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韩子勇而困祥邪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韩子勇

锤炼人格 磨洗心性 专心为学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韩子勇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讲四个词与大家共勉。第一个词是“祝贺”。今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开学典礼适逢教师节。首先向各位老师表达节日的祝贺!刚才听主持人介绍各位老师,听到很多业内熠熠生辉的名字,很欣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师资阵容还是很强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华文明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尊师重教。古人讲“天、地、君、亲、师”。实际是讲人的重要的五种关系。天是道,是天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占有很重的分量。在今天这个道,是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仰望星空、期盼未来所唤醒的内心的道德律令。第二位是“地”,“地势坤”。厚德载物,化育万物,生长万物。我理解在今天是让我们处理好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关系。做人做事要接地气、脚踏实地,以积极上向的入世态度,“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是自觉融入能够化育万物、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之中。第三位是“君”,我理解在今天就是要转化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第四位是“亲”,亲是从自然的血缘关系当中,抽象出来的一种自然伦理,是人类非常朴素的情感,并由此推及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五位就是“师”。师是你人生道路中非常重要的启蒙者、引路人。这样一个“天、地、君、亲、师”的顺序,中国独有,给教师很高的地位。中华文明儒释道三位一体,当然以儒家为主干,这个主干就是一群以孔子为开端的传道授业解惑、诲人不倦、连绵延续、蔚为壮观的“教师队伍”。我们党一贯重视教育。毛主席第一份工作也是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他最早的人生理想是当乡村教员。我们党在非常困难的革命战争年代一直抽出精力和财力去办教育,无论是在中央苏区还是在延安,都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前一段时间给中央美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也是对教师们立德树人、崇德尚艺的殷切嘱托与肯定,所思所盼跃然纸上。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回忆往事总会有几个老师的形象浮现出来。他在你人生的转折点,给过指导、引领、鼓励。老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青年成长的领航员。从石器时代到现在有上万年,每个人个体寿命有限,但文明可以独立于个体而存在和发展,上万年的文明之所以能够积累传递,开枝散叶而万古长青,老师在其中功莫大焉。 第二个词是“欢迎”。欢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各位新生。各位入院新生从今天起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一员了,祝贺大家加入这个大家庭,开启新阶段的研学之路。我羡慕大家能够读硕士、博士、博士后。我本人也就是本科毕业,羡慕今天大家有这么多深造的机会。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步步往上走,都是处在一个连续上升的教育阶段,到了硕士生、博士生应该是教育阶段的最高层级了。到了这个层级,我想到一个景象,就是雏鹰振翅、试飞和翱翔。你看雄鹰总是把自己的巢建在悬崖绝壁上,或者是巨木的树梢。雏鹰一开始很弱小,皱巴巴的、羽毛杂乱稀拉,根本没有雄鹰的那种感觉。但是一点点儿长大后,翅膀越来越硬。它可以感到气流变化和天空的召唤,它想飞、急不可耐。这个阶段最危险,飞起来它就是雄鹰,老百姓说的老鹰。飞不起来,它就连一只鸡都不如,摔死在石头上。硕士生、博士生阶段,就是雏鹰开始展翅、试飞的阶段。各位博士生、硕士生就是欲飞的雏鹰,中国艺术研究院就像那颗巨木,就是耸立云端的悬崖峭壁,这个高度给大家提供一个绝佳的巢穴、提供起飞的势能,而老师就是带着雏鹰展翅的雄鹰。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教学相长、相互探讨、学会方法,是放大镜和显微镜并用,是进入专业领域内部、深处、细枝末节,是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写出一部很好的硕士生论文和博士生论文。我带过几十个硕士生、博士生,老师们指导好学生,要使学生有所创新,有所斩获,而不是重复,不是“寻章摘句老雕虫”。我带的第一个博士生现在也是教授了,当初我要求她写的博士论文,应该是一本压箱底的书,一本后来的研究者绕不过去的书。第一本书质量如何,决定你之后学术事业的发展。所以我给她选了一个没人耕耘过的领域,就是研究绿洲文明中的“巴扎”,“巴扎文化空间的分析与研究”。“巴扎”是沙漠绿洲世俗生活的表征,有多元多样的功能。她说老师前面没有人写过这类书 ,也无像样的研究文章,感到很畏难。我说这就对了,抄无可抄,只能细读生活之书,一个绿洲、一个绿洲,一个巴扎、一个巴扎地去做田野考察。结果她就去田野考察,最后出了一本书,完成博士论文,最后评上省级优秀博士论文。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巴扎文化研究这个方向,给后来的研究者铺上第一块路石。希望在座的学生有学术抱负、担当和勇气,闯入那些布满荆棘、艰难困苦、少有触及的研究领域。要有这个雄心壮志,做学问没有这个雄心壮志你就不是雄鹰,飞不起来,你就不是雏鹰,你就是蓬间雀了。所以一方面欢迎大家,另一方面希望大家有雄心壮志,用足三年时光,使自己的修为大增,功力大增,眼界、视野、心胸都能够得到提升。 第三个词是“方向”。大家记住,所有真正的学问都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在今天,更是如此。我们一定要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投身时代洪流中。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样近。的确如此,只要拥抱时代,我们就能够看到、触及到、感受到,甚至就能够拥抱到这扑面而来的炽热的梦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如雏鹰凌空,拥抱太阳和蓝天。一百多年来,我们一次又一次跌入谷底,自从有了共产党,1949年之后,我们的国家、民族开始往上走,不断地爬坡过坎,期间也有曲折,但是到今天应该说我们处在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就像马拉松的长跑,几乎看到那根彩虹般的线了,但这也是最累、最倦、最艰难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学生,要和时代联系,形成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大家可以看到这一两年整个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确实是处在一个惊涛骇浪当中。好在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舵定航,使中国这艘巨轮行稳志远,渡过一个个激流险滩,我想也一定能够到达辉煌的彼岸。所以说,同学们一定要与时代同行,关心社会,有责任心和使命感走出象牙塔。就像习近平总书记给老电影人牛犇回信中讲的。“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当你从“小我”升华到了“大我”,很多事情上你就能看得开、想得明白,就不至于永远觉得单位委屈了你、同事不理解你、社会亏欠了你。有这样一种信仰、情怀和担当,格局才会大、事业才会顺。我见到一些本来很有才华的人,可能这方面稍微弱一些,最后做人做事始终显得小。我们要像鲁迅先生讲的,把自身那个“小”赶走,用信仰、情怀、担当来滋养自己,壮大自己。这个“大”哪里来,不是说大话、天天做秀、哗众取宠,而是脚踏实地,面对民族、人民和事业,有敬畏谦卑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前几天给中央美院的回信讲到美育。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各个专业都是从事美育教育的。当然美育不仅仅是美术方面,不仅仅是艺术方面,而是和人格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相关。希望大家不仅是弄通、弄懂各艺术门类美的形式,更要把握美的规律、美的本质。什么是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包括形式在内的价值判断,没有脱离内容的形式,黑格尔讲“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很重要,有意味不仅是形式上讲究,更是指内容、价值观上的选择。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和看法背后作支撑的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理解世界、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中国人的心灵世界,这才是海面以下潜在的冰山。在座的有研究抽象艺术的,抽象艺术好像最讲究形式,但它是怎样被抽象出来?怎样被一次次的蒸馏、一次次的结晶,最后变成那样一种意味深厚、变化无穷、简洁又神秘的形式。抽象的形式看似与内容无关,但却是内容的“原形”与“真身”,是庞大、漫长、多样的内容经过锤炼后的灵魂。在美育中形式、技术、技巧要学,但更重要的是审美的价值观分析,这里就包含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几次讲话都讲到中华美学,就包含方向。今天搞现实题材的创作、搞现实题材创作的研究,不仅仅是方法和形式上的,更是内容和本质上的。我们的研究生教育要有这样一个方向,要坚守这样一个方向,坚持中华立场,吸收外来为我所用,创造与新时代相融合的新艺术。第四个词是“奋斗”。在今年新年贺辞中,习近平总书记讲“奋斗者是幸福的”。我想这是感同身受、真正为党为国为民努力奋斗者的肺腑之言。人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价值的存在。如果虚度时光,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浪费在没有价值、甚至是消极的事情上,这样的生命,不曾燃烧、发热、发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一段很有名的话,很多人都熟悉: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这三种境界里,没有一种是热热闹闹、欢天喜地、轻轻松松的。你要走在前面,就要开山劈路、遇水架桥,板凳要坐十年冷。因此希望大家不要被才华、天赋所迷惑,人类社会确实是有一部分人有天赋、才华,特别在艺术领域。有的人智商高,有的人某一方面的感受力特别出众,然后他意识到并发展起来,发展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在美术方面的天赋……但是往往很多人意识到自己有这方面天赋的时候,尾巴容易翘到天上去,觉得自己独异于他人。因此,就被各种外部的诱惑所迷惑。我想世间有才华、有天赋的人,总量绝对超过最终成功者。那些有才华但最终一事无成的人,是怎么被消磨、落入平庸的?有一篇古文叫《伤仲永》,我们不要做仲永,而是越是觉得自己有才华,越要谦卑。要力戒浮躁,经得起各种诱惑,专心为学,要有非同常人的毅力、耐心和韧性,才有可能成就一二。有才的人往往也容易眼高手低,甚至可能偏偏伴随着懒散与惰性。但只要记住,再有本事的人,也不可能用三五天思索出人家用几年、几十年思索出的东西。不忘初心,专心、专注很重要。今天社会发展快、变化大,诱惑也特别多。因此,常常注意力难以集中。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可以在某个领域集一生之注意力、精力专注于某个方面,孜孜以求、精耕细作。现学现卖不行,花拳绣腿不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一知半解就急忙地、很功利地秀自己,会误其一生。越是和市场、和功用、和功利近的那些领域,越要磨洗自己的心性和定力,锤炼自己的人格、品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生教育,要沉下心,老师专心教、学生用心学,扎扎实实做专业,不要忙于凑热闹、亮个相、握握手、递递名片、加加微信。要把心思收回来,敛神静气,人生才有张力。要力戒浮躁,锤炼人格,磨洗自己的心性和定力,不能面对诱惑失魂落魄,不要毁于浅表化、碎片化、功利化的泥淖。要不畏浮云遮望眼,追求大道,热爱真理,不懈努力。谢谢大家!

托于同体

高山景行 弦歌不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艺术教育成果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直属文化和旅游部,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艺术智库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依托“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中国艺术研究院现拥有15个科研和智库机构、7个艺术创作机构、14个期刊出版机构,及研究生院、艺术与文献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机构,承担和完成的国家级、部级、院级重点科研项目近万项。回望历史,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在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绘画研究所、民族音乐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毛泽东同志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并题写院名。1953年中国绘画研究机构(后更名为民族美术研究所)筹建,1954年民族音乐研究所成立。由此形成“一院两所”并于20世纪70年代划归文化部艺术研究机构,于1978年更名为“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于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近70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中国艺术研究院始终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奋斗目标,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根本任务,以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己任辛勤耕耘。自成立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汇集了梅兰芳、程砚秋、张庚、郭汉城、黄宾虹、王朝闻、蔡若虹、杨荫浏、缪天瑞、黄翔鹏、葛一虹、李少白、郑雪来、吴晓邦、侯宝林、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陆梅林等众多享誉国内外的学者和艺术家,他们以繁荣中国文化艺术事业为己任,勇担使命,艰苦奋斗,撰写、编纂、出版了一大批奠基性的学术成果,为新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展开幕式嘉宾合影在学术先贤们的引领下,中国艺术研究院几代学人励精图治、薪火相传,艺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桃李芬芳。从20世纪50年代开设第一批研究班,到1979年第一届研究生入学,再到今日形成结构完善、体系完备、资源丰沛、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格局,中国艺术研究院始终处于我国艺术教育事业最前沿,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着各艺术门类研究、创作、教学、管理的高端人才。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四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语言文学、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年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300多名,在校生近千名,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000多名。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人社部批准建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是教育部授权的港澳台招生单位,是教育部、文化部批准的海外留学生招生单位,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单位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可以说,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学科建制最齐全的艺术类研究生教育机构,其教育发展历程更是我国艺术类研究生教育萌芽、确立、成长和繁盛全过程的缩影。秉持遵循艺术规律、恪守学术品格的优良传统,凭借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和优越的人才培养机制,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沛的学术资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取得了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理念,即以科研带动教学,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互动,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藉此理念,《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国美术史》《中国话剧通史》《中国舞蹈发展史》《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华艺术通史》等奠基性史论著作所蕴含、所彰显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皆得以充分地融入到各学科的教育实践中,从而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展展览现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艺术研究院将一如既往地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坚定不移地落实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全力建构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筑牢学术根基;坚定不移地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发展科研与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中国艺术研究院将全力以赴地发挥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的优势,努力开创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为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近70年的教育发展历程和教育科研成果,弘扬优良传统,展现卓越成就,彰显时代风采,展望大好前景,激发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创造新成绩,我院举办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展”系列活动。此系列活动主要包括由我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展”,由我院主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教育发展论坛”,编选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论文集》《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作品集》,以及举办的“艺苑国风国乐经典”音乐会等重要板块。系列活动开幕式于2019年12月15日下午15:00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6号、7号、8号、9号4个展厅展出,展期为2019年12月15日至2020年1月5日。欢迎观展。原文转自:雅昌艺术网

百骸

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今日开幕

诚邀莅临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美术学系/设计学系开幕式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实践(美术、设计)教学研讨会开幕式时间2019年6月16日 下午14:00实践教学研讨会时间2019年6月16日 下午15:30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展览时间2019.6.16—6.22展览地点炎黄艺术馆一层、二层展厅前 言 与时代同行这里展出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19年毕业生的美术、书法、篆刻、设计作品。它们像一朵朵千姿百态的花儿,盛开、摇曳在无比辽阔、丰沛、云蒸霞蔚其中也不乏风雨雷电的时代原野上。 一切都必须接受检验和检阅。“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展览仅仅是对三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和检阅,当然不是定评,艺术作品也难有定评。时代之路没有捷径,特别是充满巨变的环境,必然崎岖不平、充满艰难险阻。我们的民族正处在爬坡爬坎、滚石上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最终通过检验和检阅的,被时代选中、被历史铭记、成为民族集体记忆和情感寄托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必然是与时代同行、共同奋斗,在时代的进步中天才地、敏锐地抒写着文化艺术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 这里展出的60余位美术、设计创作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的140余件作品,凝结着三年学习的进步与收获。作品个性鲜明、主题广泛、题材多样,有汲古开新、叩问心灵、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书画传统艺术的作品;有表现质朴自然、狂放洒脱、大气磅礴、浪漫灵动、独树风骨的荒路巨子的力作;有细察当代、广纳博收,于巨变中捕捉、锤炼创作灵感,力图描绘时代洪流的追梦人的佳品。 三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更加广阔、火热、复杂而艰辛的奋斗将徐徐展开。美是艰难的,美在当代,美在生活的深处,美在奋斗和创造之中。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沿着崎岖山路不断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明和顶点。”艺术的道路同样如此,让我们共勉。 感谢所有付出心血的导师和同志们。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党委书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韩子勇 2019年6月13日参展研究生名单 博士研究生(国画)郭肖汝、张 苛、李立山、郭青杰史广信、樊 诚、王 振、王 谦刘少宁、贺韵旨、黄丹松、傅振羽鹿 宽、姚旭辉、沈 阳、陈 川郑博文、苏国强、陈 艺徐心悦(设计)硕士研究生(国画)陈 斌、崔亚鲁、何 微、邓建军胡箫桐、周 涛、贺 喜、刘艺菲董洁莹、李泽卿、高 洁、刘皓璐刘 巍、王 芳、宁 强、张 瑾乔金塔、叶 紫、宋 晨、周 逊(书法、篆刻)金宗学、李浩溦、刘美汝、汪哲平吴成君、吴宗阳、鲁东彬、张一帆(油画、版画、雕塑)蔡 浩、韩丁虎、韩金峰、黄林宇荆 妍、潘 悦、孙晓晗、王俊远王乔溥合、夏亚楠、杨继路(设计)李静芳、姚依宏、周成宝

落水记

2019年研究生初试中国艺术研究院711 艺术概论试题解析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艺术考研情报局”明天就是元旦小长假了放松休息的同时别忘了,复试备考哦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711 艺术概论(专硕)试题解析综合以上,跨专业考试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将需要考虑的事项逐个列举,一一排除,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兰梅记

「雅昌快讯」“马语者 象·相”李刚摄影专题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举行

马语者 象 · 相--李刚摄影专题展10月16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开展,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摄影家观看了展览,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10月20日,“马语者 象·相” 李刚摄影专题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举行。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庞井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白建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学术部主任王文娟,《文艺研究》杂志执行主编金宁,《中国摄影家》杂志执行主编阳丽君,《美术观察》副主编孟繁玮,《中国摄影家》杂志副主编李德林,运营总监曾星明,《中国艺术报》副社长孟祥宁,著名理论家陈晓琦,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全视影像董事长罗勇,雅昌影像艺术总监金俊,中国马业协会摄影家分会常务副会长孙毅等来自不同门类的艺术家与艺术评论家出席了研讨会,是一次关于摄影艺术的跨界的、高端的研讨会,与会专家结合展出的“马翼连山”、“相与抽象”两个专题的作品和李刚的创作道路展开热烈讨论。研讨会现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主持金宁《文艺研究》杂志执行主编金宁说:“李刚先生通过马语构建了一个言说的现场,每个画面都有话要说,这不是简单的对景生情,而是在现场面对景物,他要结构出一种复杂的感受,这的确是很难的。在这样的作品中,我们已经不仅在欣赏一种实际存在的对象,而是看到实际上并无必然如此的画面,镜头不是在复制我们的视觉,而是在再造视觉,这本质上属于诗,这属于抽象演绎的思考,但它的的确确又是通过画面呈现的。诗是需要反复吟诵和推敲的,抽象也是要在思考中经过反复辩证的逻辑生成,但如果要关注摄影作为直接成像的瞬间性、一次性,我们无法让画面成为一种可以在陌生画中反复体会的语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充分摄影性和反摄影性之间的相辅相成,才是一个高级的景观摄影所具有的品质。李刚的摄影不仅仅是视觉的,更是倾向的,他给了我们一种选择,它是可以停留在感受中的摄影,使我们和他产生共振的机会,他让画面成为一种无法在陌生化中一次性带过的东西,需要你去反复体会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李刚的摄影是非常高级的摄影,也是一个职业摄影人应该就摄影本体的出路进行进一步思考的启示物或者对象物。”庞井君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庞井君谈到:“欣赏李刚先生以马为主题的摄影作品,仿佛进入了一个精灵世界,诗一般的迷茫,梦一般的神秘,颇合我当下审美心境,给我的精神图像库增添了不少新鲜而独特的东西,也引发了我关于当下审美艺术发展的进一步思考和联想。记得前不久《梁祝》作曲陈刚先生向我谈了他对音乐艺术的看法,他说语言抵达不了的地方,恰恰是艺术的生发之地,让我大有“开悟“之感。现在看到李刚先生的“马”,也有类似的感觉。在我看来,他的“马”就是以摄影家独特的心灵感受和技术操作解放了被物质和形体束缚着的万物的灵魂,澄明和开显了“马”后面一个用语言无法描述的更加深远、广大和永恒的存在。同时还让我感受到了更多生命中具有超越性的美好事情。特别是那副好几匹白马聚集在一起的照片,让我反复凝视沉浸不已。这些白色的精灵聚集在一切,仿佛是深邃的星空的对立面、另一半或别个化身,白色的虚空化掉一切存在,黑色的星光是宇宙晶亮澄澈的眼神,看透了一切,包括你和我。”白建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白建春:“李刚的《马语者象相》,以自己的艺术观念和表达方式,呈现出象相共生的幻境,天道自然的交响,生命奥秘的音符和人类灵魂的肖像,形成了自然摄影的一种文化符号,不愧为在东方哲学的地平线上升起的一颗艺术之星。李刚的马从具象走向抽象,从熟悉走向陌生。这种抽象与“抽象派”不同,它是直击事实的感受升华,是现实的顶峰。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是伟大意义的共鸣。他在筚路蓝缕的探索中超越题材表现的历史,穿过了令人迷恋的表象的屏风,在一个唯独属于自己的精神王国,捕捉到客观世界在内心深处生成的幻影,使艺术创作从涅槃获得新生。当看到起伏的马背化作浪漫的群山,飘忽的马群流过山野,我们可以闭上双眼,用心来倾听铁蹄的榔头如何敲击大地的心脏,用心来感受那历史的风。英雄祖先用遥远的目光寻找自己的座驾,亘古的明月悬挂在现代性的高空。“象相”之别是东方与西方艺术的分野,他在东方与西方文化的装订线上行走,还给世界的是精神的不朽和时间的永恒。”孟繁玮《美术观察》副主编孟繁玮:“欣赏了李刚以“马”为主题的系列摄影作品,我的心中有一种久违的感动和满足。准确地说,是被摄影艺术特有的力感之美所触动。李刚的《相与抽象》《马翼连山》系列作品均以黑白色调呈现,时而对比强烈,时而朦胧幽谧。作品中的元素总是那么恰如其分地存在着,近乎“极简主义”的气质也使他的作品透露着一些抽象的逻辑趣味。观众往往惊异于艺术家何以创造了这么不同的马!李刚以对马的深情凝视映射出对人性的深刻体悟,作品中丰满的意涵诉说着时间沉淀和生命变迁。李刚的摄影探索区别于日常摄影的易得性和浅白性,他通过丰沛的情感、感人的毅力、精湛的技术,重新诠释了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该有的价值和品格。”

其神无隙

苏涛先生受邀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2018年度毕业生作品展

昨日,在京举行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2018年度毕业生作品展成功举办。各艺术大咖汇聚一堂,为此次毕业作品展增光添彩。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在作品展上做了精彩讲话,苏涛先生受邀参加此次活动并与连院长亲切交谈。苏涛先生携夫人与连院长合影留念此次展出的部分毕业生作品赤峰市政府主办的 "苏涛个人书法展"将于2018年7月在赤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展出。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缉题写展标!得到中国书画报整板专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缉题写展标中国书画报整版专刊

那好吧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青年画家郭楚开作品欣赏!

郭楚开1985年出生于汕头市201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许钦松教授;广东青年画院画家;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美术后备人才培养对象;广州国家青苗培养计划杰青班画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理事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广东画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画院等机构收藏。作品欣赏后台开放投稿,免费推广啦!

岔路沟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理论专业介绍

美术理论专业研究重镇—中国艺术研究院介绍我们介绍院校时,经常把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给漏了,可能因为这是一个研究机构,没有本科层次。所以,在介绍美术高考时,没有关注到这个机构。但介绍美术理论时一定要介绍这个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美术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拥有戏曲研究所、音乐研究所、美术研究所、舞蹈研究所、话剧研究所、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红楼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曲艺研究所、建筑艺术研究所、艺术人类学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摄影艺术研究所、工艺美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拥有《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美术观察》、《红楼梦学刊》、《中国音乐学》、《中国文化》、《艺术评论》、《中国摄影家》、《中华文化画报》、《传记文学》、《中国艺术时空》等学术刊物和文化艺术出版社;这些都是一级核心刊,现在要拿博士文凭、要评教授都要在一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拥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推广中心、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展览演出中心、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该机构也拥有中国画院、中国书法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中国雕塑院、中国油画院、文学院、中国紫砂艺术院、中国设计艺术院、中国当代艺术院、中国版画院、秋雨书院、范曾文苑等艺术创作机构;拥有中国工艺美术馆、梅兰芳纪念馆等博物馆;拥有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艺术学科研究生院。所以造型专业也可以考中国艺术研究院。

不可听也

艺术考研中,这样选院校专业,考研就成功了一半

自古院校专业难两全,准备考研的小伙伴想必都知道热门学校+热门专业=难考,所以聪明人一般都会选择热门学校+冷门专业或者冷门学校+热门专业的“考研搭配套餐”。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是着重选专业还是重点看学校呢?今天,我们就邀请我们中影人教育考研学院的执行院长李娇娇老师针对艺术考研这个领域来介绍一下吧! 国内招收艺术类硕士的院校主要有哪些?总的来讲,国内招收艺术类硕士的院校主要包括专门的艺术院校、综合类大学、师范类大学和其他院校等。专门的艺术院校包括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综合类大学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等。师范类大学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除了以上几类学校之外,还有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资料馆等艺术科研教育机构也会设置艺术类硕士的专业点。众所周知,高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考生继续深造与就业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对于艺术考研生而言,八大美院九大音乐学院、浙江大学等34所自主划线院校、985、211、“双一流”高校等一直以来都在热门院校选择名单之中。艺术考研包含哪些专业方向?所谓艺术学,通常意义上是指研究艺术整体的科学,即艺术学是指系统性的研究关于艺术的各种问题的科学。艺术类考研包括学术型和专业型,其中艺术学硕士共设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具体专业涉及绘画、雕塑、陶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声乐、器乐、歌舞剧、舞蹈学、曲艺学等。获得专业学位的艺术硕士所涉及的方向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美术、舞蹈、戏剧、戏曲、艺术、艺术设计和音乐。一般认为,考研之前在确定专业方向领域时,要结合自己的本科专业、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社会需求和竞争程度等因素来综合抉择。中影人教育考研学院可以提供哪些院校相关专业的辅导?中影人教育考研学院拥有一支由国内名校传媒院校名师及研究生组成的师资队伍,针对不同院校对相关专业的招生要求,我们会为同学们定制差异化的备考学习方案。那么具体有哪些院校的哪些专业呢?就让小研社长来带大家一探究竟:我们在选择院校专业时究竟应该以哪个因素为考量重点?无论是院校还是专业,都要根据自己的综合实力、专业兴趣、未来规划等因素来选择,想想自己对什么专业最感兴趣,对什么专业了解最多,对哪个研究领域最擅长,以后想从事哪方面工作等等。毕竟考研是一种选拔性的能力测试,它要求考生在笔试及面试中必须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实力,即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外语水平、表达能力等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好高骛远。在对自身实力有了理智清晰的认知后,接下来就要弄清楚你考研的目的了,这也是选择院校专业的关键所在,如果你希望在所在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并持续发展下去进而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那么老师建议你以专业作为选择的重点;如果你考研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或者只是圆一个名校梦甚至并没有想在所学领域深耕细作,那么建议你可以更加侧重于关注相关学校的情况。总之,考研绝不是一个头脑发热的决定,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选择一个对的院校和专业或许是考研成功的一半,也让后面的备考过程变得更有动力和希望。中影人教育考研学院与全国一流高校保持良好的教学合作关系,拥有一支由国内名校传媒院校名师及研究生组成的师资队伍,名师阵容及教学水平在艺考考研领域遥遥领先。名校名师为考研学院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教学体系,编写出规范实用的专项教材,定制了差异化的备考落地学习方案,通过因材施教地多维教学,为学生走向梦想高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折也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举办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12月12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兼秘书长罗斌、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以及舞蹈研究所历任所长、离退休前辈、全体在职学者和优秀毕业生代表欢聚一堂,畅聊舞蹈研究所四十年来在舞蹈学专业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自1982年春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7年秋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是舞蹈学科在国内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迄今已为内地及港台地区的科研、教学与管理机构,培养了硕士213人,博士75人。吴晓邦、董锡玖、孙景琛、郭明达、王克芬、刘恩伯、隆荫培、徐尔充、资华筠等我国最权威的舞蹈学者在此从事舞蹈治学工作,他们以坚卓铿锵的学术情怀励精图治、守正创新,为培养一代一代的青年学者呕心沥血;四十载志求真理,欧建平、江东、刘青弋、王宁宁、茅慧、卿青、刘春、刘晓真等第二三代舞蹈学者在舞蹈研究所醇厚的学术土壤中建树丰硕,他们极目世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四十载不忘初心,舞蹈研究所铸就了抱残守缺志求信史,深扎传统放眼国际,夕惕若厉自强不息的高远学术品格;四十载根深叶茂,舞蹈研究所始终坚持“以学术为本”,秉承前辈学者们皓首穷经的治学精神,铸就突出而鲜明的学科研究优势,在舞蹈史研究、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外国舞蹈理论译著等各领域开疆拓土、成果卓著。 参加座谈会嘉宾合影(图片由主办方提供)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