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战吼

2019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

5月9日,2019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暨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300余位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学者共研如何依靠创新助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赵晓 摄中新网济南5月9日电 (李欣 赵晓)2019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暨可持续发展论坛5月9日在山东济南召开,300余位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学者共研如何依靠创新助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会议由主旨演讲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技术转移转化等四个平行分论坛组成。5月9日,2019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暨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 赵晓 摄中国国务院参事刘燕华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相互联系和协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立了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促进人类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引导下用倒逼的方式逐步逐项实现。“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多变和环境条件的各种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之间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共同挑战,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人类需要地球,地球并不需要人类。”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吴红波当天作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与挑战》的主旨演讲表示,可持续发展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是超越不同国界、宗教、意识形态和发展阶段的共同愿望,也是实现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基础。“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现行生产和生活方式都不可持续,如不及时改变,我们和子孙后代将无以为继,拯救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时我不待,各国必须同心协力。”5月9日,2019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暨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由主旨演讲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技术转移转化等四个平行分论坛组成。 赵晓 摄“目前大多数国家已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本国发展战略,大大增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吴红波建议,未来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念写入教学大纲,创新协调机制,加强执行手段,要建立一套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测算数据,并加强审议各国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情况。中国科协原副主席齐让认为,政府要建设好创新的环境,建设好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营造好政策、法律法规、科学素质、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软硬环境。“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依靠创新,创新依靠人才,人才还要有好的环境。”出席当天会议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国别主任万扬表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词是发展。中国的很多问题,不能停下来解决,必须在发展中解决。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是当今中国的主旋律,也是每个城市的关键。他建议,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清晰的定位,进行科学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坚持科技创新、政策创新、思维创新;利用一切的条件促进城市发展。作为承办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校长曾庆良介绍说,山东师范大学建校近70年来植根于齐鲁文化的沃土,秉承奋发有为的精神,自觉传承创新齐鲁文化,已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学科培育。《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年在山师大创刊,以传播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为己任,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形成和实施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是中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为发展的示范区。出席当天会议的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表示,山东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担负引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未来,山东将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品质和内涵,组织实施专项行动计划,统筹各类创新的资源,探索技术路线和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齐鲁样板,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山东智慧和创新方案。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芳表示,论坛围绕创新助推2030年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聚焦国际可持续发展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和新举措,搭建了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内涵已从环境保护拓展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中国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苏海红在会议上表示,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途径是创新,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体制改革,实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正探索以科技为中心的发展问题解决方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完)

入水不濡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系列高峰论坛将于2021.1.28线上举行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绿色金融生活服务体系,《经济观察报》社与北京金融分析师协会(CFA SocietyBeijing )连同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相关机构发起“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系列高峰论坛,结合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与当前发展目标,对当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度解读和探讨。本次论坛活动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绿色金融生活服务体系”为主题,围绕“碳中和时代的金融赋能”及“履行碳责任 实现碳中和”两大议题,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致敬企业等形式,共同探讨碳中和时代的机遇与绿色金融赋能。活动即将于2021年1月28日 14:00-19:00举行线上直播。届时,CFA全球理事、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政策与方案支助局局长徐浩良,衍界资讯董事长、原摩根华鑫基金董事长、贝莱德中国独立董事于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副院长张博辉等各界嘉宾将进行线上分享,共同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新生态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新路径。此外,本次论坛还将从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企业履行碳责任、实现碳中和等多方维度,致敬中国可持续发展中优秀的机构、企业、及行业领军者,推动中国商业有序、健康发展。

旱麓

中国科协举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学术研究咨询会

10月16日,中国科协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学术研究咨询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会议就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s)的有效路径开展了深入交流,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发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作用。国际科学理事会(ISC)主席达亚·瑞迪(Daya Reddy)、副主席伊莉莎·瑞斯(Elisa Reis)等执委,以色列工程师、建筑师和技术科学毕业生协会董事会主席埃胡德梅尼帕兹(Ehud Menipaz),乌克兰科学和工程协会联合会主席尼古拉吉尔尤欣(Nikolay Kiryukhin),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候任主席龚克,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太平洋科学协会主席吕永龙,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主席王猛等国内外专家代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共35人参会。会议由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李静海主持。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出席。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首先就推进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阐述了基本观点和初步方案,提出了“分类-统筹-协作”的初步框架,建议注重科技的可持续创新,建立服务SDGs的科学治理体系。建议在ISC层面建立协调机制,完善国际科技治理结构,加强科技伙伴关系建设。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系统途径这一主题,发表专业见解,提出睿智、中肯的建议,对SDGs形成高度共识。大家认为,要充分认识实现SDGs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复杂性,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尺度下的差异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SDGs中的独特作用,坚持统筹推进、系统推进,循序渐进,不断优化SDGs实现路径、完善SDGs保障机制。怀进鹏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全球科技界的共识与行动,对推动科技造福人类、增进可持续创新与文明繁荣,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中国对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视,中国科协将致力于构建全球创新价值共同体,努力构建国际创新合作新生态,为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正能量。来源:中国科协网

贵齐

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亚龙来清华SIGS作主题报告

11月19日下午,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亚龙应邀来我院作题为“深圳模式、中国经验与可持续先锋”的讲座。张亚龙介绍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简称SDGs)的背景、特征及路径,并从深圳的本土实例入手,阐述深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所做出的尝试。我院研工办主任陶益、研究生会国际部骨干及全院近50名同学参加了讲座。张亚龙提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于2015年9月25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经由193个成员国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无贫穷,零饥饿,良好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减少不平等,可持续城市和社区,负责任消费和生产,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以及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图为张亚龙作报告随后,张亚龙还讲解了以“创新引领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深圳可持续发展实践,深圳以可持续发展先锋为战略定位,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他提到,通过一系列海绵城市建设、环保电厂、绿色交通、生态走廊、社区治理等创新型可持续发展举措,深圳人均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占陆地面积比例、近岸水质优良比例、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显著上升,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利用方面均取得了耀眼成就。他坚信,在各方资源的共同努力下,在青年力量的参与下,深圳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可以保持生机盎然、山清水秀,成为人们宜居、宜业、宜游的理想家园。图为讲座现场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对我们所在城市的SDGs之路有了更为透彻的了解,纷纷表示要从诸如光盘行动、垃圾分类这样的日常一点一滴开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图为现场合影【来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畸形人

2020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探讨抗疫情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

03:38中国青年网郑州9月28日电(记者 宋莉)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企业需要因势利导,重塑可持续发展新业态,实现商业向善。2020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平行论坛“可持续发展CEO论坛---抗疫情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9月27日上午,在河南郑州正式举行。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中企联特邀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主持开幕式。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摄该论坛围绕疫情新常态下企业践行的可持续发展,分两个议题展开。一是重塑企业可持续发展新生态,二是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100佳。论坛邀请了政府主管领导、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高层领导共同探讨,分享工商业最佳实践,推动企业不断优化做强,加快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论坛伊始,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中企联特邀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主持开幕式,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尹援平致辞。在论坛“重塑企业可持续发展新业态”议题中,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和企业社会责任局副局长张晓红就2020年中央企业面对疫情考验所做的一些实践做了分享。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和企业社会责任局副局长张晓红正在作《做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主题演讲。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摄她谈到,在2020年,中央企业一是全面参与抗疫斗争,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一切可以组织的资源,与社会各界努力同行。医疗物资严重匮乏时,紧急转产、扩产,迅速投入资源一线,坚决做到不断油、不断气、不限电、不限气,生活物资重组供应。二是真抓实干,努力把疫情对于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央企业带头复工复产,相继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的硬核措施,坚决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三是通过新技术加强新发展。中央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快转型升级,为群众健康有序的生产生活出行和精准有序的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是全力攻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企业开展专项行动,提供就业岗位14.7万个,开设央企扶贫馆95家,上架产品四千多款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正在作主题演讲。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在议题中,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探讨了“中国企业推动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研究:疫情捐赠创造可持续发展价值”。帝斯曼中国总裁周涛正在作主题演讲。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摄“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使命。”帝斯曼中国总裁周涛在论坛上,以“持续创新,以可持续发展驱动业务增长”为题,分享了荷兰皇家帝斯曼公司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在新环境下,如何以可持续发展驱动业务增长,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经验和做法。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正在作主题演讲。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莉 摄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在他的演讲报告《发挥优势,迎接可持续发展挑战》中,介绍了中集集团在迎接可持续发展挑战的情况和做法。演讲中,他还特别介绍了2020年6月18日,顺利首航的中国首艘“油气电”混合动力船舶。论坛最后,中国企业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项目组组长王基铭介绍2020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100佳。(来源:中国青年网)

王昭君

解析可持续发展目标 报告称中国在5个领域研究数量居全球首位

中新网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张素)2015年至2019年,中国发表的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文章数量超过69万篇。其中,中国在以下5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发表的相关文章的数量排名全球第一,分别是: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负责任消费和生产。以上发现来自全球信息分析和科技医学学术出版机构爱思唯尔18日在北京发布的中文版报告《以科研的力量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爱思唯尔方面表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设立于2015年,他们希望通过包括这份报告在内的多种形式,分享其在内容、数据和分析方面的洞见来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份报告称,过去五年间,全球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文章数量达到了410万篇。但直接致力于减少贫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文章数量非常有限。报告按照文章作者所在机构的国别分析称,美国、中国、英国在几乎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发文数量上位列前三。其中,中国科研产出最高的3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分别为良好健康与福祉,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报告还以RAI相对活跃指数(一个国家某一特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文量在国家总体发文中占比与全球平均占比的倍数关系)来衡量一个国家在相关领域的科研活跃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在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等方面的研究尤为活跃。这份报告的特点更在于引入性别角度。报告撰写者通过新的SciVal匹配方法,呈现了爱思唯尔国际科研评估中心所做的一项研究。通过对前16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评估发现,在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中明显缺乏性别维度的分析。仅在性别平等、良好的健康与福祉这两个目标中,超过60%的文章会考虑性别因素。“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体现了科学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我们也一直在为全球的共同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将通过公司内部的行动以及我们在高质量信息、数据和分析工具方面的独特优势来支持科研、卫生和公共政策方面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爱思唯尔首席执行官白可珊(Kumsal Bayazit)说。爱思唯尔方面表示,这份报告揭示了现有知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也包含了来自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专家所提供的见解,这些或可对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有所启发。另一方面,这些目标之间并非是割裂的,报告也希望政界、学界、企业界、科研界等有关方携手努力,“共同提升我们理解科学以及为推动这些关键目标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爱思唯尔方面提醒,读者可在Mendeley Data上免费获取全部方法论文档,包括界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研究文献的检索式,并鼓励科研界通过充分利用Scopus和SciVal的功能以及数据集来创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项目。(完)

明日复见

中国正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合作的领跑者

许勤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年1月10日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全面系统地向世界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新理念、新进展和新作为。中国是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正成为国际合作特别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跑者。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白皮书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既是对成绩的总结,又展现了对未来国际发展合作事业的信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全过程,是领跑国际可持续发展合作的关键。当前全球面临严峻的发展赤字、信任赤字和治理赤字等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也是我国国际发展合作的行动指南,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国际发展合作理念。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中国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加强发展互鉴互助,加强民心相通,努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为世界谋大同,筑牢共同发展的理念基础。从白皮书可以看出,面向未来,世界首先需要构建更加和谐、包容、可持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为全球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中国智慧,是领跑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核心。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指导全球发展合作的纲领性文件。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自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在全球形成了积极落实的强劲势头。就当前形势来看,国际社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预期差距依然较大。在未来不到10年时间里,如何影响、管理和引导2030年可持续议程走向的内在紧迫性和国际关注度更加凸显。《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大量强调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积极开展第三方合作,重视高质量国际发展合作。中国国际合作注重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面对当今世界的气候变化、资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应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的引领和协同作用。此外,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共建“一带一路”高度契合,中国重视“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对接,推进沿线共同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依托“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加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特别注重对发展中国家的内生能力培育,是领跑国际可持续发展合作“授之以渔”的导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促进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随着全球治理赤字的新要求,发展能力建设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全球发展能力建设越来越引起政策层面的高度关注。发展和治理能力是应对诸多发展问题的关键。当前发展中国家对自身的发展能力的投入总体上还不足,未能适应形势变化和时代要求。全球发展能力建设需要注重内生性,国际合作和对外援助注重“授人以渔”的理念。促进南南合作深化发展,加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治理能力提升是应对全球问题的根基,是国际发展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注重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促进缩小南北发展能力差距,走共同提升之路,切实提升发展中国家发展与治理能力。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务实举措,持续推进了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新气象,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底色,与各国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将在联合国领导下,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030目标指引下,与世界各国一道相互借鉴,在国际发展合作中日益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能源、交通、通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发展中国家低碳、绿色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重视对卫生、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让更多的国际发展合作成果更具共享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这些将是我们国际发展合作工作的重中之重。(责任编辑:乐水)

不辩牛马

动态|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出席清华-力拓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合作续约仪式暨顾问委员会会议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2020年11月23日下午,清华-力拓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研究中心)三期合作续约仪式暨顾问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市文津国际酒店召开。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出席会议,他表示要站位高远地关注对人类命运有重大影响的命题,抓住创新这个龙头,强化节能和电能替代方面的研究,高度关注甲烷气体的排放,推动科研机构研究成果的尽快成熟。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学术委员会主任、联合研究中心管委会主任何建坤教授,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联合研究中心管委会委员李政教授,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国务院参事张洪涛,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发改委原副秘书长、环资司原司长赵家荣,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力拓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夏杰思(Jean-Sébastien Jacques)、企业关系总裁倪西蔓(Simone Niven)、战略与发展执行总裁陶斯(Peter Toth)、中国区总裁任滨彦、技术应用总裁Nigel Steward、业务发展总经理Jonathon McCarthy、力拓铁矿中国区总经理陈胜及力拓中国的企业关系总经理袁凌、企业发展总经理南利辉、法务总监钱雪梅等,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李水清教授、科研院海外项目部主任马军、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麻林巍副教授等出席了会议。(来源: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研究|咨询|服务|交流【2019年中国能源研究会系列报道】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圆满结【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储能专委会“构建储能高效发展新模式”专题论坛在京召开【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中国核电的安全高效发展”专题论坛成功召开【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中小配电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新型配电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在京召开【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城乡电力(农电)发展中心“农村清洁用能与资源利用”专题论坛成功举办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研究会,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计然

绿会研究室发布《2020后中国绿发会保护地可持续发展倡议》

2016年,中国绿发会创新地提出了“中国绿发会保护地”(也称“中华保护地”);2020年,“中华保护地”体系已经有了160个成员。这160个团队中有默默守护暗夜星空的守望者,也有捡拾垃圾的拾荒人,还有与非法盗猎盗捕做斗争的战士,更有心系野花野草、野生动物的志愿者。每一个人似乎都微不足道,但似乎又不可或缺。“中华保护地”一直在前行,一直在尽微薄却又无限的力量保护地球这唯一的家园。“中华保护地”是中国绿发会为了快速、有效、动态、横向地跟进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现状,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的保护体系。它有效弥补了现有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存在的“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区域布局尚需完善、部分濒危物种栖息地不在已建自然保护区内”等多种现实问题。它充分发掘调动了民间力量和政府力量,对受威胁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不可移动文物、古树名木、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开展了紧急救助和保护,共同推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地方政府机关科学决策提供了众多参考建议。“中华保护地”体系作为以社区人民为中坚力量的民间保护体系,已经由一棵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并获得《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IUCN OECM工作组等多个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的赞赏,它已经可以让每一位“中华保护地”成员骄傲地开口说:“我是中国绿发会保护地的一员,我只为随时随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7月19日,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度中国绿发会“中华保护地”年会暨新媒体培训会只得在线上召开,但各保护地主任及志愿者们的热情不减,积极参与,最终圆满结束。会上,中国绿发会发起倡议,由肖青副秘书长带头一起宣读了倡议书。希望每一个中国绿发会的中华保护地团队,都以此为己任,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原文如下:文/Talina 整理/慧子 审/Talina 编/Angel

伦理

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圆满结束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11月10日,2020年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在京开幕。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本届年会以 “低碳转型、智能发展、多元融合”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贯彻落实过程中的重点和关键,深入研讨,充分交流,凝心聚力,形成合力,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汇聚众智、献计出力。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本届年会采用“线上”+“线下”方式,能源领域的两院院士、权威专家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以及中国能源研究会会员、能源企业和科研院所代表近500人出席了线下会议,线上参会人数累计达到 4万人次。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吴新雄致开幕辞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吴新雄为年会致开幕词,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刘兴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江亿、王国法、郭建波,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周大地,副理事长王禹民、陈进行、陆启洲、吴吟、焦方正、贺锡强、于崇德、谭建生,特邀副理事长钟俊、韩水、丁民丞,中国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郑玉平,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副总经理刘宏斌、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刘金焕、华为全球能源行业首席数字化转型官夏文波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届年会。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主持。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主持大会开幕式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吴新雄在致辞中表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中国能源研究会的实际,更好推动能源革命和“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应对气候变化,要把握重点、抓准关键,围绕重点课题开展好专题研究和交流研讨。一是围绕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愿景目标,保障能源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供应,推动碳排放稳中有降及生态环境好转,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等方面深入研究,充分交流,献计献策。二是围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在能源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及污染排放方面深入研究,充分交流,献计献策。三是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加快扩大新能源产业,积极培育氢能等新兴清洁能源产业等方面深入研究,充分交流,建言献策。四是围绕推进能源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在快速推进能源革命、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等方面深入研究,充分交流,建言献策。五是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在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序衔接,促进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等方面深入研究,充分交流,建言献策。六是围绕拓展投资空间,在优化能源领域投资结构,保持能源领域投资能力增长,加快推进重大能源项目建设等方面深入研究,充分交流,建言献策。七是围绕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等方面深入研究,充分交流,建言献策。八是围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在加强能源领域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保障能源资源和基础设施安全等方面深入研究,充分交流,建言献策。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致辞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过去五年,我国能源发展成绩显著。一是能源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是世界上自主保障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能源供应有效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能源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2%,完成五年目标的88%,清洁能源占到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3%,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三是能源发展动能明显增强。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用能成本持续下降,油气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油气管网全国“一张网”格局初步形成。能源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升,部分领域进入国际领先行列,重大工程建设能力处于世界前列。风电、光伏发电正在进入平价时代。四是能源普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2015年全面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任务、实现人人有电用的基础上,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2020年上半年如期完成“三区三州”、抵边村寨农网改造升级,显著改善了农村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用电条件。与此同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加快推进。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刘兴平致辞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刘兴平在致辞表示,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中国能源研究会举办以低碳转型、智能发展、多元融合为主题的2020年学术年会,围绕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等议题,邀请一批高层次的院士专家进行交流和研讨,以科技创新推动能源高质量供给,是能源研究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研究型的社团和高端智库,中国能源研究会在引领能源学科发展、能源科技工作,促进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服务能源行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希望中国能源研究会在更深层次、更高层面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在更高水平上推动能源领域的开放发展、科技创新和产学融合,为社会的绿色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王禹民主持大会主旨报告年会的大会主旨报告议程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王禹民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江亿分别作了题为“世界能源形势与我国能源革命”和“我国能源消费革命的目标和路径”的主旨报告。杜祥琬:世界能源形势与我国能源革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表示,对于全球能源转型,首先要从人类文明形态演进来看能源革命,非化石能源的极大进步,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能源革命是其基础和动力;其次,能源技术进步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驱动力。第三,治理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只有从能源来着手才是治本之策。关于近期热点话题“碳中和”,杜祥琬指出,碳中和有两个公式,公式一为碳排放,即能源消耗乘以化石能源的占比再乘以单位化石能源排放;公式二为碳汇,包括碳吸收及CCUS碳移除;若两项基本相等,即为碳中和。从行业来看碳排放源,电力行业占41%,主要是火电;交通行业占28%,主要来自于油品;建筑和工业约占31%,主要是钢铁、水泥、玻璃、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由此可以得出“碳中和三要素”,即降能耗提能效、替代、移除。其中,在化石能源为主的今天,降能耗提能效是全球和中国降碳的首要措施;替代即为用非化石能源来代替化石能源,降低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使其成为高质量能源;移除即增加碳汇,减少二氧化碳。杜祥琬提出,我国现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也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型和创新,而创新来自于思维的转变,首先来自于观念。第一,从能源发展到能源革命,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第二,创新能源安全观,包括能源供给安全、环境安全、气候安全等。必须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的低碳转型,既助推新能源的发展,也助推新型经济增长。第三,创新能源资源观,重新认识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在化石能源“富煤、缺油、少气”的同时,我国拥有丰富的非化石能源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资源,逐步建成我国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体系,资源基础十分丰厚。“中国能源转型,包括能源结构的优化转型,也包括空间格局的优化平衡,两相耦合,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环境的双赢。”杜祥琬指出,“十四五”要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十四五”期间,经济要争取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能源要以较低的能源弹性系数(<0.4)实现每年约2%的增速,能源增量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提供。江亿:我国能源消费革命的目标和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江亿在主旨发言中指出,节约能源、减少能源需求是实现低碳的基础。要实现碳中和,主要依靠水电、风电、光电、核电和生物质能源;化石能源的需求量应尽可能最小,以降低对CCS或CCUS的压力。这样的能源转型翻转了整个能源输送转换的路径,从原来的燃料-热量-电力变为电力-热量,实现全面电力化,尽可能减少末端对燃料的依赖。“节能、减少需求是未来实现低碳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础,先从需求侧做起。”江亿建议,工业领域,要改变产品结构,工艺流程由燃料改为电,提高用能效率;建筑领域,要实现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未来中国应保持在700~750亿平米建筑,年能耗在3.5万亿kWh+40亿GJ热量,同时,严格控制大拆大建,提倡既有建筑的改造;交通领域,要加速走向电气化。江亿提出,实现低碳能源需要消费模式的改变,通过全面节能、提效、减少需求;未来总能耗在12万亿kWh电力+14tce燃料,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全面电气化,尽可能降低对燃料的依赖;二是柔性用电,通过可中断型工业用电、多种蓄能、需求侧响应等模式用能。此外,还需深度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深度开发利用建筑表面,发展光伏发电;充分利用各种余热资源,为建筑供暖和工业生产热需求提供热源。在主旨发言的最后,江亿还着重介绍了2035年前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几项突破点,包括发展建筑的“光储直柔”新型配电方式;建设新的农村能源系统;建设区域热网,充分回收利用发电余热和工业余热供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热泵技术。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主持院士专家论坛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主持了年会的院士、专家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郭建波,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副总经理刘宏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华为全球能源行业首席数字化转型官夏文波博士,围绕大会主题做了:加快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挑战与思考、构建油气发展新格局与安全新路径、能源低碳化路径与策略、新发展阶段新机遇新挑战: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数字经济赋能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演讲。王国法:加快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国法在发言中指出,2019年,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的69.3%、消费量的57.7%。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是难以被大规模替代。新时期煤炭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煤炭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今年3月,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煤矿智能化发展的三个分阶段目标,为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煤矿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已逐渐成为行业共识。王国法介绍,智能化煤矿要重点建设十大智能系统,包括煤矿智慧中心及综合管理系统、煤矿安全实时通信网络及地下精准位置服务系统、地质保障及4D-GIS动态信息系统、巷道智能快速掘进系统、开采工作面智能协同控制系统、煤流及辅助运输与仓储智能系统、煤矿井下环境感知及安全管控系统、煤炭洗选智能化系统、矿井全工位设备设施健康智能管理系统、煤矿场区及绿色生态智能系统。煤矿十大主要智能系统分别由若干个相关煤矿智能化子系统组成,数以百计的煤矿智能化子系统协同运行,构成煤矿智能化巨系统。对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王国法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建设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基于智能化煤矿的建设要求,从通用技术、支撑技术与平台、煤矿信息互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及装备、安全监控系统、生产保障等全方位建设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第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智能化煤矿新技术研发。煤矿智能化涉及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进行交叉融合创新,开展多元合作。此外,还要加强对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第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煤矿智能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应研究探索设立煤矿智能化建设专项资金,研究相关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发起设立相关市场化基金,形成支持煤矿智能化发展的长效机制。第四,高层次人才队伍是推动智能化煤矿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力量,急需建立煤炭行业新时期的人才体系,加快培养智能化煤矿建设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人才,开发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的煤炭创新型人才。郭剑波: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挑战和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郭剑波在专题演讲中认为,为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我国能源转型主要朝两个方向进行:终端消费侧,电能深度替代化石能源;能源生产侧,以电能形式开发利用新能源。根据预测,2030年全国新能源总发电量占比将达20%,2050年高达48%,未来高比例新能源电量的电力系统将从局部地区逐渐向全国扩展。由于新能源资源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发电设备的低抗扰性和弱支撑性,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将面临高效消纳、安全运行和机制体制三大挑战。例如,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内,新能源日最大功率波动达1.07亿千瓦,占其装机的31%,预估2050年新能源日最大功率将超过10亿千瓦。与当年常规电源(火电、水电)总装机容量相当,仅靠常规电源调节难以应对新能源日内功率波动,新能源消纳面临巨大挑战。郭建波表示,新能源尖峰出力功率大、电量小,保证尖峰出力需调动巨大的灵活性资源,但对全年发电量贡献极小。未来,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中保证尖峰出力的全额消纳代价大。在安全方面,郭剑波表示,新能源大规模接入挤占常规机组开机空间,或出现系统运转调频能力下降、无功支撑不足、电压稳定问题突出、越限风险增加等问题。对于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情景下电力系统的变化,郭剑波认为可能会有两种演化方式:通过改造新能源电站,使其具有同步发电机的特性;改造传统发电站使其具有逆变器特性,在此方式下,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都将不同于传统电网。邹才能:构建油气发展新格局与安全保障新路径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作题为《构建油气发展新格局与安全保障新路径》的专题报告。通过梳理世界能源发展大势,邹院士指出,世界石油工业经历了约160年发展历史,近十年非常规油气取得了战略性突破。世界能源结构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四分天下”新格局,煤炭进入转型发展时期,石油迈入稳定发展时期,天然气进入提速发展时期,新能源渐入黄金发展时期。煤炭工业革命是从粗放利用向清洁化,石油工业革命是从常规向非常规,能源工业革命是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能源管理革命是从单能分散利用向多能融合智慧化。中国已进入非常规油气发展新阶段,地质资源禀赋和常规油气勘探程度,决定了非常规资源成为我国未来油气增储上产主体。对于中国油气发展趋势,邹院士认为,“一老两深一非”是未来发展重要领域和方向。“一老”是老油田提高采收率,”两深”即陆地深层和海洋深水,“一非”即非常规油气。我国进入了“稳油增气”新阶段,未来需依靠油气与新能源跨界融合发展,建设智慧油气田,保障我国油气供应安全。对于中国能源安全新路径,邹院士指出,要加快石油储备和地下储气库建设,加快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加强能源战略研究。大力实施“洁煤、稳油、增气、强新”战略,加速非常规和新能源发展,推动“页岩油地下原位转化革命”和“煤炭地下原位气化革命”工业化试验“两场革命”,力争实现我国石油与天然气革命性突破,保障国家能源供应自主可控和长久安全,有望实现中国“能源独立”。刘宏斌:能源低碳化路径与策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副总经理刘宏斌表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石油石化行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影响复杂深远,内外动因的叠加,将倒逼传统石油石化企业加快转型步伐。从转型方向看,一方面,石油石化企业要实现高质量稳健发展,传统石油石化企业的资产布局要更趋趋理性化,上游要聚焦于战略资源的高效勘探开发,重点发展非常规和天然气业务;中游要聚焦于炼油和合成材料一体化发展,择优在市场前沿和优势地区布局;新能源要聚焦于与石油石化业务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能源系统的“再电气化”发展趋势,将促使石油石化企业由“石油公司”的企业定位转向综合能源供应商及服务商的战略目标。此外,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助力企业应对转型挑战,为企业带来业务创新、模式创新和价值创造的机遇,实现降本提效。中国石化基础能源低碳化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成果显著,“十四五”将在基础能源低碳化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不断增加油气业务的气油比,提升低碳能源供应水平;调整炼油产品结构,强化技术升级,提升洁净化水平;加大化工业务科技创新力度,发展高端合成材料,提升低碳化水平。在新能源方面,将加快推进氢能业务发展,持续做大地热能开发业务,协同推进光伏及风电业务发展。“中国石化未来将更加注重绿色洁净发展,积极开发生产环境友好产品,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坚定向碳排放‘净零’方向迈进,成为行业绿色发展新标杆,走在全球石油石化行业最前列,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刘宏斌说。王仲颖:新发展阶段新机遇新挑战: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在专题演讲中表示,2014年6月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直到今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议上的讲话,才向全世界宣告了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的目标——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方向明确了,目标确定了,今后就是路径的问题。对于能源转型路径,王仲颖指出,测算显示,如果按照发达国家走过的“从煤炭转到石油、天然气,再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之路,我们仍然瞄准下一个油气时代,然后再去可再生能源时代,那么到205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是100亿吨,届时能源结构仍是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三分天下”。因此老路新走,此路不通,我们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革命之路,即跨越发达国家走过的油气时代,直接进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时代。“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突破口在于电力系统,未来电力系统一定是能源系统的主力核心,电力绿色化就是建立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利器。”王仲颖表示,建立现代能源体系要做好绿色电力大文章。如何做好这个绿色大文章?我们提出了“三化”,即产业电气化、行业智能化、电力绿色化。其中,产业电气化是方向,行业智能化是加速器,电力绿色化是基础。此外,王仲颖还提出了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三大挑战,一是能源消费领域的革命、机制创新,二是打破利益集团的壁垒,三是全社会的参与。夏文波:数字经济赋能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华为全球能源行业首席数字化转型官夏文波在专题演讲中表示,能源的五要素包括能源供应、能源消费、能源网络、能源体系和能源业态,数字经济的五要素包括数字技术、数字基础、数字底座、数字资产、数字应用,需要把能源的五要素和数字经济的五要素串联起来,赋予能源高质量发展。夏文波认为,数字化赋能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碳中和”目标提前实现。华为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能源塔环”,其核心架构是“12321”。其中,“1”是指一个变革愿景;“2”是指两个相应的保障条件,即组织人才、企业的数字素养;“3”是指三个核心过程,即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运营;“2”是指两个方面的驱动,及业务驱动和技术驱动,最后一个“1”是指一个强大的能源数字底座,从关键技术上解决相应的问题。此外,夏文波还对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他表示,数字化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思想理论体系、方法论和技术架构体系,本质是向数据要生产力。对于数字化转型来讲,数字化是趋势方向,转型是路径和手段,是基于软件和服务驱动的一种变革,后面一定会伴随着整个生产关系的重塑。华为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能源行业更好地面对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挑战。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学术、管理、技术创新奖颁奖仪式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奖颁奖仪式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中国能源研究会优秀能源科普教育基地颁奖仪式本届年会还举行了颁奖仪式,受表彰的包括:2020年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一、二、三等奖共107项,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43名,中国能源研究会优秀能源科普基地6个。会议还举行了2020年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科普基地授牌仪式。11月11日,研究会分支机构分设了“能源的未来——分布式与多元化融合趋势”“灵活电力市场助推综合能源服务”“储能创新应用促进多源融合发展”“燃料电池技术产业进展研讨会”“高质量发展核电,助力能源转型”“电力安全融合发展”“新形势下能源网络安全发展”“增量配电与综合能源服务融合发展”等8个年会专题分论坛。研究|咨询|服务|交流【2019年中国能源研究会系列报道】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圆满结【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储能专委会“构建储能高效发展新模式”专题论坛在京召开【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中国核电的安全高效发展”专题论坛成功召开【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中小配电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新型配电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在京召开【2019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系列报道】中国能源研究会城乡电力(农电)发展中心“农村清洁用能与资源利用”专题论坛成功举办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研究会,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