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0余名公众走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感受“新化工”魅力冬荫功

200余名公众走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感受“新化工”魅力

参观国际首个集计算机模拟、在线控制、测量、数据处理和显示的过程工程虚拟现实平台,了解国际先进的转化医学影像技术平台如何运作……今天(10月3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二届科学节”走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0余名公众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感受“新化工”的魅力。在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实验室、病理与分子实验室、小动物实验室三个功能区各司其职。“科研工作者开发出来一种新药,在临床之前是要经过大量的临床前的实验。我们现在进入的这个房间,就可以实现从细胞到组织,再到小动物层面,所有的一系列临床前实验,在这间屋子里都可以完成。”跟随着讲解人员,大家的目光汇聚在电脑屏幕上,一组高内涵图片展现了神秘而又美丽的细胞结构。“看过图片,我们不难发现除细胞外,我们可拍摄的对象还有小的模式动物斑马鱼,水藻,水溞,切片等等,这台仪器的适应性及功能性都是非常强大的。我们要在微观的角度来看这个药物它在细胞上的作用,比如一些摄取行为等等,可以进行长时间的观察,而且它还可以同时观察很多样品,在细胞层面的药物筛选上面是非常方便的。”讲解人员介绍。工作人员介绍说,此次对外开放的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是中国最杰出的转化医学影像技术平台之一,装备10台从分子到细胞、动物到组织水平的先进仪器,所采用的成像技术是生命科学科研工作中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这类技术,可以在细胞和小鼠上进行各种实验,研究人们生病的原因和现象,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在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超级计算机和虚拟过程工程平台也吸引了不少公众驻足。通过触摸GPU卡和CPU卡,公众可以了解超级计算机的构造及功能特点;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化工工程师针对一个反应器类型从设计思维逐步成熟和如何实现的有趣过程,了解虚拟过程工程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及其与超级计算机的重要关系。据介绍,该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和虚拟过程工程平台是国际首个集计算机模拟、在线控制、测量、数据处理和显示的过程工程虚拟现实平台。超级计算机Mole-8.5系统是在2010年完成的千万亿次集群,位列当年全球Top 500的第19位和Green 500第8位,该系统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过程优化以及新技术。今明两天,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还将为公众带来“绿色储能小能手”、我是专业“测泡员”、“膜”力无边、疫苗的自白、“酶”飞色舞等一系列有趣的科普活动。(原标题:200余名公众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感受“新化工”魅力)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任敏 监制:丁肇文、王然 编辑:王海萍 作者:李祺瑶 摄影:和冠欣 监制:丁肇文、王然 编辑:王海萍流程编辑 TF003

蚂蚁村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廊坊)科技成果线上对接会成功举办

4月28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廊坊)科技成果线上对接会成功举办,图为对接会现场。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董飞、周禹佳)4月28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廊坊)科技成果线上对接会成功举办,100余家企业、投资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参加,会议旨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孵化和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多位专家在线上进行了科技成果发布和技术对接,发布了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绿色化工与智能制造、生物健康等领域共19项科技成果。本次对接会由廊坊市科技局、廊坊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科技谷管委会指导,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主办,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中科烟台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承办,廊坊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烟台市福山区科技局、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中科院创投、富汇创投、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北京对外技术科技交流中心、奇点资本等协办。“刚才您介绍了离子液体法吸收氨气技术,我们现在存在烟气中痕量氨气(3ppm)难处理的问题,您能否给些建议?”“离子液体基于氢键等协同作用对氨气具有非常好的吸收效果,会后可进一步对接,针对企业烟气组成及分离回收需求提供一套氨气高效吸收方案。”…………对接会上,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黄军基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徐菲介绍的《离子液体与绿色化工新技术》进行相关交流,双方明确会后将进行更深一步的沟通对接。企业、机构负责人在听取各位专家的介绍后,纷纷表现出浓厚兴趣。国能电池、昆仑化工、圣盟新材料、立邦等科技企业提出了锂电池材料、水性环保涂料、生物质秸秆高效利用等相关技术需求,并与有关专家开展线上技术咨询与交流,参会投资机构表示对投资项目、平台合作及产业化有合作意向。“作为中科院与地方政府、企业沟通的桥梁,过程工程所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我们将常态化举行成果对接会议,持续精准服务地方企业,助力廊坊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所长助理、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院长谭强强说。本次线上对接会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一次新的尝试,是探索高效率、低成本、专业化的科技成果推广新模式。通过线上广泛对接,线下精准服务,推动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快速落地,确保将各类对接成果、科技合作落到实处。“开发区一直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希望通过本次对接会可以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企业科技创新。” 廊坊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许馨文说。【来源:河北新闻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清谈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河北廊坊举办“科学开放日”活动

河北新闻网8月24日讯(河北日报记者孟宪峰 通讯员董飞)在电流的作用下,废催化剂里的银离子被还原成亮晶晶的金属银颗粒;经过一系列特殊加工,普通的稻壳、麦麸变成了既美观又环保的碗、纸杯等生活用品……今天,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廊坊基地举办“科学开放日”活动,多项科学实验和试验项目让观众们大饱眼福。8月24日 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举办的“科学开放日”活动中,工作人员在为管道局中学第三附属小学的少先队员们讲解离子液体法含氨尾气吸收净化装置。陈童摄此次“科学开放日”活动是2020年廊坊科技活动周的主要内容之一,由廊坊市科学技术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共同举办,活动主题为“科技创新支撑过程梦”。来自廊坊市的中小学生、家长和市民共100多人参加了活动。活动当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精心组织策划了科普讲座、科技展厅和实验室参观、互动科学实验等丰富多彩的科普内容。含银废催化剂清洁提银新技术、离子液体吸收分离有害气体、固态锂金属电池装备、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备、废旧PET循环利用实验……观众们感受着科学带来的乐趣,现场热闹非凡。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廊坊基地于2009年开始筹建,占地面积93亩,定位于技术研发、中试验证、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和企业孵化,重点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绿色技术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科研布局,力争建设成为高层次科技人才聚集地、重点科研项目承载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地。廊坊基地主任马江华介绍,这是他们今年组织的第二次科普活动,通过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有机会接触科学、了解科学,拉近与科学的距离,对科学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为全民科普素质的提升助力。【来源:河北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哓哓不休

河南安阳竟然出了这两大名人:一位官至正部级,一位是院士

安阳,河南省地级市,古称相、殷、邺、邺城、邺都、邺郡、相州、彰德等,简称殷或邺,位于中国中北部、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东接濮阳,西临长治,南接鹤壁、新乡,北临邯郸。截至2019年,安阳市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辖4个区、1个县级市、4个县,常住人口519.22万。2020年,安阳市完成生产总值2300.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当然,安阳市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名人辈出,孕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介绍两位近当代人物,他们一位官至正部级,一位是院士。第一位:王秉璋王秉璋(1914-2005)河南省安阳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鲁西军区司令员,湖西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六、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豫东指挥部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一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七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长、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9年秋,年仅15岁的王秉璋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无线电学校。次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兵败下野后,其残部被蒋介石收编。无线电学校被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通信营,后又被改编为学兵连。1931年初,蒋介石将二十六路军调往江西“围剿”红军。“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浪潮,二十六路军官兵北上抗日的请求受到蒋介石的压制,并且他们在与红军的作战中又遭到惨重失败,从而引起军心动摇,这为宁都暴动埋下了伏笔。同年10月,在学兵连担任副班长的王秉璋被调往第七十四旅旅部任旅长季振同的传令兵。七十四旅驻扎在宁都县城,担任城防。季振同是冯玉祥的心腹将领,在西北军里的影响很不一般。1937年七七事变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辖一一五、一二○、一二九3个师。一一五师领导成员分别为: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一一五师司令部是在红一军团司令部基础上组建的,王秉璋便改任一一五师作战科科长。1941年2月,王秉璋到达鲁西,教三旅旅长杨勇让他负责部队的训练工作。当时,部队发展很快,但新部队缺乏训练。虽然教三旅沿用了三四三旅的番号,但有实力的老部队并不多,部队中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七团打,八团看,九团围着转。”也就是说教三旅的3个团中能打的只有七团。在王秉璋的主持下,教三旅开展了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四项训练”,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4月间,杨勇赴延安学习,王秉璋任代旅长。1949年10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肖华为空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秉璋为空军参谋长。这是最先获得任命的三位人民空军将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王秉璋负责空军的作战和训练。空军参战后,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安东前线去了解作战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传达军委、总部和空军的命令,帮助志愿军空军制定作战计划。有时候,他在安东一呆就是一二十天,甚至时间更长些。情况紧急的时候,他一个晚上就在安东与北京之间飞两个来回。特别是在刘亚楼因病休养期间,王秉璋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他直接受领军委的指示和命令,并主持制定空军的作战计划。笔者在档案中看到不少作战计划是以王秉璋个人的名义上报总参和毛泽东的。例如1952年7月的中、苏、朝三国空军联合作战计划,上有粟裕副总长的笔迹:“此计划已经主席同意,望按此执行。此致空军王参谋长。”第二位:张锁江张锁江,1964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安阳林州,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1986年张锁江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做博士后;1995年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在日本留学;1997年受聘于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2001年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0年出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张锁江主要从事离子液体与绿色化工研究。揭示了离子液体氢键特殊性、网络结构及构效关系,形成了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设计方法;建立了离子液体传递/反应原位研究方法,阐明了其结构对工程放大的影响规律;研发了系列反应/分离新体系,发展了绿色过程系统集成方法,实现了离子液体的规模制备和多项绿色新技术的工业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JACS、Angew Chem、Chem Rev、Chem Soc Rev、AIChE J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共发表SCI论文350余篇, SCI他引15000余次,H-Index 51;编写中英文书籍8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20余件。担任Green Energy and Environment(GEE)、《过程工程学报》主编,IEC Res、Green Chem等国际期刊编委。创办全国离子液体会议及亚太离子液体大会,并多次组织学术会议并担任会议主席/副主席,多次应邀作大会或主题邀请报告。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侯德榜化工科技成就奖等多项奖励。获200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07-2008年度中国化学会-BASF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2008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主持973计划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组织了“第143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离子液体与绿色化学”,创办了“第一届亚太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会议(APCIL)”,多次应邀在绿色化学和过程工程主流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或主题邀请报告,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主席或副主席。

群己

光热疗法结合免疫治疗,对抗肿瘤恶化,临床运用指日可待!

什么是光热疗法?光热疗法(PTT)是一种利用电磁辐射杀死恶性肿瘤的替代性癌症治疗方法,有传统的、等离子光热疗法(PPTT)和光动力疗法三种,以及能够吸收肿瘤部位辐射的染料。在光热疗法中,波长从650纳米到980纳米的光直射肿瘤几分钟,一般不超过6分钟,用局部的热量将其完全消除。对于所有形式的癌症PTT,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都有可能吸收辐射产生的热量而受损。尽管如此,癌症患者还是会被这种光药物吸引,因为它没有需要侵入性手术。它通常用于治疗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什么 是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的增强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的方法有很多,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例如肿瘤的免疫治疗意在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机能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与以往的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不同的是免疫治疗针对的靶标不是肿瘤细胞和组织,而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治疗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一、根据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可分为免疫增强治疗和免疫抑制疗法。二、根据治疗的特异性,可分为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三、根据免疫制剂的作用和特点,可分为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四、根据治疗所用的制剂,可分为分子治疗、细胞治疗和免疫调节剂治疗。所以在临床上应用哪种方法进行免疫治疗,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免疫治疗和光热疗法结合成新方法光热疗法(PTT)在肿瘤治疗上的希望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有希望,但光热疗法(PTT)的有效交付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由于癌症的异质性和紧密的细胞外基质,大多数抗癌疗法限制了光敏剂的积累,特别是在肿瘤部位,以及随后的肿瘤内渗透。由于热疗可以诱导肿瘤细胞释放抗原。这种反应不仅揭示了PTT和免疫激活的潜在机制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还鼓励PTT和免疫疗法的组合以改善抗癌疗法。基于此,中国科学院(CAS)的研究人员通过结合两种实验性治疗方法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抗癌方法。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IPE)和中国科学院大学(UCA)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血小板的制剂,该制剂在小鼠模型中显示出对癌症的有效治疗效果。作为一种新型的递送载体,血小板已经显示出通过几种机制将货物递送至肿瘤部位的能力,也就是说,血小板或将成为肿瘤靶向和肿瘤内穿透的合理候选者。现在这项新研究正是在血小板的帮助下将这免疫治疗和光热疗法结合成一种治疗方法。研究小组在9个不同的老鼠模型上测试了这项技术,结果显示,接受全面治疗的动物比接受部分治疗或不接受治疗的动物表现得好得多。在完全治疗的小鼠中,肿瘤的发展几乎完全停止,这部分的全部小鼠在100天的实验时间内都存活了下来,而所有其他组的老鼠都在实验中途死亡。这些结果显示了这种新型仿生血小板平台在高性能和联合抗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其转化为临床应用指日可待。

老铃铛

中科院重点实验室“露家底”,这帮孩子眼界大开!

亲手做一块小电池、近距离感知超算“大块头”、用脑电波“开飞机”……刚刚过去的周末,京城市民尤其是孩子们,享受到了一场科普盛宴。10月28日至11月3日,走过70岁华诞的中国科学院举办了第二届科学节,40多家在京科研院所向市民开放。记者探访多场有趣活动,一窥科学“严肃”外表下的魅力内核。精心包装 化工也能“平易近人”“希望以后超级计算机变得更小,剩下的空间就能做别的实验了”“我最喜欢流汰(态)化实验”“感谢研究员热情讲解,让我和孩子获益匪浅”……翻看着一张张观众留言卡,孩子们稚气的字体和家长、老师有感而发的表达,无不满溢着收获的愉悦。科学节期间,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精心设计的科学展示、讲解等活动,让参与者体验到了化工的“平易近人”。11月1日,离下午活动开场还有20分钟,观众便踏着遍地黄叶络绎而来。进入过程大厦A座大厅,早已陈设完毕的展台立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我能摸一摸吗?”在“矿世今生”展台,形态各异的矿产原石一字排开。几个小朋友挤作一团,好奇地伸手戳来戳去。一旁忙着拍照的家长表示,今天总共带来8个孩子,都在育民小学读二年级。“有三四位家长看到了科学节的活动,觉得太好了,赶紧互相通知着报了名。”对面“颗粒的律动”展台,巨大塑料盒内装了一些极为细腻的石英砂。通气后,砂体犹如开水般“咕嘟嘟”冒起泡来。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将乒乓球、小黄鸭等按入砂体内部,松手后却很快浮出表面。“感觉很像玩水对不对?”讲解员张旭附身耐心告诉孩子们,这是个简易的流化床模型。“流态化就是将固体颗粒群悬浮起来,使它们具有某些流体特征。颗粒能够充分混合,在化工、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若论大厅里最热门的展台,还要算是“绿色储能小能手”,讲解员张家赫一遍遍为围拢的观众阐释着离子液体与石墨烯的特性。此时站在他面前的,是一群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朝阳双语学校高一学生,带队化学老师不时轻声提示着观察要点。她表示,电化学目前还没有讲到,但孩子们很感兴趣,“目的也是让大家看看能应用在什么地方。”讲解完毕,张家赫邀请观众现场制作一枚小电池。一位女孩戴上手套,将一片石墨烯作为电极,轻轻滴上几滴离子液体,再依次小心放上纤维素隔膜、电解液、电极,用一个装置压紧。张家赫为这个简易电池连上led小灯泡,看着灯泡发出红光,女孩将它捏在手里细细端详,脸上绽出欣喜的笑容。毫无保留 重点实验室“露家底”值得关注的是,科学节期间,过程工程研究所首次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环节。能够一睹想象中的“高精尖”实验室,无疑极大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首先要介绍的是这台GPU超级计算系统,大家注意啊,只有超级计算机才有名字,它叫作Mole-8.5……”在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入口处,等候参观的人们排起了长队。工作人员华蕾娜手持扩音器,讲得简洁又浅显易懂。“Mole-8.5的双精度峰值达到1100万亿次,可能有些朋友见过大学里的计算机房,比较吵,‘超算’运行起来更有‘气势’,请看——”华蕾娜推开房门,早就按捺不住的人们纷纷涌入。只见三排一人多高的黑箱子占据了整个房间,无数绿色小灯交替闪烁,轰隆隆的声响犹如纺织机开动。虽然已有思想准备,但当近距离接触“超算”这个大家伙,孩子们和不少成人观众都不由自主地惊叹连连。接下来,华蕾娜带领参观者进入实验室中的虚拟过程工程平台,介绍了通过虚拟反应器来模拟实验,以提高实际优化效率,安全生产有经济效益产品的“神奇”方式。大伙儿听得津津有味,临走时还纷纷扫码下载实验室开发的一款小游戏,可以在手机上通过改变物质、参数等过一把化学实验的瘾。除了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生化楼的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也对公众开放。其中全自动高通量的细胞成像与分析系统,以及小动物体内的药物与疾病研究成像与分析系统,展现出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作为第一次参加科学节活动的科研单位,我们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啦!”信息传播部主任李翔宇笑言,为了既能体现出所里的重点研究方向,又能让公众“玩得明白”,重点实验室和每个研究部都“煞费苦心”。而公众的热情也让他们欣慰又荣幸,“因为场地有限,原本设计的名额是500个,结果报名当天不到中午就满了,不断有人打来问询电话,又‘咬牙’追加了300个名额。”她也期待,科学节的活动能够让公众,尤其是小朋友,重新认识化工,体验到过程工程的奇妙和乐趣,了解现代化工的重要意义。童趣“专场” 脑电波“驾驶”无人机在各科研院所当中,作为中国科学院科学教育联盟秘书处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主打“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所设置的环节更适合幼儿园、小学阶段儿童。科学节期间,整个活动场地俨然成了小朋友的乐园。11月2日上午,天空下起蒙蒙细雨,潮湿阴冷并没有影响观众的热情。孩子们跟随家长来到行管局院内,立马就被一辆“打扮”得鲜红明快的大巴车勾住了眼球。登上这辆内有乾坤的科学快车,人们可以一睹中科院百年院士风采、用动画的方式观看科学实验展演和中科院重量级科研项目等等。而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要算是设在车尾的VR全景体验。“水”!“海鸥!”“后面有山!”戴上VR眼镜,6岁的乐乐忍不住“大呼小叫”,还伸出手抓来抓去。他兴奋地描述着自己“乘坐热气球飞过大海”的场景,末了低下头来顿了顿,“哎,筐里还有个灭火器呢!”进入大厦一层多功能厅,又是一片人声鼎沸。由中科院附属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们表演的科普剧《太阳家族》、《初次接触》等轮番上演,台下小观众不时跟着手舞足蹈、鼓掌欢笑。“这个盆里是液氮,它非常冷,有零下196度……”科普剧间隙,穿插着精彩的科学实验。当看到工作人员捧出的水盆能“冒烟”,所有小观众都跑到桌前围成一个半圆。展示了液氮冻过的香蕉硬得可以砸核桃、冻过的玫瑰花瓣轻轻一捏就碎掉后,工作人员又捞出一条小金鱼置于液氮之中。“啊!”观众发出一片惊呼,有的孩子甚至担心得捂住了眼睛。工作人员展示了几秒“速冻”小金鱼,重新将它放回水里。片刻,小金鱼又开始摆尾游动。大伙儿纷纷鼓掌叫好,孩子们更是“长出一口气”,开心地又蹦又跳。行管局设在中科行健羽毛球馆的科学嘉年华,二十余项轻松有趣,浅显易懂的科普小游戏,不但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家长也玩得不亦乐乎。在“脑控无人机”展台,一位女孩将类似发圈的装置戴在头上,按工作人员指导专注凝神,几秒后,桌上的小无人机突然飞了起来。“无人机捕捉的是脑电波的强度,不是具体内容。只要你专注地想着一件事,哪怕是‘中午吃什么’都行,脑电波达到一定强度它就能飞了。”听着工作人员的解释,家长们纷纷点头,孩子们更是争先恐后,想要试试自己的“意念”力量。“你看比你成天傻玩好吧?”看着儿子一个个展区饶有兴致地体验过去,一位跟在后面的妈妈笑着打趣。她告诉记者,“这儿能学到知识,还能活动,特别好!孩子班里都传开了,可火爆了。”行管局科学文化传播处工作人员王维鹏介绍,本次活动共计2000人来到现场。为了让更多公众有机会参与其中,还拓展使用线上平台直播互动和图片直播等多种渠道,收看人数逾2.3万人次。

三生

过程工程所基于细菌外膜囊泡的肿瘤免疫治疗体系研究获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机能杀灭肿瘤细胞,具有应用前景,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却已成为掣肘肿瘤免疫疗法发挥功效的重要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辉和魏炜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细菌天然分泌的单纯细菌外膜囊泡(OMVs)在调节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的潜力,并采用仿生矿化策略使OMVs表面生长出“隐形”磷酸钙外壳,避免单纯OMVs静脉注射带来的毒副作用。目前,已在小鼠体内展现出肿瘤治疗效果。此外,该体系还可整合靶向配体、光敏剂等不同功能分子,提升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利用纳米颗粒将免疫药物递送至肿瘤部位是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策略之一,然而,基于人工合成颗粒开发的免疫治疗体系存在制备工艺复杂、药物装载率低和批次间重复性差等难题。为此,研究团队提出利用OMVs纳米颗粒作为肿瘤免疫治疗平台,无需人为添加免疫刺激药物,即可实现安全高效的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研究人员在不同来源的OMVs中筛选到对肿瘤微环境改善能力较强的OMVE.coli(BL21),并以此构建肿瘤免疫治疗体系。为避免单纯OMV直接静脉注射带来的细胞因子风暴和抗体特异性清除等毒副作用,通过仿生矿化的方法,使裸露的OMVs表面生长出生物安全性好的磷酸钙“隐形外壳”,以此屏蔽OMVs的危险信号及抗体识别位点,增加体系的安全性并延长其体内循环时间。当矿化颗粒借助纳米粒径到达肿瘤后,肿瘤部位的微酸环境使得磷酸钙外壳溶解,暴露的OMVs通过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浸润及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的极化,改善肿瘤免疫抑制的微环境;磷酸钙外壳溶解中和微环境中的H+,酸性微环境的改善又可促进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上述协同作用瓦解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此外,该仿生矿化策略还能实现多种功能分子与矿化颗粒的有机结合,以此制备的添加肿瘤靶向配体叶酸的矿化颗粒,以及添加光敏剂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的矿化颗粒,可分别实现治疗体系的主动靶向功能或光热免疫联合治疗,提升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基于纳微颗粒的免疫治疗体系为免疫治疗新剂型的开发做出的贡献,研究人员对纳微颗粒进行研究,发现和创制系列纳微颗粒新剂型用于肿瘤、乙肝和流感等重大疾病或传染病的免疫预防和治疗,部分剂型已通过伦理批准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 Mater 2018, 17, 187;Nat Biomed Eng;Nat Commun 2017, 8, 14537;Sci Adv 2020, 6, eaay7735;Adv Mater 2018, 31, 1801067;Adv Sci 2017, 4, 1700083;ACS Cent Sci 2019, 5, 796等上。过程工程所博士生卿爽为论文第一作者,马光辉和魏炜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图1.仿生矿化OMV的制备及其肿瘤微环境调节机制图2.仿生矿化颗粒表征及其抗肿瘤效果。(a)OMV及矿化颗粒的透射电镜图(标尺:100 nm);(b)矿化颗粒的元素分布(标尺:100 nm);(c)小鼠组织代表性多光谱成像图片及其对应的pH值统计;(d)肿瘤组织的多色免疫荧光染色(标尺:200 μm);(e)瘤内M1/M2及CD8/Treg比值;(f)各治疗组小鼠生存曲线及生存时间

惜哉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战略研讨会及合作签约仪式暨烟台成果发布推介会举行

图片来源:山东省科技厅官网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讯 记者从山东省科技厅获悉,7月17日-19日,以“创新引领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战略研讨会及合作签约仪式暨烟台成果发布推介会在烟台市举行。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所长、中科院绿色过程制造创新研究院院长张锁江院士,山东省外国专家局局长张祝秀,烟台市副市长张代令出席仪式并致辞。张祝秀指出,长期以来,在中科院党组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院双方合作不断深化,建立了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的院地合作转移转化体系,推动了中国科学院人才技术优势与山东产业优势的对接,加快了中科院技术成果在山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取得丰硕成果。今年4月,山东省委刘家义书记率队走访中科院,双方签署了《山东省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院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合作协议》,标志着省院合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当前,山东省正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海洋强省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山东向高质量发展进军的关键时期,希望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继续发挥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优势,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合作,支持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会上,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万华化学集团常务副总裁华卫琦、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所长助理陈骁分别作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报告。中科烟台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分别与烟台大学、鲁东大学、中科烟台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市重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科院过程所13个研究部门发布涉及资源与化工、环境与材料、生物与制药等领域的60多项科技成果。烟台市86家科技型企业参会,并与各位专家进行现场对接交流,初步达成合作意向10项。在研讨会期间,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与中科院过程工程所领导班子进行会商时表示,今年以来,双方围绕依托中国科学院绿色过程创新制造研究院,推动烟台能源、资源、环境等产业升级,集中力量发展绿色制造业、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交换意见,为下一步深入合作达成共识,这是双方落实山东省政府与中科院全面合作协议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山东绿色制造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烟台市政府将汇集各方资源,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的深度融合,全力支持与中科院的合作。会议期间,张锁江所长带队走访调研了中科烟台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万华集团、泰和新材、美瑞新材等企业,对研究院发展壮大、企业市场定位和战略发展建言献策,与企业在相关研发领域达成合作意向,从项目、技术、人才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此次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深化烟台市与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的科技合作,加快中科院的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创新创业要素和资源向烟台市聚集,推动烟台绿色制造业、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尽快形成制造业发展新引擎,助力打造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智能制造领航区,支撑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绘美

纪念郭慕孙先生诞辰百年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举办座谈会

纪念郭慕孙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论坛会场。 孙自法 摄中新网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0年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化学工程学家、国际流态化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郭慕孙院士诞辰100周年,他生前长期开展科研、培养人才的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9日专门举办纪念郭慕孙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论坛,缅怀郭慕孙先生热爱祖国、执着科学的赤子之心;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引领前沿、身正为范的学术风骨;为人师表、悉心育人的学者风范。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所长张锁江以“心”“新”“薪”三字追忆和概括郭慕孙先生追求卓越的一生:一是报国之心的“心”,郭先生少年立志,青年时期出国留学寻求知识救国之路,在实现科技强国之梦的道路上,他辛勤耕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实践、积累,贡献卓著,他将自己的全部才智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他倾尽终生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所长张锁江院士在座谈会上发言。 孙自法 摄二是守正创新的“新”,郭先生一向的信念就是“想象出创新”,他一直致力于推动过程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带领团队勇于创新,开创流态化学科先河,率先发现和区分“散式”和“聚式”流态化;建立系统的广义流态化理论;提出“无气泡气固接触”概念,并与同事们开拓“稀相”“快速”“浅床”三者能相互贯穿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案,以及实现无气泡气固接触的实际方法、工艺、设备和系统。他一生永无止境的科学追求,永远激励后人。三是薪火相传的“薪”,郭先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常常告诫学生不要跟在别人后面走;他捐出何梁何利奖金,设立“青年颗粒学奖”,激励青年创新人才的成长;为提高研究生的科技英文写作水平,他主动要求为研究生提供科技英文写作的指导,并编辑出版《怎样写好科技英文论文》一书;为启发青少年的智力开发和动手能力,撰写《几何动艺》科普图书。他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并指导与他有过接触的所有青年人,桃李滿天下。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年轻的一代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做学问。座谈会由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朱庆山研究员主持,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局长王笃金,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和中科院院士费维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李静海,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李洪钟,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施力田,清华大学教授俞芷青,北京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胡荣泽,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教授级高工杨友麒,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刘洪来等先后发言,深情追思和缅怀郭慕孙先生。据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介绍,郭慕孙先生1920年6月生于湖北汉阳,祖籍广东潮州,1939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1945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工系学习,1946年10月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碳氢研究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任工程师。1956年回国,辅佐叶渚沛所长筹建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前身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创建中国第一个流态化研究室,1978年至1986年先后任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负责人、代所长、所长,1986年起任名誉所长。他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第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郭慕孙先生是中国过程工程、生物化工和颗粒学三大学科的创建人,为中国流态化、颗粒学和过程工程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科技界具有深远影响,1989年获得首届国际流态化成就奖,这是国际流态化学界最高奖;1997年获得“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讲演奖”,同年当选瑞士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年被美国化工工程师学会评选为化学工程百年开创时代50位杰出化工科学家,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学者。(完)

今宪贫也

过程工程所等在微球型白血病精准治疗性疫苗研究中获进展

基于已批准的生物材料和巧妙的设计思想,创建新的疫苗递送系统,是提高疫苗免疫效果并拓展其应用范围的重要策略。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合作,利用自愈合大孔微球共装载白血病HLA-A*0201型抗原肽及PD-1抗体,制备出新型白血病精准治疗性疫苗,在多种白血病动物模型上均显著抑制病情进展,为白血病的精准免疫治疗带来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近年来,白血病的免疫治疗获得广泛关注。与其他免疫疗法相比,治疗性疫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却面临缺少合适靶点、制备繁琐复杂、免疫应答水平低、需要多次注射等难题。为此,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独创的自愈合大孔微球底盘提出疫苗免疫治疗新策略,并联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进行新型白血病精准治疗性疫苗研发。研究人员基于临床白血病样本高表达EPS8和PD-L1的新发现,设计HLA-A*0201高亲和力的抗原肽,用于与PD-1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使用;在此基础上,利用自愈合大孔微球构建疫苗递送新剂型,其新颖的“后包埋”策略实现了抗原肽和抗体的高效装载,并充分保护了二者的活性。疫苗接种后,微球的缓慢降解形成了有利于抗原提呈细胞募集、细胞因子分泌和抗原交叉提呈的局部免疫微环境,促进PD-1抗体向淋巴结的富集;通过上述机制的协同,可以实现长效的免疫应答,一次注射即可显著抑制白血病病情进展,在多种白血病动物模型(包括病人来源白血病异种移植模型)上取得了优于商品化剂型的疗效。研究人员介绍,上述成果仍属于动物水平的临床前研究,实际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鉴于聚乳酸类材料(FDA批准)的降解性和安全性、疫苗组分装载的简便性和多样性、免疫治疗结果的有效性和重现性,该微球疫苗剂型具备临床转化潜力,双方正在按照相关要求合作推进临床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自2006年,过程工程所生物剂型与生物材料团队研究员马光辉、魏炜,对先进疫苗递送系统展开深入研究,发现和创制一系列疫苗递送新剂型,解决抗原免疫原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难题,在肿瘤、乙肝、流感等疾病和传染病动物模型的预防和治疗上取得疗效,部分剂型已通过伦理批准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相关工作相继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 2018, 17, 187、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 14537、Science Advances 2020, 6, eaay7735、Advanced Materials 2018, 31, 1801067、Advanced Science 2017, 4, 1700083、ACS Central Science 2019, 5, 796、Small 2018, 14, 1704272、Biomaterials 2015, 41, 1等上。该研究是科研团队基于以往的研究基础,根据聚乳酸自愈合微球特性和白血病临床靶点发展的又一个疫苗新剂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博士谢晓灵、博士生胡宇行,过程工程所博士生叶通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过程工程所研究员马光辉、魏炜,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教授李玉华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群体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广东省科技计划的支持。论文链接图1.大孔微球“自愈合”、“共装载”及“长效释放”的特性:(a)独特的“自愈合”特性;(b)共装载抗原(pE)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P);(c)装载率及释放曲线图2.基于EPS8(pE)和WT1(pW)的白血病精准治疗性疫苗在病人来源白血病异种移植模型上的疗效:(a)PBMCs-PDX模型的构建及免疫策略;(b、g)小鼠脾代表性图片;(d、i)小鼠脾脏重量统计;(c、h)骨髓细胞瑞氏-吉姆萨染色涂片;(e、j)白血病细胞浸润百分比;(f、k)小鼠生存期曲线【来源: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