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前10强!第一名出乎意料!中山大学前4强可不哀与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前10强!第一名出乎意料!中山大学前4强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肯定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排行榜,可以频繁地看到各大学的排名,你看过研究生的排名吗?研究生院由于专业特征和统计复杂,整理起来很麻烦,争论也很大,以下,小编介绍中国大学院的排名,给考研的学生提供参考数据。在这个排行榜中,第一位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而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大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是有特色的大学和大学,在中国大学老师的水平排行榜上得了第一名,中国科学院的学分不少,几个研究所属于世界的超高水平,排名第一的名副其实。这个排行榜的第4位是中山大学大学院,中山大学由孙中山老师创办,被称为国立广东大学,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1935年经当时教育部的认可,设立了研究院,现在,中山大学包括很多学科,综合大学是涉及人文、社会、自热、医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各种学科,中山大学大学院以学术为基础,以教师为本,教师在坚持发展和创新中,提倡以服务和品位为宗旨,积极学习国际研究生教育的好经验,参考交流,保持中山大学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和特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加强学术交流。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排名第六,四川大学是我国重点大学,这所大学属于“985项目”和“211项目”的重点大学,2004年成立了研究生院,校训是海纳百川,这所学校的学科种类齐全,文科、理科、工科、理科等变多了,目前,四川大学积极抓住历史机遇,在西部大开发时,积极革新学校运营理念,不断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新的介绍,培养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中的重,为了提高学校的水平,我正在不懈的努力和努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国家一流的高水平大学,还有很多有名的校友,有巴金、郭沫若、朱德等,外语系也有气势之森、周汝昌等璀璨星光。小编选了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和大家简单地交谈了一下,排行榜中除了这几所大学以外还有很多优秀的名校上榜。对此,你怎么看?

果有名实

重磅!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正式成立

在6月20日,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在驻马店市正式成立。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将于2021年9月份建成,建有基础设施创新中心与现代农业创新中心。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基础设施创新中心,重点是建设坝道工程医院。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工程医院将上连高端专家、下接工程难题,解决基础设施“疑难急险的问题。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现代农业创新中心,将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教园区。01简介1924年,广州地区多所高校合并组建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国立广东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52年,中山大学第一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文理院系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工、农、医、教育等院系组建成为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天文系并入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地质系并入湖南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由并入北京中央民族学院。1953年,中山大学第二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的财经、政法院系合并到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等院校。将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东法商学院(现广东财经大学)等部分有关学科并入到中山大学。2001年,原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山大学。今日的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有广州、珠海、深圳3个校区。02评价中山大学有“华南第一学府”的美誉。为我国最顶级的高校之一,生源比较多样化,只有20%的广东本地学生。中山大学属于综合性大学,理学实力强。 具体来说的话,中山大学最好的是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法医学等)。然后就是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与数学专业。在经管类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国际贸易与经济等比较强,工科专业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比较厉害。03总结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的创建将有助于中山大学医学、工程学与农学的发展,也有利于驻马店经济水平的提升。高薪专业推荐:西班牙语、数字媒体艺术、管理科学、应用物理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第三代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大湾区重在探索新

时代周报记者 王心昊 发自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让一个国际一流湾区的轮廓正在逐渐明晰。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的格局下,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衔接机制,实现大湾区内“软连接”,成为当下大湾区工作推动的重点。围绕大湾区制度创新,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Q:时代周报;A:毛艳华)立足“一国两制”原则Q: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上,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指出谋划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将推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您认为大湾区应当如何承担起深化改革的重任?A: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这个角度来看,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探索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尝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在探索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开放发展模式。这种开放发展模式,就是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所强调的“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过去中国的开放主要偏重于商品和要素的流动性,包括边境开放,降低关税,大量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走的是一条外资、外贸、外经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新一轮开放,更多是境内开放。这种境内开放是通过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来适应高端要素的流动。高端要素的流动和传统商品要素不一样,它对于制度环境与交易成本非常敏感。哪个地方有一流的营商环境,就会带来高端的要素,包括技术、信息、人才的集聚,从而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形成竞争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正是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制度和规则创新释放红利的重要变革。Q: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世界级湾区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一方面它赋予了大湾区更多的活力;另一方面也给三地的协调造成了一些困难。您认为建立起三地的沟通机制需要怎样的顶层设计?有什么难点需要克服?A: 首先应当明确,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探索如何深化改革开放,也是对于“一国两制”在新时期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探索。在做顶层设计时,应当坚持“只要有利于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都应该去探索创新”的基本原则。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性,使得它在推动区域合作发展和合作中缺乏借鉴经验。因此,要通过顶层设计与创新体制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构建顶层设计时,第一层次是推动内地城市的营商环境对接对标港澳,这需要深化投资和营商环境的建设,尤其是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的改革,实施刚公布的《外商投资法》,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第二个层次就是要推动湾区市场一体化。湾区市场一体化,整体来讲,就是要更好地在湾区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这种机制,把它看作一个整体市场。第三个层面要从创新服务体系和创新公共政策着手,这需要粤港澳三地加强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的对接合作,比如医保社保的异地互认,还有各种职业资格的互认等。在这三个层面的基础上,尤其要重点发挥中央在顶层设计上的支持作用。这不仅包含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领导小组在关键问题与重大决策上的推动作用;还要通过协调三地利益建立起长效沟通机制;同时在贸易、投资、财税等方面更好地支持大湾区。Q: 有人提出,在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上可以借鉴欧盟,那么欧盟有哪些成功的跨境合作模式可供借鉴?A: 首先应当明确,欧盟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情况有本质区别:欧盟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而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国两制”原则下的跨区域合作。在一国的原则下,我们可以借鉴欧盟在区域治理上的方式与经验,但绝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不过,欧盟如何推动一体化是值得粤港澳大湾区学习的。另外,尽管粤港澳三地属于三个独立关税区,但这三个独立关税区属于同一个主权国家,因此在推动区域一体化上粤港澳大湾区其实还具备欧盟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大湾区要推动高水平要素的自由流动,欧盟就主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些要素的流动;第二则是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降低跨区域投资门槛和成本;最后,大湾区可以学习欧盟在协调机制上的构建。大湾区区域一体化是在“一国两制”下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粤港澳深度合作的发展愿望。欧盟在推动一体化的三方面经验,尤其在不同关税区之间如何来促进市场的一体化的经验,值得粤港澳大湾区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时借鉴与学习。毛艳华加强区域法律立法Q: 目前粤港澳地区间法律制度不同,合作上缺乏明确的法律实施机制,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更多地依赖政策推动,您如何看待大湾区在法治化上的合作?A:大湾区区域的法治化合作对于整个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很重要的意义。但三地之间法律体系不一样的问题也确实存在。在实际的操作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探索中央层面或者国家层面加强区域合作的法律立法,或者是授权粤港澳三地政府加强区域法律的构建,使得区域内的法制得以衔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释法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例如广深港铁路的通车运行,就是建立在全国人大释法的基础之上,这也是一个利用法治手段解决现实问题的典型例子。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机制建设当中,我们也要适当地鼓励运用法律的手段,在符合宪法和基本法的要求下办事。Q: CEPA协议签订15多年来,为港澳企业进入内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您认为在CEPA合作框架下,下一步如何深化湾区内的商务合作?A: 在大湾区构建的顶层设计一个重要层次在于建设湾区市场一体化,这是在大湾区内形成市场配置资源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客观要求。而要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首先要完善和提升CEPA系列协议。CEPA协议自2003年签订以来,一直是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随着今年1月1日,CEPA《货物贸易协议》的正式实施,连同之前已经生效的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推动CEPA升级的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但CEPA对港澳开放的深度还不够,尤其在教育、医疗、金融保险、物流服务、交通运输服务等行业,还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深度。只有扩大开放,加快国内服务业市场服务业体制改革,CEPA才能够落到实处,并成为区域市场一体化的重要助推力。另一个就是要推动粤港澳三地投资贸易便利化。在投资管理体制上,把外商投资便利化的程度提升到新的高度。要延续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的思路,为外商进入提供更公平更透明的市场。在贸易方面,要推动粤港澳三地海关层面的“三互大通关”的合作:通过信息互通、执法互助、标准互认等措施来减少通关手续和提高通关效率。建立人民币跨境业务长效机制Q: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澳门有着较低的融资成本。这些都是与广东在金融上实现互补的方面。您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中应当如何提高金融开放的水平?A: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有明确要求,要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其中就提及了服务业,要深化粤港澳三地服务业的合作,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金融业也包含其中。关于金融问题,粤港澳发展规划纲要谈到三个方面:一是要打造国际金融枢纽;第二是要发展特色金融;第三是促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在破解金融体制机制障碍时,推动金融开放时,也应当紧紧围绕这三方面进行。具体而言,推动粤港澳三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总体的要求就是要扩大人民币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的范围和规模,建立起人民币跨境业务的长效机制。现在人民币流通规模不小,但跨境使用的范围很窄,用的规模很小。这些都需要金融机构通过开展跨境人民币的相关业务创新进行解决。除此之外,还要更好满足个人市场主体跨境业务的资金需求。例如香港的金融机构在湾区融资人民币来到香港证券或者基金进行投资,还有国内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港澳融资在国内进行投资,这些都需要大湾区内的金融机构加强双向人民币业务的创新功能。在开展跨境业务的同时,应当要加强三地间的金融监管合作,通过大数据与信息互通,把金融风险压在可控范围以内。Q: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研究探索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对于大湾区商业银行,您有怎样的期待?它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模式?A: 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应该按照粤港澳三地市场化的原则,共同成立联合投资开发机构。具体而言,可能会和亚投行的模式比较类似:由三地按比例来出资,联合民间资本,以股份制和市场化原则共同组建联合投资开发机构。它应该更偏向于政策性银行,它所关注的领域也不会是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公益性的大型基础设施,融资项目也大多具有准公共性与准外部性。在大湾区的建设中,包括科技创新投入、基础设施投入、环境保护治理等项目都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这些项目在完全市场化的融资环境下回报周期长,而且未必能够满足市场化资金对于回报率的要求,因而难以在市场上获得融资,但这些项目在区域融合和发展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杨仆

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揭牌,其中一个人,扑朔迷离,大家熟悉又陌生

中山大学,著名的985高校,是广东省两所985高校之一,中山大学大名鼎鼎,当年的国立第一中山大学,曾经在国内地位超过所有高校,而国内不少高校都纷纷改名叫中山大学,结果国内叫“中山大学”的一大群:第一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第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第五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兰州中山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中山大学-西北大学等等。可见当年中山大学地位多高,国内名校纷纷以叫中山大学为荣,后来全国叫中山大学的太多了,有十几所,教育部勒令取消中山大学名字,只保留了一个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名气很大,实力很强,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呢,2020年6月20日布局河南,建设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6月20日,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驻马店市举行。驻马店市市委书记陈星,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是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金冬江,副市长冯玉梅,平舆县委书记张怀德,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峰;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培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复明,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出席座谈会。会议由驻马店市常务副市长金冬江主持。名单里面竟然有王复明,估计很多人惊呆了,王复明不是郑州大学的院士么,怎么又跑中山大学了呢?今天咱们不讲河南研究院了,咱们讲一讲王复明的故事。中山大学实力虽然很强,但是自己培养不了院士,就四处挖院士,其中王复明院士就是一个典型。到底王复明院士是在郑州大学呢,还是在中山大学呢?王复明,男,1957年3月生,河南沈丘县人。1977年考取原郑州工学院,1987年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王复明教授现任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郑州大学培养的本科院士,也是郑州大学本土培养的院士,当然公布消息的时候基本都年底了。不过王复明刚当上院士,中山大学就立刻开始挖墙脚,为了挖王复明院士,中山大学可是下来血本,专门成立了土木工程学院,筹备负责人就是王复明院士。而这个时候离王复明当时院士刚满一年。自此以后,王复明就频繁代表中山大学出现在各个场合:包括开学典礼了,各类讨论会了。比如2019年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发展讨论会。,2018年中山大学王复明参加研究院技术交流会。比较有意思的是,王复明教授还在这几年以郑州大学教授名义参加各类活动,就在2019年8月16日,河南科协领导还看望了王复明院士你说到底王复明院士现在是郑州大学教授呢,还是中山大学教授,到底在哪个大学全职呢?下面再看一则新闻,就是今年两会的新闻,就比较有意思了,因为王复明院士参加了两会,咱们看两个大学怎么说。先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官网消息,参加两会有8名委员,其中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复明。俨然王复明就是中山大学的院士了。那么郑州大学的新闻呢?我校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法学院沈开举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复明教授已于5月19日与驻豫全国政协委员一起启程赴京。显然从两个大学新闻里可以看出,目前的王复明院士仍然在郑州大学,根本就没去中山大学全职。从不少新闻中都可以看出,目前王复明院士还在在郑州大学的,没有全职中山大学,最后问题来了,你们觉得王复明院士现在是在郑州大学呢,还是在中山大学?

茶太

软科大学排名:中山大学排名第10,“科学研究”排名第五

2020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中山大学软科排名如何?软科大学排名:中山大学排名第10名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自2015年开始,到现在的2020年,连续6年的软科排名,除了2015年中山大学排名第11之外,后续的5年软科排名,中山大学都位于前十。不过2020年软科大学排名,中山大学排名第十,相对于前几年,名次下滑一名。不论其他院校,在2020年之前的软科排名中,武汉大学的软科排名都在中山大学之后,而在2020年的软科排名中,武汉大学排名第九,超过中山大学。软科十个评价模块:中山大学的排名而在2020年的软科排名十个评价模块中。中山大学在各评价模块排名如何?注:各评价模块排名是在软科综合排名前100名的院校中进行比较。此次软科排名依据十项评价指标进行排名,中山大学排名靠前的是:“科学研究”排名第5名,“国际竞争力”排名第7名……;排名靠后的评价指标:“服务社会”排名的第45名,“办学层次”排名第41名;同总排名超越中山大学的武汉大学(总排名第九)相比,中山大学在“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科学研究”、“高端人才”、“国际竞争力”的5项评价指标中的排名都超越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山大学正在加快建设天琴中心、南海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中子谱仪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校之重器。这些科学研究无疑促进其一流学科的打造!不知你认为中山大学的科研实力如何,学科水平如何?

宝贝儿

中山大学明年有望实现硕士研究生千人扩招

近年来研究生规模逐步扩大,2020年已扩招了18.9万人。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9月公布的部分高校2021年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部分高校明年研究生扩招规模还将大幅度增加。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今年9月16日发布的《中山大学2021年考试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显示:中山大学2021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8000名(含推荐免试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复试录取阶段将视教育部正式下达给该校的招生计划、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规划等情况对招生计划做适当调整。作为对比,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去年9月16日公布的《中山大学2020年考试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显示:中山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70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复试录取阶段将视教育部正式下达给该校的招生计划、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等情况对招生计划做适当调整。据此表明,中山大学明年有望实现硕士研究生千人扩招。学校官网介绍,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5年春,中山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经当时的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研究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院校。至1948年,共培养研究生56名。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继续发展,1949年至1967年,共培养研究生177名。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大学是我国首批恢复研究生教育的院校。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该校正式设立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后,新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11个学科门类。目前在读研究生23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600余人。(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操术

中山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12月16日,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梁銶琚堂召开。学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等校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研究生秘书、研究生辅导员,以及导师和研究生代表参会。会议由校长助理刘济科主持。本次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方式,在广州校区东校园、北校园、珠海校区和各附属医院设置了13个视频直播分会场,同时开设网络直播,参会人数约5300人。▲会议现场(摄影:韦俏羽)会上,刘济科校长助理再次传达了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罗俊校长作了题为《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严守底线 全面开创研究生教育工作新局面》的大会主题报告。▲罗俊校长作大会主题报告(摄影: 黄子殷)罗俊校长表示,“十三五”期间,学校抓住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主动加快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守住底线”的工作主线,掀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一是研究生培养规模基本实现倍增,二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三是坚决守住底线。罗俊校长指出,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跨越规模增长阶段,进入质量发展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新时期学校研究生教育要把握新机遇,坚持“四个服务”办学根本,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三个面向”引领,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学科与专业布局,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一流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全面、全方位、全过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遵循“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守住底线”的工作主线,全面开创新的工作局面。研究生导师代表物理与天文学院涂良成教授、附属第一医院匡铭教授和管理学院李新春教授,研究生代表肿瘤防治中心博士研究生吕佳蔚、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张磐分别围绕“如何做好研究生培养”“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研究生”的主题作了发言。▲陈春声书记作总结讲话(摄影:黄子殷)陈春声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此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对开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新征程有重要意义。他提了三点要求:第一,既要提高认识,又要不忘初心。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生命线。我们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第二,既要精准施策,更要系统谋划。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全面、全方位、全过程下功夫,凝聚工作合力,整体推进研究生教育。各院系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直面问题,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第三,既要强化责任,又要坚守学术精神。他强调,学校各单位(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以对学术的敬畏、对卓越的追求,以发自内心的自觉做好研究生教育培养,坚决严守底线,真抓实干,履行好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自觉把学生培养好。本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相关精神,把握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加快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全面开创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会议热议彭玉平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进行了四十多年,随着当下高校的分类分层,如何以多种形式的研究生教育适应各自学校的发展显得十分迫切。作为研究型大学,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近五年来,学校的快速发展和新的定位决定了必须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拓宽培养口径,追求更高远、更优质的境界,这才是一所国家重点大学的气象和精神。这次会议兼具总结和开拓的特点,校长报告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要求,既充满自信,也不回避问题,更致力于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打开新局面。报告体现了一所大学应有的担当。接下来,如何寻找合理路径、实施教育计划,中文系先期也做了不少工作。未来,我们会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建立更好的发展理念,形成更优质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李广众教授管理学院副院长 罗俊校长的大会报告和陈春声书记的总结讲话高屋建瓴,对我校的研究生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了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研究生教育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管理学院将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将学科专业和师资力量优势转化为研究生培养的强大动能,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建立师生共同体,努力培养国家需要的经管类高层次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冼军教授 数学学院副院长罗俊校长在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大气磅礴,高屋建瓴。报告内容涵盖了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尤其提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生命线,我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侥幸心理。数学学院坚持严抓学位论文质量不放松,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合格率始终保持100%。报告为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学习报告精神,并结合秋季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梳理我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抓好会议精神的落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将迎来又一个春天!郭东辉教授物理学院院长学校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既是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又为学校研究生培养提出新思路、新举措与新要求。会上,罗俊校长特别强调了“重质量、守底线”的要求,对于院系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物理学院现有在读研究生近400人,学院一直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一方面,强化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严把导师审查考核关,全链条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另一方面,形成“德、才、研、育”一体化的研究生教学改革和质量监督体系,抓实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创新卓越人才。匡铭教授 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如何将研究生培养成创新拔尖的医学引军人才,是我们医科人才培养单位的重要任务。本次大会,学校根据国家的最新要求与精神,明晰了我校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思路,提出了“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守住底线”的整体策略,我校研究生教育迈入新征程。附属第一医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学校会议精神,严格做好研究生全过程培养和研究生导师评聘与责任溯源,狠抓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与多学科交叉,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力推进我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迈上新台阶。来源: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中山大学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冬梅、张嘉霖 初审:孙琛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法国版

中山大学2020年拟录取推免研究生情况,985高校生源近七成!

中山大学最近公布了2020年接收的推免研究生名单,包括硕士和直博生在内的推免生一共2038人。从2020年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来看,中山大学2020年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计划招生7000人。在公布的推免名单中,推免生源来自全国149所高校,其中本校生源占比接近一半。外校生源最多的学校是南昌大学,其次是华南理工大学,另外还有同省的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成为生源排名前列的学校,也说明广东高校的毕业生还是非常认可中大的实力和牌子的。具体如下:在生源来源中,来自985高校的生源共有1419人,其中本校生源981人,校外生源438人。在985高校生源中,除开本校生源之外,位于同城的华南理工大学人数最多,有51人;中南大学有46人,吉林大学有31人,山东大学有28人,华中科技大学有27人,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各有25人,厦门大学有23人,湖南大学有21人,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各有15人。从表中可以看出,985中处于中下游水平的高校或者地理位置不是没有优势亦或是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的南方高校输往中山大学的生源比较多,另外,同处南方的厦门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学生对于中山大学的认可度也不错,毕竟都是作为“中坚九校”中的“武中厦”。总体来看,在接收推免的2038人中,有1418人来自985高校,占比69.6%,其中本校生源占比48.1%,校外985高校生源占比21.5%,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

跟我来

厉害了!中山大学布局重大科研平台,大项目让兄弟高校看了眼馋!

10月31日,粤港澳高校联盟2019年青年学者论坛开幕式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举办,让人欣喜的是,粤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联盟成立,中山大学孙冬柏常务副校长作题为《协同创新,同频共振——中山大学近年在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研平台布局建设情况》的报告,重点介绍了中山大学的天琴计划、南方海洋实验室、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等大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众多高校纷纷在此布局,用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今高校云集,梯队完备,发展潜力巨大,全球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创新和人才的竞争。中山大学的布局的几个大项目,小艾给您详细说说,带您认识不一样的中山大学。天琴计划2014年,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团队提出“天琴计划”,2015年“天琴计划”正式启动,天琴计划是空间引力波探测大科学计划,在10万公里高度的地球轨道上,部署三颗同步绕地卫星组成臂长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编队,建成空间引力波探测系统,探测1mHz~1Hz频段的引力波信号。这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提出的原创大科学计划,将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为人类打开探测毫赫兹频段引力波信号的窗口,是目前人类研究宇宙等关键科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天琴计划将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撑中大“双一流”建设起到极大推动作用。载荷研究基地建在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凤凰山山顶,这个激光测距台实现了超过地月距离的超长距离测量。相关的系列试验卫星也在逐一开展,今年的12月,将发射“天琴一号”,将对高精度测量技术进行技术验证,而且天琴一号”卫星将对高精度空间惯性传感器、无拖曳控制技术、微牛顿量级的推进技术、激光干涉仪等核心技术开展在轨验证。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南方海洋实验室去年启动建设,如今一开展一系列活动,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南方海洋实验室将建设成为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面向国际科学前沿的海洋创新基础平台,构筑世界一流的海洋人才高地,打造创新型、引领型和突破型的大型综合性海洋研究应用基地,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海洋实验室。10月28日,中山大学68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在上海举行开工仪式,预计10个月后,这条科考船将下水,明年年底将试航。这艘科考船是目前国内设计排水量最大的一艘综合科考实习船,船长约114.3米,定员100人,续航里程为15000海里,具备全球航行能力。海洋科考船建成后,将成为一个海上移动科研平台,同时也是人才培养基地。科考船未来将是开放共享的,目前在与教育部沟通,未来还将组建高校海洋科考团队。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中山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实力雄厚,在国内处于顶尖水平,为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学水平,中山大学将打造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以临床为导向,面向医学领域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整合中大丰富的临床医疗资源,打造国家级、具有国际水平的医学创新平台。中大建立有约1000万份规模的生物医学样本库,这个规模目前在国内应是排名第一。同时中山大学正在组建医学大数据中心。中大谱仪中山大学将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合作,在东莞散裂中子源上建设“中大谱仪”。中大谱仪即中山大学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瞄准前沿基础科研重大问题建设的首台材料动力学性质研究谱仪,填补我国空白。中大谱仪将聚焦动力学过程,开展动力学研究,将为开展材料、其他生命科学等相关研究提供非常好的实验条件。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于2018年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超算中心五强,国内第一。如今天河二号超算中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3300家,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期待中山大学通过这些重大科技基础平台创造更大的辉煌!

导梦园

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联合发射极地卫星

央广网广州12月4日消息(记者郑澍)12月3日,记者从在中山大学举行的“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卫星遥感高峰论坛”了解到,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联合研制并发射一颗极地卫星,这将是我国首颗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预计2022年发射升空。目前卫星平台和载荷的设计已基本完成。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程晓在论坛上介绍,由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推动的我国首颗北极航道监测SAR卫星是一颗具备全极化工作模式的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运行于720公里高度的晨昏太阳同步轨道,可以实现北极大多数地区每两日的重复观测。据介绍,这颗极地卫星由中山大学负责设计,卫星发射升空后可实时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和北极海冰融化情况,并实现全球数据共享。“这颗卫星具备全球观测能力,但我们重点关注北极海冰变化。”程晓说,“与其它国际类似卫星相比,该卫星能对北极大部分区域做到24小时内重访,观测精度和频率都将优于现有极地卫星的水平。”出席论坛的多位专家表示,极地卫星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卫星能够准观测北极海冰变化,为海洋灾害、环境灾害提供支持。同时基于对北极海冰融化准确观测,判断航道是否畅通,商船就能快速通过航道,卫星将为航道安全保障提供重要数据。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是中山大学与航天工业部门开展紧密合作的深化,希望联合中心构建科学、技术、工程紧密耦合的卫星研发新模式,积极推动全球变化系列卫星计划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