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科大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明年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及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项目第七章

中科大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明年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及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项目

中国科学院大学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编者按:2017年9月,首批研究生将正式注册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的学生。今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发文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这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人工智能技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推动力,将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引起生产力的革新。然而,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学院建设方案》经审议于2017年3月在院务会通过。根据建设方案,学院将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核心科学和关键技术,面向国际学科前沿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科研、教育、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互补,专业化培育与定制型培育结合的教育科研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学院由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担任主、承办单位,联合计算所、沈阳自动化所、软件所、声学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为共同承担单位。人工智能技术学院建设工作已经启动,目前已着手建立学院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开展课程体系研讨与课程设置方案的论证,开展教学、科研师资力量配置等工作。根据建设方案,2018年9月起还将逐步面向社会,结合国际、国内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需求,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及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等人才提升项目。同时,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上,人工智能技术学院也贴出招聘启示,称急需公开招聘2名管理支撑和服务岗位工作人员。(来源:网易)

虽虫能天

中科大、国科大、上科大,中国科学院下的三所大学有哪些特点?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中科院就是我国科技界的达摩院,达摩院开办的学校自然都是非同凡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个办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时,处于建国初期,各种科技项目都需要上马,原子弹、火箭、半导体、激光等等,各行各业都缺乏人才。那时大学少,大学生也少。中科院汇集了全国最多和最好的科学家,因此,当时,中科院的院长郭沫若提议,中科院可以来建设一所大学,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这个建议马上获得了领导们的批准和重视。在1958年3月,郭沫若开会提出建议,5月向政府申请,6月初批准。9月份,学校开学。大家想想这个速度,里面有师资、课程设计、专业设计、还有校园,其他硬件条件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2~3个月之内解决,可以说是非常重视的结果。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校园,现在国科大的研究生部,玉泉路的校园。一开始是中//央//党//校的二部,后来给了工程兵设计院。设计院已经搬进去了,连忙再搬出来,在一周之内给了中科大。招生也是个大问题,因为很多考生之前已经填好志愿了。怎么办?中科大在全国提前录取,录取1600名优秀学生。中科大开学的第二天,各大重要报纸报道了中科大的创办,称为是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在1959年5月,中科大就入选了全国重点大学的行列,在1963年开始招研究生。60多年过去了,中科大发展究竟如何呢?中科大因为在合肥,发展比原来要稍慢一些,原先跟清北并肩,现在稍差一些,属于华东五校的层次。中科大在理科方面,还是国内顶尖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方面,获得了7个A+学科,15个A类学科。在科学研究上也是成果不少,现在最著名的就是潘建伟院士的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中科大的人才培养也非常有成效,少年班全国出名,在美国,中科大校友当院士的数量在国内大学里面排第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中科院建设的第二所大学。第一所大学是为了国家培养人才。到了21世纪,中科院遇到的问题跟60年前的有些不一样。中科院有庞大的教授、博导队伍,但他们招收不到优秀的研究生。大家会说,中科大的学生可以去。是可以去,不过人数很少。中科大每年也就招1800人左右,大部分的人出国或者留在本校读研,去中科院没多少人。中科院希望清北、中科大这样学校的学生,但很少。因此,中科院要办一所大学,为自己培养研究生。大家去看国科大的简介,它的历史起点是1963年的研究生院。其实就是中科大当年的研究生院,因此,很多人也认为国科大是中科大的儿子。2012年,主管部门同意将中科院的研究生院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开始招本科生。到2020年,毕业学生还不太多。国科大的创办虽然没有中科大这么隆重,也是很受关注的。从一开始,国科大就是高水准的代名词,录取分不停拔高。在北京,已经是清北下来的,分数线是第三高的学校了。国科大的办学模式跟最开始的中科大一样,都是院所结合,中科院的研究员和院士们就是国科大的老师,所以大家会看到很多著名院士给这些学生上课。学校也不大,小而精,对理科要求极高,对学生的培养都是按照将来他们都要读研的方案来做的。国科大的师生比在国内高校里面可以排第一、第二,非常让人羡慕。不过,国科大跟中科大的年代不太一样。国科大引起的争议多一些,从改校名到招本科生就花了两年的时间,这个速度远远不如中科大的创建速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科大A+学科18个,A类学科35个。但这个举动没有受到大家的夸奖,而是质疑,因为这相当于是中科院参加评选,而不是国科大。在双一流评选中,国科大也入选了,不过就入选了两个专业,化学和材料。从目前来看,国科大已经参加了C9联盟,实际上C9已经变成了C10联盟。具体最终发展,还需要等待。毕竟国科大只有6岁。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中科院上海分院为主体创办的一所大学。在1958年,中科院在北京创办中科大时,中科院的上海分院也创办了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办学模式跟中科大一样。不过学校名声比中科大小很多,1968年之后,上科大跟中科院上海分院脱钩,发展更是慢了。不过,还属于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到1994年的时候,上海科学技术大学跟上海大学等合并,组建了新的上海大学。这次,国科大在北京创办,中科院上海分院的也同时行动,提出申请要创建上海科技大学。大家注意,这次是上海科技大学不是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有些人会产生混淆。2013年,教育部批准上科大建校,2014年开始招本科生。这个比国科大要慢上两年。另外,上科大跟国科大不一样的是,国科大一开始是个研究生院,而上科大什么都是新的。所以,上科大的研究生从2013年起,跟国科大联合培养,到2017年自己独立招收研究生,2018年获得了博士、硕士的授予单位。这个速度也可以说很快了。上科大属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点大学,跟南科大一样,所以,这两个学校的招生和教学情况也有点像。招生是提前招生,教学体系接近国外大学,全英文教学,老师基本都有海外背景。在上科大,据说诺奖得主的讲座都很多。真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读书的好学校。中科院的三所大学,起点都很高,希望最终都能成为我们国家最顶级的大学。

蔷薇

2020中科大保送结果出炉!保研率高达39%,考生直言:高考就输了

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除了象牙塔尖的清华和北大,华五高校是人们所熟知的综合实力仅次于清北的名牌大学。因其地理位置共同坐落在华东地区,高考学子们习惯上吧这5所高校统称为华五,即浙大、复旦、上交、中科大和南大。在这5所大学中,综合性大学占到了4所,即除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典型的理工科院校外,其余四所均是各有所长的综合类高校。以理科见长的中科大在众多高考学子心中一直有着独特的地位,作为少有的长年不扩招的小精尖大学,中科大一直收获着极高的社会赞誉和学术影响力。近日,2020年中科大保研结果公布出炉,根据官网发布信息,全校推荐免试读研的人数一共达到718人,保研率高达39%,要知道中科大每年也就招收不到2000人,是目前我国名牌大学中招收本科生人数最少的高校之一。具体来看,在保研的700多人中,绝大部分集中在信息技术、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理工科基础学科领域,这也是中科大实力最为强劲的学科。保研的700多人中,有500余人选择继续在本校攻读硕士,其余180人主要保送到了北大、清华、国科大、复旦、浙江大学等,不得不令人艳羡。能够在教育部拿到如此之多的保研名额,可见中科大的影响力和声誉有多高。中科大坐落在安徽合肥,并不是一流的地理位置却丝毫不影响中科大一流的学研水平,创办于1958年的中科大在1970年时举校迁往合肥,至今已经60年的时间,虽说相较其余老牌综合大学动辄百年校史的时间显得相形见绌,但中科大在坚持自身特长的前提下走出了高精尖发展之路。中科大的国重学科共有12个,基本均为理工科基础学科,而研究水平在全国前10位的专业达到14个,10个学科在ESI中位列1%,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中科大在众多高考学子和家长们的心目中甚至是仅次于清华北大的存在,不少理科学子甚至放弃清北而选择在中科大就读,该校在全国多个省份的高考平均录取分数线也在660分左右。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之高的保研率,最主要还是得益于学校学科实力的强劲和学子的优异,成绩卓越的高考学子在4年中科大本科的学习中,通过良好的平台资源走向了更加宽阔的学术天地,难怪网友们感慨:高考时就输了。

谍追谍

中科大最顶尖学霸毕业去向,揭秘:9成出国留学,全部考研深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即将举行第38届郭沫若奖学金颁奖典礼,根据官网公布的数据,此次,共有33名本科毕业生获此殊荣。郭沫若奖学金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最高荣誉奖,获得郭沫若奖学金的同学可谓学霸中的学霸,是中科大最优秀的一批毕业生了。根据统计,此次获奖的33名本科生全部选择考研深造,无一选择就业。其中有30名同学将赴美国、法国、等国外顶尖名校留学读研读博,其中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西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占获奖总人数的9成。还有一部分选择了去国内外一流高校或研究所,如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深造。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学霸的亮晶晶的简历吧:最后,祝福上述顶尖学霸们,希望你们学成归来,造福社会。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鬼熄灯

看这篇文章就明白了,中科大和国科大,是兄弟还是父子,还是其他

我写文章,说到中科大和国科大,偶尔会说它们是兄弟,总是有网友纠正我,说它们是父子关系。然后两拨人马讨论不休。今天我就认真分析,写一篇文章来说明这两校的关系。兄弟说兄弟说的主力是国科大。在国科大的官网上,国科大的历史从1977年开始。中科院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研究生院,不过这个名字用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到1982年,研究生院有了两个名字,一个叫还是最开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另外一个就是后来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到2000年,改名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脉络很清楚,首选这个研究生院虽然一开始叫中科大研究生院,但是中科院创办的,2000年后名字彻底换掉,已经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国科大的历史介绍里面,没有中科大什么事,虽然一开始的名字为中科大研究生院。为什么名字里有中科大呢?我看过一个解释,说研究生院是大学本科以上的培养,是大学干的事,一定要挂在大学的名下,所以中科院的研究生院一开始挂的是中科大的牌子。父子说父子对兄弟说的反驳也是很有力的。国科大一直说是中科院创办的研究生院,那看看是不是这样。如果不是,兄弟说就被推翻了。父子说的拥护派我是很佩服的,属于考据派,给出了不少细节。中科院确实提出了成立研究生的想法,但这件事是由中科大来实施的。比如,研究生院的院长由当时中科大的校长兼任,中科大决定人员安排、机构设置,中科院审批。人事权和机构设置权力确实是中科大直接领导的一个重要体现。研究生院学生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上是中科大的名字。虽然,1982年后名字已经改了,但具体的行政事务还是中科大在做,中科大有一个办公室专门处理北京研究生院的事务。有人提出,就是在1998年,朱清时院士还是研究生院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当然,2000年之后,研究生院归了中科院,之前这个研究生院是属于中科大的。分身说我自己认为,兄弟说和父子说在某种层面上都是对的。比如父子说,确实,从各种行政关系,具体事务来说,都是中科大在做。但我们就一定认为父子说对吗?我看不一定。我认识的一位老师,他是清华毕业,后来去中科院物理所读研。按照父子说的说法,他拿到的是中科大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但是,他会承认自己是中科大的学生吗?肯定不会。他当年读研面试他的是物理所,上课也是中科院的老师,搞研究也在物理所,跟中科大没有一点关系。而且,从常理推断,中科院几十个研究所,研究生都在研究生院里面,如果研究生院属于中科大,那研究所的这些老师,这些实验室是不是也属于中科大?中科大本来跟这些研究所是一样的,是中科院下属的一个单位,但按照刚才的逻辑,岂不是中科大大于中科院?所以,我认为,对于中科大和国科大都不能这么看。在我看来,中科院办大学,跟工信部办大学是两回事。工信部或者其他部委办大学,就是自己创建了一个新的单位,关系非常清楚。而中科院办大学,其实是想自己一人分饰两角。在中科大建校的时候,就提出了系所合作。中科院有什么研究所,中科大就办什么系。这里指的是基础学科。老师来自于研究所,实验室就是研究所的实验室。这个一人分饰两角也可以认为是中科院搞了个分身。只是中科院搬出了北京,来到了合肥。老师就跟中科院的大部队分开了,独立发展。分身就有了独立意识,很多想法和利益跟中科院不完全一致了。对于国科大,我认为是中科院再次搞了个分身。大家看看国科大参与评估的事情就知道了,那是国科大的成果还是中科院的成果?大家分不出来吧?这就对了。中科院要的是科教一体,国科大就是它的教育分身,中科大也是分身,只是这个分身有更多的独立意识。最后,我总觉得中科院在国科大身上的尝试,最终结果可能会跟中科大一样。大家觉得呢?

独眼龙

中科大也扩招,研究生扩招近700人,扩招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教育的普及,现在接受教育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接受教育的人多了,最终参加高考的人数必然也是更多。为了保持录取率,大学只得是不断的扩招。与之俱来的是,大学的录取压力是不断增大。而现在不断扩招的后果也很明显,那就是就业难。因为工作岗位就那么多,大学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开扩招,最终自然有一端会出问题。但是高校也没办法啊,报考人数在那摆着,录取率的要求也在那,只得不停扩招才是。不过为了缓解就业难,各大高校也是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再扩招研究生。本科生就业难,我让本科生都来读研究生,如此一来本科阶段该就业的就业了,没就业的也读研三年之后再就业,这下数据自然是好看了。但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躲得了一时,哪能一直躲呢。最终研究生也还是要进入人才市场的不是。随后我们看了下今年各大高校研究生招生数据,发现就连中科大这样一贯以小而精的高校在研究生方面也是扩招了奖金700人的名额。要知道的是,中科大每年本科生仅招收1800人左右,关于科大的学生又有着“千生一院士,七百硕博生”的说法。换算一下,这每年1800名新生里至少也得有1200人左右是读研的。所以中科大余下的研究生自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考研考进来的,不过好在是中科大背靠中科院,全国各地研究院很多,因此这研究生倒是不拘泥于合肥。所以由此可见,现在大学的扩招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只是教育在不停的发展,最终参加高考的人数必然是会逐年增多的,而大学的承载能力,又是有限的。所以未来大学应该也会做出改变,比如出现更多西湖大学这样的民办高校,也不失为一个好的举措。

岐伯

读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异地吗?考生无法辞职,能读全日制研究生吗?

读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异地吗?无法辞职,能读全日制研究生吗?如今选择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在职的人也加入了考研大军的行列。但由于个人原因,那些想提升学历的在职考生,他们无法辞职读研,只能一边工作一边读研。读全日制研究生,考生大概率要辞职;读非全日子研究生的话,很多人得异地读研。在这些情况下,不少人很是犯难。那么,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话,考生可以异地吗?如果考生无法辞职读研,能选全日制研究生吗?可以异地读研吗?在职读研,考生是不是只能选非全日制研究生?近来有在职人员梁同学向小水咨询在职考研的问题,其中就涉及到了异地读研。由于自身的原因,在研究生种类选择上,一直在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之间徘徊。梁同学已经本科毕业四年多,目前在蚌埠工作,工作虽然稳定,但薪资并不是很高,评奖评优、升职加薪也轮不到他,因为他的同事们不少是研究生,还有的考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所以他也想考研,一来提升学历,二来为升职加薪。起初他是想去上海读研,看的都是上海的学校,考上研究生就辞职。但是他妻子却不同意,还要家需要养,觉得辞职去读研实在不是他应该做的。又加上他的工作单位是事业编制,他也不想舍弃,选择全日制的话肯定不行,那时候肯定要辞职。人到中年,身不由己,房贷车贷也都要还,所以这份稳定的工作没办法轻易辞职。考本地的学校,如安徽财经大学等,没有他想考的专业。选外地的学校免不了去外地读书,这就很让他为难!既然全日制不能选,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异地读研吗?读研可以异地,在职考生可选非全日制研究生对于梁同学的这种情况,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就能解决!读研可以异地,特别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无论是选蚌埠本市的学校,还是选上海的学校,只要他能考上,都是可以异地读研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课方式不同,考生可自由选择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授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周末两天开课,考生直接去学校上课就行;另一种是寒暑假集中上课,也是在学校里学习。对于在职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来说,本市的考生可以选择周末上课,异地的考生可以选择寒暑假集中上课。只不过后一种考生需要来回奔波,车马费和住宿费肯定要花费不少。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考生都能保住工作,边工作边读研。但,真实的情况是,更多的学校还是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一起上课学习,放在一起培养,只有名字上的不同。考生在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时候可要打探清楚。特殊情况下,在职考生也可以就读全日制研究生其实,在职考研的同学,也是可以选择全日制研究生的,不过需要讲究方法。比如考生在合肥工作,那么可以考合肥的院校,如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等院校的研究生。考生工作和读研在同一座城市,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可以兼顾读研和工作。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可行性不高,这里不仅要考生的正式工作不太忙,很容易请假,又要要求考生就读的研究生没那么多实验或者课程。文史类、金融类这种专业的研究生就可以这样操作,不少考生也正是如此做的,并顺利拿到了全日制研究生毕业证。如果你工作五年,早已成家,有了稳定的工作,你打算提升学历的话,你会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是全日制研究生?如果选择全日制研究生,本市的学校你更倾向于名校还是双非?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用对这些“取巧”的好方法,基础差的人也能在211名校读研!考研初试得高分的人一样会被刷!研究生导师选人更看重这些能力!主动放弃一本院校保研资格,考研去211大学,为何有人会这么做?

海石湾

中科大:坚持20年不扩招,人称“千生一院士、八百硕博生”

近日,中科大招生处长作客搜狐教育,对中科大今年的招生政策、本科生培养等进行解读。中科大于1958年9月创建,在我国的高校界中,能算得上是神一般的存在。创校就被称为是“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第二年即被确定为首批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之后,无论是“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还是“111计划”、“珠峰计划”等历次重点大学建设中,中科大均位列其中。在2019年公布的多个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科大均获得高度评价。比如2019年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科大就排在大陆高校第三,世界排名138。比如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亚洲大学排名中,中科大均为大陆高校第三、世界前百强。再如软科2019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中科大位列大陆高校第六。据搜狐教育的报道,中科大坚持二十年不扩招,保持1860人的本科招生规模。并且中科大实行大类招生,在大二时学生选择小类专业。并给在整个大学期间,学校赋予学生三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可以说是最充分的保障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权和兴趣。在目前扩招大潮之下,能够坚持二十年不扩招,这样的大学真的很有态度。“队长”从网上查询到的一份2003年至2014年共12年间的中科大高考录取人数统计显示,中科大这12年间招生规模都比较稳定,少则1600多人,多则1900人,但从没有超出两千人。中科大本科招生网的数据也显示,虽然每年在每个省的招生人数有波动,但招生总量是比较稳定的。比如中科大在所在的安徽省的招生录取,从2004年387人降到2017年268人,呈下降趋势。坚持不扩招,保证生源的稳定和质量,加上中科大完善、高质的培养,使得中科大毕业生的成材率很高,人称“千生一院士、八百硕博生”。“在中国科大,平均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中就产生一名两院院士,比例居全国高校之首。”中科大招生简章中如此描述。“对于我们这种层次的大学,主要不是为了直接就业”,中科大招生处长作客搜狐教育时如此表示,所以中科大的学生深造率很高。近年来中科大的本科生深造率能够达到75%左右,位居全国高校第三,其中出国深造率能够达到30%左右。中科大招生处长还表示,如果是在国内读研,中科大学生基本就是本校、中科院和清北,选择国内其他高校读研是很稀少的。在2018年的就业中,仅华为就招走了中科大本硕博就业学生的十分之一。无论是深造,还是就业,中科大学生都能够很自信。作者:教育评论队长

考取研究生是大学好还是研究所好?你怎么看?

我们在考研的时候,除了可以考大学的研究生,还可以考中科院各个研究所的研究生。中科院下面一共有一百多个研究所,其中有60多个在北京,其余则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研究所每年都招收研究生。在国科大成立以前,各个研究所的研究生毕业后,都会颁发该研究所的毕业证;而国科大成立以后,中科院将不同研究所的研究生学籍统一进行归口。绝大部分归口到国科大,颁发国科大的毕业证;另外有少部分研究所归口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颁发中科大的毕业证。也就是说,当你毕业以后,要么就领国科大的毕业证,要么就领中科大的毕业证。研究生第一年(有的是上半学期),一般在国科大或中科大上基础课,之后再回到自己的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相比于大学的研究生,在研究所念研究生,确实要枯燥一些。因为一个研究所的体量是没法和大学相比的,甚至比不上一个大学的学院。研究所念研究生,更像是在上班,不少所实行打卡上班制。当然,这样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同时,科学院不少研究所为了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每月给的补助比大学更高一些。研究所的优势在于重视科研,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比大多数985强,大概在C9水平,很适合有志在学术圈发展的同学报考。不过,由于研究所体量较小,一般招聘会也比较少,而大学的话,因为它有各种各样的专业,也更受企业企业的青睐,如果研究生毕业要去企业工作,最好还是去大学念研究生。总之,科学院的研究所的研究生适合那种对学术比较感兴趣,有志在学术界发展的同学。如果不是很确定将来自己的发展方向,或者有去企业工作的打算,最好还是报考大学的研究生。

蒋筑英

中科大推免生来源:前4名都是安徽的高校,生源质量真的变差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理工类院校,在全国基本都是排名前十,在世界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中科大坚持小而精的办学模式,所以每年招收的本科生数量都基本限制在1800人左右。因此,中科大每年高考的录取分数线都很高,招收的学生基本都是每个省份的顶尖学霸,本科生的质量是非常的好。但是,中科大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却遭到网友的质疑。因为学校推免研究生的来源,很多都是普通的211高校,而不是大家所认识的名校。下面就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中科大保送生的学校分布情况:从这份统计的数据,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中科大的研究生生源,基本都是来自于全国的各个高校。其中本校的保送生人数达到563人,占保送生总比例的25.7%,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学校研究生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前四名都是安徽的高校。合肥工业大学保送138人,安徽大学保送105人。这两所都是211工程大学,自身拥有一定的实力,学校的质量应该不错,但是与是985高校的学生相比,整体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前十名的高校里面,安徽师范大学是一所普通的一本类院校,能够有44名学生保送到中科大,是让人感到很意外。比如排名在其后面的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都是非常不错的985高校。形成这样的反差,笔者觉得主要是因为中科大安徽省的高校有一定的照顾性。我们不否认安徽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生是非常的优秀,但是与中等985高校的学生相比,整体的质量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很多人都觉得中科大的研究生质量是变差,与本科的生源根本没法比。其实,这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种特殊情况,国内所有的大学基本都是这样。比如清华北大本科优秀的学生,基本都会到国外的名校继续深造,而只有中等的学生或者是更低档次的学生,才会选择清华北大。笔者翻看复旦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的保送生数据发现,这些名校基本也都是以本校的保送为主,大部分都是来源于更低档次的学校。但是,沿海地区的名校拥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学生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在研究生阶段就更加向往大城市,所以沿海的名校就会更有优势。比如刚才提到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校外的保送学生主要都是来源于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研究生整体的质量还是比较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科大没有地域的优势,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变差,也是正常的现象。如果学生的观念没有改变,一直都是希望到大城市的学校读研,这种局面就会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