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基因剪刀”更快了!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编辑研究取得新成果李时珍

“基因剪刀”更快了!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编辑研究取得新成果

剪切、复制、粘贴,消除不需要的基因片段,换上想要的基因片段,这就是基因组编辑技术。这把“基因剪刀”被科学家应用在各种动植物的基因修复与改造中,为医学、健康、农业等带来了突破性革命。为了更精准地实现基因组编辑,近年来,科学家不断探索更多方法发展基因组编辑技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团队合作开发了高效设计pegRNA,以及提高植物引导编辑效率的新策略,为实现植物基因组功能解析和作物精准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更精准的“梦想”2019年10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刘如谦团队开发了全新的基因组引导编辑技术(Prime Editing)。该技术能够在基因组的靶位点处实现片段的精准插入、删除及碱基的任意替换,被称为是“超越CRISPR”的重大突破。引导编辑系统由两部分构成:一是nCas9(H840A)与工程化改造的逆转录酶(RT)组成的融合蛋白;二是包含PBS序列和RT模板序列的pegRNA。2020年,高彩霞团队扩展了引导编辑技术的应用,首次在水稻和小麦中成功建立并优化了适用于植物的引导编辑器(PPE),为实现农作物精准基因组编辑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的引导编辑器在植物中的工作效率依旧偏低,需要进一步优化。”高彩霞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植物引导编辑效率很大程度上受到PBS序列和RT模板序列的影响,这暗示着对pegRNA序列进行合理设计有助提高引导编辑效率。”两种新策略如何提升引导编辑效率并快速获取高效形式的pegRNA,是植物引导编辑技术亟须解决的问题。一开始,研究人员筛选了高效形式的pegRNA,并希望能找到一般性规律。然而,事与愿违。常规实验方法费时费力,限制了引导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于是,研究人员另辟新路。由于引导编辑系统的PBS序列与非靶标链结合是起始逆转录过程的重要条件,而熔解温度(Tm)决定了两条链结合的紧密程度,因此他们推测PBS的Tm值有可能对引导系统的编辑效率有重要影响。为验证推测,研究人员在18个内源位点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PBS的Tm值为30℃左右时,引导编辑效率在多数水稻内源位点上达到最高,并且随着温度的增高或降低均呈现递减的趋势。这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想。研究人员还设想,为一个DNA位点的正链和负链各设计一个pegRNA,利用DNA两条链之间存在的反向互补序列,同时“启动”细胞中的其他修复途径,共同提高引导编辑系统效率。他们在15个水稻内源位点测试了该策略。结果表明,该策略与分别递送单个pegRNA方法相比效率平均可以提升3倍。他们将该改进策略命名为“双pegRNA策略”。另外,实验还表明,运用SpG变体可以进一步拓展双pegRNA策略的编辑范围。建立新平台对于这一成果,国际同行专家给出了高度评价:“鉴于引导编辑技术的迅猛发展,该工作将对基因组编辑领域产生很大影响。”“pegRNA的设计相对复杂。如何建立一个平台,帮助科研人员针对所需位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并构建高效的引导编辑策略,以方便大家使用,在这方面李家洋团队非常有经验。”高彩霞说。为此,基于上述两个策略,研究人员开发了植物pegRNA设计网站PlantPegDesigner。该网站可以提供一系列参数供使用者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选择,并可以推荐完整的pegRNA选择、设计与构建方案,方便使用者快速筛选高活性pegRNA。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设计方案或其他pegRNA设计网站相比,该网站设计的pegRNA具有更高的编辑效率。专家指出,实现重要农作物精准基因组编辑对加快农作物遗传改良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研究团队将继续优化策略,提升网站平台,为作物品种改良等提供更高效、精准的新工具。来源:中国科学报审读:喻方华

军曹

中国专家学者取得基因编辑治疗研究创新突破

洪佳旭和蔡宇伽接受记者采访。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供图中国专家学者取得基因编辑治疗研究创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有望重获光明中新网上海1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该病愈后易复发,并成为导致感染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该病既无疫苗可用,也无药物可根治的现状困扰着医生和患者。记者12日获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专家洪佳旭和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蔡宇伽教授携手获得突破性的新成果。他们率先发明了基因治疗递送载体,融合了基因编辑和递送技术。该项被命名为HELP的治疗技术,在通过切割病毒的基因组、使其降解的同时,还可以清除三叉神经节内潜伏的病毒,从而根治病毒性角膜炎。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组长、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教授认为,该项技术为病毒性角膜炎的根治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洪佳旭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目前,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传统药物,如阿昔洛韦等,或者角膜移植,都只能暂时抑制疱疹病毒,但不能从体内清除病毒基因组。相关病毒会沿逆行方向通过眼神经到达三叉神经节。在那里,它们建立了一个病毒贮库,一旦重新激活,疾病便会复发和恶化。长期以来,直接降解病毒的基因组,从根源上“剔”除潜伏的病毒,是专家学者们努力探讨的问题。据了解,中国学者在基因编辑治疗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和《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HELP技术解决了基因编辑治疗的最大技术“瓶颈”——递送技术,有望打通基因编辑体内治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这项新技术靶向病毒的基因组,不改变人的基因,安全性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脱靶风险,并避免免疫反应。蔡宇伽透露,利用HELP技术,小鼠感染模型上的病毒复制得到有效阻止,同时将潜藏在神经节的病毒库清除。研究团队方面期待这种全新疗法能够帮助难治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重获光明。特邀评论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袁进教授对记者指出,将基因编辑运用于病毒性角膜炎治疗,在动物体内实现对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内病毒的清除,是从“0”到“1”的创新突破。目前,很多种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病毒感染尚无药可治,甚至没有疫苗可用。HBV、HPV等病毒虽然有疫苗可用,但一旦感染仍然没有药物可以实现根治。袁进表示,HELP作为一种新的具有临床潜力的抗病毒疗法,将助力体内基因编辑治疗时代的真正到来,为无药可治、有药难治的遗传性及感染性疾病等患者带来新希望。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是国家卫健委所属唯一一所三级甲等眼耳鼻喉专科医院。该院院长周行涛表示,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努力攻克疑难杂症。据了解,该院约70%的患者来自上海以外的全国各地,疑难杂症患者占比高。目前,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论证及许可下,洪佳旭团队正主持开展相关临床应用研究,未来或将应用拓展至其他遗传性眼科疾病的治疗上。(完)

邓莉

中科院走红博士回信网友,网友的留言更长!同样看哭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刷屏。该论文作者黄国平今日通过深圳商报&读创发文,讲述自己成长经历,并向网友和朋友的关心表示歉意和谢意。他在文中称,网络流传的致谢是被人节选后发布到网上的,现将完整版本附后(隐私相关的敏感信息已被隐藏)。在黄国平附上的致谢完整版本中,已将相关人员姓名隐去。黄国平自述,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先后就读于炬光小学和大寅镇中学;2004年升入仪陇中学,2007年在绵阳南山中学复读;2008年进入西南大学,2012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导师为宗成庆研究员,并在2017年7月毕业。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继续博士期间确定的研究课题,持续向目标靠近。给网友的一份信各位网友好:我是黄国平,因博士学位论文致谢意外受到大家的关注。网络流传的致谢是被人节选后发布到网上的,现将完整版本附后(隐私相关的敏感信息已被隐藏)。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我先后就读于炬光小学和大寅镇中学;2004年升入仪陇中学,2007年在绵阳南山中学复读;2008年进入西南大学,2012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导师为宗成庆研究员,并在2017年7月毕业。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继续博士期间确定的研究课题,持续向目标靠近。作为众多从大山走出来的学生之一,受益于国家、政府、学校、社会以及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包括但不限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中学、绵阳南山中学、西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尤其是博士导师宗成庆老师的悉心培养,我才能走到今天。还有许许多多我没办法列举的好心人,在此一并感谢!目前科研工作繁忙、精力有限,网上的留言与讨论,朋友的问候与关心,很多无法回复。在此向各位致以诚挚的歉意和谢意!也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黄国平敬上2021年4月19日他把苦难写成诗网友的留言更长!同样看哭昨日,中国青年报官微发布《直抵人心!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致谢走红》一文后,后台收到数千条网友留言。很多网友表示,平常很少在网上留言的自己,看完后也忍不住有话要说。文中没有报道作者的姓名,有人说:就当是自强之星群体的代表吧。还有网友说,他把苦难写成诗。在中青报官微收到的数千条留言中,很多人表示“感同身受”,并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同样看哭。“学会感恩、永不放弃”——这是很多网友共同的感受。让我们所有人一起加油努力吧!(原标题:论文致谢刷屏,作者今日回应!网友留言更长,同样看哭)来源:中国青年报、深圳商报、网友评论流程编辑:TF006举报/反馈【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绞刑架

新媒:中国机构称雄全球科研“新星榜” 高质量研究崛起

参考消息网9月21日报道新媒称,据《自然指数2018·新星增刊》统计,中国正在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科研中心。“自然指数”考量的是全球科研整体状况,会考察全球8000多家单位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最新的《新星增刊》则罗列了全球100家进步最快的科研机构,参考了2015年至2017年这些机构在82种高质量期刊上的新增发文数量。新加坡《亚洲科学家》杂志网站9月20日刊登题为《中国高质量研究在崛起》的报道称,“新星榜”的领先者显然是中国,因为中国的科研院所在前100名中占据了51个席位,明显领先于美国。美国有20家机构进入前100名,排在第二位。中国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和曲阜师范大学被认为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因为这四所院校的科研质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此外,榜单发布者在分析了百强名单上的中国高校后发现,有四所高校是最近30年成立的。它们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榜单发布者指出,从学科实力来看,中国在化学领域具备强大实力。除关注科研机构外,《新星增刊》还罗列了11位迅速推进科研成果的科学家,其中只有两位来自亚洲: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专家葛炳辉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杰明·金。葛炳辉的科研成果是提高了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能够获取尺寸小于1纳米的结构信息,相当于使观测单个原子成为可能。他目前正在利用这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探索催化材料。报道指出,由此可见,虽然中国在百强名单上占据主导地位,但美国似乎仍然保持着吸引科研人才的能力。

夫道

中国科学家巨资研究的成果,却在国际杂志上免费公开,这是为何

发表论文是毕业、评职称、晋升等等的重要依据,学者展示自己的研究所得,也需要发表论文。但是每一篇论文的发表都注入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甚至投入了大量资金。在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而费用的多少视期刊水平而定,当然最重要的也要看论文的水平,差距太大会被直接拒稿,也就是说,想交钱都没办法发表。相对于国内的期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期刊更具有权威性。所以,奇怪的现象便发生了,中国科学家巨资研究的成果,却选择在国际杂志上免费公开,供人学习,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有利于评职称科研是一项耗资巨大的事业,不搞科学研究,一个国家就没办法发展。但是为什么这些科研成果最终却被发表在一些国际杂志上,供所有科学家查看呢?对于科学家来说,科学没有国界之分,将全人类的智慧整合,才能诞生新的发明。而新的发明以谁先发表论文来判定发明权,在全世界科学家的监督下,才能找出自己的缺点并改进。在我国,发表论文是许多高校教师、医院甚至是事业性单位评职称的重要环节,职称晋升是对一个人工作的肯定,待遇也会大不同。所以,国内许多论文是为了评职称而发,许多论文发表平台的门槛参差不齐,甚至混淆了众人的眼睛,无法更直接的判断优劣。因此,科研工作者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杂志。相对于国内期刊来说,国际上一些顶尖的杂志对于审核和实验要求要严格很多,只有通过了层层审核,经过反复实验证明没有问题之后,才会被发表,权威性自然要高很多。而且,对于国际杂志的关注度,普遍较高,影响力也会大很多。所以在评职称之时,一篇顶尖杂志上的论文可以抵过国内几篇甚至是十几篇的论文,相比之下,科研工作者自然会更偏向于国际杂志。但是,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价格非常昂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总耗费金额也许都能买一艘航母了。研究方向更明确学者刘彩娥对此曾做过研究,经调查发现,中国科学家每发表一篇论文大概花费9万元左右的科研经费。而在SCI收录的英文论文中有几十万篇是中国学者发表的,科研经费保守估计超300亿元。为什么中国科学家巨资研究的成果,却选择在国际杂志上免费公开呢?而一艘航母的价格是30-50亿美元左右,在论文耗费方面确实超过一艘航母的价格了。但是,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可以激励我们同世界科学家的脚步看齐,取长补短。还有机会听取更高水平同行们的见解和点评,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往更深的研究方向递进,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发表之前需要杂志编辑的层层审核,尽可能的挑出其中的错误,达到论文发表的要求之后予以发表。当国际上许多该领域的顶尖学者关注到这些被发表的论文之后,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研究论文是否有问题。如此以往,科学研究之路才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用另一种方式交流研究所得,促进彼此成长。所以,发表论文不仅仅是让大家可以免费查看自己的研究成果,更是获得认可的过程。科学无国界,它集结了全人类的智慧,转而为全人类服务,也让许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防止论文造假相比于国际知名杂志的专业,国内期刊水平确实处于良莠不齐的境地。而且容易被造假,出现了不少假论文,假研究。2020创新资源大会召开之际,科技部网站披露了9起涉及购买论文、违反论文署名规范、套取科研资金的案件,而且论文造假中研究生占多数。论文造假,论文抄袭层出不穷,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似乎并不是一时之事,唯有长期坚持打击,才能有所改善。在国际顶级期刊上,这种行为不能说没有,但是频率往往比较小。比如现任何北科技大学教授的韩春雨,2016年曾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新的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论文发表之后,韩春雨受到国际关注,但是此后不久,关于实验是否可以重复的问题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争论,一时陷入争议。最终,以韩春雨主动撤回已经发表的论文结束此事,而是否能重复试验至今难有定论。有人称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是在免费为西方打工,这件事过于片面。这些杂志也为科学家公开所有科学家的论文,并非只有中国,只有在相互的学习中,才能更好的成长,更好的为人类服务。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核心科技却有国界。核心科技涉及国家机密,涉及国家利益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应违反。这也是当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帝国主义千方百计留下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原因。所以,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是对科研工作者的肯定,也是促进进步的一种方式,成果共享,才能更好的学习先进理念,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小结:发表论文就相当于向全世界宣布了发明权,所代表的意义重大。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方向选择非常重要,而检验自己是否选对了方向的方法之一,就是听取他人意见。将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上,吸引的当然是各个行业的重量级科学家,他们的评议非常宝贵。如此,对于中国科学家巨资研究的成果,却选择在国际杂志上免费公开这件事,大家还觉得会奇怪吗?而且,并不是只有中国科学家在这些杂志上发表文章,我国科学家同样能从这些平台查阅同行的论文,学习,提出问题。如此良性循环,才是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

不知恶死

港媒:中国科学家不再羞于宣介其研究成果

来源:环球网原标题:港媒:中国科学家不再羞于宣介其研究成果香港《南华早报》12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科学家不再羞于推介其研究成果 今年7月,当28岁的米日丁·穆太力普被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授予博士学位时,这位来自新疆和田洛浦县的中国年轻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已被发表在《自然·通讯》《美国化学学会杂志》等国际学术期刊上的33篇论文引用了400多次。今年12月10日,他又和他的导师、中国激光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潘世烈(应邀)在德国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一篇综述文章,讨论了晶体的发展将使激光束的精度和能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综述文章通常由被公认为相关领域带头人的科学家撰写。但语言障碍、将谦虚视为美德的传统文化,以及在研究方面的落后于人,意味着多代中国科学家很少向全球研究界发表综述文章。但近年来,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在科研投入快速增长、工业和军队对尖端技术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已在材料科学、基因编辑、量子通信、高超音速、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和核物理等研究领域获得突破。这些发展已使中国科学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立足之地,尽管目前尚不清楚他们发表综述文章的总数,但仅中科院在2019年就在(科技)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此类文章。对此,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红亮(音)表示,“我们不再羞于开口、参与竞争和宣传我们的研究。近来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已经唤醒中国科学家中的‘狼性’”。(作者陈冰琳,王会聪译)

时机

中科院报告显示:中国33个研究前沿排名世界第一

11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向全球发布了《2019研究前沿》报告和《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报告分析和解释了2019年全球科技发展布局和竞争结构,遴选出十大学科领域中排名最靠前的100个热点前沿和37个新兴前沿,评估了世界主要国家在上述领域中的研究活跃程度。   从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前沿数来看,2019年,美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80个,居全球首位,中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33个,位居世界第二,英国、德国和法国分列第三至第五。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总体来看,中国多领域表现突出,但仍存在短板。在十大学科领域中,中国在化学与材料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学,生态与环境科学这3个领域排名第一,在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等5个领域排名第二,而临床医学和天文学与天体物理这两个领域则排名较低。来源 人民日报编辑 李龙江编审 施昱凌

木石同坛

他放弃央企编制去做600元月薪学徒 如今惊艳所有人

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只有极少数咖啡师的职业生涯才能以如此多的奖杯来彪炳——它们分布在武林路皇后公园蜜桃咖啡最显眼抑或最不显眼的位置:进门齐胸高的吧台角,右手边一整排透明的柜子。说不显眼,是因为踏入这里,更吸引人的,是透过阳光的天窗、斑驳的墙面或绿植,以及空气中氤氲的青豆牛肉烩饭、泰式香茅脆皮鸡,或者班尼迪克蛋的香气。弯下腰,你才能看清每一座奖杯上具体的荣誉,最新的一座,标注着“2021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区总决赛第一名”,挡住了2020年第二名奖杯,它们的主人指向同一个名字,潘玮。而此刻,中午12点,有一条文身花臂的他接起前台电话,给客人指路。挂了电话,他又忙着帮结账的客人打发票,时不时还要拍一下服务生,“25号的餐等很久了,快去后厨催一下。”日常系着围裙忙碌的,正是潘玮。他是一名从2013年开始打比赛的咖啡师,也是这家简餐吧的主理人。和冠军咖啡师打交道,不免让我,一个平时连雀巢速溶都不怎么喝的小白发怵,并在脑海中预演了很多个画面——因为一窍不通被礼貌拒绝,因为某句外行无心的冒犯让对方不悦。但看到潘玮站在吧台忙碌,听到他笑着说,“咖啡不是大众饮品,还能是什么”,顾虑瞬间被打消。潘玮的过往里,有个性、专业,或者玄之又玄的行业浪潮。但更多的,像一个少年在咖啡江湖“出世”和“入世”的故事。从6000月薪央企编制到600元学徒工资4月1日,上海。2021年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区总决赛现场,潘玮出场。这是国内最高级别的咖啡赛事,冠军将获得代表中国,参加“咖啡界奥林匹克”的入场券。参赛选手需要在15分钟里,制作出4杯espresso(浓缩咖啡)、4杯奶咖、4杯特调,同时清晰讲解豆子的烘焙参数、冲煮参数,阐述咖啡豆背后的故事以及自己的理解。某种程度上,这场云集最顶尖咖啡师的比赛,除了比拼技艺,也像《一代宗师》里高手过招,拼的是“想法”。潘玮的比赛设计,像是一道高级米其林分子料理——运用二氧化碳气态、固态与液态的三种不同形态,赋予咖啡各异的风味与想象力。10年前的潘玮,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将被这种棕褐色的豆子改变。彼时,他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进入央企,朝九晚五,清闲稳定。和办公室的长辈喝喝茶谈谈天,一个月6000块,令人羡慕。但潘玮不是喝茶的人。从高中开始,为了做题提神,他就跑去星巴克。少年在20岁出头的时候都爱做梦,有本畅销书《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让他的梦有了具体的样子——拥有一家自己的咖啡店,无拘无束,来去自由。拿到编制和递上辞呈几乎是同一时间。潘玮不敢告诉父母,每天按时出门,在街上闲逛,看到有趣的咖啡店就进去喝一杯,感觉都是自由的味道。他想去星巴克打工,但因为文身被拒绝。于是,他辗转在各种连锁咖啡店里做学徒。说是学徒,实际大部分工作是切果盘。当他偶尔走进保俶北路的一家叫cafe of memory 的店,瞬间被那里的文艺气息吸引。潘玮至今记得,那家店的微博名字叫“尘世间一箱子”,这才是咖啡店该有的名字,也是自己该去的地方,他想着。老板是个胖胖的大连人。想过他这关不太容易,更何况他是“扫地僧”一样的人物:精品咖啡的概念还没流行时,店里就长年放着六七款各国的优质豆子,后来风靡一时的哥伦比亚、耶加雪菲、曼特宁……老板给潘玮做了三杯咖啡,两杯做坏了,让他品尝分辨,说对了就收他做学徒。潘玮没有辜负老板的看法——他一杯也没答对。但潘玮会磨人,有的是时间来店里“骚扰”老板。可能被他磨烦了,也可能店里生意忙不过来,老板收了潘玮,给他开600块一个月。潘玮吃住都在家里,撑不下去就找了很多兼职,早上去一家商业咖啡门店,下午去提供简餐的咖啡馆,晚上去老板那里学。潘玮知道,所有向现实低头的勉强度日,都是为了迎接自己开店的自由。他的第一次创业,咖啡店里也卖啤酒三年咖啡行业沉浮,一朝开店,潘玮会把店开成什么样?装修是朋克工业风,因为要省钱;晚上改卖精酿啤酒,因为要赚钱。当诗和远方变成现实的苟且,再文艺的梦想也抵不过一笔一笔的流水账单——更何况大部分投入还是“家里支援”的。潘玮和朋友合伙,把店开在城西一个楼盘的底商。这些年的咖啡经验反而让少年开始畏手畏脚,看得越多,他越觉得,“开咖啡店真的不赚钱”。精品咖啡刚刚在中国兴起时,杭州去咖啡馆的,都是真正的发烧友,点一杯咖啡,可以和咖啡师聊一个下午。而当咖啡市场慢慢被铺开,喝咖啡的人多了,懂咖啡的人似乎少了。精品咖啡店需要出品高质量的咖啡,但对应的高昂价格对普通客人缺乏吸引力。潘玮有过迷茫期,他试图去追寻咖啡师和大众之间的平衡。“咖啡师究竟能给普通客人提供什么?”一千个咖啡师会给出一千种答案,潘玮找到的答案是“生活”。他想,咖啡只是辅助生活的饮品,可能今天顾客进来,抱着笔记本电脑,那咖啡就是辅助办公的工具;明天三两好友进来,想找个地方坐下聊聊天,那咖啡就是辅助聊天的工具。所以,到了晚上,夜生活拉开帷幕,精酿啤酒就是更好的选择。于是潘玮可以拍胸脯保证,这家名叫“咖啡瘾”的社区店,是“咖啡馆里精酿啤酒最好喝的,也是精酿啤酒店里做咖啡最牛的。”潘玮觉得初心没变,毕竟养活自己才是头等大事。更何况那时地铁和公交都不太方便,愿意驾车来他店里喝咖啡的客人依然不少。只是,当咖啡店的生意步入正轨,潘玮却惊觉,自己似乎丢掉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要赶着去开门,晚上要忙着打啤酒,和客人聊天,等最后一位客人离开,收拾桌子,关灯,一看手机往往已经凌晨两三点……两点一线的生活把潘玮折腾得精疲力尽,午夜梦回,他突然想起几年前那个单纯爱喝咖啡的少年。在营利数字上涨的拐点,潘玮关掉了店。他很庆幸那两年“没亏钱”。只是,一切回到原点,从零出发。这些年,杭州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开了不少,也倒闭了不少,小蓝杯等裹着资本期待而来,市场教育仍在进行时。潘玮应聘蜜桃餐饮集团的咖啡培训师,同时作为蜜桃餐厅武林店的主理人。从此,把脚踏实地给了经营连锁餐厅,仰望星空给了一年一度的咖啡师比赛。打过比赛无数,凭国货云南豆夺冠2012年,西湖边,潘玮偶然观摩了一场咖啡师的比赛。咖啡师站在舞台前,众目睽睽下,迅速但有条不紊,脸上带着热爱与骄傲。他心中惊叹,“世界上原来还有这么酷的事情。”2013年,没啥准备,不懂套路,潘玮凭着一腔热血就上去比划,结果自然不理想,在杭州分赛区就被淘汰了。他就跑到各个分赛区录视频,研究别人比赛的演讲稿和创意主题,再加上自己琢磨,大学时期学习的劲头又重新涌了上来。2014年,再度在杭州分赛区落选;可是到了2015年,潘玮就拿到了中国咖啡师大赛杭州分赛区的第一名。“就觉得走到头儿了。拿了冠军,很酷。”潘玮说道。直到他拿到来自上海全国咖啡师大赛的邀请函时才反应过来,这才哪儿到哪儿的修行,要和各个分赛区的人一起切磋才是大事。此后,还有国际比赛,需要和肤色各异,或者咖啡传统消费国的顶尖高手过招。从此,人们记住了一个来自杭州、长发及腰的咖啡师。今年已经是潘玮参赛的第七年。往年选手们喜欢选择昂贵的豆子瑰夏,它自带高级的花香风味和细致的酸度,而今年,凭借原本位于咖啡豆鄙视链里中低端的“国货”云南豆夺冠,还是这个赛事的第一次。到苏州封闭备赛一个月,咖啡豆是潘玮参赛前两周临时决定换的。去年,潘玮第一次去到云南,他觉得作为中国的咖啡师,有必要选一支本土豆来研究出品。豆子经过72小时的厌氧处理,和使用干冰急冻12小时后解冻的牛奶结合;使用咖啡果皮,与同庄园的红树莓低温慢煮3小时,再加入酸奶中常用的酵母菌发酵密封,使之产生乌梅的风味,最后以加入大豆卵磷脂的咖啡花蜜水来增添甜度……赛程令人眼花缭乱。潘玮太熟悉这支豆子:他曾去云南,见过它们大片晾晒,烈日下像一片红色的海洋;也是从一年前开始,他在店里上新了这支豆子,烘焙,研磨,每日调整萃取参数,和氧化以及敏锐的顾客对抗。他在比赛里告诉评委:“为了能让大众在实际消费中也能品尝到咖啡的风味,我特意选择了这款门店同时出品的云南咖啡豆来完成今天的咖啡制作。”他实诚地说,瑰夏实在太贵了。咖啡是大众的,是普通的饮品,这也是我们和潘玮聊天时他一以贯之表达的理念。那些赛事上炫酷的设备与技术,恰如T台上前卫的锦衣华服,难以回归到日常。但赛事之余,潘玮仍愿意成为那个为大众做咖啡的冠军咖啡师,“我希望这家店餐品可以做到90分,咖啡60分就够了。”潘玮笑道。到了饭点,餐厅里的顾客慢慢多了起来,他略带歉意地告诉我们,因为前一阵参赛耽误了不少时间,让同事分担了不少工作,所以现在需要尽量站台,能补偿同事一点儿是一点儿。冠军的光环似乎并没有给店里的咖啡生意加持太多,不过潘玮并不在意。如今他有稳定的经营收入,有热爱的咖啡和比赛,爱人也在蜜桃的二楼开了音乐培训课。为了讨丈母娘欢喜,潘玮解开脏辫,剪掉长发。“现在这样没什么不好的,未来我还是会开一家咖啡店。到时候,我只卖咖啡。”潘玮说。(原标题《放弃6000月薪央企编制!小伙选择在杭州当600元月薪学徒,他的小店却惊艳所有人》。编辑 高唯)

男人心

“xièxiè,中国!”

4月15日,圣保罗州国关厅长塞尔逊和旅游厅长伦默兹在《巴西利亚邮报》联名发表题为《谢谢中国!》的署名文章,其中“谢谢”一词还使用了中文拼音书写。《巴西利亚邮报》文章标题文章表示,疫情之下,中国在做好本国抗疫的同时,积极为世界友好国家提供疫苗支持。目前,中国是唯一有效控制国内疫情、满足国内民众疫苗需求并为国际社会提供疫苗的国家。中国成功应对疫情危机离不开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出色的组织力、行动力和纪律性。文中还写道:“巴西和土耳其、印度尼西亚一道,成为这种合作模式的受益者,如果仅仅依靠欧洲和美国的帮助,我们这些国家可能会束手无策。”文中表示,由于位于圣保罗州的巴西布坦坦研究所与中国科兴公司合作,使得圣保罗州得以向巴西提供目前大约80%的疫苗。位于圣保罗州首府的布坦坦研究所去年以来与中国科兴公司就克尔来福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临床试验展开合作。一周前,布坦坦研究所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发的克尔来福新冠疫苗能够有效对抗在巴西、英国及南非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编辑:王瑜中国日报(ID:chinadailywx)综合中国驻圣保罗总领事馆官网、央视新闻报道

反以相天

研究结果出炉,专家又一个重大发现,这一领域中国才是真正的主力

嘴上说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该重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但是这么长时间以来,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国家却是真的少之又少。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一直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但是由于国际上普遍糟糕情况的存在,很多方面皆认为中国一样不过也都是说说而已。但其实事实上,专家发现各方面还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据环球网报道,最新研究结果出炉,专家称在这一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主力。据英国广播公司的相关报道显示,近期,在《自然》的科学期刊上,发布了一则报告。报告显示,研究人员通过对实地的考察以及卫星的观察,发现中国的大不同之处。对此,专家表示,对于中国两个区域的新造树林吸收二氧化碳规模的能力,各界果然是低估了。该国际研究团队专家指出,中国的两个区域加起来,其整体“碳汇”占据了中国全部的35%还要多一些。而这两个被低估的区域,一个是中国的西南地区,一个则是东北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部地区的云南、广西以及贵州三地,还有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地区。能够达到令专家吃惊的程度,足以见得这两个区域的整体减碳能力究竟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根据专家所说,在我国的这两个地区,其整体路绿化面积的扩展速度非常快,所以才会带来如此良好的减碳能力。早在不久前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正式做出宣布,称中国即将在2060年到来之前,完全实现全面碳中和的目标,以这样的情况为前提,足以见得中国的想法向来都不只是说说而已。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到十五年的时间之内,这些地区的相关省份已经形成了尤其大面积的快速造林状态,以每年增加四万公顷不止的面积迅速蔓延着,甚是了不起。专家指出,虽然中国目前的这些数据令人感觉到吃惊,但是他可以肯定,这样的数据有着绝对的信赖程度。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专家表示,他们特别利用了实地勘测以及卫星数据收集的两个方式进行探测,很显然,中国碳循环的工作进展稳定发挥是一个相当站得住脚的说法。事实上,证明不证明的都不重要,这么长时间以来,对于中国绿色制备的增长速度,这本是各界有目共睹的事情。美国NASA曾经对外指出,中国的植被占比面积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算大,仅仅只有6.6%,但是这并不能够意味着什么,中国的绿植增长速度依旧是值得认可的。因为数据说明一切,全球植被叶面积的净增长,有25%都是来自于中国,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也就是说,长此以往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建设的绿化带明显已经成为了让世界继续便“绿”的绝对主导力量所在。跟以前的地球比起来,现在的世界正在越来越绿。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当中中国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常年以来,我国对于树木植被播种的项目尤其重视。为了更好的避免沙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我国有关这个方面的产业也是得到了充分的 发展,这都是十足的好消息。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中国也是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当然,虽然中国一直在努力,但是世界之大,中国也无法干涉其他国家。因此,还需要各国都能够清楚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继续跟着中国的脚步,帮助世界变得更“绿”。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绿色,也是为了地球上的生物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而这更是需要各国都能够同时行动起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