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东中山-10MW级海上漂浮式风机设计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汝独不欲

广东中山-10MW级海上漂浮式风机设计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MW 级海上漂浮式风机设计研发项目1、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总投资 72,500.00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 61,595.00 万元。项目建设期36 个月,实施地点位于公司在广东省中山市的现有经营场所内,不涉及新增用地,实施主体为公司本部。本项目计划通过开展海上漂浮式风机总体设计,漂浮式风机设计、漂浮平台设计、系泊系统设计,和制造、运输、安装与调试运行等技术研发,完成 10MW级海上漂浮式风机研制,开发符合国内海洋环境条件、经济适用的新型浮式风机,打造具备抗台风能力的海上漂浮式风机工程示范应用,以满足海上台风区域市场需求、丰富公司海上机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为公司海上大风机战略提供更有力的产品技术保障。2、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1)项目建设背景海上风电具有发电量高、单机装机容量大、机组运行稳定、适合大规模开发等优点,成为全球电场建设的新趋势。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有望在 2030 年达到 100GW。我国海岸线狭长,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尤其在福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海域,毗邻国内最重要的用电负荷地区,且风况资源和地质条件较好,适宜建造风电场。随着海上风电抗台风、稳定性等方面技术不断进步,在政策助力下,海上风电迎来快速增长,成为风电行业发展的重要增量。(2)项目必要性相比于固定式海上风机,漂浮式海上风机具有风机位置灵活、减少海域使用矛盾、降低环境影响、制造安装成本少、可批量生产等天然优势。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海上风电场采用的风机类型主要为近海固定式海上风机。但是随着新建海上风电场的水深不断增加及海上风电的平价上网趋势,传统固定式海上风机将难以满足深海风电场的技术及成本需求,而海上漂浮式风机的建造及安装成本相对低廉、建设深海风电场可行性高,更加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我国深水风能资源丰富,近岸深水区及远海独立岛屿风电开发潜力大,漂浮式海上风机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及发展空间。公司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实现开发符合国内海洋环境条件、经济适用的新型浮式风机,打造具备抗台风能力的海上漂浮式风机工程示范应用,以满足海上台风区域市场需求、丰富公司海上机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为公司海上大风机战略提供更有力的产品技术保障,具备较高的必要性。(3)项目可行性近年来,公司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及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投入,在风浪数据收集、海上风机创新研发和海上风电施工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技术成果和积累,围绕深海漂浮式技术与国内外优秀研究机构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合作及技术攻关,探索形成了一种载荷传递合理、结构安全、运动响应平稳的半潜式漂浮式基础及创新型漂浮式基础,为漂浮式风机研发积累了理论、技术及人才储备,研发项目的正式落地具备可行性。3、项目投资概算项目投资概算情况如下:设备部件61,595.00万元,认证测试开发费用6,000.00万元,其他费用4,905.00万元,总投资72,500.00万元。4、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为研发项目,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够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丰富海上风机产品序列、提高海上风机产品综合竞争力。漂浮式风机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的可优化性,可以通过优化浮式基础,降低建造、安装环节的费用;同时采用漂浮式风机方案完全可以做到整体安装、整体拖航、不用桩锚,将大大减少制造海上风电场的安装成本。因此本次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公司的海上风机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5、项目核准情况本项目不涉及新增用地;截至本报告出具日,本项目已完成立项及环评手续。

「详细全文」中山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5月26日在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危伟汉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2019年,是中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大挑战、承受很大压力的一年,也是我们直面问题、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立足中山长远发展,厘思路、治乱象、去泡沫、调结构,促进全市经济运行逐步回到健康轨道,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敢于动真碰硬,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重塑城市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战略,进一步厘清城市发展思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铁腕治理土地、规划乱象,上收镇区规划编制权限,严控房地产用地供应,强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用地保障,出台37项制度重塑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重大战略平台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高质量完成“四标四实”工作,进一步摸清城市底数,为政府科学决策、高效管理提供重要支撑。(二)加快转型升级,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进展。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中物院光子科学中心、中科院低温技术研究中心签约落地。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562家。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45.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59%。推动超5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82家。全市市场主体超过42万户,增长10%。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新增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三)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制度红利逐步释放。完成市级机构改革,组建成立31个政府工作部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调整下放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事项276项。“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加快推进,95%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超1000项事项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年出口增长7.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长6.3%。获批成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药品进口口岸申报工作稳步推进。(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乡建设步伐稳步加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大力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完成深茂铁路中山段可研审批前期工作,深中通道、广中江高速、坦洲快线等一批高快速路扎实推进,长江路、博爱路完成快速化改造。处置闲置土地487万平方米,盘活批而未供用地389.8万平方米,完成“三旧”改造182.9万平方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加大,90%村居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五)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污染防治扎实推进,中心城区10条黑臭水体整治提升工程全面动工,全市新增污水管网316公里,完成13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182个河涌水质自动监测站。中心组团、北部组团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容工程(三期)投入试运行。新增5个省级森林小镇。金字山公园、树木园三期完工,翠亨国家湿地公园、金钟湖公园和4个组团儿童公园对市民开放,市儿童公园、古香林公园加快推进。(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全市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29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70%。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促进创业75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2%。新增普惠民办幼儿园15所,新建公办幼儿园6所,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5185个。完成15所公办中小学学校新建扩建工作,增加公办学位8568个。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办挂牌成立。社会保险参保达957万人次,成为全省首个发放第三代社保卡的地级市。低保标准提高7.6%。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博爱医院妇产科大楼投入使用。中山纪念图书馆开馆运行。岐澳古驿道对外开放。(七)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快形成。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重大安保工作。“智慧公安”建设成效得到上级充分肯定。打掉6个黑社会组织、20个恶势力犯罪集团、313个涉恶团伙。实现刑事立案“三连降”、破案“三连升”,“双抢”警情同比下降逾八成。生产安全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7.3%、1.1%、14.9%。脱贫攻坚工作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外事、港澳事务、台务、侨务、民族宗教、统计、国防建设、妇女儿童、工会、老龄、残疾人、气象、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八)坚持政治统领,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步。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促进全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为基层松绑减负。各位代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全力推进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织密织牢防控网,迅速指定全市定点收治医院,全力抓好病患救治和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提前启动应急救治医院建设,果断制定出台“十严”举措,全面加强交通卡点设防,严格落实“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切实加强重点地区人员管控,全力筹集和保障医疗防护物资供应,认真做好医疗援鄂等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因应疫情变化,我们适时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积极推动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出台“稳企安商20条”等惠企扶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和融资等困难,全力以赴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稳步推进开学复课工作,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抗疫斗争中,市委市政府靠前指挥、勇挑重担,坚决扛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市防控指挥部高效运作,持续奋战,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及时研判部署,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风雨同舟,主动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了联合抗疫的强大合力;广大医护人员冲锋在前,奋战抗疫一线,特别是援鄂医疗队57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逆行”出征,为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贡献了中山力量;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和广大市民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正是全市上下这种团结拼搏、守望相助的精神和力量,推动我市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各位代表!我市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海内外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我市中央有关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中山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疫情冲击,我市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与此同时,我市还面临土地、规划、产业、交通、干部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核减了我市自2008年以来的579亿元GDP总量。工业、投资等方面的指标增速连续多年在珠三角排名靠后,经济增长乏力。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和欠账较多。土地碎片化严重,闲置用地、低效用地问题突出。投资结构失衡,房地产投资占比仍然较高。三是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偏弱,高水平大学、高层次人才缺乏。产业层次偏低,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新动能尚在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四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与一流湾区城市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城市建设和更新步伐滞后,城市功能有待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尚未建立。五是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制度建设还不能支撑和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依法行政有待加强。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在审批效能、市场准入、营商成本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六是市场主体活力不够,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足,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群体尚未形成,个别企业扎根中山搞实业的定力不强。七是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黑臭水体整治还需攻坚克难,固废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仍需深入推进。八是公共服务还有不少短板,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差距。九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一些干部担当精神和创新意识不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情况仍然存在。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廉政风险仍然较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不遮掩、不回避,勇于面对、迎难而上,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2020年工作安排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市“交通攻坚年、项目落地年、稳企安商年”,也是全市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从国内来看,虽然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为有效控制疫情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从我市来看,疫情的冲击与一些长期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叠加,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3.1%,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治乱象、去泡沫、调结构,积极效应初步显现,1-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比一季度明显回升,各项工作逐步进入健康运行轨道。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心无旁骛,保持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不为一时经济波动所困扰,坚持不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就一定能推进中山高质量发展,再创中山新辉煌!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牵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和“1+1+9”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聚力建设“湾区枢纽、精品中山”,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坚决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全力以赴抓好“双统筹”,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生命至上,坚决守护人民健康,进一步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坚持依法科学精准有序抓好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工作,严密实施全流程闭环管理。进一步加强社区和单位防控,继续织密织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两张网”。全力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努力把疫情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提速扩面,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用好用足国家和省逆周期调控政策,全力落实我市“稳企安商20条”等扶持措施,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渡过难关。多渠道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多措并举加快释放消费潜力,积极培育拓展消费热点,筑牢经济发展内生基础。支持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认真解决就业、收入、物价等民生问题,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制度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健全重大疫情响应机制,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强化应急物资保障。二、充分发挥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举全市之力推进“双区”建设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战略机遇,大力推进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全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坚持高位谋划城市发展。立足全球视野、国际眼光,深入推进产业梯度布局和城市功能科学划分。加快推进东部片区发展,高起点规划布局产业、科技、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实施“强心战略”,深入推进中部片区发展,依托岐江新城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中心城区首位度。大力推进西部片区发展,规划建设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打造湾区西部重要产业发展平台和新增长极。加快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翠亨新区,加快湾区国际医疗城、湾区国际设计港、湾区国际创新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强化火炬开发区创新发展主引擎作用,推动健康医药、光电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高端延伸。完善岐江新城规划,推进重点区域土地整备,积极引进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重点项目,努力把岐江新城打造成城市未来的新客厅。加快融入大湾区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强区域交通合作,强化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对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推动深茂铁路中山段、南沙港铁路建设,做好广中珠澳高铁线位研究,提前谋划建设珠西地铁网,推进中山北站、中山站提升改造。完善“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加快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东部外环高速、西环高速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南中高速,做好中江高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推进“二环十二快”干线公路建设,实现黄圃快线(阜沙段)、岭栏路、沙石公路、沙港公路建成通车,加快坦洲快线、大涌快线、南朗快线、民众快线、105国道南段等快线建设,开工建设古镇快线,做好火炬快线前期工作。加快市政道路建设,推进起湾道、世纪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打通倚江路、幸福大道等15条瓶颈路,加快翠屏路、南区沿江路等23条瓶颈路建设。加快中山港新客运码头建设。加强北部镇区交通规划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到北部片区的通行效率。三、坚定不移调结构,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引领,聚焦实体经济,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224”工程,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装置落户,推进中物院光子科学中心、中科院低温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建设。谋划建设集孵化、加速及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集聚区。推进中山科技大学、香山大学筹办工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探索揭榜制等新型组织方式,集中攻关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以金融、旅游、会展、物流业为突破口,努力打造大湾区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完善金融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金融机构多样化发展。加大文旅产业扶持力度,推进岐江新城大型文旅项目建设,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会展经济,规划建设翠亨新区国际会展中心,探索市级统筹现有镇级特色展会。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着力发展智慧物流、共享物流、冷链物流。推进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支持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消费加快回升。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夜间经济,拓展消费新增长点。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谋划布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充分运用先进理念、新兴科技和现代管理手段,加快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壮大智能家居、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推动65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10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推进工业企业“小升规”,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0家。大力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提升产业承载力。加快完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试点推行综合评价模式。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以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扩投资的重要抓手。全年安排242个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356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1.1亿元。实施重点项目“审批提速攻坚”“集中开工攻坚”“竣工投产攻坚”三大行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全市招商统筹,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效益好、技术高、用地少、带动强的产业项目。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努力破解增资扩产难题,强化工业用地保障,加强供地后的跟踪服务,确保全年工业投资不低于220亿元。积极推进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道路交通、环境整治、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确保全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低于236亿元。强化融资保障。紧抓国家稳增长、扩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产业、投资、信贷等方面资金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振兴、平台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科学编制投融资计划,加强项目储备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健全金融监管机制,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对人才在入户、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力度。实施“雏鹰归巢”计划,建设中山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基地,引导中山籍青年学子、海外英才投身中山建设。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大力引进紧缺人才、专业人才。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四、以更大的魄力和勇气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市级统筹力度,强化资源要素的科学规划和高效配置。创新体制机制,运用先进理念、先进手段、先进方法提升政府各领域管理水平。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统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成镇街体制改革,优化镇街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调整市镇两级管理权限,向镇区下放一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财政管理机制,加大对镇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基层、民生支出。健全镇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规范督查检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承接用好省级下放的行政管理权限。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建设政务大数据中心,推广应用“粤省事”“粤商通”服务平台。推进“四少一快”改革,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完善重点项目管理机制,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和产业创新,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加大对国有企业存量用地的盘活和管理,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全力做好稳企安商工作。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落实好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强化政银企对接,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健全政企沟通常态化机制,优化企业代表服务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大力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加大对新生代企业家支持力度,培育壮大实干创新的企业家队伍。推进高水平开放。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依托国家健康基地和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山实验室申报药品进口口岸。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促进外贸基本稳定,加大出口信保扶持力度,加强外贸企业金融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推动外贸新业态发展,引导支持企业开展市场采购业务,全力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进口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扩大进口。持续推进口岸提效降费,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五、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聚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传承历史文化传统、聚集创新人才,推进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再上新台阶。高标准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高标准编制全市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划定生态控制线、城镇增长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系统重构“两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优化规划管理体系,全面统筹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村庄规划的编制管理,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交通、水利、生态环境等各类专项规划的协调和指导。提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科学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统筹用好省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平台、重点项目、重点开发区域和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完成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完善招商引资与土地供应衔接机制,提高供地效率。开展批而未供用地、闲置土地专项整治,年内处置闲置用地6000亩,盘活批而未供用地6000亩。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能级。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岸线的城市设计,优化重点路段景观设置,高标准塑造城市景观风貌。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有序推进旧村庄、旧城镇连片改造。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推进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水利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运行效能。推进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专业化管理、精细化作业。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改造提升城区垃圾转运站,清理各类卫生死角。集中整治擅自设置构筑物、私设停车场等违法占用市政设施行为。加强对违法建设、户外广告和乱摆卖的综合整治。加强交通、市政等项目施工管理。深化治堵保畅安全举措,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加强停车管理。建成智慧城管指挥平台。六、聚焦优势、突出特色,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既定目标,坚持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加快推进横栏花木、东升脆肉鲩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入园参与建设,打造农业发展新载体。推进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专业村镇建设。加强非洲猪瘟等动植物疫病防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单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集体土地集约化利用,盘活集体资源资产,鼓励引导集体经济收益留存滚动发展。加强镇区对村级集体经济统筹力度,鼓励村集体利用社会资金实施集体经济项目,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架构,健全重大决策、运营管理、民主监督、收益分配等制度。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开展“五大美丽”行动。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房建设管理,扎实做好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等工作,确保全部行政村创建成干净整洁村,6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力度,确保对口帮扶肇庆市、潮州市的相对贫困人口和131条相对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目标;高质量如期完成云南省昭通市扶贫协作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援疆、援藏工作。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四川甘孜工作。加强与黑龙江佳木斯市对口合作。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建设美丽中山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取水口整合迁移。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实现五乡大南联围等15个流域整治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城市建成区15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推进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项目建设,建成259个自动监测站。大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完成全市所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监管。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锅炉和炉窑治理,严控涉挥发性有机物项目准入。严格抓好扬尘治理,加强建筑工地、运输车辆等扬尘防控管理。加强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落实排放控制区管控措施。加快推进国家低碳城市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加大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动工建设南部组团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扩容)工程、有机垃圾处理厂工程,力争2021年垃圾日处理能力达8714吨。建设固体废物在线监控管理平台,严厉打击固体废物污染违法行为。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污染地块整治和安全利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做好中山国家森林公园、香山自然保护区申建工作。推进“全域森林小镇”建设。加快金钟湖公园、市儿童公园、古香林公园、市植物园等一批公园建设。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廊道。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强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八、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做好保就业工作。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强化用工指导和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落实稳就业工作部署,持续释放援企稳岗政策红利。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南区国际青年科创谷等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大力支持青年创新创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完成10 所公办中小学学校建设。稳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办好职业教育。促进民办教育规范、优质、特色发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推进电子科大中山学院转制。建成市教师发展中心,推进教研培一体化。实施学生体质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和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全额代缴范围扩大至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高最低保障标准。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实现“双低”家庭危房改造全覆盖。做好困境儿童、孤残儿童和成年孤儿的安置保障工作。深化居家养老改革,升级打造“3+4+N”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擦亮“慈善中山”品牌,利用慈善平台撬动社会资源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加快健康中山建设。做好市综合医院规划建设前期工作,推进市第三人民医院建设。加大高水平医院建设力度,促进重点临床学科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和人才团队。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推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医防融合发展。开展科学育儿、青少年近视监测行动。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山。坚决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持续推进智慧公安2.0建设和应用,全面提升打防管控智能化水平。高压打防多发性犯罪和新型违法犯罪。推进创建“枫桥式派出所”。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规范和指导村民小组建设。加大普法和公共法律服务力度。强化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抓好安全生产,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安全隐患排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防范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件。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繁荣文化旅游体育事业。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市博物馆、美术馆、规划馆等场馆建设。建设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优化提升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加大文物保护和利用力度,推动非遗项目活化,做好郑观应故居等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加快推进杨殷故居、珠江纵队遗址的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升级改造市镇两级公共体育场馆,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运营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认真做好外事、港澳事务、台务、侨务、民族宗教、统计、审计、国防建设、妇女儿童、红十字、老龄、残疾人、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全力做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改善城乡环境卫生;二是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三是提升食品安全溯源监管水平和全民参与度;四是实施医保惠民行动;五是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能力;六是增配市民休闲活动场地;七是提升群众就医便利度;八是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九是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十是普及应急救护服务。各位代表,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更加注重政府自身改革建设,积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政务公开,提高治理能力。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切实为人民群众用好权、服好务。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高水平高质量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之以恒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驰而不息整治“四风”。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落实好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让铁规铁纪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遵循,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各位代表!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尚空谈、真抓实干,坚决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奋力实现省委赋予的“三个定位”,交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优异中山答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私觌

展望大湾区2021!中山:全力打造湾区一流产业平台

中山将紧紧围绕广东省委赋予的“三个定位”,实施重大平台“头号工程”,全力打造湾区一流产业平台,全面提升与湾区各城市合作水平,为广东省“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中山贡献。《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胡妍2020年12月9日凌晨3时,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六个管节顺利完成沉放对接。这也是去年年底前,该工程完成安装的最后一节海底隧道沉管。与此同时,12月初,康方湾区科技园奠基、中山市重点项目集中动工、翠亨新区重大项目招商签约大会同时举办。“十三五”期间,中山完成了从城市配套升级到城市格局重塑,从城市“东进”到拥抱湾区的转变。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地带的中山市,2021年将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战略机遇,全面推动落实广东省委赋予中山建设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的战略定位,坚定不移推动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重点打造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三大战略平台,加快构筑“三核两带一轴多支点”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全力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聚力打造“湾区枢纽、精品中山”。2020年10月20日,中山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上提出,要推进实施重大平台“头号工程”,按照“三年定格局、五年大突破、十年成示范”的目标,从2021年开始集中力量开展“重大平台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推进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三个核心平台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四个万亩级产业平台前期工作,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重大平台的样板。建设中的深中通道中山大桥主塔承台部分。图 / 方怡辉翠亨新区吹响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主阵地冲锋号中山市翠亨新区马鞍岛五桂路上,泥头车与挖掘车的忙碌作业中,康方湾区科技园工程的整体轮廓清晰可见。在2020年12月初的奠基仪式后,中建五局的工程队继续投入到了已经热火朝天的建设进程中。康方湾区科技园总投资超25亿元,占地面积11.12公顷,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是集创新抗体药物研发、原液及制剂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化基地。“康方湾区科技园的落地和建设,既肩负着中山本土生物医药企业的新使命,也承载着对自身、对产业、对粤港澳大湾区、对中山的深远期待。”康方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夏瑜说,康方生物希望通过依托企业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让康方湾区科技园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技术水平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化基地。随着康方湾区科技园等重点项目的落地,翠亨新区以总部经济为主要业态,以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先进装备制造和高端现代服务业等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的宏伟规划,正逐步走进现实。作为三大核心平台之一,翠亨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之一,是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小康》记者了解到,2021年,翠亨新区将按照“三六五”的开发建设思路(“三”即三个目标,建成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六”即六个一流,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流的公共服务配套、一流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一流的产业和龙头项目、一流的生态环境;“五”即五个平台,打造国家级平台、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试验区、高端现代服务业总部集聚区、湾区商务旅游休闲重要目的地),致力于将翠亨新区建设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粤港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中山积极参与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稳步推进高端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建设,将推动翠亨新区搭建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哈工大人工智能与无人装备研究院、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打造湾区西岸在新药创制、重大科学仪器等领域具有特色竞争力的产业技术研发高地。扎实的产业基础是危中求机的底气。翠亨新区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和产业链招商,2020年先后成功引进中电建、保利长大、华润燃气等标杆型总部项目落地,总投资超325亿元。一切以人为本的科学布局,将营造出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软环境。在城市建设上,翠亨新区计划投入超500亿元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新客运港码头等基础设施配套,目标是三年内全面建成。还规划建设近40所学校,提供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链条教育资源。在生态环境打造上,翠亨新区以滨河水利工程优化提升为重点,着力做好“水文章”,目前翠亨国家湿地公园首期已开园迎客,滨河水利整治景观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未来还将形成“8个特色公园+16个户外社区体育公园+50公里环岛绿道”的超级公园体系。正在建设中的康方湾区科技园。图 / 杨俊坚全力打造火炬开发区创新发展主引擎2020年11月28日,中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签署了《共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合作协议》,双方拟在中山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基地建设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此次签约的大湾区研究院项目,拟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特殊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及公共服务平台,预计五年内直接带动孵化、招引落地企业不少于20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有序开展国家高新区扩容,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和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基地。湾西火炬,高新引领。据了解,2021年,火炬开发区也把建设重大平台作为“头号工程”,打造协同推进“双区”建设的示范区、深度参与“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先行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区。当前正推进火炬国家高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升级,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光电、超高清视频、智能终端和信创等产业,全力建设大湾区西岸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和高质量发展高地,打造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综合保税区。将岐江新城打造为城市未来的新客厅2020年1月17日,华侨城成功竞得欢乐海岸项目地块,在中山城市新中心岐江新城,打造涵盖科技娱乐、创意文化、休闲美食、旅游购物、生态湿地等多种功能的大型文旅综合项目——中山华侨城欢乐海岸。项目总占地面积近30万㎡,总投资额约80亿元,预计2023年后建成开放。2020年12月25日开放的首个项目——华侨城城市展厅,是对外展示华侨城欢乐海岸规划及中山历史文化脉络的窗口,也是华侨城打造的全新的文化艺术地标。岐江新城是中山未来发展的重要核心区域,重点打造的三大战略平台之一,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包括石岐区、东区、火炬开发区和港口镇的部分区域。岐江新城未来将形成“一心四核,两轴三片,多廊道多节点”的空间结构,将成为中山市城市新客厅、商务中心,集聚金融、科创、文化、生态、医疗、教育等高端要素,打造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宜居生态、复合高效、活力多元的城市中心区。石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坤满介绍,中山欢乐海岸项目是对岐江新城规划中“休闲文化旅游区”片区定位的具体落实。该项目将有利于提升中山的城市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引领中山生活品质的变革,焕发中山文化的全新活力。面对深中通道启动建设、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炉、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历史机遇,中山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岐江新城,而石岐总部经济区作为岐江新城中央商务总部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被打造成中山市总部经济腾飞新高地和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标杆。吴坤满表示,石岐拥有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可建设高端服务业发展平台未来服务于结算中心、研发基地、人才培训、金融服务等领域,并依托深中通道等交通路网的建设,着力吸引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优质企业外溢落户。梁小姐是土生土长的中山人。她坦言,过去在中山游玩没有过夜的体验,而各景点之间也相距较远。中山华侨城欢乐海岸的建成,不仅能为市民带来玩-吃-逛-睡一站式体验,还能拉动夜间经济,激发城市活力。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为梁小姐这样的“90后”也创造了就业的机会。“一些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以前可能想去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谋求发展。但这几年,中山有了一批重点的项目落户以后,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理想抱负,找到优秀的平台去发展。”梁小姐说。与澳门共建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2020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1周年的日子。中山澳门正携手搭建平台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公司业务在中山正快速推进,这有赖于当地政策对澳门青年创业的支持。比如,办公场地、人才配给、资源对接、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政策,都为澳门青年创业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澳门青年、港澳平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家强说。他非常期待未来更多的澳门青年来到中山,一起创业,成就梦想。中山作为著名侨乡,有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近百万人。中山与澳门同处珠江口西岸,在历史上同属大香山地区,一衣带水,地缘相近,文化相亲。目前,澳门有超过16万市民祖籍为中山,约占澳门总人口四分之一。中山市发展改革局(市大湾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全面务实推进与澳门的产业、科技、民生等合作。近年来,中山与澳门签署共同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合作推进青年创新创业、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办学等多项框架协议,形成了推进项目合作的良好工作机制。新的一年,两地将推动科技产业合作、教育医疗领域、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民生服务等合作不断深化拓展。在科技产业合作方面,澳门安信通公司发起建设的机器人透明工厂项目已于近期在翠亨新区落地动工,澳中致远投资发展公司在火炬开发区投资建设了1.8万平方米的澳中致远火炬创新园,建成葡语系国家特色产品展示中心等。在教育医疗合作方面,澳门科技大学方面与中山正在合作推进澳门科技大学(中山)项目建设,与中山火炬职院共建机器人学院,与中智药业集团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质量研究联合实验室。中山国防教基地等港澳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效应不断发挥,累计接待服务澳门青少年4万人次。当前,中山正加快建设粤港澳青年创业空间及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已建有易创空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中山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中山为港澳青年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免费提供证照、社保等代办服务,安排专业创业导师提供指导培训、政策解读、信息咨询等服务。对进驻中山的港澳青年创业团队,免收3年场地租金,提供创业扶持金和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给予30万元额度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对于孵化成功的项目,将纳入中小微企业扶持范畴,适用中山全部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为切实提高港澳居民在中山生活便利水平,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在中山三乡镇设立首个办事处,2019年升格为广东办事处。2020年12月14日,中山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成功开展粤澳跨境电子账单直接缴费业务,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又一创新举措。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表示,为推动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的建设,中山已规划近500平方公里范围的片区,打造承接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平台。当前中山的优势产业集群非常有竞争力,并且和深圳有非常强的互补性。中山从各级政府部门到企业都与深圳都有了深度对接,已经形成制度化、多层面的交流。未来随着深中通道这一直连珠江东西两岸的跨海通道开建后,区域间的协作也将水到渠成。而对于推进湾区城市的合作,梁士伦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2021年能够加快环湾布局推进。环湾城市除了交通路网的布局外,还可以打造文化带、高新技术产业带、生态休闲带等,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高效互联互通。”

秋毫为小

惠州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司单位-惠州可研报告

1.1.3 项目总体描述“互联网+产业园区”、“互联网+跨境电商”已成为国家战略背景下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平台型经济即是基于平台而产生的盈利模式,实体的房地产交易所、虚拟的阿里巴巴、亚马逊等都是平台经济的产物。在互联网繁荣发展乃至物联网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行业网络化平台化成为创新突破点。但是,目前惠州市并没有现代化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并且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虽然惠州市产业园区交易大厅的出现促进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发展,但是惠州市很多产业园区仍保留原始粗放式运营方式。由于园区运营关系的存在以及园区入驻企业追求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所限,基于博弈心理,入驻的企业不具有共享货源的主动性。由于缺乏调动企业共享货源的激励机制,交易大厅发挥的信息共享作用微乎其微。项目的建设以实体化与线上相结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循环经济为着手点、以现代科技文明为内涵、以环保节能为重点打造惠州市跨境电商智慧产业园项目,将实体的仓储、物流、配送与线上的信息资源网络相结合更能发挥平台的集成共享作用,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基础上,形成线下基于实体智慧产业园区、线上基于数据库资源共享的智慧产业园平台。2.2.1 项目租赁收入项目租赁收入主要有以下四个:1、孵化中心大楼租赁收入:按照项目建筑面积为96120㎡计算,保守估计出售为50%,另外48060㎡用于租赁,每㎡每年0.024万元,项目企业满负荷入驻情况下租赁收入约为1,153.44万元;2、仓储收入:按照满负荷15680㎡租赁计算,每㎡每年0.012万元,项目企业满负荷入驻情况下租赁收入约为188.16万元;3、员工宿舍收入:按照满负荷24292.8平方米租赁计算,每㎡每年0.018万元,项目满负荷入住情况下收入约为437.27万元;4、保税仓收入(可视情况与智能仓库功能灵活转换):按照满负荷24720㎡租赁计算,每㎡每年0.012万元,项目满负荷租赁情况下收入约296.64万元。以上合计租赁收入为:2,075.51万元预计项目建成后:第一年达成率为40%,第二年达成率为60%,第三年达成率为80%,(后期闲置率按照20%预计)后期每三年费用上涨约5%。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是一带一路产业咨询服务引领者,中科院‘璀璨行动’一期二期咨询服务机构,企业打造运营的中国首家产经大数据平台, 依托中金产业研究院庞大的经济大数据库,每日独家发布大量各行业产业数据,在产业经济领域享有盛誉。中金普华业务范围主要囊括了产业研究咨询、商业决策、IPO咨询、并购与重组、投资咨询、项目可行性分析、行业研究报告、市场研究及市场调查等领域。力争做到中国企业走出去真正民间决策智库。以数据+分析师观点引领产经领域,目前网站在各行业关键信息方面跟踪及时,内容深度权威,在股票、金融、产经等财经领域影响力日渐增大。中金产业研究网的研究结论、研究数据和研究观点广泛被媒体采用。

爆丸

总投资超110亿!长396km!中山“两核六廊”格局的重磅新规划来了

近日,中山又一重磅规划出炉!8月18日,中山市水务局政务网发布了《中山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规划成果公示》,根据公示,中山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总报告(公示稿)新鲜出炉,这一新规划的公示截止日期为2020年9月16日。根据公示,《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要求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六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的目标,稳步推进广东碧道建设,要求中山2022年建成碧道长度不少于140km,2025年不少于200km,需建设岭南田园水乡碧道和环湾滨海碧道等2条特色廊道,岐江河、磨刀门水道和横门水道等3个重点段碧道。近日,耗资288万元的中山碧道建设总规划正式出炉。本次规划对中山市碧道进行了总体布局,规划研究范围为中山市全陆域,总面积1800.14km。主要依托中山境内多条河流,形成“两核六廊”生态碧道空间格局,近期至2022年建成碧道192.9km,中期2023-2025年建成碧道203.2km,共计396.1km。根据附件文件,中山碧道建设总规划基础阶段将投资417972.8万元,成型阶段将投资686411.8万元,总投资高达1104384.6万元(约110.44亿元)。一起来看看这份重磅规划吧!▼【四类碧道、“5+1”重点任务】根据公示,此次碧道按所处河段分为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和自然生态型四种类型。结合河流水系、周边城乡建设及功能特点,各类型碧道建设任务总量和重点有所区别,各有侧重。碧道建设包括“5+1”重点任务,即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5大建设任务和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1项提升任务。▼【规划期限及目标】本规划基准年为2019年,近期水平年为2022年,中期水平年为2025年,远期水平年为2035年。规划目标:(1)近期目标(2020-2022):重点先行、亮点突出至2022年底,建成192.9公里碧道,覆盖全市中心城区、主要城镇的重点河段碧道基本成形,涌现一批精品、亮点碧道工程。(2)中期目标(2023-2025):持续推进、骨架成形至2025年底,建成396.1公里碧道,依托西海水道、磨刀门水道、岐江河、横门水道、鸡鸦水道、小榄水道和洪奇沥水道等主要河流,形成“两核六廊”的总体特色结构,并推动碧道沿线滨水地带协同提升,使中山河流水系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好去处的幸福河。(3)远期目标(2026-2035):根本好转、人水和谐至2035年,中山市碧道成网,建成约600公里碧道,河湖保护、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愿景,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中山市全面呈现。▼【“两核六廊”的功能布局】以“构建山海连通的河川生态廊道,维护保障流域安全的健康水系,营造湾区精品活力都会长廊,促进环湾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带”为目标,搭建“流域+廊道”的空间骨架;依托江河,结合流域的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特色,突出流域的主题功能。衔接中山绿道、古驿道、美丽乡村等重要相关规划,沿线串联各类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点和重要城市功能区,突出展示世界华侨故里、香山文化胜地、特色商务旅游中心、岭南水乡代表等城市名片,规划形成“水绿相融、山水相依;城乡共生,人水和谐”的“两核六廊”生态碧道空间格局。两核:岐江新城和翠亨新区双核联动格局六廊(即6大特色廊道):1、环湾滨海碧道廊2、西江生态田园廊3、精品活力都会廊4、小榄生态廊道5、鸡鸦生态廊道6、洪奇沥生态廊道2020年~2025年环湾滨海碧道廊共建设87.7km,西江生态田园廊共建设84.4km,精品活力都会廊共建设68.1km,小榄生态廊道共建设36.6km,鸡鸦生态廊道共建设58.8km,洪奇沥生态廊道共建设60.5km。▼【6大特色廊道规划】根据全市流域特征,分别对西海水道、磨刀门水道、鸡鸦水道、小榄水道、岐江河、横门水道以及其他水系进行碧道建设规划,并针对各镇(区)重点段进行深入规划。1、环湾滨海碧道廊地理位置环湾滨海碧道廊始于火炬区横门水道,止于中山与珠海交界处,途经民众镇、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和南朗镇,主要依托横门水道、马鞍岛等区域主要水系环河岸线、海岸线而建,呈环湾分布。主题特色以“红树林湿地自然生态、湾区国际滨海都市”为特色,在中山由“江”到“海”的跨越战略发展背景下,环湾碧道临近湾区重点发展平台-翠亨新区,其中科学城的建设是中山参与湾区建设的力作之品。黄金海岸,湾心聚合,高价值的内湾岸线,既是海洋物种栖息地,又是红树林湿地的集中区,作为海边绿肺,既为海岸提供舒缓边界,又为野生动物提供生态栖息之地。环湾碧道的建设将是绿色发展的典范之作,目标建设环湾滨海“新焦点”。2、精品活力都会廊地理位置精品活力都会廊主要依托岐江河,并串联狮滘河、中部排水渠、长江水库排洪渠和金钟湖水库,覆盖火炬开发区、港口镇、东区、石岐区、西区、南区、沙溪镇、大涌镇、板芙镇和神湾镇等。主题特色以“历史文化遗产、休闲娱乐活动、总部经济中心”为特色,碧道途经历史城区,历史城区承载旧城城市生态、景观、文化功能,是孕育铁城基因的“创智新明珠”;岐江河沿线布置了多个都市生活休闲中心,有欢乐海岸、兴中广场、大涌红木特色小镇等多功能复合的休闲文化活动聚合点;依托现有功能基础,通过旧城更新和新城开发使岐江河两岸重焕活力。目前,岐江新城作为构建中山智慧发展新脊梁大湾区创智要素集聚的新平台,规划部署了集办公、商务、商业一体的中山总部经济区。通过碧道的建设,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拓展,沿线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的供给,多元、活力的水岸空间塑造具有重要意义。目标营造展示中山文化底蕴目标营造展示中山文化底蕴“新客厅”的水岸廊道。3、西江生态田园廊地理位置西江生态田园廊依托西江为主线,沿途串联古镇中心河和凫洲河,覆盖古镇、横栏、大涌、板芙、神湾、坦洲、小榄和东升等镇。主题特色以“大江大河、田园生态、岭南水乡”为特色,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战略部署下,串联横栏、板芙和坦洲岭南特色水乡,打造西部连绵的岭南水乡特征景观区,突出磨刀门水道磨刀岛和竹排岛的河口特色景观节点塑造,形成串联多个重要的生态资源节点,水绿相融的珠三角生态田园特色的田园碧道。目标打造珠三角田园生态“新魅力”。4、小榄生态廊道地理位置小榄生态廊道依托小榄水道,覆盖小榄镇、东升镇、港口镇、东凤镇和阜沙镇。主题特色以“菊文化、高端制造、沙田水乡”为特色,一条融合文化、科技、生态和旅游体验、最能体现中山市本地山水魅力的生态游憩廊道,在小榄菊文化为地方特色打造的前提下,以高端制造产业平台为经济发展基础,加强沙田水乡为山水乡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宣传,营造中山代表,岭南特色的复合体验碧道,打造区域生态休闲核心。生态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构建融合文产旅的慢行观光体验区,吸引市民及游客前来游玩。目标打造岭南山水秀丽风光“新格局”的生态廊道。5、鸡鸦生态廊道地理位置鸡鸦生态廊道主要依托鸡鸦水道,串联黄圃水道、黄沙沥水道和平洲沥水道,覆盖东凤镇、阜沙镇、港口镇、南头镇、黄圃镇、三角镇和民众镇。主题特色以“郊野景观、自然生态”为特色,水网形成滨水自然及城镇景观体验轴,为人们提供赏心悦目和极富特色的山水城景观。在城市绿道的基础上,持续有效推进碧道的建设,充分结合自然山体、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公共资源,系统性构建绿道网络,有效连接城市绿廊、城市公园、旅游景点及外围自然生态空间,在满足低碳出行的同时,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的绿化休闲空间。目标构建郊外生态“新野趣”。6、洪奇沥生态廊道地理位置洪奇沥生态廊道主要依托洪奇沥,并串联桂洲水道、三宝沥,覆盖南头镇、黄圃镇、三角镇和民众镇。主题特色以“现代智能制造、城郊风貌”为特色,以智能制造体验为主题,串联现代先进智能制造产业平台,以及多个社区公共活动中心的都市共享活力体验走廊,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条滨水特色风貌带,展现特有的产业和山水城乡风光;以山水自然风光体验为主题,串联五马峰、华佗山、烟筒山等重要山体、河流的休闲游憩生态体验游览路径。同时增强亲水性建设,营造特色的滨水环境,使碧道和公共开放空间的布局与洪奇沥取得紧密联系,在整体结构上发挥其对于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性。目标打造城山绿水环绕“新体验”的生态廊道。水绿相融、山水相依城乡共生,人水和谐期待中山的生态碧道早日建成为宜居中山再添风采来源:中山房天下整编自中山市水务局政务网

卦辞

十二号线拿到开工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公示了~

近期广州地铁大爆发,继3号线东延段、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10号线和14号线二期之后,又一条线路拿到开工纸!昨日,广州市发改委正式公布地铁12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进入公示阶段,意味着工程有望于提前到今年动工。根据市发改委公布的资料,地铁12号线总投资375亿,工期为72个月,也就是6年的时间。地铁12号线起点位于白云区浔峰岗站,终止于番禺大学城南站,线路全长约37.6公里,全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设25座车站,沿线经槎头、棠溪、新市、白云公园、麓湖、淘金、赤岗、官洲、大学城,止于大学城南站,横跨白云、越秀、海珠、黄埔、番禺5个区域。12号线将加密市区线网以及方便沿线居民的出行,优化线网换乘条件,填充滨江路、二沙岛等区域轨道交通空白,将南端四号线客流和西端金沙洲客流快速引入中心区。按照规划,该线路采用无人驾驶地铁模式,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的6节A型车编组。如项目能够在2018年能够顺利开工,那么12号线将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按照目前的站点设置来看,12号线将有15个换乘站,接驳6号线、5号号线、4号线等10个地铁线路,在棠溪站更是接入京广铁路和广清城轨。12号线站点信息排序站点换乘线路1浔峰岗站6号线2里横站—3槎头站广州13号线、佛山8号线4聚龙站广州8号线5棠溪站接驳广清、京广铁路6南航新村站—7新市墟站14号线8白云文化广场站2号线9云溪公园站—10小金钟站—11景云路站—12广园新村站11号线13恒福路站—14建设六马路站5号、13号线二期15烈士陵园站1号线16东湖站6号、10号线17二沙岛站—18岭南广场站19号线19赤岗站8号线20赤沙站—21赤沙滘站11号线22仑头站—23官洲站4号线24大学城北站4号线25大学城南站与4号、7号线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线路站点信息,看看有哪些将经过你家。车站具体位置:▲浔峰岗站:在金沙洲路与浔峰山东路口,与6号线换乘。▲里横站:沿浔峰山路向东行进,在里横路口。▲槎头站:线路穿越里横路向东北方向行进,分别穿越珠江和沉香岛,进入槎头,在广海路南侧规划路口,与广州13号线和佛山8号线换乘。▲聚龙站:线路向东穿越广清高速、嘉忠物流中心、增埗河后转入西槎路,在西槎路北侧石槎路西侧,与8号线换乘。▲棠溪站:线路转向北下穿富康村北部、京广铁路、金源村西部,在规划火车站东侧。▲南航新村站:线路转向东沿大埔南街行进,在纵横缤城北侧。▲新市墟站:线路继续向东行进,在齐富路与机场高速交叉路口东侧,与14号线换乘。▲白云文化广场站:线路向东转入云城中三路,在云城西路东侧,与2号线换乘。▲云溪公园站:线路转向东南下穿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之后转入白云大道往南行进,广州体育馆门口。▲小金钟站:在白云万科新城附近。▲景云路站:在景云路与白云大道南路口附近。▲广园新村站:线路沿白云大道继续往南,穿越广园中路与沈海高速高架后,与11号线换乘。▲恒福路站:线路向东穿越白云山风景区,在广州艺术博物院门口。▲建设六马路站:线路分别穿越内环路、广深铁路,转向南穿越环市东路后沿建设六马路行进,在建设六马路与东风东路口北侧,与5号线、13号线换乘。▲烈士陵园站:线路往东南斜穿烈士陵园后,沿东川路行进,在东川路与中山二路口南侧,与1号线换乘。▲东湖站:线路转向东南方向穿越内环路后进入东湖路,在东湖公园附近,与6号线、10号线换乘。▲二沙岛站:线路转向东南穿越珠江后进入二沙岛,在烟雨路与晓雾街路口。▲岭南广场站:线路转向东南穿越珠江,然后沿艺洲路向南敷设,在艺洲路与艺苑东路口,与19号线换乘。▲赤岗站:线路向东行进,在双塔路与赤岗涌交叉处转向东南,在新港中路猎德大桥下,与8号线换乘。▲赤沙站:线路沿着黄埔涌规划道路往东,然后转向东南沿赤沙涌行进,在赤沙车辆段西侧附近。▲赤沙滘站:线路继续往南行进,穿越华南快速路,转进入新滘东路,在赤沙村南侧,与11号线换乘。▲仑头站:线路转向南进入科韵路,在科韵路立交西侧。▲官洲站:线路继续往南,分别穿越广州绕城高速、仑头海后进入官洲,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公园附近设置,与4号线换乘。▲大学城北站:线路往南,穿越官洲河后进入广州大学城,沿大学城中心北大街往南行进,在大学城中心北大街与大学城中环东路口附近,与4号线换乘。▲大学城南站:线路继续往南行进,下穿生态公园,在大学城中环西路南侧,与4号线、7号线换乘。**车站具体位置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布的为准。不久前就有街坊爆料,12号线地铁项目已开始进行初步勘察工作。如此看来,12号线地铁真的有望在今年动工。12号线开通后,将承担白云、越秀、海珠、番禺四大组团间的交通联系,贯穿金沙洲北片区、棠溪火车站片区、新市墟、白云新城片区、淘金-二沙岛片区、海珠生态城片区、万亩果园片区和大学城生物岛等重点发展区域,有效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加强金沙洲、棠溪火车站、新市墟、白云新城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填充滨江路、二沙岛等区域轨道交通空白支持广州市总体规划“中调”的发展战略以后白云区的街坊就可以四通八达,棠溪火车站、新市墟都有地铁直达啦!白云!棒棒哒!来源 | 广州地铁、网络等综合

插翅虎

中山:11个动工项目总投资18亿元

2月25日,在古镇镇的西部产业园灯都智造基地,11个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动工。市领导赖泽华、李长春、吴军、叶红光、刘志伟等出席动工仪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着11个项目集中动工,300亩的西部产业园“种”下了一批亩产超千万元的工业项目。依托西部产业园,古镇将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主战场。去年,古镇作为中山特色产业重镇,紧抓“一专多能”,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吸引了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强链补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陆续落户,为中山传统产业升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1年是攻坚的一年,我市将做大做强产业平台作为“头号工程”。作为西部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镇在全市率先筹办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为中山传统灯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西部产业园灯都智造基地规划300亩,定位为建成智慧产业发展先导区、示范区、核心区。此次共招引11个项目,总投资18亿元,预计年产值达46亿元。据介绍,接下来还有2个大项目落地。未来,灯都智造基地总投资将近40亿元,达产产值过100亿元。这11个项目所涉主要产业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与生产、智能开关产业、研发设计、芯片制造等。其中,狮盾智能开关插座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拟投资3.7亿元,达产产值8.5亿元,将打造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端智能开关插座的电工标杆。古镇中意(扩建)生产基地,总投资2.4亿元,达产产值8亿元,该项目将对标国内一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功能配置进行建设,将促进古镇高端灯饰产业发展。绿明半导体LED封装智能制造园,将打造为国际先进的COB小间距显示模块和高端半导体全光谱健康LED发光光源的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11个项目,既有对古镇灯饰产业链起到“强链、补链”作用的,也有丰富古镇产业结构的,总体围绕着古镇“一专多能”产业布局目标开展。来源:中山日报(记者 黄凡 )审读:喻方华

奚自

官宣!深茂铁路中山段批复立项!今年预计投资40亿!年内动工

深茂铁路深江段,终于批复立项了!3月18日,广州市公共资源中心发布了《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招标公告》。文件提及了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根据《国铁集团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批复同意立项。值得注意的是,现该项目的用地勘测定界已具备招标条件,拟对该工程用地勘测定界进行公开招标。事实上此前已有消息,《广东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明确2020年开工建设深茂铁路深江段,并且公布了相关时间节点。其中,列明了深茂铁路全线工程开工时间计划在:2020年9月30日。这意味着,今年深茂铁路深江段即将动工!另外,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新建深圳至茂名铁路深圳至江门段用地预审项目已获得国家自然资源部批复文件,宣告着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取消民众站,横栏站保留根据《深茂铁路深江段环评报告书》内容,新建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工程建设标准为高速铁路,双线,电力牵引,设计速度目标值为正线西丽至南沙段及深圳北至深圳机场联络线200km/h,正线南沙至江门段250km/h;新建设西丽(不含)、深圳机场、滨海湾、南沙、中山北、横栏、江门共7个车站!工程投资总额 495.56 亿元,总工期5.5年。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工程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线路正线从规划深圳枢纽西丽站引出,经深圳市南山区、宝安区,东莞虎门镇、长安镇、滨海湾新区,广州市南沙区,中山民众、港口、石岐、西区、沙溪、横栏镇,江门市江海区、新会区引入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在建江门站。经中山北站建中山站至深茂铁路联络线根据《深茂铁路深江段环评报告书》内容提到,新建广珠城际铁路中山站至深茂铁路深圳方向上、下行联络线,合计 10.6 单线公里。也就是说,中山站、中山北站将全面对接深茂铁路!深茂铁路正线工程正线工程为规划深圳枢纽西丽站至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在建江门站,长度116.12km。线路自深圳枢纽规划西丽站西咽喉引出,沿广深高速东侧以隧道形式并行至铁岗水库,下穿广深高速至其西侧、并继续下穿国道 107、深圳地铁 1 号线后进入深圳机场,沿航站四路在 A、B 航站楼东侧设地下深圳机场站,出站后继续以隧道沿广深沿江高速东侧并行下穿东宝河至东莞后出地面,上跨沿江高速至其西侧,在虎门路东广场设高架东莞滨海湾站。出站后向西,以隧道下穿珠江口至广州南沙万顷沙出地面,之后并行南沙港铁路北侧设本线高架南沙站,出站后跨洪奇沥水道至中山,一路高架跨广澳高速、鸡鸦水道、小榄水道后在既有中山北站北侧设本线高架中山北站,出站后并行北环路向西往横栏镇,跨在建横四路后并行中开高速跨磨刀门水道至江门,之后继续并行中开高速跨虎跳门水道后往西北,至会港大道附近折向南沿广珠城际引入在建江门站,与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贯通至本线终点。根据《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显示,项目建设起止年限于2020-2024年,今年预计投资40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建,路基桥涵建设。也就是说,该铁路预计6个月后动工。来源:中山智慧房产

不伤物者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鱼珠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公示

审批前公示表广州市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前审批前公示意见反馈表.doc【来源: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礼物

广东中山29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 总投资超270亿元

六个重大项目代表与中山市翠亨新区进行了现场签约。 邓媛雯 摄六个重大项目代表与中山市翠亨新区进行了现场签约。 邓媛雯 摄中新网中山12月2日电 (记者 邓媛雯)2日,广东中山市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暨翠亨新区重大项目招商签约大会在翠亨新区未来科技城举行。据悉,今年第四季度中山市新开工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额275.21亿元。当天动工的湾区未来科技城项目,是由深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集甲级写字楼、独栋总部广场、酒店式公寓、配套商务中心、滨海风情商业街区为一体的项目。中山市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在翠亨新区未来科技城举行。 邓媛雯 摄“依托深业集团在园区建设运营、产业集聚和创新服务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成果,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知名湾区格局,努力使项目建设成为中山翠亨新区产业、科研、人才、资本‘四大高地’。”深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董方介绍,预计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将集聚企业不少于2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35家,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5000个。园区将设立一个院士工作站、一个校企合作培训中心、一个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一个项目路演中心及一个股权投资中心。当天,翠亨新区重大项目招商签约同期进行。中电建路桥集团南方总部、北塔超高层综合体、视频压缩数字产业园、讯美科技总部基地、榄菊大湾区博物馆、瑞辉科技园等六个重大项目代表与翠亨新区进行了现场签约,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215亿元。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汤明表示,中山是中国经济秩序、投资环境、政府契约精神最好的地区之一,2014年以来,该集团在广东投资建设规模超过700亿元,在中山投资建设规模超过300亿元。该集团将计划在中山设立集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区域总部基地,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助力中山发展。(完)来源:中国新闻网【来源:中国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