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武大文学院2020推免研究生来源,武大27人,北大8人,北师大7人!堕落者

武大文学院2020推免研究生来源,武大27人,北大8人,北师大7人!

10月12日,武汉大学文学院在网站上公布了2020年推免研究生录取名单,从公布的名单来看,武大文学院2020年一共招收推免生81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20年全日制硕士招生计划为125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92人,专业学位硕士33人),本次共接收推免生81人,剩余44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13人,专业学位硕士31人),不过,推免情况从生源质量来看,还是很不错的,招收的81人一共来自16所学校,其中14所是985高校,2所是211高校。另外,从各校生源人数来看,来自985高校生源有79人,211高校生源2人。来自武汉大学本校的学生最多,有27人,占总的三分之一,来自北京大学的推免生有8人,占比接近百分之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有7人,来自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分别有6人,来自兰州大学的学生有5人,来自厦门大学和吉林大学的学生分别有4人,来自山东大学的学生有3人,另外,来自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各有1人;武大文学院今年的推免生源质量确实不错,武大汉语言文学在第三次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十,在2017年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获得A-,位置大概也和前一轮评估差不多。武汉大学文学最鼎盛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著名的“五老八中”,八中的程千帆先生的学生今年也很有名,南京大学的资深教授莫砺锋先生就是其学生。武汉大学文学院目前师资力量也不弱,有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人(宗福邦、於可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陈文新、尚永亮),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2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李建中)。

孰隆施是

“三跨”考研征程回忆录——吉林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

万念归一,用虔诚追寻梦想我发现的确“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未经过实践检验的计划始终只是计划而已我之前所列的每天必须完成的项目根本完成不了。后来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地修改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复习方法和复习节奏。 直到上了考场、看到考题的那一刻我才发现我由于主观臆断复习错了考试题型在冒了一身冷汗、经历了一阵较复杂的心理斗争之后我开始认真地通读试题发现其实有很多可以展开论述的地方终于找回了一些自信。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身为跨专业的我如果没有读过那么多遍的书没有对书目的知识体系形成概念的话怎么会在那样危急的情况下有条理地答题历年真题永远都是排在NO.1位置上的,如果条件允许是一定要弄到至少一套历年真题的,这不仅可以让你了解出题方向,同时也能让你揣摩出老师的出题思路,更能了解到自己目前的水平能力是否能够有资格考上自己的目标院校。距拟录取名单公布已经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一直都想把考研的这段经历记录下来可长时间苦战于考研打算好好透一口气的我没能在考后马上奋笔疾书不过今天终于下定决心好好地回忆一番。先介绍一下我的考研情况以初试、复试均第一名的成绩被吉林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录取。考研初试成绩429分政治79分外语(203日语)80分专业一130分专业二140分由于我曾经身为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享受国家加分政策初试成绩又加了10分因此初试总成绩是439分。在加分之前就已经排名第一所以非常感谢志愿者经历的加分政策为我的成绩锦上添花。1选专业和院校普遍情况:追随心意 理智筛选先解释一下何为“三跨”,所谓“三跨”具体是指跨省份、跨学校、跨专业。其实,为了是否更换专业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思一普遍情况:追随心意 理智筛选虑良多。我相信所有人在考研之前也都会在许许多多的琐碎但却非常重大的抉择问题上彷徨过:选择就业还是选择考研,是选择离家近的学校还是选择离家远的学校,是选择比较有挑战性的高远志向还是选择比较有把握的熟识母校,是选择继续自己的本专业还是选择更有兴趣的其他专业,等等。在这里我只说普遍的情况。一般大家的选择顺序都是先考虑地区、再分析专业、后筛选院校。其中就会出现一些思考首先为什么考研呢考研肯定是可以提供一个人成长得更好时间或空间才会作为一个选项而被选择所以一个要准备考研的人必须要明白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想在哪里发展、在哪里发展会对未来有帮助。其次考研究竟考的是什么呢考研不只是考查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而且也是考查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交际表达的能力、人际处理的能力、心理承受的能力等等。所以,我对于那些认为考研还不如直接找工作的考研无用论存有异议。即使一个人考研失败了,我相信只要他能够将备考期间的经验教训运用于以后的工作,也不会是不名一文的。再次,怎么在众多的选项中选择一个必对的选项?即报考一所和自己般配且保过的院校,要综合分析,横向比较,动用比如网络,外校同学等一切有利资源,做到对不同学校及其相应专业、招生人数、试题情况,参考书目的全面比对考量。综上所述,大家都考虑过的问题,你自己也一定要有所考量,不能无视前车之鉴,也不能盲目亦步亦趋。自我经历服从命运的安排根据个人的情况因为我打算“三跨”:打算换一个新的学习氛围、新的社交环境,打算挑战一下自己从没有尝试过的可能性,打算选择自己更加喜欢的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所以上一段提到的所有问题都在我考虑的行列。大四下学期刚一开学,同学们纷纷开始找工作,我的母校身为国家汉办几大项目基地之一,从学校到学院都非常响应国家刚出台的志愿者政策,业时有几名同学在学校官网上已经报名参加志愿者,而且我有同班同学已经被尼泊尔项目录取了,我又从寝室姐妹那里得知了其他国家的项目,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从初试到复试面试,我一路披荆斩棘幸运地被录取了。在毕业后我就顺理成章地参加了国家汉办举办的教师志愿者项目,成为了一名国家公派的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吉林大学同为国家汉办高校基地之一,我赴任之前的培训也是在吉林大学进行的。度过了两年的赴任生活、得到了合格证书和优秀志愿者证书后,现如今再回想过往,每个片段每个场景都历历在目,这绝对是我一生的财富。从报名到归国的奇妙经历,打开了我全新的视野,从一个只有学校那么大点儿的视角开始放眼世界、释放天性,去过了外国,我才知道我对自己祖国和祖国的语言及文化的深厚而炽热的感情。同时我又是出身日语教育专业,对语言和教育的热爱自然是不言而喻,与外国人的交流机会本身就比其他专业会多一些,这些为我后来选择报考吉林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埋下了浓墨重彩的伏笔。因此对某专业做好深刻全面的了解分析必然是你选择这个专业的前提条件同时还要结合个人的自身情况切忌好高骛远或自轻自贱。2复习经验我是2015年6月中旬回国的,在重温及适应了思念良久的国内生活以及培养母语语感之后,已经进入了8月份,虽然陆续买了备考书目,每天都在简单地翻翻看看,但是似乎也没有特别地体会到考研的紧张气氛和时间的系迫感,直到我妹妹对我说:“不把复习的东西量化怎么行,到时候能不能复別完都是个问题。”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于是我把每天看什么书看多少页书做了详细的表格。我记得非常清楚,在得知考研考试日期确定在12月25和26号两天的时候,我为我做的表格取的题头名称是“考研120天复习计划”,第二天就试行了几天的复习,我发现"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未经过实践检验的计划始终只是计划而已,我之前所列的每天必须完成的项目根本完成不了。后来本实践中,经过不断地修改,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复习方法和复习节奏。接下来,步入正题,下面说儿点我个人的各科复习心得:公共课政治方面建议用肖秀荣的考前《命题人冲刺8套卷》和《命题人终极测4套卷》,虽然我没把《命题人冲刺8套卷》 作为重点,不过每一道题做过一遍,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因为我只知道肖秀荣,所以侧重复习的就是老前辈的书和高教社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我认为其他的考研名师应该也不错,各有特色,这个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再做选择。外语方面:我考的是日语,我一直以为这个专业是考吉大自主命题的二外日语,也是9月份才知道考的是国家统考的203日语,必须说明统考的科目必然都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大学专业是日语,可出国了两年,其实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对于当时汉语都快说不利索的我,回国之后要再捡起日语还是很不容易的。其实说心里话,不要看80分很高似的,但是作为一个日语专业出身的考生,80分还是着实令自己不满意的,甚至说是有一些小失望。我想阐明一点:80分并不能成为优势,本来考虑的是这能与很多人拉开差距,但是看到复试名单的时候,大概有8、9个应该也都考了日语,她们的成绩都在75~85分区间,后来还得知本年考201英语的考生中70、80分的考生也比比皆是,大有人在,这不能不让人倒吸一口冷气。专业课专业一是汉语基础,复习的书目是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和北京大字的《语言学纲要》。当《现代汉语通论》 邮到的时候,我倍感讶异,居然有一本那么厚重的书·……·其实这也是我做之前所提过的“120天计划” 的一个原因,那么在短短的120天,我仍然将这本在我看来巨厚无比的书前前后后看了6~7遍的样子,大家都知道做学问学知识也是个检验毅力的艰苦差事,有些知识必然得需要细细地咀嚼,慢慢地体会,虽然读了这么多遍,看过的问题,学到了以前完全不知道的知识,可还是有釗了以前完全没有思考但是你永远要相信看了总比没看要强很多。在这里,很多知识只知道个皮毛,我必须举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例子:直到上了考场,看到考题的那一刻,我才发现由于主观臆断我复习错了考试题型,在冒了一身冷汗,经历了一阵复杂的心理斗争之后,我开始认真地通读试题,发现其实有很多可以展开论述的地方,终于找回了一些自信。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身为跨专业的我如果没有读过那么多遍的书,没有对书目的知识体系形成概念的话怎么会在那样危急的情况下有条理地答题?专业二是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书目是《语言学纲要》和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这是一个非常讲究统合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学科,我的建议还是好好读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当然这是对于跨专业考生而言,如果你是本专业的考生,并且对专业知识很有自信和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规律来。3复习建议在考研之前听说过很多学习软件,不过个人情况让我选择了其中之一,我必须要郑重地向后来人推荐“考研帮” APP,我是在同为考研人的志愿者小伙伴的推荐下开始使用的。它就像你的一个日历表,根据自己关注的所要报考的院校和专业版块,在每个阶段都会告诉你下一步该做什么。比方说,几月几日开始复习,什么时候是强化期、冲刺期、现场确认时间、初试时间、各大院校公布初试成绩时间、调剂期、如何准备复试等信息应有尽有,而且还会经常发布国家政策和考研公告,对于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研友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及时最方便的情报搜集站。与此同时,考研帮每天会有很多的考研经验和复习资料分享,每天都有鼓舞人心的句子和文章激励温暖孤身一人在奋战的你,使你感受到你不是孤军奋战。最重要的是,“考研帮” 里还有免费的政治英语等等各科考研名师的精彩授课视频,可以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有效的复习效果。如果是想考高分的小伙伴、如果是想被自己心仪高校录取的小伙伴,我推荐试一下“考研帮” APP,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无论是政治、外语、数学等公共课还是统考或各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课历年真题永远都是排在NO.1位置上的如果条件允许是一定要弄到至少一套历年真题的这不仅可以让你了解出题方向同时也能让你揣摩到老师的出题思路更能了解到自己目前的水平能力是否能够有资格考上自己的日标院校。考研是持久战,不是游击战,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无计划式复习和高强度的超负荷式复习。每天的作息,学习量 ,饮食等等都要有较严格的规划,甚至多久给自己放松一下也是必须纳人估量之中的。人毕竟是血肉之躯。需要劳逸结合,如果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不论是对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也许等不到上考场就已经倒下了。考研的确是个苦差事,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其中的苦涩与艰辛,这不同于高考。高考所有人都在一个班级里复习,有同样的老师带领和指导,而考研是一个人在战斗,如同荒野求生一般,什么材料资料都要靠自己去争取,幸运的话你可能会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但如果考同一学校同一专业,Ta也很可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如果你抱着玩票的心态、没有十足的决心和把握,还是不要参与为好,因为你要做好花费时间和精力,乃至看着同学纷纷找到工作,自己还依然能始终不动摇、不艳羡、踽踽独行地准备,不到录取通知书到你的手里的那一刻,你都不要心存任何侥幸心理。如果有兴趣的话,研友们可以看看 《垫底辣妹》 这部非常励志的讲述学渣逆袭的电影。电影中任何一个情节都有可能发生在你身上,是那样的真实又振奋人心!还是那句老话: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希望一切的努力都有相应的回报,祝君好运!

堂堂正正

“我们的未来紧紧相系”——希腊留学生的中国情缘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题:“我们的未来紧紧相系”——希腊留学生的中国情缘新华社记者孙奕、温馨“我们收获着希中合作的成果,憧憬着更加光明的前景,大家的未来紧紧相系。”当谈到中国同希腊的关系时,几乎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在华希腊留学生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11月10日至12日,习近平主席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1年再次访希,对中希关系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我想学好汉语,回希腊当一名中文老师。”正密切关注习近平主席访问的希腊女孩安娜说,她的梦想是为希腊民众搭建更好了解中国的桥梁。安娜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在中国已度过5年求学生涯。她爱好品中国茶,爱读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已慢慢适应了中国生活。安娜的父亲曾做服装生意,多次往返中国。父亲的鼓励,让安娜在幼年时便萌发了来中国的兴趣。时光飞逝,中国和希腊的合作与交流蒸蒸日上,比雷埃夫斯港等大型合作项目给当地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两国人文交流也日趋频繁。“如今在希腊很流行学汉语。这其中既反映出希腊民众对中国这一东方文明古国的好奇,又凸显了两国互利合作的影响力和广阔前景。”安娜说。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研究生尼克,是个典型的“工科男”。深深折服于中国发展成就的他,今年下半年放弃了去英国留学的机会,毅然来到中国逐梦。“中国重视科技创新,中国基建世人瞩目,中国速度创造奇迹。在中国,一定能学到很多。”尼克说,随着两国交流越来越密切,希腊和中国的关系一定会越来越亲近。对希腊小伙儿克里斯来说,他的“中国情缘”始于一部中国题材的电影《卧虎藏龙》。“我当时毫不了解中国,但电影里展现的汉语魅力、东方气韵太神秘、太美了。”此后,克里斯开始通过自学、找家教的方式学习中文。兴趣越来越浓厚,对中国的向往越来越深。“汉语背后是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国历史如此悠久,我一定要到中国看看。”如今克里斯已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并有了一个雅致的中文名“梅良玉”。甲骨文、断代史、成语故事……克里斯学到的中国文化越来越多,更凭借流利的中文成为希腊驻华使馆的一名指定翻译。克里斯2008年首次来到中国,这里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感慨,自己原本只是个希腊小镇青年,来中国前从未去过欧洲其他国家。“如果不是结缘中国,我如何有机会踏出国门,并在这里安居乐业?”近年来,随着中希共建“一带一路”、共倡“文明对话”持续推进,两国经贸、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日新月异。对克里斯来说,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他接到的翻译订单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希腊曾遭受过巨大的经济危机,这给希腊人民带来很大打击。因此我一直很期待希腊和中国加强合作,通过更多合作项目促进希腊经济发展。”他说。(完)

常绿树

东台常昌富成为美国大学教授 饮水思源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

中国江苏网讯 “你们这么年轻,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做更好的人,读更好的书……”5月30日晚7点多,盐城师范学院通榆校区东教学楼阶梯教室内,常昌富边向大四学生传授商务英语知识,边和蔼地与大学生们交流。这是他第二年利用假期,义务为母校学生上课。1964年,常昌富出生在东台市弶港镇。1984年,他从当年的盐城师专毕业后,一路求学,现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米勒斯维尔大学教授。在美国读博士期间,因老师的一次不经意间资助,他萌生了感恩之心。20多年来,常昌富回母校开讲座、利用假期义务教学,通过社会组织资助国内困难学生、培育山区教师,利用一技之长拍纪录片唤醒社会良知、进行中美文化交流。老师资助,埋下一粒感恩的种子如今,两鬓斑白的常昌富已旅居美国20多年,至今乡音不改。通过交谈,你会发现他的人生经历,如同链条环环相扣。20岁那年,常昌富从盐城师专英语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台二中任教。4年后,赴原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中文系读研。研究生读完后,他来到福州在《海峡姐妹》杂志社从事采编工作。由于擅长撰写视角独特的深度报道,福建电视台找到常昌富,提议合作做专题片。从此,他便涉足电视传媒工作,因英语流利,他还在东南卫视担任过英文节目主持人。光鲜的工作,丰厚的收入,这一切足以令人艳羡,可常昌富却决定:出国读博。1995年年初,常昌富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大众传播专业博士学位。当时两国经济文化差异还很大,他没有奖学金,全部自费。攻读期间,常昌富的导师开了一门美国著名文学者的课。作为他的首名中国博士生,导师很希望常昌富选修这门学科。“学这门课要买10多本名作家的书当教材,每本书要100多美金呢。”当时囊中羞涩的常昌富没答应,也没回绝,只是神情黯然地离开了教室。次日,当常昌富重返教室时,10多本崭新的书已放在他的桌上。他急忙跑去询问导师,导师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此后,常昌富花了很长时间才知道,原来导师曾跟一位老教授谈过他的窘境。老教授听后便出资买了书,暗暗地资助了他。这件事情深深烙在了常昌富的心里,以至于当他从教后,也效仿恩师去为自己的学生买书。5月28日,常昌富在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题为“公众与决策者之间的纽带:浅谈跨文化交际”的讲座。凭着自己在国外积累的经验和丰富的阅历,他给学生们讲解分析了许多公共关系交际案例,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并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常昌富30年前求学时坐过的教室,面对年轻学生,他思绪万千:“人在有了一定物质基础后,总觉得要对社会有所回报,回来为母校的孩子们上课,觉得是一种很好的机会。”现在,他决定,不仅要定期为盐城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开讲座,而且每年都会利用假期,来为他们上课。饮水思源,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爱国爱乡一直是海内外侨界的传统。华侨华人情系故里、报效桑梓,体现在对家乡社会公益事业的慷慨解囊。长期以来,常昌富致力于推动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和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并带领和感召在美华人为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作贡献。美国科技教育学会最初是由杨振宁教授牵头组建的一个公益组织,主要帮助我国发展科技教育。作为学者,常昌富是比较活跃的成员之一。每年,他都要花600至1000美元,资助四五名国内家庭困难孩子学习。出于感激,这些孩子给他写信以示感谢,而常昌富却在回信中写道:“年轻人,我只是在给你创造一个学习的机会。你不需要感谢我,反而是我要感谢你们,因为当我帮助过你后,会让我觉得回报了我的恩师。”事实上,为了帮助中国农村学生读大学,很多年前起,常昌富就通过私人关系找企业筹集资金,为困难大学生提供奖学金,让这些孩子能继续上学。回国后,他还经常邀请一些美国特级教师,为中国山区的教师讲课,提升教学水平。在常昌富心里,能为华人做些事是最开心不过的了。常昌富长期关注并致力于提高华人的政治、社会地位,推动华人经济发展。比如,华裔科学家陈霞芬被指控涉嫌盗取敏感信息,遭到诽谤陷害等严重不公正对待时,常昌富曾多次积极参与声援陈霞芬行动。“陈霞芬的这次胜利,对在美华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意义重大,是华人在美国维护权益、伸张正义的历史性里程碑。”常昌富表示,当前,还有许多华裔在美国没有被主流文化理解,甚至还有一些人遭受着歧视和不公,华裔群体的维权之路仍然漫长。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常昌富一心想把全美华人联合起来,以便进一步为华人维权。最近,他作为负责人之一,已经牵头成立了全美华人联合会,以此帮助华人能够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对此,身边许多朋友曾经问常昌富为何如此执著?他表示,是恩师赠书的经历让他产生一个想法:“别人给我的帮助是一粒种子,当这粒种子在身体里发芽后,我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别人也能获得更多的种子,然后再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人人相帮的好风气。”搭建桥梁,探讨中美教育本真任教期间,常昌富还为BBC、国家地理等媒体拍摄中东贩卖军火、哥伦比亚贩卖毒品、唐人街贩卖赝品等全球非法贸易纪录片。作品一经播出,在美国引发关注。所有纪录片中,让常昌富最满意的当属美国家庭收养中国儿童的系列。他分别从中美文化视角,探讨了收养孩子的成长与教育问题。9部专题纪录片在全球反响很大,BBC、CBS等多家美国媒体曾对其进行专访。早在2001年,常昌富就开始关注美国家庭收养中国儿童问题。他试图研究,是什么样的美国人收养这些孩子?这些孩子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常昌富先后走访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等地100多个收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2002年,这些素材被剪辑成两个长度为60分钟的纪录片——《爱无疆界》和《难以忘却的女儿》。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和对大量美国家庭的访问,使得常昌富在看到一名叫“静芝”女孩的故事后,第一时间就给予关注。故事发生在杭州,常昌富之所以为其取名《断桥相会》的原因是这样的:1995年的盛夏,一名出生才5天的女婴在苏州被遗弃。她的亲生父母在女婴的襁褓里留下一封书信,为这个女孩起名叫“静芝”,并为自己与孩子定下“断桥之约”,10年后的“七夕”在西湖断桥相认。在苏州福利院的帮助下,最终一对美国夫妇收养了静芝。2005年8月11日,正是“七夕”相会的日子。这对美国夫妇委托朋友赶到断桥,却因为“阴差阳错”,没能见到孩子的父母。巧的是,当时钱江都市频道的一个栏目组,拍到了这对父母寻亲的镜头,并最终帮助他们联络起来,也成就了常昌富的《断桥相会》。在常昌富看来,《断桥相会》还只是立足于中国人的视角。“我的感觉是文化的交往还不够,需要很长的时间。”常昌富说,尽管这些美国家庭很爱这些来自中国的孩子,也努力让孩子认同保持中国的根,但受生活背景、环境和资源等因素影响,在孩子教育上仍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讨。此后,常昌富从美国文化的视角,相继拍摄了《我是谁?》等纪录片,对中美文化进行探讨交流,引导收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如何教育孩子,并帮助这些孩子度过“认同危机”期,在美国幸福成长。(记者 陈和洲 赵亮)

伐柯

8名北大本科生保送至武汉大学文学院,名校推免已经成为主流

在10月12日,武汉大学文学院公布的2020年招收推免研究生信息显示,今年总计招生计划为125人,其中光是推免生就占到了81人,也就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只有44个,其实相比于南开计算机留的位子已经够多了。不过这44个名额之中,学术学位硕士只有13人,其余31个均为专业学位硕士。武大文学院2020年的推免生招生情况依旧良好,81人之中79人来自原985院校,其余2人来自211高校(湖南师大和华中师大),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8名保送生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校园可能有的网友对于从北京大学保送到武汉大学有点不太理解,认为是一种倒退。单纯从学科上来说,北京大学文学要强于武汉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之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北京大学是A+,武汉大学是A-。武大文学院与法学院一直以来都是武汉大学的优势学院,在曾经很火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之中,武大选手基本都是这两个学院的,每年保送到武大文学院和法学院的北大学子都不少,在去年更是有17位北大学子被保送至武大法学院。第四轮学科评估大家都认为能在高考之中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都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但是在研究生推免之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拥有此资格,首先能得到推免资格就说明平时的学习一定不差,至少在中等偏上。何况文学这学科不像理工科有量化的考核指标,论师资力量及学科实力,武汉大学文学院也是国内一流的。除了武大本校以外,保送人数较多的高校还有北师大7人,华东师大川大中大三校均有6人,这些高校的中文学科评估成绩均为A-及以上,可见武汉大学文学院的推免生质量还是很好的。推免生毕业院校人数排名比较有意思的是武汉大学是多年以来保送至北大的第一大高校(除了北大),而每年保送至武大的北大学子也很多,可见如今推免已经逐渐成了名校互推的趋势。除了原985高校之外,部分优秀的211高校可能还有机会角逐名校热门专业,普通院校保送名校热门专业的机会已经很渺茫了。

恶魔女

地球人的汉语言学习圣地:中国第一中文系,宇宙第一文学院

文科和理科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没有人文储备的科研,不会有深刻的创意和革新,笛卡尔、伽利略、牛顿等著名科学家,在文学、艺术、哲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当前,我国每年有数十万毕业生出国留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数以万计外国留学生蜂拥至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文化。在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上,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最佳选择是北京的2所超级大学,一个是被称为“中国第一中文系”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另一个是被称为“宇宙第一文学院”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及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记者、剧作家等,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按照教育部学科门类划分,中国语言文学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研究方向,不同院系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在开设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所有高校中,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是2所“巨无霸”大学,在中国语言文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5 所,参评高校共计 148 所,只有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A+。北京大学110年培养各类毕业生1.3万人11月22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举办建系110周年纪念大会。自1910年3月京师大学堂分科设立“中国文门”起,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历史已有百余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陈晓明说:“1910年我们仅招收了38名本科生。而今年,我们招生的本科生就有204人。”110年来,北大中文系共培养各类学生13995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9073人,硕士研究生2774人,博士研究生1473人,专科生675人,外国及台港澳学生1875人。此外,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还接收博士后79人,国外访问学者及进步教师1813人,国内访问学者及进修教师2212人。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名师、大家辈出,包括鲁迅、周作人、刘半农、胡适、沈从文……在北大60多个院系中,只有中文系以中国冠名,北大中文系目前拥有全国最完整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制,共有5个本科专业方向,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北大中文系是国内唯一细分并具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学、古典文献、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汉语言文学(留学生)5个中文本科专业的学科院系。北大中文系坚持开放包容、融通中外,建设国际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在国际坐标中不断激发学术创新潜力,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国际影响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是中国语言文学系,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文院系,创建于1902年。2003年,在中文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文学院。在过去的1个多世纪里,文学院建设、开创了多个中文学科领域,为推动中文学科现代化,以及中国语言、文化、文学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鲁迅、钱玄同、刘半农、黎锦熙、沈从文、沈兼士、顾随、余嘉锡、吴承仕、黄药眠、钟敬文、谭丕模、穆木天、叶丁易、刘盼遂、李长之、李何林、陆宗达、萧璋、俞敏、启功、郭预衡等一大批学术巨擘,在中文系教书育人、摹画耕耘,铸就了北师大中文学科的辉煌历史和优良学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一直保持着领先水平,是全国首批建立的2个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全国首批建立的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文学院学科门类齐全,现有13个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所、现代汉语研究所、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文艺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文学创作研究所、中国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语文教育研究所、中文国际教育研究所。文学院建有2个交叉学科研究平台,中华文化研究与传播交叉平台、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文学院现有教师107名,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学科最前列,有教育部长江学者7人,有莫言、苏童等著名作家5人。共有全日制本科生约1180人,全日制硕博研究生9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传承发展、中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的学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创新及其理论建设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国家领导人许嘉璐,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著名企业家邱季端、著名教育家陈天敏等。欢迎评论转发或关注。

常卒乎阴

留学有幸入中华 累累硕果满枝桠

留学有幸入中华 累累硕果满枝桠李晓芳在孔子学院总部留影白玫(左二)一家莱昂近照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35所高等院校学习。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值得关注的是,来华留学生的学科分布更加合理,学习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数量仍排名首位,占总人数的48.45%;学习工科、管理、理科、艺术、农学的学生数量增长明显,同比增幅均超过20%。此外,2017年来华留学生中,自费生达43.06万人,占总数的88.03%。中国的快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赴中国留学,他们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感受中国的蓬勃发展,深入了解中国。本报对6名来华留学生进行专访,听他们谈谈留学中国的收获。“快成中国通了”于璐嘉“留学中国,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深层次认知。我不仅读了很多关于中国历史的书,而且深入接触中国社会,尽力把握当代中国的发展态势。”来自埃及的李晓芳告诉笔者,留学中国让她收获颇丰。李晓芳到中国留学,缘起于在开罗的汉语学习。“当时,我们中文系主任也是开罗大学孔子学院的院长。”李晓芳说,“在她的建议下,我参加了汉语水平考试,最终获得了汉语水平5级证书和孔院的奖学金。”受益于孔子学院奖学金的资助,她到中国进行为期两年的研究生学习,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李晓芳说,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小时候,我会站在镜子前模仿电视上记者说话的样子。”到中国读书之前,她已经被新华社聘用,留学中国对她将来的工作会更有助益 。在中国学习已近1年,李晓芳说:“感觉我快变成一个中国通了。”在中国学习生活的经历,让她可以近距离观察中国社会,并进一步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去年暑假,我去了重庆和成都,体会到了中国南北方之间的差异。非常有趣!”在李晓芳看来,这种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是非常有价值的,让她受益颇多。在留学期间,李晓芳也常常观察中国文化与埃及文化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我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李晓芳说。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黄蓓蕾白玫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博士生,今年是她到中国的第14个年头。最开始,白玫随丈夫从伊朗来到中国。2010年,她考入北京语言大学学习国际经贸,成绩优异,成为北京语言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后来,白玫继续在北京语言大学深造,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及博士。白玫告诉笔者,留学中国最大的收获来自学业。通过努力,白玫在硕士毕业后,可以教外国人学汉语。同时,她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也更好融入了中国的生活。白玫给笔者讲了一件趣事,她初到中国,朋友邀请她到家里玩,恰逢春运。“我在中国除夕那天,到火车站排了三四个小时的队买票,却无功而返。后来才了解到,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大家都赶回家乡与家人团聚。火车票如果不提前预订,很难买到。”白玫笑着说。“中国春节是团圆的节日,我看到中国人一家团聚,一起吃年夜饭,非常感动。”今年春节,白玫邀请在中国的伊朗朋友到家里包饺子,感受朋友聚在一起的温暖。“目前,我的丈夫在中国工作,两个孩子在中国学习。虽然我们的生活压力较大,但能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让我觉得留在中国是非常值得的。”白玫说。学习中文 了解中国于璐嘉谈起如何与中国结缘,来自格鲁吉亚、正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的妮娜说:“2014年我读大二,在第比利斯国立大学开始学中文。虽然大家都说中文难,但我不这样认为,觉得它特别有意思。当时,在我们学校读书,会有到中国留学的机会,但没想到很快我就有了这个机会。”随着学习中文的深入,妮娜发现“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是自己愿意做一辈子的事。“也因为对中文的喜爱,我放弃了原来的专业‘美国学’,一门心思到中国留学。” 妮娜说。妮娜将自己到中国学习的收获概括为3点:一是接受了高水平的教育;二是了解中国;三是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得到锻炼。“中国人超级努力。”妮娜说,这是她对中国印象最深的一点,“我希望自己也能不断努力,实现梦想。”实现梦想黄蓓蕾尚可来自格鲁吉亚,从小他便对亚洲文化与历史感兴趣。本科时,他在第比利斯国立大学读书。“我很想学习亚洲语言,但我学的专业是政治学。读本科一年级时,偶然间我发现有‘东亚学’这门课。在上这门课的过程中,我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一边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一边在课后自学中文,想要到中国读书。”尚可说。2016年,尚可作为第比利斯国立大学的交换生如愿进入浙江大学读书,凭借优异的成绩获中国政府奖学金。后来,尚可成功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成为当代中国研究专业的一名硕士生。“留学中国,不仅让我在学业上取得进步,也让我变得更加独立。”作为独生子,尚可之前习惯了在父母的照顾下生活,也未想过有一天会离开家乡到异国求学。“让我感动的是,在这里,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得到师友的帮助,他们的情谊感人至深。”尚可说。在尚可看来,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读书,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他慢慢也融入到其中。“比如中秋节吃月饼、春节吃饺子等,对这些民俗文化,我很感兴趣。虽然中国发展很快,但传统文化保护得很好。”尚可说。到中国学习很有价值黄蓓蕾梅心慈来自赞比亚,现在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名大一学生。在赞比亚学习时,梅心慈想要出国学习经济学。在选择留学目的国时,她被中国的快速发展所吸引,便定下目标到中国留学。“不仅自身发展速度快,中国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持续注入新活力。这让我觉得来中国学习很有价值。”梅心慈说。梅心慈最喜欢中国历史、绘画,虽然来到中国仅几个月,但她多次参观博物馆。这也让她对中国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博物馆里陈列的中国画与传统服饰,使她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梅心慈还利用假期到山西平遥参观,乔家大院让她印象尤为深刻。到中国的第一周,梅心慈登上了长城。“登上长城是我这几个月里感到最有成就的事情了!”梅心慈笑着说。中国的网络发展也让梅心慈感到惊奇。“到中国后,可以用手机线上支付让我觉得有趣。同时,还有很多App,增加了民众生活的便利,比如可以用手机叫外卖、叫出租车。”梅心慈说。介绍中国文化到贝宁黄蓓蕾“没来中国留学之前,我就知道很多中国的风俗文化。比如在过春节前,还会有‘小年’这样的节日做铺垫。春节时,人们会包饺子、贴春联、吃鱼,还会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也知道这些习俗的含义,比如鱼取谐音‘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传播专业的莱昂说。莱昂来自非洲贝宁,与中国有不解之缘。孩童时期,家里经常放中国电影,尤其是中国功夫电影。从那时起,莱昂就对中国十分好奇,到他上学读书时,便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2014年,莱昂到科托努友谊体育场看球赛,球场里面有漂亮的看台,精美的灯光,绿绿的草坪。“当时我好奇地问旁边的朋友,这个球场是谁修建的?朋友告诉我,球场由中国设计师设计。”由此,莱昂暗暗地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到中国留学,也希望留学回国后能够为中国与贝宁的友谊作出贡献。谈到在中国的留学收获,莱昂认为自己很好地理解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并将其付诸行动。已在中国留学两年,莱昂非常喜爱中国文化。“我想把中国文化介绍到贝宁,让贝宁的民众也可以从中受益。” 莱昂说。

火鸡

来华外国留学生:到中国留学 我们才有希望和未来!

【环球时报驻埃及、英国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纪双城 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在不少外国人眼中,日益富强的中国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赴中国的外国学生,也有越来越多人从传统的中文、历史、中国文化等专业,慢慢转变为经济、金融等社会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对中国社会文化有更深刻的体验了解,在日后做与中国相关的工作时感到更加学以致用。“到中国留学,我们才有希望和未来”在非洲,不少国家的媒体都对中国成功的经验多有报道,呼吁学生积极到中国留学取真经,将来国家建设服务。在这种大环境下,非洲学生对赴中国留学有着强烈和兴趣,在埃及和苏丹,学生们甚至以到中国留学为时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15年间,到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人数激增,从2003年的不到2000人增加到2015年的近5万人。埃及开罗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学生哈立德直言不讳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是希望,中国代表着未来,到中国留学,我们才有希望和未来”。中国驻埃及使馆教育处官员韩忡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埃及学生到中国留学的积极性很高。从中国政府奖学金来看,中方更鼓励埃及学生到中国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埃及学生可以登录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网站进行报名,然后把申请相关材料递交埃及高教部,由高教部负责面试和筛选后,向中国进行推荐。今年,中国给埃及的政府奖学金名额为139个,埃及学生的报名非常踊跃。至于选拔标准,埃及高教部优先照顾埃及各高校教师,鼓励他们去中国深造,读更高的学位。热门专业主要包括农学、兽医学、中国传统中医、工程技术等,也有不少学生希望在中国继续深造汉语。前年中国政府奖学金是109名,去年107人,今年的名额更多。2017年,埃及赴华留学的学生总数为1700多人。除享受包括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学生以外,还有一些学生的留学是通过中国与埃及之间的校际合作进行的,如华中农业大学向埃及本哈大学研究生提供硕士与博士奖学金。通过日常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中国早已成为英国最大的海外生源国,近年赴英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保持在每年约10万的水平。反观在中国留学的英国人人数,年均只有5000左右。这种落差是否说明,对于英国人来说,去中国留学没什么价值?有过留学中国经历的英国人听到这样的疑问,都会摇头说,事实恰恰相反。英国留学生在中国能学到什么?首先自然是中文。曾经在北京一所大学作交换生、学习两年中文的伦敦学生帕洛特,如今中文已经流利到可以主持英中商务会议。“学到最后,我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是一个老外,身边的同学每天都在尽力说中文,我每天身处的环境就是沉浸式的中文学习环境。”英国广播公司(BBC)早前引述当地一项独立调查数据显示,多数英国人除母语外基本不会外语,因此缺乏包括懂中文的人才。这种语言技能的缺乏使英国年经济损失达到480亿英镑。帕洛特说,在中国学中文,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能了解到中国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比如,在中国他通过对中国青年志愿者社会参与现状的研究,了解到和自己同龄的中国人如何看待社会实践经验,以及个人的理想抱负。帕洛特说,他将这些都记录在自己的论文里,认为这样的深入了解,是在英国永远无法体验到的。英国政府早在2014年就制定计划,到2020年,每年将安排多达8万名英国学生参加一项去中国学习或取得工作经验的项目。家住英格兰伯明翰的彼特十分同意这项倡导,因为他自己就是践行者。本科金融专业的彼特如今在英国一家大型银行供职,去西安留学对彼特来说,已经是快10年前的事了。他在西安学习的专业是中国金融市场研究,除此之外,这个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英国人还在当地当英语家教赚生活费。两年的生活和学习经历, 令彼特对于中国老百姓的家庭观和社会关系处理更加了解。他在返回英国后不久就被银行录取,获得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且日常从事的工作还时常与中国市场有关,这令彼特感到学以致用。吸引更多优质人才来华据介绍,目前中国有400多所高校具有接受外国留学生的资格。清华大学在最近10年招收了约150名英国学生来进修,其中多数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少学生来自牛津、剑桥等英国名校。在学习期间,这些英国学生涉及的攻读领域包括法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和传媒等专业。这些毕业生之后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于经济、管理、金融和法律。英国是中国第一大教育项目合作伙伴,迄今有超过200个合作办学项目。除清华大学为海外留学生开设了各种学位和非学位进修课程外,北京大学也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合作开设了暑期课程,面向全球招收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感兴趣的学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从来华留学的学科上来说,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并没有看到明显的从传统中文、历史专业到其他自然和社会科学的转变,但在中国的一些大学,某些专业已有更好的发展,在国际上获得更多认可。储朝晖介绍称,目前很多外国留学生是通过“登记入学”的方式来中国入学的,并没有经过考试,这会影响来华留学生的质量,对真正优秀的学生吸引力有限;另一方面,有些院校会对外国留学生的教学要求放得更松,以至于影响院校专业的发展。这是因为一些外国留学生受政府资助,同时学校也想多招收学费更高的外国留学生。他认为,中国高校要慢慢改变这种方式,转为采用入学考试方式招收外国留学生,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是要提升学校自身的吸引力。原标题:来华外国留学生:到中国留学,我们才有希望和未来!

遥惠

宁夏大学考研复试线公布,文学院压分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被扯下

#考研#【希望大家能够给阿飞学长一个关注哦!】01引子宁夏大学早在2020年4月27日就公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只不过,这一次宁夏大学并没有像考研初试线公布时候那样被高度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当时,宁夏大学文学院由于其报考考生专业课大都在30分以下被考生吐槽其压分太严重而冲上热搜,让不少考生恨得咬牙切齿,毕竟这么点分数,意味着自己一年的辛苦努力全白费了。尽管后来该校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申明,表示经过核查不存在估计压分的行为。(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但是,这样的答案显然不会让大家信服,毕竟不少考生都表示考题压根没有超出大纲。甚至一些二战宁夏大学文学院的考生自认为比第一年考得好很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拿到了比“一战”更低的分数。02宁大考研复试线公布,文学院压分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被扯下今年,宁夏大学文学复试线为345分,这就意味着报考该校的考生几乎是全军覆没。不过,这也是早就已经知道的情况了,毕竟国家线都没有过,院校复试线再低,也没有可能进复试。(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不少考生表示,这次宁夏大学文学院真的让自己感到恶心至极。考研,原本是多么严肃的一件事,现在在宁夏大学文学院那里,却变得如此滑稽可笑,甚至是有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错觉。(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其实,网上早就有宁夏大学文学院就读过的同学发帖表示,自己在宁大上了三年,宁大不少教授们表示考研别考虑宁大,考不上其他学校,就去上班,在这里是浪费青春。03结论考研中,压分的现象确实时有发生,但压分压得这么严重,简直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还是文科类的专业,学长真的想请问下改卷老师,你们的题目是有多难,考生是有多蠢,竟然只能拿到几分?着实令人不解!(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不管怎么样,今年报考宁大文学院的考生,想必是真的伤透了心,希望各位考生还是要调整心态,不要被这种事情影响太久。好好调整,争取考一个更好的学校。因为,宁大文学院的这种行为已经配不上你的努力。对于宁夏大学文学院这种现象,网友们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评论,发表意见!

陈三两

2020考研:一则二本跨专业考厦大中文系经验贴分享!

考研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困难,但对每一个真正用心经历的人来说或许是一次重生。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带给你们一些有用的帮助。预备阶段:一、关于考哪个学校,选择哪个专业我建议你认真衡量,去想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未来就业机会和前景,还是生活环境,或者一个硕士的学历,考研是人生一个很好的机遇和向上的平台,他对人生不能说有决定性作用,但确实有着重要意义,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能为以后的生活多积攒一些努力,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考研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再来选择地区、学校、专业。二、确定了学校和专业之后,一定要广泛的搜集学校信息,从报录比到分数线,最好能够看到学校真题,这样你可以大概知道这个学校的考试题是否适合你的思维,对你来说是不是更容易回答,报录信息,分数线等等网上都可以找到。三、通过自己意愿和搜集到的信息确定自己报考的专业后,一定要从厦大官网上找考研参考书目,如果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参考下其它相关书籍。备考阶段:第一阶段:我大概是在17年十月就开始进行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是看书,了解书有多少章节,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中国文学史》为例子,每一章又都会有小标题,在第一轮看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小标题,小标题对于提示本章主要内容有很大作用,对每章主要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在看到后面内容时会联想到之前内容,知识更容易衔接,对后期背书有很大帮助。第二阶段:18年四月开始就已经开始背书。《中国古代史》:是直接背了配套的辅导书,但要注意的是《中国文学史》一共有八编,每一编都会有绪论,绪论一定要背,近几年来厦大常从绪论里出题,13年出过文学与经学双向互动、魏晋南北朝发展历程;14年明代俗文学发展与文学特性认识的变化;18年宋词兴盛原因。除此之外《中国文学史》里的小标题一定!要注意,很多时候厦大的题目都倾向于用小标题直接作考题,不过虽然文学史内容多,但厦大不必重点,一定要好好研究真题,近年考过的真题可能不会考,但是考过的人物、时代、或者与以往考题有相似之处的知识点会考,仔细分析真题会发现考试的偏重点,比如人物、作品艺术成就或价值、文学作品等,也会发现朝代里,汉、唐、宋、明考过的题目很多,也很少会连着考一个朝代,但也有例外,比如去年和今年都考了宋朝。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考题又难又偏,有一点不方便的就是现当代文学没有小标题作提示,所以要自己把握内容和重点。现当代文学建议同时参照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可以弥补一下朱栋霖版现当代文学史中遗漏的内容,此外个人认为对现当代文学的把握,最主要还是要依据真题,根据真题分析现当代文学史中最重主要的内容,如对比真题会发现鲁迅先生一直是考试重点、小说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而言也更受重视,新感觉派小说、新历史小说等等都格外重要。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的题目经常出人意料,比如今年简答题就是“垮掉的一代”,对于外国文学史的复习要比任何一个科目都要细致,每一个细小的细节都可能变成考题。可以参考真题猜测考试的重点时代,流派和内容,但一定不要侥幸,一定要细致复习。对于真题的分析,可以给予参考的如对比真题会发现,近年考试开始重视文学流派,如今年考了浪漫主义文学,之前考了批判现实主义,俄国文学、苏联文学、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也经常被用来考试如《第二十二条军规》、“垮掉的一代”、《等待戈多》等。友情提示一点,鉴于厦大喜欢从0几年的题目里出题,莎士比亚在0几年多次考过,而现在好多年没有考过所以可以给予一定关注。语言学:跟其他语言学专业比,701的语言类题目更常出一些能作为论述题的大知识点,考点也更加基础,《现代汉语》参照真题我重点看了上册,其中词汇、文字考的频率更高,《语言学概论》对照着辅导书和从学姐那里买来的题库背了背,只有最后一章做了笔记。而《古代汉语》对应的翻译其实没有那么难,保持翻译的敏感度就好,也可以休息的时候用《太平广记》一类的书练练手感。802《文学理论》:先看了一遍,当然只是看根本就不够,要弄清楚每一章节内容,有的时候一章就可以出成一道题,此外课后题也要给予重视,课后题中的名词解释,问答都可能在考试中原题出现。文学理论我建议自己要看一遍弄清每一章逻辑关系,然后根据课后题尝试自己梳理笔记,这样再次与学姐笔记或者其它辅导书对比时,既可以补充自己的笔记,也不至于在没有把知识点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情况下,机械的背诵别人的笔记。对于真题,文学理论经常会出相似的或者几年之前出过的知识点,而最后80分的文学评论我是听了学姐卖的文学评论课程,对于文学评论的立题和评论方式也有一定启发,除此之外也可以多看些文学评论类的杂志,或者平时限时练练手。近些年来厦大的文学评论开始偏重于散文、随笔类,如今年叔本华美学随笔《论文学》、之前的《忠义水浒传序》等美学:美学太难看懂,是直接买了学姐笔记来背,同时也看了易中天的《破门而入》帮助理解。总体来说美学的题基本上都考的是重要人物或者重要观点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都是重点,具体的可以参照真题来决定复习的重点。第三阶段11月---12月这一个阶段分析了厦大考试的重点与出题规律外,我只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来练习掌控时间,和答题技巧,之后主要还是背书,只不过背书开始有了侧重点,【有一点要注意哦!虽然猜到考过的题再考的几率很小,但我还是会背!也还会背其它不像重点的知识点,只不过不再是强求精准!】这一时期背书我通常是背一个朝代或者时代,然后第二天复习前一天内容并重新再背新内容。11月-12月具体时间安排是:7:00-8:00:古代文学(昨天朝代+今天)8:00-9:00:现当代(昨天时代+今天)9.00--10.00外国文学(昨天两个时代+今天)11.00-12.00文学理论(昨天三章+今天三章)13.30--14.00美学14.00---17.00英语17.00--19.00政治19.00--20.00语言20.00--21.00复习到了后期基本就是古代文学一次性过两个朝代,现当代两个时代,文学理论五章等等。最最最最重要:1、每个人的记忆力和习惯不一样,所以时间要根据自己习惯调整哦2、每一门课程都要踏踏实实背书,不要自己押题,分析真题和押题是不一样的,分析真题只是为了确定哪个重点背,而不是哪个不用背~~对于真题的分析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的分析只能作为参考,一定要好好背书,自己琢磨!3、考研都很难,但一定保持好的心态,慌了,累了就休息休息,不要强迫自己,这样大脑可能会拒绝学习的。公共课:我公共课考的并不好,所以也不敢怎么传经验,但是考虫的课可以考虑,肖秀荣的“圣经”就不用多说了。考研很累,我很幸运自己有足够的动机,也非常感激有一个能和我一起考研的伙伴,如果没有她的鼓励和陪伴我想我的考研之路会非常难熬,我希望每一个考研的小伙伴都能成功,也祝愿每一个我身边的考研人能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