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兰州大学副校长王锐院士已出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执行所长减肥秀

兰州大学副校长王锐院士已出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执行所长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副校长王锐已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执行所长,并频繁出席该所活动。王锐院士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执行所长,是否意味着兰州大学为数不多的一位全职院士也即将出走。毕竟之前是有先例的,兰州大学资环院陈发虎院士在担任兰州大学副校长时出任中科院青藏所学术副所长,结果没过一年,就全职出任青藏所所长。而此前兰州大学化学院涂永强院士也已出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院院长。西部高校发展仍难避免“孔雀东南飞”……此次王锐院士转任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可谓历史悠久,其创建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1958 年8 月15 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复,同意中国医学科学院建立实验医学研究所等五个研究机构。其中包括建立药物药理研究所(由当时的药用植物学系、药物化学系、药理学系组成),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同年10月,卫生部任命王敏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59 年,药物所在海南岛兴隆镇建立热带、亚热带药用植物试验站;1965 年1月,药物所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建立热带、亚热带药用植物试验站;1971年8月3日,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军管会、革委会决定: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与药物所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药物研究所,原抗菌素研究所为药物所抗菌素系。近年来,药物所在科研、教育等方面发展迅速,2017 年7 月31 日,药物所被批准为国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同年12 月,依托药物所建设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代谢紊乱和肿瘤发生相关机制和靶点发现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药学和生物学3 个学科获评A+,而药物所是协和药学学科教育的主要承担单位之一。

若唯无诏

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在天津开工,明年投入使用

天津高新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项目7月21日开工。工程预计将于2021年投入使用,可吸引30余家企业落地,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据了解,天津高新区为提升生物医药产业聚集效应,加快创新发展,新动能引育,投资10亿元启动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和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项目建设。其中,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预计可吸引30余家企业落地,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将于2021年投入使用。据介绍,园区将围绕创新药物及医疗装备等产业领域,边建设边招商,同时筹划产品研发、制造和第三方产业支撑平台,实现临床需求、研发制造、应用发展的紧密联动。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占地38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已有天津药物研究院投资特医食品项目、医疗器械3C平台等项目签约入驻,预计2020年年底前投入运营。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单泽峰说,天津高新区积极布局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推进“细胞谷”建设,未来将努力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回归

中科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同惠逝世

@中科院之声2月23日晚间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同惠,因病于2020年2月23日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95岁。周同惠,1924年11月8日生于北京,籍贯广西桂林。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2年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主要从事药物分析与中草药活性成分分析的基础研究,开展药物代谢及代谢产物的鉴定与分析方法的研究。领导研究建立了运动员禁用的五大类100种药物的分析及确证方法,筹建了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兼任主任。代表作有《纸色谱和薄层色谱》、《中草药现代研究》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防毒皮

委员建议:设立国际原创新药研发中心

北京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摇篮,今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药也已上市或取得突破进入丰收期。多位市政协委员带来相关提案,建议首都在创新药研发方面不仅要做国内领头羊,如果能实现三医联动,设立国际原创新药研发中心或成果孵化平台,更好解决产、研间成果转化落地问题,北京也将加速诞生世界级大型药企,在国际上扛起我国创新药研发的大旗。市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蒋建东说,从获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到国内最先取得重要进展的抗结核药,乃至新型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等,北京的创新药研发领跑全国。以中国医科院药物所为代表,建所60年来,其已研制并上市创新药20多种。然而创新药的研发与上市也绝非易事。为此他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创新药研发后转化落地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打造更完善的研发和产业链,弥补转化落地的短板,对创新药研发进行长期且整体的布局。“只要各方合力,北京也会加速诞生国际制药巨头,为我国在世界上扛起创新药研发的大旗。”蒋建东信心满满地说。为了让本市生物医药产业能够实现创新发展,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副院长李琼建议,本市应通过医疗、医药、医保的三医联动,构建更有利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与产业生态环境。李琼认为,这其中医疗是基础,医药产业是支撑,医保是导向,三医联动将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保障机制。在李琼看来,使产业政策覆盖生物医药创新链从上游到下游的所有研发阶段,才能构建起有利于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使生物医药企业能够有预期、敢创新并及时收到创新回报。除了本市的支持,李琼也提到,国家药监局也应继续加大对创新药注册审批制度的改革,并加大力度引入第三方评审力量,提高新药审评效率,加快新药上市速度。事实上,如今伴随着国产创新药的大爆发,本市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陆续研发成功,纷纷开始临床试验甚至已经上市。市政协委员、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军分析,北京药企应加大基础研究,因为发现药物新靶标后,可以先研发生物大分子创新药,再研发小分子创新药,还能开发创新药复方制剂,最终形成涵盖大分子、小分子和复方制剂的创新药群体。李文军建议本市有关部门组织产学研各方开展联合研究,创建本市重大新药国际原创中心平台,瞄准全球未来趋势,利用本市研究与临床资源优势,尽早攻关研发出更多创新药,带动首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鬼来咬

抗疫路上,这位幕后的科研专家走了

疫苗攻关争分夺秒,他总想再快点!因连续工作、过度劳累,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振东教授倒在了出差途中,最终抢救无效,于9月17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53周岁。赵振东教授是我国从事病原生物学和感染免疫学研究的知名专家,疫情伊始,他说:“这是打仗,我们必须上!”一边投身药物筛选、疫苗研发等应用科研,一边担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技术支持小组组长,为5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生产建言献策、保驾护航……黑白无休,但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累,却总说应该再快一点。做科研,他实事求是、治学严谨;论为人,他正直坦荡、生活简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11月30日举行的赵振东同志事迹报告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说: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少了许多世俗的考量,多了很多真实的直白。对赵振东教授最好的纪念,就是读懂他的精神,致敬他不平凡的人格。【来源:新华社】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两代情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泰德制药举行新春暖心捐赠活动

2月10日,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翔玲一行走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药物所”),举办新春暖心捐赠仪式,向药物所爱心捐赠20台滚筒洗衣机等新春物资,送上对专家和广大师生的新春祝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泰德制药举行新春暖心捐赠活动药物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王珂代表药物所专家、员工和师生感谢泰德制药的浓浓爱心。她表示,捐赠是真诚的,爱心是无价的,希望同学们将这份爱心付诸行动,用智慧和科技成果回报社会。刚刚过去的2020年,药物所和泰德制药共同成立了北京市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与服务公司,并举办首届“未来之星”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大赛。面对新的更加深入的合作阶段,希望双方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共同提高国民用药水平,为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正大制药集团总裁、北京泰德制药董事长郑翔玲女士代表正大制药集团和泰德制药向药物所专家和师生们致以新春的祝福和问候:“正大制药集团愿与药物所开展科研公关、人才发展等战略合作,成立创新基金和创新团队,打造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创新人才,加速产、学、研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国民提供更好的好药新药,共创中国医药领域的美好明天。”

燕燕

重大专项支持 桑枝里“走”出中国原创新药

原标题:重大专项支持 桑枝里“走”出中国原创新药9月19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药物所)承担的“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发布新药研发成果——在桑枝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组多羟基生物碱,即桑枝总生物碱,已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植物有效组分降血糖原创天然药物。“桑枝总生物碱作为新药获批上市,是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标志性成果,但上市不是终点,研发不能停下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副总师张伯礼院士在会上表示,上市后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发现新药的特点,药品的再评价不仅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交上数据答卷,而且是企业挖掘产品特点和卖点、打开新药市场的关键。从仿制药到仿创药再到创新药,中国药物研究正逐步走向自主创新。在中药创新药研发方面,我国走出了一条与国际和市场接轨的路,桑枝总生物碱的发现和获批上市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守正创新,让中国药走进“原创”“化学合成药和生物药的研发,是在西方的理论框架内形成的,中国的创新之路在哪里呢?”药物所所长蒋建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围绕这个问题,药物所专家曾经做过深刻的讨论。毋庸置疑,中医药传承下来的丰富实践是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是值得用新的技术去挖掘的宝库,可能输出更多的中国创新药。然而,用以往的传统模式,难以回答化学基础、生物学原理、疗效机理等新药评价“金标准”中的关键问题。此外,对于如何研究古方、中药,特别是用现代的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去研究,学界各抒己见。“我们一直在寻找中国创新药的突破口,这些原创工作应该由科研院所担负起来。”蒋建东说,守正创新,意味着传承和新的探索,用先进技术寻找适合现代社会的创新药。“目前,重大专项支持的中药创新药有了多个标志性成果。”张伯礼透露,包括3月17日获批上市的桑枝总生物碱在内,还有阿克拉定(从淫羊藿提取物中获得)、医用草碱等都逐步走出中药现代化的新模式。21年磨一剑,有效组分群“多管齐下”古代描述消渴症时提到小便发甜,正是现代说的糖尿病。《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桑叶、桑白皮可止消渴。1993年,药物所老一辈药理学家谢明智研究员带领团队对中医古籍收载的百余种常用治疗糖尿病中药材进行筛选,首次发现桑枝具有很强的糖苷酶抑制活性。1999年,“桑枝生物碱有效部位”正式立项,由刘玉玲研究员和申竹芳研究员领衔。依托药物所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仪器分析、药物制剂等齐全的研发链条与先进设备支撑,多学科团队协作联合攻关,希望找到从桑枝中提取降血糖有效组分的方法,实现产品化和产业化发展。项目总负责人刘玉玲介绍,桑枝总生物碱中包括多个有效小分子,但在药材中含量极低且为水溶性成分。团队经过大量的试验和摸索,最终突破了微量水溶性生物碱分离纯化的高技术壁垒,使药材中的生物碱含量从不足0.1%提高到50%以上。此外,还鉴定了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实现了复杂体系的准确质量控制,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总生物碱中包括多个有效化合物,相较于单个化合物药物来说,其多组分化学群构成了药物复杂体系,与人体作用的机理也复杂得多。”蒋建东解释,对于糖尿病这一由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来说,总生物碱也许能有多管齐下的效果。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31家临床机构参与的随机双盲上千例大样本临床研究表明,桑枝总生物碱单独使用,可实现中高强度的降糖化血红蛋白和降血糖效果,并兼具调节脂质代谢、控制体重、副作用小的特点。“接下来还有更多深入的工作要做,中药强调君臣佐使、强调标本兼治,这里面蕴含着更复杂的机理,诠释阴阳平衡的智慧。如果其中的多个化合物和原理我们都能弄清楚——在体内代谢成什么,各到哪个靶点去了,激发或抑制了什么通路,那中药治疗的探索就又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蒋建东说。(记者 张佳星)(张佳星)责任编辑: 小云【来源:科技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且吾闻之

具有明显临床优势 治疗精神分裂症,纯国产药来了

治疗精神分裂症,纯国产药来了近日,烟台大学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主持研发的创新微球制剂——瑞欣妥(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该药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精神病性状态明显的阳性症状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瑞欣妥为注射用缓释微球制剂,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开展全球注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微球制剂。据了解,新型高端制剂的研究开发,被很多业内专家视为中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前沿阵地,这是由高端制剂的临床优势、药物经济学价值与国家药品安全战略所决定的。高端复杂制剂如脂质体、微球等,往往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例如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同时,注射用微球制剂属复杂制剂,其研发、生产难度大,技术壁垒高,该技术之前主要被几家国外企业掌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及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6年联合发布的《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中,明确要重点发展微球在内的高端制剂,发展高端制剂产业化技术。基于烟台大学与绿叶制药“产学研”合作一体化平台,以烟台大学药学学科教师为核心骨干的研发团队经过多年努力,陆续突破新型高端制剂的技术壁垒,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新型长效制剂技术平台,围绕患者需求,在肿瘤、中枢神经等重大疾病领域都进行了深度布局。瑞欣妥的研发工作由烟台大学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孙考祥教授在绿叶制药全面主持,刘万卉、田京伟教授等作为骨干成员共同完成项目的研发。据烟台大学药学院院长王洪波表示,该项目成果也是烟台大学牵头,与绿叶制药集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等6家单位协同建设的“新型制剂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成果的体现。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严重的精神疾患,在全世界影响超过2000万人,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此次被批准上市的瑞欣妥每两周肌肉注射一次,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可避免患者出现口服给药漏服或过量使用的风险,可明显改善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用药依从性。因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瑞欣妥于2019年12月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优先审评程序,使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及早获益于这一新的治疗方案。为了让全球更多的患者尽快获益,瑞欣妥的全球注册申报工作也在同步开展,目前已在美国进入新药上市申请阶段,并在欧洲开展关键临床研究。该产品的专利在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均获得授权,专利期至2032年。(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本报通讯员 亓健生 王爱萍)【编辑:叶攀】 【来源:中新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金木讯之

渤海新区累计签约京津项目1028个

原标题:渤海新区累计签约京津项目1028个渤海新区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大与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力度,以此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全力打造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截至2019年10月底,累计签约京津项目1028个,总投资4111.5亿元。坚持协同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路径。该区坚持“共建共管共享”,加快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引进和建设。特别是全面落实北京药企异地延伸监管政策,在国内首开“生产在河北、监管在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即企业注册地址不变、产品批准文号不变,入园企业保留“北京身份”,仅此至少可节省跨省审批时间一年半,为加快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转移提供了政策保障,进一步激发了北京药企转移积极性。截至目前,签约入园的北京医药项目140个,摘牌拿地项目68个,占48.6%。在建和建成项目48个,占拿地项目的70.6%,成功生产出了沧州的“北京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先后被确定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被列入《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的指导意见》。预计到“十三五”末,将完成投资500亿元、实现产值1000亿元、税收达到100亿元。围绕放大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引领效应,按照“企业总部在北京、生产基地在新区”模式,引进建设了北汽华北黄骅产业基地,60万辆微车项目已经投产,威旺新能源汽车实现量产,未来将成为北汽集团贯通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重要基地。坚持“科技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在新区”,着力打造渤海新区北京科创产业园,加快推进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渤海新区产业化促进基地,启动建设中科院微电子产业园。今年以来,新签约京津项目412个,总投资857.1亿元。坚持转型升级引领,努力在对接和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该区始终把对接承接的切入点放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明确提出了“六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创新、绿色、质量、效益、规划、开放)和“六个坚决不上”(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项目坚决不上、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上、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上、不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项目坚决不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上、不符合集约发展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上),全力打造京津产业转移升级版,以此引领和带动渤海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引进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1.1类新药占到了“十二五”期间全国批准总量的30%。入区企业产品主要以抗癌、高血压、心脑血管等领域高端药为主,很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按照高端原料药、医药制剂、现代中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向着中国北方生物医药全产业发展示范区和中国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化硅谷目标加快迈进。在此基础上,把对接京津的重点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上聚焦,向高端石化、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海洋经济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和国际贸易等领域发力。坚持深度对接融合,持续放大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平台的集聚效应。该区在继续加大对北京药企引进力度的同时,重点深化与津冀生物医药产业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凸显渤海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平台作用。现已签约津冀生物医药项目近30个,其中,由石家庄四药投资40亿元的医药工业园已经开工,将建设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原料药绿色生产基地。由天津医药集团投资23亿元的天津.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启动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北京、天津两个医药产业转移聚集区“双核驱动”的发展格局。该区重点在发展港口经济、推进产业融合上寻求突破,天津东丽区协同发展示范区已全面启动,天津滨海新区-渤海新区协同发展合作示范产业园正式揭牌,正按照“1+4”模式,推进与滨海新区在现代化工、现代物流、高新技术产业转化、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的合作。在集装箱合作正式破题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黄骅港与天津港股权合作,加快打造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大港和邮轮母港。坚持产业集群方向,高质量推动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该区全力实施以“集中一个特色产业园区、编制一个智能改造计划、设立一支产业提升基金、组建一个行业协会组织、建立一个综合服务中心、举办一个国际会展活动”为核心的“六个一”工程,依托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加强资金链、优化政策链,着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龙头企业引进上,既有双鹤药业、万生药业这样全国医药工业十强百强和知名药企,也有国内化学药品工业利润总额百强企业、隶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协和制药这样的实力国企,还有美国独资的法博进医药这样的外商独资企业。在产业链培育上,既全力抓好高端原料药、医药制剂、现代中药、大健康等重点节点项目,又引进了乐威医药这样的研发外包服务型项目和河北格桑花这样的医药物流项目。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上,筹划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集研发、中试、检测于一体的生物医药综合服务中心和医药产业孵化器。在生态绿色发展上,会同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制定了《医药项目环保规范要求》。总结推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经验,规划建设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科创、新材料等功能园区,精准对接京津,下大力培育高端石化、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海洋经济、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和国际贸易等特色产业集群,确保2020年,形成高端石化和生物医药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装备制造业产值500亿元,全区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来源: 河北日报

一手一足

专家称中医药抗疫参与度史无前例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杨雪)近日,在由北京汉典制药主办的抗新冠病毒药物专家研讨会上,医疗专家和学者通过典型案例和大量数据,分享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发挥的作用,肯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的“中医药力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原所长王晓良指出,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上的参与度和介入程度是史无前例的。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中医药相关部门共派出中医专家组和5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共773人,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各地中医机构派出4900人支援湖北;超过90%的确诊患者接受了中医药治疗。研讨会上,汉典制药就其研发的抗新冠病毒相关药品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说明,介绍了相关药品在项目研发、药理毒理研究、临床应用、药物安全性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与会专家就药物后续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见建议。【来源:科技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