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的中央研究院胡斯特:让尖端技术坠入凡间,颠覆人们的衣食住行!|U30情劫

美的中央研究院胡斯特:让尖端技术坠入凡间,颠覆人们的衣食住行!|U30

空气动力学、对旋技术、流体力学...这些普通人难以触及的尖端学科和技术,如今已经坠入凡间,被运用在普通家电上,颠覆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这背后离不开一位90后科研人,他就是美的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胡斯特博士。1990年出生的胡斯特,2008年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工程结构分析专业,而后攻读流体力学博士。专攻航空发动机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他,博士毕业后并没有顺理成章地进入航空航天科研企业,而是加入了美的中央研究院。两年内,他历任先行研究工程师、流体机械实验室主任。2019年7月,他成为美的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也是研究院最年轻的所长。美的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 胡斯特博士让尖端技术坠入凡间对于选择进入企业自建研究机构的原因,他坦言:“我一直有一种工程师情怀,希望能够学以致用,设计出实实在在的产品。”同时,让他产生浓厚兴趣的是,如果选择家电行业的话,那些尖端技术就有机会走进千家万户。进入美的中央研究院后,他就发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且,他越来越感受到这个平台可以提供更好的环境,既能够聚焦一些偏基础的研究,又能够将研究成果转化落到产品上。对此,他将自己的感受概括为四个字:“非常过瘾”。在美的中央研究院的三年多来,胡斯特主导了对旋技术的研究,研发了高效率、低噪声的对旋轴流风机设计方法,实现对风感的主动控制,引领新一代无风感技术。他率先将其运用到家电中,研发出首款搭载对旋技术的家用空调“东风空调”,获得行业的高度认可。更值得称道的是,胡斯特立足于家电产品风机风道设计体系领域,建立了美的集团流体力学的技术体系,突破了三维叶轮设计、射流引射等一系列行业前沿技术。此外,他还主导和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的研发,噪音、效率等指标均领先行业,更屡获殊荣。基础研究应与产业紧密结合关于企业自建研究机构这一模式,胡斯特认为:“这种模式是未来的趋势。”他表示,由于中国大量企业正处于转型阶段,原本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规模化而获得的成本优势。而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饱以及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在企业研发能力和产品制造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迈入全球行业的领先位置,再想提升研发能力,就不可避免走入无人区,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究。作为科研人,胡斯特对中国在基础研究存在短板这一话题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事实上,中国的基础研究能力在全球已经处于一线水平。但现在身处产业界,他发现中国基础研究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与产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科学问题应该从工程应用中来,最终回到工程应用中去。而目前,有些基础研究课题与工程应用的实际情况出现了脱节,因此会出现科研能力不弱,产业界却存在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科研人员成为企业家和管理者,也是出于这一原因。一方面,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技术研发,能够提供更好的环境,让科学家、科研工作者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说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愿意走进产业界、服务产业界,共同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发展。最后,当问到改变世界的话题时,胡斯特的回答非常质朴,但正代表了每一位科学家和科研人的初心。他说:“我只想研究真正能带给人们衣食住行革命性变化的新技术。”

不亦小乎

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名单,看看你认识几个学术大咖?

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是当时的最高学术研究机关,首任院长蔡元培。1948年4月,首批中研院院士共81人经民主推选产生,其中数理组院士28人,生物组院士25人,人文组院士28人。李四光、竺可祯、陈省身、华罗庚、茅以升、童第周、苏步青、陈寅恪、冯友兰、赵元任、梁思成、郭沫若、胡适、傅斯年······随便哪一个名字,都是当时中国学术界最出色的人才。有人曾这样评价当时的中研院:“生物组接近世界最高水平,数理组与世界顶尖水平不相上下,人文组几乎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第一届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合影数理组院士28人:姜立夫(1890.7.1-1978.2.3),数学家。许宝騄(1910.9.1-1970.12.18),数学家。陈省身(1911.10.28-2004.12.3),数学家。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数学家。苏步青(1902.9.23-2003.3.17),数学家。吴大猷(1907.9.29-2000.3.4)物理学家。吴有训(1897.4.26-1977.11.30),物理学家。 李书华(1889-1979.7.5),物理学家。叶企孙(1898.7.16-1977.1.13) ,物理学家。赵忠尧1902.6.27-1998.5.28),核物理学家。严济慈(1900.12.4-1996.11.2),物理学家。饶毓泰(1891.12.1-1968.10.16),物理学家。吴宪(1893.11.24-1959.8.8),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吴学周(1902.9.20-1983.10.31),物理化学家。庄长恭(1894.12.25-1962.2.15),化学家。曾昭抡(1899.5.25-1967.12.8),化学家。朱家骅1893.5.30-1963.1.3),地质学家。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地质学家。翁文灏( 1889.7-1971.1.27),地质学家。黄汲清(1904.3.30-1995.3.22),地质学家。杨钟健(1897.6.1-1979.1.15),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地质学家。谢家荣(1903.11.20-1977.10.27),地质学家、矿床学家。竺可桢(1890.3.7-1974.2.7),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周仁(1892.8.5-1973.12.3),冶金学家和陶瓷学家。侯德榜(1890.8.9-1974.8.26),化学家。茅以升1896.1.9-1989.11.12),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凌鸿勋(1894.4.15-1981.8.15),土木工程专家。萨本栋1902.7.24-1949.1.31),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华罗庚生物组院士25人:王家揖(1898.5.5-1976.12),动物学家。伍献文(1900.3.15-1985.4.3),动物学家,鱼类学家,线虫学家。贝时璋(1903.10.10-2009.10.29),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秉志(1886.4.9-1965.2.21 ),动物学家。陈桢(1894.2.8-1957.11),动物学家,遗传学家。童第周(1902.5.28-1979.3.30),实验胚胎学家。胡先骕(1894.4.20-1968.7.16),植物学家。 殷宏章(1908.10.1-1992.11.30),植物生理学家。张景钺(1895.10.29-1975.4.24),植物形态学家。钱崇澍(1883.11.11-1965.12.28),植物学家。戴芳澜(1893.5.4 -1973.1.3),真菌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罗宗洛(1898.8.2-1978.10.26),植物生理学家。李宗恩1894.9.10-1962),热带病学医学家。袁贻瑾(1899.10.30-2003.3.22),医学家。张孝骞(1897.12.28-1987.8.8),内科专家、医学家。陈克恢(1898.2.26-1988.12.12),药理学家。吴定良(1893.1.5-1969.3.24),人类学家。汪敬熙(1893.7.7-1968.6.30),现代生理心理学家。林可胜(1897.10.15-1969.7.8),生理学家。汤佩松(1903.11.12-2001.9.6),植物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冯德培(1907.2.20-1995.4.10),生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蔡翘(1897 10.11-1990.7.29),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李先闻(1902.10.10-1976.7.4),细胞遗传学家,作物育种学家。俞大绂(1901.2-1993.5.15),植物病理学家,农业微生物学家。邓叔群(1902.12.12 -1970.5.1),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森林学家。童第周人文组院士28人:吴敬恒(1865.3.25-1953.10.30),政治学家、教育家。金岳霖(1895.7.14-1984.10.19),哲学家,逻辑学家。汤用彤(1893.6.21-1964.5.1),哲学史家、佛教史家。冯友兰(1895.12.4-1990.11.26),哲学家。余嘉锡(1884.2.9-1955.1.23),语言学家,目录学家,古文献学家。胡适(1891.12.17-1962.2.24),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张元济(1867.10.25-1959.8.14),出版家。杨树达(1885.6.1-1956.2.14),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柳诒徵(1880.2.5-1956.2.3),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陈垣(1880.11.12-1971.6.21),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陈寅恪(1890.7.3-1969.10.7),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傅斯年(1896.3.26-1950.12.20),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顾颉刚(1893.5.?-1980.12.25),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李方桂(1902.8.20-1987.8.21),语言学家。赵元任1892.11.3-1982.2.25),语言学家。李济(1896.6.2-1979.8.1),人类学家、 考古学家。梁思永(1904.11.13-1954.04.2),考古学家。郭沫若(1892.11.16-1978.6.12),文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董作宾(1895.3.20-1963.11.23),甲骨学家、古史学家。梁思成(1901.4.20-1972.1.9),建筑学家。王世杰(1891.3.10-1981.4.21),法学家。王宠惠(1881.10.10-1958.3.15),法学家。周鲠生(1889.3.6-1971.4.20),法学家。钱端升(1900.2.25-1990.1.21),政治学家,法学家。萧公权(1897.11.29-1981.11.4),政治学家。马寅初(1882.6.24-1982.5.10),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陈达(1892.4.4-1975.1.16),社会学家。陶孟和1887.11.5-1960.4.17),社会学家。

别管我

京东集团总部三号楼和中央研究院项目方案公示,将建商场、停车场

近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京东集团总部三号楼和中央研究院项目方案的公示项目将建综合性商业和公共停车场公示提到,京东集团总部三号楼和中央研究院项目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路东区E16街区E16C-3、E16C-4、E16C-5、E16S-1地块,东南西北四至分别为经海五路、科创十二街、E16#区间路和科创十一街。△规划总平面图其中E16C-3/E16C-5地块用地性质均为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B4。E16C-4地块用地性质为多功能用地F3。E16S-1地块用地性质为公用停车场用地S41(由建设单位代建,产权移交给政府)。上述项目建设主体为北京智方润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方案设计图如下↓↓↓△鸟瞰图△东侧人视角△东北侧人视角△东南侧人视角

枫树湾

广陵绝唱——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那些顶级知识分子

说起新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我们立刻能想到的有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童第周;数学家有华罗庚、苏步青;还有在21世纪初,唤醒了全体中国人对这些名字的记忆的陈省身、赵元任、胡适、陈寅恪、梁思成、梁思永、金岳霖、冯友兰、曾昭抡、傅斯年、马寅初;最近又被重新提起的叶企孙、饶毓泰、吴有训、萨本栋。这些享誉世界的大师和大家,许多也是49后中国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如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副院长是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这些人中有的在台湾,有的在海外,有的在大陆,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光环,那就是中华民国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而且是大陆最后一届院士。第一届院士合影委任状民国大师灿若星河,中研院的院士81名院士是当时中国最顶尖知识分子中最为精华的部分。这些民国大家们,各个有才有德有能有风骨,除了一条会咬人狗的郭沫若。中央研究院为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中研院设立:物理、化学、工程、地质、天文、气象、历史语言、国文学、考古学、心理学、教育、社会科学、动物、植物等十四个研究所。国民政府特任蔡元培为中央研究院首任院长。当时的数理组、生物组与世界水平相当,人文组则高于世界水平。上图为蔡元培两次留德,贯穿其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政治不可染指研究,大学独立之精神抗战期间中央研究院曾西迁昆明、桂林、上图为中研院回迁时,由中研院院士董作宾篆写“山高水长”,立在李庄,以作南渡北归几年以下为中研院81名院士名单,苏浙地区自古为中国教育人文重镇,人杰地灵、江南灵秀,江苏籍院士16名,浙江籍院士20名,江浙共计占据院士比例44%。后续我们继续细腻铺陈这些中国最顶尖中国知识分子的才情壮志、幽微无奈,从其进退见风骨。第一届院士 列传上述图片源于网络

头头脑脑

上海医药:公司的中央研究院是创新药研发基地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6月19日讯,有投资者向上海医药提问, 公司的张江中央研究院,在公司网站上没有详细介绍,到底研究什么东西,应该多一点科研项目介绍,并且对高级科研人才介绍,增加投资者的吸引力,重金招聘高顶尖科研人才,要适当降低一般管理人员及销售人员的薪酬。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的中央研究院是创新药研发基地,如我们的SPH3127,SPH4336等均在研究院内。对于研发项目及研发体系的内容,您可查询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感谢您的支持。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宾退

历史上的今天,1928年6月9日,中央研究院在上海成立

国立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直隶于国民政府。旧址位于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原鸡鸣寺路1号),是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以及地质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和社会科学研究所所在地。1927年11月9日,《中央研究院组织法》公布,规定“中央研究院直隶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设立:物理、化学、工程、地质、天文、气象、历史语言、国文学、考古、心理学、教育、社会科学、动物、植物等十四个研究所。1928年6月9日,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务会议在上海东亚酒楼举行,标志着研究院正式成立。蔡元培担任首任院长。成立后,中央研究院陆续在南京、上海等地成立了十几个研究所。抗战期间研究院曾经西迁内地昆明、桂林、四川李庄(图)等处,战后返回南京。1948年3月26日,中央研究院选出首批院士,共81人,其中数理组院士28人,生物组院士25人,人文组院士28人。中研院是近代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基地。尽管属于新生事物,而且长期处于战乱颠沛流离,但是在学术界同人的坚持努力下,学术事业仍然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创造了近代学术史上的奇迹。1948年底,研究院开始分批前往台湾。1954年,经院长朱家骅多方奔走,研究院在台北南港重建。1957年,胡适接替朱家骅担任院长一职。

浑沌

卧龙电气拟1亿元在上海成立中央研究院 打造科技卧龙

卧龙电气公告,公司在一系列国内外并购业务完成之后,积累了大量的高端技术人才、研发经验和能力。为了有效整合公司全球研发资源,吸引全球顶级电机及驱动控制方面科学家加盟卧龙,提升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竞争力,公司决定出资10,000万元,在上海成立中央研究院,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驱动技术、工业互联网智能电机以及工业机器人驱动集成等方向的研究,通过技术进步向产业链高端进军,打造“科技卧龙”。公司占中央研究院注册资本的100%。

荡空山

博士之后就是院士吗?!很多人不知道,这俩不是一回事!

记得在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有个长辈对我说:“要好好学习,上了大学就是学士,然后就是硕士,接着是博士,学完博士再考个院士!”我当时满眼的崇拜啊!当时立志要考“院士”。当然长大了,也就知道了最高的学位是博士。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院士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在我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的人通过推荐和评审成为院士。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即中央研究院院士,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在1993年,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内有两种院士类别: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是指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工程院院士是指工程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称号。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有两种推选渠道:院士推选(老院士推选新院士)和地方推选(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然后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最终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目前(截止日期:2021年4月12日)中国科学院全体院士共805人,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共898人。有部分超级厉害的人同时拥有科学院和工程院两个院的院士荣誉,所以又称“双院士”。所以总的院士人数是少于这两者相加之和的。而中国有多少博士呢?截至2019年,我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约88.03万人。经初略计算,中国的博士数量不足人口的万分之七,远低于主流发达国家水平(美国约为1%)。成为真正的教育强国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最后总结一下:博士是学位,是学历教育中最高的级别。表示其受教育的程度或在某一学科领域里已经达到的学历水平。而院士是一种国家荣誉,代表从国家层面承认个人在某些领域突出贡献。你是否被人错误地告知过院士是一种学历认证呢?欢迎留言讨论。

广莫之野

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数理组1948)候选人籍贯分布

1947年10月中央研究院召开院士选举筹备会,原提名510人,初步审查剩下402名。在第二届评议会第四次年会上,议决院士分组名额,数理27-33人,生物27-33人,人文27-34人。此后连续开会讨论候选人,拟定候选人的候选理由,到最后确定了150人的候选人,其中,数理组49人。最终拟定了各学科院士人数:数理组33人,各学科具体分配是数学6人、天文气象学2人、物理学7人、化学5人、地质学7人、工程学6人。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侯德榜1948年中央研究院数理组首届院士选举共有49位正式候选人,候选人名单及籍贯分布如下:13 秦皇岛1人: 李书华 (昌黎);13 邢台市1人: 尹赞勋(平乡);13 沧州市1人: 王竹泉(泊头)。31 上海市2人: 叶企孙 (上海) 、 谢家荣 (上海)。32 苏州市2人: 周培源(宜兴)、朱汝华(太仓);32 常州市2人: 华罗庚 (金坛) 、 孟宪民(武进);32 南京市1人: 周 仁 (南京); 32 扬州市1人: 孙云铸(高邮);32 镇江市1人: 茅以升 (镇江)。33 绍兴市3人: 赵忠尧 (诸暨) 、竺可桢 (绍兴)、 陈建功(绍兴);33 温州市2人: 姜立夫 (平阳)、 苏步青 (平阳);33 嘉兴市2人: 陈省身 (秀水) 、 汪胡桢(嘉兴);33 宁波市2人: 翁文灏 (鄞县)、 纪育沣(鄞县);33 金华市1人: 严济慈 (东阳);33 湖州市1人: 朱家骅 (吴兴);33 杭州市1人: 许宝騄 (杭州)。34 宣城市1人: 江泽菡(旌德);34马鞍山1人: 俞建章(和县)。35 福州市5人:吴 宪 (福州) 、侯德榜 (福州)、 萨本栋 (福州) 、 施嘉炀(福州)、罗忠枕(福州);35 泉州市1人: 庄长恭 (泉州)。36 抚州市2人: 饶毓泰 (临川)、 程孝刚(宜黄);36 南昌市1人: 蔡方荫(南昌);36 宜春市1人: 吴有训 (高安);36 萍乡市1人: 吴学周 (萍乡)。37 威海市1人: 孙学悟(威海)。42 黄冈市1人: 李四光 (黄冈);42 荆州市1人: 桂质廷(沙市)。43湘潭市1人: 曾昭抡 (湘乡)。44 梅州市1人: 黄子卿(梅县)、李善邦(兴宁);44 肇庆市1人: 吴大猷 (高要);44 广州市1人: 淩鸿勋 (广州); 44 东莞市1人: 王宠佑(东莞)。51眉山市1人: 黄汲清 (仁寿)。53红河州1人: 熊庆来(弥勒)。61渭南市1人: 杨钟健 (华县)。桥梁专家 茅以升49位候选人籍贯分布情况大区:华东最多(34人),中南第二(7人),华北第三(3人), 西南、西北各1人;省区:浙江最多( 11人),江苏第二(8人),福建第三(6人);地市:福州最多( 5人 ),绍兴第二(3人),上海、苏州、常州、温州、嘉兴、宁波、抚州、梅州各有2人。数理组候选落选者21人:江泽菡、陈建功、熊庆来、周培源、桂质廷、朱汝华、纪育沣、孙学悟、黄子卿、尹赞勋、王竹泉、李善邦、孟宪民、俞建章、孙云铸、王宠佑、汪胡桢、施嘉炀、程孝刚、蔡方荫、罗忠枕。施嘉炀28岁时即已当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罗忠枕是我国工科教育的开拓者,当选首届院士的茅以升出自他的门下。而另一位落选者熊庆来则培养了当选首届院士的华罗庚。熊庆来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1926年,清华学校改办大学,熊庆来受聘创办算学系,他是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1948年3月选举院士时,与1947年10月确定的学科名单分配相比,数学、天文气象、化学、地质学、工程学各少1人,整个数理组共少了5人,剩下28人。数理组院士28位当选者是数学家姜立夫、许宝騄、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物理学家吴大猷、吴有训、李书华、叶企孙、严济慈、饶毓泰,核物理学家赵忠尧,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吴宪,物理化学家吴学周,有机化学家庄长恭,化学家曾昭抡,地质学家朱家骅、李四光、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谢家荣,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冶金学家和陶瓷学家周仁,化学家侯德榜,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茅以升,土木、铁路工程专家凌鸿勋,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萨本栋。当选院士中,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吴宪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提名人,也是诺奖的数度被提名人;美国学者里尔顿·安德森将他誉为“中国化学巨人”,认为“吴宪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最伟大的化学家,或者说是最伟大的科学家”。生物化学家 吴 宪当选院士籍贯分布如下:13秦皇岛1人 李书华 (昌黎)31上海市2人 叶企孙 (上海)、 谢家荣 (上海)32南京市1人 周 仁 (南京)32常州市1人 华罗庚 (金坛)32镇江市1人 茅以升 (镇江)33绍兴市2人 赵忠尧 (诸暨) 、 竺可桢 (绍兴)33温州市2人 姜立夫 (平阳) 、 苏步青 (平阳)33嘉兴市1人 陈省身 (秀水)33湖州市1人 朱家骅 (吴兴) 33金华市1人 严济慈 (东阳)33宁波市1人 翁文灏 (鄞县)33杭州市1人 许宝騄 (杭州)35福州市3人 吴 宪 (福州)、 侯德榜 (福州) 、 萨本栋 (福州)35泉州市1人 庄长恭 (泉州)36宜春市1人 吴有训 (高安)36抚州市1人 饶毓泰 (临川)36萍乡市1人 吴学周 (萍乡)42黄冈市1人 李四光 (黄冈)43湘潭市1人 曾昭抡 (湘乡)44肇庆市1人 吴大猷 (高要)44广州市1人 淩鸿勋 (广州)51眉山市1人 黄汲清 (仁寿)61渭南市1人 杨锺健 (华县)数学家 熊庆来28位当选院士籍贯分布情况地市:福州最多( 3人),上海、绍兴、温州各有2人;省区:浙江最多( 9人),福建第二(4人),江苏、江西并列第三(3人);大区:华东最多(21人),中南第二(4人),华北、 西南、西北各1人。数理组候选人和当选院士最多的福州市,正式候选人和当选院士均分别占到数理组正式候选人总数和数理组院士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强。

大小姐

上海电气南通中央研究院开工建设,系该企业首个沪外区域总部

7月19日,上海电气集团在上海以外建立的首个区域总部——上海电气南通中央研究院在江苏省南通市紫琅湖畔开工。同日,罗莱生活科技研究院正式落户南通中央创新区。两个龙头项目的落户,标志着南通中创区沿湖科创带已实质性启动。上海电气南通中央研究院在紫琅湖畔开工上海电气南通中央研究院将围绕新能源环保装备产业、建筑装配化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重装备产业等四大核心发展产业,打造企业总部、研发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是南通对接服务上海的重要成果。项目占地面积约46.6亩,总建筑面积9425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9700㎡,地下建筑面积44550㎡。上海电气集团是中国工业制造业的领军品牌,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高端装备制造集团企业之一,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曾荣获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在上海电气科创与新产业发展区域总部(南通)基地内拟设立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通分院)、环保工程研究院、建筑工业化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分院等设计研究院所。拟最终引进相应的高端研发人员不少于200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30%以上。作为中国家纺行业的领军企业,罗莱家纺致力打造的生活科技研究院将重点聚焦家居产品行业的技术支持与研发,着力建设家居行业新产品的“孵化器”、技术进步的“先行军”。研究院分为研发中心、展示中心、功能中心及办公区等功能分区。上海电气南通中央研究院效果图南通中央创新区是南通市委、市政府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创新之都的龙头工程,计划通过10年左右的开发建设,致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引领区、沪通创新资源合作承载区、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和未来新的城市核心。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创区共计引进各类项目48家,与全球顶尖孵化器Plug and Play公司、中关村E谷等知名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