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三星1.7mm55寸液晶拼接屏入驻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业报

三星1.7mm55寸液晶拼接屏入驻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液晶拼接屏博慈商显服务商作为终端显示行业的“主导者”,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众多用户提供“视觉之美”,感受“视界之暖”的主体。博慈商显自成立以来,主要服务于各个行业,如:商业展示、企业展示、紧急调度、监控管理、平安校园等。准确的说博慈液晶拼接如今在这个科技时代中以及各个行业中都占据着一定的位置。拼接屏近日,博慈商显就以自主报关的8台三星1.7mm55寸液晶拼接屏以两组2×2移动拼接方式成功入驻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展示中心,为其打造了两套多功能互动展示系统平台。而博慈此次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提供的两套展示系统都以卓越创新的品质与技术成功获得了用户的认可与赞扬。三星液晶拼接屏由博慈之手打造的平安校园、智慧校园的重大典型案例不计其数,也正是因博慈具有较多的大型成功典型案例引起了正在终端显示行业中寻觅的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注视。最终在双方几番详细的沟通与了解后,达成了此次合作的共识。博慈在确保用户的使用最大利益化以及安全化,派出了公司具有多年安装经验的工程师对其安装现场进行了实地的勘察与核实,在所有安装设备就绪的情况下,博慈对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安装现场进行了施工。三星拼接屏博慈为其提供的两套2×2拼接的展示系统,都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定制化的设计。而系统中采用的终端显示设备才是整个系统中的焦点,该款三星55寸液晶拼接屏拥有着极致窄边拼接缝隙仅为1.7mm,外加超高的清晰度、高亮度、高对比度、高分辨率以及色彩饱和度,由此可见,该产品是具备超强的画面表现力。而三星1.7mm55寸液晶拼接屏还具备了超长使用寿命长达60000小时以上,并且能够7×24小时不间断的运行工作的超稳定性能,都足以说明它存在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展示中心将成为改观视觉的重要“使者”。三星55寸液晶拼接屏博慈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展示核心做了一个实施的贯彻,同时也为受众者的视野带来新奇的认知,为用户的使用需求给予最大的贡献。项目如今已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审核与通过,也同时对于博慈给予的解决方案表示极度的认同。

磨刀工

西南交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召开交流座谈会

未来网高校频道4月18日讯(记者 侯智 通讯员 阮琦)4月17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在犀浦校区综合楼611会议室召开交流座谈会,校院双方就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绿色化工及排放意向性合作领域进行充分交流。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茂华,西南交大校长徐飞、副校长何川、首席教授范平志等出席会议。徐飞指出,高研院此行是传经、合作、共赢、交流之旅,西南交大与高研院渊源诸多,二者合作理所应当。西南交大在轨道交通领域享有盛誉,如何在上海与成都、东部与西部、科研院所与大学之间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既是情感之所在,也是工作规范之所在,更是工作态度之所在。徐飞强调,西南交大与高研院的学科布局、人才队伍培养计划有诸多耦合性,期待双方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开展“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务实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王茂华介绍了高研院概况、科研方向、张江实验室布局。在未来,高研院将全力筹建张江国家实验室,助力上海张江综合性科学中心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王茂华表示,此行是学习、圆梦、合作之旅,希望双方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领域展开后续合作。座谈会上,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周祚万介绍了学校、科研工作及重点科研成果。学校相关职能部处负责同志、专业教师参加座谈。据悉,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科研机构,坐落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高研院积极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研究,加强与海内外研发机构、大学和企业的合作,集聚海内外杰出学者,促进我国相关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技术引领者,加快科学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实践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科技与金融、科技与文化的四结合,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研、产、学、用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科教机构,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相关领域的技术支撑与决策支持。摄影:鞠红伟

大团圆

泸天化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签署合作协议 对润滑剂产品等进行技术攻关

挖贝网12月12日消息,泸天化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润滑油基础油绿色工艺、新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工艺和环保型工业润滑剂产品进行技术攻关。据介绍,合作将启动三个技术开发项目,基于脂肪醇、脂肪酸和聚氧乙烯醚等产品和原材料,围绕润滑油基础油绿色工艺、新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工艺和环保型工业润滑剂产品进行技术攻关,合作期限为10 年。泸天化称,公司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需求及产业升级发展趋势,结合高研院在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学品方面强大的研发能力,双方将合作推进精细化学品的技术开发、工业化示范和商业化推广,促进双方在精细化学品领域深度合作,实现长远发展。泸天化表示,如果本次合作中所涉合作业务能顺利实施,将对公司未来产业升级和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该业务合作不会对公司目前经营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公司主要业务不会因履行本合同而对上述合同当事人形成依赖。来源: 挖贝网

祈雨

上海高研院等在分子筛多孔材料研究中获进展

近年来,有机液体载体(LOHC)储氢技术具有储氢容量大、应用安全、高效环保、可实现远距离储存和运输等优点,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开发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单一催化剂以连续吸收和释放LOHC中的氢,仍是挑战。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予罕、陈新庆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高效可重复使用的双金属Pd-Rh纳米粒子(NPs)多孔材料催化剂(如图1),利用其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协同效应,有效促进了N-乙基咔唑(NEC)的加氢和十二氢-乙基咔唑(12H-NEC)的脱氢,可逆地进行了多次高储氢量的加氢和脱氢的循环。同时,多种原位表征证明其优异的活性归因于多孔材料载体表面的双金属Pd-Rh 纳米团簇结构。相关科研成果以Reversible hydrogenation and dehydrogenation of N-ethylcarbazole over bimetallic Pd-Rh catalyst for hydrogen storage为题,发表在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图1.双金属Pd-Rh多孔材料催化剂及其循环加氢脱氢性能在分子筛材料合成的基础研究领域,针对合成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高结晶度分子筛的问题,该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谋华合作,首次报道了伽马射线在分子筛合成领域的应用。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同时表明,通过伽马射线辐照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可加速NaA、NaY、Silicate-1和ZSM-5等分子筛的晶化过程(如图2),缩短分子筛的晶化时间。相关研究成果以GammaRay Irradiation to Accelerate Crystallization of Mesoporous Zeolites为题,发表在上,并被评为热点文章(Hot paper)。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科院院青促会项目的资助。图2.伽马射线辐照合成路线快速可控制备不同结构分子筛示意图【来源:上海高等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若牧羊然

上海高研院流动化学气液泰勒流的精准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唐志永和副研究员张洁带领的工程科学团队在流动化学气液泰勒流的精准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Regulation of Gas-Liquid Taylor Flow by Pulsating Gas Intake in Micro-channel为题,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博士张亚恒为论文第一作者。微通道反应器具有热质传递速率快、内在安全性高、易集成放大等优点,在流动化学领域强化材料、精细化学品合成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在众多流型中,气液泰勒流操作区域宽、轴向返混低、径向混合好,是一种适合各类反应的理想操作流型。然而,如何高效调控气液泰勒流,进而实现微尺度下反应过程的精准控制和强化具有挑战性。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利用脉动力场以精确调控气液段塞流的新方法。整个体系利用脉动进气,使气液流动系统受到周期性的强惯性力作用的施加,从而调控液柱内部的径向混合和轴向扩散。相对超声等其他外加力场,该方法操作简单,仅需一个电磁阀系统即可达到调控目的。该研究结合可视化流动实验研究和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分析研究了脉动进气方式调控气液段塞流的时空迁移规律特征。研究人员利用高速摄像机实验,测得脉动工况下微尺度气液界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特征值,并将实验气泡长度与模拟结果对比,有效验证了CFD模型的准确性。此外,还分析了气泡形成过程中涉及的作用力及脉动力场下气泡长度和速度特征。研究发现,脉动效应可增大惯性力对流型的施加影响,气泡主体流动速度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且主波动频率与脉动频率相同。该研究为流动化学气液泰勒流提供了新的调控思路,可作为一种普适的方法在强化微通道中化学反应过程中得到应用。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科院STS计划和壳牌前瞻科学项目的资助。图1.矩形波脉动进气调控微通道气液泰勒流图2.微通道中气泡形成过程中气体相分布变化(v0=0.1m/s, ε=0.5, f=8Hz)图3.(a)T型气液两相汇集处各作用力与脉动频率关系,(b)两相汇合后下游位置的气泡速度曲线(v0=0.1m/s, ε=0.5, f=8Hz)【来源:上海高等研究院】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工技不巧

广西科技厅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商泰国曼谷创新中心建设事宜

5月25日下午,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坤华率队到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座谈,就共建泰国曼谷创新中心工作开展深入交流,并达成初步共识。▲会议现场曹坤华对前期双方共建曼谷创新中心取得的初步成果表示赞许。他指出,随着2019年2月22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当选为中科院曼谷创新中心副理事长单位、他个人当选为副理事长,广西与中科院共建曼谷创新中心的组织架构初步建立;中科院面向东盟落地广西的部分高科技项目有序推进;与泰国科技管理部门、泰国商界、泰国企业界的对接渠道也初步建立;一系列初见成效的工作为下一步曼谷创新中心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坤华在座谈会上讲话曹坤华同时指出,曼谷创新中心应立足泰国,以泰国市场来带动东盟其他九国的市场,扩大辐射效应,促进技术梯次转移,通过泰国向周边国家转移我国技术成果,打造成为依托泰国走向东盟国际市场的枢纽创新中心。同时,也要以泰国为支点,广泛推动东盟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到我国转移转化,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向互动的创新合作平台。为全国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工作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广西科技厅将从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大力支持曼谷创新中心建设。目前,已下达广西创新驱动发展重大专项项目推动曼谷创新中心建设,希望以重大专项资金为牵引,调动各方力量,开拓市场运作机制,实现曼谷创新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希望在项目资金出境,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合作模式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达到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共赢的局面。▲中科院曼谷创新中心主任姜标在座谈会上讲话中科院曼谷创新中心主任姜标对曹坤华厅长的讲话表示高度赞同,给予积极回应。他表示,欣闻中科院将与广西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备受鼓舞。上海高等研究院将继续深化与广西科技厅、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合作,努力将曼谷创新中心建设成为中科院与广西合作的示范性工程。姜标还详细介绍了中科院拟在广西和曼谷创新中心转移转化项目的情况,双方与会人员还就具体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磋商和对接。本次座谈会高效务实,双方在合作方向上达成了一致性意见,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统一了认识,明晰了路径。广西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蓓参加相关活动。广西科技厅对外交流合作处、法规综合处,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广西科技情报所负责人随同调研、座谈。相关背景介绍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简介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国立科研机构,坐落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 2012年11月正式成立。该研究院聚焦空间科技、交叉前沿与先进制造、信息科学与技术、能源与环境、健康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定位于开展原始创新研究,为战略新兴产业提供核心技术和集成技术解决方案,探索科技与经济、教育、金融、文化结合的发展模式。曼谷创新中心简介曼谷创新中心于2017年12月8日在泰国曼谷正式成立,是第一个以促进国内外联动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海外代表机构,致力于推动中国创新成果“走进”东南亚,推动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建设。曼谷创新中心理事会包括7位副理事长和14位常务理事。2017年6月,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坤华带队赴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对接,提出合作共建泰国曼谷创新中心。2018年9月,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联合中科院曼谷创新中心、泰国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署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中泰科技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确定三方合作共建曼谷创新中心。2018年11月,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联合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共同申报了广西创新驱动发展重大专项《中泰技术转移孵化创新平台建设》,并获得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立项,为双方今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来源:广西科技厅

鬼见愁

百度与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签约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培养AI人才

发展与创新之要莫先于人。随着AI的应用价值不断显现,AI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愈加突显。2021年1月16日,百度与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将围绕“计算+”领域,面向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与应用,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合作,携手推动大跨度的学科交叉和大范围的产教融合,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进一步构筑中国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发展生态。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和重大科创平台,是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标杆和创新载体。1月16日,由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主办的 “计算+AI 赋能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在沪召开,当天,宣布成立高研院战略咨询委员会,产学研各界专家线上线下方式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计算+AI”学科交叉中的技术创新、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等话题。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参会并分别致辞。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宣读高研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名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潘云鹤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发表视频致辞。高研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陈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李颉四位大咖带来主旨报告。论坛当天还举行了高研院与合作企业的签约仪式。百度集团副总裁、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吴甜代表百度与高研院签约,并将共建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育人联合体暨人工智能微专业。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与百度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据介绍,人工智能微专业是为了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探索科教融合、产教协同的人工智能一流人才的培养模式,由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发起,联合百度等企业共同建设,以课程共建共选、学分互认、证书共签的形式,面向长三角高等教育深度合作的创新模式,保证了微专业课程的高质量与高水平,为构筑人工智能发展先发优势培养战略资源力量。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育人联合体暨人工智能微专业发布仪式高研院与百度的合作将基于飞桨展开。飞桨作为百度“AI大生产平台”的基础底座、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开源开放、功能完备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经过在百度多年的应用实践和在开源社区4年来的全面打磨已成熟稳定,可支撑大规模产业应用、教学与科研。事实上,除了此次合作,百度基于飞桨在华东地区合作覆盖广泛。2020年7月,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中,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就与百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应用,推进全国首个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在浦东新区的落地,加速城市新一代智能管理。同年下半年,百度AI快车道在上海、南京等多个华东地区进行实操教学培训活动,为区域企业的AI应用提供助力。2020年年末,百度还携手浙江大学“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共同打造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微认证课程体系。近些年来,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深度学习技术不断获得突破性进展,并推动着AI技术广泛落地、创造新的价值,而要实现这一点又离不开AI复合型人才的加持。AI复合型人才需要既了解AI技术,又具备业务与商业理解能力。为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提供更多真实AI实践的机会与环境,百度作为国内AI领域的领军者积极联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建立起人才培养生态。在支持AI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百度联合教育部、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等面向全国高校开设“深度学习师资培训班”。师资培训班采用“理论讲解+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实验讲解、实验操作、比赛PK及竞赛分享等方式多管齐下,帮助高校一线教师“亲历”技术从开发到落地部署的全流程,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让其能够将前沿技术、落地方案带回课堂。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800名教师参与培训,200+高校开设AI学分课,惠及数万学生。与此同时,百度还积极开展AI赛事,已举办50多场国内外顶级AI竞赛,包括有技术界“奥斯卡”之称的2020百度之星大赛、选拔与培养全球顶尖AI大数据人才的国际大数据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奖等。百度飞桨的学习与实训社区AI Studio面向高校提供了全套教学资源包、亿元算力支持,与高校共建课程体系;推出了业内首个深度学习工程师认证及深度学习工程师中级认证;联合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推出系列人工智能书籍教材,面向青少年推出AI科普读物《大圣陪你学AI:人工智能从入门到实验》。2020年6月,百度宣布未来5年培养500万AI人才计划;同年12月,百度还发布了飞桨“大航海”计划,并首先推出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启航计划,宣布在未来三年,将投入总价值5亿元的资金与资源,支持全国500所高校,重点培训5000位高校AI教师,联合培养50万AI未来人才。AI时代浪潮之下,飞桨正持续为“产学研”携手共建AI人才培养的繁荣生态提供着重要助力。2021年,百度作为国内AI领域“头雁”企业,将继续创新技术、积极联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夯实人才培养的生态建设,从而进一步让AI深入渗透到各个领域、促进智能经济的快速发展。

师心

上海高研院等实现纳米材料界面的原位精准原子级调控

表界面结构是决定纳米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以负载型催化材料为例,金属颗粒与氧化物载体之间形成的界面在一些重要反应中起关键性作用,但如何调控这一活性界面,具有挑战性。金属颗粒在负载过程中与基底形成的界面具有随机性,目前,负载完成以后亦缺乏有效手段对界面进行“精修”,这使得精确调控颗粒与氧化物间的活性催化界面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丹麦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经过长期合作,利用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位表征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原子尺度下一氧化碳催化氧化过程中观察到的催化剂界面活性位点的可逆变化进行解析,理解了活性界面与反应环境之间的动态原位相关关系,提出并首次实现了界面活性位点的原子级别精准原位调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上,该研究对如何从机制出发,自下而上的实现材料、器件结构和功能的精准调控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负载在二氧化钛表面的金颗粒是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重要催化剂,也是工业催化研究中的常见组合。浙江大学依托原位环境电镜开展催化反应实验,通过原子层面的原位表征,首次发现两种现象:看到催化反应时金颗粒发生面内(外延)转动(约9.5°),首次通过可视化实验直观证明了活性位点位于界面;发现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催化时,金颗粒转回到原来的位置。为了完全确认转动现象,实验团队从侧视与俯视两个角度,进行了精细审慎的表征。之所以如此慎重,是因为此次看到的催化剂旋转现象,通常被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现象:因为金颗粒和二氧化钛结合在一起时,形成了新的化学键,“焊接”牢固(有外延关系),即便是被高能量的电子束轰击,也岿然不动。是什么让“不可能”成了“可能”?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背后的机制是什么?这是否可以被利用来实现催化剂界面精确调控的梦想?上海高研院理论团队根据实验结果,猜测诱导颗粒转动的“元凶”是界面吸附的氧,并就此推测,进行了系列的第一性原理及纳米尺度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界面缺氧状态下的颗粒在与二氧化钛载体紧密结合的同时丧失了一定的吸氧能力,转动了一个小的角度之后的颗粒界面则能够提供多且好的吸附氧活性位点。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吸附氧结合,适应高氧环境,颗粒转动由此发生。然而,在界面氧被活化与一氧化碳反应之后,颗粒又回到了原有位置,以便与载体紧密结合。基于上述理论认识,研究人员进一步提出通过改变反应环境(更换气体环境与控制温度)以精确调控界面的设计思路,并最终在原位电镜实验中实现。上海高研院博士朱倍恩指出:“固体晶体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稳固的材料,对固体晶体材料的调控必须从其生长过程着手,一旦材料成型再进行调控,这是不容易的。就像乐高玩具,如果我们想要重塑其结构,必须进行拆解才能够再构。但近年来的原位研究显示,纳米固体晶体材料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硬”,而是更像橡皮泥一样具有较强的原位可塑性。”这些原位实验现象昭示了一种革命性的原位“智造”纳米材料的可能性,但这一切的前提是研究人员能够合理预测其变化。近年来,上海高研院研究员高嶷团队致力于原位理论新模型“从0到1”的建设,通过发展一系列理论模型,论证了纳米材料从平衡结构到非平衡结构演化过程的可预测性(Phys. Rev. Lett. 2014, 112, 206101;Nano Lett. 2016, 16, 2628;Nature Commun. 2016, 7, 13574;Phys. Rev. Lett. 2019, 122, 096101;Phys. Rev. Lett. 2020, 124, 066101);在实验合作中,展现了理论模拟对原位实验现象从理解到设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6464;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6827;Proc. Natl. Acad. Soc. 2018, 115, E3888;Nano Lett. 2019, 19, 4205;Nature Catal. 2020, 3, 411;Nature Commun. 2020, 11, 3349),并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在《化学研究报告》和《德国应用化学》发表综述,总结了该团队的理论模型及在实验中的广泛应用(Acc. Chem. Res. 2018, 51, 2739;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2171)。在2020年初的《科学》上,研究人员合作利用原位环境电镜和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热力学研究,证明了二氧化钛表面水分子结构在不同反应环境中的可逆变化,为理解氧化物表面在真实条件下的催化机制提供了原子尺度的基本认识(Science 2020, 367, 428)。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再次证明了利用反应环境原位精准调控材料功能表面与界面的可行性和广阔未来。浙江大学博士袁文涛、上海高研院博士朱倍恩和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方珂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电镜中心教授王勇、上海高研院研究员高嶷、丹麦科技大学教授Wagner和博士Hansen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张泽,浙江大学教授杨杭生和博士研究生欧阳,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小艳参与了该研究。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上海超算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共同资助和支持。图1.Au-TiO2界面的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图片来源于Science)图2.温度和压力进行的Au-TiO2界面操控(图片来源于Science)【来源:上海高等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拉丁区

百度与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签约合作 共建“计算+AI”产学研创新生态基地

发展与创新之要莫先于人。随着AI的应用价值不断显现,AI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愈加突显。2021年1月16日,百度与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将围绕"计算+"领域,面向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与应用,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合作,携手推动大跨度的学科交叉和大范围的产教融合,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进一步构筑中国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发展生态。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和重大科创平台,是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标杆和创新载体。1月16日,由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主办的 "计算+AI 赋能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在沪召开,当天,宣布成立高研院战略咨询委员会,产学研各界专家线上线下方式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计算+AI"学科交叉中的技术创新、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构建、创新性人才培养等话题。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参会并分别致辞。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宣读高研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名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潘云鹤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发表视频致辞。高研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陈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李颉四位大咖带来主旨报告。论坛当天还举行了高研院与合作企业的签约仪式。百度集团副总裁、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吴甜代表百度与高研院签约,并将共建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育人联合体暨人工智能微专业。(图: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与百度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据介绍,人工智能微专业是为了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探索科教融合、产教协同的人工智能一流人才的培养模式,由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发起,联合百度等企业共同建设,以课程共建共选、学分互认、证书共签的形式,面向长三角高等教育深度合作的创新模式,保证了微专业课程的高质量与高水平,为构筑人工智能发展先发优势培养战略资源力量。(图: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育人联合体暨人工智能微专业发布仪式)高研院与百度的合作将基于飞桨展开。飞桨作为百度"AI大生产平台"的基础底座、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开源开放、功能完备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经过在百度多年的应用实践和在开源社区4年来的全面打磨已成熟稳定,可支撑大规模产业应用、教学与科研。事实上,除了此次合作,百度基于飞桨在华东地区合作覆盖广泛。2020年7月,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中,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就与百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应用,推进全国首个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在浦东新区的落地,加速城市新一代智能管理。同年下半年,百度AI快车道在上海、南京等多个华东地区进行实操教学培训活动,为区域企业的AI应用提供助力。2020年年末,百度还携手浙江大学"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共同打造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微认证课程体系。近些年来,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深度学习技术不断获得突破性进展,并推动着AI技术广泛落地、创造新的价值,而要实现这一点又离不开AI复合型人才的加持。AI复合型人才需要既了解AI技术,又具备业务与商业理解能力。为更好的促进产教融合、提供更多真实AI实践的机会与环境,百度作为国内AI领域的领军者积极联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建立起人才培养生态。在支持AI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百度联合教育部、新工科产学研联盟等面向全国高校开设"深度学习师资培训班"。师资培训班采用"理论讲解+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实验讲解、实验操作、比赛PK及竞赛分享等方式多管齐下,帮助高校一线教师"亲历"技术从开发到落地部署的全流程,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让其能够将前沿技术、落地方案带回课堂。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800名教师参与培训,200+高校开设AI学分课,惠及数万学生。与此同时,百度还积极开展AI赛事,已举办50多场国内外顶级AI竞赛,包括有技术界"奥斯卡"之称的2020百度之星大赛、选拔与培养全球顶尖AI大数据人才的国际大数据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奖等。百度飞桨的学习与实训社区AI Studio面向高校提供了全套教学资源包、亿元算力支持,与高校共建课程体系;推出了业内首个深度学习工程师认证及深度学习工程师中级认证;联合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推出系列人工智能书籍教材,面向青少年推出AI科普读物《大圣陪你学AI:人工智能从入门到实验》。2020年6月,百度宣布未来5年培养500万AI人才计划;同年12月,百度还发布了飞桨"大航海"计划,并首先推出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启航计划,宣布在未来三年,将投入总价值5亿元的资金与资源,支持全国500所高校,重点培训5000位高校AI教师,联合培养50万AI未来人才。AI时代浪潮之下,飞桨正持续为"产学研"携手共建AI人才培养的繁荣生态提供着重要助力。2021年,百度作为国内AI领域"头雁"企业,将继续创新技术、积极联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夯实人才培养的生态建设,从而进一步让AI深入渗透到各个领域、促进智能经济的快速发展。

狼跋

曾经都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高校,如今这几所大学发展差距非常大

中国科学院是国内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是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也是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具有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材料科学、化学、物理、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的整体水平均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图片来源网络目前,中国科学院共拥有全国各地的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以及3所直属(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这三所高校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图片来源网络其实,在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上中国科学院曾经直属过很多所高校。比如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和中国科学情报大学都被中国科学院直属过,还有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和甘肃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以来就直属于中国科学院领导。另外浙江大学、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和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曾经在1978年被确定为中国科学院直属高校,不过现在都已经划归教育部或者地方直接管理了。图片来源网络在1978年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后,中国科学院在原有直属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基础上,将浙江大学、成都工学院、黑龙江工学院划归其管理,后面两所高校更名为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和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图片来源网络成都科学技术大学是早期的中国西部地区实力最雄厚的全国重点工科大学之一,学校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科技转化、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等均为当时西南地区工科高校第1位,1994年,原四川大学、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华西医学大学合并为新的四川大学,如今排名全国前30名以内。图片来源网络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经过发展的隶属关系很快改成了机械工业部领导,在1995年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改名成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校的特色主要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成为一所黑龙江省属的办学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但是,由于哈尔滨还有两所曾经的全国顶级高校,一所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另一所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两所大学如今都直属于工信部,在全国都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所以哈理工与其相比逊色了很多,哈理工排名在全国180名左右。图片来源网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直都是中国科学院的重中之重建设的高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高校,也是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重点高校之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学校的创办被称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如今发展成为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在全国排名10名以内。图片来源网络曾经都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高校,如今这几所大学发展差距非常大,有些高校成为国内顶尖高校,有些高校却沦落在全国排名200名左右。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和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