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文在线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随其曲傅

中文在线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

蓝鲸教育12月7日讯,中文在线今日盘前发布公告,宣布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悉,双方将围绕数字教育内容“新基建”研究与应用,以及线上线下融合“新场景”研究与应用展开合作。其中,数字教育内容“新基建”方面,双方将聚焦教与学方式变革,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知识图谱、自适应学习、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教师教学教研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以“数字教材”为重点,深入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型和学习型数字教育内容体系、资源、平台和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在线上线下融合“新场景”方面,双方将探索构建市级优质教育统一供给、 学校合作供给、教师独立供给、社会协助供给等多层次、多维度数字教育资源服 务体系,围绕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新场景”,组织攻坚新的技术及应用突破点, 推进课程形式多样、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组织方式重构、学科测 评、阅读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等方面研究。合作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中文在线称,双方合作预计未来每年约增加教育业务收入1000万元至3000万元。

牧村

科技赋能国际中文教育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截至5月31日,全球中文学习 平台的用户已经达到64.7万,覆盖152个国家和地区——在教育部日前举办的“介绍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引发了不少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的关注。 于去年10月25日正式上线的“全球中文学习 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汇聚各类中文学习资源,打造能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中文的网络学习环境。同时,平台聚焦海外中文学习者,完成国际版手机移动端APP研发并上线,支持中、英、俄、日、韩、泰6种语言,其推出可以说是更好地发挥了网络教育优势,助力全球中文教学机构在特殊时期实现“停课不停学”。 技术手段增彩线上课堂 线上中文教育并非新鲜事,此前旨在为各国孔子学院和国内外院校搭建网络教育云平台的网络孔子学院已经为不少外国汉语学习者熟知,直播课、原创微课等也颇受学习者青睐。此外,不少线上教育机构也加入了国际中文教育的行列。但在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蔓延迅速,国际中文教育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不少中文课程、中文考试等均由线下转至线上,线上中文教育也成为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关注的热点。 从事中文教学多年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师孟德宏认为,将中文课堂从线下迁至线上,对中文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机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线上教学也许会逐渐成为新的教学趋势。教师不仅需要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也要用心研究如何运用技术手段为课堂添彩。挑战也是契机,也许国际中文教学的业态会由此发生改变。” 对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公派教师杨征来说,线上课程的汉字考察极具挑战性。为了完成汉字教学内容,杨征充分发掘线上平台功能。“在做书面练习时,我通过ZOOM平台的聊天功能,让学生通过线上打字的方式将中文句子输入聊天对话框,让我没想到的是操作效果远远高于预期。学生们虽然无法准确写出或读出汉字,但凭借对汉字结构的框架感,他们可以顺利敲拼音、从汉字选项栏里选出汉字,从而输入完整句子,线上课堂现场打字完成句子的速度高于面授课时手写句子的速度,这让学生不仅有成就感,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汉字的热情。”杨征说。 新科技提升用户体验 孟德宏提到的科技因素不仅被一线中文教师所重视,也是线上中文教育机构一直强调并投入巨大精力的重点。 全球中文学习 平台建设和运营方科大讯飞在4月曾经发布过一组数据——该平台自上线至2020年4月22日,累计用户达57.6万人,覆盖全球123个国家。和日前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相比,可看到该平台在逾1个多月内的用户和覆盖国家的增长幅度。数据增长的背后,平台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功不可没,因为融合了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可以为每个学习者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并支持实时反馈,这对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验。 据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介绍,全球中文学习 平台的关键技术研发已经完成普通话测试的报名、查分、验证等功能的接入,以及多语种语音输入和翻译、字词联想卡片等功能的研发,初步完成了统一的服务系统,建设了可视化运营管理的后台。同时,平台覆盖了80%日常生活场景的对话学习功能,通过沉浸式人机交互学习方式,帮助学习者在角色扮演中掌握地道中文表达。 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文皖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授课是国际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学生也会有不一样的课堂体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特殊教学让教师们有新的视角去看待国际中文教育,也开始重新认识科技和国际中文教育的关系。 科技搭桥未来之路 6月6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实景课堂(第181期)《给爷爷的信》开课,来自26个国家66329个登录点的师生跟随镜头走进嘉峪关长城和颐和园,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共同学习书信的写作方式。据悉,与传统口述、图片、视频授课方式不同,实景课堂教师身处实景环境之中,依托实景呈现教学内容,启发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去探索世界,使中华文化的学习不再停留在课本上、文字里,而是跨越时空,立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全世界的华裔青少年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远程实时共同学习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知识。 相关专家指出,实景课堂基于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海外华裔学生提供了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 确实,科技可以改变中文教学及中文学习方式,这是中文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共识。在科技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探索之路上,不少科研新成果及教学新模式进入公众视野。比如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上亮相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手段自动完成作文的智能批改的“文心”智能辅助写作系统、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推出的动漫中文课堂等。 相关专家指出,从教学方法创新到教学数据反馈,从教学模式改变到课程设置变化……国际中文教育的未来之路,少不了科技的影响。但如何将影响变为正向,对国际中文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也需要师生的共同探索。

劫后缘

中文在线牵手北京教科院探索数字教育 教育业务预计每年将增收超1000万

来源:长江商报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汪静在线教育行业大爆发,中文在线(300364.SZ)计划拓展行业布局。日前,中文教育宣布,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告显示,双方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就开展新型数字教育体系等方面研究和实验合作,经友好协商,共同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数字教育开展合作资料显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96年初,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业务研究机构从成立之初的9个,发展为13个,业务研究范围纵向涉及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横向涉及到教育规划、教育政策、学校与教师发展,课程、教材、教学、评价,德智体美等方面。据悉,达成合作后,中文在线将携手北京教科院合作开展数字教育内容“新基建”的研究与应用。聚焦教与学方式变革,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知识图谱、自适应学习、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教师教学教研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以“数字教材”为重点,深入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型和学习型数字教育内容体系、资源、平台和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将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新场景”研究与应用。探索构建市级优质教育统一供给、学校合作供给、教师独立供给、社会协助供给等多层次、多维度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围绕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新场景”,组织攻坚新的技术及应用突破点,推进课程形式多样、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组织方式重构、学科测评、阅读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等方面研究。积极拓展“教育+”板块天眼查APP显示,中文在线于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在“文学+”板块中,经过近二十年积累,公司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460万种,网络原创驻站作者超390万名;与600余家版权机构合作,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积累了大量优质内容。在“教育+”方面,中文在线拥有“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平台、数字图书馆、基础教育阅读平台等教育阅读业务,并凭借在教育行业深耕十余年的服务经验,公司向各级政府和学校提供数字教材教学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运营维护和提供平台增值型服务等,助力教材与教学应用的数字化与平台化。截至目前,公司参与的上海数字教材试验范围为8个整体试验区,159所学校,并进入推广准备阶段;深圳数字教材试验范围为22所学校。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公司教育业务实现营收5973万元,占营收比重8.47%。对于中文在线来说,本次与北京教科院达成战略合作,在产品定位、教育教研专业性、课程资源专业性、教育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将快速提高中文在线教育产品、内容及服务的质量;通过一系列深度合作,有力助推中文在线教育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服务的能力与质量,预计未来每年约增加教育业务收入1000万元至3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中文在线还与快手、号百控股、咪咕文化、麦克风文化等业内头部公司合作,布局短视频业务、拓展版权领域。视觉中国图责编:ZB

赵种

教育科研国家课题组专家助力“停课不停学”

“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学模式实施一个多月以来,学校、家庭与相关管理部门面对新的形势,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家庭教育、家校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针对这种普遍性的教育问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教育学重点课题《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课题组(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赵刚担任首席专家)十余名专家,在国内大型网站搜狐网开设《搜狐教育:名师课》针对广大教师、家长遇到的家校合作、亲师关系、亲子关系、居家学习等问题建言献策、解疑答难。三月开始一经播出,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观看人数逾百万,实现了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活动的完美结合,促进居家防疫期间亲子、亲师、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弥补了部分“停课不停学”产生的教育缺陷。课题组践行把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写在中国大地上的时代精神,为防疫工作助力,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活力与生命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姚晓丹)

尧舜

中文教育呈现低龄化

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的低龄学习者在中文课上。2020年初,坐落于伦敦的佩茨伍德中英双语幼儿园举行开班仪式。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该中英双语幼儿园会令当地的中文教育达到一个新水平,让热衷中国文化和语言学习的当地人和华人社区有了让子女在学龄前学习双语的环境。该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英双语教育使幼儿在自然成长习得两种语言,面对未来国际社会将具有更强的沟通和理解能力。不仅仅是在英国,2018年9月,德国首家公立中德文双语教学幼儿园——“熊猫”幼儿园在杜塞尔多夫开园……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是高等教育机构的8倍。美、英、法、泰、韩等众多国家汉语教学从大学迅速向中小学延伸,K-12(从幼儿园到高中)成为汉语教学最重要的“增长极”。这都从侧面印证了海外中文学习者呈现低龄化的趋势。相关专家表示,该趋势是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但低龄学习者有着不同于成人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此,从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对从事中文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2020年,因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线下中文课受到影响,不少面向低龄学生的中文课也转至线上,对中文教师来说,网络教学无疑又是一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报就低龄学生的中文教育采访了相关教师、专家、学生等,将分上下篇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验。

阮瞻

国际中文教育,从热起来到实起来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中文老师(右)带领学生们学习中文。新华社发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汉语学习者带来精彩演出。光明图片“语言桥梁连接世界,这就是我研究中文的意义。”“我要通过直播带你看中国,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中文的魅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友人在中国相遇。12月9日,在湖南长沙开幕的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吸引了来自160多个国家的1000余名中外代表,共同聚焦“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源自中国,属于世界。从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创办至今,我国已在162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全球学习中文的人数快速攀升至1亿,中文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中文热”的背后,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如何因地制宜、融入本土?如何完善标准、培训师资?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内涵发展,任重道远。全球语言:中文迈向世界“中文让我看见了自己的无限可能,青春正好,不负韶华,我希望明年来中国的大学深造,成为新时代的马可·波罗。”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表达流畅。意大利男孩雅各布·杰摩勒用流利的中文赢得了广泛赞誉。他还有个朗朗上口的中文名字,郑彦柯。从“对中国的印象只是熊猫和功夫”到今年成为“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冠军,郑彦柯仅用了4年。他就读的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蔚然成风。这所当地最负盛名的学校,开办5年制中文国际理科高中教育已有10年,设有意大利最大的孔子课堂,并将中文作为第一外语纳入必修课体系。“希望你们做新时代的马可·波罗,成为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今年3月,郑彦柯和罗马国立住读学校师生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回信。校长雷亚莱说:“我们的学生这些年非常努力地学习中文,习主席的回信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奖励和肯定。”放眼全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郑彦柯一样,通过孔子学院等项目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看到世界的广阔与多元文化的价值。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1月,共有6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颁布法令、政令、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等形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例如南非、毛里求斯、坦桑尼亚、喀麦隆、赞比亚等非洲国家。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通过政策和法规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汉语教学体系。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先后将汉语列为大学入学考试的外语科目之一。韩国全国5000万人口中,有1060多万人在学习汉语及汉字。“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汉语继英语之后,已在非母语使用人数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成为第二个全球语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吴英成教授指出,“汉语教学已从中国境内的‘对外汉语教学’走向中国境外的‘汉语国际教育’。”中文 职业:汉语教学多元化申请指令,启动控制系统,进入自动驾驶……坐在高铁模拟系统前,泰国小伙子阿提坦轻推操纵杆,“列车”开始加速,很快达到每小时80公里,驶过市区,穿过隧道,进入车站,阿提坦不时观察窗外,把车稳稳地停在标线上。“我们刚开始学习模拟驾驶火车,目前还没有觉得特别难,因为在中国培训时都训练过。”阿提坦自信地说。随着中泰铁路合作项目的推进,泰国对既懂铁路技术又懂汉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增。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于2016年推出“中泰高铁汉语培训项目”,阿提坦就是其中一员。像这样既学中文又学技术的项目,在亚非孔子学院早已不是新鲜事。中文 农业生产技术、中文 汽车维修、中文 空乘、中文 电商、中文 机器人技术、中文 大数据、中文 物联网……单纯的中文教育正逐渐向基于中文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转变。而这种转变,源于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懂汉语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大幅增长。中国驻赤道几内亚大使亓玫认为,“中文 ”项目是孔子学院以汉语为切入点,向其他领域延伸的实践,这正体现了中非合作“八大行动”中的人文领域合作。目前,泰国、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40多个国家10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中文 ”课程,涉及高铁、经贸、旅游、法律、海关、航空等数十个领域。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本土教师吴妮在发言中表示,“学中文、懂技术、有出路”已成为马达和众多非洲国家年轻人的共识。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国方案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和接纳。目前,已有56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设立了167所孔子学院和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中外合作,注重内涵,多方参与,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国际中文教育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内涵发展:汉语热的冷思考“最大的问题是还没有一本适合罗马尼亚学生学习的本土汉语教材。这极大地阻碍了当地的汉语教学。而且由于罗马尼亚公立学校教师编制有限,大部分学校目前还不愿意招聘专职的本土汉语教师。这极大地束缚了汉语教学的推广。”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系主任白罗米在大会发言中介绍,虽然罗马尼亚教育部2016年6月25日正式发文确认将汉语列入中小学最新外语语言课程名单,但目前汉语教学仍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多国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方面带来学习人数的大幅增加,以及相应的师资短缺;另一方面也对中文教育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莫斯科国际高等商学院国际部主任纳塔利娅·加夫里洛夫娜也曾指出,俄罗斯对汉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式各样的汉语培训班有很多,但目前俄罗斯汉语教学质量还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标准、教材、师资、管理,都是内涵建设的重要部分。要看到汉语热背后对事业发展的挑战,这也是孔子学院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曾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梁彦民,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指出,外国人学汉语还会有“汉语难”的心理障碍。从口语看,难在声调;从书面语看,难在文字。要化解“汉语难”,需要讲简单汉字,有趣汉字。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加强汉字基础研究,用高频字词教学;又要通过动画、VR等鲜活的手段介绍汉字演变。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彩玉建议:“孔子学院承担的汉语国际教育的内容不仅要与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相结合,更要兼顾到所在地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包括教育政策、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的标准以及语言政策等。”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也是中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未来2至3年支持国际中文教育的6项举措:一是健全和完善国际中文教育本硕博学科体系,重点录取中外优秀青年教师;二是支持中国高校创办国际中文教师学院;三是增强外派中文教师岗位吸引力,支持选拔聘用本土教师;四是实施精品教材工程;五是完善国际中文教育系列标准;六是支持和鼓励中国和世界各国社会各界,通过创办基金会方式参与孔子学院建设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交流才有发展,互鉴方能同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学习中文,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越来越大的中文“朋友圈”,让文明交流互鉴之光,照亮我们共同的未来。(本报记者 柴如瑾 龙军 禹爱华)

地无私载

中文教育转战网络 线上教学成国际中文教育“主课堂”

线上教学成国际中文教育“主课堂”云端中文课催生教学新模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平台由线下转至线上。在线上教学成为中文教育“主课堂”的背景下,如何转变思路,调整教学方法,中文教师们一直在思考并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文教育机构转战网络2020年3月7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孔子数字课堂”正式开课。让该校校董麻卓民没想到的是,在第二期直播时段,在线听课人数突破2500人,占5个校区注册学生的80%。同时,网络课程向社会开放,非本校学生参加听课的达350人。“孔子文化学校的教师以新颖的上课形式,让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家里,甚至让很多父母也忍不住和孩子一起上起了中文网课。”在麻卓民看来,此次网络教学的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正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适时做出改变一样,各中文教育机构也逐渐转战网络——各国孔子学院推出线上教学;网络中文教育平台“中文联盟”推出了一系列示范课、精品课;海外中文学校推出了线上中文课。4月中旬,意大利教育部联合媒体推出的电视网络课程“电视学校”开播,任教于罗马国立住读学校的国际中文教师陈晨正是初级中文课程的设计者、策划者,并参与了录制。“课程内容很全面,对我的中文学习很有帮助。”听了该课程的学生如是说。相关专家认为,虽然疫情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冲击,但大规模的线上中文教学实践为今后中文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催生了新的中文教学模式、教学形态。如何适应多变的课堂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助理、副教授岳岩撰文认为,疫情期间,线上中文教学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其优势也很明显:不局限于课堂人数,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实现碎片化、个性化的教与学;网课的教学资源丰富,媒体多样,易于获取、传播、分享和保存,不需要像传统课堂一样记笔记;教师可以借助线上通讯工具及时地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资源、计划、通知等告知学生,节省了信息流通的时间和成本。但也存在短板:线上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没有传统课堂频繁,学生之间的互动则更少。线下课堂师生、学生之间的近距离互动更多,互动情境也更真实,师生更容易产生共情。老师无法像课堂上一样观察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对学生的自律和自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公派中文教师宋晶晶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在开展线下教学时,她擅长运用游戏教学法,比如针对华裔孩子识记汉字不易的问题,使用bingo词卡帮助其认汉字。“具体操作是老师将课本词汇输入bingo在线制作网站,随机生成不同顺序的5×5排列的 bingo词卡,发给学生。老师依据词汇表读出生词,学生在bingo词卡上找到老师所读的词语,横、竖、斜5个词连成直线即为bingo,可以奖励得分。每次面授课复习词汇的时候学生都期待地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玩儿bingo?’”宋晶晶说。但将这个在线下教学期间备受学生欢迎的游戏搬到线上课堂时,宋晶晶发现其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网络教学,“百试不爽的bingo在网络教学上遭遇了滑铁卢”。宋晶晶只好反复尝试,数次修改,才将bingo游戏再次上线。让她欣慰的是,游戏终于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游戏教学法在面授和网课应用的反差使我明白,作为老师只有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才能适应多变的课堂。”宋晶晶说。科技赋能中文课堂相关专家认为,疫情期间的线上中文教学让教师们有新的视角去看待国际中文教育,也开始重新认识科技和国际中文教育的关系。8月18日,2020年海外华裔青少年“魅力北京·多彩华夏”中华文化体验线上夏令营营员正式开启了云游北京以及中华文化体验之旅,首站选择的是故宫。如何在两节课的时间带领华裔青少年在云端深入了解和感受故宫并隔着屏幕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课上,岳岩副教授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顺口溜、动画故事、图片、自编自导自演并参与制作的实景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带领营员们一步步沿着故宫中轴线穿过午门,走进故宫的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然后来到后廷三大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漫步御花园之后,悠游穿出神武门。就此,相关专家指出,“云游”课堂是全新的教学模式,是现代科技手段为网络课堂增彩的成功实践。科技不仅推动了线上中文教学模式的改变,也为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于去年10月25日正式上线的“全球中文学习 平台”汇聚各类中文学习资源,打造能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中文的网络学习环境。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该平台的用户已经达到64.7万,覆盖152个国家和地区。数据快速增长的背后,平台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功不可没,因为融合了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可以为每个学习者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并支持实时反馈,这对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验。(赵晓霞)

摩雅傣

让教育科研引领专业发展

以教育科研为载体,组成教师发展共同体,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不高,“重教学、轻科研”,许多老师认为,科研与教学是“两张皮”,教科研是“软包装”,教学才是“硬功夫”。教科研是教育研究专家和教研员的“专利”,与教学第一线的我们无关,我们每天只须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教书匠”而重复劳动就够了。教育是科学,是艺术,需要实践、反思与探究。俗话说得好:“教而不研而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引领教研,教研促进教学,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教研是为教学充电,补充给养;教学是为教研提供源泉。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根于实践,源于问题,亲近学生,走进课堂,它是那种田野式、草根性的鲜活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通过教育科研,激活问题意识,迸发思想火花,从而寻求教学对策,拓展教育境界。可以说,重行动、重过程的一线教育科研,就是教师的自我锤炼和自我超越,它从源泉上保证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更不是“无中生有”的多此一举。 我们处在鲜活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教育观念的大转变。转变教育观念靠行政命令并不能解决问题,解决的办法只能靠科研,靠教师有意识地去主动研究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其思想的不断优化。教育科研就是推进教育变革的思考和实践。教师在实践中如何做呢?首先以教师的身份进入研究,不是专家的研究,不要把自己当成专业研究者。教师的身份决定研究的方式是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研究的内容是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阅卷、管理班级……这些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教学工作。备课需要钻研教材,上课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管理班级需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这些实际上已经就是教育科研的初级阶段了。再进一步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都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又做了哪些无用功?其间是否有灵机一动的奇思妙想?把这些经验和教训甚至奇思妙想及时地记录、整理出来,并由特殊推及到一般,上升到理性认识。问题就是课题,学校就是育人实验室。其次,所做的是对自己工作的研究,研究的问题不是他人的,而是自己工作中真实具体的问题,不是完成规定性任务,而是教师自己发自内心实实在在的需要,不是假研究,不是在研究报告评比之后就成了封存的历史,更不是在轰轰烈烈科研结束之后又可悲地回到“习俗化”的教育教学水平上来。第三,研究教师自己的问题,不是去研究宏大的教育问题,以研究教材为立足点,以学生发展为着眼点,以教学反思为落脚点,从怀疑处反思,从转换立场处反思,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从事物本质处反思,从联系对比处反思。抓住问题的导火线,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围绕教学实际中的热点、难点进行思考。不断地思考、琢磨就是研究,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试图去改变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的大多数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课题研究是一种精神生活,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能充分体会到追求的快乐,享受到事业成就感的精神愉悦,在研究中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能勿失乎

解密“教育科研”

科研在人们眼里就是高大上的东西,是一般人搞不了的东西。这是对科研的误解。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现实生活中,矛盾表现为问题。发现问题就要分析问题,想办法去解决。这一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过程,用科学办法去指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科研。科研说白了就是科学研究问题,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将科研过程、方法、结果进行理论化、系统化就是课题研究,其成果是研究报告、论文及其它。学生晚睡纪律差,发现这一问题后,很多领导干部要求值班教师加强检查,延长值班时间。诚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不是科学方法。从哲学角度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学生是内因,值班教师是外因,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学生身上研究办法,然后才是值班教师。各行各业都面临着需要解决的问题,都需要以科研方式来需求解决的办法,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学校管理、学校制度、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都会不断出现新问题。学校领导和教师不能拍拍脑袋就做决定,应该以科学思维进行研究,寻找科学的长效的解决机制。教育科研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但是科研并不是高不可攀,任何人都可以去做,只不过研究层次不同而已。有的老师可以进行小课题研究,解决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学生书写问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问题,课堂小动作问题,自习课纪律问题等等。有些老师可以进行一些高层次研究,例如学科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问题。无论小课题还是大课题,都是广义的教育科研,都是去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不做科研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科研精神。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没有科研精神,而以个人意志来管理和教育学生,势必会导致很多问题。对这个学生这样做,对另外学生那样做;今天这样做,明天那样做。这样的教师会陷入专制教育的泥潭,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对个人形象是极大损害。立足于教育实际,教育科研成果可以极大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教师做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可以促进教师再学习。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之中。

刀郎舞

中文教育机构转战网络 线上教学成国际中文教育“主课堂”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平台由线下转至线上。在线上教学成为中文教育“主课堂”的背景下,如何转变思路,调整教学方法,中文教师们一直在思考并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文教育机构转战网络2020年3月7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孔子数字课堂”正式开课。让该校校董麻卓民没想到的是,在第二期直播时段,在线听课人数突破2500人,占5个校区注册学生的80%。同时,网络课程向社会开放,非本校学生参加听课的达350人。“孔子文化学校的教师以新颖的上课形式,让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家里,甚至让很多父母也忍不住和孩子一起上起了中文网课。”在麻卓民看来,此次网络教学的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正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适时做出改变一样,各中文教育机构也逐渐转战网络——各国孔子学院推出线上教学;网络中文教育平台“中文联盟”推出了一系列示范课、精品课;海外中文学校推出了线上中文课。4月中旬,意大利教育部联合媒体推出的电视网络课程“电视学校”开播,任教于罗马国立住读学校的国际中文教师陈晨正是初级中文课程的设计者、策划者,并参与了录制。“课程内容很全面,对我的中文学习很有帮助。”听了该课程的学生如是说。相关专家认为,虽然疫情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冲击,但大规模的线上中文教学实践为今后中文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催生了新的中文教学模式、教学形态。如何适应多变的课堂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助理、副教授岳岩撰文认为,疫情期间,线上中文教学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其优势也很明显:不局限于课堂人数,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实现碎片化、个性化的教与学;网课的教学资源丰富,媒体多样,易于获取、传播、分享和保存,不需要像传统课堂一样记笔记;教师可以借助线上通讯工具及时地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资源、计划、通知等告知学生,节省了信息流通的时间和成本。但也存在短板:线上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没有传统课堂频繁,学生之间的互动则更少。线下课堂师生、学生之间的近距离互动更多,互动情境也更真实,师生更容易产生共情。老师无法像课堂上一样观察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对学生的自律和自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公派中文教师宋晶晶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在开展线下教学时,她擅长运用游戏教学法,比如针对华裔孩子识记汉字不易的问题,使用bingo词卡帮助其认汉字。“具体操作是老师将课本词汇输入bingo在线制作网站,随机生成不同顺序的5×5排列的 bingo词卡,发给学生。老师依据词汇表读出生词,学生在bingo词卡上找到老师所读的词语,横、竖、斜5个词连成直线即为bingo,可以奖励得分。每次面授课复习词汇的时候学生都期待地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玩儿bingo?’”宋晶晶说。但将这个在线下教学期间备受学生欢迎的游戏搬到线上课堂时,宋晶晶发现其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网络教学,“百试不爽的bingo在网络教学上遭遇了滑铁卢”。宋晶晶只好反复尝试,数次修改,才将bingo游戏再次上线。让她欣慰的是,游戏终于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游戏教学法在面授和网课应用的反差使我明白,作为老师只有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才能适应多变的课堂。”宋晶晶说。科技赋能中文课堂相关专家认为,疫情期间的线上中文教学让教师们有新的视角去看待国际中文教育,也开始重新认识科技和国际中文教育的关系。8月18日,2020年海外华裔青少年“魅力北京·多彩华夏”中华文化体验线上夏令营营员正式开启了云游北京以及中华文化体验之旅,首站选择的是故宫。如何在两节课的时间带领华裔青少年在云端深入了解和感受故宫并隔着屏幕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课上,岳岩副教授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顺口溜、动画故事、图片、自编自导自演并参与制作的实景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带领营员们一步步沿着故宫中轴线穿过午门,走进故宫的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然后来到后廷三大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漫步御花园之后,悠游穿出神武门。就此,相关专家指出,“云游”课堂是全新的教学模式,是现代科技手段为网络课堂增彩的成功实践。科技不仅推动了线上中文教学模式的改变,也为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于去年10月25日正式上线的“全球中文学习平台”汇聚各类中文学习资源,打造能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中文的网络学习环境。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该平台的用户已经达到64.7万,覆盖152个国家和地区。数据快速增长的背后,平台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功不可没,因为融合了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可以为每个学习者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并支持实时反馈,这对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