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已累计招收25万多名博士后大廉不慊

中国已累计招收25万多名博士后

本报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叶紫)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座谈会。会议透露,目前中国共设立33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5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累计招收博士后25万多人,期满出站博士后近15万人,已有125人成为两院院士。近5年全国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级项目9万个、省部级项目8万个、其他各类项目12万个,平均每位博士后人员承担2个以上研究项目。经过35年发展,中国博士后制度从无到有,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制度。博士后队伍逐步壮大,为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助力脱贫攻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字字句句

中国已累计招收25万多名博士后 已有125人成为两院院士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标题:中国已累计招收25万多名博士后本报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叶紫)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座谈会。会议透露,目前中国共设立33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5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累计招收博士后25万多人,期满出站博士后近15万人,已有125人成为两院院士。近5年全国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级项目9万个、省部级项目8万个、其他各类项目12万个,平均每位博士后人员承担2个以上研究项目。经过35年发展,中国博士后制度从无到有,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制度。博士后队伍逐步壮大,为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助力脱贫攻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怪尸案

中国有多少博士,博士待遇年薪百万难不难?

2019年9.26日,小西刚给课题组的3个博士新生、1个博士后添置新的台式机,便于他们处理数据和撰写论文。近5年,我们课题组的博士招生人数变化不大,大约是3-4个博士生/年。部分朋友听闻的"一个博士生导师每年带几个博士生"真的很少见。但是,我们专业、所在学院、整个学院的博士生招生人数却是有显著增长的,因为每年都在引进新的青年教师(博士),同期也有不少教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这也是不少学者常提到的"研究生扩招",换句话说,也是不少人有所感觉的"学历贬值"。之前,我的导师曾说过:要是我们提升学历的速度赶不上学历贬值的速度,硕士生、博士生就白读啦!比如,你读研3年、同学工作3年,要是不努力,单单"混"个硕士学位,那么读研带来的变化将达不到你的期望。1.我国有多少博士?博士:博士研究生通过在校学习与研究,完成课程学业与学位论文的撰写,经论文查重、外审等流程后,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被校学术委员会授予博士学位的人。也许,上面关于博士的定义有点拗口,通常的说"已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叫博士"。同理,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叫博士生。不过,便于称呼、简化,通常也将在读博士生喊为"××博士"(更加顺口)。我国有多少博士的数据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因此往往统计的不太准确,比如每年6、12月有2批博士研究生被授予博士学位。以教育部2019年7月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为例,其中:2018年招收博士生9.55万人,在学博士生38.95万人,毕业博士生6.07万人。自我国1978年培养第一批18名博士生(上图)开始,博士生招生人数持续在增长(增长率有不小的浮动)。2013年11月,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在论坛介绍中提到,博士生招生快速发展,实施研究生教育35年来,已培养逾50万名博士人才。2014年之后,我国每年博士授予人数大约在5.5-6.0万人左右,以最大数据估算即:50+2.5(2013年下半年)+6+6+6+6+6+3=85.5万人折算上之前"逾50万人",截至2019年9月,我国已培养的博士约为90万人左右。之前,小西也提到2018年博士招生9.55万人,毕业仅有6.07万人。这个比例(63.56%)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约有2/3的博士生4年学制内无法正常毕业(延期)。因此,我建议不要盲从读博。2.博士现在的待遇水平如何?博士的待遇放到个体上,差异性非常大。博士常见的几个求职选择:① 留高校、研究院所做一名科研工作者。比如,进入高校做教师(青年教师=青椒),普通大学讲师引入的话,待遇在10-12万元/年;"双一流"大学特聘副教授、教授引入的话,待遇在24-30万/年。当然,诸如"青千"、"优青"等高层次引入的话,待遇可达到50万元/年以上。除了工资的基本收入,还有可观的安家费(或给套房),如根据人才层次15-100万不等。同时,为便于科研工作,会配套不低的科研启动费,如不少高校是30-60万/人。优秀的博士,甚至可以和单位"谈条件",如解决配偶工作(如进财务、图书馆等,有编制)、解决孩子读书难题(如入学单位配套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等)。在地方引入博士时,会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如长沙是1.5万元/年;直接落户或给予较高的落户积分等福利。② 进入企业,从事研发等工作。之前,华为发布的一则通知激发不小的争议,其中关键的是给予博士200万的年薪。我记得一个HR曾和我说过一句话:你想要百万年薪,没问题、真的不多,只要你值这个价,那公司就捡到宝了。而且,能拿这样的年薪,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承受的压力同样不小。不过,小西熟悉的几个博士进入企业的,待遇都是不错的,待遇基本上达到20-25万/年。其中,大部分博士工作几年后就"跳出来",自己创业。另外,部分博士会选择考公,待遇的话和单位、定职有关,待遇的话并没有额外的增长。不过,在很多单位,博士工作努力、成绩出色的话,有更大的提拔机会(成不成还得综合参评选拔)。如今,博士的总体情况是"博士仍然稀缺,重在提高质量"。也许,不少博士单工资收入不高,部分科研成果好的博士年终绩效(科研奖励)是非常高的,去年我们一个优秀同事年底拿了30多万。年后,就看到她换了一辆新车。但是,双非大学等普通院校的不少老师没有足够的课题和经费,也发不出好文章的话,单工资收入真的不高,扣完各种费用后到手四五千/月的博士不少。看了博士的人数和待遇,你还有想法读博吗?

回马枪

当代大学生|中国25万名博士后,是怎样“神一般”的存在

你一定知道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但还有比博士更“学霸”的博士后,你了解吗?作为我国最活跃的高层次青年人才群体,25万名“潜藏”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博士后们,是怎样“神一般”的存在?文 | 姜琳1能挣钱!博士后≠学历“每当亲友不明白的时候,我就会解释一下,博士后算工作经历,不是一种学历,而且还有收入。”29岁的鄢仁鸿笑着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鄢仁鸿选择到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博士后。2月底,他和团队在全球首次报道解析了新冠病毒接触人体细胞那一瞬间的样子,被《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像鄢仁鸿这样的博士后,我国已累计招收25万多人,分布在各大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如果把本科到博士阶段的积累比作烧到99度的水,那么博士后阶段的强化培养,就是“从学生到学者的加油站”,能提升最后1度让水沸腾,实现科研能力的根本性提高。据了解,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是经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倡议、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而设立的,35年来从最初的理学、工学发展到全部13个学科门类的111个一级学科,从最初仅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扩大到企业、园区。“近5年全国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规模迅速扩大,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平均进站年龄31岁,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年轻、富有活力的高层次人才群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挑大梁!平均每位博士后承担2个项目百度上有一条高频提问:博士后的后面是院士吗?其实二者既不在同一个体系,也没有晋级关系。但是调查显示,博士后阶段对科研人员科研生涯的起步和未来学术成就的获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博士后经历的院士达125人,其成为院士的平均年龄较其他院士年轻3岁左右。近年来每次新当选院士中有国内博士后经历的人员超过18%,并且这一比例在稳步提升。博士后们聚焦当代科技前沿问题,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参与国家科技创新的实践,许多“85”后、“90”后迅速成长为科研技术骨干、学术技术带头人。2018年1月24日,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院士、孙强研究员和刘真博士(从左到右)在北京举行的体细胞克隆猴发布会上。(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2018年《细胞》杂志在线发表的封面文章轰动全世界,中国科学家率先突破体细胞克隆猴技术,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文章第一作者刘真,当时年仅30岁,就是从未喝过“洋墨水”的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今年6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这背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带领的武汉大学博士后团队,建立了中国自主的广域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实现了厘米级实时定位精度。“十三五”时期,全国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级项目9万个,省部级项目8万个,其他各类项目12万个,平均每位博士后人员承担2个以上研究项目。3制度突破,造就高层次人才“特区”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人才,是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巨大优势和突出特点。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批优秀科技人才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聚集,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带来更多创新发展的力量。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博士后方亮,通过新型免疫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关键技术产业化,为企业创造效益4亿多元。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率先研发出两种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博士后制度突破了传统人事关系、职称评定、人员编制等方面的限制,打通了博士后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在不同地域和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不同学科和科研领域之间的流通渠道,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开辟了一块‘特区’。”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2014年12月28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在实验室工作。新华社发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对此深有感触:“我本科、硕士、博士分别就读于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基因工程专业,三年博士后工作研究微生物学方向,这段时期使我从微观探究到宏观战略、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都得到了系统学习和交叉培养。”在她看来,发挥博士后制度在突破学科壁垒、发现交叉学科方面的作用,对大力培养创新意识、推动科技自强自立具有重要意义。

牙牙学语

中国已累计培养25万多名博士后 125人成为两院院士

来源:澎湃新闻新华社北京12月3日消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座谈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共设立33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5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累计招收博士后25万多人,期满出站博士后近15万人,已有125人成为两院院士。会议认为,经过35年发展,中国博士后制度从无到有,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制度。博士后队伍逐步壮大,为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助力脱贫攻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近5年全国在站博士后共承担国家级项目9万个,省部级项目8万个,其他各类项目12万个,平均每位博士后人员承担2个以上研究项目。“实践证明,博士后制度已成为各地区各部门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博士后人员已成为高校科研院所补充师资和科研人员的重要来源,成为国家重点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项目团队中科研创新的主力军。”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会议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博士后工作要围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突出培养重点,创新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生态,确保培养质量,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博士后青年人才,为我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人才支撑。座谈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

母与子

约翰特林德:中国有这么多博士后站让我很惊讶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前任主席约翰特林德中国网12月20日讯(记者 张锐)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前任主席约翰特林德昨日在珠海市横琴新区举办的2017年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上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博士后站的数量,让他很吃惊。这是特林德教授第一次来横琴,他对博士后论坛的组织和设施都表达了很高的赞誉,并说他和中国的研究者们进行了有益地交流。这次他在论坛上的主讲题目是《智能时代的全球化创新》,探讨通过遥感技术进行环境评测的议题。他表示,这项技术中需要用到可持续发展指标,要靠地球观测卫星在过去40年里发回的广泛数据来形成大数据。“澳洲数字地球项目代表性地应用了这方面的大数据,”特林德教授说。他指出,陆地卫星在过去30年的数据都被用来分析以确定地表特征的变化。澳洲政府于今年年中拨款设立澳洲数字地球项目,让所有澳洲人能够更快更方便地获取地球观测卫星上的数据。“这项技术将向全世界的研究者公开。对数据的分析,将来也会运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因为我们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环境的变化。”在他看来,人工智能需要进一步开发,以便能理解人类影响造成的环境改变。“我认为,现在人工智能还不能充分理解因为人为发展造成的环境影响,尤其是城市发展方面,比如,关于城市内绿化带减少带来的影响,或人工铺设面大规模增加,它们会带来的影响,”特林德教授说。“这也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里提到的,但可持续发展目标里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需要去分析确定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很多东西现在就可以从分析地球观测大数据里得来。”特林德教授还指出,从地球观测数据中进行环境研究这方面的人工智能应用,还很缺人才,此外,“提供充足的已知数据来开发或‘训练’人工智能算法,将会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特林德教授感叹说,他被中国研究者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所折服,并看到巨大的潜力。“他们已成为了全球的领袖人物,”他赞赏道。“而让我更惊讶的是,中国建立了那么多博士后站,新晋的博士后研究者可以在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中锻炼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而他们的成功将让整个国家受益。”“人工智能以后将是地球观测数据处理的重要元素。所以开发人工智能的全部潜力去理解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绝对是必要的。这也将测试地球在遭遇环境变化后的恢复能力。我很有兴趣与中国的伙伴们合作,通过研发地球观测数据应用来研究环境议题。”除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外,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也于12月19日在横琴召开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工作座谈会。同时,第45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也于12月20日-21日走进横琴,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开展项目对接、科技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交流合作。 此次系列博士后活动由横琴新区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珠海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并得到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以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

暴风眼

中国已培养25万名博士后,平均每位承担2个以上研究项目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消息,你一定知道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但还有比博士更“学霸”的博士后,你了解吗?作为我国最活跃的高层次青年人才群体,25万名“潜藏”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博士后们,是怎样“神一般”的存在?能挣钱!博士后≠学历“每当亲友不明白的时候,我就会解释一下,博士后算工作经历,不是一种学历,而且还有收入。”29岁的鄢仁鸿笑着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鄢仁鸿选择到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博士后。2月底,他和团队在全球首次报道解析了新冠病毒接触人体细胞那一瞬间的样子,被《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像鄢仁鸿这样的博士后,我国已累计招收25万多人,分布在各大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如果把本科到博士阶段的积累比作烧到99度的水,那么博士后阶段的强化培养,就是“从学生到学者的加油站”,能提升最后1度让水沸腾,实现科研能力的根本性提高。据了解,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是经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倡议、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而设立的,35年来从最初的理学、工学发展到全部13个学科门类的111个一级学科,从最初仅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扩大到企业、园区。“近5年全国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规模迅速扩大,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平均进站年龄31岁,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年轻、富有活力的高层次人才群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挑大梁!平均每位博士后承担2个项目百度上有一条高频提问:博士后的后面是院士吗?其实二者既不在同一个体系,也没有晋级关系。但是调查显示,博士后阶段对科研人员科研生涯的起步和未来学术成就的获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博士后经历的院士达125人,其成为院士的平均年龄较其他院士年轻3岁左右。近年来每次新当选院士中有国内博士后经历的人员超过18%,并且这一比例在稳步提升。博士后们聚焦当代科技前沿问题,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参与国家科技创新的实践,许多“85”后、“90”后迅速成长为科研技术骨干、学术技术带头人。2018年《细胞》杂志在线发表的封面文章轰动全世界,中国科学家率先突破体细胞克隆猴技术,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文章第一作者刘真,当时年仅30岁,就是从未喝过“洋墨水”的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今年6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这背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带领的武汉大学博士后团队,建立了中国自主的广域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实现了厘米级实时定位精度。“十三五”时期,全国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级项目9万个,省部级项目8万个,其他各类项目12万个,平均每位博士后人员承担2个以上研究项目。制度突破,造就高层次人才“特区”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人才,是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巨大优势和突出特点。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批优秀科技人才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聚集,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带来更多创新发展的力量。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博士后方亮,通过新型免疫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关键技术产业化,为企业创造效益4亿多元。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率先研发出两种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博士后制度突破了传统人事关系、职称评定、人员编制等方面的限制,打通了博士后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在不同地域和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不同学科和科研领域之间的流通渠道,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开辟了一块‘特区’。”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对此深有感触:“我本科、硕士、博士分别就读于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基因工程专业,三年博士后工作研究微生物学方向,这段时期使我从微观探究到宏观战略、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都得到了系统学习和交叉培养。”在她看来,发挥博士后制度在突破学科壁垒、发现交叉学科方面的作用,对大力培养创新意识、推动科技自强自立具有重要意义。

名声异号

25万名博士后,是怎样“神一般”的存在?

你一定知道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但还有比博士更“学霸”的博士后,你了解吗?作为我国最活跃的高层次青年人才群体,25万名“潜藏”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博士后们,是怎样“神一般”的存在?能挣钱!博士后≠学历“每当亲友不明白的时候,我就会解释一下,博士后算工作经历,不是一种学历,而且还有收入。”29岁的鄢仁鸿笑着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鄢仁鸿选择到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博士后。2月底,他和团队在全球首次报道解析了新冠病毒接触人体细胞那一瞬间的样子,被《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像鄢仁鸿这样的博士后,我国已累计招收25万多人,分布在各大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如果把本科到博士阶段的积累比作烧到99度的水,那么博士后阶段的强化培养,就是“从学生到学者的加油站”,能提升最后1度让水沸腾,实现科研能力的根本性提高。据了解,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是经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倡议、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而设立的,35年来从最初的理学、工学发展到全部13个学科门类的111个一级学科,从最初仅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扩大到企业、园区。“近5年全国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规模迅速扩大,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平均进站年龄31岁,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年轻、富有活力的高层次人才群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挑大梁!平均每位博士后承担2个项目百度上有一条高频提问:博士后的后面是院士吗?其实二者既不在同一个体系,也没有晋级关系。但是调查显示,博士后阶段对科研人员科研生涯的起步和未来学术成就的获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博士后经历的院士达125人,其成为院士的平均年龄较其他院士年轻3岁左右。近年来每次新当选院士中有国内博士后经历的人员超过18%,并且这一比例在稳步提升。博士后们聚焦当代科技前沿问题,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参与国家科技创新的实践,许多“85”后、“90”后迅速成长为科研技术骨干、学术技术带头人。2018年《细胞》杂志在线发表的封面文章轰动全世界,中国科学家率先突破体细胞克隆猴技术,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文章第一作者刘真,当时年仅30岁,就是从未喝过“洋墨水”的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今年6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这背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带领的武汉大学博士后团队,建立了中国自主的广域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实现了厘米级实时定位精度。“十三五”时期,全国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级项目9万个,省部级项目8万个,其他各类项目12万个,平均每位博士后人员承担2个以上研究项目。制度突破,造就高层次人才“特区”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人才,是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巨大优势和突出特点。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批优秀科技人才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聚集,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带来更多创新发展的力量。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博士后方亮,通过新型免疫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关键技术产业化,为企业创造效益4亿多元。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率先研发出两种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博士后制度突破了传统人事关系、职称评定、人员编制等方面的限制,打通了博士后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在不同地域和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不同学科和科研领域之间的流通渠道,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开辟了一块‘特区’。”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对此深有感触:“我本科、硕士、博士分别就读于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基因工程专业,三年博士后工作研究微生物学方向,这段时期使我从微观探究到宏观战略、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都得到了系统学习和交叉培养。”在她看来,发挥博士后制度在突破学科壁垒、发现交叉学科方面的作用,对大力培养创新意识、推动科技自强自立具有重要意义。(来源:新华网)

太极侠

我国目前有多少博士?读博后的收入能达到年薪百万吗?

以前的博士生在大家眼里看来就像神一般的存在,但是近几年来,很多学生已经开始犹豫自己是否应该读博士。目前我国博士生数量将近80万人,有一些博士生选择从事的工作竟然是高校的行政岗位,这也让很多朋友怀疑读博到底是否有用?小编认识的一位朋友是北京大学的博士生,虽然目前还是在读,但是通过他的朋友圈能够看出他的生活丰富多彩。每天就是各种到外地调研,甚至出国参加讲座等,刚进入刚读博的第一年就已经获得给北京大学相关院系的同学们当辅导老师的机会,相信在读博期间对于他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也一定程度上能够开阔他的眼界。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机会去北大读博的,普遍来看现在的博士生究竟是否值得我们攻读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首先应该从博士生的待遇上来看,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选择读博士,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到了大学之后会有相应的生活补贴,一般的大学会在2000块钱左右,而一些发达地区的博士生每个月拿到的工资更高。如果在三四线城市就职,实行人才引进,在顺利进入岗位工作的时候,直接会被分配一套住房,和本科生相比,晋升空间也要更大一些。本身知识就很渊博,给出的薪资在8万到10万,年薪也在百万以上。如果博士选择考公务员的话也有很大的优势。不过薪资收入相对进入企业要低很多,一般在1万—2万左右。其次从就业情况上来看,很多博士生更倾向于研究领域,在博士阶段就已经研究出了比较显著的成果。当然还有很多博士生倾向于到自己的本科母校教书,在自己足够优秀的情况下,我们校也非常欢迎学生回到学校培养更多的人才。如果非常有能力的话,各大高校之间也会向你抛出诱人的条件,希望你能够来到各大高校。现在想要到一所院校当大学老师的话,可以说博士生是最基本的要求了。以上提到的两方面是读博士比较明显的优势,但是本身的劣势也应该被注意到。该不该读博?首先要考虑到的因素一定是自己的家庭条件如何,想要在国内读博的话,是要一定资金支持的。其次是自己能否专心从事研究方面的工作,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很多名校对于博士生研究成果方面比较看重,而且一定要有相应的论文。如今想要在一个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话,本身要交很多钱,而且自己的水平不过关的话也没有机会发表。最后读博要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博士临近毕业的时候,大多数同学已经快30岁了,这个时候面临的不仅是就业压力,还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够承受这种压力的话,那么就不要再犹豫了。此外还需要各位朋友搞懂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读博期间你的全部工作并不仅限于在科研方面。是否该选择读博?首先要看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如果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之后觉得仍然没有做好工作的准备的话,那么读博也是一条出路。其次再看看家人的意见如何,如果家里面人都比较支持你的话,你可以再考虑一下。在读博的这几年中,我们在知识水平上会获得一个很大的提升,可能以前没有搞懂的一些细小知识点在博士期间会通透了很多,而且博士生在这个社会上还是比较受人尊敬的,在找工作的时候,如果企业看到你是不是生的话也。会更加留意你。不管是在体制外还是在体制内,博士生是更容易获得晋升的机会的。你觉得该不该读博呢?

迪克西

在国内做博士后到底值不值,待遇如何?

问:博士将毕业,导师让继续做他的博后,校友却说在国内做博士后不值得。想问一下:在国内做博士后到底值不值,现在国内博士后待遇如何?博士后博士后(Postdoctoral),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博士毕业后要不要继续做博士后,你要先自问一下这几个问题:你要做博士后的目的是什么?博士后出站之后你该怎么办?找教职?还是去工业界?还是去科研机构?不管未来去哪儿你现在要是留下做博后对你的下一个职业目标有帮助吗?成年人不管做什么事,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做好长远的打算。一般来说,选择在国内做博士后的朋友大多会有以下三个目的。1、获得学校的教职有些学校强行要求师资博后,然后博后期间拿到基金和相应的论文就留下。一般而言,这种要求对于不是特别差的博后来说不是特别难。而且博后期间不需要上课,科研成果相对容易出。但是这个目的风险性很高,曾有博后的朋友说他们学校换校长后,原先能留的博后最后都留不下来了。貌似2018年国内的行情是大部分都留不下了。2、结识老板的人脉并利用他的权势这种情况要看你的博导是不是大牛,是不是长江、杰青以及院士之类。3、结识该单位对你以后有用的人脉这点主要针对企业博后的,有博后朋友曾经在企业里待过两年,然后跳去高校,企业那里曾结识的朋友会定期给他介绍项目做。这比一开始就去高校的人爽多了。如果你目前的情况能实现你以上三个目的其一,那你留下来做博士后就是值得的。如果你想留在学术圈目前只打算靠国内博后作为缓冲,也没有出国打算,说实话不太值。如果在国内一无大佬提携,二无优秀课题组资源的滋养,三无足够好的学术积累,四无出国博后的勇气,就算进了学术圈,发展前景也是堪忧的。然后再说一下目前国内博士后的待遇情况。国内博士后的待遇如何?先看一组院校博士后招聘要求和待遇。但就待遇上来看,国内的中山、上交、复旦为首的几个高校待遇不错,清华、北大的待遇是中等偏下的。下面再看一下企事业单位招聘博士后的要求和待遇。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博士后招聘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市深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博士后基地2019年博士后招聘北京朗姿韩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度招聘健帆生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招聘目前很多博士毕业后会选择去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后,有些单位给出的博后工资待遇真的是相当好。之前听说一个案例,一位博士毕业后在国内某大学做博后,年薪二十万,博后出站之后去应聘,开出的工资待遇反而不如博后期间那么高。所以在有些单位,可能博后的工资待遇比员工的待遇还要好。对于去国外做博后的据说工资待遇就更加可观了,这样的待遇比工作要好很多,这也是很多博士毕业后选择做博后的原因之一吧。(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在职研微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