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纪念大会举办!豆花女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纪念大会举办!

辛勤育人十年载,桃李天下迎华章。2020年11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纪念大会在闵行校区菁菁堂举行。此次纪念大会分为“逐梦十载”、“聚启未来”两个篇章,分别由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致远学院院长徐学敏,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章俊良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致远学院名誉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张杰,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明,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仰颐,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卫刚,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吴静怡,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鄂维南,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徐向东,含英咀华奖学金捐赠人代表吴敏春、王亦鸣等出席纪念大会,各级领导、校内外嘉宾、33所兄弟高校代表、广大师生校友欢聚交大,共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本次大会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实时将这一纪念性的时刻与海内外未能亲临现场的嘉宾们分享,1.28万人次在线观看了直播。70余位校友和海内外友人发来贺电、贺信和纪念视频。会上还首映了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建院十周年纪念宣传片。纪念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林忠钦首先致辞,他代表学校向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全体师生及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支持学校和致远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院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十年间在拔尖人才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就在上个月,致远书院正式奠基,由自然科学研究院牵头建设的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分中心)也正式揭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他也向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提出三点期望。第一,深化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融合,构建交叉创新的学术氛围,为创新的孕育和未来优秀人才的成长提供优质的土壤和环境。第二,强化使命感召,让更多优秀学子回归祖国大地。学校近期正在大力推动本硕博贯通改革,鼓励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本科期间提前选读研究生课程,同时着力推进拔尖高校间的课程学分互认,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大范围的一流优质课程资源。第三,关注世界局势,以发展应对变局。希望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以前瞻的视角、发展的眼光关注世界,主动赋能,拥抱变化,在新时代坐标中,肩负起培养基础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未来领军人才的使命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章俊良作致远学院院情介绍。他从“十年致远路”和“创新续辉煌”两个方面,介绍了致远学院十年间取得的优秀成绩和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他表示,致远学院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交大探索创新领袖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学院十年来的发展一直坚守培养人才的初心,在国家、教育部、学校的支持与帮助下,学术大师的共同参与下,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致远模式”广受国内外高等教育界高度评价,千余名毕业生正逐步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他强调,人才是发展的根本,致远学院将坚持培养乐于超越、兼容并包、原始创新、无惧挑战、仁爱守礼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努力建设好交大特色的致远书院,为学校学术交流和科研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石作自然科学研究院院情介绍。他指出,自然科学研究院过去十年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十年来,研究院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引进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获得多项国际、国家级荣誉;不断涌现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每一年都有获奖、亮点或者封面论文,并获得一批重大重点项目资助。自然科学研究院极大地推动了交大数学学科建设和发展,2020年,联合复旦大学,推动获批成立国家级平台“上海应用数学中心”;在软物质和生物物理方面的研究为交大物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提到,基础学科的春天已经来到。未来,自然科学研究院将继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未来技术革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计算神经领域进一步加大建设,努力使应用数学与交叉学科成为企业创新的驱动力。历数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十年过往,致远的学生与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年轻教师相互促进、携手成长,所有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教授们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林忠钦、张杰、丁奎岭、徐学敏、王伟明、吴静怡、洪梅、章俊良、金石为教授们送上鲜花以表感谢。张杰作了题为《同行 创新 致远》的院士报告。他以“独行速,同行远”开启了对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共同成长的峥嵘岁月的回顾,强调了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即将一群极具创新思维的教师与一群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汇聚在一起,让他们的思维在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本问题和规律的探究中发生碰撞,并在碰撞中产生智慧与创新能力。他深情回顾了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在创建过程所经历过的重重困难和考验,衷心感谢那些为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发展贡献过力量的“逐梦同行人”。他强调,大学教育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和个性化培养,教育的根本生命力就在于创新,要学会建立正确的思维体系方法,运用正确的思维体系,对重要的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进行大量的思维探究训练,从容面对未来物质科学体系、信息科学体系、生命科学体系、人文科学体系四大知识体系。他指出“未来已来,唯变不变”,希望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师生校友不断创新以应对世界变化,不断前行以追求新的辉煌。鄂维南作了题为《交叉科学与应用数学》的院士报告,对交叉科学与应用数学的发展做出了精彩的诠释。他指出,相对于纯数学具有明确的分支,比如代数、几何、分析,且每个分支都有严谨的教学体系,相互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应用数学并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新的应用领域不断出现,它同时与理工科,甚至是人文社科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他认为,应用数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寻找基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而应用数学的一大任务就是要为各类研究提供有效的数学基础和数学工具。他强调,学科发展依赖人才,应用数学应该以其三大亮点——问题通俗易懂、富有挑战性、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产生直接影响——来吸引广大优秀青年投身其中。十年并肩携手,十年传承跨越。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纪念大会,不仅是对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历史的回顾,更是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吹响继续奋斗的号角。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将勇担时代责任,为交大的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未来做出贡献,真正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十周年之际,致远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院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一系列纪念活动。11月13日晚,致远学院建院十周年纪念音乐会在菁菁堂举行,特邀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韩蓬,著名科学艺术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曾凡一,以及校学生交响乐团、校学生合唱团等共同献上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4.92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同步观看了这场文化盛宴。11月13日,“致远荣誉计划”工科方向四个年级的师生分别向致远学院“十周年”众筹基金捐赠一万元整。11月14日下午,2020年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工作研讨会数学、生物科学、化学方向的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理科群楼分别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会高校就“拔尖计划1.0”人才培养进行经验分享,并就“拔尖计划2.0”的人才培养思路、未来规划等问题进行探讨。11月14日下午,致远学院举办建院十周年纪念校友座谈会,来自各行各业的致远校友相聚在交大校园,共同回顾求学时光,畅谈职业规划,与在校生们热烈座谈。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毛晓军(2013届)、汉堡大学博士后杨宽(2015届)和上海交通大学在读博士(致远荣誉博士)林云霄(2017届)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杭州北冥星眸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MO孟卓飞(2014届)带来了自己的创业故事,校友们鼓励在校生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始终保持致远学术精神。11月15日,自然科学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纪念-自然科学杰出演讲系列讲座特邀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江松院士作关于“零电阻率下磁场对热对流不稳定性的抑制作用”的报告。11月15日上午,致远学院建院十周年纪念校友学术论坛邀请到芝加哥大学博士后韩铭(2012届)、斯坦福大学Jane Coffin Childs-HHMI博士后李介夫(2014届)、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助理教授鲁海昊(2014届)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应用数学博士姚浙威(2016届),带来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科研分享,探讨致远人才培养,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给在校生带来学术启发。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王瑶 聂映玉 赵桂林 林依洁 孙殷彤 供稿单位:致远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院

灵祐

市科技局与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开展科技创新交流

近日,市科技局局长李志强与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进行交流座谈,双方就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达成了共识。座谈在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进行,生物站是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的重要研究基地,是首批四川省科普基地,生物站收集保存珍稀濒危、特有及有重要经济和科学价值的活体植物超3000种,是我省保存活体野生植物资源最多的科研单位,其培育的200株单性木兰回归野外被中央电视台及中外各媒体报道,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罗勇介绍了资科院和生物站近年来在科研和科普等方面的工作,李志强提出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把省资科院的科研成果结合乐山马边、沐川等地猕猴桃种植产业,派请专家实地加强对品种的选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指导,为乐山农业产业作贡献。二是进一步发挥科普基地的科普功能,培养优秀生物资源讲师团队,使生物站保存、收集的生物科普知识进学校,进社区。三是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利用专业优势,整合资源,强化地方特色,为乐山争创生态文明城市贡献智慧力量。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实验设备,智力资源等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及地方企业对接合作,把创新成果变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竹类病虫防控与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全程参与交流座谈。【来源:市科技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荣程新智自然科学研究院西安分院挂牌!签署大健康、氢能合作协议

6月4日,西部氢都与陀罗尼大健康发展论坛·合作签约仪式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应邀出席了此次论坛。在与会政界、学术界、企业界的领导、专家、学者们的共同见证下,荣程集团新智自然科学研究院西安分院正式挂牌揭幕,荣程集团还携手合作伙伴签署了大健康战略合作协议和氢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张雷光,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唐宇刚,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自贸区)金融局局长赵磊、副局长邢承飞,陕西省商务厅外贸处处长孟军,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处长张文莉,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陕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安,陕鼓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金平,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董事长熊中元,清华大学新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组部“西部之光”特聘学者罗贞礼,西安银行未来支行行长王志强,西商实业公司总裁迟瞳,陕西摩美得气血和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保安、副总裁李东升,西安瀚海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奚军,荣程集团常务副总裁、荣程新智自然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陆才垠出席活动。荣程集团新智自然科学研究院西安分院正式挂牌。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张雷光,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唐宇刚,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自贸区)金融局局长赵磊,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陕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安共同为荣程集团新智自然科学研究院西安分院揭牌。荣程集团携手合作伙伴签署了氢能战略合作协议,四方将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整合优势资源,做强氢能产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回报。荣程集团还携手合作伙伴签署了大健康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以统一的资源整合优势,结成共同发展联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回报。陆才垠副总裁表示,氢能产业和大健康产业是全社会的一大善事、一大幸事。基于世界能源发展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构想,结合多年对国内外新能源发展趋势的深入洞察,荣程集团已开始谋划和加速布局“十四五”氢能源项目。目前,全国工商联常委、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于今年年初报送的《关于加快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已经通过全国工商联提报至全国政协,此举必将推动全国范围内氢能源的布局与发展。荣程新智研究院已经与中石化、渤化、天津港、美锦集团及天津多级政府合作,共同推进“41”工程建设,即:一张网、一支基金、一个氢能产业园、一个码头,三个应用领域:氢能冶炼,交通、物流园,医疗。下一步,荣程集团将进一步深化与各合作伙伴的交流合作,主动吸收国内外氢能先进技术,高度聚焦国家氢能产业政策,积极争取“天津市滨海产业发展基金”等金融支持,以天荣厂区为核心依托,由荣程集团牵头,“政产学研”联合携手打造“制氢-储氢-运氢-用氢”氢能全产业链园区,形成氢能产业规模化应用解决方案示范基地,成为氢能技术和成果转化的产业链集聚园区,成为全国领先的氢能冶炼产业化示范园区和绿色钢铁示范园区。在大健康方面,荣程新智自然科学研究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成立了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中医药研究中心,致力于大健康的探索与实践。

异教徒

省自然资源厅第五考核组 对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进行2020年度考核

4月14日,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杜中强带领第五考核组到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对领导班子和厅管干部2020年度工作进行综合考评。杜中强要求,一是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考核的重要意义。对领导班子和厅管干部履职尽责情况,抓党建、促发展建设情况进行考核,有利于厅党组掌握各个单位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有利于掌握干部队伍的管理现状、有利于发现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短板,也有利于考核结果的实际运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准确把握这次考核的内容和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考核工作,切实加强干部队伍政治思想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以实际行动推动厅党组的决策部署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如实反馈情况,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准确。三是要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重视并慎重对待这次考核。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从促进单位工作大局的高度,重视并支持配合考核。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正确对待每一位干部。坚持公道正派、顾全大局,用同一个标准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通过考核测评,真正测出实绩,测出水平。会上,科研院主要负责同志全面汇报了2020年党建工作及2021年工作重点等情况。随后,考核组通过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核。责任编辑:赵檬【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荣程新智自然科学研究院西部研究中心在天水正式揭牌

新天水讯【天水日报记者李欣桐 实习生赵珺】7月28日,荣程新智自然科学研究院西部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天水举行。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天津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副主任张雷光,市委常委、副市长景丹出席揭牌仪式。景丹在揭牌仪式上致辞时向荣程新智自然科学研究院西部研究中心正式挂牌表示祝贺。他指出,天津市作为我市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劳务输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援助工作,为我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荣程集团这次在我市成立西部研究中心,既是荣程集团布局西部的战略选择,更是天津天水两地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共探东西扶贫协作新路径的务实之举,对于助推天水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双方通过本次达成的协议事项,不断扩展在智能制造、科技金融、文化健康、人才交流、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天水传统产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共同推进天水“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新业态快速发展。荣程集团是天津市最大的民营企业,资产总额达190亿元,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98位,中国民营制造业500强第48位。荣程新智研究院西部研究中心将依托天水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政、用、产、学、研”跨业跨界融合创新合作,为天水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产业技术,谋划系统的产业解决方案,着力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助推天水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 市招商局、市科技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政府政务大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揭牌仪式。【来源:新天水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传其常情

自然科学研究十大领先国家

在《自然索引》中,美国是高质量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多产的出版国,但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缩小差距。在2020年自然指数年度表中,美国的份额为20,152.48,与去年相比,调整后的产出减少了4.2%。另一方面,中国的份额从11,372.26跃升至13,566.11,增长15.4%。1.美国分享:20,152.48; 计数:28,403; 调整后份额变动(2018-19年): 4.2%美国在自然指数中的份额在2019年略有下降,但其表现最好的研究所继续为其提供支持: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哈佛大学; 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市的斯坦福大学;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麻省理工学院;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生命科学几乎占据了自然科学领域全国份额的50%。2019年,美国最大的合作伙伴是中国,英国和德国; 较小的国家/地区(澳大利亚和瑞士)也跻身前十名。在《自然指数2020年年度表》中,美国在生命,物理,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排名最高。2.中国分享:13,566.11; 计数:18,026; 调整后份额变动(2018-19年):+ 15.4%在《2020年自然指数》年度表中,中国是第二强和上升最快的国家。尽管化学在自然指数中占中国产出的50%以上,但物理科学也是主要优势。在所有自然科学学科中,中国表现最好的机构是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的北京大学,北京的清华大学和南京的南京大学。在《自然指数》中排名全球前25名。在2020年年度排行榜中,中国在化学领域排名第一。3.德国份额:4,545.70; 计数:8,770; 调整后份额变动(2018-19年): 4.1%德国在《自然索引》全球十大机构中有两家机构,德国是高质量研究出版的一支力量。总部位于慕尼黑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ax Planck Society)是《自然指数》中最多产的机构,在2020年年度表中的物理科学,化学和生命科学类别中排名前5位,并在整体排名中位居第三。德国拥有1000多个由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和约400个高等教育机构,这有助于其成为研究人员理想的归宿。它还拥有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稳定的增长和较高的研发(R&D)支出。4.英国分享:3,773.66; 计数:7,837; 调整后份额变动(2018-19年): 2.7%正如《自然》杂志在一月份报道的那样,英国脱欧已经破坏了英国的研究。也就是说,该国仍然是世界上自然科学方面高质量研究的最佳国家之一,在《自然指数前50个国家/地区》表中排名第四。英国自然指数排名前的机构包括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它们在2020年年度表中位居全球前25名;以及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分别排名第48和50 , 分别。它在2019年的主要合作者是美国,德国和中国,而生命科学是《自然指数》中最强的学科。5.日本分享:3,024.32; 计数:4,905; 调整后份额变动(2018-19年): 5.1%日本正在努力保持其在全球研究队伍中的地位。正如《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在2019年报道的那样,随着美国继续向外看以努力遏制其高质量科学研究产出的下降,其资助选定机构以促进其海外合作的战略已开始见效。日本表现最好的学院是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日本的研究表现是2019年自然指数增刊的重点,该增刊显示其与国际研究人员合着的文章比例有所增加。但是,事实证明,改正其份额中的幻灯片对美国来说是困难的。6.法国分享:2,238.55;计数:5,054; 调整后份额变动(2018-19年): 1.6%法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实力是多种多样的,化学,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在其高质量研究成果中所占的份额大致相等,其次是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2019年,其表现最好的研究所是法国政府在巴黎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在2020年年度排行榜中排名第四),所占份额是其第二高的研究所索邦大学的六倍以上(排名第127),也位于巴黎。CNRS不仅是法国首屈一指的研究机构,而且在世界舞台上也大放异彩,在2020年年度表中的物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以及化学领域均排名很高。7.加拿大分享:1,602.09; 计数:3,408; 调整后份额变动(2018-19年): 4.4%加拿大是《自然指数2020年度表》中份额下降的许多高等级国家之一,但自2015年以来一直保持第七位。多伦多大学,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和温哥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是全美表现最好的院校之一。它在2019年最受欢迎的研究合作伙伴是美国,中国和英国。在2017年至2018年之间,加拿大的大学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学生和研究人员,来自海外的学生人数在短短一年内增长了1.9%。在多伦多大学,2017–18入学年度,所有学生中有21.3%是国际学生。8.瑞士分享:1,487.88;计数:3,270; 调整后份额变化(2018-19年):+ 1.2%对于只有840万人的国家来说,瑞士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在《自然指数2020年年度表》中,它是世界上上升速度第七快的国家。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和洛桑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PFL)是美国自然指数中表现最好的机构。瑞士还是巴塞尔的霍夫曼·拉罗氏(F. Hoffmann-La Roche)和诺华国际(Novartis International)的所在地,后者是生物医学自然指数中表现最佳的企业机构。9.韩国份额:1,435.23; 计数:2,419; 调整后份额变化(2018-19年):+ 2.8%根据全球创新指数,韩国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它把国内生产总值的4.3%用于研发。在自然指数中,它是化学和物理科学的主要参与者,两者合计占其总份额的95%以上。2019年,韩国最大的合作伙伴是美国,中国和日本。首尔国立大学和大田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在2020年自然指数年度表中表现最佳。10.澳大利亚分享:1,259.95; 数量:2,986; 调整后份额变动(2018-19年):-2.8%澳大利亚已连续两年保持其在《自然指数》中排名第十的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尽管生命科学在其自然指数中的总体份额中贡献最大,但该国按主题划分的产出分布相当平均。在《自然指数》追踪的82种精选期刊中,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是澳大利亚表现最佳的院校,其次是悉尼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大学。以上内容均为《自然指数》报导

王骀

研究院参与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结果,我局研究院参与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喜获立项。其中,“海底隧道含水构造激发极化超前探测全时域成像与涌水量动态预测理论”由山东大学牵头、我局总工程师和研究院物探信息技术中心参与研究,“泥炭与泥炭沼泽的持续性和间歇性比较沉积学演化机制”由山东科技大学牵头、研究院综合勘查技术中心参与。这两个项目将促进我局科技创新与生产项目的有机结合,做到工程科学化、科学产业化。近年来,研究院深入实施科技发展战略,以科技平台建设引领科技创新,目前,已建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煤田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煤炭资源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多个科研创新平台,成功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和工程项目。【来源:山东煤田地质】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归天图

他是科技改革先锋人物,领导开创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

【图文由“中国科学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众号原创,转发请申请授权。】1949年11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成立,郭沫若任首届中科院院长,陈伯达、李四光、陶孟和和竺可桢担任副院长。竺可桢建院初期,由于李四光在国外尚未到职,中科院领导自然科学部分的实际工作便交由竺可桢负责。科技体制改革的先锋当时中央研究院与北平研究院两大研究主体,加上延安设立的自然科学研究院等机构,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有一定成就的科学家仅有691人,在这样的建院基础上,新中国的科学事业该如何发力?竺可祯提出了三条原则:第一必须使理论与实际结合,使科学真能为工农大众服务;第二必须群策群力,用集体力量来解决眼前最迫切、最重大的问题;第三要大量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人才。按照这个思路,竺可桢筹划了中科院的大小事务,发挥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先锋作用。 建院后的当务之急是调整研究机构,让有经验的研究人员能够迅速开展工作。为此竺可桢走访清华、北大等多个高校,为办好中国科学院广泛征求意见,对国内研究人才状况进行摸底,为确定中国科学院下属第一批研究所建制奠定了基础。针对当时各地研究所重复过多、互有成见、派系纷杂等情况,竺可桢做了大量谈话工作。他言辞真诚,晓之以理,同时又坚持原则,这样的工作作风令不少人为之感动。他为整个科学事业的发展需求做考量,慎重决定每个研究单位的去留。对于性质上有重复的研究所,他明确如何归并的具体方针;对于科研工作的统筹和分布,他强调集体性和规划性;对于重点单位,他吸纳各方意见,大力支持其发展。1950年中科院第一次院务会议代表合影在他的筹划下,中科院确定了以北京为数理和社会科研究中心,以上海为实验生物学(如生物化学、生理、植物生理、细胞学)以及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研究中心,以南京为地学和天文学研究中心。并且经过反复研讨,原有的23个研究所被精编调整为17个,同时另建3个新的研究所,形成中国科学院当前发展规模的雏形。筑巢引凤。竺可桢在注重研究所建制同时,特别注重科学研究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他积极动员国内外有学术成就的科学家,也着眼于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他主张多派青年科研人员赴外深造、进修,还关注留学生成绩,鼓励他们回国参加建设。1954年8月,当年第一批大学毕业生80余人来中科院报到,竺可桢和他们进行近三小时的谈话。他将国家前途与研究任务一一道明,让大学毕业生一踏进新中国的科学殿堂便意识到肩上的重量。除此之外,竺可桢了解中科院人才紧缺的环境,积极筹划,强化院所和大学之间的分工协作,使两者互为补充。在他看来,两者都是为人民服务,谋工农事业的建设,为树立新中国的科学基础奋斗。“科学院需要依靠大学的地方很多,不仅研究人才要大学输送,研究问题也要他们来解决,科学院每个研究所都有专门的委员,他们多半是大学的教授,希望他们切实监督科学院的工作……”机构建设与人才的相关工作,竺可桢的工作范围再次扩大。为响应国家号召,发挥中科院指导全国研究事业的作用,竺可桢在推动地方科研事业发展、新学科研究机构设立等方面不遗余力。他率团赴东北、黄河流域等区域考察,为当地经济建设提建议,为中科院东北分院、西北分院做规划、提问题、分配人力。对于华南、中南、华东和新疆分院的建立,竺可祯同样予以关注, 曾亲自往广州、 武汉主持华南分院和中南分院的成立大会,为中科院的“遍地开花”贡献力量。竺可桢还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对于当时没落的海洋科学予以重点关注,在他的坚持下,海洋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避免了被削弱的命运,中科院的两个海洋研究所因而得以保留。同样也是在他的努力下,中国气候研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反响。一手促成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竺可桢在中科院任职期间,还积极倡导、组织和领导科学史研究事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积极宣传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对此怀有热情,撰著规模宏大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与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竺可桢有所交流。 竺可桢受李约瑟影响对科学史的兴趣日渐浓郁,深感“中国科学史应有一委员会,常川注意其事,以备将来能成一个研究室……”在中科院成立中国科学史编辑委员会的提议,于1951年1月15日经竺可桢提出。5日后,他在清华大学与华罗庚、李继侗等商讨委员会人选,将天算、化学、植物、物理等方面的有识之士细细列数。然而组建该会,网罗大批专业人才绝非易事。当时由于中科院成立不久,机构残缺不全,许多重要科学部门尚待补充,组建工作缺乏组织力量。几经波折,1954年初组织科学史研究工作获教育部认可,中科院就此专门召开了座谈会。竺可桢主持会议,率先发言:“我个人认为有组织有领导地来进行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工作在今天已经是很迫切的任务了。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特别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和经验,如能加以总结,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他同时指出摆在当前的关键问题,即基本人才尚缺乏,必须从大学中抽调人才。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叶企孙,被竺可桢看中并亲自约谈,接管中国科学史事务。 此后,中科院成立委员会工作渐入正轨。1954年8月,委员会名单通过,竺可桢任主任委员,叶企孙、侯外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明确任务有三:一是组织力量,进行中国自然科学史的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二是编审有关科学史的论文和刊物;三是制订培养科学史研究干部的计划。竺可桢之后主持多次会议,明确划分委员会负责的基础科学史研究范围,倡导并推动在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设立工作室——科学史组,组织有关人员评介李约瑟1954年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并有计划地统筹人员撰著一套《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及技术史》。 1956年,随着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提出,科技史的研究工作被纳入其中。后经讨论,中科院将于1957年正式成立专门科学史研究机构——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科学史室成立后,立即着手《科学史集刊》的编辑和出版工作。1956年竺可桢与参加制定12年规划的生物1957年研究室成立后,他除了对撰著《中国天文学史》给予指导外,还主持编撰了《徐光启纪念论文集》,并在整个中科院范围内组织人员撰写近代科学史文章、科学家传。同时在筹建期间,竺可桢不断为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吸纳人才。他曾直接请示周恩来总理并与教育部协商,将钱宝琮从高校调入中科院专门从事科学史研究,也曾率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促成中国加入国际科学史协会,动员留学生回国工作……凡有利于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的工作,他当仁不让。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参考文献:1.《竺可桢与新中国的科学史研究事业——基于档案和日记的新考察》,郭金海2.《崭新的事业——记竺可桢在中国科学院》,沈文雄,大气科学. 1990年01期3. 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孔鲋

陕西省首家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研究院在西安揭牌

陕西传媒网讯(记者 康传义 见习记者 赵杨博) 3月27日,西安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在西安高新区揭牌。该研究院是陕西省首家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研究院。世界著名材料学家、以色列理工学院材料工程系杰出教授、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出席仪式并揭牌。据悉,西安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由丹·谢赫特曼团队、西安理工大学徐春杰团队、西安创始人众创空间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组建。研究院将致力于快速凝固、高强韧3D打印镁合金新型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并将在生物医学、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同时,该研究院将充分发挥陕西省在镁资源领域的优势,助力西安市在镁合金深加工与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快速发展,为西安市硬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烧之剔之

关注!泰晤士2020亚洲大学排行榜,南京这所高校表现亮眼!

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2020年亚洲大学排行榜。在这份榜单中,中国大陆高校在前50名中占据主导地位,13所院校位列前50名(含),81所中国大陆高校获得了参与2020排名资格,创造了历史记录。其中,南京师范大学位列中国大陆第40名、亚洲第172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是唯一以教学、科研、知识转移和国际前景各项核心使命来综合评判研究密集型大学的全球排行榜。亚洲大学排名使用相同的13个经过精心校准的绩效指标,提供最全面和平衡的比较,受到学生、学者、大学领导、行业和政府的信任,但权重经过特别重新校准,以反映亚洲大学的优先事项。绩效指标分为五个方面:教学(学习环境)、研究(数量、收入和声誉)、引文(研究影响)、国际视野(员工、学生和研究)和行业收入(知识转移)。在教学工作方面,南师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南师有专任教师2103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616人,副高级职称73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3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3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南师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39705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377.68万册,电子数据库148个。南师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11门,国家特色专业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1本(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3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各1个。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4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科学研究方面,南师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绩斐然。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美术学等6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工程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7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南师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目前,南师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科研平台。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等众多科研项目。2019年,南师CSSCI期刊论文发表量为75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7位。截至2020年3月底,南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1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优秀成果"。在国际视野方面,南师一贯重视与海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作为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大学,南师是国家设立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对外汉语教学基地、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和港澳台地区幼儿教育培训基地;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等多个国际性研究和教学组织;当前,南师正在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上43个国家和地区的231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关系,设有100多个海外学习项目,聘请外国专家400余人,其中长期外国专家80余人。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南师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大学科技园、文创园、地方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在地方建设的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目前,南师拥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5个、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1个、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7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7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2个。在新的发展时期,南京师范大学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统筹协调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三条路径,科学实施创新驱动、开放融合、高原造峰、特色发展四大战略,奋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素材来源: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