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复试来了,中文自我介绍准备好了吗?不自说也

考研复试来了,中文自我介绍准备好了吗?

首先,恭喜各位顺利进入复试。接下来步入主题:中文自我介绍。中文自我介绍一般在1-3min以内,包括个人姓名、本科院校、兴趣爱好、社团活动、本科院校科研经历和社会经历等。以下是范文参考。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我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加这次面试。首先,我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叫xxx,来自xx省xx市。我是xx大学20xx届学生,专业是xx。我在空闲时间喜欢练瑜伽。其次,我想谈谈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在校期间获奖情况:在校期间科研经历(包括毕业论文):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实习经历:最后,我想谈谈自己考研的原因。第一,我喜欢自己的专业,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素养存在很多短板。第二 在科研方面,我知道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尚不足,我还需进一步学习。最后,我很喜欢这座城市,也很喜欢贵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的氛围。这里充满着活力,可以让我成长得更快更好。如果有机会在贵校学习,我一定珍惜机会,不辜负各位老师的期望。谢谢您们的聆听!

爱妻家

21考研复试,面试经常会问到的问题

中文问题:上面这些问题仅为面试最为基础的一些问题。英文问题:童鞋们,寒假充分利用起来,好好准备复试哦!

飞燕曲

985中文系学姐,现高校青椒,“良师益友”新视角:考研复试指个路

万众瞩目考研国家线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啦!这两天捂着口罩在学院值班,已经陆续接到好几个咨询考研复试的电话了。作为一名曾经奋战在考研一线的老学姐,是时候告诉大家一些必要可行的复试技巧了。毕竟,因为走过,所以情深!我,曾经的现当代文学专业老学姐,如今的高校勤劳小蜜蜂。介于这个身份,所以今天的这篇指南,有作为考生的过来人视角,也有身为高校教师的辅导性视角,简称“良师益友”新视角。需要说明的一点,虽然每个院校的文学专业设置、专业特色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从复试角度而言,还是有很多普适性的道理,所以建议各位小伙伴大体遵循,细节变通。1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进入了复试环节?亲,一定要记住,达了国家线未必就能进入复试环节!第一步,你当然得超过国家线。2020年考研国家线(学术学位类)--文学A类考生,总分≥355,英语/政治≥52,专业课≥78B类考生,总分≥345,英语/政治≥49,专业课≥74注:每年的考研国家线,文学都是一道靓丽风景线。无论是总分线,还是英语/政治单科线,永远跟打了鸡血似的,昂首阔步,一路高歌。结论:中文系考研真的太难,太难了!第二步,你还得超过报考院校的自主划线分!尤其是当你报考的是985院校(已成历史的称谓),你需要密切关注学校分数线的动态。一般而言,自主划线的英语单科成绩还会上涨。从这个角度说,“考研就是考英语”不无道理,毕竟好多英雄好汉就折在了英语这道关。中文系考研,若报考985院校,英语60分才是保险分。2如何获取近两年刚考上的师兄师姐的联系方式?扒,做一个称职的小扒手!当然,如果有本校考上的师兄师姐,这个环节就可以略过了。但如果你是开疆辟土第一人,那你可能需要这些小攻略:第一,深耕考研论坛考研论坛是个神奇的存在,如今已成功上岸的师兄师姐,当年也曾是个求知小白,势必在论坛上留下了许多的痕迹。感谢互联网记忆吧,请换着关键词搜索,你定然会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找到师兄师姐的联系方式第二,深耕百度贴吧,淘宝讲真,贴吧就是个广告版小淘宝、小咸鱼,师兄师姐们在洋洋洒洒分享完自己的备考经验后,势必会贴一些资料图,标个价,指路到淘宝和咸鱼。虽然需要付出一些银子,但是这也是获取联系方式的一个路径。提个醒,网络一线牵,请谨慎这段缘。要有自己的判断,千万不要被骗,答应我。这里谈一谈,为啥要联络师兄师姐呢?当然是他们会带给你一些好处。譬如,他们会告诉你复试过程中的笔试,一般都会考什么类型的题目,让你有针对性地复习;再如,他们会告诉你面试的环节主要有哪些,哪位老师特爱问啥类型的问题,哪位老师不喜欢什么样的回答等;当然,你也可以问他们要一份学院内部必读的书单。很多老师都会给研究生布置三年必读书目,这个很关键,想想如果你在面试过程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同学,你最近读什么书?”你是不是就可以读到老师心坎里了呢?想想都想偷笑,对不对?最后,如果师兄师姐很热心的话,他们真的会帮你定靠谱的住宿,甚至带你去旁听老师的课,并引荐你。3深扒老师?你值得拥有!第一扒,人肉搜索老师个人信息你至少得知道你报考院校的老师有哪些?他们的研究方向分别是什么?他们都毕业于哪里?他们都长啥样子?完成这些工作后,你大概就可以判断出你所报考院校的专业特色是什么?比如你发现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多多少少涉及“海洋文学”“儿童文学”,那这很显然就是专业特色,明白吧?所以你在复试准备过程中也需要多涉猎这些领域的小知识。为啥要关注老师们的毕业院校呢?这点其实也很重要,万一他们就是你在读学院某个老师的师门呢?亲上加亲,多好。至于记住老师们的长相,是否多此一举?不!请想一想,复试当天在楼道和某老师擦肩而过,你回头一喊“X老师好”,是不是会给你增加一丢丢印象分?另外,面试时,面对老师们的提问,你也能在回答问题前精准加个称呼,是不是印象分也会加分不少呢?再有,去微博、豆瓣、博客等社交媒体试着搜索一下老师的名字,有时候会惊喜地发现他们的小圈子。第二扒,深扒老师的论文、著作、课题用知网就够了,精准搜索老师们的论文信息,具体怎么做?首先,按时间线索分析一下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变化;其次,按内容分类整理,熟知老师对于某一问题的研究进展,以及论文之间的关联性;再次,重点来喽!采取精读+泛读的方式,研读论文。怎么读?每读完每一篇论文,都写一小段总结,即用自己的话把这篇论文的研究内容、支撑依据等讲清楚。这样一来,你会对每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和论文风格了如指掌。课题的话,可以上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查询,关注老师的在研项目。多嘴tips:在读论文的时候,一定要关注一下每个老师论文中提到的作家作品。并温习小说作品,并把相关作品的知识点再熟记一下。比如,老师的论文有关于鲁迅的研究,那么需要熟悉鲁迅的主要作品,包括作品中人物的名字、性格特征等。当然有时候老师们也会喜欢问一些比较不出名的作品,比如鲁迅的《铸剑》。4怎样恰到好处地联系导师?第一步,先来说说怎么找到联系方式?如果你有本校老师帮你推荐,最优选。如果你有师兄师姐帮你搞定联系方式,也不错。如果你是个孤独儿童,那就注意这几个渠道:论文——有些论文会留有老师的邮箱微博、豆瓣、小木虫等社交媒体——或许能找到老师的信息第二步,该怎么联系呢?邮件联系,最好不过。建议各位给报考导师发一封邮件,内容包括你的个人基本信息、初试成绩、奖学金、论文发表情况、是否有参与科研项目、以及在校期间获得的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重要奖项、荣誉等。总之,这份邮件要实事求是,但也要突出你的专业能力和潜在的科研能力。当然,也可以电话联系。联系前,务必建议打好腹稿,提前想想老师可能会问的问题,自己有个心理准备。一定要表达流畅,有活力,给老师留下比较好的印象。5千万不要放松温习专业课知识,尤其要紧追学术动态复试包括笔试+面试。笔试,对的,还是要考试的!所以年前狂背的那堆资料,该翻还是要翻的。具体考什么?请仔细研究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网站和学院网站,有些学校会指定复试参考书,有的学校会有个考试大纲。再有问问师兄师姐。不过,文学系一般都会考一下评论写作。所以多看些文学评论的理论书籍,多记一些专业理论词汇,并且学以致用,让你的评论写作更有理论高度。再有,多参考专业大牛和报考院校老师们写的文学评论作品,多总结写作思路,形成一定的写作套路,好有的放矢。至于学术动态怎么追?上网搜,读期刊。现当代文学专业的话,推荐《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南方文坛》《鲁迅研究》等期刊。6面试怎么做,才能稳拿高分?面试嘛,半个小时的时间,如何获取老师的信任得到高分?一方面是你肚子里确实有货;再有,你需要表现得很机灵,很青春,很积极,很正能量。怎么办?着装要得体,发型要整齐,脸上带微笑,说话有礼貌。在和老师们沟通的过程中,请大大方方的,不要扭扭捏捏。声音要洪亮,声音太低会显得你很没有自信。记住,面试的时候,你要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被动者。在整个battle过程中,你要渐渐把话题引到自己熟悉的领域,酱紫的话就可以滔滔不绝了,不至于被老师拐到你很陌生的领域,有口无言就麻烦了。当然,一旦真的遇到不会的问题,请诚实,不要低头不语,或者卖小聪明。再有,就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你要在整个过程中,向老师们传达出几个信息:你很热爱这个专业,你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你有潜在的学术能力等等。如果可能的话,请学会幽默,尽量把现场氛围搞得轻松一些。最后,我建议你做一份简历带着,多打印几份,用A4纸袋子装好,确保平整。面试当天可以给老师们各递一份。做简历有什么好处呢?因为第一个环节肯定是自我介绍。当老师们都低头看你简历的时候,你会避免一开始的目光接触,会减少很多紧张的。再有,简历是个很好的话题引导手段。如果老师们对你简历中的某块内容很感兴趣,肯定会围绕你的简历展开面试,而简历中的东西你是最熟悉,最有发言权的,所以自信讲出来就可以。提醒一下,一定要熟悉自己简历上的所有细节,一旦被老师问住,是不是很尬,你也清楚。7复试英语怎么办?这个环节其实不必太紧张,毕竟如果你的英语口语特别好,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事情。但是一旦你的口语很水,但专业很优秀的话,老师也不会因此卡掉你。一般老师就是问一些日常交际问题,很少会让你用英语回答专业问题。比如会用英语问你:你对这个城市的感觉如何?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啥吖?介绍一下你的家乡让我们听听呗……所以复试英语,如果有可能,请尽量纠正和改善自己的口语发音问题,一旦你发音很舒服,印象分就蹭蹭上涨了。当然,如果你很想让自己的英语环节出彩,除了练习口语发音之外,也需要在内容方面做做文章。怎么做?请关注老师们是否有英文论文等,如果有,请截取或总结论文中相对偏日常的段落,最好总结一个相对万能的模板。以至于复试当天,无论老师问你什么问题,你都能巧妙地穿插这个万能模板,或引导老师把下一个问题锁定到这个万能模板上,如此一来,你是不是太能当众拉好感呢?8一些叮嘱一定要及时关注研究生院网站信息,因为你还需要买车票,订机票,租房子,订酒店等。今年比较特殊,疫情是否会影响各大院校的复试安排,不太清楚,但是常规的做法请提前准备好,以防万一。再有关注天气,多带几件衣服,带好伞,and so on

寒号鸟

3年读书700本,理科生就读复旦大学中文系,成绩排第一

他叫曹禹杰,身为一名理科生,他却选择了复旦大学的中文系当作自己的专业。大学本科期间,他所有科目平均分都超过90分,绩点满分4.0,还获得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推免资格,他却谦虚虚地说:“4.0只是个没有温度的数字。”满绩学霸不是一天炼成的,他的三大法宝是什么?理科生能报文科专业吗?文科专业能转理科吗?为什么中国需要文理兼备的人才?为什么家长要培养文理兼备的孩子呢?让缪老师陪你聊几句。一、曹禹杰的三大法宝他的第一大“法宝”就是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早上6:30起床,晚上11点睡觉。规律的生活,让他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充足的干劲儿。看看我们身边那些取得不俗成就的人吧,他们往往都非常自律。面对诱惑,他们不会轻易放纵;相对于安逸,他们通常选择努力。健康、规律的作息习惯能够让身体节约能量,让生物钟保持稳定,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有效地投入到自己所专注的事情上去。单单这一件事的难度已经足够高了,其他的两件“法宝”,可能比这还难。他的第二件“法宝”,叫做巨量阅读。为什么说是巨量?因为仅仅用“大量”两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他读书的数量。他是走读生,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需要花费接近两小时。在乘坐地铁的时候,他从不荒废时间,而是随身携带书籍来阅读。最多的时候,他每天背着七八本书,上学路上读一本,回家时候看一本。在校上课期间,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拿来阅读。本科三年期间,他读书的数量已经超过了700本,几乎平均每天读完一本书。第三大法宝就是它的“三遍学习法”。每天下课后,他会整理当天的课堂笔记,最晚在第二天早晨上午完成。周末他会复习当周所学的课程。下周上同样课程之前,他会再温习一次。看似简单的三遍学习法,实际暗合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在学习之后,人类对学习内容的遗忘并不是均匀的。一天之内的遗忘速度最快,以后逐渐变得缓慢,20分钟后大约会记得58.2%。一天后只能记住33.7%,六天后只能记住25.4%。所以他的三遍学习法当中,第一遍能够保证记住尽量多的知识,第二遍和第三遍能够增加记忆的稳固程度。二、理科生能报文科专业吗?有人会纳闷,高中学的是理科,大学却选择了人文社科类的文学专业,这是为什么?这么做可行吗?高中的文理分科与高考志愿的填报,都是选择,自己的兴趣也许就是最好的依据,我想这就是曹禹杰做如此选择的原因。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有很多人文社科类的专业都是文理兼招的。曹禹杰就读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与外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这两类专业都属于文学学科门类,文理兼招,所以这条路径绝对是可行。三、文科专业能转理科吗?说完高中理科生选择人文社科类专业,缪老师再来说说,在大学里面学习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有没有可能转专业到理工类专业或者是未来到这一类专业去深造。理论上讲,这种操作可以,但是难度就大了很多,原因是只有极少数学校的极少数理工类专业可以作为人文社科类学生的目标。比如说工科类专业建筑学,由于它的性质是文+理+艺术(很多艺术类院校都开设有建筑学专业),所以它就成为不少人文社科类学生转向工科的机会。从深造考研的角度来看,如果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要跨学科考理工类研究生,由于绝大多数理工类专业是要考数学的,而人文社科类的学生在这方面底子偏薄,所以考研的难度就相对较高。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理工类的学生如果要转向人文社科类专业,难度要远远低于人文社科类的学生转到理工类专业。所以,从成功概率上来说,如果想成为一名文理兼备的人才,应该在大学本科阶段先选择人文社科类还是先选择理工类作为自己的专业,也就一目了然了。四、为什么中国需要文理兼备的人才?“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你应该不陌生吧?事实上,他们两人曾师从同一位老师,那就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中国无线电和航空教育的奠基人之一,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的大师,顾毓琇。还记得钱学森之问吧?2005年,钱学森曾经提出过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与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不知道钱老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脑海中是否曾经是否曾经想起过自己的恩师顾毓琇呢?如今,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有目共睹,我们有机会屹立于世界之巅。可屹立于世界之巅,就需要有大师级的人才来做支撑。绝大多数人一生能做好一门学问已属不易,真正的大师则需如顾毓琇一般文理兼通。从国家的角度上来说,我们需要不世出的大师。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我们也需要文理兼备的学生。近十年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诞生在交叉学科领域。教育部在2020年确定了大学教育的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文理、理工、工医等交叉学科的研究正在逐渐兴起。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在文理两方面的造诣,没准能够赶得上这波时代潮流。五、为什么要培养文理兼备的孩子呢?由于我们的教育,过早地拆分了不同的学科。导致我们的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很难将学科之间打通。即便从大学教育角度来说,我们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也比较高,这一代的大学教授,他们当中也只有极少数人同时具备理工方面的素养和人文社科的沉淀。从目前的就业状况来看,理工科类专业毕业生的起薪的确要超过人文社科类的学生,但大家很少注意的是,人文社科类学生的收入增长潜力却要超出理工科学生。理工科毕业生的薪酬区间密度大,人文社科类学生的薪酬区间则更广。在高端就业岗位中,文理基本平分秋色。人人都成为文理兼通的大师是不现实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具备理科生强大逻辑能力和文科生灵活批判思维的孩子,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之内的就业质量,一定会超过只能钻研一门学问,对其他学科置若罔闻的孩子。理工科就相当于人的骨骼架构,人文类就好比人的血脉肌肉。有理无文生活干涩,有文无理寸步难行。亲爱的家长和老师们,中国要站上世界之巅,就需要文理兼备的人才,你们做好教育他们的准备了吗?来评论区聊聊吧。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我是缪老师妙笔生花,欢迎关注。

催眠者

文科生“考研后”,就业率飙升的专业,收入比本科生高多了

实际上如果可以的话,考研的好处还有很多,例如,可以消除就业压力,提高自己,而且,现在本科毕业生的数量比较多,研究生毕竟比较少,所以优势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学历真的很重要,当然现在很多公司都重视第一学历,所以,高考生们要好好地学习了。但是,考研同样也是提高学历的方法,特别是文科的学生,自己的文科专业的就业率比不上理科,所以很多文科大学选择考研相对来说是最多的,而且,如果文科生考研究生后就业率上升的话,收入也比本科生高。1、金融学——金融专业容易就业,进入大企业学历很重要,特别是在北上广等地发展的话,高学历能给学生本人带来很多方便,其实专业毕业后流行的职业是金融分析家。2、工商管理——其实在工商管理中申请专业的,如果是考生的话,就业率是没问题的,最主要的是两本考生,学校一般,个人成绩一般,毕业后能找的工作很少,所以,两本考生最好考研究生,请考公务员,考注册会计师。3、法学——专攻法学,考研究生是为了避开就业,其实能力强的话会很辛苦,到了三年级就可以参加司法考试,可以就业,一开始一定会很辛苦,但是会慢慢得到回报,如果女生参加考试的话,我建议比较考研究生。4、汉语言文学——在现在县级的高中招收教师,语言数以外的老师需要研究生的学历,中文文学的就业虽然很大,但是这个专业是老师最稳定的,考这个专业,如果有条件的话考研究生最好。5、新闻传播学专业——这个专业考研究生的难度在文学类专业中算是难度最大的,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专业的学生考研究生还是需要的,但是,如果官能一般的话,最好在大学里换专业,本科毕业的就业率一般。6、人力资源管理——学了这个专业的本科,毕业后找工作不难,但如果未来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了,还需要参加研究生考试,而且,如果考大学院的话,可以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的专业。7、师范专业——现在师范专业的学生很多,文科专业好,工作少,而且很多女学生的监护人都喜欢用这样的专业,所以我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8、历史学——一般学习历史学专业毕业,都是在中学或大学里当老师去的,但是高中的大学老师对学历的要求增高了,所以读研究生院的必要性很大,自己是纯粹的学术型专业。以上就是文科生“考研后”,就业率飙升的专业,收入比本科生高多了。

张静

自考学的是汉语言文学,想考非985、211的研究生,希望大吗?

首先,还是建议你考211之类的大学,因为就难度来说,并不是差得很多,只要你努力到位,在专业上有一定的领悟能力,为什么不试试好学校呢?其次,你可以从网上查查哪些学校考研是比较冷门的,这样可以增加考上几率。第三,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你一定要确定你选择的学校招考自考生,有良心的学校会在招生简章里写明白,有的学校直接玩潜规则,一定要想办法弄清楚。第四,选择好学校之后,安心复习,不要想其它杂七杂八的事情。万一初试分数不够,要第一时间寻找可以调剂的学校,所谓未雨绸缪,及时补救。实际上,考研大部分学校还是不看出身的,最关键的一点是你努力的程度,你的决心和毅力。而且,中文专业除了努力和毅力之外还需要你对本专业的灵性,即有一种内心对本专业的感动。

焦竑

中英区别第三弹!考研翻译如何才能让中文更地道?

英语和汉语的区别点,我们已经知道了前6个,今天讲剩下的4个区别。(原文较长,我们分3次推送,本文是第3篇)还没看过前6个区别的可以点击下方蓝字查看~还在用汉语「硬怼」英语?原来做考研翻译要懂得这些区别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翻译实践较多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英文句子难译主要难在结构复杂和表达抽象上。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把长句变短句、从句变分句,结构上的难题往往就会迎刃而解。表达抽象则要求考生吃透原文的意思、用具体的中文进行表达,这对考生往往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下面我们先看一组例子:disintegration 土崩瓦解ardent loyalty 赤胆忠心total exhaustion 筋疲力尽far-sightedness 远见卓识careful consideration 深思熟虑perfect harmony 水乳交融feed on fancies 画饼充饥with great eagerness 如饥似渴lack of perseverance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await with great anxiety 望穿秋水make a little contribution 添砖加瓦on the verge of destruction 危在旦夕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英语表达比较抽象,汉语则喜欢表达得比较具体。我们再看一道翻译真题:Until such time as mankind has the sense to lower its population to the point where the planet can provide comfortable support for all, people will have to accept more"unnaturalfood."(1991年第74题)除非人类最终意识到要把人口减少到这样的程度——使地球能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饮食,否则人们将不得不接受更多的“人造食品。”原文中有三个抽象的名词:sense、point和support,和两个抽象的形容词:comfortable和unnatural。根据大纲词汇表所提供的解释,sense可指“感觉”“判断力”,point的意思是“点”,support的意思是“支撑(物)”“支持(物)”,comfortable是“舒适的”,unnatural是“非自然的”,都是意思十分抽象的词,如果不进行具体化处理,译文就可能是这样:除非人类有这样的感觉,把人口减少到这样的点,使地球能为大家提供舒适的支持,否则人们将不得不接受更多的“非自然的食物”。这种没有经过加工的译文不仅别人难理解,译者本人也不一定明白。把抽象的意思具体化其实就是一种深层的理解和有效的表达。英语多引申,汉语多推理英语有两句俗话:一是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知人看伴,知词看文),二是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 but people have meaning for them(词本无义,义随人生)。这说明词典对词的定义和解释是死的,而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活的。从原文角度来说,这种活用是词义和用法的引申,翻译的时候要准确理解这种引申,译者就需要进行推理。例如: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are historians, 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1999年第71题)虽然几乎每个历史学家都对史学有着自己的界定,但现代史学家的实践最接近这样一个定义,历史学是(试图)再现过去的重大史实并对其做出解释。recreate根据构词法和一般词典上的解释都是“重新创造”,而考研英语大纲词汇表中只有名词recreation,所给词义为“娱乐,消遣”。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很容易把recreate译成“重新创造”或者“娱乐”。仔细观察一下recreate在句中的用法,不难发现它带有宾语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过去的重大历史事件)。从逻辑上来讲,“过去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不能“重新创造”的,作者显然对recreate一词的词义进行了引申,再想想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情况:历史、文学、电影、电视经常向我们展示过去发生的事情,这种展示用恰当的中文表达就是“再现”,所以,句中用“再现”译recreate才是正确的理解和表达。做翻译的人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某个词明明认识,可就是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这其实就是词的引申和推理在起作用。现在我们看一看sure这个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处理情况:①I am not quite sure of his having said it.我不能确定他说过这话。②This is the surest guarantee that we shall be successful.这是我们取得成功最可靠的保证。③He made a sure step out of the mud.他从泥淖中跨出了稳健的一步。④She had a sure grasp of the subject.她对于这门学科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⑤He is very sure in his beliefs.他的信仰十分坚定。五个sure分别译成了“确定”“可靠的”“稳健的”“牢固”“坚定”,如果都译成大家熟悉的“确信的”“肯定的”,中文译文岂不成了天书?原文词义稍有引申,译文就要进行适当的推理。英语多省略,汉语多补充英语一方面十分注重句子结构,另一方面又喜欢使用省略。英语省略的类型很多,有名词、动词、句法、情景方面的省略等。在并列结构中,英语往往省略前面已出现过的词语,而汉语则往往重复这些省略了的词。例如:①Ambition is the mother of destruction as well as of evil.(=Ambition is the mother of de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mother of evil.)野心不仅是罪恶的根源,同时也是毁灭的根源。②Reading exercises one's eyes; speaking, one's tongue; while writing, one's mind.(=Reading exercises one's eyes; speaking exercises one's tongue; while writing exercises one's mind.)(F.Bacon)阅读训练人的眼睛,说话训练人的口齿,写作训练人的思维。(培根)③Association with the good can only proce good, with the wicked, evil.(=Association with the good can only proce good and association with the wicked can only proce evil.)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④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are half a boy and three boys are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在考研英译汉中,省略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例如:Whether to use tests, other kinds of information, or both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depends, therefore, upon the evidence from experience concerning comparative validity and upon such factors as cost and availability.(1995年第73题)因此,究竟是使用测试、其他种类的信息,还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两者都使用,取决于关于相对效度的来自经验的证据,同时还取决于诸如成本和可获得性这样的因素。whether…or…是并列连词,or后面省略了不定式touse,anpon中间省略了动词depends,译文中补充了“使用”和“取决于”。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在表达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汉语则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试比较下面的英文句子和它们的中文翻译: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快地重新实现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The assertion that it wa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for a people to enjoy its basic rights unless it was able to determine freely its political status and to ensure freely its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now scarcely contested.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自由地决定其政治地位,不能自由地保证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要享受其基本权利,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不容易的。这一论断几乎是无可辩驳的了。不难看出,英语和汉语的重心在句中的位置有时是不一样的,翻译的时候如果不进行调整,势必给表达造成很大的困难。下面我们再看一个真题中的例子:There is no agreement whether methodology refers to the concepts peculiar to historical work in general or to the research techniques appropriate to the various branches of historical inquiry.(1999年第74题)方法论究竟是指一般的历史研究中特有的概念,还是指历史研究中适合各个分支的研究方法,人们对此意见不一。There is no agreement whether…or…显然是前重心,如果在中文里不调整成后重心,译文就成了:还没有一致意见,究竟是……还是……一看这种中文句子,我们就会明显觉得它有问题。以上是英语跟汉语在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上的十大区别。只有了解这些区别,才能对英译汉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翻译中抓住重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END】关注“英语研值帝”,了解最新考研资讯,考研路上一同前行,不负理想!

僵尸人

中国美院考研心得之中文跨专业二年上岸国美国画与书法学院

#国美考研#“三跨”考生:心里亮着一盏只为热爱和向往的灯By Z学姐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说起与美院结缘,要追溯到本科时导师的一句话;但要说起与优塔结缘,要追溯到两年多前,那时我徘徊在美院门口,茫然四顾,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我沿路拦了很多看起来像美院的学生询问考研的相关事宜,却几乎一无所获。徒有满腔决心,却无良师引导,对于我这么一个“三跨”考研的外校生来说,成功实在是遥遥无期。我焦急而无奈地翻看手机,渴望能得到一星半点的美院信息。无意中打开了中国美术学院考研论坛,正巧赶上了一个询问与考研有关事宜的新帖子。发帖人应该是一名老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都尽可能详细专业解答,耐心回复,其中不乏我想问的很多问题。我滑动的手慢了下来,慢慢翻到帖子的最后,看到这位老师留了微信。我立马复制下来加了微信,想着能不能得到有用的指导,若是可以报班学习,得到专业训练,那就更再好不过了。只是我当时没想到,这个号让我的考研之路有了关键的转折,也让我认识到了全新的考研世界。在优塔学习的大半个月里,我认识了一群一起考国画系研究生的朋友,一群负责专业的老师团队,大家胸怀热忱,满腔赤诚,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鼓舞士气,更能提高学习效率,这半个月给我的专业课打下基础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其他二战三战的学生,有多么不容易,多么有决心。在优塔,教我的老师告诉我国画用线的重要性,并且不厌其烦地让我临摹,勾线,再临摹。让我从一开始毛笔都拿不稳的状态到可以完整流畅地勾完整张画,离不开老师的耐心和教导。优塔学习快要结束时,老师给我一个规划表,告诉我接下来半年该怎么做,首先临摹不能丢,每天一定要练手,每天画多少画,画什么,怎么画等等。于是我按照老师的说法,按时按量地练习,也正是这样的练习,为我见导师做好了相对充分的准备。我拿上在优塔的画作,和自己平时相对好一些的练习,鼓起勇气去见了我想考的导师。出乎我意料,导师对我的印象似乎不差,他不仅每一张画耐心给我讲解,末尾还给我留了他一个很出色的学生的电话,让我继续跟着学。出了校门,我突然感到了莫大的鼓舞,幸得在优塔学习基础的那半个月集训,才让我有了一些勉强能拿得出手的作品,让我的导师觉得我是一个可以塑造的学生。此时,对优塔的感激油然而生。两年的考研路让我明白了,万事都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坑,怀揣热忱前行才能看到成功的希望。在艺术考研里,尤其是绘画类,导师的认可和赞许是相当重要的。首先你要有让导师觉得你不错的理由和作品,再看导师是否想收你这样的学生。简而言之,你的素质水平决定了你离美院的距离,导师的态度则决定你是否能跨进校门。所以,面见导师,请教导师至关重要,务必谨言慎行,谦虚学习。导师大多是包容和亲和的,我记得我的导师说过一句话:“努力的学生,老师会喜欢;有才气的学生,老师也喜欢;努力又有才气的学生,老师最喜欢。”不可目中无人,亦不可妄自菲薄,用自己的行动和进步来证明你的决心,不论跨校与否,不论跨专业与否,哪怕跨行业,只要你有决心,有毅力,热爱这件事并且保持进步的状态,导师一定会看得到的。我的本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面对跨专业考研的问题上也会更加谨慎。也许会有很多人觉得,画画应当从小学习,尤其是像国画这样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更是如此。而我的看法并不全是如此,尽管跨专业,但我认为中国现代艺术家阿喀琉斯之踵正是在于文化基础,文化基础对于艺术是容易脆弱却相当重要的。我的高中是理科出身,并且我的物理成绩相当出色,在老师都看好我未来大学以及以后的理工前景时,大学里我自己转了文学专业,并且与此同时拿起画笔重温儿时对国画的热爱。我的父母非常不能理解,甚至认为我在自掘坟墓,但只有我自己明白,我的心里亮着一盏灯——一盏不为应试教育,不为他人看法,只为自己热爱和向往前方的一盏灯。我坚持写小说,画画,认真学习文化课,朝着自己心之所向步步走近。毕业后我更是毅然决然朝着美院的方向考研冲刺,一朝破釜沉舟,两年背水一战。我知道自己不是一时兴起,我知道是时候该让自己的人生走向自己热爱的方向了,我更知道,做了这么多预谋与准备,一定可以赢。不忘初心是成功的底线,我记得,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自己写小说写剧本,自己配人物画。在考研这两年对专业课的学习中,我不厌其烦地临摹,练习,写生。在人物画里,头部和身体的协调以及完善程度是一个前进对比相互扯后腿的过程。常常我把头画得好一点,衣服就不行,或者相反,又或者看起来都画好了,但是合在一起画面看起来不舒服。于是我每一张画都会发给人物画专业学姐学长看,有一处错就改一处,反复看反复练。在专业课二上,我中途磕磕绊绊了很久,我画的是写意,总是走形,总是不准,要么画面太僵硬,要么被我画花掉,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直持续到了考前一个月。然而指导我的老师和学长一直没有放弃我,一笔一划地教我更正错误,监督我的进度,我每天也保持临摹,写生,再临摹。如此一周后,我的写意终于有了一点肉眼可见的进步,画面也松动了下来。而那时,距离考试只有一周的时间。初试的两门课分别是写生素描和写生水墨(白描),第一门课四个小时男模特,第二门课六个小时女模特。考场上我铭记老师对我各种叮嘱,每个环节都注意留心,争取不犯旧错,不走弯路,画完时甚至感觉自己比平时还要进步了一点,心里坦然的同时,也暗自庆幸。由此可见,不坚持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取得进步,可以达到想要的程度,不坚持到最后,永远都不会觉得之前的付出会和“值得”挂钩。若说考研是一条自己走出来的路,那么优塔就让我穿了一双耐克。你不知道这条路会有多长,要走多久,但只要你走好每一步,那么成功就很可能会在下一个转弯处;只要你走好每一步,当你回头时就会看见你走过的路有多精彩,研路有多少花正盛开。

如也

这个专业保研率和考研率很高,就业范围广泛,被称“万金油专业”

每年高考到来的时候,很多父母都在为自己的孩子该如何选择大学而烦恼,很多家长和同学觉得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近几年受欢迎的专业,但又不了解具体情况,在这里向大家简单介绍:这个专业保研率和考研率很高,就业范围广泛,被称“万金油专业”,一起来看看吧!一、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中国文学、文字的精华内容,如欣赏古今诗、小说、散文等,通过系统的培养,汉语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较强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文学理论基础,汉语文学的专业课程有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创作、古典诗文读读等8个专业基础必修科目和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民间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4个专业领域,因此,这个专业的学习范围也很广泛。二、你是否适合这个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喜欢文学,我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喜欢阅读和写作,那么,这个专业对你来说是非常合适的选择,另外,从就职的观点来看,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教师行业的人很多,所以需要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如果你对文学没有兴趣,没有悟性,作文也不太及格的话,这个专业也许不太适合你,如果你想要报的话,请慎重考虑。三、读了这个专业将来能从事什么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基础人才,就业范围比较广,所以经常被大家笑话称为“万金油专业”,但是,如果中文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觉得“什么都能干,却什么都干不好”的话,那就错了,中文文学的专业是文字的基础,从事文字能力相关的工作的话,谁都可以,例如党政府机关、科学研究机关、报社、广告公司等,可以担任秘书、干事、记者、编辑,另外,进一步深入研究,选择专家也是一个好方法,另外,中文文学专业的研究开发率和研究生考试率比其他专业高。四、要读这个专业,选什么大学比较好?一般来说,“国家重点学科”优先,例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该专业涵盖了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古典文献等二级学科,如果想在考研究生的时候调整方向,申请这几个大学是最好的选择。以上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简单介绍,我希望想报考这个专业的朋友能得到一定的帮助,最后祈祷考生梦想成真。

数米而炊

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人文学院:语言学、历史学、中文,值得一看

考研的最后一个考验:考研复试大战, 你准备好了吗?下面来看看华中科技大学师哥师姐们分享的考研复试经验吧!今天推送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的考研面试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复试流程华科语言学的复试有三个部分:1、专业课笔试2、专业综合面试3、英语听力口语面试02、专业课笔试前两个部分可以放在一起准备,总结来说就是努力夯实专业基础。关于语言学专业的复试,去年的时候,学院官网上没有给出复试的范围和参考书目,所以以下经验仅供参考。我在准备复试的时候还是以初试的内容为主,以研读语言学导师发表的论文为辅(读主要老师的论文甚至专著,提炼观点,进行系统记忆)。还有一点,就是要密切关注与语言相关的一些时事热点并提前想好你所持有的态度及原因。复试专业课笔试的题目与初试相比,难度有所提高,不同于初试识记类的题目,多是具体的分析语言现象的题目,考察将语法理论实际运用的能力。去年专业课笔试一共有三题,前两题是分析语言现象,一道现代汉语,一道古代汉语,第三题是开放性的题目,要求你写一篇研究生学习计划安排。03、英语面试英语面试的自我介绍可以多在网上看看别人的,然后再写出自己的,内容与中文类似,最好也涉及到一些专业知识。还有一些常见的英语面试中的提问也能在网上查到,然后自己写出回答再练习至熟练程度。英语听力的练习我建议可以听托福TPO听力的lecture部分(有几篇是关于语言学的)。04、综合面试关于专业综合面试,我建议准备简历和本科成绩单,一一分发给评考导师(一般是六个导师)。发了简历之后,首先自我介绍,可以好好准备一下,把老师比较关注的、可能会提的问题自己先表达出来,比如,你的本科知识储备,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和专业,你的科研能力,你的爱好,你以后的研究计划等等,这样自我介绍也比较充实。导师问问题的时间就相对短一些。导师提问随机性比较大,会根据你的简历和你的自我介绍提出一些专业相关的问题,如果本科有写过优秀论文就可以把导师的注意力引到这上面来。最后,导师可能会问你毕业论文写的内容,如果开始写了也可以准备好多谈一些,但我去年那个时候还没写完,就没有多讲。面试时间不长,每人大约八到十分钟。历史所01、复试流程报到验证—专业知识笔试—外语听说面试—专业素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面试—复试成绩与入学考试总成绩公示—调剂工作与申诉处理—公布拟录名单—确定导师02、复试内容1、专业知识;2、综合素质和能力(面试);3、外语听说能力;4、思想政治品德;5、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两门专业课。03、复试形式1、笔试卷面分数100分。笔试考试科目为《中国史基础》(去年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占60%,中国近现代史占40%),题目类型为简述题和论述题。基本参考书目为目前通用的相关教材。笔试答题时间:2小时。2、外语听说测试外语听力、口语测试与专业复试分开进行,对每名考生单独进行听说能力测试,时间约为8分钟。具体做法和要求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英语听说测试实施办法》执行。3、综合面试比较侧重对考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测试。形式:考生与复试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同时,对思想政治品德进行考核,着重了解考生对一些重大事件和热点现象的看法和认识,并对考生的专业思想和治学态度进行必要的考察。时间约为20分钟。04、复试经验首先要谈的是英语面试部分。英语需要准备一段自我介绍,不论是何凯文或者是其他辅导机构都会有复试的模板,可以参照并形成自己的版本。自我介绍大概包括自己的本科毕业学校、家乡、兴趣爱好、考该校的原因等等,自己要提前准备一些话题,不至于临时慌场。我去年自我介绍背的不太熟,全程靠自由发挥(一部分是紧张所导致的,所以心态很重要)。自我介绍后是读一段文章,老师会问你问题,所以在读的时候你就得理解你读的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听力部分是比较简单的,听一段对话,语速有一半,难度与四级听力接近。专业课方面,基本的专业知识还是不能放松。大的历史脉络在复试前要理清。同时要注意心仪的导师的方向,老师的文章和该方向大家的书是要了解的。对基本史料和学术动态的了解是复试准备的重中之重。老师们都是很和蔼的,所以一定不要紧张。在面试中好好表现,对最后的成绩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要相信自己,好好准备。祝复试顺利,成功上岸!中文系01、专业笔试去年的文学类学术型笔试卷面为一道论述题,需要考生就题目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考察的范围较广,会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有“结合所报考专业谈谈理解”的要求,需要报考不同专业的考生找到不同的侧重点并加以引申,着力点可以小而精,不必求全。语言文字类学术型笔试卷面为三个分析题和一个小作文,小作文要求考生结合报考专业谈谈读研计划和自己的想法,三个分析题考察分析具体问题的功力,也考察考生对学界的了解和学术研究意识。建议准备时多看本学科的经典教程类著作,关注教程中出现的问题。报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考生参加专业型笔试,去年的笔试卷面为两道大题。一道大题要求设计教案;另一道是材料分析题,分析跨文化交际和汉语教学案例。02、专业面试面试中首先考生自我介绍,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介绍关于自己的本科学校、本科专业、个人基本情况、自己对报考专业的研究和研究计划等情况。老师可能会针对自我介绍中的一些细节提问,所以不要提及自己不熟悉的、把握不大的内容,或者事前做好充分准备,让自己的细节经得起推敲,成为闪光点。本科专业与报考专业一致的考生可能还会被问到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建议考生对一些个人履历资料(本科学校、本科专业、家乡等方面)有更多人文背景、专业背景上的理解。面试回答要实事求是,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要不懂装懂,切忌强行回答,但对于把握较大、自己有创新观点的问题,最好多谈一些。尽量回避冷场,答出自己知道的有关联的内容。在认真准备的情况下,自信沉着、踏实努力,以参与学习交流、接受老师指点的心态走进面试考场,相信考生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成为一名准huster~(以上经验分享仅为复试当年的考生个人所得,仅供参考,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