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交流会在京召开必变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交流会在京召开

来源:经济日报2019年11月16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交流会在国家农业图书馆热烈召开。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院士代表研究生院作了题为“风雨砥砺,培育英才四十载;薪火相传,谱写教育新篇章”的致辞。他指出,经过40年的发展,研究生院培养类型不断丰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课程教学不断加强,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思政工作不断强化,育人体系不断完备。学科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4个学科被评为A+,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学科被评为A-,A类学科占参评时博士一级学科的60%,A+学科数在全国所有高校中与北航等院校并列第十二位。师资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制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划定导师禁行行为十三条。开放办学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化教育新格局不断形成。今年10月成为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院校。在校留学生来自全球57个国家,博士留学生规模位于全国农林类高校首位。先后与比利时列日大学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开展博士学位教育项目,其中中比项目成为国内农业领域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了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的式新突破。继续教育不断发展,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建成效不断显现。唐华俊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农科院研究生院要坚持开放办学,着力构建具有农科特色的国际教育新格局。立足“三农”事业,全面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农科教育服务“三农”、服务社会、服务发展,办好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厚望。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的办学实践,走出了一条科研机构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的成功之路。充分发挥“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的特色优势,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出一条国家级科研机构办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独具农科特色的办学理念、学科布局、培养模式、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监督体系,实现了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发展,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希望研究生院坚定不移围绕国家需求和产业需要培养高层次人才,谱写农科研究生教育崭新篇章。将全院科技、人才、平台等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着力办好研究生教育,打造新时代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升级版”。服务“三农”事业。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祁阳站精神、南沙精神和中棉所精神,主动服务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出车

全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北大清华也被这所学校压下一头!

随着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考研这条路,考研大军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了。而研究生也是我国学生科研的主要力量,也是科研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那么哪所大学的研究生院实力更强呢,竟然让北大和清华也只能屈居第二和第三?排名第一的高校,前身就是中国顶尖的研究生院,即中国科学院大学。其是中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科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型高等学府,“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也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学校在学研究生4.57万余名。而此次排名第二第三的则是国内高校的霸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此次也是扬眉吐气了一番,超越了清华大学。排名第四的是浙江大学,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曾被誉为“东方剑桥“。学校的科研实力也是非常强的,多次获得国际性大奖。而排名前十的高校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而国内经常出现在前十的南开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并没有出现在前10,还是比较让人意外的。西安交大的研究生院仅排名第16,四川大学也是排名第11,无缘前10 。而南开大学也是排名第27,勉强挤入前30。不过此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没有进入前10还是比较让人意外的,毕竟其是国内科研强校,实力强大,但是仅排在第17。不过细想,确实是情理之中。因为中科大的学生很多在继续深造时都选择了国外顶尖高校或者国内高校。而在此榜单中,还有些表现优异的高校,比如上海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此次上海大学排名第42,超过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等一众实力强劲的对手。河海大学排名第59,也是超过了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等高校,表现不错!各位读者你们认为哪所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最强呢?欢迎评论区内留言讨论!

彩虹鱼

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兽医学院部分学生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情况通报

2019年12月7日17时,黑龙江省疾控中心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监测到省农垦总医院诊断6例布病,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兽医学院(哈兽研)学生。发现疫情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卫生健康委立即成立专家组,连夜到省农垦总医院、哈兽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置工作。截至10日17时,此次疫情相关报告布鲁氏菌抗体阳性者13人,其中布病确诊病例1例、疑似2例、隐性感染10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前去就诊的49名学生均来自于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其中37人今年8月份在兰州兽研所实验室有短期动物接触研究工作,在哈学习期间无动物接触史,最终确诊13例感染者。另12名8月份未到兰州兽研所工作过的学生均未感染。专家评估认定此次疫情为输入性疫情。省卫生健康委已组织感染科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对所有感染者密切观察,科学研判,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加强临床治疗。对相关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避免过度恐慌。布病为人畜共患疾病,传染源主要是牛羊等染疫动物,人与人之间不传染,不会造成疫情传播。+11

反以相天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交流会在京召开

本网讯 11月16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校友代表、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和副主任郭玮等出席会议。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主持会议。张桃林指出,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的办学实践走出了一条科研机构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的成功之路,形成了独具农科特色的培养体系,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研究生院要坚定不移围绕国家需求和产业需要培养高层次人才,全面提升办学和服务“三农”能力。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内涵式发展,服务“三农”事业,主动服务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唐华俊强调,研究生院要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两个一流”的指示要求,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着力建设一流学科体系、培养国家栋梁之材,构建具有农科特色的国际教育新格局,全面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三农”、服务社会、服务发展,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厚望。会上还举行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校友之家”揭牌仪式,“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发展基金会”启动和捐赠签约仪式。

浮之江湖

中国农科院:科研产出和影响力已处国际农业科技创新第一梯队

1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2021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20年,全院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的各项工作部署,积极配合中央巡视组开展政治巡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院所改革发展,如期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任务。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过去的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选育与推广了“华浙优261”水稻、“中麦895”小麦、“中黄6106”大豆等一批主粮品种,有力支撑“藏粮于技”。推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入临床三期,研发草地贪夜蛾高效精准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国内首款鸡全基因组选育芯片,创制抗球虫新兽药,实现农药残留手机拍照快速检测。组织实施油菜、马铃薯、生猪等14个产业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示范区种植业平均增产28%,节水35%,节肥25%,节药30%,亩均节本增效400元,示范区养殖业节本增效达30%。会议指出,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再创佳绩,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获得省部级奖励25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得新兽药证书9项,其中一类新兽药3项。审定(登记)品种359个,其中国审233个。制定各类标准487项。强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全院成果转化收入再创历史新高。会议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院推广新品种300余个、新产品700余个、新技术200余项,20余项技术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农业主推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派出700多专家团队,1.2万人次科技人员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辐射带动9.7万个贫困户增收,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顶尖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27篇,SCI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在10家国际顶尖同类机构中排名第4,研究前沿核心度指数排名第5,作物、畜牧、植保、兽医4个学科获得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成绩,科研产出和影响力已经处于国际农业科技创新第一梯队。建立全资和控股院所办企业87家,资产总规模达43亿元。累计获得有效发明专利2964件,取得植物新品种权338个,新兽药、新农药46项。全院成果转化收入连续2年突破10亿元。牵头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9项,占农口立项数的1/5。“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全球最大的大动物P4实验室单体设施,国家种质资源库结构封顶。形成西部中心、成都中心、南繁研究院、深圳食品谷、北方水稻中心等区域性农业综合研究中心区域布局网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72项,较“十二五”同比增长12%。获国家科技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授奖成果的约1/4,较“十二五”增加5项。获得中国专利奖30项。新增两院院士6名,新增国家级人才252人,培养自有人才580余人,引进海外优秀人才240余人。国家合作网络覆盖100多个国家科研机构、近50个国际组织和私营部门,建有127个国际合作平台。同时,科研任务和团队管理机制基本构建,科研放管服、破“四唯”改革深入推进,院所管理规则和章程不断完善,农科特色监督体系初步建成。会议指出,以上成绩的取得,标志着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三五”改革创新事业的胜利收官。(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后备箱

中国农科院:科研产出和影响力已处国际农业科技创新第一梯队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中国农科院:科研产出和影响力已处国际农业科技创新第一梯队1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2021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20年,全院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的各项工作部署,积极配合中央巡视组开展政治巡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院所改革发展,如期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任务。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过去的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选育与推广了“华浙优261”水稻、“中麦895”小麦、“中黄6106”大豆等一批主粮品种,有力支撑“藏粮于技”。推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入临床三期,研发草地贪夜蛾高效精准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国内首款鸡全基因组选育芯片,创制抗球虫新兽药,实现农药残留手机拍照快速检测。组织实施油菜、马铃薯、生猪等14个产业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示范区种植业平均增产28%,节水35%,节肥25%,节药30%,亩均节本增效400元,示范区养殖业节本增效达30%。会议指出,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再创佳绩,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获得省部级奖励25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得新兽药证书9项,其中一类新兽药3项。审定(登记)品种359个,其中国审233个。制定各类标准487项。强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全院成果转化收入再创历史新高。会议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院推广新品种300余个、新产品700余个、新技术200余项,20余项技术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农业主推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派出700多专家团队,1.2万人次科技人员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辐射带动9.7万个贫困户增收,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顶尖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27篇,SCI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在10家国际顶尖同类机构中排名第4,研究前沿核心度指数排名第5,作物、畜牧、植保、兽医4个学科获得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成绩,科研产出和影响力已经处于国际农业科技创新第一梯队。建立全资和控股院所办企业87家,资产总规模达43亿元。累计获得有效发明专利2964件,取得植物新品种权338个,新兽药、新农药46项。全院成果转化收入连续2年突破10亿元。牵头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9项,占农口立项数的1/5。“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全球最大的大动物P4实验室单体设施,国家种质资源库结构封顶。形成西部中心、成都中心、南繁研究院、深圳食品谷、北方水稻中心等区域性农业综合研究中心区域布局网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72项,较“十二五”同比增长12%。获国家科技奖36项,占全国农业领域授奖成果的约1/4,较“十二五”增加5项。获得中国专利奖30项。新增两院院士6名,新增国家级人才252人,培养自有人才580余人,引进海外优秀人才240余人。国家合作网络覆盖100多个国家科研机构、近50个国际组织和私营部门,建有127个国际合作平台。同时,科研任务和团队管理机制基本构建,科研放管服、破“四唯”改革深入推进,院所管理规则和章程不断完善,农科特色监督体系初步建成。会议指出,以上成绩的取得,标志着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三五”改革创新事业的胜利收官。

张钟

中国农业科学院通报疑似布鲁氏杆菌感染事件:65人呈阳性

12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通报疑似布鲁氏杆菌感染事件,截至目前,共检测263人份,经甘肃省疾控中心确认呈现血清学阳性65人。血清学阳性人员中个别人员自感有身体不适现象,其余人员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通报称,11月28-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先后报告有4名学生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接到报告后,兰州兽医研究所立即派人陪同学生前往医院诊治,同时成立调查小组,关闭相关实验室并开展调查。截至目前,共检测263人份,经甘肃省疾控中心确认呈现血清学阳性65人。血清学阳性人员中个别人员自感有身体不适现象,其余人员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事件发生后,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派工作组赴兰州指导和督促兰州兽医研究所做好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控中心、甘肃省疾控中心、甘肃省兽医局、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兰州市疾控中心、城关区和七里河区疾控中心等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组、治疗专家组,到兰州兽医研究所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协调诊断治疗。目前正在采取多项措施治疗人员。一、积极对血清学阳性人员进行诊治。在首例阳性发生后,11月29日组织学生进行诊治。阳性报告数量增加后,在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和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及疾控中心的协调下,邀请相关专家研究制定了治疗方案,确定诊治医院,并开辟绿色救治通道,对学生进行检查、诊治。二、配合卫生健康委认真追查疫源。收到报告后,封闭相关实验室、实验动物、动物舍,配合流行病学调查组调查40多人,配合调查组对动物房饲养实验动物实验室进行了取样,对阳性人员用餐餐厅、研究所周边饭馆进行调查。目前,具体的疫源调查工作正在进行。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编辑/董伟

上漏下湿

202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生复试通知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公告和《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精神,我所拟于2019年9月27至28日进行推免生复试,现将复试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报到时间及地点时 间:9月 27日(周五)上午7:40地 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一楼大厅二、日程安排9月27日(周五)上午8:00 体检9月27日(周五)上午10:30-11:30 现场资格审查9月27日(周五)下午2:00-4:00 笔试9月28日(周六)上午8:30-11:30 面试(包括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三、说明具体工作安排请见附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复试工作手册》。复试人员为已在我院“推免申请系统”中报名并通过研究所审核(以接到科技处电话通知为准)的考生。请各位考生根据《手册》要求,携带好个人材料,准时来所参加复试。特此通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2019年9月24日原标题: 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复试工作通知

是何人也

中国农科院博士留学生居全国农林类高校首位

本报北京11月17日电 (记者蒋建科)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院士在16日举办的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交流会上说,该院今年10月成为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院校。在校留学生来自全球57个国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个,博士留学生规模位于全国农林类高校首位。40年来,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已经形成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四大学科门类,培养了15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说,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唐华俊表示,经过40年发展,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学科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作物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4个学科被评为A ,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学科被评为A-,A类学科占参评时博士一级学科的60%,A 学科数在全国所有高校中与北航等院校并列第12位。先后与比利时列日大学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开展博士学位教育项目,其中中比项目成为国内农业领域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了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

菊原

中国农科院与北京大学联手打造农业科教融合样板

工人日报客户端9月8日电 9月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在京举行战略合作座谈会和协议签订仪式,双方将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互利共赢”为原则,通过开展全方位的务实合作,强强联手打造科教深度融合全新模式。北京大学是我国最著名的文理工医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中国农科院是农业科研创新的“国家队”,是引领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战略科技力量,双方有着相近的发展理念、相似的目标愿景、相通的战略优势。此次双方推动合作,是推进科教融合、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实质举措,对于服务我国农业产业重大科技需求,助力我国农业科技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具有重要意义。双方的强强合作,将充分发挥北京大学雄厚的基础研究能力与学术创造力,以及中国农科院完整农业学科门类和强大应用研究体系优势,共同解决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为实现我国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全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据介绍,根据协议,双方将瞄准“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的目标,围绕支持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建设、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合力打造国家“三农”高端智库、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农业科教深度融合全新模式。(工人日报记者 黄哲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