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已成研究生教育大国 今年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二合一

中国已成研究生教育大国 今年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核心阅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与科技支撑。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凤毛麟角”,到发展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70余年来,从最初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考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必须答好时代考题——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看,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看,如何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更扎实的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2014年,“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2020年,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即将启动……特别是在一些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上,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动力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追求转变;通过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7月23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东,正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无毒无污染低温动力等12类247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火箭箭体结构的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和试验能力从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级换代。与李东一样,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在人工岛筑成核心技术、隧道抗震方案、三个大跨度通航桥孔抗风方案等技术难点攻克的背后凝结了“同济智慧”。北京大学首次从单细胞层面刻画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飞秒激光加工设备解决了医用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超精细微小孔高品质加工难题……每一个重大科研突破,背后都凝结了一大批研究生人才的智慧与心血。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湖北高校在岗医学研究生,坚守一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一组数字熠熠生辉: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超过1000万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谈道。从中国特色到国际认可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王财忠,毕业后将奔赴西部基层就业。“对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是在平常之中的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志向的最好坚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江涛已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与祖国同行,在完成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英、法、德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人民日报)

恬愉之安

中国的研究生还有救吗?

来源 | 社科学术圈作者 | 朱炜我很崇敬我的导师。现在的师生关系受到的诟病实在是太多了。“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和导师聚在一起聊一聊,有些博士生就是导师的打工仔,而且没有报酬……”确实是普遍的实际情况,并存在于我与我的导师之间。我的导师非常忙,带的学生也多,不过我和导师见面的时间相比逢年过节还是多一些,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联系。要帮导师做很多事,虽然有报酬,但是不多,仅够糊口而已。但是,我并没有太多埋怨,我在“廉价打工”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得到的锻炼的价值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我深刻理解现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父子”模式了,环境发生了大的改变,高校教育体系也需要创新。很多人还停留在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中,对现实失望、抵触、厌恶,心态上不会转变,行动上跟不上时代,不能够在已有的平台上吸取资源,结果浪费了大好机会,最后变得怨天尤人。环境改变在哪些方面呢?一是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的数量增长远大于教师的增长,并且在外部需求的刚性推动之下,教师的增长质量下降了。优秀的导师成为稀缺资源,所以一个博导带几十个学生不再是新闻。受教育的环境充满了竞争性,一个学生要想脱颖而出,就不能寄过多希望于外界,如学校或导师,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和天分。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要想做精英,就必须有能力在有限的资源中抢夺更多的份额。二是经济对高校的渗透。中国处于转型阶段,所谓转型阶段,必然与理想状态有一定的距离。转型阶段最大的特点是经济挂帅,向钱看齐。市场经济发展了二十多年,财富在增加,分配不均在加剧,金钱意识空前加强,高校不可能脱离社会的,象牙塔已经不再纯净。首先,在物质的冲击下,教授们已经不甘坐在三寸书斋之中守过清贫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产学研的结合,两者一拍即合。原来潜心学问的教授如今要分出很多时间与企业界、政府界打交道,甚至自己创业或在政界担任要职的两栖,三栖人才也涌现出不少。因此,越牛的人得到的名利越大,业务也越繁忙,用来指导学生的时间就相应减少。其次,研究生们不再安心做学问,向往到市场中去赚大钱。之所以来读研,是因为目前社会的评价体系还或多或少承认学历的作用。三是寻租现象向高校蔓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硕士、博士学位成为一顶镀金的头衔,成为很多人觊觎的对象。政府官员为了进一步发展需要镀金,企业老总为了名声需要镀金,而高校发展也需要政府、企业的支持与帮助,高校教授获利、转型也有向政经要人摇尾的冲动,自然,原先在经济领域中得到极大发展的“寻租、权钱学交易”在高校中也逐渐兴起。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各种在职教育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在职研究生(主要是文科、经济管理类)的数量剧增,甚而在有的学校超过了脱产研究生。显然,这些人是不会对学术做出什么贡献的,但他们同样是硕士,或者博士。综合以上,研究生招生整体素质的滑波,教师培养能力的下降,研究生心态的普遍不正,伪“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了今天中国研究生群体的尴尬现状。中国的学术界真的没救了吗?非也,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我对中国研究生的未来还是充满乐观。可以说,现在的政府决策部门,高校科研单位管理部门,学者与学生都在开始反思研究生培养现状。决策部门已经认识到,中国要想崛起,单凭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投入是不可维系的,必须靠创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创建创新型国家,而科技创新是最前沿,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经济能否更上一个台阶,取决于创新体系能否形成。此外,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经济的反哺效应开始加强。中国是中央集权国家,大方向一定,下面的喽罗也必须跟风。因此,地方政府,高校科研单位的领导们也必须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改革陈旧的职称评定制度,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人事制度和奖惩体系。改革是艰难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只有改变,才有希望。就具体的个人来讲,教授们与学生们也在思考自己的出路。为什么大家会有这么多的怨言,这本身已经反映了很多信息,已经预兆了改变的苗头。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社会中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作为个体是顺应环境的。我相信大多数人在经历痛苦之后,将不会那么浮躁,目标更为清晰,一切都会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最后再回来上面,改革是一个过程,很多人会说,即使将来会变好,但我已经被牺牲了。确实,纵观古今内外,无论什么改革都有一部分人的利益被牺牲。这就是改革的成本。在既有的环境下,主动的人,努力的人,心态好的人有福了。资源是稀缺的,既然等不到别人给你送饭,那么就自己多走几步去盛吧。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天道酬勤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不要用理想主义去要求现实,更不要破罐子破摔。以上是我的个人之见,一口气写完后也懒得再去提炼修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吧。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看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百川灌河

2021年全国考研时间确定:12月26日至27日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规定》明确,进一步加强硕士研究生命题工作规范管理,积极深化分类考试改革。2021年起,全面推进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改革试点,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供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6个经济类专业学位选用,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规定》强调,进一步加强调剂工作规范管理。调入专业应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规定》要求,进一步推进科学精准划线。原则上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专业学位类按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划线。其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学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开划线,不再统一划线。《规定》还明确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推广网上报名确认工作。为帮助考生深入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届时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将在线回答考生提问。来源:山东教育发布、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教育部公布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初试时间: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4日讯近日,教育部印发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在规定当中,明确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将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规定》明确,进一步加强硕士研究生命题工作规范管理,积极深化分类考试改革。2021年起,全面推进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改革试点,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供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6个经济类专业学位选用,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规定》强调,进一步加强调剂工作规范管理。调入专业应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规定》要求,进一步推进科学精准划线。原则上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专业学位类按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划线。其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学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开划线,不再统一划线。《规定》还明确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推广网上报名确认工作。为帮助考生深入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届时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将在线回答考生提问。闪电新闻记者 陈一钊 报道【来源:齐鲁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长濑

中国一共多少研究生院?排名前20名的是哪些?

今年考研人数又创新高,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290万人,淘汰率升至75%,报收比例再次刷新了全国纪录。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考研呢?其实这与社会就业压力有很大关系。考研人数是逐年增加,但是招收研究生的学校却是固定的,这样研究生就越来越难考。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77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大学在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教育部正式发出了《关于在北京大学等二十二所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通知》,同时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几点意见》,一共批准了22所研究生院,这22所研究生院是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高等学校研究生院。在此后的19年间,全国先后有五批高等学校研究生院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第一批为1984年8月批准,共22所;第二批与1986年4月批准,共10所;第三批 于2000年6月批准,共22所,第四批于2002年5月批准,共2所;第五批于2003年8月批准,共1所。共57所以下名单为教育部批准的学校名单!研究生院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有本部和深圳两所,清华大学也是有本部和深圳两所,中国石油大学有华东和北京两所,中国地质大学有武汉和北京两所,所以在上表中出现61所。其实是真正上的57所。2011年,我国研究生院设置制度实施大幅改革,由原来的“报批”改为“报备”,高等学校研究生院成立不再需要经由教育部批准,使得我国的研究生院迅速超过了100所,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同学们经常看到中国的大学排名,很少见到研究生院的排名,这是因为研究生院因为自身的专业度不同,考核比较复杂,排名比较有争议,所以很少人对研究生院进行排名。不过最近教育部公布了一份2018年中国研究生院前20名排名榜单,希望给考研的学生们有点帮助。研究生院排名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公布了这个研究生院排名榜中第一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而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院。中国科学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是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这所大学以研究教育为主,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不论是教师水平还是设备先进以及实验费用都在全国排第一,它能够成为第一名至所归。科技在飞速发展,同时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高科学人才对社会的发展有的重大推动作用,希望研究生院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聚散以成

最新版的中国研究生院排名!这几所“985”被“211”悄悄超过!

我们国内高校众多,各个省份都分布着高校,其中我们常说的“985”院校和“211”院校可以说是国内的优秀院校,每年能考上的学生也是比较少。而且,每年都会有一份高校的排名和研究生院的排名,每年的排名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变化不会特别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最新版的中国研究生院排名榜单,都有哪些高校上榜!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份研究生院排名,是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发布的。他们已经连续16年发布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其中都会包含研究生院的排名报告,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从榜单,我们可以看到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我们小时候经常听说的是清华和北大,却很少听人提起过中国科学院大学,它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在各种大学排名榜单上却频频出现,报考热度和难度都很大。为什么这所大学会有这样的实力?其实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研究生院,我们国家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和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均是出自这所学校,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研究生院的排名,它会排到榜首。这所学校是在2012年6月才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而且之前也是不招收本科的,所以我们以前很少听说这所院校也是有原因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考生去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其中包含了很多“985”和“211”的同学,该所院校的科研实力确实吸引了大批的考生前往。在榜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面的基本上还是我们所说的“985”院校,不过有这么几所“211”院校的研究生院表现比较优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河海大学研究生院、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这几所“211”院校的研究生院暂时排在了几所“985”院校的研究生院前面。当然也并不是说后面的这几所“985”不好,之所以能够成为“985”是有原因的,实力当然不容小觑。而上面所说的这几所“211”院校,近些年发展的确实比较好,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希望我们的这些院校都可以得到快速发展!

小雅典

定了!2021年全国考研时间公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今天记者从教育部官网获悉,日前教育部印发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规定》明确,进一步加强硕士研究生命题工作规范管理,积极深化分类考试改革。2021年起,全面推进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改革试点,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供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6个经济类专业学位选用,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规定》强调,进一步加强调剂工作规范管理。调入专业应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规定》要求,进一步推进科学精准划线。原则上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专业学位类按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划线。其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学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分开划线,不再统一划线。《规定》还明确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推广网上报名确认工作。据悉,为帮助考生深入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届时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将在线回答考生提问。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情莫若率

刚刚!2020年考研时间公布!这么多人考研是为了……

导读2020年研究生考试时间公布了!刚刚,教育部官网公布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具体如下:12月21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2月21日下午 外国语12月22日上午 业务课一12月22日下午 业务课二12月23日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及考点和招生单位公告。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此外,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进行报名。报名前,请务必提前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网友刷屏:预祝大家考研成功!逃避式考研上热搜据教育部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为290万人。此前一则#逃避式考研#话题,引发很多网友关注。和走入社会比起来,在大学里的生活总是轻松很多,不用为了生计而奔波,不用承受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评判和压力。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大学生并不需要过早地承担“养家糊口”的重担,再当几年学生,显得非常顺理成章。在@中国青年报 微博发起的投票中,将近七成网友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进而好找工作;不想进入社会而考研的网友占18.8%;只有一成不到的网友认为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做研究……“逃避式考研”成新风向近年来,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其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考研”,为何成为不少大学生的“执念”?在考研动机上,“就业”二字是永远的主题。在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首要动机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占比为36%。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称,“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研动机为比较茫然、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分别达到30%、21%。而《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则显示,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人占13%。你为啥考研?

福星到

厉害了!2020年中国研究生院校排名发布!快看看你的院校排第几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内容,关注我,让你最先获悉一手教育资讯!我国各大高校之间的排名情况,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大家对于自己所在院校的排名也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2020年中国研究生院校排名,赶紧来看看你的院校情况吧!不久前,CNUR.COM(China University Rankings,中国大学排行榜)官网发布了“2020年中国研究生院校排名”。这个排名数据是基于内地39所“985工程”建设高校的社会声誉、科研水平、师资力量、杰出校友、学科建设等主要因素研究,“规模总量”和“人均精度”统筹考虑。从以上的数据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高校前三甲,前十分别是“C9高校联盟”和中国人民大学。看完这份排名清单,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码字不易,喜欢记得转发+收藏+评论,别忘了关注我哦!关注我,每天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教育热点资讯!

星昴

一文说清:乘风破浪的研究生,到底需要读几年?

研究生的学制,就好像薛定谔的猫一样,谁也说不清。大部分人把读研年限简单归结为学术型硕士为三年制,专业型硕士为两年制。可实际上还真不止这么简单,小编仔细琢磨过后,发现里面的条件还真的不少。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清楚:研究生的学制问题。全日制硕士之学术型硕士一句话概括:两年到三年都有大部分院校的学术型硕士为三年,第一年上课,后两年跟着导师做课题。但也有一些特例,有的学校学术型硕士是为两年半或者两年学制的。我们先来说两年半学制,大家可能对两年半这个时间点不是很理解,小编举个例子:2016年入学,2019年1-3月份毕业,这种学制时间被称为两年半制。两年半学制的学校主要为理工类院校,小编高中同学有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读研究生的,他们都是两年半毕业。一些经管类的学校,学术型硕士为两年制,比如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术型硕士都是两年制。不过有一些学校对学术型硕士毕业要求比较高,需要发表一篇期刊论文(有的学校要求为会议论文或者是专利),如果在期限内没有达标,可能要面临延期哟!全日制硕士之专业型硕士一句话概括:两到三年都有大部分院校的专业型硕士为两年,有个别的学校设置为三年。比如说几年前,中国农业大学的学术型硕士均为两年制,可植物营养专业的专业型硕士被设置为三年制。结果出现了同年入学的专硕同学送学硕同学毕业的感人场景。还有一些学校,专硕和学硕都是两年半制,小编的一位同学是天津科技大学食品专业的专业型硕士,他们无论专硕还是学硕都是两年半毕业。与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型硕士没有那么严格发论文的要求,往往延期的概率不大。非全日制硕士一句话概括:两至四年非全日制硕士因为大部分院校上课时间都是在周末或者公休日,根据课程密集程度和学业达标要求不同,学制差异比较大,如果不算延期,学制从两年制到四年制的都有,比如说湖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中农村基层教育硕士计划的同学,他们需要学习四年。不过非全日制延期的同学比较多,小编的好朋友今年应该从北理工的非全毕业,但是因为最近工作太忙了,实在没有时间写毕业论文,所以决定延期毕业。说完了硕士研究生,我们再来看看想要获得博士学位需要几年时间:博士研究生之直博/硕转博一句话概括:四至五年直博生顾名思义就是跳过硕士学位,本科毕业后直接读博士学位,这种情况为保研同学在保研阶段就与导师确定好培养方案。硕士转博士为,硕士生在读了一年或者两年硕士后,想继续读博士(常为申请本校本专业博士)可以直接申请硕转博,中间可以免去博士入学考试,学制也可以缩短一年。在理论上,直博生或者硕转博学制为四至五年,要知道正常硕士+博士至少需要六年时间。直播和硕转博期间不发硕士学位证,毕业后直接发博士学位证。这两种情况,博士阶段的课程主要在研一研二修完,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实验写论文。理论上这种情况虽然省时间,但是如果达不到博士毕业要求,也会面临延期哟!普通博士研究生一句话概括:三年起为什么说三年起,是因为博士毕业的要求很高,需要发高水平英文期刊论文才能毕业。正因为毕业要求高,导致很多同学在三年之内达不到毕业要求,面临延期。小编目前知道的是,博士在读年限最长为7年,如果7年之内没有毕业,很可能就只能获得肄业证。有学校要求,博士延期阶段,没有学生补助,没有医保,不能评奖学金,甚至要从环境好的宿舍搬到条件差的宿舍。延期阶段特别难熬,但是学校考核标准也不会降低,所以有的学校就把博士直接设置为四年制,以此缓解同学们的毕业压力。但是也有一些同学选择故意延期,他们不是达不到毕业要求,而是在读博期间选择公派出国留学,为自己未来找工作增添一些履历。他们因为在国外学习一年或者两年,所以不能按时回国答辩,导致延期。小编的师姐博士三年级时选择公派出国留学一年,所以延期一年毕业。以上为小编了解到的学制情况,但是具体的学制问题,一定要在目标院校招生简章出来后,仔细查看当年的招生简章而定。比如前几年中国农业大学的学制变动比较频繁,从三年改为两年,没过几年又从两年改为三年。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看招简,以免把学制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