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导师回应了!26岁中国传媒大学的女研究生坠亡前聊天记录全曝光巷伯

导师回应了!26岁中国传媒大学的女研究生坠亡前聊天记录全曝光

#中国传媒大学#首先,个人对中国传媒大学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离世表示痛心和惋惜。硕士研究生学历在我国算是高学历人才,所以该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学生家长、指导老师和学校都有重大影响。此前,多数报道矛头指向研究生导师,个人认为有些片面,被众多网友指责说偏向导师。个人也是学生群体,同样面临毕业。所以对黄静怡同学的心情具备些许同感。如果前期论文准备工作不及时、不全面,确实存在较大压力。但是,究竟是不是因为毕业论文未被导师同意答辩导致学生轻生,需要全面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对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离世表示痛心。当看到学生家属发出因为毕业论文未被签字是原因时候,我也非常气愤,在导师与学生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我们偏向弱势群体是天性。但是,客观公正的给指导老师一个讲述机会这是理性。我想指导老师肯定也在后悔没有多关心一下黄静怡同学,舆论的压力又接踵而至。学校、家长和有关部门肯定会对该老师进行询问,多重压力下,指导老师最终有了回应,结局出人意料。以下为导师与黄静怡同学的聊天记录。目前,微信等聊天记录可被当作证据。(1)(2)(3)(4)(5)(6)(7)(8)(9)(10)从上述聊天记录可以看出,自杀女研究生和导师关系较好,要不然也不会跟老师说家里情况,指导老师也希望学生能够理清思路,然后再跟老师具体聊。此外。指导老师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出这些聊天记录,可见是想着逝者为大,涉及家庭隐私,不方便说什么,上述是2020年3月11日导师与黄静怡同学的微信聊天全部内容,出于对其家庭的隐私保护,他打上了一些马赛克。遇到这样的导师,真的很幸运,只是老师在多重压力压力下,心态崩溃了。导师称:几近崩溃的我还是决定把当天完整的聊天记录公布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客观地了解事情真相。我恳请大家以理性态度看待这一切。希望小黄的父母节哀,我知道你们太不容易了。导师相信通过这些内容,大家基本可以了解事情真相了。个人认为,导师不同意黄静怡同学答辩或只是单纯的学术见解不同。在没有正式官方通报之前,个人不妄加断论。相信事情一定会水落石出。此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希望各高校能够积极进行心理测试,尽早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只是美好年华的研究生再也回不来了,这样一个导师今后或都将活在阴影下。愿逝者安息,生者振作,相关者警醒。

镜中女

中国传媒大学一研究生坠亡:疑因被导师刁难,校方已回应

5月9日晚,自称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硕士黄静怡家属的网友@嘻嘻哈哈呵呵呼呼 发帖称,因薛姓导师不同意送审毕业论文,致黄静怡精神崩溃自杀。@中国传媒大学 5月10日发布相关说明。全文如下:2020年5月1日下午6时许,惊悉我院2017级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身亡,学院师生深感惋惜和痛心。我们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对她的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学院怀着悲痛的心情立刻成立了善后小组,与静怡同学的家人保持联系并关心慰问,希望能够与家人一起度过最痛心的时刻。按照学校的要求,学院于事发的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我们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将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一直以来,学院始终关注全院学生的学业与身心状况,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健康与成长。再次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也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烤鸭香

中国传媒大学一研究生跳楼身亡,事发8天后家属发声,学校回应!

正值2020年研究生招考复试阶段,对于研究生来说,选择合适的导师至关重要,有压榨学生的导师,有不让学生毕业的导师,有不搭理学生的导师,不过大多数导师还是矜矜业业,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不过,最近又发生了硕士研究生跳楼的一起惨剧,或许也和导师有关。5月9日晚,微博上一个名叫“嘻嘻哈哈呵呵呼呼”的发文,说自己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17级硕士研究生黄静怡的家属,而这位黄同学则是在5月1日下午就不幸坠楼身亡,该博主发文指黄同学想不开坠楼的原因就是其导师薛燕平不让其毕业论文送审,该同学在多次修改论文、联系导师致歉仍然无果的情况下,自己精神崩溃,做出了跳楼的举动。对于毕业论文的完成来说,首先就是完成论文,然后查重,查重合格后送审,送审环节目前基本采用盲审,分为内审和外审。内审就是学校的老师,外审就是送给校外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送审是毕业论文答辩的核心环节,很多学校要求内审外审要获得有良好等级的才能够参与毕业论文的答辩。在送审之前,有一个导师同意的送审同意书,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学校是查重同意书和送审同意书都有,而且都需要导师签字;有的学校则是只有一个查重同意书,查重合格后直接送审,不过查重同意书也需要导师签字。对于师生关系和谐的学生来说,导师完全不会在这些环节为难学生,反而会积极地帮助学生毕业。不过,对于师生关系相处不融洽的老师来说,为难学生或许有之,在刁难之下,有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了问题,顺利毕业了;有的则是没有迈过去,当然这一类是比较少的。不过,无论面临怎样的环境,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学生如果不能够调节自己的状态,就有可能做出让亲人悲痛的行为,有的甚至以此来表达对于导师的“报复”,这种代价未免太过沉重。中国传媒大学这位研究生跳楼究竟和导师有没有关系,事实是否真的如同其亲属所说是导师不让她毕业,真相如何,旁人也无从得知。我们只能够寄希望于学校方面的调查,或许是再次深入调查。昨晚这位跳楼的研究生亲属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之后,在今天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件事情,中午的时候,中国传媒大学校方也进行了初步的回应:学校的回应是还在调查阶段,一看就知道这是学校在舆情下的反应,按照时间线来说,5月1日跳楼,学院在第二天就配合学校进行调查,也就是说中国传媒大学校方最迟在5月2日就对情况进行了调查,为什么过去了7天,自称跳楼研究生亲属的人又在网络上谴责其导师和引起舆论的关注?学校这么久了还在说正在调查,这难道是一个悬疑大案,长时间难以破案?这学校方面的处理也有问题。调查一件事情需要几天?过去的一周是否调查出了结果?还是调查的结果觉得不能够让家属满意,于是准备冷处理,又或者根本没有进行调查,家属在等待好几天之后只能通过网络的形式造成舆论压力来倒逼学校的调查?学校和学院为什么一周都没有给逝者的父母一个说法,最近一周又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还是从今天开始终于开始对事件进行调查了。仔细思考,其中似乎还隐藏了更多的问题!这次,就看学校在舆论的压力下能不能给出一个公正的结论了,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恶人。为什么都要引起舆论的关注才能够引起重视,舆论不重视的案例而被隐藏的又有多少。

日改月化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坠亡:原因令人发指!居然还有这样的导师?

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官微发布《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关于黄静怡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说明称按照学校的要求,学院于事发的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我们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将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此前,自称为黄静怡家属的@嘻嘻哈哈呵呵呼呼 曾发布微博指控中传导师。看到这,真的让许多网友痛心。这么优秀的学生,天之骄子,就这样在花一样的年龄陨落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导师呢?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该网友还将黄静怡和导师的聊天记录公布了出来,从发出的截图和文字中,可以看出的是,死者确实哀求该老师了,每一句话似乎都暗示着自己面临着多大的心理压力以及精神崩溃。简单的介绍一下该导师的行为作风。薛燕平,男,1975年生人,中国传媒大学老师。搜狗百科搜得其别称“猫粮”,微博@猫粮的动画馆 。他公然调侃北京服装学院是“大便样”,公开讽刺诋毁学生作品,甚至用各种污秽言辞辱骂学生。他擅长以自认为“幽默”方式,让别人感到不适与厌恶;他享受于口舌之快后,别人生气还无可奈何的样子;他觉得自己始终是对的,别人的道歉换不来他的原谅,只能让他更坚定地傲慢下去。这种吐槽未免也太欺负人了。没有一点高校导师的风度和素质。近日,多名毕业生实名举报中国传媒大学教师薛燕平,举报者称,薛燕平长期在班级群里发带有性暗示的图片,在课上讲黄段子,播放与性有关的视频。在群里和学生聊天时,他作为一个教师,大量使用低俗粗鄙的图片。此前,薛燕平的硕士研究生黄某怡疑因论文压力跳楼自杀,黄某怡家属将矛头指向其导师薛燕平。学生实名举报该导师:时常打压学生,上课讲黄段子中国传媒大学2012级学生李某杰实名举报称,2014年大二时,薛燕平在动画表演课上公放色情视频,李某杰质疑,"这个视频又和动画、和表演有什么关系能被选为"教材"呢?该讲的材质和力量传导、画画的内容反而一点没沾。"另一名2007级动画学生张某鑫则表示,在2011年毕设展映上,薛燕平搞区别对待,不让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展映毕业作品。"我在台上说没有人有权利剥夺毕业生展映权利,他伙同他的狐朋狗友将我照片发在微博上,并扬言要在动圈封杀我!"除此之外,还有多名薛燕平曾经的学生举报称,上学期间从薛燕平那里除了黄段子八卦,什么也没听到学到。薛燕平根据自己心情给学生随便打分都是家常便饭。黄段子,拿着往届学生的作品冷嘲热讽是每次上课的内容。"为我亲爱的母校还留着这种垃圾,浪费学生宝贵青春感到耻辱!"还有学生反映:"当时他对我们说过,他一句话会让我们在动画圈混不下去。对于刚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这件事情留下了很大的阴影。"据悉,黄某怡自杀之后,薛燕平曾发长文回应,质疑黄某怡早就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意图为自己甩锅。该老师还被爆料多次不当言行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发布一则情况说明称,已成立善后小组安慰黄静怡家属,涉事学院已配合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核查。由于学校方面调查结果还没有公示,孰是孰非目前还无法下定论。然而这几天围绕这位导师的人品话题已经在网上炸开了锅。希望学校能够给一个说法,不要放过坏人,也不要冤枉一个好人。

坏老板

中传媒女研究生跳楼,背后真相令人唏嘘

中国传媒大学一位快要毕业的女研究生跳楼了,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什么事让一个如此优秀的女孩,做出了这样让人痛心的选择?女孩的家人第一时间在网上对女孩的导师进行谴责。指出:女孩是因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导师不给送审,虽“苦苦哀求”,却遭到其导师多次刁难,最终“被逼得精神崩溃”,才做出这样的抉择。并且,女孩的母亲也在网上申诉,声称:自己的女儿很是优秀,自己很爱女儿……自媒体发达的今天,这件事很快就酝酿发酵,众多的网友义愤填膺,对女孩的导师进行指责,谩骂。我们能够理解网友的气愤,毕竟,这一段受梁艳萍和王小妮的影响,对教师的风评甚是不佳。导师的所作所为,无疑让人们对某些教师的师德再次怀疑。就如女孩家长所言:“学生有错,教师可以批评,指导”,这是教师的责任和本职工作,但百般刁难,不给学生“留活路”,就是教师的严重失职,愧对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网友的指责,终于让导师坐不住了,他在微博爆出了3月11号的聊天记录。这是女生和导师的聊天,有十几张之多。聊天中女孩频频发言,导师却没有几句话。女孩指出自己就像《恶行》中那个孩子,被有病的妈妈认为有病。于是妈妈不停给自己喂药,并且残害自己。聊天中,女孩指出自己“很分裂,很绝望,几乎天天哭。”十几张的聊天图片中,我们可以明显地读出女孩语言凌乱,思维混乱,除了只言片语能明白她要说什么,其他的一概看不出她要表达的意图。很显然:此时的女孩,神经和思维已经处于崩溃状态。因此,导师说此时的女孩已经“崩溃”了,而且崩溃的原因是“女孩妈妈的教育问题。”导师把“锅”又甩了回去。导师真的无辜吗?微博涌现出很多中传媒往届研究生的爆料。指出这位导师确实存在问题。导师经常在学生群里面发一些“少儿不宜”的言论和黄色视频,让这些学生很是无语。虽然研究生已经不是“少儿”,但毕竟他们还在受着教育,他们还在学习知识。导师这样做,确实有悖于师德。另外,学生们还指出:这位导师讽刺,骂人几乎毫不留情。这一点,从导师自己所截取的聊天记录中也可以看出。导师能从“女孩混乱的聊天”中读出“崩溃”,但是除了几句冷冰冰的问话,为什么就没有任何“安慰的话”?由以上可以看出,女孩跳楼的原因并不单一,妈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一位妈妈都觉得自己无私地爱着孩子,一厢情愿的付出,却没有问问孩子,他们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爱。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有时我们的爱,对于孩子来讲,就成了负担!还记得我女儿考大学那年,我只是说了句:“明天就出成绩了”。我女儿就哭了起来。她说我只是看重成绩,却从来没有关注过她焦虑的心理。是呀,越是临近公布成绩,最焦虑的是孩子。我们每一次提到“成绩”二字,都无疑狠狠砸了他们的心。就是这样,我们打着“爱”的旗帜,实实在在地伤害了孩子。这位女研究生之所以在和老师聊天中指责妈妈,可见她对自己的妈妈是真的颇有微词。但妈妈知道吗?你可是她最亲的人呀!如果孩子陷入绝望了,你却一无所知,那你也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老师呢?你以为聊天记录就可以让你自证清白了吗?一个师德有失的老师,怎么能让我们相信:你没有为难女孩啊?虽然你说:“我在尽一个导师的责任,她在尽她作为一个学生的责任。”但你作为一个老师,你的责任仅仅是一篇毕业论文吗?女孩思想的变动,女孩所面临的困难,都不是你一个老师的职责范围吗?女孩再也没有办法来给我们说清“真相”,真相到底是什么,也不重要了。责怪和甩锅也救不了已逝去的生命。作为家长,孩子是我们的全部,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怎样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家长,关注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不要让“心事”堵塞他们的心灵。在孩子无助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给孩子伸出一只手,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温度,感受到:妈妈永远站在我身后!

柯南

中国传媒女研究生跳楼事件:中国人死心塌地的教育观,令人心痛!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女研究生疑似因“毕业论文未得到导师签字”,后逐渐精神失常而选择跳楼。对于事件本身,我不做评论,也没有资格评论。在这里,我忍不住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大学,让大家看看大学的真面目。古语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凡事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积淀期,绝非某个突然的事件所致。我所入读的大学是一个国家级重点大学,比不上“985”与“211”,但也比一般的“二本”“三本”好点。靠着这个学校的学位证书,我本可以找一份不错的工作,起码有一个还可以的“平台”。然而,实际上,我在大三那年,便一脚把这所大学踢开了——休学。名为休学,实则是永久离开学校,只不过以休学的名义离开学校,家人好接受一些。周围的人都觉得我是傻子,从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好不容易才熬到的大学文凭,说不要就不要?那这十二年的书白读了吗?如果只是因为没有拿到文凭的书便算白读了,那这样的书读来又有何意义呢?我所认为的知识、学术,它们不应该是一纸文凭的垫脚石,而应该是人生真正的阅历、财富、乐趣与从容。换句话说,我拿不拿大学本科文凭,和我所读的书、见过的人、努过的力、流过的泪,没有任何关系。我不是为了拿文凭而踏入大学的门,也不是为了日后活得更好才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下面就为大家谈谈,我所经历的大学的真实样子,以及为何我决定要休学。进大学的第一场考试,具体考什么我记不得了,好像是马克思,也好像是爱因斯,或者恩格斯,要求我们写一篇感悟之类的稿子。我只记得的场景是:昏暗的教室里,老师告诉我们,不要找百度的抄,百度抄的只能得80分,大家要加一点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里面……后面陆陆续续有很多考试,有一场考试,我们同班的一个高个子坐第一排,而他是那种无法及格的内容。监考老师就在他前面坐着,他的处境非常尴尬。突然一个镜头,我看到那个高个子兄弟一把将后排同学的试卷掏了过来,正好被突然回头的监考老师发现。情况有点超乎意料,说时迟那时快,监考老师还未完全回头的脖子马上回归窗外。是的,监考老师什么都没发现。再后来,我发现大学里的考试实在是太过无聊,索性不再参加。我是一位文学小说迷,无所事事的时间里,我一个劲地看村上春树、马尔克斯、胡塞尼、路遥,我记得《追风筝的人》我反复看了7遍,《平凡的世界》看了3遍,《百年孤独》看了7遍,《挪威的森林》看了9遍……前面几学期,我缺席了诸多期末模考,但在收到成绩单的时候都异常惊讶地发现即使是自己课都没去上过、考试更未参加的课程,仍然是60分。对此,我对镜像般的大学教育更加无望。期间,学长们不断向我们推销他们的“证书便捷之路”。“计算机二级必须要考,我知道一个快捷方法,只要你人去了,逢考包过。”当然,我对此毫无兴趣。相反,我更乐于知道哪个网吧里的网速更好。说句实话,我的大学就是鬼混过来的,当然,我是一个实在的人,是鬼混就是鬼混,我也没想过要拿什么学位证书。休学后,我独自跑去广东的工厂打工,后面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文字领域。现在正运营着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夏主编旅游攻略”,没有大学文凭,我一样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也一样能养活自己,更一样能找到人生的乐趣。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人们的教育观要醒醒了,大学并不是意味着“好生活”,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当然,这里我不谈什么比尔盖茨的通俗例子,因为我们都不是比尔盖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人生,有的是音乐家的天赋,有的是科学家的天赋,有的是企业家的天赋,然而中国家长们都想着把孩子送去大学,想着把所有的孩子都机械式地刻成同一个程序员的模子。也许别的孩子在读大学的四年里,于生活中积累经验,再拥有良好的人脉,已经找到了人生财富。而别的孩子还在大学四年中为论文发愁。他们已经相差了一个等级。读到这里,你肯定要说,只要孩子大学毕业后,其发展趋势肯定比没读大学的孩子强。告诉你,人这一生,真说不准。以我所在的大学同学毕业为例,一个重点本科的建筑系。毕业后,我们班30人,其中仅有4人从事了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其余的人要么文员,要么销售,要么助理,要么有钱再送去香港、国外读研。对于其他26人来说,大学里学的知识,考过的试卷,争取的分数,有什么意义呢?当然,实际上,我敢保证我们这26人,早已将大学里学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如同我们现在记不起初中物理的欧姆公式一样。人们的教育观念真的要醒醒了:如今的大学,并不适宜任何人。有的人天生适合做科学家一类的人,喜欢做科研,搞建设,弄实验,他们能够在大学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然而有的人,他们就适合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找到自己的路,适合在不断失业与不断换新工作之间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者这类经历过真实社会生活的人,反而能给社会的前进带来更实际的改观。做自己喜欢的事,获得成就才有意义。我从大学一开始就没想过要靠毕业证进入某个公司,然后安安稳稳地上下班生活,过那种一眼就能看到未来的日子。我大学的专业是建筑系,然而我对建筑系根本毫无兴趣,我喜欢的是文学领域。现在,我也在自己从事的文字领域上发展。平庸而自由,但是我自己喜欢的工作。对于热爱的事物,人们总是更愿意付出。我宁愿加入一月只有3000薪酬的编辑行业,也不愿从事一月能挣10000薪水的建筑行业。因为在自己喜欢的编辑领域里,我感到很快乐,我会突破,我会不仅仅只是因为报酬而尝试创新、进取、优化,从而不断产生更好的成绩。但如果在自己不感兴趣的建筑领域,我就只是一个上班干活听命行事的行尸走肉。最后,告诉那些一心想要把孩子送进大学的家长们:大学并不适宜所有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路要走,精彩的人生不一定是读过大学后的人生。安逸的大学生活有时候反而会摧毁一个人。只要你的孩子乐观、善良、坚强,能够吃苦,他们总有一天会在社会这所最精彩的大学中得到他最优秀的人生毕业证书。

常变

中国传媒大学26岁研究生跳楼:生命的背后,是一场撕裂

一个花样年华,天之骄子的姑娘以这样的方式诀别了这个世界。眼前是26层的高楼,身后是悲痛欲绝的父母。他的父亲死死攥着她的一只手,奈何承受不了越来越重的拉力,眼睁睁看着她就那样掉下去了。我们都在猜度,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一个如此知名大学的研究生,为什么要屈从于命运的摆弄,甚至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反思和后悔的机会,如此决绝。当我们将不忍和同情给了这个年轻的女孩,也同时看到了她最后一刻的悲观和绝望。一篇论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如同那个博士生跳河一样,他只是在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选择与世界告别。人们都说,有什么样天大的事情可以和生命相比,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在平素的生活里寡言少语,疲惫不堪,有的在繁重的生活面前狼狈不堪,有多少人惧怕人生,又不敢去死。其实人从生下来那刻起,许多的东西都已经成为定局。你能走多远的路,你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和你的原生家庭,性格好恶息息相关,而面对压力和困境的时候,脆弱的人是相同的,就是推不开眼前的困难,走不出眼前的困局,打不破那层困住自己的壳。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许多人动用全部的心血和智慧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有些人为情绪所累,有些人为金钱所累,有些人陷入情感沼泽,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备受折磨。有些人在婚姻的藩篱中郁郁寡欢,有些人一辈子也挣不脱命运的枷锁。当你看透了世界的真相,仍然热爱这个世界的人需要相当大的胸怀和格局,情感历程中多重成全,命运途中多次的侥幸逃脱,还有孤独和落寞时生活给予你的援助和鼓励,宽怀自己,帮衬别人,还要走过无数的水坑,跳跃无数的小河,一颗心始终在坚信中走向明天。人生好难,任何的心灵鸡汤只会短期有效,迟早会将人打回原形,众生不易,求生太难,才会留下这一出出人间悲剧。听网上爆料称,该女孩因为论文引发情绪问题,自她自杀后,导师事后没有联系过女孩的家人。你知道吗?像导师这种年龄段身份和层次的人,怎么可能为一个年轻女孩生命的离散产生太多的情绪,他只不过是大众中的一员。不信你可以问问自己,在你周围,遇到相交不太厉害的人走了你的表现,大家的语气,只不过是一阵唏嘘过后瞬间的释然。这就是世间情的真相,没有人会对别人的困境感同身受,我们只是在各自的轨道孤独的行走,你有你的迷雾,我有我的困局。孩子,当你想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多想一下你这么多年付出的坚辛和努力,想想把你培养成研究生的父母,想想身边关心你成长的亲人,我们可以和生活讲和,再不济也可以选择放弃,人生不是非得拥有一个结果,也许还有千万条的路等着你去选择。这就是后浪的困局,但,前浪也没有太轻松,世间皆苦,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换取那丁点的甜。一边藏好眼泪,一边选择欢笑,为了社会为了别人,为了父母选择做那个不容易的自己。其实,说到底,我们还是败给了自己。我们拒绝长大,害怕承受,不敢失败,还是因为心中常住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不差米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坠楼身亡 校方:已启动核查工作

5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关于黄静怡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2020年5月1日下午6时许,惊悉我院2017级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静怡同学在家不幸坠楼身亡,学院师生深感惋惜和痛心。我们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对她的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学院怀着悲痛的心情立刻成立了善后小组,与静怡同学的家人保持联系并关心慰问,希望能够与家人一起度过最痛心的时刻。按照学校的要求,学院于事发的第二天就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启动了对此事的核查工作。我们会针对家属提出的一些情况,认真、负责地了解、核实,并将实事求是地回应各方关切。一直以来,学院始终关注全院学生的学业与身心状况,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健康与成长。再次对静怡同学的离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也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2020年5月10日

顿悟

中国传媒大学女研究生跳楼身亡,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我国最近几年,关于研究生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就在几天前(5月1日),中国传媒大学女研究生黄静跳楼身亡,死者父母爆料孩子跳楼的原因是孩子的导师不报送审孩子毕业论文所致……2019年12月25日,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疑因导师对他人格侮辱,而选择纵火自杀身亡……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陈泽民,疑因其论文导师的原因选择跳楼自杀……根据我国心理学家调查数据透露,我国每年有将近高达32万人选择自杀,自杀未遂的人数更是触目惊心(250~ 500万);资料显示自杀的人群大部分是年轻人,年龄主要集中在15- 34 岁之间,其中大学生占绝大多数。虽然选择自杀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本原因还是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不强,在遇到事情时,不愿意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而是选择逃避。在心理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压力的时候,最终以自杀来结束。根据对我国近几年大学生自杀事件调查分析,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家人和社会的期望过高,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很多学生追求的梦想,都渴望和期待“金榜题名、荣归故里”傲人场面。然而,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大学生也慢慢失去了原有的光环;金榜题名已经不再意味着命运的华丽转身。大学只是一种教育经历的证明,其它不能代表如何意义。如果过度把大学的期望抬高,就会给大学生带来压力。如果压力无法宣泄,很有可能导致学生自杀。第二、大学生自身的自我定位不准确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慌,特别是在临近毕业那年;因为大学毕业不再意味着就业。大学生要拥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必须四处去“推销”自己。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四处碰壁,经常吃闭门羹,这难免不会出现心理落差,甚至会让他怀疑当初“背井离乡”求学的梦想。梦想与现实的反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高朋满座的高考宴就在昨天,那时周围人羡慕的目光、亲人的祝贺历历在目;而如今大学毕业却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处境。这一切都将给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也许稍微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就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何防止悲剧再次重演,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同时也是家长和全社会的责任。为避免大学生、研究生走向自杀的边缘,我觉得家长、学校和社会要一起努力。首先、全社会要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虽然高考已不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但是上大学确实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很多农村孩子拼命苦读、挑灯夜战,就是期待有一天能够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现在国家解决了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几乎人人能够上的大学,但是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如果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很多大学生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尤其农村孩子,他们带着父母和家人那么大的期望,几乎耗尽全家所有积蓄,结果四年或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如果出现这样的结局,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有的人选择变得沉默寡言;有的人选择离家出走;甚至有的选择走向极端。其次、学校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学校的职责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大学和就业的关系,淡化“金榜题名、荣归故里”的意识。大学就是一种教育,上大学只能证明你接受的教育比其他好而已,好大学并不意味着好工作。要改变学生考取大学,就等于有稳定工作的惯性思维。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与其说大学的宗旨是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不如说是要培养大学生培健康的人格和科学的“三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和面对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最后、家长和学校要监督学生,不能够让他们迷失四年现在很多大学在虚度年华,翘课、打瞌睡和玩手机在大学课堂已经司空见惯。大校园很难听到郎朗的读书声,取而代之是一对对“恋人”漫步校园的“美丽风景”。大学周边的商业和旅馆,因为学生的“荒废”而异常火爆;校园周边的产业链就是如今大学生虚度光阴的最好见证。如果你随便调查一个大学生,问大学期间最难忘的的事是什么?几乎没有人会说为了一个专业难题,泡在图书馆里几天几夜、或是挑灯苦读的情景。在很多大学生看来,大学里的主要两件事就是“玩”和“恋爱”。甚至很多大学生对于挂科一事,不以为耻反而为荣,说什么“如果大学不挂科将是一生的遗憾”。这样的学生毕业后,面对的现实肯定是残酷的,压力肯定是巨大的。所以家长和老师绝对不能对自己孩子和学生坐视不管,虽然读大学要的是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香扑鼻来?”。今天的过度放纵,就必须要有接受明天残酷的心理准备。最后希望每个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当下,好好抓住大学的美好时光,刻苦钻研,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素质过硬,心理素质健康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毕业迎接我们的不再是残酷的现实,而是没有的前程。

幽助

中国传媒大学26岁女研究生跳楼身亡,她从其父亲手中滑落

近日,一名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17级硕士研究生登上热搜,不幸的是该研究生黄静怡已经去世了。黄静怡生前因为毕业设计等问题与导师薛燕平意见不合,导师没有在开题报告上签字,随后黄静怡转到了其他的老师顺利通过了开题报告,随着论文的完成,这名导师就开始恶意刁难……最后非常遗憾,年轻的黄静怡选择了跳楼失去了年仅26岁的生命。“她从26楼跳下去,她爸爸拉着她一只手,体力不支,也没拉住,就这么看着她跳下去了。看了她给导师发的道歉长文,她在自救却没有得到老师回应。”这是网友爆料的一段话。他眼睁睁看着孩子生命的丧失,任何文字都无法形容这位爸爸当时的无助和悲伤。一个很有前途的人才就这样匆匆离去,任何词汇也无法描述人们的无奈和神伤。那么她的恩师如何呢?有网友收集了一波该女研究生导师薛某的风评,称自己是中传动画毕业生,曾经也上过这位薛老师的课,称“说是羊入虎口并不为过“。薛老师公然调侃北京服装学院是“大便样”,公开讽刺诋毁学生作品,甚至用各种污秽言辞辱骂学生。他擅长以自认为“幽默”方式,让别人感到不适与厌恶;他享受于口舌之快后,别人生气还无可奈何的样子;他觉得自己始终是对的,别人的道歉换不来他的原谅,只能让他更坚定地傲慢下去。10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关于黄静怡同学相关情况的说明”。一名微博名叫“嘻嘻哈哈呵呵呼呼”的网友,表示自己是中国传媒大学跳楼研究生黄静怡的家属。该网友表示,静怡是因为毕业论文问题,最终选择了跳楼。作为导师,也算是阅历丰富的过来人,对于学生应该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教导指正。导师,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导师,也应该是人生方面的导师。在沟通过程中,即便是学生哪儿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导师可以指出,但是对学生及其家长的道歉无动于衷就妥当吗?将学生的联系方式拉入黑名单难道也是一种“教导”方法吗?对于这位学生的病情,其辅导员已经告诉了导师,但导师仍然“不闻不问”。这很容易让人质疑:导师的责任和担当在哪里呢?该研究生“脆弱敏感”,她的死固然有其自身因素,但“推一把”和“拉一把”的不同行为有可能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无疑,她的死和论文有关,小编想表达个想法:对这样的“一言堂”审核制度提出一个微小且坚定的怀疑——“导师未签字,纵使其他老师同意,乃至盲审通过都无法毕业”,这样的审核制度是否真的合适呢?大学本是人生中尚存不多的饱含人文关怀的圣洁之处,一位26岁的女研究生在这样的年华里在这样的地方逝去,这本来就是不应该发生这种悲剧的地方。一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该反思大学存在的系列问题。事情发生的原因有关方面正在核实,我们也期待,客观、公平、公正的调查,如果导师确实存在问题,我们绝不能姑息迁就!另外,目前网络上的信息是片段和残缺不全的,对这位导师也不应下过早的结论。还有一个问题也不应被忽视:这种大学生遇到点点困难,不是努力地克服而是选择走上极端现象,也告诉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刻不容缓!人生之路那么长,我们会遇到无数的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对我们温柔以待!生活的磨难到处都是,生活的挫折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无法期待他人都是友好温暖的,我们能够做的让自己变得强大。有且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对命运中的苦难时,即使不能笑着面对,但是也能咬牙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