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来了!孔必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来了!

今天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苏州举行中国科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包信和,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致辞。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翔宣读理事会名单。苏州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主持会议。苏州市政府副市长陆春云,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唐玉国,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党委书记邓强,校领导杜江峰、罗喜胜、黄素芳、褚家如、周丛照参加会议。包信和指出:中国科大和苏州同处于长三角区域,名校名城深入合作、携手共建高等研究院,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中国科大和苏州市的合作已近二十年,2003年合作建设的中国科大苏州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科研与转化等方面为苏州贡献了重要力量。(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设计效果图,下同)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校地优势资源,推动科教融合、汇聚海内外高水平人才,形成校地协同创新与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希望苏州高等研究院充分把握时代机遇,依托中国科大良好的海内外学术资源和校友资源,利用苏州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创新体制机制,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扩展,探索出一条增强校地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院地共赢的良好格局。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刚刚起步,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园区建设等方面需要大家的鼎力支持,希望校地双方以理事会为契机,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共同把中国科大高等研究院建设成为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规模、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机构。李亚平指出:中国科大与苏州共建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掀开了校地合作新的一页,对于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吸引更多人才集聚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市将按照理事会决议内容,逐项落实各项工作,努力超前完成任务,为苏州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苏州市政府将全力支持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并且将其纳入“十四五”科技、教育、人才等发展规划,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全面保障。苏州工业园区要同中国科大工作组一起,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制定时间表,明确线路图,全面推动建设工作。希望校地双方加强合作联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以理事会成立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破解实现产业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转化的制度瓶颈,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会上,中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罗喜胜介绍苏州高等研究院基本情况。会议听取中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杜江峰关于苏州高等研究院理事会章程的情况说明,审议理事会章程;听取中国科大党委常委褚家如关于苏州高等研究院建设工作及2021年工作计划的报告,审议工作计划和有关事项。与会理事就相关事项作交流发言。责编:江 韵 编辑:October记者:唐晓雯 摄影:陈雨禾来源:园区融媒体中心

澹而静乎

苏州王炸级人才新政来了:本科直接落户,这类人才最高每年可奖40万

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中国基金报自春节以来,疫情之下已有南京、广州、青岛、天津等多个城市出台新的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限制吸引人才。还有城市出台楼市人才政策,最高800万购房补贴,最低5折买房……抢人大战再次升级!中国基金报记者张燕北苏州重磅人才落户新政正式出台。3月20日,苏州人民政府正式公开调整后的人才落户政策。新政实现本科学历直接落户,“先落户后就业”;同时,大专学历落户,原来缴纳社保满两年的要求拟放宽到6个月。就在此前一天,苏州刚出台高端人才奖励计划细则,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直接参照个人薪酬按比例给予重奖,最高每年可获40万元。而自春节以来,疫情之下已有南京、广州、青岛、天津等多个城市出台新的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限制吸引人才。还有城市出台楼市人才政策,最高800万购房补贴,最低5折买房……抢人大战再次升级!苏州:本科可直接落户今年1月6日至17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通知(草案)》便开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后于2月8日通过审核。公开征求意见后,新政对人才落户草案中的年龄限制做出部分调整。3月20日晚间,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正式发布了《市政府关于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通知》,调整人才落户政策。按照通知内容,全日制本科可以直接落户苏州,大专缴纳6个月社保可以落户,该新政适用于苏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将于5月1日起正式执行。政策力度之大,堪称“王炸”级人才新政。具体来看,新政对三类情况下人员的落户条件一一予以明确规定:1.想去苏州就业的人员政策:这类人员只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就可申请办理落户。这些条件包括:在国(境)外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并取得国家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的留学人员;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以上人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以上人员中博士研究生、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年龄不超过55周岁,硕士研究生、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年龄不超过50周岁,本科学历人员年龄不超过45周岁。解读:该条款给人才提供了“先落户后就业”这种新的落户方式,扩大了落户人群的范围。2.在苏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人员政策:这类人员落户苏州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第一,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及以上(含留学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一级条件之一;第二,具有本科学历(含留学人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二级条件之一,年龄不超过45周岁。解读:如果说上一条政策是为了吸引新人“入苏”,那么这一条就是为了让在苏人才“留苏”。3.大专学历或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人员除规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的落户条件外,新政对专科生的落户条件也较宽松。具有大专学历或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三级,年龄不超过35周岁,在苏稳定就业并在申报单位连续缴纳(不含补缴)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人员,在人事档案转入后可申请办理落户。苏州对高端人才奖励加码最高可获40万元/年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人才新政正式对外的前一天,苏州市出台了《苏州市高端人才奖励计划实施细则》。《细则》对标国际惯例及国内最优政策,对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直接参照个人薪酬按比例给予重奖,奖励最高每年可达40万元。今年初,苏州市召开了开放再出发大会,并随即出台《关于开放再出发的若干政策意见》。30条政策举措中,“关于集聚国际高端创新人才,包括引进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团队)、对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给予奖励……”被放在了首位。苏州市的求贤若渴可见一斑。本次《细则》的发布,正是为了更好地吸引高端人才,而对此前政策举措的进一步细化。《细则》对标国际惯例、国内最优政策,紧扣苏州先导产业方向,瞄准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直接参照个人薪酬按比例给予重奖。奖励计划在原有优秀贡献奖励基础上,针对先导产业、前沿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和自贸片区急需人才,其中年薪高于40万者,按个人薪酬给予每年最高40万元的奖励。春节后多地出台人才落户新政天津、青岛、济南放宽限制2019年12月份,最高层下发了《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提到将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进入2020年,很多城市就落实了此意见,例如人口大省山东除青岛、济南以外的14个城市将全面取消落户条件,广东除深圳、广州之外19个城市取消落户条件。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大城市的外来人员可谓是受益良多。仅在春节后,疫情爆发之下,多地仍密集出台人才落户新政。3月17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引才新政“聚青行动计划”,在青高校在校大学生、国内(境)外高校专科及以上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可申请在青岛落户。根据计划,在青高校在校大学生(含毕业学年),可申请在所在院校的学生集体户落户。青岛市以外(含国、境外)高校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可依次选择在本人合法固定住所、亲属(指父母、配偶)家庭户和市人才集体户落户。天津落户政策也再度放宽,技能型人才门槛降低。对于大专学历,社保方面由原来的1年调整为“有就可以”;对技能证的要求也有放宽。对于中专学历,主要是社保年限的调整,之前3年社保才可落户,现在都调整为1年社保就可以。西宁市则自3月10日起全面实现外来务工人员等非户籍人口户口迁入“落户无门槛、迁入无障碍”。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18日在其官方网站对外公开发布《济南市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根据新政,济南进一步低落户门槛,专科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四级以上职业资格的职工,凭有效证件即可落户。具有全日制中专学历(含技工、职业院校毕业学历),参加我市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即可落户;凡经认定的人才均可迁济落户。前述人员共同生活居住的配偶和未婚子女可以随迁。2月28日,南京市公安局官网在回答人才落户新政问题上,提及延期通知将会在近期发布。2018年3月1日起,南京执行人才落户新政(试行1年),2019年2月,南京市公安局发布最新通知:《南京市关于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来宁落户实施办法(试行)》有效期延长至2020年2月29日,其他政策不变。杭州“撒钱”青岛买房“打折”中山管子女入学除落户政策外,楼市中的人才新政也不少。3月3日下午,温州市委人才办联合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发布《2020年温州市首批人才住房配售公告》,首批筹集1700多套房源(其中市本级300套左右),共计约18万平方米,将于3月15日启动申领,而最低价格折扣为5折。2月28日,厦门出台新政,本科以上在厦门无房,工作一年可买房。此前的2月22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政策称,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放宽到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已落户的可享受本市购房、申请人才公寓等政策。同时规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区、市政府可结合人才住房需求,协调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中,划定一定比例的房源作为人才住房配售,销售价格按照不高于项目预售备案价格或实际销售价格的80%确定。杭州市则“大手笔撒钱”求人才。2月24日晚间,杭州市出台了落实“人才生态37条”的有关补充意见,不只提高了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给予A类顶尖人才“一人一议”最高800万元购房补贴,还将对全球本科以上所有应届大学生,在发放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年1万元的租房补贴,最多可享受6年。中山市的人才政策显然更人性化,不只解决了人才的住房、创业资金贷款等问题,还帮助人才解决子女上学问题。根据2月18日中山市发布的人才政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可按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入读公办学校,同时,此类人才还可分层次享受每月800-5000元的政府特殊津贴。此外,之前还有合肥的人才落户政策;衡阳扩大人才购房补贴对象范围,非“双一流”大学全日制本科生一次性购房补贴5万元。从上述多个城市的“抢人”方式来看,今年开年便触发的人才抢夺战其实延续了去年的“火药味”。根据诸葛找房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2019年有30多个城市发布了人才新政,或直接放宽人才落户和购房限制,或间接通过给予购房及租房补贴来吸引人才流入。

戒之慎之

ESI中国大学排名出炉,第一名出人意料,苏州大学“鹤立鸡群”

ESI中国大学排名出炉,第一名出人意料,苏州大学“鹤立鸡群”现如今的大学排名,已经不是各个国家内部的排名了,而是整个大洲,以及整个世界高校的排名,并且在世界大学排名中,有几大权威机构,也有几份不同的排名榜,ESI排名就是其中之一。在很多人看来,ESI排名与人们心中的排名相距甚远,不过既然能成为权威机构,其排名还是有一定参考性的,近日新排名出炉,今天我们就根据ESI大学排名,来看看国内大学的排名情况,这次的排名与双一流大学的排名榜出入还是比较大的。ESI最新排名,清华大学错失第一在各大排名中,基本上人们已经习惯了清华是第一,而且清华大学也确实有这个实力雄踞第一,不过这次的排名就比较出人意料了,第一名的大学并不是清华,同时也不是北京大学,而是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建校,现在知名度比起清华来还是差了许多,主要因为这所大学一直专注的是研究生教育,直到六年前才开始招收本科生。到现在为止,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本科生也不过1000多人,从综合实力上来看,这所研究生大学实力雄厚,再从师资力量上来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拥有200多名两院院士,这样的师资力量已经是全国第一,因此中国科学院大学排第一名,人们虽然感到比较意外,但还是很认可的。第二名是清华大学,第三名是北京大学,剩余进入前十名的大学分别是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这七所大学在平时的排名中,也基本上是全国前十名的成绩,所以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登顶外,剩下的前十名的高校,可以说都是人们意料之中的。出人意料的山东大学虽然前十名的大学几乎没有意外,但从11名开始,就和双一流大学排名榜有很多不同了,这次排在第11名的既不是西安交通大学,也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不是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而是一所很低调的老牌重点大学,就是位于济南的山东大学,山东大学近几年的存在感一直是比较弱的,毕竟老牌大学近年来的走势都不太好,山东大学也不例外,这次却取得了11名的好成绩。山东大学这次的排名,超过了四川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苏州大学“鹤立鸡群”说起全国最好的大学,人们最认可的应该就是985大学了,全国共有39所985大学,因此,一般在综合实力的排名中,前30名左右的大学都是985,但这次有一所211大学的表现却很抢眼,就是苏州大学。苏州大学这次排在第19名,作为一所211大学,可以说是夹在一众985大学之间,往前看是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再往后看,就是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等等,所以纵观苏州大学的排名,排在苏州大学前面的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外,都是985重点大学,而排在苏州大学后面十几名的,除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也都是985大学。所以这所211高校,可以说是985大学“前后夹击”了,不过这也恰好说明了苏州大学的优秀,否则在一众985高校中,也难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总体上来看,ESI排名与双一流大学的排名还是很相近的,除了个别高校的名字出入比较大。这份排名榜符合你心中的大学排名吗?

迷情夜

2020年C9高校“双一流”建设研讨会在苏州召开!

11月5-6日,由我校承办的2020年C9高校“双一流”建设研讨会在苏州成功召开。校长包信和院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王颖,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处长德吉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战军、丁雪梅、张淑林,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党委书记邓强、副所长王强斌等领导出席研讨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C9高校相关领导及代表参加会议,并围绕“优化学科布局,引领学科发展,提升‘双一流’建设成效”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副校长罗喜胜、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苏州高等研究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我校副校长杨金龙院士主持。包信和校长致欢迎辞,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他表示,学科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学科建设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在“十四五”时期,C9高校应围绕“四个面向”的要求,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注重交叉融合,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他期望C9高校继续沿着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携手共进,早日跻身世界顶尖大学,为国内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和示范,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贡献更大力量。王颖副局长致祝贺辞,向本次C9高校“双一流”建设研讨会的顺利开幕表示祝贺。她指出,中科院历来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专门成立了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工作委员会,希望今后继续加强与各C9高校的交流合作,推动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再上新的台阶。研讨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战军、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奚立峰、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峻峰、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荣命哲、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赵广播、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办公室主任李粤江、浙江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夏文莉、清华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张友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金龙等领导和专家先后作主题发言。大家结合各自有关“双一流”建设的思考和实践,畅谈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与担当,提出了前瞻性思考和政策建议。本次会议选择在我校科教融合学院暨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走访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调研考察了学院建设发展情况。来源:中国科大新闻网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苏州高等研究院 中国科大本科招生

义兄弟

江苏苏州排名前三的大学,师资强大,就业率高,适合大家考取

大家好,我是小刘学长。众所周知,苏州近年来的发展可谓是飞速,苏州凭借临近上海的地缘优势,大量承接上海转移工厂,辖区企业数量大幅提升,外来人口急速增长,GDP一跃成为江苏省最高。这样的一个优势位置,大家不心动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辖区高校的发展,苏州大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从一开始的普通“211”大学,到现在的顶尖“211”大学,这其中说明了,苏大当前实力之强,排名是由实力决定的。相信不久的将来苏大会变得越来越好。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苏州排名前三的大学。苏州大学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苏州大学前身最早追溯到1900年创办的东吴大学,这是一所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创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和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也是在这一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的王牌专业有体育教育、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学水平非常高。苏州大学还有一份专业推荐榜单排名,前三甲分别是法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不一定是最权威的,但这是学长学姐们的亲身经历得出的排名。苏州大学的就业情况很好,在苏州和周边城市的待遇还不错。也有不少同学选择在这里考研,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么好的学校当然分数也不低,尤其是对外省,2019年对河北省理科招生的最低分是621分,还是非常高的了,河北的考生想要考上这里还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的。苏州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17年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同年获批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苏州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有城乡规划、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也有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长学姐实名推荐的好专业名单前三甲分别是土木工程、建筑学和环境工程。苏州科技大学的就业情况不错,好多毕业生会在江苏、无锡、上海等地就业,这里考研的氛围也非常浓厚,自习室图书馆一般都满员。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该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的王牌专业有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长学姐的专业推荐榜单前三甲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据常熟理工学院官方就业报告数据,近三年来,常熟理工学院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左右,毕业学生主要在江苏省和上海、浙江等华东省份地区就业。就业率可谓是很高了,这里的考研氛围还不错,好多学生都想考入苏州大学的研究生。总结这三所苏州排名前三的大学都非常不错,对这几所大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官网深入了解一下。请关注我,我们一起探讨大学,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发表在评论区,我会尽快回复。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

数称溪公

苏州拼了!“王炸”级人才新政来了:本科直接落户

苏州重磅人才落户新政正式出台。3 月 20 日,苏州人民政府正式公开调整后的人才落户政策。新政实现本科学历直接落户,“先落户后就业”;同时,大专学历落户,原来缴纳社保满两年的要求拟放宽到 6 个月。 就在此前一天,苏州刚出台高端人才奖励计划细则,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直接参照个人薪酬按比例给予重奖,最高每年可获 40 万元。 而自春节以来,疫情之下已有南京、广州、青岛、天津等多个城市出台新的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限制吸引人才。还有城市出台楼市人才政策,最高 800 万购房补贴,最低 5 折买房……抢人大战再次升级! 苏州:本科可直接落户 今年 1 月 6 日至 17 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通知(草案)》便开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后于 2 月 8 日通过审核。公开征求意见后,新政对人才落户草案中的年龄限制做出部分调整。 3 月 20 日晚间,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正式发布了《市政府关于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通知》,调整人才落户政策。 按照通知内容,全日制本科可以直接落户苏州,大专缴纳 6 个月社保可以落户,该新政适用于苏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将于 5 月 1 日起正式执行。政策力度之大,堪称“王炸”级人才新政。 具体来看,新政对三类情况下人员的落户条件一一予以明确规定: 1. 想去苏州就业的人员 政策:这类人员只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就可申请办理落户。这些条件包括:在国(境)外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并取得国家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的留学人员;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以上人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以上人员中博士研究生、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年龄不超过 55 周岁,硕士研究生、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年龄不超过 50 周岁,本科学历人员年龄不超过 45 周岁。 解读:该条款给人才提供了“先落户后就业”这种新的落户方式,扩大了落户人群的范围。 2. 在苏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人员 政策:这类人员落户苏州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第一,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及以上(含留学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一级条件之一;第二,具有本科学历(含留学人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二级条件之一,年龄不超过 45 周岁。 解读:如果说上一条政策是为了吸引新人“入苏”,那么这一条就是为了让在苏人才“留苏”。 3. 大专学历或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人员 除规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的落户条件外,新政对专科生的落户条件也较宽松。 具有大专学历或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三级,年龄不超过 35 周岁,在苏稳定就业并在申报单位连续缴纳(不含补缴)社会保险 6 个月以上的人员,在人事档案转入后可申请办理落户。 苏州对高端人才奖励加码 最高可获 40 万元 / 年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人才新政正式对外的前一天,苏州市出台了《苏州市高端人才奖励计划实施细则》。 《细则》对标国际惯例及国内最优政策,对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直接参照个人薪酬按比例给予重奖,奖励最高每年可达 40 万元。 今年初,苏州市召开了开放再出发大会,并随即出台《关于开放再出发的若干政策意见》。 30 条政策举措中,“关于集聚国际高端创新人才,包括引进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 ( 团队 ) 、对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给予奖励……”被放在了首位。苏州市的求贤若渴可见一斑。 本次《细则》的发布,正是为了更好地吸引高端人才,而对此前政策举措的进一步细化。《细则》对标国际惯例、国内最优政策,紧扣苏州先导产业方向,瞄准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直接参照个人薪酬按比例给予重奖。 奖励计划在原有优秀贡献奖励基础上,针对先导产业、前沿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和自贸片区急需人才,其中年薪高于 40 万者,按个人薪酬给予每年最高 40 万元的奖励。 春节后多地出台人才落户新政 天津、青岛、济南放宽限制 2019 年 12 月份,最高层下发了《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提到将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至 500 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 进入 2020 年,很多城市就落实了此意见,例如人口大省山东除青岛、济南以外的 14 个城市将全面取消落户条件,广东除深圳、广州之外 19 个城市取消落户条件。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大城市的外来人员可谓是受益良多。 仅在春节后,疫情爆发之下,多地仍密集出台人才落户新政。 3 月 17 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引才新政 “聚青行动计划”, 在青高校在校大学生、国内(境)外高校专科及以上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可申请在青岛落户。 根据计划,在青高校在校大学生(含毕业学年),可申请在所在院校的学生集体户落户。青岛市以外(含国、境外)高校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可依次选择在本人合法固定住所、亲属(指父母、配偶)家庭户和市人才集体户落户。 天津落户政策也再度放宽,技能型人才门槛降低。对于大专学历,社保方面由原来的 1 年调整为“有就可以”;对技能证的要求也有放宽。对于中专学历,主要是社保年限的调整,之前 3 年社保才可落户,现在都调整为 1 年社保就可以。 西宁市则自 3 月 10 日起全面实现外来务工人员等非户籍人口户口迁入“落户无门槛、迁入无障碍”。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 月 18 日在其官方网站对外公开发布《济南市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 根据新政,济南进一步低落户门槛,专科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四级以上职业资格的职工,凭有效证件即可落户。具有全日制中专学历(含技工、职业院校毕业学历),参加我市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即可落户;凡经认定的人才均可迁济落户。前述人员共同生活居住的配偶和未婚子女可以随迁。 2 月 28 日,南京市公安局官网在回答人才落户新政问题上,提及延期通知将会在近期发布。 2018 年 3 月 1 日起,南京执行人才落户新政(试行 1 年), 2019 年 2 月,南京市公安局发布最新通知:《南京市关于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来宁落户实施办法(试行)》有效期延长至 2020 年 2 月 29 日,其他政策不变。 杭州“撒钱”青岛买房“打折” 中山管子女入学 除落户政策外,楼市中的人才新政也不少。 3 月 3 日下午,温州市委人才办联合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发布《 2020 年温州市首批人才住房配售公告》,首批筹集 1700 多套房源 ( 其中市本级 300 套左右 ) ,共计约 18 万平方米,将于 3 月 15 日启动申领,而最低价格折扣为 5 折。 2 月 28 日,厦门出台新政,本科以上在厦门无房,工作一年可买房。此前的 2 月 22 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政策称,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放宽到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已落户的可享受本市购房、申请人才公寓等政策。 同时规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区、市政府可结合人才住房需求,协调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中,划定一定比例的房源作为人才住房配售,销售价格按照不高于项目预售备案价格或实际销售价格的 80% 确定。 杭州市则“大手笔撒钱”求人才。 2 月 24 日晚间,杭州市出台了落实“人才生态 37 条”的有关补充意见,不只提高了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给予 A 类顶尖人才“一人一议”最高 800 万元购房补贴,还将对全球本科以上所有应届大学生,在发放本科 1 万元、硕士 3 万元、博士 5 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年 1 万元的租房补贴,最多可享受 6 年。 中山市的人才政策显然更人性化,不只解决了人才的住房、创业资金贷款等问题,还帮助人才解决子女上学问题。 根据 2 月 18 日中山市发布的人才政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可按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入读公办学校,同时,此类人才还可分层次享受每月 800-5000 元的政府特殊津贴。 此外,之前还有合肥的人才落户政策;衡阳扩大人才购房补贴对象范围,非“双一流”大学全日制本科生一次性购房补贴 5 万元。 从上述多个城市的“抢人”方式来看,今年开年便触发的人才抢夺战其实延续了去年的“火药味”。根据诸葛找房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 2019 年有 30 多个城市发布了人才新政,或直接放宽人才落户和购房限制,或间接通过给予购房及租房补贴来吸引人才流入。(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至富

苏州新政:本科直接落户,这类人才每年最高奖40万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21日电 日前,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市政府关于调整人才落户相关政策的通知》(后文简称《通知》)指出,有来苏就业意愿并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以上人员,在人事档案转入后可申请办理落户。图片来源: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通知》明确,有来苏就业意愿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员,在人事档案转入后可申请办理落户:(一)在国(境)外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并取得国家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的留学人员;(二)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以上人员;(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以上人员中博士研究生、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年龄不超过55周岁,硕士研究生、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年龄不超过50周岁,本科学历人员年龄不超过45周岁。《通知》明确,在苏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以下人员,在人事档案转入后可申请办理落户:(一)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及以上(含留学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一级条件之一的人员;(二)具有本科学历(含留学人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二级条件之一的人员,年龄不超过45周岁。以上人员如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条件,可按该条件申请办理落户。《通知》还明确,具有大专学历或国家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三级,年龄不超过35周岁,在苏稳定就业并在申报单位连续缴纳(不含补缴)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人员,在人事档案转入后可申请办理落户。《通知》指出,符合第一条规定的人员,由本人到合法稳定住所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无合法稳定住所的可迁入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的人才集体户,由本人到人才集体户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符合第二条、第三条规定的人员由申报单位到单位注册地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除本人户口准迁外,允许其配偶及未成年、失业未婚子女随迁到合法稳定住所。对拟落户的对象实行公示制度。《通知》强调,本通知适用于苏州市行政区域,自2020年5月1日起执行,市政府之前发布的文件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此外,3月19日,苏州还发布了《苏州市高端人才奖励计划实施细则》(后文简称《奖励计划》)。据苏州日报报道,该计划对标国际惯例、国内最优政策,紧扣苏州先导产业方向,瞄准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直接参照个人薪酬按比例给予重奖,最高每年可获40万元,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匹配、薪资与国际接轨。据报道,该奖励计划在原有优秀贡献奖励基础上,针对先导产业、前沿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和自贸片区急需人才,对年薪高40万元按个人薪酬给予每年最高40万元的奖励。明确了申报对象所在单位的类别,包括市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创办的企业、从事苏州市重点前沿科技领域研发生产的企业、承担苏州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主体、已获苏州市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的单位。在上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或前沿科技领域中的关键技术骨干,连续从业满一年,年工资薪金40万元及以上,依法在苏缴纳个人所得税,就能由所在单位代为申报。苏州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奖励计划实施后,苏州市原来执行的《苏州市优秀人才贡献奖励若干意见(试行)》及省级层面的针对性奖励政策同时有效,按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中新经纬APP)来源:中新经纬

张良

苏州科技大学考研捷报频传:学霸班级、学霸宿舍频出,南大、武大……

初夏时节,让我们打开这份来自苏州科技大学的考研捷报。目前我校已有811名毕业生拟录取国(境)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较去年增长35.62%。其中国内升学600人,出国(境)升学211人。考取国内“双一流”高校共计279人,占拟录取国(境)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总人数的34.40%。同时,还涌现出许多“学霸班级”“学霸宿舍”“学霸个人”,小编带大家一起目睹学霸们的风采吧!“学霸”班级 闪亮登场土木工程学院材料1611班该班级33名同学中有13人成功考取研究生,考研录取率达39.4%。其中李曼、王梦悦、杜佳兴、潘正华四名同学分别被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班级中4号楼605宿舍4人全部考取研究生。土木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435人,共有87人被录取,升学率达20%,其中32人被国内“双一流”高校录取,9人被境外高校录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工1611班该班级36名同学中有14人成功考取研究生,考研录取率达38.89%。其中林予恒、王巧巧、刘珊珊、邓荣、李宏辞、葛璇、梅静怡7名同学分别被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录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502人,214人报考研究生,133人被录取,升学率达26.49%,其中55人被国内“双一流”高校录取,24人被境外高校录取。“学霸”宿舍 一“研”为定土木工程学院4-605宿舍李曼:材料1611班,考取东南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王梦悦:材料1611班,中共预备党员,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夏文洁:材料1611班,考取扬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武阳:材料1611班,考取新南威尔士大学Materials Technology专业。宿舍寄语土木工程学院4-605宿舍你背不下来的书,总有人能背下来;你做不来的题,总有人能做出来;你愿意拖到明天的事,总有人今天努力做完,那么你想去的学校只能别人去了,你想过的人生也只能别人过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3C-617宿舍范茹:给排1611班,学习委员,考取东南大学土木水利(市政工程)专业;刘一帆:给排1611班,中共党员,宣传委员,考取东南大学土木水利(市政工程)专业;张红霞:给排1611班,考取华东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王倩:给排1611班,班长,考取苏州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段会珂:给排1611班,考取苏州科技大学市政工程专业;王婷:给排1611班,中共党员,考取苏州科技大学市政工程专业。宿舍寄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3C-617宿舍一定要坚持,考研是一段漫长而孤独的路,很幸运我们宿舍都是同行人,考研确实很累很辛苦,但是只要坚持了就不会后悔。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1D-413 宿舍杨钧君:材化1611班,中共党员,考取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刘雨:材化1611班,中共党员,班长,考取四川师范大学(东南大学联合培养)有机材料化学专业;薛丹:材化1611班,考取苏州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宿舍寄语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1D-413 宿舍考研很辛苦,但是回忆起大家一起努力的日子,更多的是感动、难忘,如愿考取心仪学校的那一刻,更是觉得一切都很值得。机械工程学院 11号楼107宿舍姬宇:机械1612班,中共党员,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孙建宇:机械1612班,中共党员,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郑文轩:机械1612班,考取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专业。宿舍寄语机械工程学院11号楼107宿舍考研是个漫长的过程,途中风风雨雨,荆棘丛生,要走完这段路,需要的是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考研“大神” 实至名归姓名:朱可学院班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1512班录取院校、专业: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分数:初试:421分,总分第一,其中政治76分、英语83分、理论117分、快题145分;复试:125.5分,综合:126.06分,总分第一。获奖情况:曾获校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优秀学习奖、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18“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竞赛优秀奖。姓名:张瀚元学院班级:文学院 汉师1612班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录取院校、专业:武汉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分数:初试:405分,总分第一,其中政治72分、英语74分、语言学132分、汉语基础127分;复试:78.59分,综合:80.28分,总分第一。获奖情况:曾获国家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称号、三好学生称号、第十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成年女子自选套路第二名、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舞龙舞师锦标赛甲组女子规定套路第二名甲组女子自选套路第一名、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舞龙舞师锦标赛甲组女子自选套路第一名、2018“龙腾生瑞”苏锡常地区舞龙精英赛精英奖、2017苏州高校棋类联赛国际象棋组团体冠军、2017江南细节征文大赛二等奖、校第八届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第八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校2020届优秀毕业生、校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姓名:陈新宇学院班级:数理学院 应用物理1612班录取院校、专业:东南大学物理学考研分数:初试:415分,其中政治71分、英语77分、量子力学132分、普通物理135分;复试:142.81分,综合:129.99分,总分第一。获奖情况:曾获校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文体活动奖、宿舍文化节征文校一等奖等荣誉。苏科大的“学霸”们,敢于追梦、善于拼搏、勇于坚持,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让我们为他们点赞,也为自己加油。愿所有的苏科大学子:不负韶华,再接再厉。来源: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素材来源:学生处 排版:谢书凝 审核:徐燕华 崔炜

符瑞

苏州考研人数五年翻了一番多!一场考研,多少考验?

考研大幕已经落下,但社会各界对考研大军的关注却仍在持续。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虽然每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数量逐年增加,但报名人数的增幅要远远大于招生计划的增长速度。来自苏州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数字显示,2019年苏州考研报名人数为25375人,比2018年增加了3699人,增幅约17%。而在2015年,苏州的考研人数为10234人,五年间考研人数翻了一番还多。谁在考研?为啥考研?在考研的漫漫长路上,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提升就业竞争力叩响梦想大门的敲门砖《报告》显示,超过60%的调查对象均选择“提升就业和从业核心竞争力”为考研的动机之一,其次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的需要。“如今,学历在普遍提高,感觉身边本科毕业生找到的工作不尽如人意,而且我梦想中的单位前两年的岗位招硕士生居多,我需要硕士生这块‘敲门砖’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刚刚经历了2019年12月份考研的苏州科技大学的顾同学告诉记者。而来自苏科大的另一名同学则告诉记者,他对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希望能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研究方面有更深的造诣。据了解,他从大三下学期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备考中,虽然要边学专业知识边考研,但为了自己的兴趣和梦想,他一点儿也不会觉得累。因为热爱,所以不怕“劳累,无所畏惧。”他说。来自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的刘同学也笑称:“我的家人很早就跟我说,现在社会上的好工作都需要研究生学历,所以我也是下定了考研的决心的。”记者问她今年的考研经历如何,她摆摆手说:“哎,这次就是打酱油的,都没好好复习,估计没戏。”不过,她依旧坚持再接再厉。“家人全力支持我,一次不行就二次,明年一定要好好加油。”她说。考研中也不乏像田同学那样,是因为喜欢苏州而打算留下来的。“我本科在苏州学习,大学毕业后还想继续留在苏州。研究生的身份对于落户苏州更有帮助,我的考研目标就是苏州大学。”田同学说。针对学生们五花八门的考研动机,苏城某所大学招生就业处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不少本科毕业生都会有“毕业即失业”的观念,觉得本科学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里有学生自身或家长对工作岗位要求高的原因,也有学生把考研当作躲避就业的‘避风港’,想着学历‘镀金’也许就会找到理想工作,其实某些工作岗位经历也很重要。”考研路之漫漫“以梦为马”苦中作乐考研苦吗?刚刚经历考研的王同学来自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她告诉记者,回望2019这一年,不禁感慨万千:“大学的前两年我过得很丰富很充实,加入各种社团,参加了很多的活动,身边有很多朋友。到考研备战的那段日子,一切美好的生活都黯然退场,今天穿什么吃什么不在乎,连走路都要低着头,一切琐事只希望删繁就简,想着为自己考研复习多留点时间。”回忆起考研的心路历程,田同学深有感触地说:“那段时间,和妈妈打电话时的语气都会变得不耐烦,看着摆不齐的书本很想全部推倒,手机上各种考研App推送的‘经验复习帖’,更是让焦虑和不安束缚了全身……无数次在自我怀疑和自我鼓励两种边缘中彷徨。”田同学坦言,看着室友们陆续找到了工作,经常聚会,只留下考研的自己,会有种被世界抛弃了的感觉。“不过,现在的我特别想抱抱那个努力的自己。我曾经努力过,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后悔了。”田同学微笑着说。刘同学也告诉记者,她们宿舍几乎每个人都立志考研,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后洗漱吃饭,就开始去图书馆占座复习,午饭后走一圈,继续回图书馆复习,晚饭后再走一圈,还是回图书馆看书,每天晚上10点多才回到宿舍,第二天同样的事情再来一遍。“这样的生活对我们来说,要持久好几个月,才可能在考研大军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不过,你会发现,复习复习着,和你同行的人会越来越少,越临近考试,图书馆里的空座位越多。”刘同学告诉记者,刚开始决意考研,每个人都会信心满满,可是考研的道路特别辛苦,而且真正考上的并不多,所以在备考途中放弃的也很多,不少宿舍到最后只有一人甚至无人备战考研。记者了解到,近些年,在考研报名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这还不包括没有好好复习,只是混个经验打酱油的一大部分学生。考研机构号称可“量身裁衣”有用与否因人而异2020年1月2日,苏城某所高校的阶梯教室里,某家考研机构的考研专业院校选择及复习指导讲座即将开讲。尽管距离讲座还有半个小时,赶来听讲座的同学已经排起了长龙,或三两结伴或一人前往,手上拿着讲座附赠的考研资料,带着满满期待,静候开场。前来听讲座的朱同学告诉记者,这次感觉考得不太好,打算来年再战,所以打算挑一个考研机构,然后报个班,为的是心里安稳些,“有专业机构带着复习总比自己一个人更有效率些,大家一起集中备战的氛围也更好,如果可以在校内上课,那就更方便了”。当她看到前来听讲座的同学越来越多时,不由地感叹道:“如今考研是越来越热了!压力又大了些!”一名大二的陈同学打算跨专业考研,他告诉记者:“跨专业考研本身难度就很大,而且考研初期单纯靠自己搜罗报考院校的信息,往往有不少阻力,选择一些靠谱的考研机构,甚至可能获得报考院校内部的招录比或考研参考书目等信息,的确可以准确高效地解决考生的疑惑。”不过,记者也了解到,随着考研热的持续升温,苏城各种考研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并非所有机构都靠谱,其中也有鱼目混珠的机构。“有些机构的老师上课看上去很有趣,却没有真材实料。还有些机构会请冒牌研究生来上课,也许一开始很殷勤,等学生交完钱后就爱理不理了,学生如果轻信,就很容易上当。”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有不少学长都考上研究生了,但据我了解,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培训机构报名。一些不去考研机构的,通过自己努力,照样也能成功考上。身边也有同学花了好几千报名机构的,后来竟然弃考了。”刘同学说,需不需要报机构,还是因人而异,而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自身的坚持与努力。(姑苏晚报记者 崔阳阳 实习生 田吟月)

名实不入

苏州市闻名全国的4个大学,第一个已有110年历史,是你的母校吗

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简称“苏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2011计划”首批认定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学校前身是东吴大学,创办于1900年,是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学校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和苏州医学院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江苏省与苏州市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7年4月10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共建苏州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前身由原建设部直属高校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铁道部直属高校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为苏州科技学院,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学校占地面积230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2016年1月26日,教育部下达关于2016年教育部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苏州科技学院拟正式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4月10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共建苏州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首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高校。该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学校建有东湖、东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800亩,与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近7000人。西交利物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 、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2004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与利物浦大学签订协议合作成立西交利物浦大学;2006年学校正式成立。2010年获准授予利物浦大学研究生学位,2012年教育部同意学校实施英国利物浦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学校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共610亩,建筑面积40.7万平方米,2015年5月,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成立。7月,西交利物浦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科技创新平台。2016年7月26日,学校在苏州庆祝建校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