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该校为辽宁唯一“国字头”大学却先后错失211和双一流尧曰

该校为辽宁唯一“国字头”大学却先后错失211和双一流

辽宁省一直是我国教育重镇,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等名校云集,其实,在辽宁省,还有这样一所高校,该校为辽宁唯一“国字头”大学,却先后错失211和双一流,它就是:中国医科大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校简况中国医大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创办于1931年11月,原校址在江西于都,1932年10月增设了调剂班等,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3年4月迁至兴国,1933年8月 又迁往瑞金。1934年跟随中央红军长征。是唯一走完长征路的学校。1940年在延安,由毛泽东同志提议正式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接收原国立沈阳医学院(1911年建立),1949年接管合并原私立辽宁医学院(1883年建立)。学校是原国家卫生部部属高校,2000年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中国医科大学位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成为“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有沈北、和平2个校区。设有32个院、系、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有3所附属综合性医院和1所专科性医院。学校在编教职工8065人。全日制在校生15986人,其中博士生1193人,硕士生(含七年制)4447人,本科生9178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1145人学校本部在编教职工1462人。全校(含附属医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5.1%,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在职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4人次,辽宁特聘教授25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8人次。全校教授级708人,副教授级1008人,研究生指导教师982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383人。学科实力强劲却无缘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医科大学7个学科上榜,临床医学评估为B-,还有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学科评估为B类,医学学科总体实力仍居于国内一流行列,只是在顶尖学科上仍有欠缺,这也与该校长期以来获得的经费支持偏少有直接关系。作为优质医科大学,论资历和实力,中国医科大学应该说有实力进入211工程,但辽宁省当初优先重点支持了辽宁大学进入211,同属辽宁的省属大学的中国医科大学就只有排在后面了。再考虑到医科大学里面响当当的院校还有不少,单独进入211的省属医科大学只有天津医科大学(地域占优),当初中国医科大学如果与东北大学合并,则可进入985工程行列,国内类似的例子确实很多,比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已经并入清华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等。今天来看,中国医科大学作为一所拥有优良历史和雄厚学科基础的高校,仍然在国内医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相信该校通过进一步凝练学科优势,必能更进一步,重返国家队行列。

玛利翁

医学考研,985VS双非,选哪种更好?学长:能上双非一本就不错了

医学院校考研难度大,竞争激烈,是否就说明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过剩呢?其实目前医院的医生数量并不多,但就业就是难,毕竟很多医院需要自负盈亏,到找一名医生医院的开支就更大,这就是为什么目前在职的医生工作量大,每天连轴转的主要原因,也是医学生就业医院就业,医院非硕博不要的原因所在,医学专业考研是必须的,选择院校就应该灵活机动了。医学院校是985的,基本上都是985合并的医学院,实力一般来说都很强大,比如清北复交、川大华西、中南湘雅、华科同济等,每年想往这些高校考研的医学专业生太多,实力不济的话,想都不要想,对于大多数的本科医学生,考研能进入重医大、中国医大、南方医大、南京医科大学等这些些双非都很不错了,毕竟医学院校的985、211太少了。对于考研医学专业,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找综合大学医学部还是专门的医科大学,这个不是重点。读研从找工作考虑考虑的话,有机会和实力最好当然是选985、211院校,现为双一流,学科排名都只能作参考,因为学校的排名不代表你导师的水平,多从师兄师姐那打听一下消息,关键是选择有能力的导师。在院校的选择上,小编对医学院校的实力在进行一个归纳,便于大家选择985大学医学院实力强的也有很大一部分。比如说川大华西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华科同济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浙大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北大医学部,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这都是实力非常强大的医学院,能考上这些985大学医学院肯定是首选,正确的选择,毫无疑问分数线也高。实力弱势的985大学医学院也很多,比如南开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东南大学医学院。兰州大学医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实力稍强的还有西安交大医学院,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上这些985大学医学院还不如上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这都是实力很强势的医科大学。最后一类就是各省市实力强的医学院,比如广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徐医大、温医大等院校,实际上能读这些院校相应的实力强的专业就业也很不错,毕竟现在医学专业考研难度太大,正如一位学长说的,能考上双非一本就不错了,大家对此怎么看?

性情

说到医科大学人们就会想起“中国医科大学”,哪些专业比较厉害?

说到医科大学人们就会想起“中国医科大学”,哪些专业比较厉害?首先我们得肯定的是中国医科大学在我国医科类高校中可以算是名列前茅,它凭借着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家喻户晓,一说到医科大学人们必定会想起这几个字“中国医科大学”,它是国人的骄傲是国人的自豪。中国医科大学(学校简介)中国医科大学简称“中国医大”坐落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大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创办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学校当时是唯一所以学校的名义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后继续办学的院校。当时在那么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仍坚持教育创新、医学研究,它传承的是一种大无畏精神,一直到今天它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经过一个世纪的改革与发展,现在的中国医科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共设有33个院(系),在职教职工一千余人其中85%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学校的主要院系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法医学、护理、药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护理学基础、放射诊断学、妇产科学、法医病理学等。如果同学们对医学感兴趣的话,中国医科大学绝对是你的不二选择。百年老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在这里你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冬奥恋

研究生扩招遭遇挑战:宿舍不够住怎么办,非全日制毕业生就业歧视如何破?

2021 年考入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新生们恐怕不能住在未名湖畔了。北大近日发布的 2021 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介绍,硕士研究生宿舍区中的燕园已改为昌平新校区,昌平新校区为原北京吉利学院旧址,距离北京大学本部约 30 公里。实际上,尽管 2020 年北大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硕士生宿舍区还包括燕园,但入学后申请住宿时,可选择的只有距离校园几公里的万柳公寓。随着每年录取的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已不再为专业学位硕士生安排住宿,而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生占研究生招生比例已超过 60%。如果不能亲身体验校园的环境和氛围,扩招之下研究生们的学习满意度又会怎样?近日,一份面向 112 所高校超 10 万名研究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公布,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率为 82.7%,达到历年最高。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全日制研究生。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宿舍,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时学历不被承认等现象,调查结果与现实情况是否出现了偏差?教育学研究生满意度最低这份调查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今年已是连续第八次开展。2020 年的调查收回了包括 64 所 " 双一流 " 高校在内的 109253 份有效问卷。在各学科门类学术学位研究生中,军事学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最高,满意率达到 94.4%,其次为历史学,满意率为 86.7%;教育学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最低,满意率只有 78.3%,排在倒数第二的是经济学,满意率为 79.1%。调查显示,博士生的总体满意度高于硕士生,总体满意率为 84.7%,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为 82.3%。据介绍,该调查分为课程教学、科研训练、校内指导教师、管理与服务等维度,其中对校内指导教师的满意率为 90.2%,远高于总体满意度,也高于其他三个维度。这项调查中,研究生对导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学术水平的评价相对较高,对导师的指导能力也较为认可,对导师指导频率的评价相对较低,但满意率也达到了 83.7%。住宿只是求学生涯中的一个小问题,但也是研究生们关注的切身问题。调查显示,研究生对学校研究生管理与服务的满意率为 78.1%,比总体满意率低 4.6 个百分点,也是四个维度中最低的。其中,对住宿满意度又最低,只有 64.9%。连年扩招下,一些名校每年录取的研究生人数动辄五六千人,已经超过了本科新生的人数,这确实给住宿带来了挑战。没能被统一安排住宿的学生只好在校外租房,今年 8 月底,一位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的全日制学术研究生因为住宿问题,在人民网留言向辽宁省省长求助。该学生表示,中国医科大学对该专业的研究生仅提供一年住宿,后两年住宿 " 按照国际惯例 " 需个人解决。而在外租房每年至少花费 1.2 万元,由于自己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这笔支出,有可能放弃入学机会,明年再考一个负担得起的学校。不管怎样,研究生扩招仍在继续。北京师范大学 2021 年硕士生招生计划 4700 人,增加 600 人,只有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由学校安排住宿。复旦大学 2021 年硕士生招生计划 7500 人,增加 1100 人,该校从 2019 级起,就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在 9 月 22 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说," 按照中央领导指示批示,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专硕与学硕课程应不同北大、北师大、复旦等名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无法享受学术学位研究生在校内住宿的待遇,但在调查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连续七年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而且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指导教师、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仅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低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尽管如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即将进入改革赛道。"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当前的实践课程无论是从学生的参与度、实习实践的时长,还是高校对于实践课程的建设来说都严重不足。" 西部地区一所师范类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专硕和学硕有些课程可以是相同的,比如思政课、外语课、数理基础课等,而 30%-50% 的课程应当有所区别。"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说。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意见》提出,实施 " 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建设计划,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这目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软肋。上述调查显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实践的比例,分别只有 56.2%、65.9%。《意见》还提出,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设立 " 产业(行业)导师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通过设立冠名奖学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发中心等措施,吸引研究生和导师参与研发项目。" 招生类型和导师自身能力要匹配,有的导师研究方向偏理论基础,有的偏技术应用,如果一个导师二者的能力都具备,可以同时招学硕、专硕,但如果只具备一种能力,就只能带一种类型,否则可能会造成培养出的人才‘四不像’。" 王军政说。这方面,江苏省走在了全国前列。在 9 月 22 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江苏已连续十年选聘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 1601 人,认定省级研究生工作站 4361 家,每年吸引 6000 多名高校导师、8000 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受歧视?上述调查还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达到 86.4%,高于全日制研究生的 82.3%。这又与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现实遭遇出现了偏差。据报道,今年 9 月,一批非全日制硕士应届毕业生,在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以 " 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 " 的理由拒绝。" 感觉非全日制学生受到了歧视。" 北京市某高校一名在读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曲丽丽(化名)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同以往的在职研究生不同,曲丽丽考入研究生以前,是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而不是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她因为没有被报考的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录取,而被调剂为非全日制研究生。2016 年 9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并轨招生,两类研究生都需要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入学,从而抬高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门槛,也提升了含金量。这吸引大量应届本科毕业生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述西部地区一所师范类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有的专业招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中超过一半是应届本科生。他们与在职研究生不同的是,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到了 2020 年,当首届并轨招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在一些地区遭遇了对其学历的不公正对待。今年 2 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和落户机会。或许正是因此,目前陆续发布的各高校 2021 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定向就业学生。" 也就是录取后,需要工作单位、录取学校、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毕业后学校不会给学生发派遣证和报到证。一些学生在签订协议时并没有工作,而是临时找了公司来盖章,甚至有的学校不需要工作单位签约,只要考生同意即可。" 曲丽丽说。现实中,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也存在弱项。" 有的学生甚至连论文的规范格式都不懂,能够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也不如全日制研究生多。" 曲丽丽说。" 有的高校没有给非全日制研究生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大多数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职人员,平时在单位工作,所以很少能享受到学校的教学资源。" 上述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国内各高校只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非全日制学生。" 今后,非全日制研究生仍会以在职人员为主,因此应该侧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对于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可以低一些。" 上述研究生管理人员说," 或许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强调理论传授,这正好符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需求,所以他们的满意度更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鸨羽

3个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助教师提升、晋级职称,特适合在职教师

3个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助教师提升、晋级职称,特适合在职教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师本身也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历提升就成了无论是农村老师还是城市老师,无论是从幼儿园老师到大学老师的刚需。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成了教师们提高学历的首选,因为做好合理安排,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教师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数日益增长。教师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还可以拿到硕士学位,帮助自己加薪评职称,可谓一举两得。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专业都适合教师报考。今天,介绍3个对教师晋级职称、自我提升有帮助,适合在职教师报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跟着小吧老师一起来了解一下:01教育学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学是最适合在职教师考研的专业,被称为在职教师学历提升的“万金油”专业,可以说是专门为教师设置的。教育学专业研究生适合任教各个学科、各个级别的老师,尤其适合学校领导。招收教育学专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校很多,基本上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师范类院校,每年都会招收该专业的研究生,学费也不是很高,每年学费从10000——30000不等,学制2.5年。温馨提示:教育学专业对于教师来说是“万金油”专业,所以每年报考的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多,竞争激烈,所以报考这个专业的老师一定要有充分的考前准备才行。02心理学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心理学专业对于在职教师来说,是最实用的,尤其是和学生接触较多的一线教师,研修心理学专业硕士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更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根据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了心理课,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因此,心理学当仁不让地成为除教育学专业外最适合教师读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和教育学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相比,招收心理学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校相对来说少一些,但是不乏有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这样的985高校,学费1——5万左右不等。03英语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校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双语制教学在一些学校试行,因此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对于专职英语教师来说,只有自身的英语水平高,英语文学底蕴深厚,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带学生对西方文化事物有更好地了解。除此之外,在很多省市,教师职称晋级评定时,也对英语水平有相应的要求,需要通过测试,有了英语专业研究生学历的话,这种英语测试是可以免考的,这也是很多在职教师选择考读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原因。因此,无论是为了自身提升,更好适应地教育教学,还是为了职称晋级评定,攻读英语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都是不错的选择。英语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的学校很多,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院校只招收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的英语专业研究生,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本科不是英语专业,很可能就没有机会报考了。还有一些学校对报考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考生有第二外语的要求。因此,在决定报考之前,一定要了解好各院校的招生要求。04谈一点个人建议因为是在职教师,平时是要正常上班的,不能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在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时,一定要了解目标院校的授课形式和授课时间,确保出勤率,这样才能顺利按时毕业。个人建议就近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院校,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班一般都是周末或是寒暑假上课。选择考取就近院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可以避免长途奔波,节省时间和金钱,也方便工作和学习。除教育学、心理学、英语3个专业之外,还有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教师可以结合各自身的教学科目,选择合适的专业,不但可以拿到硕士研究生学历,助力晋级职称,还可以提高自身素养、教学能力,一举两得。好文回顾:辽吉黑手拉手,说说东北三省以“省命名”的三所大学,三省三档湖北省最好的5所专科学校,实力不输二本,找工作容易,供参考吉林省这几所专科院校实力强,分数不高,好就业,将来不会吃亏辽宁最好的4所专科学校,实力碾压众多二本,分数不高,好就业除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另外一所“国字号”学院,就业率高到吓人

桂花

中国唯一一所国字号医科大学,位于东北,很多人却没听说过

一直以来,医学类的专业都是比较受考生青睐的一个专业,当然,医学类院校也因此而备受关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所虽是中国唯一的一所国字号医科大学,但很多人却并没有听说过。它就是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中国医科大学的发展历史也是比较的悠久,它创建于1931年,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它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一所高等院校。后来在1934年的时候,中国医科大学跟着红军长征,1940年,在相关人员的提议下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作为中国唯一一所国字号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的实力还是相当不错的。截止至今,中国医科大学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中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成功入选了B+级学科,生物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等多个专业入选了B级学科,这在医学类院校中还是比较不错的一个成绩。到目前为止,中国医科大学本部在编教职工1462人,全校(含附属医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5.1%,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在职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2人。不仅如此,中国医科大学的教授级共有708人,副教授级1008人,研究生指导教师982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383人。师资力量也比较的雄厚。虽然中国医科大学的实力不差,但近几年来中国医科大学的发展并不是特别的好,主要还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地处东北的地理环境的确给这所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并不是非常有利的一面。这也再一次应证了地理位置对一所高校带来的巨大影响。还有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校本身近几年的发展似乎一直在止步不前,但我相信,只要中国医科大学一直在努力向前、努力成长,未来的发展也一定会越来越好。以上就是我们今天介绍的关于中国医科大学的一些情况,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或者是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克隆人

这4所医科大学知名度高,毕业生深受大医院青睐,发展前景很好

今年,可谓是医学类高校报考最火爆的一年,想必不少同学是受到疫情期间,医护人舍身忘死治病救人的精神所影响,对医生这一行业充满敬畏与向往。除此外,大家也是看到了国家对医护人员的需求,以及医生的发展前景,纷纷报考医学类高校。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医学类高校的报考热度将会持续到明年。下面,笔者就为下届考生,介绍4所我国顶尖的医科大学,各都有自己的王牌专业,毕业生在医学界很吃香。一、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我国最负盛名的一所“双一流”医学高校,同时也是医学类高校中的“排头兵”。学校建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是最早开启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以及高等护理学教育的大学。学校的王牌专业是基础医学、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学科,这4个专业均为A类学科,综合实力可见一斑。该校往年的就业率能达到96.49%,毕业生在各大三甲医学就业情况都很不错。二、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起源于1951年创办的天津医学院,学校是由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正式组建成立的医科大学。该校建校历史虽短,但综合实力非凡,师资力量雄厚,共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正高级、副高级等水平的教职工,人数多达八千余名。学校的王牌专业有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等专业,都属于国家级一流学科。这些专业的前景前景都十分不错,发展空间很大,该校医学生在医学领域声誉极佳,备受各大医院青睐,因此学校历年来的就业率不低于90%。三、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同样是位居京都的一所医学名校,看来北京霸占了不少医科类大学。该校的办学规模非常大,除了学校本部设有10学院外,旗下还建有19所附属医院,在医学界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学校的王牌专业是临床医学、护理学,在此笔者提醒一下同学们,护理学专业不具备考取执业医师的资格,临床医学专业需要本硕连读,本科生难以就业,同学们在报考前都要了解清楚。该校地理位置好,就业平台多,历年来就业率不低于95%四、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是由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与和兴山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合并组建而成的医学高校。该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在职教职工人数多达一万余人,其中还包括两院院士。学校的王牌专业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评估为A-等级。除此外,学校还有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在内的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学校虽说地理位置不好,但在医学领域声望极佳,毕业生在各地医院都很受欢迎,并且录取线不高,很适合中等生报考,就业率达到90.97%以上,就是4所大学,就是我国“顶尖”的医学高校,王牌专业实力都非常强劲,在医学领域影响力颇大,有意向报考医科大学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面目有光

严打科研造假!科技部点名通报9案件,6起涉医,包括7所高校

科技部网站16日发布《关于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查处结果的通报》,披露了9起涉及购买论文、违反论文署名规范、套取财政科研资金的违规案件处理结果。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处以终止承担的国家项目、追回项目资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终止或撤销相关荣誉称号、追回科研奖励资金等处罚。从通报情况看,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论文买卖,同时9起案件中,有6起被通报者为医疗系统从业人员。九起违规案件情况通报如下——一、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睿购买论文问题。经查,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睿为通讯作者、闫晓菲为第一作者的论文“Interleukin-37 mediates the antitumor activity in colon cancer through B-catenin suppression”,系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中国医科大学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终止张睿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责令退回项目资金,取消其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资格等;取消闫晓菲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格5年。二、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韬购买论文问题。经查,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韬为通讯作者、刘宏旭为第一作者的论文“Reced mir-125a-5p level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tumour progression”,系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中国医科大学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终止于韬承担的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计划项目、责令退回项目资金,取消其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资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资格;取消刘宏旭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资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资格。三、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坚购买论文问题。经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坚为第一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青岛大学张建立为第二通讯作者的论文“ Interleukin-35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colon cancer progression”,系张坚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张建立监管不力并使用该论文申领科研奖励。青岛大学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取消张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奖励资格5年,终止或撤销其依托论文获得的科研项目、学术奖励、荣誉称号等;对张建立给予警告处分,并追回已发放的科研奖励。四、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蔡丽生购买论文问题。经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蔡丽生为通讯作者、蔡铭智为第一作者的论文“Epigenetic silenced mir-125a-5p could be self-activated through targeting Suv39h1 in gastric cancer”,系蔡丽生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蔡铭智使用该论文申报研究生招生资格。福建医科大学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取消蔡丽生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资格5年,暂停其研究生招生资格3年;取消蔡铭智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资格3年,暂停其研究生招生资格2年。五、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王贞购买论文问题。经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王贞为通讯作者的论文“Interleukin-36 receptor antagonis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cell carcinoma”,系王贞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南京医科大学对王贞予以解聘,免去其肾内科主任,撤销其肾内科党支部书记,追回引进人才经费,取消其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奖励资格5年。六、山东大学王秀丽购买论文问题。经查,山东大学孔北华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烟台毓璜顶医院王秀丽为第一作者的论文“Reced M6A MRNA methylatio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human cervical cancer”,系王秀丽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王秀丽未经孔北华同意将其列为通讯作者并伪造通讯作者邮箱,孔北华对论文撰写、投稿不知情。山东大学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取消王秀丽博士学位申请资格,暂停孔北华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1年。依据查明的事实,取消王秀丽申报或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资格5年。七、南京理工大学陆伟购买论文问题。经查,南京理工大学杨余旺为通讯作者,南京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淮阴师范学院陆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Data acquisition ad hoc network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系陆伟委托第三方代写,陆伟未经杨余旺同意将其列为通讯作者并伪造通讯作者邮箱,杨余旺对文章发表不知情,在文章刊出后即要求陆伟立即撤稿。南京理工大学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取消陆伟博士学籍、终止博士学习资格;给予杨余旺批评教育。依据查明的事实,取消陆伟申报或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资格5年。八、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明飞违反论文署名规范问题。经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双林为通讯作者、孙明飞为第一作者的论文“Interleukin-35 Express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Tumor Progression”,系由孙明飞完成并投稿。孙明飞未经张双林同意将其署名为通讯作者,并自行注册通讯作者邮箱与期刊联系。张双林对论文撰写、投稿不知情,但在获悉论文发表后未向期刊提出撤销其通讯作者署名。河南大学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取消孙明飞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评优评先资格3年,撤销其依托论文获取的相关项目、奖励、荣誉,并追回奖金;取消张双林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评优评先资格1年。九、北京华油冠昌环保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套取财政科研资金问题。经查,北京华油冠昌环保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承担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存在伪造支出证明材料、列支与项目无关支出等问题,违反了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规定,违背了科研诚信要求。科技部决定收缴项目违规资金96.07万元,取消该公司及项目负责人吴宗毅申请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各级各类科研活动资格5年。对其他涉嫌违规违纪问题线索,移送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上述案件涉及的论文买卖、代写代投第三方相关线索,科技部将按规定移送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目前,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正在对网络披露的涉嫌造假论文及网络举报的其他科研诚信案件开展调查,结果将陆续公布。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科技部官网、央视新闻流程编辑:TF015

阿森纳

中国医科大学VS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医学二虎,谁是双非金字塔?

东北地区的医学院校在全国来讲不算多,一个省可能也就1个,但是不少双非院校的实力却在全国知名,中国唯一的一所国字号医科大学就在东北,再往北黑龙江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就是一所顶尖的双非医科大学。那么这两所大学谁的医学综合实力更强呢?不妨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两所大学、1.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字号”医科大学,不过中国医科大学的实力撑不起这样的名头。记得上一个国字号医科大学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貌似中国医科大学差得有点远。学校建立于1931年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其实说到渊源,中国医科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是同宗同源。哈尔滨医科大学也是源自于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是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哈尔滨医科大学建校于1926年,比中国医科大学还要早几年。至于到底谁更强?还是来看几组数据吧!1.学科评估学校的好坏,首先看的就是学科的实力高低。同为医学院校我们就比比相同的学科谁更好。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学科评估中,共计9个学科参与评估,均为B类学科,其中A-学科1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B+学科2个,分别是临床医学、药学。B学科3个,B-学科3个。中国医科大学学科评估中共计7个学科参与评估,均为B类学科,其中B+学科1个临床医学(中国医大王牌专业),B学科5个分别是生物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B-学科1个护理学。并没有A学科。从学科评估上来看,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整体优势比较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A-学科,中国医大并没有A- 学科,相比之下,就要逊色不少。临床实力排名医科大学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临床水平高低,毕竟医学生将来是要治病救人的。在学科评估中,中国医科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均为B+学科,但是这毕竟是2017年的数据,在2020年中国医学院临床实力排名中,中国医科大学排名12,而哈尔滨医科大学排名全国18位,尽管都是B+学科,但是现在的“差距”已经显现。仅从临床实力上来看,哈尔滨医科大学还是稍有欠缺,实力尚不及中国医科大学。硬件、软件实力哈尔滨医科大学现有6所直属医院,包括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二、三、四、五临床医学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专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1名、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1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2名。中国医科大学目前拥有3所附属综合性医院和1所专科性医院。包括中国医科大学第一、第二、第四附属医院、口腔医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在职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2人。从师资力量、科研平台上来说,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加优越一点,总的来说中国医科大学的临床实力更加突出,但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综合实力、平台也更加广一点。大家怎么看呢?关注智慧教育谈,分享更多独家教育知识、实时资讯!敬请关注!东北地区优秀的四所医科大学,哈医大综合实力强,大医短板明显

李华

22考研的同学,关于跨专业,你不能不知道这些事!

小伙伴们!现如今的考研,不光在职群体不断扩大,跨考的热度也在逐年增加。在我们身边总有些人对跨考持怀疑态度,你要跨考?那你不是浪费了大学四年?但既然决定跨考了,肯定是连这份风险也一并选了!每个人对“意义”和“值得”也有着不同的定义!跨考,就是向不够满意的人生道路的一次“亮剑”!是挑战又怎么样?考研本来就是场挑战,如果你已经走在跨考的路上,就要做好全力冲刺的准备1、跨专业并不一定就是劣势不要以为选择跨考,大学四年学的专业,就白学了,要多去发现自己的本科专业与跨考专业之间的联系。毕竟,从文科专业直接跨到工科只是少数。如果最后进入复试,跨考经历很有可能成为大家的闪光点。有些导师就是喜欢跨考学生,欢迎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来丰富自己的思维路径和某些小方向纵深领域的研究。比如说,你的本科专业是语言类,报考新闻传播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上的优势是其他人不可比拟的。所以,有的时候,跨专业并不是你的缺点,反而能让你成为独特的那一个。2、转换思维方式,多加思考对于跨考来说,专业课是其中一大难关。多了解跨考专业的行业动态,拓宽专业知识面,尽可能早的准备专业课复习,让自己尽快熟悉跨考专业的学科思维。如果你选择的是法学,法学重证据重逻辑,必须要用足够的证据证明你的观点,且逻辑严密;而文科类专业答题更注重自圆其说,经常涉及背景、过程、原因等等;所以说,专业思维的转化对于跨专业备考很重要。3、跨考小tips1.理工科(学过高数)跨考相对容易。可以选择跨考与本专业专业课有交叉部分的其他理工科;理工科跨文科类专业,文科类专业门槛通常比较低。2.本科是文科类(没学过数学)尽量不要选择需要考数学的专业。3.不要选专业门槛很高的专业,比如说医学。跨专业考研有哪些忌讳1、不要只看热门专业热门专业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不要一昧追求热门,而忽略了兴趣和专长。选择自己擅长的,远比跟风选择热门好太多!2、信息闭塞可要不得考研最忌信息闭塞,只知道闭门造车!建议大家可以找下身边和自己同一专业,跨考到同一专业的学长学姐取取经,同一路径,更有可复制性!3、部分专业有限制部分专业可以接收跨考生,但会要求有一定基础。例如一些艺术类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相关专业等。如果没有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因为基础不足而吃力。有的专业由于专业性很强,限制本科专业。一般来说,很多医学类专业会有限制,如果你本科不是法学专业,就不能报考法律硕士(法学),只能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跨专业考研加试只是针对同等学力的考生。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不用加试。但是考上后有的学校要求跨考生必须补选一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跨专业考研和本专业考研的要求在复试和初试的要求是一样的。分数线也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是跨考生就放低要求,也不会因为你没基础就提高分数。跨专业考研的限制条件1、专业是否限制有的专业不接受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不是因为专业歧视,而是由于该专业专业性很强,跨专业考生难以胜任以后的学习实验等。比如中国医科大学就不允许非临床专业报考临床专业,即使本校也不可以。2、是否需要基础有一部分专业是可以接收跨专业考生的,但是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否则难以考上研,即使侥幸考上,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也会是一场噩梦,这样跨专业考研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3、是否需要加试跨专业考研加试只是针对同等学力的考生。本科考研是不需要加试的,只要有本科证就可以正常参加初试、复试。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只要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均不用加试。但是考上后有的学校要求跨专业考生必须补选一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程。4、地域是否有限制是否跨专业考研就只能考本地的学校,而不能考外地的学校呢?答案是否定的,考生可以跨地区考研,并且也可以换一所学校,不一定要与本科是一所学校,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的考生就是俗称的三跨专业考生,只不过是相对于一般性的难度稍微大一些,政策上是允许的。5、分数线是否不同有考生会疑问,是不是因为我是跨专业的考生,分数线就会和别人不一样呢。分数线都是一样的,不会说由于你原来没有学过,就对你放低要求,也不会歧视你的没有基础就对你提高分数吗,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遵从的分数线都是一样的。有关跨学科考研的几点说明(仅供参考)1.80%的大学不允许同等学力考生跨专业或者跨学科报考。2.理科跨学科相对容易(所学属于基础门类),尤其是跨工学和经济学。3.不同学科即文,理两科,文科跨理科难度系数最高,反之,则易。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跨距离较远的学科报考一般都不允许。4.学科内部学科类之间难度也较高,但基本不受限制。5.重点说明:一般不允许考医科。考生必须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才可能具备一定的资格;一般不允许非语言类考生(比如理科学生)跨语言类专业。好了,大家继续备考吧,争取一次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