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2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系)400+上岸考研经验分享不是她

2022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系)400+上岸考研经验分享

今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战成功,其间有痛苦,有折磨,也很快乐,这就是考研给人带来的感受吧! 之所以能上岸,与我收集信息的能力大抵相关,我想把这些信息和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有志于哲学的同学们都能如尝所愿,考上心仪的院校。中大马哲的专业课在2019年进行了改革,原先是620西方哲学史与8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原著),现在改为621外国哲学基础和806马克思主义哲学,但考试题型和范围并无改动,大家暂时不用担心!下面给大家参考一下我的考研经验。(1)思想政治理论,不需要过分焦虑。这个专业和政治公共课有着密切的关联,即便晚一点开始也来得及。客观题,前期可以使用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搭配徐涛老师的强化班和刷题班网课,做好自己的错题本,记忆细碎的知识点,掌握不同老师的读题、解题技巧。后期可以把市面上能买到的模拟卷的客观题买来练手,保持自己对知识点的敏感度。主观题,一个是练好字,考试的时候容易紧张,一张整洁秀美的卷面是非常赏心悦目的。另外就是紧跟肖四肖八和徐涛的押题,能背三遍就不要只背两遍,一直背到你上考场,这是你之后“下笔如有神”的重要保障。当然,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看看其他老师的押题,但是不要贪多贪杂,主观题的差距不会拉的太大。(2)英语的话我复习就很佛系,我考的是英语一,一直到10月份才开始看英语。我将朱伟的《恋恋有词》给翻了几遍,用了六七天时间将这本书每个单词都看了好几遍,之后开始每天做一套往年初试真题试卷中的阅读理解,大致掌握了考研阅读做题的风格,这是要自己多做真题去理解的,没法简单地解释出来。找真题的渠道我一般是用的考研文库,学校的分数线、参考书、讲义以及经验都有,还挺方便的。最后作文方面我也是看了一些例文背了经典语句就顺利过关了。(3)外国哲学基础主要考察西方哲学史以及西方原著选读的内容,因此,外国哲学的参考书应选用赵敦华的《西方哲学简史》以及《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同时,外国哲学部分的德国古典哲学尤为重要,而赵敦华版教材对此叙述的并不十分清晰,可以辅之邓晓芒版的《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理解以及当代热点研究,其参考书为黄楠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初试只考察其140页之前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原著导读》。而当代热点研究,可以请教新详旭考研的学长学姐,这部分30分,任凭同学们自由发挥,回答的水平如何,决定了你专业课的高度,我的建议是多看一些相关的论文。专业课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用的肖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真题。复习方法和专业一大同小异在这里我就不多讲述了,可以参考专业课一的学习方法。关于备考的心态,我觉得至关重要,保持一颗好心态会让你这条路走的不是那么艰辛,对于考研的人来说日子是单调的,孤独的,身边的很多同学可能都觉得比你过得好。考研过程中一定不要和别人别,别人在享受自由和快乐的时候你在不眠不休的复习,这样对比心里肯定是不会舒服的。也会影响你的心情和复习进度。不妨想想考研之后该干嘛,成功上岸去了想去的学校后想干嘛。不要给自己不想学习找理由而是要向着理想的高校找动力。加油吧!向着远方的梦想继续奔跑。

黑木

2022年中山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双非学校学姐成功上岸考研经验分享

一、择校与专业选择我本科就读于广州的一所双非院校,专业为哲学。我的绩点排名在年级里一直保持在前三的位置,之前有学姐考上中山大学等名校的先例,因此自己考研也志在以985院校为报考目标。大三,我先后学习了美学导论课和中国美学史课,对美学产生了兴趣,所以在2020年年底,就已经确定好自己考研的专业为美学方面。在对各哲学名校的专业排名、研究方向等筛选过程中,我发现很多高校的美学招生名额几乎都是1-2个人,并且随着推免力度的加大,自己考上理想院校的几率实在太小。但是看着学姐学长们成功的例子让本就不甘平庸的我想奋力一搏啊,所以最终选择了中山大学。二、考研经验思想政治理论:在暑假前我的政治其实没有花很多心思,我就在复习专业课闲暇之余看看老师们的直播和关注考研的一些公众号。我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教材,暑假前我基本上在考研文库里把学校专业、参考书目、学姐讲义和考研经验大概都解了一点,到了暑假的时候我开始听老师的基础网课,系统的把《精讲精练》过了一遍。同时跟着老师们的公众号展开复习之路。之后开始做《1000题》,做了有3遍。第一遍把答案写到其他纸上,不往书上写,不给第二遍留痕迹。第一遍肯定会错很多很多的,其实就是了解一下什么叫考研政治的题的过程!第二遍会稍微好点,第三遍会更好!这本书就是检查你的那块知识薄弱,然后重点再去看看这一块的知识。像这样的复习方法我持续了三个月,政治这块基本没问题了,后期只需要再过一下脑子就行了,避免以遗忘和混淆。英语:对于英语,因为我的基础还行,中大的校线是50,只需要把真题做完,再认真的解析一遍,上50不难,但若要上75的话,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再加上考研英语是一项十分应试的科目,学习体验不是太好,所以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比较少,但基础好的话,上60是很轻松的,所以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这个时间上的取舍就看大家的选择了,如果英语基础比较不错的话,有信心过线且考的分数不低的情况下可以酌情考虑把时间分给专业课上面。当然,这个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抱着尝试的心态去做,不然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死在”英语不过线上面。中国哲学史基础:中大的中哲试题很重视对文言文的考察,因此,培养自己的训诂技巧是很重要的,我主要是通过历年真题来适应这种答题方式,把文言文进行多种角度的解释,可以把名家解释用出来,最后自己也需要进行原创回答,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同一章古文,哲学本质上是重“思”的,自己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若只背笔记获得了高分,并不代表你的哲学基础很好,这一部分同学很可能会在复试中遇到问题。我主要参考的书籍是冯达文、郭齐勇的《新编中国哲学史》、陈来《宋明理学》、冯达文《中国古典哲学略述》,很多真题,新祥旭学姐告诉我,这个需要自己上网搜索相应的资料,这一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中大中哲主要侧重于先秦哲学与宋明理学,需要对这两部分进行较多的复习。外国哲学基础:我用的中大自己的教材+历年真题。然后在跟着学姐上了外国哲学的相关课程,学姐讲的这一部分非常仔细,先把书本先总体勾勒一遍,让我对这门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的考点有情绪的把握和认知,后期学姐将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知识点详细地讲述,有时还会将不同版本的书籍中不同老师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非常有趣实用好学。三、最后心得当今社会都是学历是敲门砖,一个好的大学文凭至关重要,能凭借个人能力出人头地的还是极少数的,只有好的平台,才会有好的发展,中山大学属于很好的跳板,学校的师资,社会资源都是相当丰富的,毕业的学生年薪都不会低的,一个985的高校既满足了个人的名校情结又让我们毕业之后的起点高了一些。所以中山大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希望从这里出来的学弟学妹们都可以发光发热。

浑论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2019年外国哲学跨考考研高分复习经验

关于择校本人本科是理工科专业,二战,三跨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的外国哲学成功,一战时由于只准备了3个月,只看了一遍哲学史,但仍然过了中山大学的哲学校分数线,这给我二战带来了信心,遂放弃调剂,选择继续报考中山大学,因为如果贸然换学校,考的科目特点和参考书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于我而言最好的选择。至于为什么选择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呢,因为中山大学的哲学学科向来强势,哲学系(珠海)与本部的哲学系错位发展,这边有很多的外教与全英课程,研究生课程主要为小班讨论课,与西方的教育模式比较接近,我对政治哲学的兴趣也比较浓厚,也想体验下西方的教育风格,如果想在中国体验一下国外的教学风格,来哲学系(珠海)一定是不会后悔的选择。考研复习:哲学,于我而言是一种生活方式,古希腊哲人认为沉思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存在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很喜欢思考问题,特别是有关天上的事物,但考研准备却又是一个十分枯燥的生活,结合我以前的学习经历,我发现我只有在学习压力小的情况下成绩才是最好的,在中学的应试环境下成绩只会大大退步,所以,我选择了自己的复习方式,几乎没有太大压力,每天大部分时间只复习5-6个小时,于我而言,若是900个小时给了我准备考试,若仍不能考生,那么这辈子哲学可能也就与我无缘了,所幸的是,我在这部分时间里还是成功地考上了哲学。考研英语:对于英语,因为我的基础还行,中大的校线是50,只需要把真题做完,再认真的解析一遍,上50不难,但若要上75的话,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再加上考研英语是一项十分应试的科目,学习体验不是太好,所以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比较少,但基础好的话,上60是很轻松的,所以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考研政治:在一战的时候,我考到了63分,但政治多选题居然错了10来题,选择题十分过多,所以二战时我主要专注于政治的选择题,成功上了70+,要点是多看那些内容量小的书,比如风中劲草和徐涛的黄皮书,此外我还看了考研大纲解析。西方哲学:要考好中大的哲学试题,研究历年真题是十分重要的,我用了3个笔记本把往年试题的回答写了上去,主要参考的有学长提供的笔记、知网文献、哲学书,活用文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著名期刊中找到意想不到的回答,外哲的话,我主要看的书有赵敦华的《西方哲学简史》、斯通普夫的西方哲学史、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中大很重视哲学原典分析,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看看北大出版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由于中大不设参考书,这对考生的阅读量要求其实是挺大的,尽量多看书,使自己博学是很重要的。跨考中大需要一定的实力,往年考上的也是科班出身居多,但如果你的实力有了,跨考哲学绝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要相信自己。我们需要从历年真题中找到出题重点,看真题的话,你会发现很多题目是重复考过的,中大西哲注重基础,主要考察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了解程度。我当时报了新祥旭的专业课辅导,专业课老师就是中山大学(珠海)外国哲学的研二学姐,对专业课的复习和命题也比较了解,指导起来更加权威。中国哲学:中大的中哲试题很重视对文言文的考察,因此,培养自己的训诂技巧是很重要的,我主要是通过历年真题来适应这种答题方式,把文言文进行多种角度的解释,可以把名家解释用出来,最后自己也需要进行原创回答,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同一章古文,哲学本质上是重“思”的,自己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若只背笔记获得了高分,并不代表你的哲学基础很好,这一部分同学很可能会在复试中遇到问题。我主要参考的书籍是冯达文、郭齐勇的《新编中国哲学史》、陈来《宋明理学》、冯达文《中国古典哲学略述》,很多真题,新祥旭学姐告诉我,这个需要自己上网搜索相应的资料,这一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中大中哲主要侧重于先秦哲学与宋明理学,需要对这两部分进行较多的复习。考研复试:这边的复试比较重视对英文的考察,复试的准备也得到了学姐的辅导,真是很感谢她。一开场会由郭老师(韩国)进行英语面试,你需要进行英文的自我介绍,老师会根据你的自我介绍与专业背景进行提问,笔试的话,考察内容还是比较基础的,好几道题目进行选择,大部分都是初始的内容,有几题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内容。复试准备期间可以多看一些英文的哲学史著作,培养自己的英文哲学思辨技能。你需要在面试过程中展示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这是复试考察的核心。本人的初试排名是外哲专业第二,但面试后总成绩成为了专业第一。相比于初试,中山大学更加注重你复试时候的表现,往年不乏有初试高分复试被刷的例子,所以对复试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及时雨

中山大学这“四个”王牌专业,不仅就业率超高,薪酬还“顶呱呱”

中山大学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在全国排名也是TOP10。所以小编介绍中山大学的四个“王牌”专业,而且是好就业的专业,如果有机会考上的话,建议报考这几个专业。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学科2017年进入“双一流”教育部推荐名单,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得排名并列第一(A+),在软科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行”中排名前1%,成为广东省唯一进入1%的学科。院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重视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鼓励教师进行前沿的科学研究和重大攻关项目,院累计承担各类国家级项目达200多项、国家各部委纵向项目100多项……并且商学院获得三个国际认证,在业内比较有名,是华南地区最好的商学院。有MBA.EMBA班,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就读,学历学位国际承认。哲学中山大学哲学系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具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可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美学八个二级学科点的博士与硕士。学生本科毕业去向多元就业面广,可以选择海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也可以在本系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还可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出版社、宣传文化部门以及高校、党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等部门就业,从事教育、宣传、行政、管理、文秘等工作。近五年该系毕业生,呈现出就业率稳定(94%左右)、就业质量好、就业起薪高、行业分布广的特点。毕业生在国企或五百强企业就业的占20%。 数学数学学科中山大学并列排在全国第16名,实力还是很不错的,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分布均衡,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著名数学家、“现代数学之父”姜立夫先生等曾长期在此执教。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毕业生通常在政府、海关、电信、外资企业、银行金融、保险核算等部门从事与应用数学相关的工作。近年来一次就业率为95%。多年来统计学专业就业情况良好。据同学反应,中山大学的数学系在这方面很有优势的。数学系出去的同学,做领导的很多,在政府机关,大企业,都混得不错,收入跟其他行业比排名NO.1。临床医学中山大学的临床医学确实名气大,实力也强,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内一流水平的,每年学生都有很好的就业。尤其是好几所全国有名的附属医院,更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接触医院的机会,中山大学到目前为止还是全国高校学生安全系数较高的之一。医学院是本校最强大的学院,临床医学是本校最热门的专业,所以分数要求极高。但是其他的医学学科是可以考虑的,中山医的名气很大,学哪个以后都不吃亏。值得注意的,中山大学有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数量位居国内高校第2位,其中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报考中山大学的这“四个”王牌专业,不仅就业率超高,薪酬还“顶呱呱”!

绘美

2022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分析(参考书、分数线、初试经验)

一、专业目录、初试复试考察内容(2021届)专业目录及初复试科目:哲学系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 法语(二外)或245 德语(二外)621 外国哲学史基础809 中国哲学史基础复试专业课:1135039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哲学系(珠海)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621 外国哲学史基础809 中国哲学史基础复试专业课:7215001 中国哲学综合二、初试参考书目(仅供参考)初试专业课参考书目:621外国哲学史基础《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809中国哲学史基础《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冯达文、郭齐勇三、录取情况哲学系20年录取名单:统考录取7人,初试最低分379分,推免5人。19年录取名单:统考录取8人,初试最低分360分,推免4人。哲学系(珠海)20年录取名单:统考录取6人,初试最低分332分,无推免。19年录取名单:统考录取1人,初试最低分369分,无推免。四、复试分数线及录取明细2020年:政治/外语(50分)业务课(90分)总分(320分)2019年:政治/外语(50分)业务课(90分)总分(320分)五、初试经验专业课复习:外国哲学史基础复习难度相对较大,知识点较为零碎,考试较为注重对于问题转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建议参考书籍:《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赵敦华老师的书籍十分简明,逻辑清晰,内容全面,主推参考书目。邓晓芒老师的教材优点在于书中对于思想史上问题转化的逻辑讲述的较为清楚,而且可以配合爱课程或B站上的武汉大学的西方哲学史网络公开课一起看。(后面的康德和黑格尔部分建议听B站张志伟老师的课)另外就是爱课程上可以下载这门课的PPT,上面对于各哲学家的思想的论述更为全面,但是内容较多。原著考察部分可能还是偏向笛卡尔、休谟、康德这些人,也考察过霍布斯等人,这个就真的要看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各哲学家有不同的写作风格。《西方哲学原著选读》这本书每个哲学家的文献都会有不同的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著的思想。我的复习方式是参考教科书,用自己的语言和思路整理各个哲学家的思想。然后就是反复的去看,次数多了就理解了,不要想一次性背下来。复习时主要注重各个思想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中国哲学史基础中大的中哲试题很重视对文言文的考察,因此,培养自己的训诂技巧是很重要的,我主要是通过历年真题来适应这种答题方式,把文言文进行多种角度的解释,可以把名家解释用出来,最后自己也需要进行原创回答,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同一章古文,哲学本质上是重“思”的,自己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若只背笔记获得了高分,并不代表你的哲学基础很好,这一部分同学很可能会在复试中遇到问题。我主要参考的书籍是冯达文、郭齐勇的《新编中国哲学史》、陈来《宋明理学》、冯达文《中国古典哲学略述》,很多真题,新祥旭学姐告诉我,这个需要自己上网搜索相应的资料,这一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中大中哲主要侧重于先秦哲学与宋明理学,需要对这两部分进行较多的复习。本文为新祥旭考研独家整理!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公众号:新祥旭广东考研

心性

粉笔教育张小龙获中山大学哲学系“发展贡献奖”

中新网12月14日电 12月12日,中山大学哲学系复办六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南校园梁銶琚堂举行。中山大学哲学系系友、粉笔教育CEO张小龙受邀参加并荣获“发展贡献奖”,同时被聘为中山大学哲学系创业导师。据了解,出席此次大会的人员有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教授,教育部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哲学系张异宾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原系副主任夏书章教授、原系主任李锦全教授等千余名师生系友。期间,与会嘉宾围绕哲学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深入讨论,共同探索哲学魅力。在教师代表发言环节,冯达文教授回忆起六十年前艰苦条件下的求学治学的经历,并表示对从事哲学研究的学人来说,恰恰是在困难处境中,才能磨练个人意志,诱发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的普遍性和永恒性追求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在营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实现的。张小龙作为中山大学哲学系系友,也一直将哲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2015年,张小龙创立粉笔教育,致力于用互联网技术助力教育创新。作为中国首家拥有智能批改系统的在线职业教育企业,取得多项国家技术专利证书。公司目前主营业务除公务员培训外,还包括事业单位招考培训、教师考试等培训项目。目前,粉笔教育已经累计拥有超4200万忠实用户,在全国30多个省市开设150余所学习中心。公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推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并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开办公开课、高校演讲和捐款捐物等措施,帮助无数青少年学子择业就业。一直以来,张小龙对母校母系都有着很深的感情。前不久,张小龙为中山大学冯达文奖学金捐赠100万元,帮助哲学系同学更好的成长。2017-2019年捐款数百万元设立“粉笔哲学发展基金”,用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未来,张小龙将立足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与中山大学哲学系学生分享创业经验,进行创业指导,全力支持母校母系发展建设。

二十岁

中大哲学系毕业后,他成为了只想和生活把酒言欢的音乐人

Start here:第一次得知马潇的名字,觉得这两个汉字组在一起,确实够好听。马,意在驰骋。潇,带一股洒脱。拥有这名字的,似乎命里就注定着是个有故事的人。第一次见到马潇是在珠海,一场跨年音乐节的后台。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身上穿着一套利落的外衣,戴一副文质彬彬的眼镜,这时候任何人经过这里,看见马潇,可能都猜不出他已经是一个全职歌手。马潇在广州读完了四年中山大学哲学系,刚毕业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北京,正式地做起音乐人。说是正式的,是为了和过去的学生时代相比。走上了这条看似没有尽头的路,马潇就不能再有少年时的迟疑。这让我对马潇很感兴趣,于是去搜他所在的博雅学院,才知这在竞争激烈的双鸭山(中大别名),并非等闲之辈能入,要择优录取,且艰苦严格。认识他以后,微博关注了@马潇还是个孩子,发现他的确热衷于传播书法,在今天更通俗地说,叫做“一起练字”。所以,如果你注意看他最近的微博,满篇都是各地歌迷抄写的马潇歌词。这么看,马潇的这股博雅气质,和其他晒自拍的日常比,的确与众不同,更多了份文学青年的书卷气。一百个人读到这儿,总该有一个人问我了:难道说,唱民谣需要有文化么?这民谣里的故事,多半说得不就是烟酒与爱情,姑娘与村庄,流浪与远方罢?是吗?我说:不是吧。如果民谣真如这设问里的甲与乙那般简单,中国的民谣歌手就不该是几千几万人,而是几千万。你我能听到的民谣歌曲,也不会都只是模仿“北方女王”与“南方姑娘”,还应该有“双鸭山的人字拖”和“江湖酒吧的马掌柜”。诚然,多解释一句,对刚提到的两首,我只有偏爱,毫无贬义。倘若民谣不需要用文化来给养,用阅历来沉淀,那我们作为听众所看到的只有千人一面,就不会有今天的马潇,和他的那首《请你爱我或给我一把枪》。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起这句古语,也请各位记住这个真理:没有生活的历练或者专业的磨砺,绝不会有好的作品传播于世。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如此,不管是雷子、十三,还是今日的马潇。说回马潇和“双鸭山的人字拖”。在我看来,这段往事格外有意思,说的是马潇大学时的一件趣事:马潇在广州上学的时候,人送外号“人字拖哥哥”。据说他当年在中山大学一个唱歌比赛里被评委点评说穿人字拖不尊重舞台,他在台上说了一句“我用嘴唱歌又不是用鞋唱歌”,从此成了中大的非议人物。我在脑子里描绘着那时的马潇,当时脚上踩着人字拖,坐在台上弹吉他,用得该是哪种很拽的样子。我想不出,记忆里全是一股少年的青涩稚气,就像他自己常说的,“还是个孩子”。站在艺人的角度来说,这也是马潇作为歌手的加分项,18岁时看他像二十,到了三十岁还是二十的样子。卷总告诉我,这叫天生的童颜。我有点嫉妒,为何我天生三十多。不过,这句“我用嘴唱歌,又不是用鞋唱歌”,放在今天依然是碉堡了。短短几个字,还是露出了穿破墙壁的青春杀气,想必当时台下见证此刻的妹纸,应该都被撩得差不多了吧,满屋子的桃心眼铺满了一地。接着说说,“江湖酒吧的马掌柜”,这也是马潇跟我第一次见面时的自我介绍。他跟我说自己在江湖酒吧做演出经理,我会觉得面前的90后,如果不是在唬我,那定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很有些想法的有志青年。等认识多了,了解深了便知,这正是马潇自我设定的特质,凡事想得远,想得多,想足够明白,可能是大学时哲学专著看多了,遇人处事老练起来根本不像个孩子。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站在歌手与听众的两端世界里,如果是我,会去选择做怎样的听众,去喜欢怎样的歌手;或者换个角度来说,若我去做歌手,我最想传达的态度,最想表达的音乐理念该是什么,我的意义究竟为何?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大,但仔细思考一点不大。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我们去选择和音乐作伴,或以音乐为生,在相同的空间里,所消耗的单位时间大体都一样。算笔账吧,正常生活的每天24小时,除去8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用在吃饭社交消遣的时间,也只剩下8小时。如何争取更多人的8个小时,该是好歌手去思考的问题。如何在8小时里得到更多的享受与满足,是作为听众的大多数,该去重视的问题。不然,民谣歌手这么多,到底该去听哪个?这是我做了民谣故事快一年,常在读者那里听到的声音。实际上,当你问出这句话来时,你就在告诉我,自己早已失掉了对音乐品味的判断。先不论哪种音乐是好的,你已经不知道哪种歌手是适合你的。每当这时候,我们总会跟随大多数,成为随波逐流的一员。看大家都在现场听《成都》,所以你也跟着挥舞起了不合时宜的荧光棒。看男友前男友男性朋友们都在听梵高先生,你也开始学起数字油画,到最后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别跟风了,我最爱的读者朋友。如果你有幸读到这里,我想告诉你一件事,你已经花掉了每天8小时的5分钟。但这5分钟似乎比你刷朋友圈更值得,因为你记住或更加了解了一个名字,他是马潇。不知道他也没关系,你肯定在哪里听过他的那首,《请你爱我或给我一把枪》。站在即将迈过三十岁高龄的人生分水岭,我的老半卷总嘲笑我,还在苦口婆心地把大道理说成小儿科,是啊,没错。我上辈子可能是一个在幼儿园给大家喂糖吃的小姐姐,所以才有今天以叔的审美告诉各位,该听啥,不该听啥;该睡觉了,就别玩手机了。我想起第一次听马潇的时候,我在某个歌单里随机点开了一首歌。那可能是2015年初的某一天,我会在广州每个看不见太阳的阴雨早晨醒来,烧壶开水冲一杯速溶咖啡,然后插上了耳机,听见了马潇歌里的小提琴前奏响起。那时候我的家挤在一堆几十年的老房子中间,我端着这杯冒着热气的咖啡,站在潮湿的阳台望向窗外。眼前忙碌的都市里大人早起送孩子上学,老人出门去市场买菜,上班族穿上制服去挤地铁,我现在的同行们已经开始做起我现在做的这件事。我记得,马潇重复着唱“你就沉默不语,沉默不语”。我随手把一段副歌的间奏截成了手机铃声,用了大概一年多。直到那部电话再也找不到了,我也辞去了当时梦寐以求的那份工作,做了一个全职的自媒体创业者。直到多年后的这个八月,我在北京的夜里再次见到马潇,他的第二张专辑已经发行,这张被命名《和生活把酒言欢》的专辑,多了一份安稳的宿命感,不再是初识时的一鸣惊人,而一声来自老朋友久违的带着笑的问候。诚如主打歌《在九月某个清晨,带你离去》,马潇将在九月带上这份问候开启一段新的旅程。他那些新歌里的评论数,早已经盖过我听到的那第一首。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歌迷,早已经散落在天南地北,等待着跟他在路上相遇。对于命运的奇遇,和时间的魔力,我只剩下感慨。送上衷心的祝福之余,以何不助马潇一臂之力,于是乎就有了写下这篇文章的缘起。你不要问,你不要问,亲爱的姑娘。马潇在那首《请你爱我或给我一把枪》的最后,给出了他对所有问题的回答。对啊,这世上问题向来这么多,最好的答案就是不再有问题。最后,关于我问你们的,“要不要去马潇的巡演”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回答我:你不要问,你不要问,我们去就是了。好吧,我知道了,反正我会去,感谢他多年未收的铃声费用。- End -文 | 王悦编辑 | 卷总

至矣

粉笔教育张小龙获中山大学哲学系“发展贡献奖”并被聘为创业导师

12月12日,中山大学哲学系复办六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南校园梁銶琚堂举行。中山大学哲学系系友、粉笔教育CEO张小龙受邀参加并荣获“发展贡献奖”,同时被聘为中山大学哲学系创业导师。据了解,出席此次大会的人员有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教授,教育部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哲学系张异宾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原系副主任夏书章教授、原系主任李锦全教授等千余名师生系友。期间,与会嘉宾围绕哲学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深入讨论,共同探索哲学魅力。在教师代表发言环节,冯达文教授回忆起六十年前艰苦条件下的求学治学的经历,并表示对从事哲学研究的学人来说,恰恰是在困难处境中,才能磨练个人意志,诱发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的普遍性和永恒性追求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在营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实现的。张小龙作为中山大学哲学系系友,也一直将哲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2015年,张小龙创立粉笔教育,致力于用互联网技术助力教育创新。作为中国首家拥有智能批改系统的在线职业教育企业,取得多项国家技术专利证书。公司目前主营业务除公务员培训外,还包括事业单位招考培训、教师考试等培训项目。目前,粉笔教育已经累计拥有超4200万忠实用户,在全国30多个省市开设150余所学习中心。公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推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并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开办公开课、高校演讲和捐款捐物等措施,帮助无数青少年学子择业就业。一直以来,张小龙对母校母系都有着很深的感情。前不久,张小龙为中山大学冯达文奖学金捐赠100万元,帮助哲学系同学更好的成长。2017-2019年捐款数百万元设立“粉笔哲学发展基金”,用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未来,张小龙将立足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与中山大学哲学系学生分享创业经验,进行创业指导,全力支持母校母系发展建设。

囧男孩

潜心中国哲学60年,他被中大哲学师生称为“我们的老师”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温建敏实习生 于宛莹 王琪瑶12月14日羊城晚报A5版报道“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局中,哲学有更宽阔的领域需要人去发掘,中国哲学应该走出世界,对大变局中的思潮做出回应,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应有的担当。”12月13日,“做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暨《冯达文文集》发布会在广州成功举办,这是国内哲学界对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冯达文的一次集体致敬。2020年6月,作为中大哲学标志性人物的冯达文荣休,此时正好是他进入中大60周年。冯达文先生深受学生爱戴,被中山大学众多哲学师生称为“我们的老师”。粉笔教育网CEO张小龙在考上中大哲学系研究生后,因家贫差点辍学,冯达文先生亲自为他写信,求得助学金。张小龙说,冯老师教会自己要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始终“不会背离人文主义的精神”。月下读书1941年,冯达文先生出生在广东贫困山区——罗定。冯达文回忆说:“我们家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冯达文说,上小学时,最早读的两本书是《吕梁英雄传》和《新儿女英雄传》,是在月光底下读的。1954年,冯达文上初中,清贫如旧:“家离县城中学有二十多公里,没有钱交伙食费,所以每个礼拜天,要从家里背着粮食和柴火,到县城附近的一个地方自己做饭,一天大约两顿,其实不是饭,主要是稀饭,就这样熬过了初中。”尽管学生时期生活贫苦,但冯达文始终怀着一颗纯真的心,要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小学时,跟着母亲去修公路;初中时,晚上到附近乡镇扫盲;高中时,没日没夜建设水利。“那个时候,我们中小学的生活非常苦,可能大家现在已经不能想象,但是,就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下,我们还在为着国家建设,付出自己的努力。”冯达文说,他们这一代人陪伴着国家的发展,对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充满了感情。家国情怀在时代的变迁中油然而生,冯达文一直未忘初心。冯达文结缘哲学1960年,冯达文高中毕业,因中苏关系变化,大学录取通知书上的“留苏预备生”落空了,他选择到中山大学哲学系求学,由此开启了与中大哲学60年的缘分。与哲学的结缘,还有个插曲:冯达文在高中时,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员介绍他阅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这给少年冯达文打开了新的世界:哲学的视野开阔,思维方式多维,文理兼容。对于虽擅长理科,却也不想放下文科的冯达文来说,哲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怀着对理想的热情,冯达文在学习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我希望能赋予中国哲学一个新的框架,然后再去讨论这个知识和形式的框架,如何支撑不同的价值意识。这是到现在为止,我仍然坚持的一个做法。”本科五年期间,冯达文风华初露,在发现问题和理论写作方面,展现出突出的能力。冯达文大学毕业那年,当时的口号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与当时大多数学生一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申请去河南工作,那是他能申请去到最远的地方,最后因哲学系需要而留校,被分配到哲学原理教研室任教。“我们的老师”从教后,为了找到中国思想发展的源头,赋予中国哲学新的知识框架,冯达文做了许多努力,“我的理论追求是要给中国哲学一个知识体系,然后以不同的知识和形式建构出不同的价值理念,用以确保这个哲学又是中国的”。据冯达文的第一个研究生、中大哲学系吴重庆教授回忆,“冯老师讲课时,虽是照着备课的讲义念,但对讲台下的学生来说,丝毫不觉有‘照本宣科’式的枯燥。后来他更是以一己之力,重新写就洋溢着才华与激情、文采与哲思的讲义。”由冯达文共同主编的哲学教材,也成为高校哲学最受欢迎的教材之一,影响了一代代的师生。从教以来,冯达文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精彩的教学内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作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达文在中山大学哲学系学海拾贝六十年,桃李满天下,被中山大学哲学系众教授尊称为“我们的老师”。在《冯达文文集》发布会开幕式上,《我们的老师》这段短短的视频,回顾了冯达文先生从教著书的生涯。视频中,冯达文从一个青涩的学子,慢慢蜕变成白发苍苍的长者。高中毕业,进中大求学,后留校任教,继而“背井离乡”,远赴异国他乡访学,求教于多位名师。他在繁忙的教学生活中,著书立说,至今仍笔耕不辍。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张伟教授对冯达文先生出版《冯达文文集》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感谢冯达文先生对中大哲学系、中大的人文学科乃至中国的哲学作出的卓越贡献,“冯达文先生带领着我们中大哲学系,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有情的学术共同体”。粉笔教育网CEO张小龙,在考上中大哲学系研究生后,因家贫而差点辍学,冯达文先生亲自为他写信,求得助学金。10多年后,张小龙返校捐赠100万元设立“冯达文奖学金”,以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在研讨会上,张小龙说,听过非常多冯达文老师的课,受益良多,即便是办企业时,也有自己的坚持,不会只盯着利润,更要有一种超越性、人性化的关怀,要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不会背离人文主义的精神。”这番剖白,引起全场热烈掌声。1977年,冯达文先生的第一届中国哲学的本科学生入学,李萍老师就是其中一员。李萍老师回忆说:“那时冯老师还是年轻教师,与班上有的同学年龄相差无几。冯老师平易近人,讲话时娓娓道来,讲课风格深入浅出,把我们带进哲学的隧道里。哲学系有许多教师,但冯老师深受每一个学生的喜爱。”李萍老师毕业后,一直任教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她说,虽不时常相见,但冯老师对学生影响深远,在她自己从业数年后,仿佛老师一直都在身边,“我一直记得冯老师的板书,工整圆润,字如其人”。“世总为情”在冯达文先生看来,哲学研究如果不能为人们指点价值,便失去意义。在新出版的文集中,他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并与中国古代哲学相结合,寻求其对当下的现实意义。冯达文说:“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局中,哲学也有更宽阔的领域需要人去发掘,中国哲学应该走出世界,对大变局中的思潮做出回应,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应有的担当。”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社会与人的改变,冯达文指出,如何守护人文价值和道德底线,是我们该做的思考。“人因为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乐,特别是有痛苦的感觉,才知道我‘在’。正是因为我和他人在一起,所以我有所创获,我才得以和他人分享。如果说疼的感觉是一个存在论的证明,快乐的感觉则是价值论的证成。”冯达文说,虽然科技在发展,但我们身为人,情感是最重要的。“‘世总为情’,这是汤显祖的话。我虽然退休了,但是我想,我们仍然是在一起的,而且我们不是为了别的,我们是为‘情’在一起的,守护着我们的‘情’,我们人生才是真实可感的。”年届八旬的冯达文先生,一直秉持初心,一直奔波在学与思的路途上,为寻找中国哲学的新范式、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访谈冯达文:回应世界问题 系中国哲学的担当羊城晚报·羊城派:您认为中国哲学教育在当今世界格局下,应该做出哪些创新?冯达文: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局中,哲学也有更宽阔的领域需要人去发掘,中国哲学应该走出世界,对大变局中的思潮做出回应,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应有的担当。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社会与人的改变,如何守护人文价值,如何守护道德底线,面对科技带来的缺失部分,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如何互通和互融,是我们该做的思考。目前的中国哲学,拘泥于细枝末节,应该更重视思想,走向世界,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担当。羊城晚报·羊城派:普通人应该如何理解哲学?冯达文:回到最简单的问题:该怎么做人?我从哪里来的?世界怎么可以更好?哲学追求的是最普遍和最普通的思考。西方哲学更注重抽象的东西,抽离现实的概念。中国人更关切世间生活,力图把世间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守护起来,提升起来,推广开去,这是对世界具有意义的。羊城晚报·羊城派:您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冯达文:在学术上,以理性支持价值信仰,以价值信仰来传承理性。在教学上尽所应尽的责任,对学生充满爱……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魏礼园审签|郑宗敏实习生|童倩

符书

在中山大学的9年,她从“一问三不知”的科研小白变身科研达人!

苏焕宁,女,回族,中共党员,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2017级图书馆学博士生(硕博连读)。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2011年,苏焕宁考入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从本科到博士,她用九年的青春时光,倾洒了对中大校园的美好眷恋,织就了对档案学的深切挚爱。回首岁月,苏焕宁认为积极阳光的心态与踏实肯干的精神是她开心求学、不断进取的两大法宝。拍摄于2015年本科毕业时目标初定听从内心的呼唤在大三时,苏焕宁就顺利拿到了保送中大研究生的资格,但那时的她对自己即将踏上的科研之路可谓“一问三不知”。既没有十分明确的研究方向,也不懂得如何严谨治学,更没有远大的学术理想和目标,她依然在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读好当下的书。幸运的是,不久之后,在导师陈永生教授的鼓励与引导下,她加入了导师的科研团队,在导师的带领下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展了“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的专题研究工作,并有幸参与了系列论文《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的写作。她清晰记得,她与课题组成员跟随导师一同前往北京参加了第五届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导师作为特邀嘉宾,就系列论文的主要观点作了大会发言。正是那次经历,让她感受到学术盛筵的风采,领略到学者风范的魅力,更体会到团队的集体荣誉感,也正是通过会议中对电子文件相关学科前沿的了解,让她初步确立了“电子文件管理”的研究领域,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学术之旅。随后,作为课题组成员,她参加了导师的多个科研项目。尽管不同的项目各有侧重,但总体上都围绕电子政务建设与电子文件管理而展开。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勤于思考的她意识到文件归档是连接业务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关键,其作为档案管理的逻辑起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并且在项目调研的过程中,她也发现电子文件归档的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于是,秉持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信念,苏焕宁进一步将自己的研究方向锁定于“电子文件归档”,希望通过自己在这一领域中的持续研究与不断努力,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档案学研究与社会发展作出一点点切实的贡献。理想之星熠熠闪耀,正是这样的学术理想,为她指明了奋斗目标,鞭策她不断进取。拍摄于2019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时脚踏实地源头自有活水来谈到具体的可以分享的学习经验时,苏焕宁笑道:“回想起来,其实我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和方法,只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较早地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然后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踏实认真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自然有了收获。”苏焕宁并不清楚也不在意每一次具体的学习和研究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但她始终相信,积极投入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并能促进独立思考。因此,她习惯于把导师布置的任务视作宝贵的学习机会,并且坚信只要自己认真完成,就会得到锻炼并有所收获。事实证明,苏焕宁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与她这样“顺其自然”的学习心态不无关系。例如,据她回忆,在导师带领下与团队合作的系列论文,虽然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但这一过程带给她的远不止当时看得见的连载于档案学权威期刊的论文成果,更包含在这之中构建起的对政务环境中档案管理问题的系统认识,还包括对学术思维与写作能力的训练,以及之后因此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集体荣誉。又如在参与项目及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她有机会深入了解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这相比文献阅读更能触发灵感,找到业界存在的真问题;且调研中所发现的实际问题以及积累的实际素材,让她在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上有了明确的方向,在论文的写作中有了事实依据;更重要的是,项目参与的经历,让她学到了承担项目的必要流程与方法,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并为她之后成功申请广东省档案局科研项目“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奠定了必要的良好基础。与导师陈永生教授(左一)及UBC联培导师Luciana Duranti教授(左二)合影博采众长让自己的视野不断望向远方尽管苏焕宁一直以来致力于电子文件归档的学习与研究,但她深知学术研究既要追求深刻又要避免局限,科研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一些不经意的视角与观点往往能触发新的思考,因此,文静的她总是积极参与学术交流,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宽广。她多次参与国内外档案界的重要会议,包括两年一次的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全国青年档案工作者学术论坛,以及档案教育与研究协会国际会议(AERI)等,并在会上宣读论文。读博期间,她还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联合培养。在一系列的学术交流中,她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与观点,但相比于“发声”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的“聆听”,在启发之中捕捉新的想法,这是她不断深入拓展研究内容的又一思想源泉。总之,她眼里这些愉快的求学经历,仿佛都在诉说一个道理:对于确定的目标而言,机会自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请别忘记,在准备的过程之中我们已然收获了不一样的机会。感恩中大,把握当下,沿途的风景依然美丽。近期生活照来源:中山大学 封面制图、转载编辑:刘铿 初审:郑梦婕 审核: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