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医药与世界的70年爱力

中医药与世界的70年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外国人对于中医中药接受度并不高,特别是口感苦涩的中药,但如今外国人对中医中药表现出的虔诚出乎中医大夫们的意料文/《环球》杂志记者 姚依娜70年来,在现代医学应对疾病挑战进入一个个平台期的时刻,中医药为人类提供了另一种健康思维模式和另一种医学解决方案。随着屡屡在应对重大疾病或疫情时效用彰显,中医药这支一度被边缘化的医学力量,逐渐获得全球范围内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更加深刻的认同。中国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把“团结中西医”作为三大卫生工作方针之一,确立了中医药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上世纪60年代,引发疟疾的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全世界都在研发新的抗疟药。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启迪,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作为抗疟首选方案。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十年里,青蒿素在全世界共治疗了两亿多人,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到2018年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2016年,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正式完成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期临床试验。这是全球首例完成FDA三期随机、双盲、大规模试验的复方中药,西方市场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两分天下的格局有望被打破。此外,地奥心血康、丹参胶囊等亦获得欧盟上市许可。近年来,中药在治疗危急重症方面的良好成效,让世界看到了中药的“能耐”。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也在积极开展中医药研究,布局中医药研发与生产。耶鲁大学的研究学者从中药古方中萃取芍药、黄岑、甘草、大枣等4种植物的有效成分,重新组合后制作出效果稳定的抗癌药。日本的一项研究亦证明,黄岑对骨髓瘤细胞有抗增殖作用。在日本,许多汉方药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汉方研究机构和中药材生产基地。韩国也成立了汉方药专门研究机构。在欧洲,英国、意大利等国也已经有公司以中草药为基础,进行中医药治疗肿瘤、糖尿病的研究与尝试。中医的治疗手段也逐步为世界所接纳。1997年,美国最重要的卫生研究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举行了一次千人听证会,根据临床疗效和科学根据得出结论,针灸在镇痛和止呕吐方面有确实的功效。从那以后,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的医疗保险公司开始将中医针灸纳入商业保险。据世卫组织统计,目前已有103个国家认可使用针灸疗法,其中18个已经将其纳入医保体系范畴。中医的艾灸、拔罐等治疗方法也受到国际友人的热捧。2016年8月8日,美国选手菲尔普斯参加了里约奥运会男子200米蝶泳预赛,其身上有明显的拔罐后留下的痕迹。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养生保健、个体化诊疗、辨证论治思想,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理念和方向。如今,看中医吃中药,在海外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潮流。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张伯礼的观察,现在国外执业的中医师70%是洋中医;中医服务的患者70%是外国人。中医药正在逐步走进各国普通群众的生活。消费者还在中医药馆的海外门店参加健康讲座,学习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养生方法。2016年3月,由中国主导的《中药编码系统——第一部分:中药编码规则》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中药编码规则以17位阿拉伯数字,分类表达中药的品种来源、药用部位、品种类别及其规格、炮制方法等特定编码技术分类及其含义。该项国际标准对构建中国乃至世界的中医药标准体系,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发挥着重大作用。2019年5月,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首次被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标志着以世卫组织为代表的整个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中医药在中国、在国际上应用越来越多这一现实的认可。2019年6月,在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五届夏季峰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表示,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和组织签署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13000多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约20万人次境外患者来华接受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有“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之称。传承千年的“岐黄之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来源:2019年9月18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9期《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接习

光明中医期刊投稿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光明中医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出版周期:半月刊国际刊号:1003-8914国内刊号:11-1592/R邮发代号:82-525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描述:《光明中医》杂志创办于1985,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国家级期刊,影响因子0.535,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光明中医杂志社征稿杂志简介刊社简介《光明中医》杂志自1987年创刊,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科技部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光明中医》杂志以面向科研、面向社区、面向临床为办刊宗旨,以中医临床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为读者对象,以坚持"寓医理于临床"为编辑方针,坚决执行新闻出版署和新闻出版局的有关期刊管理的规定,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办刊要求,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近年来不断进步,随着逐年的宣传,杂志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栏目设置学术探讨、方药纵横、医安医话、病证新论、文献综述、古籍点评、针海探骊、临床研究投稿须知1、《光明中医》文稿:文章字数2000字以上,中英文标题、关键词、摘要。2、《光明中医》文题:力求简明、醒目,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可带副题。?3、关键词:3-5个,以“;”分开,左顶格。?4、摘要:50-200字,左顶格。?5、获基金及获奖稿件: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编号××××)。?6、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在作者投稿后没有收到本刊任何回执而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7、本刊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编辑队伍,并聘请知名医学专家担任编委,所有来稿均在一周以内给予处理。作者投稿在半个月左右便能获知稿件录用与否,若在此期限内未收到本刊“稿件处理通知书”请及时来电来函查询。?8、来稿决定录用后,本刊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决定录用的文稿。(来稿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研究方向等信息,请采用电子邮箱投稿,邮寄打印稿作者请用电子邮箱同时发送。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嬴罃

中医药医学研究设计统计及论文撰写学习班在京举行

3月27日,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由中医杂志社主办,北京东方岐黄科技服务中心协办的“医学研究设计统计及论文撰写学习班”在北京举行。出席此次学习班的领导及嘉宾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预防医学与免疫学科、中医学与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原主任王昌恩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处处长杨洪军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费宇彤教授;河南省中医院副院长张文学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许玉龙教授;荆州市中医院副院长黄缨教授等,参加本次学习班的嘉宾及学员近百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中医杂志社副社长贾守凯致辞,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疫情防控的艰难,也见证了应对这一突发灾难的中国智慧,中医药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的贡献为世人瞩目。中医杂志社副社长贾守凯致辞作为中医药期刊人,在新的一年,《中医杂志》将继续关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研究进展,加强对心脑血管病、肺系病、脾胃病、代谢病和肿瘤等学科的报道,关注中医药临床循证研究,引领中医药学术创新发展。《中医杂志》创刊60多年来,经过历届主编、编委、编辑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中医杂志》已成为中医药领域内的领军期刊。作为中医药期刊的排头兵,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提升临床医生的学术论文撰写注意事项提供帮助和指导。为了系统地提高广大中医药科研、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研究设计、统计和论文撰写能力,我们特邀请了德高望重的王昌恩教授、杨洪军教授、费宇彤教授等为大家授课,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申报书撰写要点与建议;中医药科技创新方向与重点 ;常用临床研究设计方法;论文撰写中统计方法、统计表格的注意事项等等;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能对提高医务人员论文写作以及提升学科建设能力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专家授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预防医学与免疫学科、中医学与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原主任王昌恩教授授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申报书撰写要点与建议》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杨洪军教授授课:《中医药科技创新方向与重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费宇彤教授授课:《常用临床研究设计方法》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处副处长、研究员荆志伟教授授课:《中医药临床研究类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小鹃教授授课:《中医药实验研究思路及方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科技处负责人、主任医师田贵华教授授课:《课题设计与论文撰写中统计方法、统计表格的注意事项》《中医杂志》中文版编辑部主任、编审崔京艳教授授课:《〈中医杂志〉论文撰写与投稿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研究员闫世艳教授授课:《临床研究中的随机化和样本估计、医学研究资料的统计描述》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常务副主任、《针刺研究》执行主编、编审韩焱晶教授授课:《针灸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会议中(一)会议中(二)参会领导、嘉宾及学员合影中医临床科研选题和设计方法很重要,它关系到从事某项研究课题是否取得预期成果,并在鉴定评选中是否符合科学性、实践性、先进性等标谁,而得到期刊的优先选用。此次学习班邀请的授课专家在临床科研工作中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从科研方法学上来说,实际上也是一种成果。通过授课专家的经验分享,使我们更多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工作者能够着重研究、探讨这方面的新问题,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学,提高中医科研选题、设计水平。参加此次学习班的学习,有助于参会学员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勇于创新, 反复实践,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稿件来源:大众健康报(首康网)

漫游者

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论文为何被拒?杂志主编:我不感兴趣

◎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从这三项严格的RCT(随机对照试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中医中药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是可以拿出临床数据的,那大家肯定还接着会问为什么没有高水平的文章发表呢?”说到这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顿了顿,面对台下2000多位听众,他面带苦笑无奈地说道:“3月20号我们投稿被拒了。”11月3日在苏州举行的2020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上,黄璐琦是第一个做主论坛报告的嘉宾,他在《中医药抗击新冠疫情的优势和作用——对“十四五”中医药发展的思考》的报告中透露,中医药全方位、深度参与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并开展大量临床试验,不仅取得积极的疗效,还获得了许多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但是由于国外学术期刊的歧视,相关论文被无理拒绝。黄璐琦院士。图片由大会组委会提供●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效果显著●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3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有7万余例确诊病例使用了中医药,使用率达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例使用中医药,使用率达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黄璐琦说,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南一区以中医治疗方案为主,人均激素使用量为19.5毫克,该院其他7个病区以抗病毒药联合抗生素的方案为主,人均激素使用量为86.82毫克;南一区的恶化率(转重或死亡率)为8.05%,是该院所有病区最低的,其他7个病区的平均恶化率为11.98%。截至3月30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58例,累计出院140例,其中,中医辨证中药治疗出院8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出院42例,(危)重型患者治愈出院率88%。●临床对照试验数据科学可信●“中医主要特点是辨证论治,一人一策、一人一方,但面对疫情,为了能够得到科学的数据,在2月1日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就拿出一个核心的药方‘化湿败毒方’,在质量稳定可控的情况下进行化湿败毒颗粒的RCT研究。”黄璐琦说。为了保证临床对照试验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课题组首先进行了动物实验,实验动物模型即ACE2转基因小鼠。试验结果表明,小鼠肺部的病毒载量下降30%,肺部的炎症病理切片有改善。此外,无论是小鼠的急毒还是大鼠的长毒试验,都体现它的安全性良好。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课题组对轻型、普通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主要观察转重率,采用的是随机平行对照开放性试验。在864例随机患者中,实验组434例,对照组430例,实验结果吃中药的转重率是3%,不吃中药转重率是7%。在金银潭医院,课题组对重型、危重型患者开展临床试验,采用的是严格筛选、随机入组方式,两组各102人。结果显示,试验组中位治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体温下降、肌酸激酶同工酶下降等指标上,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对于住院时间小于14天的患者,试验组核酸转阴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且试验组药物安全性好。●论文投稿无理被拒●课题组取得这些翔实的临床试验数据后,立即撰写了论文向境外一家著名学术期刊投稿。令黄璐琦惊讶的是,稿件竟然直接被拒了。“被拒以后我很生气,我专门给主编写了一封信”,黄璐琦说,“克力滋临床试验只有一例阴性你报道,瑞德西韦当时只有一例阴性你也报道,中医中药基于这样一个有效性,你可以从技术上给我提问题,但是你为什么不发表?”“最后他给我回话了,他说‘我不感兴趣’。”黄璐琦特地把“我不感兴趣”重复了两遍,台下顿时一片哗然。黄璐琦认为,“中医中药走不出去不是我们不行,实际上这里有个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化湿败毒颗粒近日赢得阿联酋卫生主管部门认可,9月1日被列为紧急注册用药。“他们的专家顾问专门跟我对话,这里面包括美国专家、包括欧盟的专家,问我临床实验是什么样的,动物什么样的,我们怎么做的,最后他们做了评估,9月1日紧急注册上市,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真正的好东西,是真正有用的,我有这样的自信,这个自信来自中医药的临床实践。”黄璐琦说道。来源:科技日报编辑:宋慈(实习)审核:王小龙终审:冷文生

期刊解析:一本审稿很慢但易中的中医药杂志AJCM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Am J Chinese Med, ISSN(print):0192-415X; ISSN(online):1793-6853)由Frederick F. Kao于1979年创刊于新加坡,是由Word Scientific Publishing出版的一本研究东西方比较医学的国际性杂志。基本信息1.收录情况: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Biological Abatracts|Biosis Previews|CC|Clinical Medicine|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2.范畴:中西医结合与补充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3. Open Access(OA):否,35美元/页4.出版周期:双月刊5.分区:JCR:Q1中科院分区:大类学科:医学3区小类学科:全科医学与补充医学2区医学:内科3区涉及领域1. 土著医学技术、治疗程序、药用植物和传统医学理论和概念的基础科学和临床研究;2.;医学实践和卫生保健的多学科研究,特别是从历史、文化、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角度;3.所有文化中药物比较研究的国际政策影响,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保健技术和概念的可负担性和可转让性等问题;4. 翻译古代学术著作或现代民族医学出版物。注:不支持任何利用濒危物种或以不适当或不道德的方式使用动物进行实验的研究形式。该杂志将只考虑那些遵循《世界卫生组织赫尔辛基宣言》和《1970年麻省总医院人体研究指导原则和程序》中提出的准则的论文作为出版物。发表形式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考虑出版广泛的学术贡献,包括origi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review articles, editorial comments, social policy statements, brief news items, bibliographies, research guides, letters to the editors, book reviews, and selected reprints。影响因子自2010年至2018年间,该杂志的影响因子由1.383升至3.51,基本处于稳步上升中,非自引IF也处于稳步上升中(0.995-2.599)。SCI期刊影响因子查询/中文核心期刊查询系统_唯问生物Justscience 年刊文章量和审稿信息该杂志年刊文章量相对来说比较少,2010年至2018年基本维持在96篇,仅在2014年升至98篇。小编推测投稿命中率不会高,但非官方数据显示录用比例为62.5%,平均审稿周期为6个月(非官方数据)。2018年刊文数据显示62.5%(60/96)的文章来自于中国学者;2019年已录用文章数为60,其中42篇来自于中国学者(70%),由此看来,想在2019年后半年在该杂志发表文章的老师们请三思!本次SCI期刊介绍就到这里了,记得关注我们,精彩不断!

辛辛苦苦

中医药循证研究二十年:新时代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12月18日,围绕“中医药循证研究二十年——新时代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全国中西医临床研究联盟成立壹周年纪念学术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医药学与循证医学融合发展,推进了循证中医药学科的形成。二十年循证中医药研究与实践历程极大促进了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了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主会场王永炎、陈可冀、钟南山、刘昌孝、骆清铭、李校堃等两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周杰,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会长吴刚,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惠鲁生等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会长商洪才主持。商洪才研究员主持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设立北京和香港、成都、重庆、南昌、兰州、广州等地七个会场,汇聚了国内外中医药循证研究与实践领域的著名专家,从临床研究方法、智能循证评价、临床实践指南、真实世界研究、中药独特品种、中药监管科学、中医优势病种多个方面展开研讨。中国工程院王永炎院士、钟南山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分别为大会致辞。在过去二十年,中医药吸收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对循证医学进行系统推广,从缺少中医药验证性证据,发展到积累起多样的中医药循证研究方法和证据资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医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疗效优势,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是每个中医人的历史使命。在中医药领域推进基于循证的科学决策,有利于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发掘伟大的中医药宝库,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新时代的中医药循证研究,需要吸纳更多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尤其要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基于此,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组织编写了《循证中医药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和《智能中医》两部里程碑式的著作,现场还进行了新书发行签约仪式。随后,举行了全国中西医临床研究联盟成立周年纪念仪式,近30家联盟单位代表上台领取了联盟成员证书。商洪才对2020年临床研究分会的工作进行了汇报。过去的一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西医联合攻坚克难,成果颇丰。临床研究分会的学术成果问鼎顶级杂志,所创建的中医药循证研究“四证”方法学体系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促进临床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探索中西医临床研究与实践的创新与转化,不断提升中西医临床研究能力和实践水平。大会的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昌孝,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创建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幼平,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国区前高级编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照日格图,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分别围绕循证中医药和智能中医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中医中药学科主任王昌恩主持。同时,为感谢李幼平教授、刘昌孝院士在循证中医药领域所做的卓越贡献,王昌恩教授代表大会为二位颁发了循证中医药终身成就奖。本次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办公室指导,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承办。责任编辑: 冯文雅

爱背叛

《世界中医药》杂志征稿

《世界中医药》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会刊。《世界中医药》是中医药类综合性学术刊物,杂志以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以及经营管理等机构的业务人员为读者对象,是中国第一本面向全球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杂志于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2013年1月正式改为月刊,国内刊号CN 11-5529/R,国际刊号ISSN 1673-7202。杂志于2007年被国家商务部、新闻出版总署列入中国传统文化重点出口推荐项目之一,全文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化学文摘(CA)”等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所选录。《世界中医药》杂志创刊于2006年,主要栏目有专题、论坛、理论研究、临床研究、老中医经验、临证体会、针灸经络、思路与方法、实验研究、中药研究、海外中医药、学科研究、综述、名企名药等。杂志自创刊伊始就得到许多专家尤其是编委会和理事会专家的关心和支持,杂志也相应稳步发展,质量也不断得到提升,影响也在逐步扩大。杂志目前已与29个国家(地区)签署了合作意向与协议,日文版、马来西亚版、意大利版、墨西哥版等版本相继问世。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来,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yijiwuyou)

百骸

国际权威期刊:中医经络或真的存在!

近日,#科研人员发现中医经络存在证据#登上微博热搜。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一直存在经络、穴位一说,街边很多小店针灸、推拿、按摩、美容、养生的原理,都是来自经络穴位的基础理论。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但经络并不像血管一样,能够通过物理解剖来证实。所以长久以来,一直有所争议。据科技日报报道,国际权威期刊《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近日发表的论文显示,以新奥集团生命科技研究院为主的研究人员首次清晰观察到沿人体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这项工作为证实中医经络的存在提供了有力佐证。中国中医科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参与了协作与验证。报道称,一直以来,西方医学界否定中医科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在解剖学的层面上“无法证实经络的存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多个团队通过各种方法做了很多探索,但都无法在人体上观测到稳定的具有足够长度的经络循经轨迹。”新奥团队负责人汤青博士介绍道,此次,该团队的实验在心包经手臂部分获取超过20cm长的清晰经络荧光影像。这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手段示踪之后,科研人员首次在人体采用全新的示踪方法获取到经络轨。汤青表示,此次的经络成像更稳定,且沿一条经络的多个穴位运行轨迹更清晰,重复性强。该团队最初采用造影剂荧光素钠,在随后的几个小时内,使用激光对荧光素钠进行激发拍照,以获取荧光剂在体内的迁移轨迹。结果显示,轨迹总体沿着心包经的相邻穴位发展,自内关、间使、到曲池完全与心包经穴位重合,形成稳定的经络线。通过对比超声成像和红外成像,排除了荧光线沿血管流动的可能。为了排除该荧光线轨迹是淋巴管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又设计了同时注入荧光素钠和主要用于淋巴造影的造影剂吲哚青绿的实验,结果显示,两条轨迹并不完全重合,因此可排除此前观察到的荧光素钠荧光线是淋巴管的可能。网友评论:“不是中医赶不上科学,而是科学赶不上中医!”“中医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是通过实践了的”“如果是真的,那古代人可真厉害了”“中医几千年了,还需要证明什么”“医学应该只分为古典医学跟现代医学,大家口中的西医在很早期也挖草药,只不过近现代西方医学发展更快而已。”“那动手术的时候,要避开这些经络吗”“未知≠不存在,学的越多就越会发现人类已知的东西还太少。”“所以,打通任督二脉成为武林高手也是指日可待的”

火龙沟

《世界中医药杂志》英文刊入选ESCI数据库

近日,《世界中医药杂志》英文刊(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JTCM)被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 (ESCI)数据库正式收录。2019年1月1日后发表在WJTCM上的文章,可在Web of Science中被检索到。 ESCI数据库是科睿唯安于2015年推出的新的国际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是依据选刊标准遴选出的高质量期刊索引,主要收录在新兴科技领域中有区域重要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期刊。ESCI与SCI的区别: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1957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创办出版,包含生命科学、医学、物理化学、农学、生物、工程以及诸多领域,用来评估某个科学领域期刊的学术水平。ESCI是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5年增加的新品种,就是“副”SCI,收录有活力和潜力,且在学术界已经产生“地区”影响力的新刊,其目的在于补充SCIE,SSCI和AHCI,扩大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收录和评价范围。ESCI期刊如果表现持续可观,则会进一步进入SCIE,进入ESCI也就是进入到SCI期刊的预备队。截至目前,WJTCM已被ESCI、Scopus、DOAJ、Chemical Abstracts (CA)、Ovid、Scimago Journal Ranking、Google Scholar、Bai Scholar、CNKI、万方、EBSCO Publishing’s Electronic Databases、Exlibris-Primo Central、Hinari, Infotrieve、Netherlands ISSN center、ProQuest、TdNet等数据库所收录,连续2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并递交SCI、PMC的申请,已在官方评估中。WJTCM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WFCMS)主办的一本同行评审的开放存取英文期刊,是WFCMS的会刊,同时也是中医药规范研究学会(Good Practi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Association, GP-TCM RA)的官方杂志。WJTCM创刊于2015年,创刊之初即获得中国科协等六部门联合组织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D类项目的支持,2017年被DOAJ收录,2019年被Scopus收录。WJTCM自创刊开始,稳步推进,已逐步走入国际视野,成为中医药领域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刊物。

大情人

钟南山团队中药治疗新冠研究在主流医学杂志发表

(原标题:钟南山院士团队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研究发表在Phytomedicine杂志)为找寻和验证哪些中药对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钟南山院士团队对四十余种中成药和中药方剂进行筛选,这些研究(包括病毒抑制试验)为临床试验研究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在药物筛选过程中,研究者证实了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对2019-nCoV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具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活性,减少病毒含量的作用,并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此研究发表在药理学界主流杂志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基于这一发现,钟南山院士联合张伯礼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中西医临床专家,启动了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该研究在全国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的20余家医院展开,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紧迫性,无法进行双盲;专家组讨论后决定采用在有限条件下的最客观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按照研究方案,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共收集了符合研究方案的284例病例。试验数据经过专业第三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连花清瘟治疗组治疗14天后,主要临床症状(发热、乏力、咳嗽)治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在治疗第7天达57.7%,治疗第10天达80.3%,治疗第14天更是达到了91.5%。发热、乏力、咳嗽单项症状持续的时间也明显缩短,连花清瘟治疗还能够明显提高肺部CT影像学异常的改善率,提高总体临床治愈率。从降低转重型患者的比例方面分析,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明显更低(连花清瘟治疗组:2.1%,对照组:4.2%)。然而在本临床试验中,连花清瘟胶囊在提高新冠肺炎核酸转阴率和缩短转阴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比虽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述系列发现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口服14天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发热、乏力、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病变,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遏制新冠病情恶化,而且安全性较高。这项研究结果被植物医学界的一区(2020年中科院SCI期刊分区)杂志Phytomedicine收录发表,是目前首个被国际期刊杂志报道的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钟南山院士的团队高度重视中医中药的发展,在疫情初期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牵头全国多个医疗机构开展了严格设计的中医药物筛选研究和临床应用探讨,并组织启动了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代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国际植物医学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发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成果也是国际对中国中药防控新冠的认可和肯定,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