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文科博士太难了,为什么我还要读?蒲衣子曰

文科博士太难了,为什么我还要读?

文科博士的生活并不刺激,但文科博士的境遇,却是个笑中带泪的流量话题。文科博士丧吗?没你想象得那么糟。怎样读博读得爽?也没你想象得那么好。对于文科博士的精神健康而言,能一起吹牛B的学术共同体很重要。而流水化论文生产与知识分子的地位激变,则影响着文科博士的自我认知。2020年各大高校的博士招生简章正陆续公布。念书,还是工作?困扰着很多文科生。本期反向流行邀请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傅正、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杨宸,聊聊有志于读理论、做研究的人如何才能过得好。01文科博士,丧并快乐着“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想这个事情,如果当初不搞学术,我会干吗?当时头一个感觉就是,我现在孩子应该都会打酱油了,生活非常美好。”每个读了文科博士的人,大概都会像美国诗人佛罗斯特那首诗《未选择的路》里说的一样,对黄色森林里的另一条路心有所想。“每天学校、家、图书馆、gym、几点一线”;“多么稀薄的生活啊,谁跟我接近了都有高原反应”;“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刘瑜对文科海外博士生活的描述,跟港台博士生的状态也大体一致,大家处在鸡犬不相闻、高度原子化的状态;而在中国内地读博,有传统的人情与师门文化,烟火味道更浓,也更欢乐一些。我的快乐很少,当然我也不痛苦。主要是生活稀薄,事件密度非常低。——刘瑜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不论如何,文科博士可以一天待在寝室里不出门,吃饭靠外卖,任何交流和工作都靠电脑来进行。但中文系不是读读小说,谈谈恋爱,风花雪月一下就好,研究工作总是非常枯燥和繁琐。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经历一些很丧的时刻,但就像在沙漠里行路,这也是很考验自觉性的阶段。因为你可能每天都毫无成就感,研究推进很慢,不是马上能得到反馈,而来自学术共同体的正反馈则更漫长。一些文科博士的“自救组织”出现了,互相督促对方的写作进度,免得放纵掉了自己。为什么文科博士的孤独与丧容易成为热点?这也与知识分子的地位变化太快有关。上世纪80年代读中文系的人,常常是高考赢家。而今天,所有的人都被拉平了。整个社会对于文科博士的质疑似乎是永恒的:你们干的是一些对社会没有帮助的工作。02最经典的博士论:马克斯·韦伯文科博士为什么容易不快乐?文科的研究很难被量化评价,不易进入大众,也很难获得圈子外人的理解,学的东西往往跟自己的生活分不清楚。而社会有另一套评价系统,文科博士在这里会显得渺小。文科博士学科内部还有鄙视链:搞人文的看不起搞实证科学、数据模型的;在中文系,搞古代的看不起搞现代的,搞现代的看不起搞当代的,搞当代的看不起搞文化研究的,搞文化研究的就只能看不起新闻传播的了。很多文科博士的焦虑,其实跟读书本身没有关系,读书本身是快乐的,难的是跟如何把读书的结果转换成学术论文有关。所以说,学术生活就是一场疯狂的赌博。——马克斯·韦伯而马克斯·韦伯老兄的《学术作为一种志业》(现在翻译作《科学作为天职》),在一百多年前的德国就告诉我们即将面对怎样一种学术体制:参与世界大学排名,加入国际资本主义竞争。大学老师就像项目经理,带一帮学生来做课题项目,而博士就是项目经理的预备期。03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还能“我手写我心”吗?“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可以用来形容所有的文科生。读书一时爽,但一直读书(读博)未必爽,因为要在学术抱负之下,进入到专业体系之中,成为职业学人。博士阶段类似于苦行的学术生活,给“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赋予了一个沉重的肉身。这种沉重需要整个博士生涯来克服。△漫画来源@《念书,还是工作?》学了人文社科以后,也未必能把这世界看得很清楚,甚至,人文社科专业自己都看不清楚自己。今天,文科博士的公众表达力在下降吗?忙于学术生产与发表,文科博士没有过多精力去关注公共话题;而青年学者的黑话写作和翻译体语言,也很难进入大众。我们正进入分众的时代,每个群体都有小圈子,各种亚文化,“次元壁”需要用劲儿才能去打破。惯于写论文的文科博士,常常陷入一种普遍的焦虑:平常写散文时,能我手写我心,非常流畅;而写论文时,却始终是挤牙膏的状态。如何文思如泉涌,让“生命经验自然流淌”而又能够“带着理论与格式的镣铐跳舞”,这是每个文科博士写作路上都会面临的困惑,也是一项颇有趣味的挑战。就像韦伯所说,每位从事学术工作的人都要接受机遇的挑战——“灵感”会不会来?人们往往未能意识到,灵感在学术领域的作用,不亚于它在艺术领域所起的作用。04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文科博士就像作家,这门职业会积累太多的毒素。中产阶级最爱的作家村上春树,每天跑步。假如不通过某种自律的生活把毒素排泄掉,就无法度过一个有效的博士生涯。 当作家写下一个故事时,他是在面对体内的一种毒素。假如你没有这种毒素,你的故事就会无聊而平庸。这就好像河豚:河豚的肉是极为鲜美的,然而它的卵、肝和心脏都有足以致命的剧毒。——村上春树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读博,就像不是所有人都是一流的诗人和小说家那样。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本期反向流行嘉宾这么说:“想法比较少的人,目标比较明确的人。来读博士之后,知道我要做的研究是什么。从博一的时候开始很好地规划,积累材料和前人研究,到时候论文顺理成章就写出来了。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目标比较明确。不能今天读的是康德,明天就去读康有为了。”(傅正)“读博的人要自律。像刘瑜教授说的,‘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一直有开足马力、高度自律的状态,每天都要跟自己进行斗争,要‘于虚无处坚守,向平凡中证成’。”(杨宸)总之,读博没有想的那么坏,也没有想那么好,还是要像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想好了就去长久地做。作者:董牧孜编辑:张进校对:薛京宁

书也

大学最坑爹的6个专业,一个比一个辛酸,就业困难工资低!

新闻专业这个行业可以说在中国出名,但没有真正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人们很难理解内容结构。找工作也是个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只能挤公务员单木桥,所以研究生入学考试可能不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有必要对新闻专业学生进行思考。中文专业中文专业曾几何时,是很多状元争相报考的专业。现如今,中文专业成了很多人调剂都不愿意去的专业。毕竟这个时代,仅凭诗词歌赋很难有一技之长,当作家当作者出书并不是绝大多数中文系毕业生的出路。几乎80%的毕业生都会在毕业之后选择与中文毫不相关的工作!行政管理在很多公司,这个岗位的人员会经常跳槽。主要是觉得薪资待遇太低,但申请加薪最后都会被驳回。因为在老板眼里,这岗位没什么事情可做,很多时候都可以看到这类岗位人员,在工作时间玩手机,逛淘宝。所以大部分的公司,并不会给这样的岗位开设太高的工资。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已经连续6年被标上“红牌专业”,由于这个专业在国内发展相对滞后,所以导致读这个专业的人,念到博士毕业都没有出路,好一点的还能留校当当老师,一般的也就只能转行。历史学专业这个专业几乎不用我说,也没有多少人会将这个专业当成首选考虑。除非是对历史很有研究,很感兴趣的人。学习内容枯燥得很,就业的问题也很严重。要么去做科研,要么去当老师。但问题是,即便是硕士生去做高校老师都比较困难,每个学校需求量很小,毕业生那么多,怎么分?所以有不少人去当中学老师,已经算是很满足的了。所以报考这个专业,要考虑清楚了。法律专业2017年应届毕业生该专业就业率为73%!!! 看似高大上的高新职业专业,从入学那天起就注定了要背诵若干条文和卷宗,毕业后相当律师和法官?在最难考的司法考试面前不知挂了多少前辈,且行且珍惜。

牟子

专家面向求职毕业生提出四点建议;文科生:有尊严地求职

专家面向求职毕业生提出四点建议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就业网站上出现了一封面向广大求职毕业生的信件,信件中,就业指导专家从求职心理、求职准备、求职细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具有很强的参考性。  该信件指出,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会遭遇到社会关系、地域、户口以及名校等许多无形的壁垒,对此,大学生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埋怨和有侥幸心理,应踏踏实实从各方面做好准备,以帮助自己成功求职。  专家指出,当前大学生应做的准备包括:  一、放低要求,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  大学生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录用毕业生的单位要委派人员,对毕业生大量投入成本进行 培训 、教育,对其进行社会化训练。刚毕业的学生不仅不能立即独当一面地工作、给组织创造价值,相反,用人单位还要在其身上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教育 培训 毕业生,使其胜任岗位工作。因此,对用人单位,大学生应该抱着感恩的心,要感激它给了自己就业机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二、写简历及自我推荐信要诚实。  应尽量用四号或小四的宋体写简历,黑色即可,不要用大号字体以期待引人注目,更不要用花哨的颜色或字体来写。 简历 不是广告,要用老老实实的风格。内容一定不要有任何虚假,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吹捧自己、抬高自己。即使家庭很贫困,也不要自卑,要老老实实填上去。自己的经历,家庭成员等都要如实说明。  三、履历表、问答、薪酬填写要认真。  招聘单位要求填的他们设计的履历表和问答应该逐栏填写,不能有任何一栏空着,否则会被认为做事马马虎虎,或者认为不尊重他们。回答提问时,必须对每个问题诚实回答。  四、要甘愿从基层做起。  每个单位在确定了自己的愿景、使命、战略后,需要各种职能的专家来帮助它实现这些战略目标。他们花钱请来人员,是作为本岗位专家的身份来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而刚毕业的大学生现在还不能承担起这些本来应该担负的责任,还需要长期的磨练、学习、进步。无论大学生的专业多么难以找工作,而这个岗位总是需要人去做的,只要自己心甘情愿地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地学习、进步,提高技能、态度积极、改进理念,就一定会被录用。文科生:有尊严地求职  文科生不选择与专业对口的职位,是兴趣使然,还是现实所迫?日前,复旦大学发布的《2010复旦就业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依据近几年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实际流向的统计分析数据,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越来越低,尤其在人文类基础学科如文史哲等专业上,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学生甚至不到一半。  在很多文科生看来,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人人网上就有一条状态被许多文科生转发:“上帝还是很公平的:学生阶段,文科男生好找女朋友;理科男生不好找。毕业了,文科学生工作难找,媳妇就跑了;理科学生工作找到了,媳妇也就有了……”  毕业生供大于求,对口职位收入微薄,已成为摆在文科生面前不争的事实。在对同学的就业建议中,《报告》中的各个院系也纷纷写道,“对于希望从事非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要在大学学习期间提早做好其他专业知识的储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外语水平的提高,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复旦大学丰富的资源,研修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鼓励学生选修第二专业,并关注相关领域的实习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岗位稀缺,可替代性高:“我们能做的谁都能做”  复旦大学2007级中文系的孙晓(化名)目前正在求职,她主要瞄准两个方向:一是媒体,二是事业单位和国企,如国有银行等。全班90多人,读研的约占一半,剩下的都要找工作。“一般到大三上学期,大家开始迷茫,然后基本定下找工作或直研,找工作的人开始不断实习,直研的人开始继续修绩点和联系老师。找工作的也是要么外企,要么传媒,要么公务员,要么老师,都在艰难地找着。”  “再高考一次我就考理科。”这是孙晓前不久看到班长改的msn状态。作为从理科转专业到中文系的学生,她自认和班里的大多数同学一样,对中文专业的热爱度很高,但还是选修了一个经济学的第二专业,为找工作做准备,毕竟中文专业对于找工作而言“太没有优势了”。  在大三决定求职后,孙晓找了两份实习的工作:先在某大型门户网站做了一个月的行政助理,又在一家行政机关担任了4个月的办公室文秘,随后,就开始一心一意找工作了。到目前为止,她投了十多份简历,包括七八家国企、一家民企、一家媒体、五六家银行,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媒体一年只招几个人;而在公司,文科能去的职位多是办公室文秘的岗位,没有技术性,竞争者也多,得到面试机会自然就很难,所以就继续投着,没音讯着,目前在等银行,希望他们给我笔试的机会。”看着理科牛人们已有一些找到了工作,她心里有点着急。  汪北辰(化名)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2008级硕士生,和他同专业一届的同学中,只有3个人选择继续读博。作为一名本科师范专业的学生,又读完了硕士,他虽然和班里打算找工作的另一些人一样,“仍处于混沌状态”,却很坚定地不想当老师。  “现在硕士的出路很窄,去高校只能当辅导员,而且基本上只能是中西部;这是我们这个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的,范围小,需求也小,而如果去专科学校,就基本没有学术前途。”他所在的该专业处于全国顶尖水平,硕士生在2003年前,博士生在2005年前,有机会进入一流院校和科研能力强的单位,但近年来,由于高校更愿意聘请有工作经验的副教授以上人员,毕业生去一本高校的工作几率几乎为零。“至于高中,上海的高中老师收入是不错的,但一般只签两年,而且对于非上海生源来说,不设门槛的学校也比较少。同时,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历史老师需求量很小,某种程度上讲,可以看作是一种运气的比拼,因为学校一方并不是每年都需要进新人的。”汪北辰说。 “我们除了做老师,一般只能考虑媒体、公司文职、政府部门,我们能做的那些工作没有不可替代性,谁都能做。只要外语好、人活泛,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平台,发展空间会很大,如果没有,就是废物。而且我们平时接触的人少,锻炼少,与经管类专业相比,打交道的能力也要弱一些。”但他也认为,打交道的能力好锻炼,但自己受过专业训练,拥有较深的思考广度和深度,这种思维模式反而不太好培养,可以发挥出“后劲”来。“但是,面对生存问题,又不得不去适应社会,后劲要发挥出来也得有前提。”  “搜遍了国家公务员的网站,岗位几乎都是有专业限制的,我们只能报那些无专业限制的部门,再一看,这些岗位每个只招一个人,都有好几千人报名。”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的王一(化名)对记者说,“再看那些理工科和小语种的对口职位,报录比常常还不到十分之一,就觉得我们是没有专业的人。”  不做研究是生活所迫:“至少要过十年没有尊严的生活”  “我最想去的是财经类媒体或当公务员。”孙晓表示,中文系的对口职业是媒体、老师、公务员,但在上海,本科生毕业一般只能做初中或小学老师,高中老师都要求研究生学历。公务员招录则更多面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今年“国考”只有15%%的岗位招录应届毕业生。她觉得“实在不行就工作两年再去,或者有机关单位招储备人才的,先去没编制地干两年。”  在孙晓看来,班里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直研或考研。基本上比较活跃、叫得出名字的都直研了,但其中真正想做学问的并不多,“潜心学术的牛人”在十个以内,其中还包括好几个有家学渊源的。她猜测可能有几个原因:系里很多学生是外地的,研究生要落户上海比较容易;做老师的话,研究生可以去高中;研究生期间,还可以多考几个证,多实习,也许还会有更好的机会;有的同学还比较迷茫,没想好以后干什么,就想用研究生阶段缓冲一下。这样一来,硕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跳板,为争取更多时间,以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做准备。  “如果不是一直喜欢,喜欢到可以真的废寝忘食的话,做学术是对身心的巨大考验。”汪北辰说,“男人要养家糊口呀,这是第一位的。当学术不能满足谋生的最低要求时,面对现实的需求,能选择的只能是不去选择。”在他所在的院系,教授做一个长达数年的项目,往往只能申请到一二十万元经费。  《报告》显示,博士生求职的专业相关性较硕士生高,硕士生专业相关性较本科生高。王一认为,读到博士,要承受生活、学术的双重巨大压力,每个月的补贴在大城市根本无法维持生活,也不能像理工科学生一样读研时就能做项目赚钱,还得靠家里供养,读完以后,年龄大了,也没有太多可以改行的机会了。“对于家里困难的同学来说,博士毕业,却还只能得到一般的工作和微薄的收入,至少要过十年没有尊严的生活。” 喜欢就点点关注吧,还有更多职场小故事~

殆乎殆乎

大学最心酸的5个专业,就业困难工资低,有你的专业吗?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专业究竟有多难就业?从数据上来说,这一类的专业已经连续几年登上了难就业专业排行榜,可谓是就业难的红牌专业。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与此类专业对口的专业不多,而且需求量也不大。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继续往上读,考研考博士,当然,也有一部分选择了在其他行业就业。文秘专业不得不说大学里文秘专业是最适合考公务员的专业之一,但是公务员考上的毕竟又只是少数。文秘专业尴尬的地方就是几乎可以胜任个人行政工作但不能替代其他任何人,说白了就是没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是找到了工作要不就是工资低或者专业不对口没前途。三两个人上课,老师永远多过学生,自己承包了所有问答互动和课后黑板,然而最痛苦的莫过于永远不能逃课。中文专业中文专业是最适合考公务员的专业之一,但是真正能够考上公务员的人毕竟只是小部分人。其他没考上公务员的毕业生,就只能找一些行政之类的工作。说白了,这个专业也属于一个可替代性相当强的工作,没有自己的特点,专业性不强,毕业后找工作没有竞争优势,工作难找,工资也很低,没有什么发展前景可言。人在30岁以前是可以混的,但30岁必须要定下职业方向,30岁必拿的东西:第一是对自己的了解,第二是专注的能力,第三是英语,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它们可保证你今后约十年时间攻专业,以便40开始第二人生。新闻专业新闻专业听起来很高大上,毕业进入国家电台工作?想得美!新闻专业出来的毕业生会和众多中文系历史系的人一起抢饭碗,从事文书、编辑、教育等领域!铁道专业会报选铁道专业的人,基本来说都跟家庭有着比较大的关系,我们也是听过不少的铁三代,可能就是从他们的爷爷这一辈份干的这个职业的。可能你想这个专业并不憋屈啊,也可以算是事业编制了,但是往往现实是残酷的,最近一个学子就跟我抱怨,他的很多学长干的其实是是卖票的事情。

祈雨

不建议报考的4个大学专业,就业率较低,深造才有出路

读大学,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高考生而言,没有办法选择更好的大学的情况下,自然而言专业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实用性强、就业率高、与就业市场吻合的专业更加吃香,好就业。反之,有些大学专业就不建议报考,就业率偏低,不去读研、读博深造,出路较窄,这些专业是什么专业呢?一起来看看。01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来说,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找工作确实容易找,属于很热门的专业,不过,在具体的毕业生见面需求会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往往会遇冷。产生这种落差主要在于具体环境治理行业,往往处于投入大于产出,盈利微弱,很多相关行业公司普遍处于亏损状态,除了环保咨询业务服务业每年近亿元人民币盈利,是一种盈利状态。基于此,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虽然在就业形势上赢了,但在实际就业中,有待考量,不少该专业毕业生入学前觉得该专业发展前景光明,值得一学,入学后才会发现没那么简单。其实,主要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面比较窄,想要有好的就业环境,需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然后在毕业后去高校、研究所工作。0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很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难以胜任广播电视编导工作,有不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都会准备考取教师资格证,这样一来,毕业后可以直接去当老师。而到中小学当教师,一般会被视为中文相近专业,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但在中文方面跟中文系专业毕业的学生,会存在不小的差距。想到高校当教师,本科学历肯定不够,那就需要考研读博,随着学历的提升才有机会到高校工作,可以说,在本科阶段,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不算是一个好专业,就业状态并不理想。03材料物理专业材料物理专业对学生数学、物理基础要求很高,专业技术性强,高校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样很高,学生们在学习该专业的过程中,也会很辛苦,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和技能,因为材料物理专业特色方向在于半导体物理、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等领域。原则上,就业方向是,只要跟材料或者物理相关的单位都能去,如国企、外企、民企都行,或者是偏学术的研究所亦可。所以说,材料物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平台有限,薪资待遇不会很高,上升渠道也会因学历受到限制,研究生以上学历,则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薪资高,升值空间大。04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就业方向广泛,如从事销售、人力资源、行政、文员、客服、客户经理、前台、文秘、市场、教师等,现在社会需要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然而,很多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选择从事本行业的却很少,很大一部分学生都选择报考事业单位或者是公务员,要么就是从事不对口专业的工作,可见,该专业本身就业率属于偏低的。国内社工行业体系还未完善,对于社工定义并不明确,该专业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可能会被当作护理或者是杂工来看待,这是比较尴尬了,基于此,深造去一些高校当教师是不错的选择。以上所说专业,在本科阶段就业率并不是很好,其发展前景良好体现在研究生阶段,如果说,想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那么不建议选择这些专业,反之,想读研、读博,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这些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有很多路都可以走。

见谒者曰

博士学历都很难“抢”到饭碗的专业,供过于求太严重?19考生慎报

专业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得到考生的重视。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很多就业领域更加看重的是毕业生的专业和个人能力强弱,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学历的高低。考生们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往往都是带着专业目的性去报考的,一所大学在该专业上的学科实力强不强成为了很多考生的报考选择因素。因此,选对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以下这些专业多年来都是毕业生数量泛滥的专业,很多博士生都在跟着抢饭碗,可见就业难度之大!19考生报考专业时一定要慎重了。一、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文系专业中最具有代表性、招收人数最多的一个专业,这个专业的开设院校几乎数不胜数。因为开设的成本比较低,又是一个比较基础的专业,导致各类大学纷纷开设,扩招人数上升,毕业生数量严重泛滥。甚至很多理工类、科技大学等高校都有开设这个专业,可见其毕业生数量之多。并且,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本来就比较狭窄,专业精度还不是很高,好像什么都学,但是什么都不是很精。因此,很多毕业生一路深造到博士水平才能够在一些大学中谋求到不错的大学教师职业,其他的则是考公、成为教师或是从事一些薪资较低的文书工作。二、 会计学会计学的报考人数一直以来都非常多,加上专硕近年来不断扩招、非本专业学生跨考或是自己考取资格证等都导致大量会计人才不断涌入用人市场,使得这个就业领域也变得人才泛滥起来。要知道,会计专业在曾经可是一个非常吃香的金饭碗,但是如今却成为了一个高学历也难找工作的领域。并且这个专业对于个人能力和经验的要求更加看重,更是导致很多初入社会的毕业生比较难找到理想的对口工作。三、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非常万金油的专业,更是各大院校开设专业中生源比例占据比较大的专业选择。就读该专业的学生会发现在本科期间学习的知识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到财会、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但是每一个涉及的深度都比较浅,导致大量毕业的本科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该专业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考研甚至是考博,才能够找到相对高薪一些的理想工作。四、 国际金融与贸易因为名字的豪气,国贸专业也是一个报考人数非常之多的专业选择。但是实际上这个专业有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高薪、好就业呢?实际上,真正能够在就业市场上找到理想对口高层工作的只有名校和高学历毕业的该专业学生,本科生更不用说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想要找到理想中的高大上职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本科专业的学习中,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比较空洞,因此毕业生在人才泛滥的就业市场中很难找到工作,更是会被学历更高、能力更强的竞争者挤下来,最后从事的反而是一些和本专业不怎么搭边的工作,前景并不是很乐观。以上这些专业,都是近年来本科生泛滥、就业较难的专业选择,很多专业甚至博士生才能勉强找到理想工作。因此,报考这些专业一定要慎重选择哦!

金钟

“我报了中文系,却做了一名英语老师”|报志愿的那些事儿

“我报了中文系,却做了一名英语老师” | 报志愿的那些事儿原创:李若辰 小若有所思 2019-06-22晨雾 / 转帖教育 | 成长 | 生活小若有所思这几天到了高考报志愿的日子,我翻出了自己当年刚上大学时写的文章《高考报志愿,跟随自己的心高考》重读了一遍,深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少年人的理想主义。回头一看,我大学毕业都已经四年、工作也已经两年了,当年文章里的人和事有了不同的进展和结局,也遇到了新的人、和新的故事。那么不如借此机会和八年前的自己来一场对话,说一说关于报志愿、选专业、选学校这档子事儿,小若老师的感受和看法。1. 你学的专业很可能不是你以后的职业第一个故事,是我自己的。当年放弃了香港大学的offer、欣然走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我,彼时抱着想培养点人文素养的愿望,想着以后进入传媒行业做一个针砭时弊的记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帅滴很。没成想,后来出国留学学了教育,回国成为了一名公立学校的英语老师。这个弯儿绕得可真够大的。还记得小时候老妈就时常向我安利老师这个职业的好处,我不以为意。现在呢,在每天和学生在一起乐乐呵呵,虽然很累但依然很确定这是我喜欢的事情,并且基本可以确定一生都是要奉献给教育事业了。呵,真香。不过这个世界上真香的事情可多着呢。我们在特定时间点上根据有限的信息对未来做出的判断往往有局限性,而未来几年我们的人生不断迈入新阶段,也会不断吸收信息、积累经历、成长自我,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对于人生未来的规划。我们会重新认识过去的判断,重新看待过去的选择,甚至好恶都会随时间变化。这是自己革自己的命,但这没什么可怕,因为成长就是在这个自我审视的过程中发生的。2. 你“喜欢”的专业,是真的喜欢吗?关于选专业,当年的我给同学们的建议是“首先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现在的我依然相信做喜欢的工作对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性,不过这个“喜欢”可不只是看着好玩、觉着有意思那么简单,而是真正了解这个专业背后的行业和领域之后,对于这是否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的判断。更何况“喜欢”这事儿听起来非常简单直接,但实际上在少年时就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而“喜欢的专业”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个玄学命题。那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可能不清楚喜欢的专业,但是大部分人都想象过我们向往的生活。所以在这儿,我们不妨先一起来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我长大后,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我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你是想成为一个平凡而幸福的普通人,还是具备影响力的大人物?- 是想通过奉献来获得人生的意义、还是多工作赚钱过上很富裕的日子?- 是想独立潇洒拥有炫酷的人生、还是追求温馨和美的家庭生活?这几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每个人都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想法。我们要做的就是问一问自己的内心,哪一种生活状态会让我们更有幸福感、更快乐,那可能就是我们关于未来的终极梦想,是我们要努力去往的地方。那么,光做梦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还需要来思考怎么才能通过行动来离这个梦想近一点。所以接下来就可以更落地,思考一下我们的职业理想是什么——你以后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想做什么样的事情,来过上这种自己想要的生活呢?在思考我们自己的职业理想的时候,有三个非常有用的角度分享给大家:第一个是,我热爱的是什么;第二个是,我擅长做的是什么;第三个是,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一张我喜欢但找不到出处的图…大家找到可以告诉我理想状态下,会有那么一些行业对我们来说是三个维度的交叉点,这就是我们的“理想职业”。可是真实的生活常常没有那么多理想,我们常常要作出一些妥协。很可能大部分事情是我们热爱且擅长但是不赚钱,也可能赚钱且喜欢但不擅长,又或是赚钱且擅长又不喜欢。那么当不存在完美方案时,这三个维度上哪个维度是你愿意作出让步的?这可能也是我们真正面对人生选择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添加关于“选专业”的灵魂三问:- 你喜欢的专业,是你以为你喜欢,还是你真的喜欢?(你真的了解大学专业吗?)- 你喜欢的专业,真的能带你去你喜欢的职业吗?(你到底想做什么工作,这个领域看重哪些技能点,什么或者哪些是它的对口专业?)- 你喜欢的专业,如果能帮你找到喜欢的职业,那么能给你喜欢的生活吗?(你以后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想从事的职业能帮你达成吗?你一定要学这个专业、做这份工作才能达成吗?)在这里提醒面临专业选择的你,首先要尽量多地了解专业的真实学习内容和要求,探索自己对什么样的领域感兴趣;同时也要尽早在“专业”和“职业”之间建立联系,结合就业形势和前景,包括行业收入和工作内容、工作状态,再结合你自己的喜好,选一个自己真的喜欢、或者至少不那么讨厌,对我们未来人生发展最有益的专业。这不仅仅适用于报志愿的同学们,也适合所有学生朋友、和在思索未来规划的你我他。毕竟,这是个挺重要的选择,早想早明白、早准备早占先。3. 报志愿不是一锤定音当然啦,报志愿固然重要,但是大家但可不必如临大敌、觉得即将做出这辈子再也无法更改的选择。就像我在八年前那篇文章里写到的,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校都给同学们提供了转专业其的机会。本科期间没有转专业,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重新选择的也大有人在。甚至研究生学的也不直接对口,直接跨专业找工作的人也不少——当然专业和工作之间多多少少得有些联系,或者有对口的实习经历做了补充。比如各类理工科的同学集体转行成为“码农”,还有我身边从不同专业转向教育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朋友们。其实,我们人生中的绝大部分选择都不是一锤定音,尤其是在报志愿这件事情上。毕竟,能够在18岁就想明白自己未来人生长路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因此,茫然很正常,曾经坚定相信却在某些时刻感到疑惑、也很正常。哪怕是工作了很多年之后突然听到了使命的召唤,换个领域重新开始,也没关系。像工程师出身、做了IT又做了文化创业的我老爸,和学历史、做过老师和公司职员最后成了家庭教育讲师的我老妈一样,四十多岁也还有勇气追求自己的理想,我挺为他们骄傲。我们不可能总是做出100%完美的选择;在每个当下尽量全面考虑、深入分析、谨慎决定,做出那个我们认为相对适合的选择,就够了。行业会有起起落落,我们的心智也随着个人成长不断成熟。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唯一不会失去价值的就是我们对自我的探究和思索和拥抱变化的能力。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中精进自己选择的专业,同时努力点亮更多的技能树,把自己打磨成一颗在哪里都会闪光的金子,这可能是我们现阶段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我们没什么选择,也就没啥可就纠结。4. 一切努力和经历都有价值那当年的其他故事怎么样了呢?有趣的是,当年我文章里提到的喜欢历史、哲学却迫于压力选择了经济的同学,咬着牙坚持读完了本专业的本科,研究生在美国读了公共政策,现在在国企做着有点辛苦、挣得不少、也还蛮有意思的工作,生活过得挺开心。而那篇文章里没提到的我家楼下的学长,第一年考清华建筑系落榜到二志愿之后,选择复读考上了香港科技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最后还是放不下对建筑的热爱,到哈佛大学重读了一个建筑学本科,终于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还有两位北大物理学院博士师兄,他俩一位转行到互联网行业成为金融保险产品经理,而另一位进入华为在深圳的研究所继续搞科研。他们选的路截然不同,都蛮辛苦、都有生活的压力,但是也时常跟我们讨论最近的成长和收获,他们都不后悔。我呢,学了中文、教了英语,我也不后悔。毕竟能在英语课上讲几段文言文、说两句鲁迅对于树立我英语教师的威信有奇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清晰了自己对“教育”这块田野的深刻兴趣与热情。“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多酷!这又和我当时想做记者的初心不谋而合;在中文系学培养的那点人文意识、语言功底和思维素养也有效地反映在我的课堂里,毕竟语言终是媒介、思想才是珠玑。“功不唐捐”。没有书会白读,没有努力会白费;我们过去所有的经历,哪怕现在看起来星星点点,最终都会连成线、织成网,造就一个丰富强大的自己。所以,专业要好好选,万一以后发现没选对,也没关系,大不了就换呗。但前提是,你要不断学习、持续成长,一直保持“换”的能力和资本。最后,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完美的工作、完美的生活。即便是找到了那个兴趣、擅长与经济效益的完美契合点,蜜月期过了也还是会向你露出起起落落落落的真相。大家都是在一地鸡毛中去选最漂亮的那几根自我安慰,支撑着自己过好每一天。可是又怎么样呢?This is life.尽力而为、不留遗憾就好了。Well,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wrong choice.(八年前的那篇文章收录在《一认真你就赢了》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哦~)本文作者:李若辰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美国范德堡大学教育学硕士;北大附中英语教师。《一认真你就赢了》作者标签:饲猫少女,新手教书匠。微博:李若小辰辰信息来源:2019-06-22 微信公号 小若有所思ID: Ruo-Philosophy

惊天破

博士生送快递!很多人说浪费学历?他怼回去了……

堆成小山的快递,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匆匆忙忙来领取包裹的学生……如果不是刻意观察,很多客人不会发现,烟台大学综合商店一角的快递网点,跟别处有些微不同。34岁的谭超,是延边大学历史系博士生,送了八年快递。自创了快递编号法,效率翻倍,却饱受质疑,甚至被老师说成脑子有病。“为什么选择了做快递员?”谭超是这么回答的: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啊,你没钱不得想尽一切办法去赚钱吗?你还有工夫管你是不是本科毕业吗?他说,刚毕业那会自己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同学结婚自己都没有合适的衣服穿,找工作也只干日结的,如果工资不日结,自己第二天就没饭吃了。你们能想到的底层工作我全部都干过,擦玻璃的、房产中介、收报纸收瓶子的、保安……8年间,也有老师指责谭超:“这么一个高学历的人抢低学历的活,脑子是不是有病。”谭超不认同这种说法:“这是通过学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不是努力。我讨厌的是他那种鄙夷的神情,他那种根深蒂固的阶级分化的神情。不管一个人是做学术也好,去送快递也好,去说相声也好,只要他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就是一个好博士。他还说,我是接地气的博士,境界到了就知道,快递和世界史是相通的!”社会没给他温情的怀抱,但他自己足够乐观。“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这是谭超最喜欢的一句话,写在常用的书签上,“我自己用两只手挣钱吃饭,自己追求理想,管别人怎么看呢?”谋生是为了读书但读书不是为了谋生。没错,高等研究教育本身就是奢侈品,我并不觉得个人的谋生手段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同样都是为了生存。大家想想,如果他衣食无忧,他还会去送快递吗?应该不会吧,谁也不是有瘾。送快递,仅仅是为了糊口,谋生。能踏踏实实,我挺佩服谭超的。而且,谭超是兼职挣钱读书养家。最后还是为了搞学术。老实说有时也真的想去做体力活,动脑子的事实在讨厌,看到大马路边民工两分钟就能睡着,脑力劳动者有几个做到,全是各种压力。在2003年,一个偶然的采访报道,使得北大学子卖猪肉的故事一瞬间晓谕大江南北,曾一度引发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陆步轩,1966年出生,1985年以长安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80年代的“北大才子”,毕业分配至长安县柴油机厂工作,后下海经商。于2003年,因南都报道“北大才子街头卖肉”而出名。回顾他的过去,会发现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年少成名,以极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人人羡慕。特别在那个大学生匮乏的年代,一张“北京大学”的名片是多么难得,意气风发。命运并没有给他一帆风顺的人生,把他高高捧起之后,又狠狠砸下!陆步轩看起来一点也不“北大”。年过五十,他有点驼背,皮肤黝黑,任由发根一截截发白。他每天要抽掉一包半二十块钱的烟,一边抽一边咳嗽,一笑露出被烟和茶染出褐色的门牙。“我这个人就是穷命。”陆步轩说。尽管有“北大”和“商人”两个头衔加持,他仍然习惯把农村出身挂在嘴边。可想像之中甚是美好,拿笔杆子的人,去做经商的活,显然有很大难度,陆经商多年,均以失败告终,又做了四年的职业赌徒,但仍不见起色,最终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走投无路,只好在34岁的年纪,开了一家“眼镜肉店”。从不被人理解到一度哽咽“我给母校抹了黑”,争议从来没有中断过。有人说,他是在“作秀”;有人说,他在浪费教育资源。但这一切已经不重要了,多少年风雨过去,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愧是北大人”。"我们是北大的丑角,但我们是正面的"1984年北大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的陈生,是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未名湖畔走出来的“猪肉王子”。2015年11月16日,陈生回到北大,再度为师弟师妹们演讲,表示养猪卖肉是能托付一生的行业 。陈生说,"演员不止有漂亮的,还有赵本山、潘长江那种长得不好看的,我们就是北大的丑角。我们没自杀、没跳楼、没出国,我们是正面的。"北大学生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我在演讲时经常拿陆步轩当例子,这是一个普通校友,有心酸的经历,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大家的固有观念是,北大毕业生怎么能当屠夫?可是反过来,如果是一个屠夫考上了北大呢?就成了励志典范。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压力哪一个更重要? 谁都希望有尊严的活着,然而面对生存的压力,尊严二字似乎根本无从谈起。25岁北漂情侣的辛酸事。有一对准备分手的情侣突然决定不分手了,是因为什么?1.发现彼此还爱着对方。2.女生怀孕了。3.男生被查出得了绝症。都不是。因为房租涨了。程悦和男朋友本来打算分手的,得到房租暴涨的消息后,又决定在一起了。北漂青年,在房租面前,连分手的资格都没有。成人世界各种各样的规则让我们明白,我们不可以再任性、逃避、随心所欲,我们需要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我们需要扮演好不同的社会角色,甚至,为了能更好的活着,我们需要违心的做些不愿做的事情。无论是陆步轩,陈生,还是谭超,没有人能规定他们的人生轨迹,代替他们品尝酸甜苦辣。一个人只有经历过内心的挣扎悔恨,才能变得成熟。但请相信,足够的坚强与渴望,会帮助你在全是墙的地方,找到一扇门。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青春时代我因为只读到了哲人的前半句,所以拼命挣扎,中年开始我深陷哲学家的后半句,所以困惑不已。世道太喧嚣,生活要继续,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生活赵出路。祝我们好运!

符书

中文系博士给儿子推荐了三本书,儿子看完后从此爱上了读书

儿子同学的爸爸是中文系博士,大学中文系老师,带硕士研究生。这位博士爸爸给儿子推荐了三本书,要求儿子必须认真读完。儿子读完后还写了自己的感想受益匪浅,从此爱上了读书。1.《鲁滨逊漂流记》书的作者:丹尼尔·笛福(英国)推荐理由: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漂流者——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鲁滨逊所乘坐的巨轮突然遭到海水猛烈的袭击,大部分人都被海水冲走,幸运的是鲁滨逊没死,而是被冲到一个小岛上。从那时候起,他开始了长达二十八年的野人生活。在小岛上,恐慌、孤独、食物、住宿等困难威逼着鲁滨逊,但鲁滨逊并不畏惧,而是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力生存下来。他用帆布搭了一个帐篷,并将船上有用的东西都搬到帐篷中,他也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并在岛上种植大麦、水稻等粮食。为了不让自己孤独,鲁滨逊养了一只鹦鹉作伴,之后他又救了一个俘虏,取名“星期五”,从此,他们俩便在岛上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二十八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有一天,一艘英国轮船将他们带回了礼貌社会。精彩片段:整整一天,我一直注视这海面上的那个东西,不久便发现它一直停在原处不动。于是我断定那是一艘大船.我急于想弄清真相,于是就拿起枪向岛南边跑去,跑到我前次被激流冲走的那些岩石前面.到了那里,天已经完全晴朗了。我一眼就看到,有一只大船撞在暗礁上失事了。我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忽然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求伴求友的强烈欲望,有时不禁脱口而出大声地疾呼:“啊!哪怕只有一两个人,或者是只有一个人能从这只船上逃出来也好!那样他就能到我这来,与我作伴,我就有人说话交谈了,那该多好啊!”阅读感受:我十分敬佩鲁滨逊那大无畏的冒险进取精神,我们要学习他,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应对困难不畏惧!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应学会自立,我们不能总依靠父母的保护,一朵温室里的花永远经不起风吹雨打,学做一个勇者!战胜一切困难!我推荐这本书,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帮助的。2.《青铜葵花》书的作者: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推荐理由:这个小说主要讲了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男孩在5岁那年由于一场高烧成了哑巴。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便常常在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这本书里有许多好词佳句值得积累。特别在描写葵花的爸爸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从水中挣扎了出来,他看到了岸。他多么想最后看一眼自己的女儿,然而,岸上却只有那棵老榆树。”当我读到这里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朴实的话语,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精彩片段: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的空阔,它的心更加的孤寂。阅读感受: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苦难几乎是永恒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小说的青铜一家在此经历了蝗灾后家里最后一粒米也吃光了,但他们没有一个人会哭丧着脸喊:“我饿。”他们想方设法地从广阔的田野里找到能吃的东西,他们把家收拾得比原来还干净。主人公青铜和葵花与我们年龄相仿,可他们却经历那么多的苦难,那样勇敢的去面对,他们经历的苦难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3.《爱的教育》书的作者:亚米契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推荐理由: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就是这句话使我用心读完了这本书。书中主要写安利柯成长的故事,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口吻叙写了主人公一年的所历,所闻,所见,所感,抒发了乡国之感,师生之谊,亲子之爱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友爱之情。通过一个个平常又满蕴人情味的生活条件,把爱和美注入读者的心田。精彩片段:我的弟弟被编入在名叫代尔卡谛的女先生所教的一组里。午前十时,大家进了教室,我们的一级共五十五人。从三年级一同升上来的只不过十五六人,惯得一等奖的代洛西也在里面。一想起暑假中跑来跑去游过的山林,觉得学校里暗闷得讨厌。又忆起三年级时候的先生来:那是常常对着我们笑的好先生,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先生。那个先生的红而卷拢的头发已不能看见了,一想到此,就有点难过。这次的先生,身材高长,没有胡须,长长地留着花白的头发,额上皱着直织,说话大声,地瞪着眼一个一个地看我们的时候,眼光竟像要透到我们心里似的。而且还是一位没有笑容的先生。我想:“唉!一天总算过去了,还有九个月呢!什么用功,什么月试,多讨厌烟!”一出教室,很不得就看见母亲,飞跑到母亲面前去吻她的手。母亲说:“安利柯啊!要用心罗!我也和你们用功呢!”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因为那位亲爱快活的先生已不在,学校也不如以前的有趣味了。阅读感受:这本书通过朴素的描写和精彩的语言,使我知道爱是无私的也是无价的,爱是用任何东西都换不回来的,爱是人世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爱是人人都需要的!阿三教育,超强专注家庭教育和课外教育,助力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作者的孩子上小学,曾多次获得科学知识网络竞答奖、三好学生、最美朗读者、新时代好少年等奖励,成绩优异。作者分享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

不辩牛马

16岁辍学22岁做保安 如今他博士毕业当上高校教师

↑李明勇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上课16岁初中毕业辍学,22岁进高校当保安,41岁博士毕业,如今,李明勇站上大学讲台,成为一名高校讲师。近日,李明勇的励志故事引发网友关注。李明勇说,自信、自律和不怕输,让他成为今天的自己,从保安到高校老师,他并不是励志传奇,只是在不断接近目标。家境不好初中毕业后打工大学当保安萌生读书念头1977年,李明勇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儿时家人接二两三地患病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李明勇回忆,在家乡读小学和初中时,他成绩很好,从来没有跌出前三名,但因为家境贫寒,欠下不少外债,初中毕业后,李明勇就来到贵阳打工。初到贵阳,他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当过水泥工,也干过木匠,后来又回到老家帮父亲种烤烟,养鸭子,“前后四年多都是为了还债”,李明勇告诉北青报记者。还清家中债务后,1999年,李明勇又回到贵阳,进入贵州教育学院(贵州师范学院前身),成为一名保安。在学校里,李明勇主要负责看守大门和校园安保工作。受到同学们学习氛围的影响,李明勇萌生了继续学习的念头,他重新拿起课本,开始准备成人高考。一边工作一边艰辛备考考研三次才获成功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李明勇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学校晚上11点半锁门,李明勇就利用入夜的时间学习,常常要看书到凌晨一两点。早上6点半,他又要准时起床开门,一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李明勇考取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专科班,并在2003年顺利考取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班。2005年,李明勇本科毕业,本可以找工作的他又毅然决定考研,“我就是想当老师,成人高校有一些限制”,李明勇说。不比成人高考,考研是更艰辛的一次战斗。英语零基础的他,为了增加词汇量,硬是背下了一本8000个单词的词典。然而,连续两年考研失败。最难的时候,周边的人都劝他放弃,李明勇不甘心,“再试试吧”,他告诉自己。2007年,李明勇第三次走入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场,最终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贵州大学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5年,李明勇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并在今年顺利毕业,他选择回到改变他命运的贵州师范学院,成为一名高校老师。↑李明勇获得博士学位学生眼中接地气的“勇哥”博士毕业成为高校教师罗跃鸿是贵州师范学院2010级学生,也是李明勇当辅导员时带过的第一届学生。罗跃鸿告诉北青报记者,李明勇很接地气,经常冷不丁地幽默一下,和同学们关系很好,同学们都叫他勇哥。2014年临近毕业时,李明勇鼓励同学们,要坚持读书学习,想考研的就努力去考,“‘我还准备考博呢’,他这么一说,大家都乐了”,罗跃鸿说,受李明勇的影响,罗跃鸿如今也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在贵州财经大学任教。如今,李明勇博士毕业成为高校教师,罗跃鸿很为他骄傲,“作为学生,我知道李老师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罗跃鸿告诉记者,在贵州师范学院当辅导员时,李明勇一边照顾年迈的父亲,一边工作,还在一边备考博士,非常辛苦,但即便这样,学生工作他一样也没落下,能帮助学生的一定会尽力帮助。陈喜诺是贵州师范学院大一新生,自从在新生大会上了解李明勇的故事,陈喜诺便对这个励志的老师留下深刻印象。陈喜诺告诉北青报记者,李明勇讲课旁征博引,并不会照本宣科,时不时还会冒出几个风趣幽默的笑话。虽然已博士毕业,李明勇仍在不断充实自己。一次,陈喜诺到办公室汇报工作时,看到李明勇书桌上摆放着专业书籍,得知他课余时间仍在不断学习。对话李明勇:我不怕输 不断接近就是成功初中毕业到如今博士毕业站上高校讲台,李明勇认为自信、自律和不怕输的精神支撑他一路走到现在。因为目标成为老师,他一直向着目标不断接近,哪怕其间失败多次,他都没有放弃过,一直在向着目标不断接近做过建筑工人也当过保安北青报:小时候学习成绩怎么样?最喜欢哪一科?想考什么学校?李明勇:小学、初中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上基本都是前三名,那个时候我比较喜欢数理化,成绩也比较好。当时没想过考什么学校,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都是为生计奔波。北青报:初中毕业后都尝试过什么工作?李明勇:在贵阳做建筑工人,后来又回老家养过鸭子,种过烤烟。前后四五年时间,给家里还清了一万多元外债。北青报:在贵州师范学院最开始做什么工作?为什么选择参加成人高考?李明勇:当时学校叫护校队员,其实就是门卫,负责看门和学校安保工作。想参加高考主要是受到校园里文化氛围的熏陶,一些学校的老师也说我还年轻,应该多读点书。备考时学习到凌晨一两点北青报:备考了多长时间,如何一边工作一边复习?李明勇:白天老师上班后我会比较轻松,会抽空看书复习,晚上11点半锁门之后我就没事了,会再学习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6点半还要准时起床开门。中午别人午休时,我们是最忙的,要防止一些校外人员进来偷东西。前后备考大概一年多时间。北青报:本科毕业后有其他工作机会吗?为什么选择继续考研?李明勇:在学校当保安期间,跟学校老师相处时间比较多,看到他们的工作状态后,我也向往成为一名老师。但当时是成人教育,找工作也会受到很多限制,我就决定考研。北青报:考研难度大吗?当时是如何备考的?李明勇:考研比成人高考难得多,尤其是我的英语,几乎为零。为了提高英语词汇量,我背了一本词典,里面大约有8000个单词,我还会阅读一些浅显的英文原著,巩固自己的词汇和语法。这段时间睡眠是最少的,一天也就能睡五六个小时。家人尊重我的选择 经济上还要靠自己北青报:两次考研失败,有想过放弃吗?李明勇:前两年没考上,有同事劝我放弃,让我去外面找个工作,当时也有机会找工资更高的工作,但我还是想再试一下,我觉得还是有希望。2007年第三次考研的时候发高烧快40℃,看英语字母一行都变成两行,陪我去输液的朋友劝我第二天别考了,但我觉得我专业课准备得很充分,还是决定再试一次。北青报:家里人支持你读研吗?读研期间还是保持这样的学习规律吗?李明勇:家里人都很尊重我的选择,支持我继续读书,但经济上基本都是靠自己。读研期间我几乎每天都会去图书馆,偶尔去做家教补贴自己的生活费。北青报:研究生毕业后是选择了先工作?后来又读了博士?李明勇: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面临着读博还是工作的选择,因为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工作能稍微支持一下家里,还是决定先工作,就回到贵州师范学院当了一名辅导员。2015年时,考上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学的博士,今年刚刚博士毕业。北青报:三年博士毕业也算是比较快的吧?如何一路保持高效?李明勇:读博时,我的导师很负责,会不断催促我们,我自己也保持之前的学习习惯,每天6点半就会准时起床。我读博期间该做什么,什么时间要做什么我都有相应的计划,基本上每天都有计划。比如我早上都是6点半起来,下午会雷打不动运动一个小时。一路走来靠着“自律、自信和不怕输”北青报:这一路走过来最重要的是什么?李明勇:我觉得有几点:一是自信,比如考研,如果我没有自信,可能压根就不会考;二是自律,成人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尤其是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三是不怕输,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北青报:从一名保安到博士毕业成为高校老师,你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励志传奇吗?李明勇: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每一个人定一个自己的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都可以做到。很多人没做到就是没有坚持,只要坚持,可能这一次达不到,但总会慢慢接近目标。哪怕最后没有达到,但总是不断接近,我认为不断接近就是成功。(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