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南宁中心血站输血传播疾病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上有五管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南宁中心血站输血传播疾病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2020年12月29日上午,“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南宁中心血站输血传播疾病联合实验室” 揭牌仪式暨科技部对老挝援外项目线上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南宁中心血站举行。据了解,人类的血液及其产品是重要的医疗资源,充足安全的血液和血液产品的供应以及安全有效的输血服务是国家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挽救生命,但,输血也是一把双刃剑,血液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对输血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血液中除已知病原体,例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等20多种外,还有再发病原体,如: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巴贝西原虫等,以及可能的新发病原体,如:寨卡病毒等。输血传播病原体以及其导致的疾病一直是血液(输血)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南宁中心血站输血传播疾病联合实验室”,旨在利用广西本地少数民族聚集、稀有血型标本集中的优势,在涉及的输血传播病原体流行病学调查、血液筛查技术储备、临床用血病原体灭活、“一带一路”及“东盟”国家的学术交流、援助等方面逐步达到国内领先地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刘嘉馨表示:“联合实验室,主要是从血液安全也就是输血传播疾病开展研究,充分利用南宁和国际东盟板块结合的非常近的地理优势。在大湄公河领域,在输血行业体系里面,在传播疾病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叫‘蚊媒传播’,通过蚊子来进行病毒的传播,可能会导致包括寨卡、登革热等病毒的感染,感染以后可能会通过血液也传给受血的人。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说做两件事,第一个帮助东盟国家,包括我们大陆大湄公河领域的这些国家,提高他们的血安全的水平之外,对我们国家自己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血安全的保障。”联合实验室同时为也广西的血液筛查策略提供理论支撑,为输血安全提供技术保障,促进南宁中心血站科研水平更快更好的发展。南宁输血医学研究所主任 莫秋红介绍:“通过病原体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可掌握该病毒在我们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是否在血液筛查过程中会增加该病原体的检测项目提供理论支持。目前我国血液病原体筛查中也只有4个检测项目,但是只有掌握了我们本地的一个流行情况,才有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指导,因为如果是没有流行的话,增加筛查某病原体的意义就不大。”此外,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南宁中心血站承办的“老挝献血人群新发再发病原体筛查体系的建立及应用”2020年线上培训也同时开展。 本次线上培训是中国科技部常规援外项目“老挝献血人群新发再发病原体筛查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策略,提高老挝血液筛查技术及血液安全保障,促进两国战略合作,发挥我国引领作用,最终促进我国及周边国家的采供血安全。培训会上,医科院输血研究所、南宁中心血站、广州血液中心、深圳血液中心、江苏省血液中心、重庆血液中心及老挝国家血液中心的技术专家集中进行线上授课,在献血者招募、献血者选择和标准制定、输血传播病原体检测、血液成分制备及血液储存、血液质量管理、临床输血等方面技术及先进工作经验与老挝国家血液中心技术人员分享。本次培训会有包括老挝国家血液中心及老挝各省采供血机构、医院输血科,以及中国国内部分血液中心、中心血站等参会人员代表共计200余人。记者:周娜【来源:广西电台私家车930】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可不哀邪

焕生汇联手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所、中国诚通东方战略合作

来源:创商网加快发展国内生物细胞产业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预防医学”的认知普及,大健康产业在中国发展迅速。生物细胞技术作为大健康产业的前沿版块,陆续被写入重大科技建设发展计划,已被纳入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纲要中。生物细胞技术发展将为人类战胜难治疾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干细胞成果及其相关产业将成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新兴高科技产业之一,其研究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与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生物细胞医学研究的战略部署,对构建我国国民健康体系至关重要。焕生汇与中国诚通东方、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确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多年来,作为坚持深耕生物细胞产业的企业,焕生汇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健康中国”战略,引入生物细胞领域优质资源,探索与引领生物细胞技术迭代升级,积极推动生物细胞产业发展。希望通过深入研究生物细胞相关领域高新技术,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日前,焕生汇与中国诚通东方、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确立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将在干细胞存储、干细胞研发、干细胞临床转化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根据协议,基于对战略规划、产业目标和业务模式的认可,三方将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全局合作,共同发展成长。强强联合打造全国领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国家级细胞产业发展基地中国诚通东方、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焕生汇三方强强联合、共谋发展的战略合作意义非凡。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输血医学研究机构,专业从事生物细胞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担负着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2017年,焕生汇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就已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已在生物细胞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中国诚通东方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系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二级全资子企业,是集团第一家京外二级企业,定位于集团资产经营综合功能和资本运营区域平台,主营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上海诚通基金是由中国诚通东方牵头设立,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市场作用。焕生汇作为一家市场化企业,一直投入人力、物力,组织专业研产团队不断探索生物细胞产业,一方面让其造福客户,另一方面也探索生物细胞的市场转化。焕生汇在生物医疗行业多年的从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对细胞产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具备敏锐的市场洞悉力及丰富的行业项目运营经验。此次签约,焕生汇、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将继续深化合作,中国诚通东方强势加入后,三方将强强联合打造全国领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国家级细胞产业发展基地,为我国细胞科技行业发展、造福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三方强势联手 助推生物细胞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布局生物细胞产业不仅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也是利国利民,造福民生的重要举措。此次签约,能够将中国诚通东方的资源、平台优势、焕生汇公司多年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输血研究所的科研优势紧密结合,可以在建设一流科研平台、汇集顶尖行业精英、吸引政府合作等方面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势必会将新公司发展成为引领国内生物细胞产业发展的一流企业,助推生物细胞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头雁”作用。忠实履行社会责任担当 坚定挺起企业脊梁三方合力,共同打造国家级一流细胞产业基地,将为国家重大科研战略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将能够极大地全面提升生命科学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造福民生,助力国家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推动大健康产业落地。

泰初有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双轮驱动 打造国家血液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

来源:人民网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策划推出的《科研的力量―全国大型公立医院管理者深度访谈》栏目第四期走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这家承担了我国血液学领域最主要的一些国家重大研发任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如何促进学科发展,坚持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齐头并进?又如何打造国家血液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院长程涛给出了他的答案。基础和临床“双轮驱动” 承担重大研发任务“我们医院源于一个研究所,因此是院所一家,也是一套班子一个机构,但两个牌子。大家看到我们的名称感觉比较独特,但这也反映了我们的使命,就是在研究方面有一个重要的国家载体――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程涛所院长说。在介绍具体成立背景时,他表示,早在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输血与血液学研究所,第二年划归给了当时的卫生部。设立研究所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许多战士在抗美援朝时因供血不足导致死亡,所以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这样一家机构。后来输血从血液学分出去后,血液学研究所就成为专注于血液性疾病研究诊治的机构。“也正是因为这个历史传承和由来,所以医院是典型的研究型医院。从建院至今的60多年,在多个领域为我国的医学研发、血液病诊治以及干细胞、免疫学等拓展领域,都做了一些重要贡献。”程涛说。他还表示,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已成为医院研究的主体,也就是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的“主战场”。由于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院内各临床科室,这种紧密结合形成了基础和临床“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近几年来,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我国血液学领域最主要的一些国家重大研发任务。目前主要的一个发展方向,是抗体的进一步应用和干细胞的一些拓展。建立专科联盟 打造血液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目前,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打造国家血液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程涛表示,必须明确中国血液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概念,才能在体系的基础上建设核心基地。在介绍体系建设的重要布局时,他提出,2017年底,建立了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联盟单位目前已有150家大型医院。联盟的建立,让参与单位以会员为机制,带领血液学专家和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血液学科技创新。2019年获批的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临床研究阵地。将来,临床研究中心可以帮助为我们在联盟范围内结合一些优势单位,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助推我国的新药走向市场。“通过60多年的发展,我们深深意识到要在双轮驱动的方针指导下,通过文化建设凝聚合力。所以,我们以全院力量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而不是让这两个载体成为竞争和分割的关系。为在管理机制上保障良性驱动,去年在医院范围内成立了由我分管的学科建设办公室,在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做一些整体规划、日常学术管理的同时,也为临床中心开展同样工作。”程涛说。他还提出,各职能部门都应围绕这一发展做好服务工作,而不是因为不同名称造成不必要的内部竞争,甚至产生内耗。所以,这也是我们医院近几年对未来发展管理模式的重要变化。科技创新要依托人才 未来5年打造一流团队谈到科技创新,程涛认为,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例如很多获得过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需要科学氛围和积淀,而不是需要更多规划。也就是说,这项创新要有极为优秀的人才,在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中突发奇想,然后得到科学验证。另一方面,是如何把原始创新的一些成果、科学发现,转换成对社会有用的技术方法。这项创新和全社会相关,需要一定规划。“干细胞产业备受全球关注,是它的应用前景很重要。所以,这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一个产业领域。但要客观意识到,该领域是一条产业链,而不是一家实验室、公司、医院或依靠监管部门就能解决的。我个人感觉,这一产业的复杂性远高于一些普通、传统的化学药物。”程涛认为,要把干细胞推向临床,就要把干细胞药物当成上市药物看待,要把它串起来看,把干细胞技术的研发、中间转化放大。“干细胞产品的质控、走向临床的标准和监管条例,离不开各方面的协同创新。所以,近两年我们一直在和政府建议打造一个细胞谷,从而将产业链上的诸多环节,集聚在一个地理位置,集中进行碰撞。这种碰撞一定能够比闭门造车来得快,会把干细胞产品的工作能够加速推进。”他说。最后,提到十四五规划时,程涛表示,在临床方面,医院规模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5年内翻一番。为完成这一目标,目前在团泊新区建设的新院区已到中期,还有一年半左右时间落成。新院区投资达23亿元,占地16万平方米,规划1200张床位,不仅是我国临床研究中心的主战场,也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血液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在基础研究方面,他提出,正通过打造细胞谷和政府密切磋商,如何能够让原始创新有一个孵化基地,而且这方面的建设规模也至少要翻一倍。所以,还在滨海新区选址,将来的发展态势,就是以和平区老院区为主体向东和向南呈两翼发展。“高质量是必须要做到的前提。在这方面,我们着重加大建设人才队伍,打造一支国际一流的研究和临床团队。所以,在未来5年中,我们的前景会更好。”程涛说。

已乎

我的血液 你的生命:捐献血浆献爱心

2月17日,在武汉血液中心的中国医学科学院CPnCoV项目组,一名康复病人在献血浆。他是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从业者,他和爱人当时都被感染现在均已康复,他爱人稍后也会来献血浆。当日,4位新冠肺炎康复患者来到武汉血液中心捐献血浆。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对于重型、危重型病人,可以采用彻底康复病人的恢复期血浆进行治疗。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专家介绍,从临床病理发生过程看,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治疗康复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可杀灭和清除病毒。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前提下,采用这种特免血浆制品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2月17日,在武汉血液中心的中国医学科学院CPnCoV项目组,康复病人、来自汉口医院的护士蔡桃英在献血浆时拍照留念。她说同事们都在一线忙碌,她献血浆后,再休息几天就准备回到岗位上班,她说自己感染是由于早期防护不足经验不够造成的,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一定没有问题。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2月17日,在武汉血液中心的中国医学科学院CPnCoV项目组,一名康复病人在献血浆时拍照留念。他是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从业者,他和爱人当时都被感染现在均已康复,他爱人稍后也会来献血浆。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2月17日,在武汉血液中心的中国医学科学院CPnCoV项目组,康复病人、来自汉口医院的护士蔡桃英在献血浆。她说同事们都在一线忙碌,她献血浆后,再休息几天就准备回到岗位上班,她说自己感染是由于早期防护不足经验不够造成的,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一定没有问题。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2月17日,在武汉血液中心的中国医学科学院CPnCoV项目组,一名康复病人在献血浆时拿着无偿献血证拍照留念。他是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从业者,他和爱人当时都被感染现在均已康复,他爱人稍后也会来献血浆。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2月17日,在武汉血液中心的中国医学科学院CPnCoV项目组,一名康复病人在献血浆时拿着无偿献血证拍照留念。他是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从业者,他和爱人当时都被感染现在均已康复,他爱人稍后也会来献血浆。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2月17日,在武汉血液中心的中国医学科学院CPnCoV项目组,康复病人、来自汉口医院的护士蔡桃英(右)在献血浆时与医务人员合影。她说同事们都在一线忙碌,她献血浆后,再休息几天就准备回到岗位上班,她说自己感染是由于早期防护不足经验不够造成的,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一定没有问题。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2月17日,在武汉血液中心的中国医学科学院CPnCoV项目组,一名康复病人在献血浆前竖起大拇指为武汉加油。他是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从业者,他和爱人当时都被感染现在均已康复,他爱人稍后也会来献血浆。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是为耆艾

中国恢复期血浆治疗新冠肺炎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今天,记者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获悉,《美国医学会杂志》日前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刘忠团队有关“恢复期血浆对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研究显示,在入组重症患者中,试验组的临床改善率为91.3%,优于对照组的68.2%。同时,试验组的临床改善时间为13天,与对照组的18.5天差异显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救治方法。恢复期血浆疗法是一种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救治中均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其疗效一直没有定论。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刘忠团队采用恢复期血浆疗法对新冠肺炎患者开展RCT(对某种疗法或药物的效果进行检测的手段)研究,对供者选择、血浆的质量控制及患者指征进行严格控制,共入组103人,其中重症45人,危重症58人。研究发现,当重症、危重症合并进行全人群分析时,试验组恢复期血浆治疗后的主要观察指标——临床改善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分层分析发现,重症患者中,临床改善率试验组为91.3%(21/23),优于对照组(68.2%,15/22)。临床改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为13天,对照组为18.5天。在危重患症者中,试验组临床改善率与对照组接近。在次要观察指标中,全人群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28天病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72小时核酸转阴率(87.2%)显著高于对照组(37.5%)。虽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患者28天的临床改善率或死亡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的改善,但确实提供了在重症患者亚组中可能获益的重要提示,并表明抗SARS-CoV-2的高滴度抗体可能具有抗病毒功效。效果研究成果为新冠病毒救治提供了重要依据。《美国医学会杂志》同期配发的专题述评指出,这是一项重要成就。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欢编辑:匡峰流程编辑:吴越

雄节

血浆疗法有效吗?科学家这么说

很多人可能对武汉百岁老人战胜新冠肺炎病魔的故事记忆犹新。当时医生们采用了恢复期血浆疗法,这位老人也成为被该疗法治愈的年龄最大的患者。恢复期血浆疗法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究竟有没有确切效果?这个问题需要科学的回答。近日,国际医学学术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刊发了共同作者之一、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张伟副教授的最新研究——“恢复期血浆对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这是世界第一项恢复期血浆治疗新冠肺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时间回到2月24日,一位确诊新冠肺炎的百岁老人转至张伟支援抗疫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一科。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新冠病毒检测始终为阳性。一次查房中,张伟与光谷院区感染一科主任曾力教授提出恢复期血浆治疗的方案,将治愈康复患者富含抗体的血液经过一系列处理再输注给老人,专家组经过讨论采纳了这一治疗方案。72小时后,老人病毒检测转为阴性。后经多次检测均呈阴性,老人顺利出院。恢复期血浆疗法是一种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救治中均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其疗效一直没有定论。能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证实恢复期血浆可以有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呢?这次成功的救治,打开了张伟的科研思路。巧合的是,为了探索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刘忠团队也正在进行恢复期血浆疗法对新冠肺炎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了解到这个信息后,张伟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在他的努力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成为该项目临床研究分中心。武汉抗疫期间,张伟所在的感染一科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07例,其中重型9人,危重型7人,并成功应用ECMO抢救1人。收治高龄患者70岁以上的18例,80岁以上的10例,90岁以上的3例,年龄最大的100岁。所有人员都在高负荷地工作,而张伟最多一天跑了8个病区,会诊病人22例!但再苦再累也要坚持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因为“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累,我不怕,军人属于战场,光谷院区就是我的战场。”张伟说,自己一定要对得起身上这身军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该项研究中,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入组患者数名列单中心第一。最终研究发现,当重症、危重症合并进行全人群分析时,试验组恢复期血浆治疗后的主要观察指标——临床改善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分层分析发现,重症患者中,临床改善率试验组为91.3%,优于对照组的68.2%;临床改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为13天,对照组为18.5天。在危重症患者中,试验组临床改善率与对照组接近。在次要观察指标中,全人群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28天病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72小时核酸转阴率为8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记者了解到,虽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28天的临床改善率或死亡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的改善,但确实提供了在重症患者亚组中可能获益的重要提示,并表明抗新冠病毒(SARS-CoV-2)的高滴度抗体可能有功效。研究成果为新冠肺炎救治提供了重要依据。论文刊发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刘忠团队评价称:作为此项研究的重要参与单位,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发挥了重大作用,体现了军队医院高水平的科研实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美国医学会杂志》同期配发的专题述评指出,这是一项重要成就,是一项在人类健康面临前所未有压力的疫情大流行期间,针对全新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疾病进行精准控制的临床研究。来源:科技日报

红内裤

特朗普紧急授权使用血浆治疗新冠,吹捧为“历史性突破”

当地时间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治疗新冠重大突破:紧急授权使用血浆疗法治疗新冠病毒肺炎。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美国《国会山报》报道标题则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特朗普的施压下授权新冠患者进行血浆治疗。”FDA称,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超6万人接受恢复期血浆治疗。报道称特朗普一直在寻求宣布抗疫上的新进展,他在白宫媒体简报会上将这一消息吹捧为“历史性突破”,称其“极大地扩大了获得这种治疗的机会”。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全球新冠肺炎数据实时统计系统,截至美国东部时间8月23日晚6时,全美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5693879例,死亡176659例。过去24小时,美国新增确诊33160例,新增死亡416例。延伸阅读我国恢复期血浆治疗新冠,取得较好效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救治方法。恢复期血浆疗法是一种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救治中均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其疗效一直没有定论。《美国医学会杂志》日前在线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刘忠团队有关“恢复期血浆对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研究显示,在入组重症患者中,试验组的临床改善率为91.3%,优于对照组的68.2%。同时,试验组的临床改善时间为13天,与对照组的18.5天差异显著。《美国医学会杂志》同期配发的专题述评指出,这是一项重要成就,在人类健康面临前所未有压力的疫情大流行期间,针对全新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疾病进行精准控制的临床研究。来源:综合 @人民日报 北京晚报流程编辑:TF010

雪椰

青听午报|康复者血浆可有效杀死新冠病毒 多家机构呼吁康复者献血

●2月1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090例,新增重症病例2174例,新增死亡病例121例,新增疑似病例2450例。截至2月13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5748例(其中重症病例1020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723例,累计死亡病例1380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3851例,现有疑似病例10109例。(国家卫健委)●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等3家单位,分别从不同渠道呼吁新冠肺炎的康复者捐献血浆,以用于其他患者的治疗。2月13日晚,中国生物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和治疗项目工作组称,采用这种特免血浆制品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是当前有效的方法,可大幅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在目前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前提下,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的血浆是临床特异性治疗最可及的资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月13日,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的第23场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介绍,新冠肺炎和非典相比,呼吸衰竭病情进展更快,心脏受到攻击非常厉害。(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月13日,武汉火神山医院7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其中4名男性、3名女性。在满足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等出院标准后,他们乘坐救护车经历两次消杀离开病区,由一辆公交车分别送回家中,开始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据悉,目前火神山医院已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超过1000人。(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图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记者2月14日从北京市教委获悉,针对特殊时期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北京市教委特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提出将从本月起,陆续开展“北京地区2020届高校毕业生网上双选会”活动,同时推出疫情防控期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简化方案,毕业生通过网络方式就可以签订就业协议。●当地时间2月13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55票对45票的结果通过一项限制特朗普下令向伊朗动武的决议,该决议要求今后特朗普总统在未事先征得国会批准情况下,不得下令向伊朗发动空袭。(央视新闻)资料图:美国总统特朗普。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美国司法部2月13日公布了一份联邦起诉书,指控华为犯有敲诈勒索罪,并密谋窃取美国公司的商业机密,被告包括华为及其四家子公司,和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打压明显升级。(央视新闻)资料图:华为产品专卖店。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13日晚在悉尼进行东京奥运预选赛B组最后一战,终以1:1战平强劲对手澳大利亚队,以三战两胜一平的成绩名列小组第二。(中新网)图为中国队姚凌薇(红,16号)在比赛中带球。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摄本期编辑:曾宪旭本期主播:王静媛封面来源:中新网字体支持:造字工坊(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坂高

血浆疗法是否有效?他们给出了科学回答

血浆疗法是否有效?他们给出了科学回答聚焦科技抗疫一线很多人可能对武汉百岁老人战胜新冠肺炎病魔的故事记忆犹新。当时医生们采用了恢复期血浆疗法,这位老人也成为被该疗法治愈的年龄最大的患者。恢复期血浆疗法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究竟有没有确切效果?这个问题需要科学的回答。近日,国际医学学术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刊发了共同作者之一、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张伟副教授的最新研究——“恢复期血浆对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这是世界第一项恢复期血浆治疗新冠肺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时间回到2月24日,一位确诊新冠肺炎的百岁老人转至张伟支援抗疫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一科。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新冠病毒检测始终为阳性。一次查房中,张伟与光谷院区感染一科主任曾力教授提出恢复期血浆治疗的方案,将治愈康复患者富含抗体的血液经过一系列处理再输注给老人,专家组经过讨论采纳了这一治疗方案。72小时后,老人病毒检测转为阴性。后经多次检测均呈阴性,老人顺利出院。恢复期血浆疗法是一种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救治中均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其疗效一直没有定论。能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证实恢复期血浆可以有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呢?这次成功的救治,打开了张伟的科研思路。巧合的是,为了探索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刘忠团队也正在进行恢复期血浆疗法对新冠肺炎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了解到这个信息后,张伟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在他的努力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成为该项目临床研究分中心。武汉抗疫期间,张伟所在的感染一科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07例,其中重型9人,危重型7人,并成功应用ECMO抢救1人。收治高龄患者70岁以上的18例,80岁以上的10例,90岁以上的3例,年龄最大的100岁。所有人员都在高负荷地工作,而张伟最多一天跑了8个病区,会诊病人22例!但再苦再累也要坚持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因为“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累,我不怕,军人属于战场,光谷院区就是我的战场。”张伟说,自己一定要对得起身上这身军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该项研究中,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入组患者数名列单中心第一。最终研究发现,当重症、危重症合并进行全人群分析时,试验组恢复期血浆治疗后的主要观察指标——临床改善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分层分析发现,重症患者中,临床改善率试验组为91.3%,优于对照组的68.2%;临床改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为13天,对照组为18.5天。在危重症患者中,试验组临床改善率与对照组接近。在次要观察指标中,全人群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28天病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72小时核酸转阴率为8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记者了解到,虽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28天的临床改善率或死亡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的改善,但确实提供了在重症患者亚组中可能获益的重要提示,并表明抗新冠病毒(SARS-CoV-2)的高滴度抗体可能有功效。研究成果为新冠肺炎救治提供了重要依据。论文刊发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刘忠团队评价称:作为此项研究的重要参与单位,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发挥了重大作用,体现了军队医院高水平的科研实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美国医学会杂志》同期配发的专题述评指出,这是一项重要成就,是一项在人类健康面临前所未有压力的疫情大流行期间,针对全新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疾病进行精准控制的临床研究。【来源:科技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本始

武汉已有1300多名新冠康复者捐献45万毫升血浆 已向北京等地累计调拨35800毫升

6月18日,吉林省舒兰市,76岁的李婆婆回到舒兰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医学康复。她的身体里流淌着武汉、牡丹江、哈尔滨等多地康复者捐献的血浆。武汉已有1300多名新冠康复者捐献45万毫升血浆,已向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市、哈尔滨市累计调拨35800毫升,为当地患者接受“血浆治疗”提供了保障。未来,武汉拟建立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库。吉林两名高龄新冠患者等待血浆救命吉林舒兰输入性疫情爆发后,5月13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国家卫健委救治专家组成员邱海波,奔赴吉林抗击疫情的一线。邱海波介绍说,当时,76岁的李婆婆和吉林市85岁的张婆婆的情况都比较危急。李婆婆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还有房颤等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在使用高流量氧10个立升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也难达到90%。张婆婆在给高流量氧达10个立升时,其仰卧位血氧饱和度始终仅有85%。当时CT结果显示,肺部感染面积超50%。氧疗没有明显效果,高龄重症患者基础性疾病较多,根据以往的经验,血浆治疗可能有效。在征得国家卫健委的同意后,紧急调集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接力运输救命血浆2800多公里吉林省吉林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站长黄建鹏回忆,5月23日下午,她接到了要从武汉调集血浆的指令。她和武汉市血液中心副主任袁明超确认了所有信息后,运输成了个“问题”。高铁?生物制品无法实现托运。空运?武汉到长春龙嘉的直飞航班全部停航。用人携带运输,进入吉林市需隔离14天,回到武汉市需隔离21天,而且返程航班不确定。“空运最快,找个城市中转,再用公路运抵。”这是黄建鹏和袁明超找到的唯一办法,两人多方寻求协助。24日,吉林市的定点医院不断催促着,急需新冠康复者血浆。25日清晨,配备了冷源的血液运输箱离开武汉市血液中心,抵达天河机场。7时20分,武汉飞往哈尔滨的CZ3631航班起飞。12时25分,飞机航行2400公里,降落在哈尔滨太平机场。黑龙江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在那里,接到血液运输箱后奔赴吉林,历经400公里,在五常舒兰交界处,无接触传递。18时,来自武汉的新冠康复者血浆跨越2800多公里,终于运抵吉林市。吉林市抗疫重症救治团队成员、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刘婉嫣说,76岁的李婆婆和85岁的张婆婆等三名重症患者都是同期用上“武汉热血”的患者。李婆婆到6月2日出院一共使用了1200毫升,张婆婆到6月6日出院共使用了3000毫升。6月18日,治愈出院结束隔离的李婆婆回到了舒兰。目前,张婆婆也已经治愈,在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医学康复。35800毫升“武汉热血”支援外地患者“英雄的城市因为有英雄的人民,我们经历过这个疾病的痛苦,希望帮助那些还在“斗争”中的人。”元月底武汉血液中心在全国率先启动与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的科研合作,确立了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科研方案。2月1日武汉血液中心与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采集了全国第一例康复者血浆。2月5日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宗建,作为首批新冠肺炎康复者主动捐献血浆,成了挽起袖子的“全国第一人”。2月9日第一位重症患者在江夏区人民医院接受了血浆治疗。3月3日由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三部门共同颁发的"爱心捐献荣誉证书"正式开始颁发,44岁的新冠肺炎康复者张庆锋顺利捐献了400毫升血浆后,领到了武汉市第一张荣誉证书。截至目前共采集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1300余人次,45万毫升血浆,这些血浆已发往13家定点医院,用于70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临床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据了解,截至6月1日,武汉除向吉林省吉林市调拨15000毫升血浆外,已向北京市调拨1800毫升、内蒙古自治区2000毫升、哈尔滨市17000毫升,共计35800毫升血浆。未来,武汉拟建立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库。武汉市血液中心副主任袁明超介绍,单人单次血浆采集通常为200毫升或300毫升或400毫升,调往吉林省吉林市的15000毫升血浆大约来自武汉的50到75名康复者,调往全国各地累计35800毫升血浆来自约150名武汉康复者。【来源:中国经济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