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2019年外国哲学跨考考研高分复习经验白酋长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2019年外国哲学跨考考研高分复习经验

关于择校本人本科是理工科专业,二战,三跨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的外国哲学成功,一战时由于只准备了3个月,只看了一遍哲学史,但仍然过了中山大学的哲学校分数线,这给我二战带来了信心,遂放弃调剂,选择继续报考中山大学,因为如果贸然换学校,考的科目特点和参考书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于我而言最好的选择。至于为什么选择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呢,因为中山大学的哲学学科向来强势,哲学系(珠海)与本部的哲学系错位发展,这边有很多的外教与全英课程,研究生课程主要为小班讨论课,与西方的教育模式比较接近,我对政治哲学的兴趣也比较浓厚,也想体验下西方的教育风格,如果想在中国体验一下国外的教学风格,来哲学系(珠海)一定是不会后悔的选择。考研复习:哲学,于我而言是一种生活方式,古希腊哲人认为沉思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存在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很喜欢思考问题,特别是有关天上的事物,但考研准备却又是一个十分枯燥的生活,结合我以前的学习经历,我发现我只有在学习压力小的情况下成绩才是最好的,在中学的应试环境下成绩只会大大退步,所以,我选择了自己的复习方式,几乎没有太大压力,每天大部分时间只复习5-6个小时,于我而言,若是900个小时给了我准备考试,若仍不能考生,那么这辈子哲学可能也就与我无缘了,所幸的是,我在这部分时间里还是成功地考上了哲学。考研英语:对于英语,因为我的基础还行,中大的校线是50,只需要把真题做完,再认真的解析一遍,上50不难,但若要上75的话,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再加上考研英语是一项十分应试的科目,学习体验不是太好,所以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比较少,但基础好的话,上60是很轻松的,所以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考研政治:在一战的时候,我考到了63分,但政治多选题居然错了10来题,选择题十分过多,所以二战时我主要专注于政治的选择题,成功上了70+,要点是多看那些内容量小的书,比如风中劲草和徐涛的黄皮书,此外我还看了考研大纲解析。西方哲学:要考好中大的哲学试题,研究历年真题是十分重要的,我用了3个笔记本把往年试题的回答写了上去,主要参考的有学长提供的笔记、知网文献、哲学书,活用文献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著名期刊中找到意想不到的回答,外哲的话,我主要看的书有赵敦华的《西方哲学简史》、斯通普夫的西方哲学史、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中大很重视哲学原典分析,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看看北大出版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由于中大不设参考书,这对考生的阅读量要求其实是挺大的,尽量多看书,使自己博学是很重要的。跨考中大需要一定的实力,往年考上的也是科班出身居多,但如果你的实力有了,跨考哲学绝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要相信自己。我们需要从历年真题中找到出题重点,看真题的话,你会发现很多题目是重复考过的,中大西哲注重基础,主要考察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了解程度。我当时报了新祥旭的专业课辅导,专业课老师就是中山大学(珠海)外国哲学的研二学姐,对专业课的复习和命题也比较了解,指导起来更加权威。中国哲学:中大的中哲试题很重视对文言文的考察,因此,培养自己的训诂技巧是很重要的,我主要是通过历年真题来适应这种答题方式,把文言文进行多种角度的解释,可以把名家解释用出来,最后自己也需要进行原创回答,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同一章古文,哲学本质上是重“思”的,自己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若只背笔记获得了高分,并不代表你的哲学基础很好,这一部分同学很可能会在复试中遇到问题。我主要参考的书籍是冯达文、郭齐勇的《新编中国哲学史》、陈来《宋明理学》、冯达文《中国古典哲学略述》,很多真题,新祥旭学姐告诉我,这个需要自己上网搜索相应的资料,这一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中大中哲主要侧重于先秦哲学与宋明理学,需要对这两部分进行较多的复习。考研复试:这边的复试比较重视对英文的考察,复试的准备也得到了学姐的辅导,真是很感谢她。一开场会由郭老师(韩国)进行英语面试,你需要进行英文的自我介绍,老师会根据你的自我介绍与专业背景进行提问,笔试的话,考察内容还是比较基础的,好几道题目进行选择,大部分都是初始的内容,有几题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内容。复试准备期间可以多看一些英文的哲学史著作,培养自己的英文哲学思辨技能。你需要在面试过程中展示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这是复试考察的核心。本人的初试排名是外哲专业第二,但面试后总成绩成为了专业第一。相比于初试,中山大学更加注重你复试时候的表现,往年不乏有初试高分复试被刷的例子,所以对复试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农学家

2022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分析(参考书、分数线、初试经验)

一、专业目录、初试复试考察内容(2021届)专业目录及初复试科目:哲学系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 法语(二外)或245 德语(二外)621 外国哲学史基础809 中国哲学史基础复试专业课:1135039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哲学系(珠海)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621 外国哲学史基础809 中国哲学史基础复试专业课:7215001 中国哲学综合二、初试参考书目(仅供参考)初试专业课参考书目:621外国哲学史基础《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809中国哲学史基础《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冯达文、郭齐勇三、录取情况哲学系20年录取名单:统考录取7人,初试最低分379分,推免5人。19年录取名单:统考录取8人,初试最低分360分,推免4人。哲学系(珠海)20年录取名单:统考录取6人,初试最低分332分,无推免。19年录取名单:统考录取1人,初试最低分369分,无推免。四、复试分数线及录取明细2020年:政治/外语(50分)业务课(90分)总分(320分)2019年:政治/外语(50分)业务课(90分)总分(320分)五、初试经验专业课复习:外国哲学史基础复习难度相对较大,知识点较为零碎,考试较为注重对于问题转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建议参考书籍:《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赵敦华老师的书籍十分简明,逻辑清晰,内容全面,主推参考书目。邓晓芒老师的教材优点在于书中对于思想史上问题转化的逻辑讲述的较为清楚,而且可以配合爱课程或B站上的武汉大学的西方哲学史网络公开课一起看。(后面的康德和黑格尔部分建议听B站张志伟老师的课)另外就是爱课程上可以下载这门课的PPT,上面对于各哲学家的思想的论述更为全面,但是内容较多。原著考察部分可能还是偏向笛卡尔、休谟、康德这些人,也考察过霍布斯等人,这个就真的要看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各哲学家有不同的写作风格。《西方哲学原著选读》这本书每个哲学家的文献都会有不同的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著的思想。我的复习方式是参考教科书,用自己的语言和思路整理各个哲学家的思想。然后就是反复的去看,次数多了就理解了,不要想一次性背下来。复习时主要注重各个思想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中国哲学史基础中大的中哲试题很重视对文言文的考察,因此,培养自己的训诂技巧是很重要的,我主要是通过历年真题来适应这种答题方式,把文言文进行多种角度的解释,可以把名家解释用出来,最后自己也需要进行原创回答,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同一章古文,哲学本质上是重“思”的,自己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若只背笔记获得了高分,并不代表你的哲学基础很好,这一部分同学很可能会在复试中遇到问题。我主要参考的书籍是冯达文、郭齐勇的《新编中国哲学史》、陈来《宋明理学》、冯达文《中国古典哲学略述》,很多真题,新祥旭学姐告诉我,这个需要自己上网搜索相应的资料,这一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中大中哲主要侧重于先秦哲学与宋明理学,需要对这两部分进行较多的复习。本文为新祥旭考研独家整理!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公众号:新祥旭广东考研

大而无当

潜心中国哲学60年,他被中大哲学师生称为“我们的老师”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温建敏实习生 于宛莹 王琪瑶12月14日羊城晚报A5版报道“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局中,哲学有更宽阔的领域需要人去发掘,中国哲学应该走出世界,对大变局中的思潮做出回应,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应有的担当。”12月13日,“做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暨《冯达文文集》发布会在广州成功举办,这是国内哲学界对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冯达文的一次集体致敬。2020年6月,作为中大哲学标志性人物的冯达文荣休,此时正好是他进入中大60周年。冯达文先生深受学生爱戴,被中山大学众多哲学师生称为“我们的老师”。粉笔教育网CEO张小龙在考上中大哲学系研究生后,因家贫差点辍学,冯达文先生亲自为他写信,求得助学金。张小龙说,冯老师教会自己要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始终“不会背离人文主义的精神”。月下读书1941年,冯达文先生出生在广东贫困山区——罗定。冯达文回忆说:“我们家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冯达文说,上小学时,最早读的两本书是《吕梁英雄传》和《新儿女英雄传》,是在月光底下读的。1954年,冯达文上初中,清贫如旧:“家离县城中学有二十多公里,没有钱交伙食费,所以每个礼拜天,要从家里背着粮食和柴火,到县城附近的一个地方自己做饭,一天大约两顿,其实不是饭,主要是稀饭,就这样熬过了初中。”尽管学生时期生活贫苦,但冯达文始终怀着一颗纯真的心,要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小学时,跟着母亲去修公路;初中时,晚上到附近乡镇扫盲;高中时,没日没夜建设水利。“那个时候,我们中小学的生活非常苦,可能大家现在已经不能想象,但是,就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下,我们还在为着国家建设,付出自己的努力。”冯达文说,他们这一代人陪伴着国家的发展,对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充满了感情。家国情怀在时代的变迁中油然而生,冯达文一直未忘初心。冯达文结缘哲学1960年,冯达文高中毕业,因中苏关系变化,大学录取通知书上的“留苏预备生”落空了,他选择到中山大学哲学系求学,由此开启了与中大哲学60年的缘分。与哲学的结缘,还有个插曲:冯达文在高中时,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员介绍他阅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这给少年冯达文打开了新的世界:哲学的视野开阔,思维方式多维,文理兼容。对于虽擅长理科,却也不想放下文科的冯达文来说,哲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怀着对理想的热情,冯达文在学习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我希望能赋予中国哲学一个新的框架,然后再去讨论这个知识和形式的框架,如何支撑不同的价值意识。这是到现在为止,我仍然坚持的一个做法。”本科五年期间,冯达文风华初露,在发现问题和理论写作方面,展现出突出的能力。冯达文大学毕业那年,当时的口号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与当时大多数学生一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申请去河南工作,那是他能申请去到最远的地方,最后因哲学系需要而留校,被分配到哲学原理教研室任教。“我们的老师”从教后,为了找到中国思想发展的源头,赋予中国哲学新的知识框架,冯达文做了许多努力,“我的理论追求是要给中国哲学一个知识体系,然后以不同的知识和形式建构出不同的价值理念,用以确保这个哲学又是中国的”。据冯达文的第一个研究生、中大哲学系吴重庆教授回忆,“冯老师讲课时,虽是照着备课的讲义念,但对讲台下的学生来说,丝毫不觉有‘照本宣科’式的枯燥。后来他更是以一己之力,重新写就洋溢着才华与激情、文采与哲思的讲义。”由冯达文共同主编的哲学教材,也成为高校哲学最受欢迎的教材之一,影响了一代代的师生。从教以来,冯达文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精彩的教学内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作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达文在中山大学哲学系学海拾贝六十年,桃李满天下,被中山大学哲学系众教授尊称为“我们的老师”。在《冯达文文集》发布会开幕式上,《我们的老师》这段短短的视频,回顾了冯达文先生从教著书的生涯。视频中,冯达文从一个青涩的学子,慢慢蜕变成白发苍苍的长者。高中毕业,进中大求学,后留校任教,继而“背井离乡”,远赴异国他乡访学,求教于多位名师。他在繁忙的教学生活中,著书立说,至今仍笔耕不辍。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张伟教授对冯达文先生出版《冯达文文集》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感谢冯达文先生对中大哲学系、中大的人文学科乃至中国的哲学作出的卓越贡献,“冯达文先生带领着我们中大哲学系,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有情的学术共同体”。粉笔教育网CEO张小龙,在考上中大哲学系研究生后,因家贫而差点辍学,冯达文先生亲自为他写信,求得助学金。10多年后,张小龙返校捐赠100万元设立“冯达文奖学金”,以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在研讨会上,张小龙说,听过非常多冯达文老师的课,受益良多,即便是办企业时,也有自己的坚持,不会只盯着利润,更要有一种超越性、人性化的关怀,要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不会背离人文主义的精神。”这番剖白,引起全场热烈掌声。1977年,冯达文先生的第一届中国哲学的本科学生入学,李萍老师就是其中一员。李萍老师回忆说:“那时冯老师还是年轻教师,与班上有的同学年龄相差无几。冯老师平易近人,讲话时娓娓道来,讲课风格深入浅出,把我们带进哲学的隧道里。哲学系有许多教师,但冯老师深受每一个学生的喜爱。”李萍老师毕业后,一直任教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她说,虽不时常相见,但冯老师对学生影响深远,在她自己从业数年后,仿佛老师一直都在身边,“我一直记得冯老师的板书,工整圆润,字如其人”。“世总为情”在冯达文先生看来,哲学研究如果不能为人们指点价值,便失去意义。在新出版的文集中,他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并与中国古代哲学相结合,寻求其对当下的现实意义。冯达文说:“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局中,哲学也有更宽阔的领域需要人去发掘,中国哲学应该走出世界,对大变局中的思潮做出回应,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应有的担当。”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社会与人的改变,冯达文指出,如何守护人文价值和道德底线,是我们该做的思考。“人因为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乐,特别是有痛苦的感觉,才知道我‘在’。正是因为我和他人在一起,所以我有所创获,我才得以和他人分享。如果说疼的感觉是一个存在论的证明,快乐的感觉则是价值论的证成。”冯达文说,虽然科技在发展,但我们身为人,情感是最重要的。“‘世总为情’,这是汤显祖的话。我虽然退休了,但是我想,我们仍然是在一起的,而且我们不是为了别的,我们是为‘情’在一起的,守护着我们的‘情’,我们人生才是真实可感的。”年届八旬的冯达文先生,一直秉持初心,一直奔波在学与思的路途上,为寻找中国哲学的新范式、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访谈冯达文:回应世界问题 系中国哲学的担当羊城晚报·羊城派:您认为中国哲学教育在当今世界格局下,应该做出哪些创新?冯达文: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局中,哲学也有更宽阔的领域需要人去发掘,中国哲学应该走出世界,对大变局中的思潮做出回应,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应有的担当。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社会与人的改变,如何守护人文价值,如何守护道德底线,面对科技带来的缺失部分,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如何互通和互融,是我们该做的思考。目前的中国哲学,拘泥于细枝末节,应该更重视思想,走向世界,回应世界的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担当。羊城晚报·羊城派:普通人应该如何理解哲学?冯达文:回到最简单的问题:该怎么做人?我从哪里来的?世界怎么可以更好?哲学追求的是最普遍和最普通的思考。西方哲学更注重抽象的东西,抽离现实的概念。中国人更关切世间生活,力图把世间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守护起来,提升起来,推广开去,这是对世界具有意义的。羊城晚报·羊城派:您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冯达文:在学术上,以理性支持价值信仰,以价值信仰来传承理性。在教学上尽所应尽的责任,对学生充满爱……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魏礼园审签|郑宗敏实习生|童倩

楠桂

各大高校 · 哲学专业详细解读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每当“哲学”这两个字摆在眼前的时候,真是怎么看都不接地气,怎么看都晦涩难懂。想象中的哲学家要么是抚着胡须沉思,要么是皱着眉头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话,于是,渐渐地自觉将自己与哲学隔离。如果你这么想的话可真是让哲学君大大地受了委屈!其实,哲学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甚至比金钱更流行于世。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信息,那请接着看下去吧!本文将从哲学专业是什么、各院校哲学专业排名、2019年各校哲学录取情况、报考指南等方面展开进行。(一)哲学是什么?哲学与哲学专业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哲学是十二大学科门类之首,它由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逻辑学专业构成。这次我们要解读的就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哲学专业。哲学涉猎广泛,涉及到历史、人文、自然科学、传播学、数学等领域,拥有了大量的知识和良好的思维基础后有利于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以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又对具体学科进行理论指导。(二)哲学专业大学排名以下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共有58所开设哲学学科的大学排名情况。比较好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一段:二段:(三)哲学专业报考指南一、适合报考哲学专业的学生第一,善于反思。入睡前,你喜欢回忆一下这一天中自己所说的或所做的事情吗?和他人产生争执的时候,是否会站在多方角度进行思考?遇到挫折的时候,是否会多方位地进行分析原因?如果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话,请选择哲学专业吧!第二,心胸豁达。深入的思考,往往伴随的是理性的辩论。如果很容易暴怒的话,很可能经常把辩论引向白热化。第三,能够沉下心来精读。哲学的阅读绝对不是看看就过,要边看边思考。了解书籍背后的意思,最好能形成自己的见解。第四,敢于质疑权威。辩证的思维是哲学所需要的,哲学不是坦然的接受,而是将自己完全地说服。第五,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哲学的学习需要阅读很多的外国书籍,所以你有外语基础对学习哲学很有帮助。二、就业方向:很多人都觉得哲学专业没有前景,除了科研或者当老师就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道路了。其实这真的是大错特错了!哲学专业的学生逻辑能力都是将来竞争的优势,很多企业都喜欢逻辑能力强的员工。所以他们的工作岗位也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四种:1、公务员。哲学专业的学生考公务员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因为公务员考试考的就是你的思维能力,你在备考中一定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轻松。  2、宣传类工作。包括各出版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杂志社等从事研究性、采编类工作。3、教师。可以在初中、高中当思政老师,在大学当哲学教授。但是后者对学历的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博士文凭。4、各类私企。可以到到私企的党办、文秘、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部门从事各类实际工作。三、选考科目要求:四、主干课程: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五、哲学专业考研方向哲学是一门需要深入研究的学科,考研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本科阶段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后,考研进行更深入的思维训练。哲学专业相近的考研方向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也可以跨专业类别考研。对了!大家还记得当年驰骋《奇葩说》的马薇薇吗?最后将她收服的便是武汉大学哲学系的兄台!(溜)希望以上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想知道更多专业的信息请期待下期的专业解读!

尝试论之

985名校中山大学及王牌专业介绍,带你全面的了解中山大学

一、学校简介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简称中大,位于广东广州(校园最多3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2017年,中山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中山大学前身是孙中山先生创立于1924年的国立广东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文理院系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1997年,中山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序列。2001年1月,中山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序列。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2017年,中山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中山大学拥有广州、深圳、珠海3个校区(五个校园)、十家附属医院,设有48个直属院系,132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3789人,本科生32160人,硕士研究生14463人,博士研究生14463人,有专任教师4028人,院士(含双聘)2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3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6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40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二、学科及特色专业中山大学拥有11个国家双一流学科(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生物学、工商管理),2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逻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人文地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内科学(肾病)、神经病学、外科学(普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卫生毒理学、行政管理】,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哲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光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病原生物学)。中山大学拥有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人类学、化学、法医学、护理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网络工程、临床医学、会计学、预防医学微电子学、生物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软件工程、生物技术三、学科实力中山大学拥有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11个国家双一流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校有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数量仅次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位居国内高校并列第3位,其中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截止2017年底,中山大学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试验研究中心、1个P3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野外台站、1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级登记实验室、35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70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8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山大学拥有A档学科14 个,其中2个A+档学科(生态学、工商管理),2个A档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10个A-档学科(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山大学有B档学科28个,其中B+档学科13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海洋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B档学科9个(政治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B-档学科6个(心理学、世界史、力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四、历年录取分数线1、以广东省2015-2019年理科为例,中山大学在广东省内生源质量下所下降,2020年中山大学在广东录取最低位次8346(629分),相比2019年,提升858位次。2、各专业录取线,以河北省2019年理科为例,录取位次最低在3612,口腔医学专业最低位次544(676分),医学类专业整体录取位次都比较高。五、毕业生就业情况(以2019届毕业生为例)2019 届毕业生总数为 11734 人(不含港澳台及国际学生),其中本科生7043 人,硕士研究生 3881 人,博士研究生 810 人。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2019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90.91%。其中本科生就业率 86.54%,硕士研究生就业率 97.22%,博士研究生就业率 98.64%。本科生中有3859人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有 4788 名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 75.76%。406 名毕业生去往西部就业,209 名毕业生去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就业,453 名毕业生去往长三角地区就业。就业单位中本科生、硕士生以民营企业为主,分别占比达到46.87%、32.89%。博士生首选医疗卫生单位和高等院校。就业区域统计表就业单位 性质统计2019届毕业生本科及硕士从事的行业以IT业、商业、金融业、公共管理为首选行业,博士毕业生以公共医疗和教育为首选行业。本科及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以世界及中国 500 强企业为首选,在各段占比均超过47%硕士就业行业统计博士就业行业统计就业企业规模占比#中山大学#

太空侠

中山大学:排全国高校第8,未来却有无限可能!就因为这些……

港珠澳跨海大桥的正式通车点燃了“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同时中国的湾区经济建设也正式启航,作为中国第一个湾区经济圈的高校领头羊——中山大学也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对于高考考生们来说,也是一次重要的历史机遇。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的历史机遇中国区划分为7大块,其中华南包括两广和海南,涵盖了岭南地区绝大部分,广东则是华南甚至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流经广东境内的珠江,其流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珠江水系著名的“三江八口”,为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发达的航运条件。中山大学拥有3个校区5个校园,其中广州主校区有3个校园,在珠海和深圳分别有一个校区。熟悉广东地形的朋友应该知道,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央位置,左翼是东莞、深圳,香港紧靠深圳,右翼则是中山、珠海,澳门毗邻珠海,左右两翼夹着珠江口和伶仃洋。从3个校区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到,中大以珠三角作为发展的核心空间载体,“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使得中大取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平台中,澳门具有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底蕴,香港更是国际金融中心,广、深又都是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深圳信息科技高度发展,广州更是华南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大立足于珠三角,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完美的承接来自华南、全国甚至全球的一流人才。另外,香港有着世界著名的一流高校,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红利,中大还可以加大与各大名校的交流互动,充分学习并发展自己的商科、金融、政法、设计等学科领域。引领华南地区的科教发展中山大学作为华南区内的高校翘楚,在学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出色的成绩,其中有19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11个学科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生态学取得了A+的评估结果,与浙江大学并列全国首位,工商管理同样取得了A+的成绩,与清华、人大、上海交大并列全国首位,哲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取得了A-的优异成绩。在学科建设方面,香港的港大、中文大学、科技大学等世界级名校具有突出的成就,比如港大的会计金融、土木工程、生命科学、教育培训、法学、语言学等,还有中文大学的传媒、会计金融、人文科学、教育学、哲学、商学等。未来粤港澳湾区的建设,必将打通湾区内科技、教育、金融经济等领域的人才、资本要素的流通障碍,实现湾区内各大城市的共赢,中山大学作为区内科教龙头,必将能享受到这场人才、资本、教育和科技发展的盛宴。中山大学不仅成为了华南地区很多高考考生的首选,也成为了很多考研、在职深造的首选目标,中大培养出来的各学科专业人才广布各行业,包括一些华南区内其他高校的讲师、教授都是毕业于中大的研究生、博士生,中山大学已然成了华南地区首要的人才集散地。在历史机遇面前,你该何去何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在经济金融领域发力,未来一定会从教育、人才、司法等全方面着手,打通区内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最大的湾区发展效应。对于各位考生来说,现在不应该纠结于中大只是国内排名第八的高校,大家应该看到中大在这次历史机遇面前的巨大潜力。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大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发展平台,以广州主校区为核心,辐射华南区甚至全国,同时加大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区的合作、交流,承接港澳的先进学术思想和理念,在各个学科领域中扬长补短,实现“两翼齐飞”。另外,作为中国首个大湾区经济圈,未来极有可能超过世界公认的三大湾区,所蕴含的财富和发展机遇将是空前的,只要你足够优秀,在这里你将无所不能!随着湾区的建设和发展,人才流动将得到最大可能的释放,未来到香港澳门发展,到香港名校深造,甚至出国留学都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如果你只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会为商人、企业带来无尽的财富,那么将来你一定会后悔,因为你并没有在今天就发现,大湾区的建设将会给你带来富有想象力的教育和发展机遇。朋友们,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山大学您怎么看呢?祺哥侃教育,和您分享升学/就业/选专业的最新资讯与策略。

贝多芬

中大哲学系毕业后,他成为了只想和生活把酒言欢的音乐人

Start here:第一次得知马潇的名字,觉得这两个汉字组在一起,确实够好听。马,意在驰骋。潇,带一股洒脱。拥有这名字的,似乎命里就注定着是个有故事的人。第一次见到马潇是在珠海,一场跨年音乐节的后台。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身上穿着一套利落的外衣,戴一副文质彬彬的眼镜,这时候任何人经过这里,看见马潇,可能都猜不出他已经是一个全职歌手。马潇在广州读完了四年中山大学哲学系,刚毕业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北京,正式地做起音乐人。说是正式的,是为了和过去的学生时代相比。走上了这条看似没有尽头的路,马潇就不能再有少年时的迟疑。这让我对马潇很感兴趣,于是去搜他所在的博雅学院,才知这在竞争激烈的双鸭山(中大别名),并非等闲之辈能入,要择优录取,且艰苦严格。认识他以后,微博关注了@马潇还是个孩子,发现他的确热衷于传播书法,在今天更通俗地说,叫做“一起练字”。所以,如果你注意看他最近的微博,满篇都是各地歌迷抄写的马潇歌词。这么看,马潇的这股博雅气质,和其他晒自拍的日常比,的确与众不同,更多了份文学青年的书卷气。一百个人读到这儿,总该有一个人问我了:难道说,唱民谣需要有文化么?这民谣里的故事,多半说得不就是烟酒与爱情,姑娘与村庄,流浪与远方罢?是吗?我说:不是吧。如果民谣真如这设问里的甲与乙那般简单,中国的民谣歌手就不该是几千几万人,而是几千万。你我能听到的民谣歌曲,也不会都只是模仿“北方女王”与“南方姑娘”,还应该有“双鸭山的人字拖”和“江湖酒吧的马掌柜”。诚然,多解释一句,对刚提到的两首,我只有偏爱,毫无贬义。倘若民谣不需要用文化来给养,用阅历来沉淀,那我们作为听众所看到的只有千人一面,就不会有今天的马潇,和他的那首《请你爱我或给我一把枪》。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起这句古语,也请各位记住这个真理:没有生活的历练或者专业的磨砺,绝不会有好的作品传播于世。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如此,不管是雷子、十三,还是今日的马潇。说回马潇和“双鸭山的人字拖”。在我看来,这段往事格外有意思,说的是马潇大学时的一件趣事:马潇在广州上学的时候,人送外号“人字拖哥哥”。据说他当年在中山大学一个唱歌比赛里被评委点评说穿人字拖不尊重舞台,他在台上说了一句“我用嘴唱歌又不是用鞋唱歌”,从此成了中大的非议人物。我在脑子里描绘着那时的马潇,当时脚上踩着人字拖,坐在台上弹吉他,用得该是哪种很拽的样子。我想不出,记忆里全是一股少年的青涩稚气,就像他自己常说的,“还是个孩子”。站在艺人的角度来说,这也是马潇作为歌手的加分项,18岁时看他像二十,到了三十岁还是二十的样子。卷总告诉我,这叫天生的童颜。我有点嫉妒,为何我天生三十多。不过,这句“我用嘴唱歌,又不是用鞋唱歌”,放在今天依然是碉堡了。短短几个字,还是露出了穿破墙壁的青春杀气,想必当时台下见证此刻的妹纸,应该都被撩得差不多了吧,满屋子的桃心眼铺满了一地。接着说说,“江湖酒吧的马掌柜”,这也是马潇跟我第一次见面时的自我介绍。他跟我说自己在江湖酒吧做演出经理,我会觉得面前的90后,如果不是在唬我,那定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很有些想法的有志青年。等认识多了,了解深了便知,这正是马潇自我设定的特质,凡事想得远,想得多,想足够明白,可能是大学时哲学专著看多了,遇人处事老练起来根本不像个孩子。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站在歌手与听众的两端世界里,如果是我,会去选择做怎样的听众,去喜欢怎样的歌手;或者换个角度来说,若我去做歌手,我最想传达的态度,最想表达的音乐理念该是什么,我的意义究竟为何?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大,但仔细思考一点不大。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我们去选择和音乐作伴,或以音乐为生,在相同的空间里,所消耗的单位时间大体都一样。算笔账吧,正常生活的每天24小时,除去8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用在吃饭社交消遣的时间,也只剩下8小时。如何争取更多人的8个小时,该是好歌手去思考的问题。如何在8小时里得到更多的享受与满足,是作为听众的大多数,该去重视的问题。不然,民谣歌手这么多,到底该去听哪个?这是我做了民谣故事快一年,常在读者那里听到的声音。实际上,当你问出这句话来时,你就在告诉我,自己早已失掉了对音乐品味的判断。先不论哪种音乐是好的,你已经不知道哪种歌手是适合你的。每当这时候,我们总会跟随大多数,成为随波逐流的一员。看大家都在现场听《成都》,所以你也跟着挥舞起了不合时宜的荧光棒。看男友前男友男性朋友们都在听梵高先生,你也开始学起数字油画,到最后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别跟风了,我最爱的读者朋友。如果你有幸读到这里,我想告诉你一件事,你已经花掉了每天8小时的5分钟。但这5分钟似乎比你刷朋友圈更值得,因为你记住或更加了解了一个名字,他是马潇。不知道他也没关系,你肯定在哪里听过他的那首,《请你爱我或给我一把枪》。站在即将迈过三十岁高龄的人生分水岭,我的老半卷总嘲笑我,还在苦口婆心地把大道理说成小儿科,是啊,没错。我上辈子可能是一个在幼儿园给大家喂糖吃的小姐姐,所以才有今天以叔的审美告诉各位,该听啥,不该听啥;该睡觉了,就别玩手机了。我想起第一次听马潇的时候,我在某个歌单里随机点开了一首歌。那可能是2015年初的某一天,我会在广州每个看不见太阳的阴雨早晨醒来,烧壶开水冲一杯速溶咖啡,然后插上了耳机,听见了马潇歌里的小提琴前奏响起。那时候我的家挤在一堆几十年的老房子中间,我端着这杯冒着热气的咖啡,站在潮湿的阳台望向窗外。眼前忙碌的都市里大人早起送孩子上学,老人出门去市场买菜,上班族穿上制服去挤地铁,我现在的同行们已经开始做起我现在做的这件事。我记得,马潇重复着唱“你就沉默不语,沉默不语”。我随手把一段副歌的间奏截成了手机铃声,用了大概一年多。直到那部电话再也找不到了,我也辞去了当时梦寐以求的那份工作,做了一个全职的自媒体创业者。直到多年后的这个八月,我在北京的夜里再次见到马潇,他的第二张专辑已经发行,这张被命名《和生活把酒言欢》的专辑,多了一份安稳的宿命感,不再是初识时的一鸣惊人,而一声来自老朋友久违的带着笑的问候。诚如主打歌《在九月某个清晨,带你离去》,马潇将在九月带上这份问候开启一段新的旅程。他那些新歌里的评论数,早已经盖过我听到的那第一首。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歌迷,早已经散落在天南地北,等待着跟他在路上相遇。对于命运的奇遇,和时间的魔力,我只剩下感慨。送上衷心的祝福之余,以何不助马潇一臂之力,于是乎就有了写下这篇文章的缘起。你不要问,你不要问,亲爱的姑娘。马潇在那首《请你爱我或给我一把枪》的最后,给出了他对所有问题的回答。对啊,这世上问题向来这么多,最好的答案就是不再有问题。最后,关于我问你们的,“要不要去马潇的巡演”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回答我:你不要问,你不要问,我们去就是了。好吧,我知道了,反正我会去,感谢他多年未收的铃声费用。- End -文 | 王悦编辑 | 卷总

金凤凰

2019中山大学复试分数线公布,最高350分,考研生大呼“亲民”!

终于等到了中山大学公布2019年研究生生招生要求复试分数线,让考研生兴奋不已,因为复试分数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很多考研网友一致表明:中山大学复试分数线虽说小幅度上涨,但整体来说复试分数还是很亲民的,这多少让考研生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把紧张的心情放松一会了。中山大学,想必大家都非常了解了吧,简称“中大”,由孙中山一手创办,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2019年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第10名,软科中国最好的大学排名第9名,从不同版本中国大学排名看,中山大学排名前10名。最美中山大学在全国第四轮重点学科评估中,有14个学科入选A档学科,生态学、工商管理2个学科是A+学科,也是国内第一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2个学科是A学科,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10个学科是A-学科,这14个学科是中山大学最强专业。2019年中山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要求最低复试分数线比2018年稍微上涨,经济学上涨10分,法学上涨5分,文学上涨10分,哲学、理学、农学维持不变,医学、工学、艺术学都下降了10分,说明对考研生比较有好处,能进入复试不成问题。2019中山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最低要求复试分数线比2018年部分专业小幅度上涨,但有很多专业分数是下降的,应用心理下降分数最高,下降30分,审计下降25分,翻译下降20分,护理下降20分,新闻与传播下降10分,社会工作下降10分,汉语国际教育下降10分,但有些专业是小幅度上涨的,金融上涨15分,应用统计上涨10分,工程上涨10分,国际商务上涨15分,临床医学上涨5分,还有部分专业像法律等维持不变,从数据来看,2019年中山大学专业学位最低复试分数线是下降的,这对考研生来说,进入复试的机会就越大。2019年中山大学复试分数线并不高,意味着更多考生进入复试,那么复试环节竞争就会更激烈,如果你进入中山大学的复试了,那就好好准备复试,别让复试拦住了你。对2019年中山大学复试分数线变化,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既而有生

研究生招生之中山大学推免生——生源质量好得令人意外

目前,研究生招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大高校也在陆续地公布了本校推免生的录取情况。从各大高校公布的推免生情况来看,中山大学的推免生无疑是很耀眼的高校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山大学的推免生生源质量实在好得让人意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山大学的推免生情况吧,下图展示了中山大学2021年推免生来自的高校,一起看看是不是也让你很意外!中山大学2021年推免生来自的高校从推免生来自的高校来看,和其他高校一样,毫无意外是本校的学生最多,达到了995名。在中山大学2021年的推免生中,目前接收了2088名推免生,其中有北京大学的推免生14人,清华大学的推免生1人,总共15名清华北大的推免生。清华大学这个数据除了清华北大本校之外,能够达到如此多的清华北大的推免生的高校可以说少之又少,就连一直被人们提及的华东五校,有几所高校也没有达到这个数量。另外,在39所985高校中,除了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外,其他985高校都向中山大学提供了推免生。其中同城的华南理工大学推免人数最多,达到44人,其次华中地区的中南大学推免生也不少,达到39人。另外,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对中山大学的认可度也很高,都达到或超过了20人。华南理工大学如果说清华北大认可中山大学是意外的话,那么这么多的985高校学生都爱上了中山大学,这就不能用意外来形容了,至少说明中山大学近些年来的发展受到了广大的985高校学生的认同。

美好无双

在中山大学的9年,她从“一问三不知”的科研小白变身科研达人!

苏焕宁,女,回族,中共党员,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2017级图书馆学博士生(硕博连读)。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2011年,苏焕宁考入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从本科到博士,她用九年的青春时光,倾洒了对中大校园的美好眷恋,织就了对档案学的深切挚爱。回首岁月,苏焕宁认为积极阳光的心态与踏实肯干的精神是她开心求学、不断进取的两大法宝。拍摄于2015年本科毕业时目标初定听从内心的呼唤在大三时,苏焕宁就顺利拿到了保送中大研究生的资格,但那时的她对自己即将踏上的科研之路可谓“一问三不知”。既没有十分明确的研究方向,也不懂得如何严谨治学,更没有远大的学术理想和目标,她依然在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读好当下的书。幸运的是,不久之后,在导师陈永生教授的鼓励与引导下,她加入了导师的科研团队,在导师的带领下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展了“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的专题研究工作,并有幸参与了系列论文《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的写作。她清晰记得,她与课题组成员跟随导师一同前往北京参加了第五届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导师作为特邀嘉宾,就系列论文的主要观点作了大会发言。正是那次经历,让她感受到学术盛筵的风采,领略到学者风范的魅力,更体会到团队的集体荣誉感,也正是通过会议中对电子文件相关学科前沿的了解,让她初步确立了“电子文件管理”的研究领域,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学术之旅。随后,作为课题组成员,她参加了导师的多个科研项目。尽管不同的项目各有侧重,但总体上都围绕电子政务建设与电子文件管理而展开。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勤于思考的她意识到文件归档是连接业务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关键,其作为档案管理的逻辑起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并且在项目调研的过程中,她也发现电子文件归档的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于是,秉持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信念,苏焕宁进一步将自己的研究方向锁定于“电子文件归档”,希望通过自己在这一领域中的持续研究与不断努力,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档案学研究与社会发展作出一点点切实的贡献。理想之星熠熠闪耀,正是这样的学术理想,为她指明了奋斗目标,鞭策她不断进取。拍摄于2019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时脚踏实地源头自有活水来谈到具体的可以分享的学习经验时,苏焕宁笑道:“回想起来,其实我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和方法,只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较早地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然后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踏实认真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自然有了收获。”苏焕宁并不清楚也不在意每一次具体的学习和研究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但她始终相信,积极投入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并能促进独立思考。因此,她习惯于把导师布置的任务视作宝贵的学习机会,并且坚信只要自己认真完成,就会得到锻炼并有所收获。事实证明,苏焕宁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与她这样“顺其自然”的学习心态不无关系。例如,据她回忆,在导师带领下与团队合作的系列论文,虽然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但这一过程带给她的远不止当时看得见的连载于档案学权威期刊的论文成果,更包含在这之中构建起的对政务环境中档案管理问题的系统认识,还包括对学术思维与写作能力的训练,以及之后因此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集体荣誉。又如在参与项目及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她有机会深入了解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这相比文献阅读更能触发灵感,找到业界存在的真问题;且调研中所发现的实际问题以及积累的实际素材,让她在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上有了明确的方向,在论文的写作中有了事实依据;更重要的是,项目参与的经历,让她学到了承担项目的必要流程与方法,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并为她之后成功申请广东省档案局科研项目“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奠定了必要的良好基础。与导师陈永生教授(左一)及UBC联培导师Luciana Duranti教授(左二)合影博采众长让自己的视野不断望向远方尽管苏焕宁一直以来致力于电子文件归档的学习与研究,但她深知学术研究既要追求深刻又要避免局限,科研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一些不经意的视角与观点往往能触发新的思考,因此,文静的她总是积极参与学术交流,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宽广。她多次参与国内外档案界的重要会议,包括两年一次的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全国青年档案工作者学术论坛,以及档案教育与研究协会国际会议(AERI)等,并在会上宣读论文。读博期间,她还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联合培养。在一系列的学术交流中,她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与观点,但相比于“发声”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的“聆听”,在启发之中捕捉新的想法,这是她不断深入拓展研究内容的又一思想源泉。总之,她眼里这些愉快的求学经历,仿佛都在诉说一个道理:对于确定的目标而言,机会自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请别忘记,在准备的过程之中我们已然收获了不一样的机会。感恩中大,把握当下,沿途的风景依然美丽。近期生活照来源:中山大学 封面制图、转载编辑:刘铿 初审:郑梦婕 审核: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