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山大学公布2018年自主招生简章,自主招生计划388人良耜

中山大学公布2018年自主招生简章,自主招生计划388人

3月30日,中山大学公布自主招生简章。今年自主招生计划为388人。报名学生需要在科技发明、文学创作、研究实践、才能禀赋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并取得标志性成果或是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省级赛区(联赛)中获得一等奖及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选拔条件: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应至少具备以下条件之一:一、在科技发明、文学创作、研究实践、才能禀赋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并取得标志性成果(须提供发明专利、公开发表论文、著作等证明材料)。二、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省级赛区(联赛)(包括: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省级赛区)、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获得一等奖及以上(须提供获奖证书)。招生计划和专业中山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计划不超过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拟认定候选资格人数不超过自主招生计划的2倍。按人文学科类(55名)、社会科学类(35名)、经济管理类(35名)、理工类(155名)、信息科学类(55名)、医药类(50名)等6个学科大类进行自主招生。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特长填报1—2个学科大类,并在每个学科大类中填报6个专业志愿。报名方法一、网上报名在自主招生报名系统(http://gaokao.chsi.com.cn/zzbm)注册并登录,按网上要求准确、完整地填写申请表,上传相关证明材料扫描件,下载打印申请表,经中学审核盖章、个人签名后扫描上传申请表,确认报考志愿。二、报名时间2018年3月30日—2018年4月10日三、注意事项报名无需邮寄申请材料,学生在上传申请材料(申请表、获奖证书、相关作品及证明材料)扫描件时须确保电子文件清晰、完整、可读。若报名材料不符合要求,中山大学不予受理。选拔程序一、初审中山大学组织学科专家组对学生申请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初审获得考核资格的学生按志愿优先的原则拟定考核大类。具体名单于5月中旬在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公示。获得资格的学生须于5月22日15:00前通过报名平台确认考试,逾期不确认者视为放弃。二、考核分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经济管理类、理工类、信息科学类、医药类等6个学科大类进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在相关学科大类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同时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方面考核。考核分小组进行,由不少于5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进行小组面试;考核过程全程录像,专家名单和面试顺序由抽签随机确定,具体考核方案及安排另行通知。时间:2018年6月10日—11日地点: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三、入选资格学生名单确定和公示我校将根据学生的考核成绩择优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资格名单,并进行公示,公示人数不超过700人,并可根据报名和考核情况进行减少。具体方法如下:(一)入选学生将根据其考核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及我校各学科大类的招生计划确定自主招生的认定专业或专业类。(二)考生所填报的学科大类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考核成绩在同一学科大类中进行调剂;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放弃入选资格处理。(三)入选学生在各省自主招生批次填报的专业自愿需与被认定的专业(专业类)保持一致。录取政策获得中山大学自主招生入选资格的学生须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按生源地省级招办(考试院)的统一安排和中山大学要求填报自主招生志愿。根据入选资格学生自主招生志愿、高考成绩、入选专业(类)和学校模拟投档线决定录取与否。模拟投档线由生源地省级招办按照本科一批招生所有高校在生源省(区、市)最终确定的投档比例测算生成。一、入选学生高考成绩达到中山大学在其所在省份模拟投档线下20分以内,且不低于一本控制线,录取至已认定的专业(类)。浙江省按其划定的相关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上40分、上海市按其划定的相关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上20分执行。二、考核中不少于80%的专家认定为“优秀”的入选学生,高考成绩可降至其所在省份一本控制线(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并录取至已认定的专业(类)。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一本控制线”按省级招办(考试院)确定的自主招生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文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阿咲

中山大学发布本科招生计划,今年新增4专业2学院

近日,中山大学发布了2020年本科招生计划。2020年,中山大学本科招生规模稳定,面向全国计划招生约8000人。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校区五校园”57个院系63个招生大类(专业)以统一代码(10558)进行招生。在全国各省(区、市)招生计划与2019年基本持平。新规则:专业录取无级差今年中大本科招生录取采取新规则:服从调剂不退档,专业录取无级差。在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一般按照不超过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数的105%调档,已投档至中大的考生,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体检合格且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均不退档。学校在调档时认可政策性加分(根据教育部规定,在高校专项、高水平艺术团和运动队的招生投档录取中不认可政策性加分)。专业录取时,对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实际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进行专业录取,不设分数级差。实际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相同且招生计划余额不足时,优先录取含政策性加分的考生。如果考生所有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且服从调剂时,学校对考生进行专业调剂。调剂时医学类专业只录取填报有该类志愿的考生。学校也会参考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尽可能将其录取到与其志愿相近的专业。新增四个专业招生今年中大新增四个专业招生,包括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土木工程学院的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农学院的农学专业以及艺术学院的音乐表演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主要是在测绘科学、航空航天科学、计算机科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培养能在测绘、国土、林业、农业、海洋、资源、环境、交通、规划和国防等领域从事传感器的集成与设计、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遥感数据建模与反演、摄影测量与遥感系统集成的研发与推广,以及有关空间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数字化测绘和遥感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生产、开发、科研和管理工作,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打破土木工程与相关学科、行业的界限,面向现代“大土木”工程的建造、管理与维护,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落实学科与专业、德育与智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科研与教学“五个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农学专业立足深圳,全力发展新农科,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开展现代农业科学研究”,融合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以培育良种的追求,培育大胸怀、宽视野、富创新的农业科学精英。农学专业在部分省份以提前批或本科单列代码招生,入校后不得转专业。音乐表演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文化、艺术及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深厚学术基础、开阔跨学科视野、出众表演能力、引领艺术未来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音乐表演专业在艺术类招生,招生方向包括声乐表演、钢琴表演、小提琴、萨克斯、长笛、单簧管、琵琶、古筝、竹笛等。在广东、山西、辽宁、湖北、湖南等省份招生。新成立两个学院为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更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贯彻落实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中大2020年在珠海校区新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和软件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我国先后发布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战略文件,系统布局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产业与应用及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中大坚持“三个面向”的发展理念,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利用计算机学科优势,广州超算中心等科研平台优势,珠海校区深空、深地、深海、数学等学科布局优势创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致力于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及管理人才。全国招生计划90人。软件工程学院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中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不断创新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工业软件、区块链、Web应用、云计算、分布式系统、物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平台等,形成鲜明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特色。全国招生计划90人。【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是为耆艾

中山大学公布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简章,高考分数权重由60%提升至85%

中山大学公布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简章,高考分数权重由60%提升至85%今年,中山大学继续在广东省实施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具体招生计划数为400名,其中文科50名,理科350名,总数比去年增加100名。近日,中山大学公布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简章。一、综合评价招生怎么考今年,中大的招生目标为综合素质全面、志存高远、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高中毕业生。申请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须达到AAB及以上(理科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文科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6月5日至30日,考生可在网上系统按要求提交材料进行报名。8月6至7日,进入名单的考生将到中大广州校区南校园进行面试和体质测试。其中,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主要对考生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学科兴趣、培养潜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测试全程录音录像;体质测试科目为50米跑。二、综合评价招生同样强调高考成绩的重要性入围“综合评价”资格的考生必须参加2020年广东省高考,且高考投档成绩达到广东省本科批次高分优先投档线。综合成绩的计算方式为: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折算成百分制)×85%+中大考核成绩(百分制)×13%+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折算成百分制)×2%。其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AAA对应100分、AAB对应50分计入。三、高三学生需要告诉自己:提升高考成绩很重要高考分数是决定高三学生以后的人生,一个好的大学跟一个一般的大学,出来社会后,发展空间是不一样的。普通家庭,教育、人脉、资金等方面都是有限的,想要改变当前的现状,只有努力学习考高分上好大学,这样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交际圈子,视野将会变得宽阔。高三学生需要告诉自己,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卓越的才能,必须先拥有优秀的成绩。高三学生如果现在有卓越的才能,只有学习成绩不好,那么,在目前这个年龄段,就拥有不了让别人接受你的机会。高三学生需要明白,高考成绩属于人生分叉口的基础性因素,面对着高考,只有获得一定水平的成绩,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排名,只有拥有更高水平的名次,才能有获得进入更高水平的大学,在志愿填报中,才能拥有更多元化的选择。高三学生需要重视自己在全省范围内的排名,只要在本省内占据成绩排名上占据优势地位,就能在高考中获得比较好的大学报考机会。中山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简章,高考分数权重由60%提升至85%,提示高三学生,需要提高综合素质,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努力提升高考成绩。

黄砖路

中山大学招生改革:大一新生第一学年均在广州南校园学习

记者从近日中山大学召开的春季工作大会上了解到,2021年中山大学将实行大类招生,且所有大一新生第一年将在位于广州南校园的康乐园学习生活,此举旨在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让中大新生感受康乐园的文化传统,体味百年中大的精神底蕴。据介绍,中山大学已初步形成“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即分别有广州校区的南校园、东校园和北校园,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此前,中山大学大一新生主要按学院及专业在相应的校区或校园学习生活。三校区五校园发展规划图 “让每一个中大学子都可以在南校园上学,感受康乐园的文化底蕴,留下共同的中大记忆,这是学校的愿望和努力的方向,同时更是从人才培养角度做出的重要举措。”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介绍说,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南校园的教学空间、住宿空间、餐饮及运动空间等都得到大幅增加和显著优化,历史悠久而优美的校园结合现代化的设施条件将带来新的学习体验。同时,中山大学有关部门在此次会议上介绍,从2021年开始,中山大学将加大招生改革力度,按大类招生、集中培养。记者了解到,随着中山大学推进招生改革,南校园集中培养其实早有端倪。2020年9月,中山大学新体育馆举行了八千名大一新生的开学典礼,大气舒适的松涛园食堂投入使用,东区学生宿舍楼即将落成,教学型博物馆即将揭开面纱……“这些举措的背后就是希望给我们的学生一个更好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自始至终是这所学校所有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罗俊说。中山大学南校园一景 瞿俊雄摄 雨后康乐园 瞿俊雄摄 据了解,中山大学南校园占地 1.239平方公里,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在珠江南岸江畔,所在地亦称“康乐园”。校园内,树影婆娑,鸟语花香,建筑非常富有风格,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分布多处,有著名的大钟楼、怀士堂、陈寅恪故居、黑石屋、惺亭、马丁堂、模范村等,还有一处明代乙丑进士牌坊。中大康乐园与北大的未名湖、武大的珞珈山并称三大中国大学最美景观。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林霞虹 通讯员吴立坚图由通讯员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赵小满【来源:广州日报】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満州編

中山大学招生改革和集中培养

5日,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我校高考招生改革措施和大一新生集中在南校园培养一年的消息。其中,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如下:在绿树掩映、建筑瑰丽的康乐园里求学生活,这是多少中大学子的梦想。记者从近日中山大学召开的春季工作大会上了解到,2021年中山大学将实行大类招生,且所有大一新生第一年将在位于广州南校园的康乐园学习生活,此举旨在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让中大新生感受康乐园的文化传统,体味百年中大的精神底蕴。据介绍,中山大学已初步形成“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即分别有广州校区的南校园、东校园和北校园,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此前,中山大学大一新生主要按学院及专业在相应的校区或校园学习生活。▲ 三校区五校园发展规划图(来源:发展规划办公室)“让每一个中大学子都可以在南校园上学,感受康乐园的文化底蕴,留下共同的中大记忆,这是学校的愿望和努力的方向,同时更是从人才培养角度作出的重要举措。”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介绍说,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南校园的教学空间、住宿空间、餐饮及运动空间等都得到大幅增加和显著优化,历史悠久而优美的校园结合现代化的设施条件将带来新的学习体验。▲ 中山大学南校园一景(瞿俊雄摄)同时,中山大学有关部门在此次会议上介绍,从2021年开始,中山大学将加大招生改革力度,按大类招生、集中培养。记者了解到,随着中山大学推进招生改革,南校园集中培养其实早有端倪。2020年9月,中山大学新体育馆举行了八千名大一新生的开学典礼,大气舒适的松涛园食堂投入使用,东区学生宿舍楼即将落成,教学型博物馆即将揭开面纱……“这些举措的背后就是希望给我们的学生一个更好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自始至终是这所学校所有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罗俊说。▲ 雨后的康乐园(瞿俊雄摄)据介绍,中山大学南校园占地 1.239平方公里,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在珠江南岸江畔,所在地亦称“康乐园”,可容纳18000多个学生就读,将主要作为大一新生和基础学科办学的校园。校园内,树影婆娑,鸟语花香,建筑非常富有风格,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分布多处,有著名的大钟楼、怀士堂、陈寅恪故居、黑石屋、惺亭、马丁堂、模范村等,还有一处明代乙丑进士牌坊。中山大学康乐园与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武汉大学的珞珈山并称“三大中国大学最美景观”。【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山大学将实行大类招生 新生第一学年在广州南校园集中培养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170431/6074137【南方+】中大所有大一新生,今年起先在广州南校园读一年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4/05/c5065935.html?colID=3829&appversion=7500&firstColID=3829&date=&layer=2【广东发布】中山大学大一新生入学,将有一个新变化!https://mp.weixin.qq.com/s/dkq5xEv78uua5EQUq2Ih5Q【中新社广东发布】最新!中山大学将实行招生改革https://mp.weixin.qq.com/s/RglbQ3ykspnFZaDobN2Dhw【羊城晚报客户端】慕了!今年起,中大所有大一新生在最美广州南校园“浸润”一年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newsDetail/110059/1577020.html?isShare=true【广州日报客户端】中山大学招生改革:大一新生第一学年均在广州南校园学习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531568#/detail/1531568?site4&columnID=0【南方都市报】中大招生改革!新生第一学年,全部在广州南校园学习生活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10405464166.html【信息时报】今年起,中大所有大一新生先在广州南校园集中培养一年http://wap.xxsb.com/content/2021-04/05/content_144071.html【新快报】让学子感受康乐园文化底蕴,中山大学大一新生全部在广州南校区康乐园学习https://www.xkb.com.cn/article_647146【读创】中山大学招生改革 新生第一学年集中“最美校园”浸润百年文化https://appdetail.netwin.cn/web/2021/04/9dbc333cc71df0fec99f82149972ced1.html来源:中山大学

爱未知

中山大学发布农村学生招生简章:要求排名年级前10%

农村学生看过来!今天,中山大学发布了2020年高校专项计划(农村学生)招生简章,计划招生160名。招生简章显示,招收对象为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申请考生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高中阶段至少一个学期成绩排名在年级前10%以内(在文理分科省份文理科类分列)。招生专业有意报名的学生应在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注册并登录,按网上要求准确、完整地填写基本信息、成绩信息(高一、高二年级及高三上学期共5个学期各科成绩、年级排名和年级人数必填)、综合信息(须上传证明材料)等内容,确认报考志愿,下载打印申请表,经中学审核盖章、负责人签字及个人签名后扫描或拍照上传申请表。相关负责人提醒,报名时间为5月8日至25日。报名无需邮寄申请材料,学生在上传申请材料(申请表、获奖证书、相关作品、证明材料等)扫描件时须确保电子文件清晰、完整、可读。考生可于6月底登录报名系统查询初审结果。考核名单及相关信息将在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进行公示。远程面试时间为7月14日至15日。【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门无鬼曰

中山大学发布本科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约8000

>>>>招生计划约8000 招生规模稳定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计划约8000名,包括内地计划7730名,港澳台侨计划300名,与往年持平。51个院系74个招生专业(大类)以统一代码(10558)进行招生。其中,我校广东省招生计划3602名,包括综合评价录取计划300名。>>>>深圳校区布局“新工科”和医科 面向全国招生1500人深圳校区是学校的主体校园之一,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布局“新工科”和医科,服务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8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面向全国各省市招生1500人。录取考生首先在广州校区培养,深圳校区建成后即迁至深圳就读。>>>>新增航天航空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以及海洋工程与技术等3个专业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新建工科学院之一。2018年,学院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开始招生,旨在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和力学基础,掌握航空航天飞行器总体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结构及推进等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总师、科学家与卓越工程人才。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在计算机类大类招生。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能力的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与产业领域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新增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学院在珠海校区办学,在河口海岸及海岸工程传统特色优势基础上,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水下机器人及海洋通信技术,注重专业基础及海洋工程与装备、河口海岸学与工程两个方向的知识结构的交叉融合,为国家培养具备海洋工程与海岸工程基本理论,在海岸及岛礁工程、海洋通讯、海洋智能装备、水下机器人等方向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掌握海洋工程顶尖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推行自由申请转专业 实现跨院系选课为调动和发挥本科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大今年建立自由申请的转专业制度,使学生能根据个人爱好、特长选学专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从2018级学生开始实现跨院系选课,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权。>>>>服从调剂不退档 志愿满足度高中山大学视生源情况确定投档比例,一般在招生计划数的105%以内调档,已投档至中大的考生,在政审、体检合格且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均不退档。调档时认可政策性加分,专业录取则用“裸分”。专业录取分数级差为2-1-1-1-1(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分数清”录取规则)。医学类专业只录取填报有该类志愿的考生,护理学专业只录取明确填报有该专业志愿的考生。近年来,我校的高考录取专业志愿满足度达到了95%。对于未满足专业志愿但服从调剂的考生,我校将参考专业志愿,尽可能录取至相近的专业。2018年广东省高考十大改革之一是合并本科录取批次,考生可填写15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和1个不服从调剂专业志愿。填报志愿期间,我校将派出数百名咨询老师分赴全国各地(包括广东各地市)的招生咨询会及重点中学,与考生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综合评价面试同时开展 近1500名考生参加▲2018年综合评价录取面试考场校园开放日的同时,我校2018年综合评价录取面试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逸夫楼进行。来自广东20个地市的近1500名考生参加。全校130余名教授担任面试考官。2018年在广东省继续实施综合评价录取模式,中山大学投放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的招生计划300个,广东考生入读“家门口的好大学”的途径将更加多元,可选择的专业领域更宽广。

谢赫

中山大学招生走心出招,网友直呼:暖心

广州日报大洋网讯 “我有志投身到广阔的天体物理研究之中,为此我加入了天文社,和老师师哥师姐们学习天体物理常识,中大天文物理系是我的首选专业,我将用三年时间为之努力奋斗,希望能成为中大人,为国家太空探索出力。”“我想‘开眼看世界’,去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去探索未来和未知,我想把这些事件再分享给我们这边的人,我想让大家都能看到世界。”“我是一个热爱航模机电的动手能力超强的男孩子,希望进入到贵校学习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将来投身到中国芯片自主研发科研团队中,让中国不再受制于人,让中国‘芯’走向世界。”“君不见珠江水长,但闻国父建校育栋梁,君不见惺亭木匾斑驳,但见白衣护国悬壶光。疫情以来,医者仁心远扬,学医之志,自此萌发,想中大之医学,实在心生仰慕,况本就心之所向,如此信念便愈来愈烈。”近日,中山大学招生办联动中国广州发布、大洋网,通过“中大招生”公众号发起“我要上中大”新年心愿盒活动。活动以线上形式进行,全国各地的高中生们都可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说出自己想上中大的理由以及理想专业,招生办从中挑选优秀学生寄送中大新年心愿盒,向同学们送上来自中大师生和校友们的学习建议和新年祝福。教授、大学生助力中学生实现心愿“在高考分数之外,我们希望看到高中生的志向和梦想,并与他们展开对话。通过新年心愿盒这一载体,中大给全国各地正在紧张备考的高三考生,以及满怀学科梦想,有志于‘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青少年们送上鼓励、陪伴与支持,拉近大学与中学之间的距离。”中大招办负责人表示,过去的2020年是全国人民共克时艰的一年,高中生们也需要一个渠道来呈现梦想,获取支持。因此,活动的初衷是在辞旧迎新之际搭建起中大教授、大学生、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表达关心、激励梦想和传递温暖。中大心愿盒设计巧妙,打开后是一个装有各类校园文创的文具收纳盒。盒中装有手绘中大标志建筑物的杯垫、万年历钥匙扣、刻有“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山像的书签、有“通往中大”字样的车票卡片等,充分体现了中大历史积淀与人文情怀。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中学生有机会与大学教授及校内学生建立直接联系。教授们在看到中学生写下的心愿以及与中大的故事后深受触动,中国语言文学系彭玉平教授、国家超级计算机广州中心卢宇彤教授、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物理学院姚道新教授、旅游学院罗秋菊教授、航天航空学院张锦绣教授、化学学院姜久兴教授、心理系库逸轩教授、哲学系沈榆平副教授等录制视频为中学生送上新年祝福,以简洁有趣的形式向中学生们介绍各专业特点,并对高中同学如何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专业品质、调节压力、克服困难提出了建议。中国语言文学系陈伟武教授还书写了十二幅商周时代的金文“福”字,在元宵之际为中学生们送上美好祝愿。此外,中大生态学院与生物博物馆的庞虹、王英永教授为对生物相关专业感兴趣的学生特别准备了动物图谱、昆虫明信片等礼物,物理与天文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哲学系等院系也准备了笔记本、文化衫等纪念品,随心愿盒一同送至中学生手中,鼓励对相关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坚定信心、认真备考。招生办还邀请几百名在校生以手写回信的形式解答高中生在留言中提出的对于大学生活的疑问,并与他们分享高考备考技巧与经验。高中生有机会在收到心愿盒的同时,获得来自其理想专业或家乡的大学师兄师姐的祝福。同时,两千六百多位中大在校生为高中生送出电子版高考学习锦囊;近五百位中大校友谈到他们在中大学习成长的收获及对高中生的祝福。心愿盒承载中学生温暖故事新年心愿盒活动发起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大招生微信公众号围绕此次活动制作发布了互动图文、视频、条漫等内容,累计阅读量已超过20万,同时联合新华社、南方+、中国广州发布、搜狐网、新浪网、中国教育在线、武汉发布、郑州发布、南海发布等平台向社会发布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省份的千余名高中生及其亲友、师长参与了此次活动。不少中学生通过留言、开箱视频等方式分享了他们在收到心愿盒之后的感受。其中,来自贵州省的翁同学在留言中表达了对中大冯娜老师的喜爱,随后便在收到心愿盒的同时收到了一本有作者本人手写寄语及签名的冯娜老师的诗集。她表示非常惊喜,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中大的温暖。沈阳的张同学则表示,前段时间疫情反复、居家隔离让她的高三备考过程并不顺利,“是来自中大的心愿盒让我重新握住了希望。”在此次活动中还浮现了许多中学与中山大学之间的动人故事。正在云南凤庆县鲁史中学支教的黄哓波、梁伟诺老师收集了三十余封该校学生给中大的手写信。自2013年中大定点扶贫凤庆县以来,有24名中大研究生先后在凤庆县鲁史中学支教,因此不少目前正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很多是从初一开始就开始在中大支教老师陪伴下成长。他们在信中讲述了中大扶贫干部对自己家庭的帮助,回忆自己如何在支教老师帮助下建立信心和梦想,萌生对科学的兴趣与对美好未来的理想。“中大的支教老师们用行动影响着我,”字同学在信中写道,“我渴望能够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目前活动仍在进行中,中大招生办正在邀请更多学科的教授和优秀同学给高中生回邮件,组织线上线下的专业交流,陪伴他们高考倒计时的90多天。【来源:西安新闻网】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居敬

中山大学将实行招生改革 新生第一学年全部在广州南校园培养

新快报讯 在绿树掩映、建筑瑰丽的康乐园里求学生活,这个许多中大学子的梦想将得以实现。记者从近日中山大学召开的春季工作大会上了解到,2021 年中山大学将实行大类招生,且所有大一新生第一年将在位于广州南校园的康乐园学习生活。校方表示,此举旨在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让中大新生感受康乐园的文化传统,体味百年中大的精神底蕴。据介绍,中山大学已初步形成 " 三校区五校园 " 办学格局,即分别有广州校区的南校园、东校园和北校园,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此前,中山大学大一新生主要按学院及专业在相应的校区或校园学习生活。" 让每一个中大学子都可以在南校园上学,感受康乐园的文化底蕴,留下共同的中大记忆,这是学校的愿望和努力的方向,同时更是从人才培养角度作出的重要举措。"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介绍说,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南校园的教学空间、住宿空间、餐饮及运动空间等都得到大幅增加和显著优化,历史悠久而优美的校园结合现代化的设施条件将带来新的学习体验。同时,中山大学有关部门在此次会议上介绍,从 2021 年开始,中山大学将加大招生改革力度,按大类招生、集中培养。记者了解到,随着中山大学推进招生改革,南校园集中培养其实早有端倪。2020 年 9 月,中山大学新体育馆举行了八千名大一新生的开学典礼,大气舒适的松涛园食堂投入使用,东区学生宿舍楼即将落成,教学型博物馆即将揭开面纱 ……" 这些举措的背后就是希望给我们的学生一个更好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自始至终是这所学校所有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 罗俊说。据了解,中山大学南校园占地 1.239 平方公里,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在珠江南岸江畔,所在地亦称 " 康乐园 "。可容纳 18000 多个学生就读,将主要作为大一新生和基础学科办学的校园。校园内,树影婆娑,鸟语花香,建筑非常富有风格,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分布多处,有著名的大钟楼、怀士堂、陈寅恪故居、黑石屋、惺亭、马丁堂、模范村等,还有一处明代乙丑进士牌坊。中大康乐园与北大的未名湖、武大的珞珈山并称三大中国大学最美景观。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通讯员 吴立坚【来源:新快报·ZAKER广州】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瞳亮

中山大学招生走心出招,网友直呼:暖心!

广州日报大洋网讯“我有志投身到广阔的天体物理研究之中,为此我加入了天文社,和老师师哥师姐们学习天体物理常识,中大天文物理系是我的首选专业,我将用三年时间为之努力奋斗,希望能成为中大人,为国家太空探索出力。”“我想‘开眼看世界’,去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去探索未来和未知,我想把这些事件再分享给我们这边的人,我想让大家都能看到世界。”“我是一个热爱航模机电的动手能力超强的男孩子,希望进入到贵校学习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将来投身到中国芯片自主研发科研团队中,让中国不再受制于人,让中国‘芯’走向世界。”“君不见珠江水长,但闻国父建校育栋梁,君不见惺亭木匾斑驳,但见白衣护国悬壶光。疫情以来,医者仁心远扬,学医之志,自此萌发,想中大之医学,实在心生仰慕,况本就心之所向,如此信念便愈来愈烈。”近日,中山大学招生办联动中国广州发布、大洋网,通过“中大招生”公众号发起“我要上中大”新年心愿盒活动。活动以线上形式进行,全国各地的高中生们都可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说出自己想上中大的理由以及理想专业,招生办从中挑选优秀学生寄送中大新年心愿盒,向同学们送上来自中大师生和校友们的学习建议和新年祝福。教授、大学生助力中学生实现心愿“在高考分数之外,我们希望看到高中生的志向和梦想,并与他们展开对话。通过新年心愿盒这一载体,中大给全国各地正在紧张备考的高三考生,以及满怀学科梦想,有志于‘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青少年们送上鼓励、陪伴与支持,拉近大学与中学之间的距离。”中大招办负责人表示,过去的2020年是全国人民共克时艰的一年,高中生们也需要一个渠道来呈现梦想,获取支持。因此,活动的初衷是在辞旧迎新之际搭建起中大教授、大学生、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表达关心、激励梦想和传递温暖。中大心愿盒设计巧妙,打开后是一个装有各类校园文创的文具收纳盒。盒中装有手绘中大标志建筑物的杯垫、万年历钥匙扣、刻有“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山像的书签、有“通往中大”字样的车票卡片等,充分体现了中大历史积淀与人文情怀。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中学生有机会与大学教授及校内学生建立直接联系。教授们在看到中学生写下的心愿以及与中大的故事后深受触动,中国语言文学系彭玉平教授、国家超级计算机广州中心卢宇彤教授、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物理学院姚道新教授、旅游学院罗秋菊教授、航天航空学院张锦绣教授、化学学院姜久兴教授、心理系库逸轩教授、哲学系沈榆平副教授等录制视频为中学生送上新年祝福,以简洁有趣的形式向中学生们介绍各专业特点,并对高中同学如何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专业品质、调节压力、克服困难提出了建议。中国语言文学系陈伟武教授还书写了十二幅商周时代的金文“福”字,在元宵之际为中学生们送上美好祝愿。此外,中大生态学院与生物博物馆的庞红、王英永教授为对生物相关专业感兴趣的学生特别准备了动物图谱、昆虫明信片等礼物,物理与天文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哲学系等院系也准备了笔记本、文化衫等纪念品,随心愿盒一同送至中学生手中,鼓励对相关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坚定信心、认真备考。招生办还邀请几百名在校生以手写回信的形式解答高中生在留言中提出的对于大学生活的疑问,并与他们分享高考备考技巧与经验。高中生有机会在收到心愿盒的同时,获得来自其理想专业或家乡的大学师兄师姐的祝福。同时,两千六百多位中大在校生为高中生送出电子版高考学习锦囊;近五百位中大校友谈到他们在中大学习成长的收获及对高中生的祝福。心愿盒承载中学生温暖故事新年心愿盒活动发起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大招生微信公众号围绕此次活动制作发布了互动图文、视频、条漫等内容,累计阅读量已超过20万,同时联合新华社、南方+、中国广州发布、搜狐网、新浪网、中国教育在线、武汉发布、郑州发布、南海发布等平台向社会发布活动,吸引来自全国各省份的千余名高中生及其亲友、师长参与了此次活动。不少中学生通过留言、开箱视频等方式分享了他们在收到心愿盒之后的感受。其中,来自贵州省的翁同学在留言中表达了对中大冯娜老师的喜爱,随后便在收到心愿盒的同时收到了一本有作者本人手写寄语及签名的冯娜老师的诗集。她表示非常惊喜,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中大的温暖。沈阳的张同学则表示,前段时间疫情反复、居家隔离让她的高三备考过程并不顺利,“是来自中大的心愿盒让我重新握住了希望。”在此次活动中还浮现了许多中学与中山大学之间的动人故事。正在云南凤庆县鲁史中学支教的黄哓波、梁伟诺老师收集了三十余封该校学生给中大的手写信。自2013年中大定点扶贫凤庆县以来,有24名中大研究生先后在凤庆县鲁史中学支教,因此不少目前正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很多是从初一开始就开始在中大支教老师陪伴下成长。他们在信中讲述了中大扶贫干部对自己家庭的帮助,回忆自己如何在支教老师帮助下建立信心和梦想,萌生对科学的兴趣与对美好未来的理想。“中大的支教老师们用行动影响着我,”字同学在信中写道,“我渴望能够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目前活动仍在进行中,中大招生办正在邀请更多学科的教授和优秀同学给高中生回邮件,组织线上线下的专业交流,陪伴他们高考倒计时的90多天。【来源:广州日报】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