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科院第一个女儿,实力不容小觑苦身疾作

中科院第一个女儿,实力不容小觑

中众所周知,中国科学院是国内最顶尖的国立科研机构,且拥有着与教育部、工信部同等的行政级别,创立于1949年,坐落于首都北京。如此强盛的科研机构,拥有着一般院校难以匹敌的资源优势,下设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上海市共建的上海科技大学。如果说前两所高校是中科院的两个儿子,那么上海科技大学算是中科院的第一个女儿。小编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所中科院与上海市共建的这所年轻高校。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创立于2013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中区,以理工科为主,与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院所开展科教融合。截止到2020年,短短的7年时间里,学校已设有张江校区(本部)和岳阳路校区两个校区,拥有5个学院,1个研究院,3个研究所;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7个一级学科独立招收和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9个本科专业。其拥有诺奖得主3位,与北航并列国内高校第一。设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材料科学与工程更是该校的王牌专业,相继加入了“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经济基础,加之国家政策的倾倒,使得原本不凡的学校,更是今非昔比。2018年上科大在河南的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28分,与哈工大校本部的录取分数差不多,这就充分说明,上海科技大学能够与国内985高校相提并论,综合实力一年比一年强,另外也说明了中科院出品必属精品。小编也由衷地相信,上海科技大学这所年轻的高校能够秉持着“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校训,不忘建校的初心,坚定办学原则,努力为中国建设提供优质人才,奠定我国人才资源基础,巩固综合实力。

言意

继上海科技大学之后,中科院将再添一校,三足鼎立将变四校争霸?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国立科研机构,拥有着与教育部、工信部同等的行政级别,在其下自然也不乏高校,而作为中国科研的聚集地,下辖的高校自然是实力强劲。原本中科院下辖的只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在2013年,中科院与上海市共建了上海科技大学,也立刻成为了一所985级别高校,中科院下辖高校也变成了3所。而在2018年11月16日,中科院又与深圳市签署了共建深圳理工大学的的协议。中科院下辖高校也将变成四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身为中科院的大儿子,成立于1958年的中科大是建校最悠久的一个。建校之初位于北京,而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因为种种原因被迫迁址安徽,从此定居合肥市。作为中科院创建的第一所高校,中科大同时拥有着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等多个标签。而中科大也继承了中科院潜心科研的传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中科大本身的实力在我国公认的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也仅比北大清华低那么一点点,与复旦、上交处于同一水准。各省考生在报考时,也要谨慎选择,中科大的治学校风也是出了名的严谨,大家在选报之后,要做好苦读四年的准备。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中科院的二儿子,国科大的实力自然也没得说。国科大的前身是1978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其本身也是名誉满满,其培养了中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而在2012年才正式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完善教育体系。国科大在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后,即一跃成为了顶尖生源的有力竞争者,以河南考生为例,2019年理科投档线为662分,位次839位,录取分数与南京大学相当。小编对想报考的考生建议是:想想就行了QAQ!上海科技大学2013年教育部批准成立上海科技大学成立,上海科技大学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共建的,算是中科院的第一个女儿。上科大成立至今只有仅仅6年,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7年开始独立招收研究生,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系。而上科大的办学定位是小而精,其拥有诺奖得主3位,与北航并列国内高校第一。2018年上科大在河南的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28分,与哈工大校本部的录取分数差不多,这就充分说明,中科院出品必属精品,大家选报也一定没错。深圳理工大学2018年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可以算是中科院的二女儿。深圳理工大学的定位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国际化、产业化、复合型”领军人才,并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应用研究型大学。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生命健康、智能工程、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设立学科专业,形成理、工、医等多个门类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同时开展本科教育,并面向企业高端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创业非学历教育培训。学校将最终实现约8000至10000人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小编看来,作为拥有两院院士最多的地方,中科院的院士人才将是四所大学最强力的后盾。有这些院士的支持,就算学校是刚刚成立,也立马就能成为中国的顶尖大学。而且,有中科院作为后盾,无论在哪一所大学就读,学生们都可以轻松的进入各个研究所进行深造。深圳理工大学作为最新成立的大学,有中科院和深圳市作为双后盾,在2020年开始招生后,也一定能立马成为教育界的一匹黑马,受到高考生们的热烈追捧!小鱼儿,一个专注于分享大学经验的小编,想了解更多报考和大学资讯就关注我吧!

金莲

上海科技大学是一所什么水平的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中区,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3年9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学校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及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以理工科为主,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创意与艺术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不设系。学校设立免疫化学研究所、iHuman研究所、数学科学研究所、大科学中心。目前上海科技大学设有张江校区(校本部)和岳阳路校区,占地约900亩,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校园建设充分体现“学生教师为本,教学科研融合,绿色环保智能”的规划设计理念,学校规划在校生规模为本科生2000名左右,研究生4000名左右,截至2020年9月,学校共有在校生4430名,其中本科生1632名,硕士研究生1912名,博士研究生886名。师资力量,规划选聘500位常任教授和500位特聘教授。其中,常任教授主要来源于国际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实行常任教授制(Tenure System);特聘教授主要来源于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院所的优秀科学家以及国内外著名教授。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已选聘535位教授(特聘教授259位,常任教授到位264位,教学教授12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1位、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8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3位。就业质量,截止2020年8月,已毕业的本科生中,约39%到国(境)外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中进入全球TOP10高校深造占比15%,进入全球TOP20高校深造占比23%,进入全球TOP100高校深造占比82%;约40%的毕业生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约18%的毕业生到微软、特斯拉、通用电气、诺华、AMD、和辉光电、上海证券、上海银行、汉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上海大学是一所年轻的大学,但是各方面都挺好的,无论是师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如果能考上,只要能够认真学习,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的,加油!

白樱桃

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名单,请注意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学院的天壤之别

要想读研,除了传统的考研外,还有保研这条路可走。保研,即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前提是本科母校具有推免生资格。全国2600多所普通高校,具有保研资格的本科高校共366所,这些大学基本上是原211大学或者各省排名前列的省属重点大学。这是部分双一流大学2018保研率数据。为什么有的大学,如中科大、上海交大保研率30%以上,上海大学、辽宁大学却不足10%?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各大学的推免生名额:(一)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二)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三)其他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2%确定,其中初次开展推荐工作的高等学校,前3年每年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确定。从教育部文件规定可以看出,一所大学是否获批设立“研究生院”是该大学保研率高低的关键!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保研率15%左右,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保研率5%左右,非211高校则更少,只有2%。被批准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名单及批准时间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即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2000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今天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即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这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1、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二、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22所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2、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合并8、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3、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4、清华大学研究生院5、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7、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9、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10、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11、天津大学研究生院12、南开大学研究生院13、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14、吉林大学研究生院15、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合并17、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16、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18、南京大学研究生院19、浙江大学研究生院20、武汉大学研究生院21、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2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3、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以上为首批正式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23-2=21所三、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第二批试办研究生院的10所高校:22、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3、东南大学研究生院24、同济大学研究生院25、东北大学研究生院26、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27、厦门大学研究生院28、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9、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30、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31、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四、1986年4月,教育部批准全国第三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32、北方交通大学研究生院33、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34、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35、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36、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37、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分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38、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3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40、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41、山东大学研究生院42、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43、湖南大学研究生院44、中南大学研究生院45、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46、四川大学研究生院47、重庆大学研究生院48、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49、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5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51、兰州大学研究生院52、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53、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五、2002年5月27日,教育部批准2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54、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55、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六、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1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5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注:1、1999年11月26日成立的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成员单位有34个,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原33所高等学校正式研究生院合并为31所。3、因为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实际上早已形成(教育部批准)两地分别独立办学的格局,所以,到目前为止,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为56所+3所=59所。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名单提醒:设立“研究生院”是要经教育部批准的,目前只有上面59所。其他未经教育部批准的,应该叫“研究生部”。个别大学将自己的“研究生部”改名为“研究生学院”。这些研究生学院,虽然是合法的,但保研率极低。“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学院”,天壤之别~

黑白夜

中国科学院下属3所大学,中科大、国科大、上科大

声明:本文为华中空教育观测原创首发,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将投诉到底!全国首届自然科学家代表中国科学院是中国的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肩负民族科学复兴和人文发展的重担。其实中科院的成立于1949年11月1日,只比建国迟一个月。由郭沫若牵头组建,汇聚当时国内顶尖科学家,比如钱三强、华罗庚、钱学森、马大猷、赵九章、赵忠尧……中科院经过7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拥有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的民族研究“学府”。理论上说中科院还不能算一所大学,只能算大型国家研究机构。但是中科院拥有2所直属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1所共建高校(上海科技大学)。下面就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这三所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人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建立跟两弹一星等科研有着密切关系,50年代末,国家为了打破西方世界核威慑,不得不快速组建一批科学家研究原子弹。而在当时最有能力承担重任的只有中科院,因此中科院紧急抽调精英组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聘请华罗庚、钱学森、马大猷、贝时璋、严济慈、吴有训、柳大纲、赵九章、赵忠尧等一大批后来的两弹元勋担任或兼任校系领导。中科大借助中科院的优势快速崛起,成立第二年就成为全国重点大学,其声望、实力一度赶超清华。但是好景不长1966年“文革”爆发,中科大深陷其中,不得不停止教学科研工作。在1969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俗称“京校外迁”事件,中科大首当其冲。次年,中科大南迁合肥,开启了艰难的二次创业。当时安徽省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支持中科大办学,把原合肥师范学院的校址留给中科大接受下派的6000名师生。谁知这对开始不被看好的“搭档”,最后并肩合作,一起创造了“校城”互利共生的一段佳话。合肥因科大闻名全国,成为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科大也因合肥获得二次复兴。中科大校园风光现在的科大虽然不具有当年跟清华、北大叫板的实力,但也是我国前五的高校,一直都以“小而精”闻名海内外,网友赞誉“中国麻省理工”。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是在原中科大研究生院上建立,诞生就有硕士点、博士点,国内独此一家,被冠中国科学技术最高学府。国科大的建立有很多原因,但是其中有一原因是科大山高皇帝远受到中科院的管制比较少。在50年代,科大因自身研究项目偏向国防工程,申请投入国防部门下。这件事引起中科院的强烈不满,并一度停止经费、技术支持。这一直都是科大与中科院之间的一道裂缝。国科大从建立开始就注定了他的不平凡,虽然没有211、985、双一流这些响亮的头衔,但是他的身后站着中科院就足以。现在在国内的一些大学排行榜单中,不管是武连书还是软科,国科大始终位居前十,有的榜单甚至排在清华、北大之后,有着"中国六星级大学"美誉入选中国顶尖大学。国科大在国际上的地位甚至比清华、北大还要响亮,在2013年《自然》杂志自然出版指数显示中国科学院科研实力排名世界第6位,并超过东京大学排名亚洲第一。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这个校名还是有一段渊源。其实上海市就有一所上海科技大学,初是由中科大1958年在上海建立的分校。一直到1994年,原上科大与原上海工业大学、原上海大学、原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校园风光今上海科技大学可复校,跟中科院有很大的关系。虽然现在的上科大还有没有博士、硕士点,但是学校发展潜力巨大、师资力量强大、科研经费充裕、地理位置优越。上科大毫不客气的说,把大学发展的所有优势都占据。因此建校没有几年,已经成为上海市重点大学。在其他省份的招生也是需要超一本线一百多分才能被录取。我是华中空教育观测,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关注、分享,谢谢。

橘亘

上海科技大学是所什么样的大学?它跟国科大、南方科大有何异同?

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个有意思的大学,值得来讨论一下。2013年,上海科技大学获得教育部的批复建立,刚开始3年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一起招收硕博研究生,2014年招本科生,2017年自己独立招硕博士生。2018年,上科大获得了硕博学位授予权。这段话,有很多看点,让我想起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国科大2012年,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2014年招收本科生。南方科技大学2010年,教育部同意筹建南方科技大学,2012年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大。这三所大学差不多都是同时创建的。它们之间是否有可对比之处呢?中科大上科大和国科大的背后都有同一个单位,科学院。上科大是上海市跟中科院一起合建的大学。明显能看出,上科大是中科院在上海下的另一枚棋子。所以,上科大跟国科大是同门兄弟,上科大一开始还和国科大一起招收硕博研究生。上科大跟国科大一样,也是小而精的模式,本科生数量控制在一定规模,不以大取胜。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国科大是中科院在北京建的第二所大学,第一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搬到了合肥,有点脱离中科院独立发展的样子。上科大也是中科院在上海建的第二所大学,第一所大学叫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和其他几所学校合并成了现在的上海大学。国科大、上科大都是中科院建大学的第二次尝试,估计这次经验充足,会走得更好。现在国科大的名声很大,上科大显得很低调。是上科大实力不行吗?绝对不是。上科大跟国科大办学路数不太一样,在这点上,跟南方科大有点像。国科大胜在院士多,院士们纷纷站台造势,所以全国轰动。上科大的教授也非常厉害,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好几个,而且很多极为年轻的大牛,整个教学体系很接近英美的教学体系,全英文教学,上课强度非常大。南方科大也是这种模式。而且师生比为1:10左右,每个学生都会有导师,跟院士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个非常有吸引力,要知道,在武大、华科大、吉大、川大等985学校,每年招7000多以上,甚至上万人,老师跟学生沟通的时间和机会非常少。我对这种教学方式很看好。为什么民国时期,国家这么落后,但像清华、交大等毕业生都是被国外名校认可,也培养了很多一流人才出来呢?因为教授们都是国外名校博士,用的都是国外最好的教材,教出来的学生自然接近国外一流水平。而我们现在的高校,比如,清华,还是有部分教材内容陈旧,而且说实话,根本就是不知所云,对学生毫无启发。学过国外原版教材的同学应该有体会。江绵恒那为什么南方科大和国科大这么高调,上科大这么低调?因为,上科大有个不一样的校长,江绵恒,他自己是美国博士,当过中科院的副院长,现在是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兼任上科大的校长。江绵恒还有一个更大的标签,这里就不说了,大家自行上网搜。他这么高的位置,要做事非常容易和顺利,没有必要大张旗鼓,而且也不太可能大张旗鼓。学校还是需要宣传的,所以,也许上科大的名声会不如国科大,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逐步认可上科大。但从长远来说,上科大远好于南方科大。南方科大一般只能出国,因为是全英文教学,又是英美教学体系,所以出国方便,但就业和国内考研麻烦,双非学校,用人单位不认,考研没有保研名额。上科大出国跟南方科大一样,也没有问题,就业可能会遇到南方科大相同的问题,但考研没任何问题,它的后面是中科院,有着最多数量的研究所,它们对研究生是如此渴望,所以才开设了这两所大学,读研在上科大和国科大是一样的,毫无难度。上海科技大学校园这是一所有趣的大学,值得关注。大家也不妨关注一下。

笛吹川

上海科技大学为什么不是双一流高校?实力不够吗?

01说说双一流我在以前的课程和帖子中都说过,上海科技大学是一所“三非”院校,所谓“三非”是指什么呢?“三非”指的是非985、非211、非双一流。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可能对于院校的认识还停留在985、211的阶段,一部分了解高校的家长可能也已经听说过双一流,这都是高校层次的官方头衔,尤其是985和211,自从评定后只增不减,这一头衔是终生制的,延续了十几年,直到2011年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任明确表示985、211高校不再增加,2016年再次发文不再被官方认可,继而在2017年推出了“双一流”。但是,这个实行了十几年的政策在普通大众心里的地位是根深蒂固的,很难随着政策的改变而改变,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985和211才是好学校,不过这样认为也没有太大问题,必经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这些高校已经明显好于太多普通院校,所以虽然这些名头没有了官方背书,但是依然有用、也非常有效,而且即使是按照“双一流”这个标准来选,绝大多数也都是原来的985和211院校,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有一点不同的就是除了43所“双一流”高校外,其他都是“双一流”专业,这个家长们还是要分辨清楚的。但是目前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现在国内新建了非常多的高校,比如新建的教育改革高校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及一些目前已经非常有名气的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比如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这些学校最早成立的的就是南方科技大学,正好在2011年,所以这些院校都不是985也不是211,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双非”院校,那么“双一流”是2017年的政策了,这些学校已经成立了,为什么也没有被列入这个阵营呢?是太年轻呢,还是实力不行吗?当然年轻肯定是占到一部分原因,那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呢?02上科大为什么不是双一流至于上科大为什么不是双一流,年轻肯定是有这个原因的,上面也提到了,这也是新成立的这些院校存在的共同的问题。那么其他的问题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双一流的标准,虽然教育部并没有明确点名,但是目前坊间广为流传的猜测标准基本上是八九不离十。标准一,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标准二,QS评价+ESI评价标准三,国家自然科学进步奖等顶级奖项标准四,个别地区政策性照顾平心而论,从上面几个标准看:标准一的时间上科大还未成立标准二目前是基于客观标准不计算上科大等一系列新校标准三往往是大型科研项目,不是一两年就搞出来的那种标准四显然就是某几所学校大家都懂所以双一流院校中没有上科大就不足为奇了。但虽然事实和依据都有,但依然有人有其他的说法,从各方面进行分析,说好说坏的,有分析水平的,也有上阴谋论的,或者基于私下乱七八糟传闻臆测的。其实没注意到一点,现在的评估标准本就没有上科大,也就是说在评估的时候就没有考虑上科大,上科大根本就不在对比的擂台上,谈何失败可言呢。另外还有人拿上科大第一届考生越来越少以及保研率说事。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只能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往往内心对这个学校有了一个既定,那么看什么都是在证明自己的观点了。第一届人数越来越少,这个逻辑里自然默认了人少了就是失败了。那不妨嘲弄一句,难不成还期望一届学生越学越多咯?不妨客观对比各大高校,上科大自然的淘汰机制,哪里有什么不正常?反而这种制度存在,正是证明这个学校的运转是正常的,并不因为屈服于外人的舆论,或者其他末节的因素而放弃教学和学术要求。(只要有人有竞争,必定有先后优劣之分,若是万家欢喜,人人满足,那要么是共产主义提前建成了,要么是有什么东西凌驾于竞争之上了)现在普通高校也有很高的退学率,你怎么又不说这个呢?其实有淘汰机制不是代表学校有问题,而是说明学校真的是为考生着想,你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大学里面随便过四年就拉倒吧,谁不想让孩子在高校学有所成?至于保研率,上科大保研率2019届17.5%,2020届在24.9%,有人看到就说败了。怕不是也在幻想着上科大能保个100%了吧?我们可以好好计算,24.9%在现在是一个什么层次,同时对比的其他高校保研率中政策性安排有多少,非纯粹的学生学业推免的比例有多少,这个数字给在这里,或许国科大那边怨声载道,可是在上科大的情况,上科大之前的承诺,还有上科大需要和寻求保研的人数比例看来,上科大没有违背之前的承诺,没有出现过低的数字,对于保研意向基本上保证了七成到八成左右希望保研的同学都能拿到,这算失败么?我觉得还是应该考虑考虑。另外,其实24.9%的保研率已经非常高了,我们国家361所院校有保研资格,但是绝大多数高校的保研率在5%一下,只有有研究生院的56所院校才能达到15%以上,不要告诉我什么211,都是白扯,只要不是这有研究生院的56所院校,全部都不高。有的人会说了,我们学校不是211,也有研究生院,我想说的是,你那是说的你们学校自己起的名字吧,打开网站一看,哇,研究生院,很牛逼的样子,其实都是唬人的。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院校是哪些?你所谓的研究生院严格说只是研究生部罢了,并非教育部认可的,只是说教育部也不想戳穿你的假面具而已。所以从这一点看,上科大的保研率已经很高了。再有就是上科大保研率低的另一个因素和它较高的出国深造率有关,2020届出国深造率38.52%,高于国内升学率,他们有更好的机会,所以没有选择保研而已。当然,我非常理解,上科大本身就不是大众的学校,上科大是小众学校,适合上科大的人永远不会是大多数,这一类院校,包括南科大,不是分数高就能上得了的,这个跟谈恋爱一样,得是高校和考生同时看对眼了才行,当然这个不强求,毕竟他每年就招那么点人,来得多了他也吃不消。最后引用上科大江校长曾经给过三个教给大家共勉,我觉得这个还是应该值得每个上科大学生记住的。"来到上科大,我希望你们大家做得冷板凳""我们建设上科大,不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同学们,你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上科大的创始人,这个学校的未来如何,全看你们的了。"那么关于上科大为什么不是双一流的问题我就说到这里。最后还是要提醒各位家长一句,这些头衔对于普通大众、对于高校是有用的,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的孩子来说,除了能拿出来炫耀一下,其他的起不到多大的用处,人在社会上混,还是要看能力的。可能找工作的时候你有炫耀的资本,但是成败看的不是这一瞬间,而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你是否还有这样的资本……

杀人犯

中国大学界的“黑马”,上海科技大学凭什么力压群雄?

上海科技大学(下面简称上海科大)于2013年创办,不足8年历史,但名字已经响遍高校界,一个“年轻的后浪”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被网友认为是中国大学界的“黑马”。由于上海科大由上海市与中科院共建,因此中科院在其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来看看上海科大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呢?牛在哪里?凭什么能够力压群雄!上海科大鸟瞰图一、基本情况据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3月,已选聘525位教授(特聘教授286位,常任教授到位231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1位、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8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9位。(这些可能已经超越了很多高校)二、综合排名由于上海科大历史较短,所以没有参与校友会的排名,只是划分为5星大学。武书连,金平果排名注重综合,所以上海科大排名并不理想。软科及自然指数排名中学术占有较大的成分,从这两个排名来看,上海科大的学术能力可见非同一般,力压众多国内传统强校。此外,在2019年,上海科大在全球年轻大学(校龄不超过50年)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居22位。数据源于各大官网三、科研实力获悉,上海科技大学2019年以论文数量1400篇居科研规模排行第257名,2019年以高被引论文94篇居顶尖成果排行第92名,2019年以论文质量>1.560FWCI居科研质量排行第1名。ps:学科标准化后的科研论文影响力(Field Weighted Citation Impact,简称FWCI)更有甚者,自2020年以来,在三大国际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上,中国学者发表论文达到108篇,其中上海科大独揽11篇,与复旦、清华数量相同。可见科研实力非常强劲。数据来源iNature从近日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可知,上海科大不仅基础研究突出,且成果转化也很亮眼。在2018年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3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前10名中,上海科大以83232.16万元排名第四。除了中科院系统,上海科大在高校中排名第一。详见以下表格:数据源于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四、科研平台科研成果的不断涌出,必定和强大的科研平台相联系。那么上海科大有哪些强有力的科研平台呢?从官网可知,除了常规的设备之外(如下图),还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同步辐射,超算中心等。学校公共平台源于上海科大官网最后,由上来看,上海科大发展非常迅速,大量高端人才的加入,对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此外,上海科大注重研究生的培养,因此科研方面表现非常抢眼,在很多方面能够力压国内很多传统强校,当然这和中科院的支持也有关系。大家怎么看这所年轻高校的发展?欢迎交流!

愤怒之

双非院校2020年软科排行第二名的上海科技大学,是所什么样的大学

说起上海的大学,很多人都能想到都是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等这些办学历史悠久,学科特色突出的名校除了这么多名校之外,还有一所办学时间不长,不是双一流高校的一所大学,它就是上海科技大学,在2020年软科排行榜中,在国内的双非院校中排名第二接下来我们就来走进上海科技大学,认识下这所年轻的大学吧上海科技大学概述之所以说上海科技大学师所年轻的大学,是因为这所大学建校至今才有不到十年的时间上海科技大学在2013年9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是一所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同时它也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面不设系,学校设有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创意与艺术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20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在2020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上海科技大学在全国排名62,上海市排名第7,综合类排名29特色学科、专业上海科技大学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生物学在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共有5个学科上榜,分别是:化学、电力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纳米科学与技术2020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上榜学科数6个,分别是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形势从办学至今,已经毕业硕士研究生中,有84%的同学进入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如百度、华为、国家电网、AMD、强生等在毕业的本科生中大约39%的同学到境外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中进入全球TOP10高校的占比为15%,进入全球TOP100高校生造的占比为82%;约40%的毕业生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写在文后的话关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除了努力地考出理想的分数之外,准确地填报高考志愿也是重要和决定性的环节深入了解目标大学,特别是该学校在自己所在省的录取分数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各个大学重要信息的查阅在《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国大学及录取分数线速查速用(2020)年》,一书中重点收录了月450所大学的基本信息和高考录取分数线,足够全国考生选择和比较最后也祝所有同学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病而求医

这所位于上海市的非985、211院校,直接瞄准高水平、国际化!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多数人的印象中,985、211院校才是真正代表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大学,虽然从我国高校的整体情况来看却是如此(985、211院校的整体实力要比其他院校的实力更加强悍),但是在近些年来,我国高校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大家也不再单单将985、211院校的“牌子”作为判断一所高校是否有实力的唯一标准。在非985、211院校的圈子里,最有名气的当属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外交学院、南方科技大学以及一些学科领域内非常突出的特色院校,比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认识一所非985、211院校,这所高校同样没有名气十足的“牌子”,而且又是一所建立时间不太长的大学。可能这所高校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一般般”,但事实上,这所高校可一点都不简单。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上海科技大学算得上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大学,从开始筹划(2004年6月)至今也仅有十五年时间,2014年才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7名)。同样的发展历程让人想起了中国科学院大学这所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也是在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当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仅招收三百多名本科生),而在之前(2012年进行更名),其一直叫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其实说到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与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上海科技大学是一所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共建的一所研究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则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一所研究型高等院校,言下之意,这两所高校都是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基地。那么,上海科技大学与其他非985、211院校到底有何差别呢?我们用一组数据来说明。去年,上海科技大学的第一届本科生顺利毕业,其中有37%的学生选择到国(境外)外攻读硕士研究生,有些通过甚至到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顶尖学府深造。值得注意的是,还有36%的学生选择在国内顶尖高校或者研究院继续深造,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只有近三成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上海科技大学的这份就业数据,相信是很多非985、211院校都无法企及的遥远目标,即使是国内的一些985、211院校,深造率也没有这么强。从上面说到的内容来看,上海科技大学确实是一所非常不简单的高校,其在建立之初的目标就非常引人注目,直接瞄准了高水平、国际化,还有小规模。除此之外,上海科技大学的学术水平也开始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校友会最新的CNS(指的是高校发表的《Cell》《Nature》和《Science》学术论文数)论文排名中,作为一所非985、211院校的上海科技大学表现非常抢眼。随着高校建设的不断发展,相信上海科技大学在未来还会有非常不错的表现,而其也一定会成为很多同学心目中的理想学府。大学视野为您解疑答惑,如有更多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