国一架E-2C预警机身上发生。可见,如何解决巨大冲击力一项,就已经是建造航母阻拦索的一大技术难点,但航母阻拦索需要克服的却不止于此。航母在日常训练中,舰载机动辄几十架次甚至上百架次的出动,使用强度之大也要求航母阻拦索具备极高的抗疲劳能力;同时航母阻拦索还需要具备能够抵抗海洋环境的腐蚀、防锈、抗磁的能力,并且不能造得太粗,不然可能会勾不住舰载机尾勾......可以说,航母阻拦索是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的“绳索”,对得起它的价格。航母阻拦索建造难度之大,也阻挡了不少国家“拥有它”的脚步。比如,早前全球仅有美英俄等少数几个国家能造航母阻拦索,身为欧洲老牌国家的法国也只能从美国进口,一根航母阻拦索花费就达到150万美元;同样的,此前的中国也不具备掌握这种制造工艺的能力。众所周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前身是“瓦良格”号,当初从乌克兰运回中国的时候,甲板上光秃秃,还没安装拦阻系统。于是2005年之后我国在对该航母进行修复时,曾找来俄罗斯,与其商谈引进航母阻拦索全套技术,但俄罗斯却拒绝了中国的请求。要知道,与我国关系亲密的俄罗斯都不卖,想要从美国、英国引进航母阻拦索技术,那就更加不可能了,所以当时西方知名军事杂志还曾“泼冷水”,认为俄罗斯拒绝提供阻拦索技术,辽宁舰即便建好也是一块废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唯有“自主研发”。其实,在此之前,我国科研人员已经对航母阻拦索进行过相关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性能参数边界,只是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国一家民企发现,航母阻拦索使用的技术,与其在2010年研发出来的一项弹力钢索技术,具有相似的性能参数,于是该民企主动请缨,接手了航母阻拦索的研发任务。那么,到底是哪家民企?就是著名的索具制造公司——巨力集团,它是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索具制造公司,港珠澳大桥吊装带、“振华30”主钩起升和变幅钢丝绳、“华龙一号”的穹顶吊装等都用到了“巨力制造”产品。话说回来,在接手了航母阻拦索的研发之后,巨力集团便与其合作伙伴——邢台钢铁公司对阻拦索进行改造升级,整合现有技术,努力攻关,最终巨力集团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交付了第一批航母阻拦索具。时间来到2012年11月25日,我国首次舰载机阻拦着舰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可谓狠狠地打脸那些质疑和不看好中国的机构。时至今日,我国不仅研制出了用于助力舰载机起飞的蒸汽弹射器和电磁弹射器,还顺手研发出与美国最新一代福特级航母相似的电磁拦阻着舰装置。可以说,中国的航母阻拦装置水平,与美国已经处于同一等级!文 | 梁锦源 题 | 凌明 图 | 卢文祥 审 | 刘苏林

鼓之

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键盘评测,自研轴体

4月,达尔优发布了全新的自研轴体:紫金轴和天空轴。这两款轴体均采用十字轴柱,并分为段落手感和线性手感两种,手感可参考CHERRYMX茶轴和红轴。随着这两款轴体的发布,首款搭载它们的键盘新品——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也随之发布。这款键盘还具有热插拔轴体的特性,可玩性十足。达尔优这个品牌常常被外设玩家津津乐道,几年前“顶级外设”的营销梗深入人心。在享受知名度提升的同时,达尔优也在想办法向更高的品牌定位转型。这几年,达尔优的产品可谓是花样百出,不断地尝试新的产品设计。因此它也常常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比如2018年中,使用军火箱包装的EK855RGB游戏机械键盘,亦或是EK820系列半高轴机械键盘,又或者是使用了KBS按键张力系统的EM945高阶游戏鼠标,可以转换微动的UFO飞碟鼠等等。可以说每一款产品都拥有鲜明的卖点以及体验上的惊喜,而半高轴产品还带起了轻薄化机械键盘的潮流,对于国产品牌来说是难得的实用性创新。产品核心特点1,可换上壳,支持热插拔轴体,DIY空间巨大2,95%PBT含量的双色键帽,手感清爽不易打油3,键线分离,方便收纳4,自研轴体手感可圈可点,值得把玩01外观与细节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2019年,达尔优发布了全新的A系列机械键盘产品线,它们大多有着共同的特性,即可方便替换的磁吸式上壳。一把键盘可以通过更换面壳的方式产生不同的风格效果。而这次使用达尔优自研轴体的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还特别加入了热插拔轴体功能,也就是说我们连键盘上面的轴体都可随意更换,可谓是给足了DIY的空间。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的外观设计与去年发布的A87紫金版机械键盘外观相同。它采用了87键配列设计。除此之外,这款键盘还使用了金属定位板。可更换外壳的设计除了有DIY外观的好处,还能让键盘在加入上盖的模式下拥有“埋入式按键”的设计。与之对应,如果您喜欢裸轴设计的键盘,只需摘掉A87的上盖即可。相较于普通的埋入式设计键盘,A87可拆装外壳的特性则让它更方便清理维护,因此在清理难度上要更低了。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另外,这款键盘的尺寸约为:359mmx136mmx28mm,并使用现在很流行的窄边框设计。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整体依旧延续了紫+黄的配色方案,视觉冲力很强,并保持了青春活泼的设计风格。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键盘右侧的方向键上方拥有3颗指示灯,并印有“KEEPFIGHTING”字样,这也正贴合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不论是事业还是爱情,我们都要保持努力,KEEPFIGHTING!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键盘的底盖是ABS材料,表面采用磨砂工艺,并加入了栅格状花纹设计,同时设置了5块橡胶脚贴,抓地力非常可观。另外,键盘底部的后侧也有整体加高的设计,即使不使用撑脚也能拥有不错的使用角度。加上两段式撑脚,能更好地调节整体高度,最多可抬升到1.5cm,可以提供给键盘合理的倾斜度,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依旧采用键线分离设计,接口为USBType-C。同时,它还拥有三向出线口设计,方便理线,能够适应各种桌面情况。02键帽与轴体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采用了OEM高度的闭口字符双色PBT键帽,不可透光。这套键帽的PBT含量依旧高达95%,与去年的A87紫金版键盘相同,不易打油、防滑耐用已经让它成为了不少高端键盘的标配。这套键帽的表面手感均匀,颗粒感细腻,并且水口整齐无毛刺,成色相当不错。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轴体则是这款键盘最大的亮点。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的外观配色与轴体外观互相呼应。这款紫金轴的手感曲线图如下图所示:手感曲线图紫金轴的触发键程短而灵敏,手感类似CherryMX茶轴,敲击时更加省力,同时触底声音清脆。轴体的触发压力为50g,触发行程为1.8mm,总行程3.3mm。此外,这款轴体采用了十字轴柱设计,这就意味着他可以兼容市面上常见的OEM高度键帽,如果您不喜欢键盘标配的PBT键帽,也可将其替换为其他的定制化键帽,兼容性较高。紫金轴拥有一定的段落感,因此它的打字体验则相对爽快,类似于打字机的段落感和清脆的“咔嚓”声都是不少使用机械键盘打字的用户所看重点。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作为搭载达尔优自研新品轴体的首款产品,这款键盘给予了我们充分的DIY空间,这款键盘采用了热插拔轴体的设计,拆下轴体后,我们可以看到紫金轴的针脚位置和CHERRYMX轴体相同,这也就意味着它可以替换成CHERRY轴或者是其它有相同针脚位置的国产轴,可玩性很高,对DIY玩家来说是非常好的优势。但我们收到的这把样品,存在轴体和底座固定不太牢固的问题,按键操作的过程中,键盘的一些键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晃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手感一致性。考虑到目前这款键盘还在试产阶段,我们手中的产品为工程样机,因此几乎可确定为个例问题。希望达尔优能够将这把键盘最后的问题调整好,并做出让用户满意的成品。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键盘的大键位沿用卫星轴设计,手感一致性不错,且方便更换键帽,但它的触底略显绵软,手感偏重一些,因此也希望能在最后的量产版本中得到更好的调校。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支持单色背光灯效,但由于标配键帽不透光,这款键盘的灯光只能通过键帽的缝隙中透出。因此它的背光效果和不少使用类似方案的机械键盘相同,效果必定是不如普通的透光键帽好了,实际观感如图所示。03实际体验无冲测试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支持全键无冲,对于游戏玩家来说非常利好。达尔优很早开始就和轴体厂商开展深度合作了,曾首发广受市场好评的BOX轴体。BOX轴体在结构上与cherryMX轴有本质区别,采用了全新的物理触发原理,特别设计了发声的声腔,可谓是将国产轴体的体验拉升了一个水平。而本次发布的紫金轴则采用了不同的内部结构设计,加长的两段式弹簧,让它在正常情况下也是压缩状态,因此轴体的起始压力更明显;而50g的触发压力则让它在下压过程中压力增长相对缓和。第一次使用这款轴体时,笔者有着比较深刻的感受,这款轴体有着和CHERRYMX茶轴般相对明显的段落感,并且具有顺滑、温润的段落反馈,并且下落过程要更稳定,比CHERRYMX茶轴更扎实,并且发出的声响也相对柔和。同时与BOX茶轴相比,紫金轴的总行程要更短,因此触发也更快。在此基础上,紫金轴也做到了和BOX轴相同的8000万次使用寿命,远高于CHERRY轴,还是非常值得大家把玩。04总结品牌形象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接触了不少达尔优的产品,在以前的文章中,笔者曾思考过,达尔优的这些创新是否值得,是否会昙花一现。那时起,笔者就相信,达尔优如果能一直坚持产品创新,紧跟时尚,那么就一定会取得一些好的成果。现如今看来,不论是紫金轴、BOX轴,还是鼠标上面的KBS系统,都在实际应用中提升了产品的用户体验。国产品牌就是要从过去不断地致敬中慢慢创新,并且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次的紫金轴笔者还是持肯定的态度,但也希望能够在量产版的达尔优A87-ESPORTS紫金轴机械键盘改进按键的稳定度。这款键盘将于4月25日~30日在达尔优京东、天猫店同时上市预售,预售价399元,感兴趣的朋友可不要错过。(7664003)

三言

从小作坊到全球第三,国产激光巨头净赚3亿,核心技术全靠自研

时至今日,激光已经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激光打印机,工业中的激光切割,医学中的激光近视手术等,激光设备已经深深扎根各行各业。而提及激光,就不得不提大族激光,经过23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第三的工业激光加工设备龙头。公开资料显示,大族激光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激光加工配套设施,以及相关的系统解决方案。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游激光核心零部件方面,大族激光的自产率超90%,这意味着大族激光的核心技术全靠自研,优势明显。在2019年的国内激光加工设备市场格局中,大族激光以12.6%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相较于排名第二的华工科技(市占率2.8%)呈断崖式领先。不仅拿下中国市场第一,在国际市场,大族激光也同样名声赫赫,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三。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司业绩的高速增长。4月12日,大族激光发布第一季度预告,预计一季度实现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1-3.4亿元,同比增长189%-217.05%。从一个小作坊到全球第三,大族激光成功的背后,是对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视。数据显示,近些年大族激光的研发投入占比不断提升,在2014年,公司的研发投入仅为3.74亿元,占总营收6.71%,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0.5亿元,占公司2019年全年营收的11%。在2020年,大族激光在研发方面共投入12.87亿元。在研发投入呈上升趋势的同时,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也增长至4825人,占总员工数量的34.04%。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以及庞大的人才储备,换来的是技术创新成就斐然,大族激光已经获得超4000项技术专利。其中,在光纤激光器方面,大族激光已经掌握光纤激光器核心技术,推出的15W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等,均具有完全自主产权。另外,前不久,大族激光还全球首发20KW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切割机,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大族激光董事长认为,在国内、国际风云变幻之际,只有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危机中逆势而上。考虑到目前全球激光器行业仍然呈现迅猛的发展趋势,未来大族激光的市场份额,有望更进一步。文/有鱼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

中心镇

科技瞭望台:自研芯片道阻且长,为何国产厂商仍愿前赴后继?

自上个月底小米澎湃芯片的回归,到近期OPPO“造芯计划”成果的曝光,国产自研芯片的话题,在这个贸易战仍未休止的大背景下再度被大家热议。说到自研芯片,就不得不提到国内手机行业的领头人--华为。早在2004年,华为海思就已经走上了自主研发芯片这条道路,但直到2009年华为自研的第一款处理器麒麟K3才终于问世,可2012年首次在手机上投入使用的K3V2同样出师未捷,再到迎来真正转折的麒麟950,期间已经过去了十余年,最终才奠定了华为自研芯片领先优势的基础,其中的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言而喻。既然自研芯片如此困难重重,短期内也难见收益,甚至还可能遭到强权干涉,那么众多国产厂商为何会越来越重视,还争先恐后地在该领域加大投入呢?简单分析一下,个人认为包括以下三点:一、保障供货,节省成本长期占据全球出货量前三的品牌(三星、华为、苹果)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都拥有自研芯片,为什么呢?因为对外采购的芯片产量始终有限,能分到多少就只能是多少,即便产品做得再吸引人,但因为缺芯问题产不出来,那势必也会限制到手机的出货量。可以说,华为能迅速达到2亿+销量,并且款款旗舰都是千万台级别的出货,自研芯片是功不可没的。另外,虽然在前期,自研芯片的投入要远远高于购买芯片,但是到后期体量一旦起来了,均摊的成本必然会低于购买芯片,毕竟免交了许多专利费用和附加利润,只要做成便对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健康盈利都大有帮助。当然,自研芯片省钱也并非理所当然,因为企业同时也要面临研发失败、不能量产、市场接受度低等风险。二、打通软硬协同生态40年前,苹果公司曾经靠Mac起家,电脑就是苹果最核心的业务,但随着iPhone、软件服务、可穿戴设备的诞生,Mac在苹果整体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逐渐被稀释。Mac“边缘化”背后一大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与手机Arm芯片结构截然不同的X86芯片,让iPhone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开发生态难以与之打通,苹果的生态构想难以实现,于是自研的M1芯片便横空出世了。进入5G时代,每一家厂商都不再止步于手机业务,而是迈向更广阔的IoT赛道。万物互联,更是需要无缝的软件生态消除有“割裂感”的体验,需要统一的开发体系节省开发精力,因此依靠自研芯片,拆除硬件层面的藩篱也势在必行。三、反垄断美方对中兴、华为等国产厂商接二连三的制裁,已经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科技的“国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也难免会出些意外。只有我们自己能生产芯片,才能避免一家独大的局面,哪怕可能略逊一筹,我们也才有议价的权利,才有不惧断供的底气。因此自研芯片的实力,可以说对每一家体量足够大的手机厂商都是有备无患。说回小米,虽然这次它所带来的澎湃C1并非如许多人预期中的手机SoC,而是一款独立影像芯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小米其实有无数个理由,可以将曾经折戟的澎湃发配到IoT领域,去研发算力不高但出货量可观的嵌入式芯片,但它却没有这么做,这足见小米继续发力手机芯片的决心。个人相信离澎湃5G芯片的问世已经不会太远,也十分期待着更多国产尖端芯片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