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球人们每日必看的网站背后,是两名中国博士生在默默付出!色若死灰

全球人们每日必看的网站背后,是两名中国博士生在默默付出!

最近两周,海外新冠疫情的爆发速度已经超乎所有人的预期。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3日10时,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累计已超185万例,死亡病例累计超11万例,疫情已影响到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自全球疫情爆发以来,大家时刻都在关心数据,也很多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经常在国际新闻、各国政府在会议与报告中看到的,一张黑底、红点,左右两侧列着各国确诊、死亡和治愈病例的地图,是目前数据最为全面的数据地图之一,而它的开发者,是两名中国博士生。记录人类战胜它的过程据了解,这个被各大媒体报道时广泛引用,甚至被美国疾控中心认为数据更新更加及时的地图,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中心(CSSE)的两位中国博士生董恩盛、杜鸿儒和导师劳伦·加德纳一起开发的!两位中国博士生,是如何建成全球70亿人每日必看的网站的?事情还要从去年12月份说起。董恩生目前就读于马里兰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土木和系统工程的博士,专攻流行病学。2019年12月,新冠肺炎刚刚在武汉发生时,他就认为通过追踪数据来观察一场疫情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用这些数据作为他研究疾病的工具是一个不错的点子,以“记录新冠肺炎从发生到人类战胜它的过程”。由于早前,董恩盛就曾设计过一个美国麻疹风险的地图,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的导师加德纳教授便向董恩盛建议,可以针对中国的新冠疫情再做一个数据地图。在接受了导师的意见后,董恩盛马上就着手开发,当晚整个疫情数据地图的基本形态就已经诞生。为了发现各国新增病例,他们的监测渠道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推特、新闻报道、地方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等。这时候,另一个博士生杜鸿儒也加入到数据收集和图表的制作中来。这个项目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在于其数据更新及时,另一方面也因为其优秀的展现形式——交互式“仪表盘”(dashboard)。这个“仪表盘”是基于采用了ESRI公司的ArcGIS系列开发工具。这是一家业内知名的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商,GIS技术可以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集成在一起,已经在地理、水文、交通、测绘、卫生等很多行业上得到成功应用。而事实证明,这一数据可视化方式非常适合疫情监控。起初仪表盘1.0版本还比较简单,所有数据都需要手动完成,每天两次的更新,通常是在美国东部时间早、晚进行。而随着疫情的发展,人工更新肯定是无法持续的,所以2月1日之后项目转为半自动化更新:中国的疫情数据来自丁香园的自动更新,而其他国家的数据依然需要人工审核。董恩盛在4月2日的一场直播中表示,到目前为止项目没有同美国官方卫生部门有直接合作。事实上,从其数据来源上看,也均来自公开渠道。截止目前,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仪表盘”官方介绍,其数据来源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中、美、欧的官方卫生和疾控部门,各地媒体,以及第三方数据平台如丁香园、worldometers、一亩三分地(1point3acres)等。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疫情数据只截至到当天下午4点,周六周日的数据更是将延迟到周一才更新。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仪表盘”,通过人工和自动更新相结合,目前已经可以做到“几乎全天实时维护地图”。这也是为何各大媒体乃至政府机构更喜欢使用董恩盛开发的“仪盘表”的重要原因。2月底,美国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悄然达到数十例,伊朗和意大利疫情呈现出暴发态势,董恩盛和杜鸿儒制作的疫情地图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于是,他们决定干脆把疫情地图的默认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团队也从两、三人到七、八人,再到疫情发生后两个多月后的今天,已经有了近四十名成员。由于地图数据已接近实时更新,因此它经常在各国及地方卫生当局报告之前,第一个报告一个国家的首例病例。这个项目还在程序员的代码共享站点GitHub储存了数据,提供开源下载,获得了超过4500颗星,登上了GitHub热榜。成为全球最权威的疫情数据平台。如今,这个每日点击量超过10亿的网站,已经成为多国政府高层、公共卫生学者和主流媒体引用最多的疫情数据来源,更新和运营这个网站成了董恩盛近期的“主业”。感谢功劳簿上的每一个“董恩生们”董恩生和杜鸿儒前几天在接受央视新闻的采访是说道:“我们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大的区域,是整个世界,而且是实时的。一开始我们因为数据有用感到很开心,过了一段时间我们觉得需要对所搜集的数据负起责任来,需要核实数据,确保数据是最新的、可靠的,所以感觉到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了。”在此次疫情中,像董恩生和杜鸿儒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从病毒基因组序列到病毒来源的鉴定,再到病患的临床特征、病毒传播规律的分析,各个领域均有研究人员投身其中。从无到有建设方舱医院、如何通过封闭的道路,把医护人员和普通人急需的物资快速收集运输建立供应链,以及董恩生们正在做的,让所有信息更公开,更及时。我们同样不能忘记,科学家们和各行各业的专家们,都在为以更小地代价解决新冠危机而努力!每一点数据,每一个红圈,背后都汇集了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心血。就像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地图的制作人,是两位来自中国的博士生令人骄傲一样。每一位为了挽救生命而默默付出的人都值得我们敬畏。当新冠肺炎疫情最终成为历史的一个符号时,每一个“董恩生们”,都应该成为功劳簿上重要的一员![ 编辑:秋霖 审核:郑昕 ]

漫游者

不懂知网的中国博士,不是真博士

(1)今年过年,谁最忙?非翟天临莫属。本来,作为演员就有知名度,春晚上又参演小品,饰演打假警察,演技不错,更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个演员;然而,让他人气爆棚的还不是演戏,而是他的超高学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博士,2018年刚被录取为北京大学博士后。既是名演员,又是超高学历的学术学者,演而优则优,这是规律;羡慕的粉丝网友带着无比崇拜的神情,想要拜读一下翟博士的学术论著;没想到一提论文,翟博士直接愕然:知网是什么东西?我怎么听都没听过啊?中国知名大学的博士,竟然不知知网为何物?这恐怕有些……,让人浮想联翩:作为一名博士,你论文,专著的信息引用,查重,修改,提交,都要使用知网,而你竟然连这点基本常识都不懂,哪里读的博士?于是,网友粉丝的兴趣更浓了,一定要认真研究一下翟博士的著作。网友的力量绝对大过任何专案调查组,顺藤摸瓜就发现翟博士在读书期间的一篇论文,去除引用后的复制比竟然高达40%之多;要知道,正规985,211大学的复制比,是不能超过10%的。此事曝光之后,本来以为也就是一个演员自己的问题,调查一下,看问题出在谁身上,然后严肃处理,这是一般事件的处理节奏;没想到一个翟天临的博士论文带出了一个学校的水深火热。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院长张辉,一个50岁的半百老头,竟然离婚,新娶了比自己小24岁的女学生刘熙阳;还拍了一部自导自演的影片《一纸婚约》;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该片的女主角就是自己的新婚妻子刘熙阳,男主角就是张辉自己;而刘熙阳凭借此片还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而此片的制片人竟然就是院长张辉的外甥益才,此人还被作为北电的优秀本科生免试读博,博导又恰恰就是张辉;意不意外,精不精彩?这是2019年最出色的剧情。再回到翟天临的博士导师,为北电表演学院的副院长陈浥;但是奇怪的是,这名博导的学历只是本科,而且近20年来并未有任何学术论文,专著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究竟是什么资格可以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啊!这都是哪儿跟哪儿?怎么拔出萝卜带出泥,越来越乱了?越看头越大……(2)今天,2月14日,翟天临在经历了网友的热火朝天打假行动之后,终于做出回应,公开道歉。但是这种道歉和范冰冰被查实偷税之后的道歉如出一辙,口头诚恳道歉,希望大众原谅;实则万不得已,无奈之举;道歉是表面,试图得到原谅,不被粉丝网友娱乐圈唾弃才是真表情。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大学纷纷做出表态:严肃调查,绝不姑息。众多网友也并不买账,翟天临的事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是一个学校的学术风气和整个国内学术界的系统,体制问题。 (3)西安广播电视台的一档问政类节目《党风政风热线》最近很火,最近有一期节目,主持人何弘通过直播方式质询西安市高陵区交通局长:为什么这么多黑车,为什么有人坐黑车,难道你不知道吗?这是你不会管,不想管,还是不敢管?该交通局长被主持人发难后,随即爽快回答:下一步,我们对记者暗访中反映的黑车,摩的占道揽客乱象,将进行全面调研,制定系统整改办法。本来,作为中国政府部门官员,通常的应对招数都是:问题知道了,回去就处理!表明自己的态度即可完美回应。没想到这档节目的主持人竟然又连连发难:“您都当了三年的交通局长,这些问题还需要重新调查吗?是不会管,不想管,还是不敢管?”一来二去,让这位高高在上的官员有些吃不消,场面一度尴尬;而看节目的观众却连声称好,有种大热天洗凉水澡的爽。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大学的回应,也是和这些官员一样的套路:马上调查,严肃处理,给全民一个交待;看吧,我们很认真,很负责;然而,问问两个大学的真正有权力的管理者:这些问题,真的是闻所未闻,第一次听说吗?整个学术界真的需要借助这次机会来个大洗牌,让不作为,乱作为的人整个红红脸,体验一下被怂的尴尬。(4)如果一个演员,一些知名人士,都可以轻松的凭借自己的名气换来私下利益,让越红的演员更红,越有权威的人士更有权利,让那些苦心钻研学术,期待勤奋改变命运的普通人如何找到通往光明的路?1月31日,一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的在读博士刘春杨,从学校宿舍离开后失踪,经过十几天的搜寻,2月14日警方证实已经在一处水库附近找到其遗体。此前,其因为博士不好毕业,写毕业论文压力大,已延期一年毕业;本来应该于2019年4,5月份毕业,却在毕业前死亡。普通人为了生存,选择做科研这条独木桥。无人了解一个博士生想要做出成绩所面对的孤独,压力,内心的彷徨和自我否定;一旦做不出结果的羞愧,无法面对家人期待的自我失望,仅仅一个念头都足以摧垮普通家庭中走出的博士学生;而明星演员,社会知名人士,却玩弄学术,名利于股掌之间;这不是一个极度的讽刺吗?翟天临的道歉已不重要;责怪其个人的作假剽窃,要求其承担全部责任,他也未必有资格全部承担;那些轻易为其开绿灯,轻易让其通过层层审查的校园内当权者,学术界的权威人士;毫无监管的学术系统才是最应该道歉,彻底审查,为整个事件承担责任的主体。如果不能让整个系统红红脸,那就最好让翟博士多学着点,不知道的不要多说,更不要乱回答;尤其一个博士万万不能说出外行话,谨防祸从口出。(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

贵贱履位

中国博士论坛(第二季)在北京举办

中国博士论坛(第二季)近日在北京举办,论坛以“高科技红利时代人才发展新机遇”为主题。 主办方 中新网北京7月4日电 以“高科技红利时代人才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的中国博士论坛(第二季)近日在北京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大楼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博士、博士后、教授、专家、创业者和投资人出席现场。图为与会代表发言。 主办方本次论坛为全天性会议,由社科院马国春博士、博士小镇助理镇长扶义、北京海归协会国合中心主任孙琳等人策划统筹,特邀《中国企业报》记者何芳全程主持。中国博士论坛主席李忠诚在发言中表示,人才是发展经济、推进社会进步的根本,只有尊重人才、用好人才、发展好人才,国家和社会才能安定团结、才能真正进入崭新的科技强国的新时代。“中国博士论坛站在历史的高度,从科技兴国的政治高度出发,从国际发展的战略角度积极谋划,旨在集天下之博士人才为中国发展所用,集全球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用。”中关村博硕人才与市场经济研究院院长宋俊良在发言中表示,应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引导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的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转型,着力推进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北京海归协会会长于斌则认为,在当前圈层经济时代,人才也需要跨界交流,扩展社交圈子。中国博士论坛(第二季)近日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代表参会。 主办方博士创业代表中,著名投资人路永忠博士、中科院遥感所杨邦会博士、“名校邦”创始人易正春以及碳联科技公司董事长唐锦成分别从自身创业经历做了观点分享。易正春认为,当前国家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而人才也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不断自我迭代。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处长左传长、清华大学国家PPP研究院特聘教授唐德国、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院长禹永万博士、北京对外文化贸易协会副会长孙长胜等也围绕主题分别作了精彩发言。就大家普遍关注的“博士论坛”与“博士小镇”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等问题,博士论坛创始人曾鸿熹在现场作了详细讲解。他表示,中国博士论坛是人才积聚高地、智本积聚高地,让高端人才的技术、研究为国家所用,为城市所用,为民族所用,为世界所用。中国博士小镇,则致力于打造成为“高科技产业集群+人才集群”的科技航母,拟在全国构建不同主题、不同产业、不同特色的博士小镇,如海洋博士小镇,医养康博士小镇等,每一个博士小镇都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三生”综合体(生产、生活、生态)。论坛最后,由博后天下投资公司董事长、北大博士后汪梦翔为活动进行总结。他认为,人才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要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引进人才。第二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人才引进后还需要一定的成长,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打磨和历练。第三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一个愿景,希望“博士小镇”能够成为一个智慧人才的硅谷,不仅让人才得到应有的绽放,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汇聚博士小镇落地开花。(完)

赵衰

国内考博失败,导师告诉你如何最明智地规划下一步?

国内考博失败,心态得稳,不需要质疑自己的科研潜力和能力!除非你是真的没有认真准备,否则不少考生未能考博成功仅仅是导师招生名额的限制。之前有不少人和小西反馈,被某高校博士生导师"坑"啦,明明有自己硕士生报考,居然不告知实际情况,建议考生选择其他院校或导师呢。结果就是在复试环节,被无情的刷掉,而导师自己的硕士生顺利录取。你身边是不是类似情况不少呢?其实,这算是近些年博士生普通招考中经常发生的事情,缘由就是博士生导师和考生之间的"不信任",如同样有不少考生在时间不冲突下报考几所院校,在导师默许给予名额的前提下录取后不去,"坑"的导师当年没有找到生源,浪费了指标。来年,导师精明啦,同期答应几个学生的报考申请,然后在复试环节中选择一个,而"坑"了剩余考生。博士生背影如何最明智地规划下一步呢?两个选择,一是有想法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二是选择参加工作。小西比较建议你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因为也许你选择工作后,这辈子就再也没机会攻读博士学位,远离了你有兴趣的科研。博士生招生和硕士不同,名校导师的招生指标近几年急剧减少,甚至不足年均1个。少量的指标甚至不够自己团队的研究生硕博连读或申请-考核转博,根本没有流出的机会呢。而工作后的你,硕士阶段发表的科研成果在整体水平水涨船高后,已无法满足申请-考核制的基本条件。其次,攻读博士学位后就业前景算是不错,如进入高校工作的科研启动费、安家费挺高,部分院校还有解决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入读学校附属中小学、提供住房等待遇福利。个人觉得有兴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还有不错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挺好的!博士生比例想要选择继续读博,如何做呢?不清楚你考博失败的具体原因,要是初试都没过线,请直接选择工作。要是的确是因为导师名额限制,进入复试后被淘汰,而该导师对你还是比较认可,有兴趣接受你来年报考的话,可选择科研助理的角色在该导师团队边工作边备考读博。做科研助理最大的好处是有少量补助,如2000元/月,可在导师部分课题经费内合理支出。同时,在该团队做科研助理期间,提前熟悉团队研究方向和内容,可开展前期探索实验或文献调研整理等工作。小西有个师弟就是硕士毕业后想要读博,去华南理工大学导师团队边学习边等待下一年的博士招生呢,今年已是博一新生,且入学半年就投稿一篇二区论文,就来源于入学之前的积累。博士生毕业若是该导师不乐意接受你,就需要你邮件沟通其他导师,或者找你的硕士生导师帮忙做推荐。选择普通招考读博,顺利录取的前提就是得有导师同意接受,且给予招生指标。国内的大环境是只要你能进入博士生招生复试,结果都是之前就已定下,导师同意接受谁对最终录取影响极大。当然,认真准备还是有必要的,表现太差会让自己的导师非常难堪呢,哈哈!另外,还有一种选择就是你硕士阶段有不少研究成果尚未有足够时间整理出来的话,也可以选择在原院校课题组内继续完成成果整理,多2篇高水平的论文参加来年部分名校的博士申请考核呢。有2-3篇不错的科研论文作为基础,走申请-考核录取的渠道比普通招考机会更大,且更稳妥呢!实现自身价值还有几句题外话,小西想说考博除了实力还需要运气。一旦读了博士,可能要忍受科研路上的压力和孤独呢,而且还有来自家庭和生活的压力,小西认识的朋友中就有读博后离婚或分手的,很遗憾的事情呢!但是,小西还是想说,有兴趣、有想法,找对想要做的研究方向和一位好导师,真的能够实现自身价值,今生无悔呢!

合家欢

这就是一个博士生的真实日常!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有时会莫名好奇别人的博士日常生活他们是否也同我一样也在过着平凡而又枯燥的日子呢于是......整理出了10个最具代表性的博士生日常——1——世上话题千千万你非要问我论文怎么办——2——我知道没有谁能让所有审稿人都满意上次被这么挑剔是去年过年家里安排的那场相亲——3——论博士生如何度过周末快乐是别人的而我什么都没有不我还有没看完的文献——4——导师:你怎么又不在实验室?怎么又不好好做实验?是不是不想毕业了????比起女朋友的夺命连环call我更怕导师的致命三连问sorry~才想起来我没有女朋友——5——每天用心排好事情的优先级会发现这对科研研究的推进并没有用很多事情只有做了才知道做不做都没啥用——6——做某个科研项目时我的心情“晴雨表”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笑不出来——7——你打我可以但你不可以碰我的实验试剂——8——揭秘学术会议上座率高的真实原因——9——参加学术会议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还是很大的——10——有时候不走一些弯路都不知道自己这么能走路参考文献:11 Charts That Are Way Too Real For Science PhD Students来源:考博圈

马蹄

中国的土博士比洋博士 差了几个“硬核”?

原标题:在高校,土博士比洋博士差几个“硬核”春节过后,刚刚降温的校园招聘市场再次升温,不少年轻人迎来了“春招”战役。在众多招聘信息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这句话常常出现。而对于正在应聘的博士生来说,这句话将同等条件的年轻人划分成“水火不容”的两个群体:“本土博士”与“海归博士”。一项“海外经历”的要求,往往成为本土博士进入理想高校就职的“绊脚石”,即使进入高校工作后,没有海外经历的他们也时常承受着打折的待遇和周围的偏见。然而随着我国高校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唯海归论”已经开始淡化,人们渐渐发现“海归”这一标签不再是万能钥匙,在学术道路上,真本事才是试金石。“海外经历”:本土博士的伤对于博士生来说,进入高校就职是十分普遍的一条职业道路。然而对于不少博士来说,“海外经历”成为他们绕不开的话题,甚至是一个必选项。天津大学理学院2016级博士生王聪即将毕业,在母校读了8年的她学术背景出类拔萃——发表的国际论文3篇被选入期刊封面,累计影响因子达76,获校级以上荣誉15项。如今,她正在就业和出国深造中犹豫不决:“出国深造也是为了回来。如果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一些人才计划是没办法申请的。目前也有一些针对本土博士的政策和计划,但是名额非常少。我们这些应届本土博士,如果应聘和自己毕业院校档次差不多的学校,常常职位会降低;如果都投同一个职位,海归肯定会被优先录用。”近年来,不少地方和高校在引进博士时不再明文规定必须是海归博士,但“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这一要求仍然或明或暗地存在于各种招聘信息中,成为本土博士跨不过去的坎儿。例如,2019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招聘启事中提到,助理教授/副教授/长聘副教授/教授岗位要求“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优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19年1月发布诚聘海内外英才的公告中写道,讲师岗位要求“有海外著名高校留学或博士后经历者优先”;吉林师范大学2018年招聘高层次人才计划中,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教师等理科类岗位要求“有海外学习或留学经历者优先”。“海外经历”的阴影还延续到本土博士的工作中。于泽远博士毕业于中国农科院,如今在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她表示,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待遇方面的差别依然存在。“理工科的海归博士一般会申请一些人才计划,国家对理工科的项目资助支持都非常大。有海归头衔,能得到像安家费之类的更好的待遇”。潘峰是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电气专业毕业的本土博士,现在湖南一所省属一本高校就职,已经工作了3年半。在他看来,不少高校在招聘时较少公开要求必须是海归,但是在高校教师评职称时仍有不少对海外经历的要求。“所以我工作3年后就出国访学了。我们学校聘副高必须有半年的海外经历,正高一年,对我来说压力还是挺大的。”潘峰说。本土博士与海归博士:学术水平差异不大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在学术研究上究竟有什么样的差距?有研究表明,虽然二者在职业生涯上有很大差别,但是就学术成就来看,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今年2月,北京师范大学叶晓梅、梁文艳发表在《教育与经济》期刊上名为《海归教师真的优于本土教师吗?》的文章写道:通过分析基于中国研究型大学46个教育学院(部)的教师样本,海归教师发表英文论文的可能性较大,但当两类教师都发表英文论文时,海归教师并没有表现出优势。文章指出,“在机构层面,海归教师构成比率与机构整体科研生产力同样不存在显著影响。这表明高校人才任用中过分看重海归经历这一筛选信号并没有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2010年刊发在《中国高教研究》的名为《海归博士与本土博士职业成就比较》的文章收集问卷31252份,通过调查毕业博士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现职工作情况、职业发展状况等多项内容分析后得出,海归博士首次获得科研成果的年龄高于本土博士。海归博士获得专利、发表索引论文和获得奖励的次数与本土博士无显著差别。对此,不少一线科研工作者认为,当两类博士在一起工作时,感受不到明显差别。潘峰表示:“抛开‘头衔’,本土和海外博士没有区别,在学校里都是靠实力说话,最多就是在安家费上有差别。我们学校如果博士毕业的学校是QS全球高校排名前100的,可以多拿5万元。在学科评估方面,不少高校的国际化部分基本都是满分,因此不会刻意要求你博士期间一定要在海外。”如今,社会对于本土博士科研水平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体现在顶尖高校的招聘中。去年9月,本报刊登《谁能获得中国顶尖大学教职》的文章指出,本土博士在北大、清华新任教师中所占比最大,约为51.9%。其中,北大新任教师中约有178名拥有本土博士学历(占49.4%);清华新任教师中约有235名拥有本土博士学历(占52.2%)。然而,北大、清华新任教师中八成以上拥有一段或多段海外科研经历,完全没有海外经历的教师仅占总体的18.6%。由此可见,尽管本土博士在北大、清华新任教师中所占比例超过一半,但是这些本土博士绝大多数具有境外博士后经历。本土博士与海归博士究竟有什么差别?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的差异不是出身造成的。“如今本土博士也有超过海归博士的成就,海归博士如果把握不好也会被时代淘汰,关键是看这个人的视野和定力,看他有没有创新意识”。许晓东表示,从视野方面来看,海归博士可能接触到一些国内接触不到的东西,视野或许会更宽广,海归博士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方面可能得到了更好的训练,国外的先进实验设备也给海归博士带来了更多优势,但是这些优势不一定每个海归博士都具备,我国很多优秀的科研团队,包括院士的团队或者已经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团队,仍然是本土博士居多。偏见正在消除:科研成果才是“硬核”随着我国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不少高校对于本土博士的“偏见”正在消除,对于不少高校来说,“海归”或“本土”只是标签。在于泽远看来,不论是什么标签,在进入单位后看重的都是“能不能干活儿”。“如今一些单位设置的‘海外优先’要求是正常的,因为他们也需要应对外界的评价,因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是这样的。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个人能力”。然而,本土博士的认可之路还很长。近年来,不少知名院士、行业专家都在各种场合呼吁要求高度重视本土科技人才发展的问题。去年全国两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王建宇曾指出,随着我国教育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国内科研院所与国外高校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然而,这些优秀的本土博士在职业上升渠道上仍存在阻碍。“我有一个学生非常优秀,从做研究生开始就参与‘墨子号’的工作,当时想都没想就留在了国内。整个项目的运行‘我不在可以,他不在不行’。可这样一位团队中的主力,向上进步的路程却走得有些缓慢,至今仍是一名副研究员,能够获得的支持与奖励也寥寥可数。”王建宇说。然而,若想真正摘掉博士身上“海归”或“本土”的标签,还需要将两者的人才评价体系并在一条轨道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的学术水平差异很大程度上已经消除。“以前,海外博士比较稀缺,人们会对他们高看一眼,他们的待遇也会更高。现在中国越来越国际化,本土和海归博士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除,可能少数学校还有这样的差别待遇,我所在的学校已经不存在这种差异了。我认为,未来他们都会并在一个考核轨道上”。“现在我们招聘都是统一标准,说到底这些博士都是要拿着论文来说话的。我认为现在高校的心态越来越平和,这个界限越来越模糊。可以说是‘土里面有海,海里面有土’。”徐飞表示。“我建议,年轻人如果有机会出国还是要出国看看,这对自己的世界观、看问题的深刻性、辩证思考等方面都有好处。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学术研究更需要碰撞和交流。但是如果条件不具备也不要着急,你不出去别人也会来中国的。”徐飞说。(应受访者要求,于泽远、潘峰均为化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耿孟泳贞 徐司羿中国青年报

载芟

第三季中国博士论坛:百余博士博后与地方政府“双向推介”

何芳 摄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第三季中国博士论坛“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暨新侨海归创新创业成果联展”近日在北京举行。100余位博士、博后、博导与中宣部、发改委、科技部、人社部、教育部、工信部、农业部等政府官员以及各商协会、科研机构负责人等近150人出席现场。活动由中国博士论坛副秘书长何芳主持。聚天下英才助力地方产业升级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中国博士论坛联席主席、原中宣部新闻出版局局长张凡表示,百年大计,树人为本;富民强国,科技先行。中国博士论坛与北京海归协会把博士人才、海归人才聚集起来助力我国科技升级,打造人才科技高地,是对习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最好践行实践。中国博士论坛联席主席、国家发改委宋承敏司长则表示,如何将国家花长时间、大投入培养出来的高端科研性博士人才,转化为现实的和超前的生产力是亟待破题难题。这需要进行人才配置的创新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符合高端科技人才创新、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与制度的顶层设计,博士人才库和博士论坛或将助力各地政府及大型企业建设博士科创生态中心,落地科技创业总部基地。何芳 摄博士论坛联席主席、中国关博硕人才与市场经济研究院院长宋俊良表示,要站在国家统筹的高度落实博士和海归的科技双创基地与构建人才创新经济带。博士论坛联席主席、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秘书长兼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主任张继承博士后认为,博士人才库、博士论坛、博士小镇、博士链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或将成为一个强强联合的载体,若能积极参与国家“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实践活动,选择两三个贫困县市做试点,在人才、理论、实践、技术、产品等各个方面开展探索,并总结和摸索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设计整合转换,有望促进科技红利时代早日到来。博士论坛主席、《紫光阁》创办人李忠诚则表示,集合某个领域的高端人才为一城一市提供科技研发和创新是大势所趋,是全球化经济趋势之必要举措和方向。何芳 摄作为主办方之一,北京海归协会会长、博士论坛联席主席于斌在发言中说,博士和海归等新阶层群体,要加强先进思想、理念、成果的宣传与知识普及与传播,使博士人才库和北京海归协会成为知识创新与整合平台,促进中国知识体系的更新。在谈到博士论坛的服务内容和规划定位时,博士论坛、博士人才库创办人曾鸿熹表示,博士人才库将广泛聚集全球的高、精、尖博士人才,积极发挥人才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的合作,为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合理配置人才;同时,加强博士、海归、博士后层面科技成果、设计的落地对接与转化。在为高知人才提供后勤服务保障和科技成功转化的同时,也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做好招商引智、科研成果转化等服务。双创项目路演+招商引智推介本季博士论坛,既是海归、博士科研成果和双创项目的展示平台,也是地市、区县政府招商引智工作的推介平台。何芳 摄除了电音大篷车项目、数字遥感项目、增职人才服务项目、候鸟式田园康养共享基地、民用低空飞行小镇项目等几大项目的轮番路演外,中关村留创园、河北张家口市高新区、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区、山东省河泽市、江苏省南通市、浙江省京华市、辽宁省朝阳市、江苏省泗阳县、河北省衡水市、银川市驻京办、贵州省驻京办等十余地市、区县招商系统负责人也参与现场,为当地招商引智工作进行推介。张家口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旭峰在招商引智推介中表示,张家口高新区包含“一区三园”(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生命科学园),它是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也是河北“两翼”之一,更是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区内人才服务体系包括人才服务中心、高新区北京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技工作者之家,具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特点。何芳 摄唐山市曹妃甸区政府副区长刘子阳在招商引智推介中表示,曹妃甸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大力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引荐项目,促进开发大提速,优惠政策包括进口木材补贴、检疫除害费用补贴、加工区厂房租金补贴、项目建设补贴等以及高端人才、双创项重要入驻的相关政策。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王刚、中国投资协会特色小镇项目组组长叶宽博士、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中研究中心主任郭万超博导、江苏南通中央创新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术军、中国老教授协会双创研究院赵爱元院长、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大成博士后、博士论坛副主席卢欥锟双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吴江南博士等不同领域代表,围绕“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实体经济”进行思想碰撞,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此外,博士人才库和博士论坛负责人曾鸿熹、博士论坛副主席兼副秘书长黄静博士代表博士人才库与张家口高新区管委会、唐山市曹妃甸区政府、菏泽高新区招商局分别签署意向合作协议,将在地方招商引智、科研课题、区域产业设计上为地方政府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完)

民知其母

新中国培养的“1号博士”

新中国培养的“1号博士”2018年6月1日,马中骐(左)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博士学位证书。马中骐的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2018年6月1日,一个简短的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78岁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中骐将自己那本编号为“10001”的博士学位证书,连同1983年5月27日人民大会堂学位证书授予仪式的请柬和门票、主席台的座位票、次日钱三强院士组织第一批博士座谈会的入场券以及1991年获得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证书,全部捐给了国家博物馆。“这些证书是我国学位制度建立的历史印记,见证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拼搏与奋进,我认为把证书留给国家博物馆是最佳选择。”马中骐说。偶然马中骐是新中国首批授予博士学位的18名博士中的第一位。“这个第一位博士只是按照博士论文通过的时间来排序的,对于我来说,是历史的偶然,并不代表我有多了不起。”马中骐认真地说,“我们这批18人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牢记责任,在各自的领域里兢兢业业干工作、搞科研,都没有辜负这个身份,没有辜负国家的培养。”1981年,他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研究,重点在群论方法及其物理应用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曾四次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或教学成果二等奖,荣获2004-2005年度王淦昌奖。从上大学到博士研究生毕业,马中骐历经波折走过了整整26年。这一段艰难的求学经历成为马中骐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1956年由组织选派,马中骐从上海考到了兰州大学,1961年毕业留在兰州大学理论物理教研室任教。1964年又是由组织选派,他以高分考取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师从中科院学部委员、北大物理系教授胡宁先生。谁知一年后,马中骐就不得不中断学业被分到农村参加运动,直到1967年才回到兰州大学执教。春天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马中骐一边参加工作,一边学习专业知识,渴望着有一天能够重返北大校园,完成未竟的学业。1978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高等学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见》,决定当年正式恢复招考研究生。但遗憾的是,第一次发布招生通知时,报考人员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好不容易盼到的好消息,却因为年近38岁超‘线’,让人很失落!”马中骐对于当年的经历记忆犹新。但转机很快来了。当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胡宁院士和其他多位参加会议的老先生联名提案:1964年、1965年的研究生中有一批人才,由于被耽误,没能完成学业,但水平较高,建议放宽研究生报考年龄。就在临考前两个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研究生报考年龄放宽到40岁,64级、65级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这则消息让马中骐喜出望外,“继续求学深造的机会来了,用知识报效国家的愿望又可以实现了!”因为在兰州大学任教的10多年里从未放弃过专业学习,马中骐顺利通过了这次研究生考试,从70余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进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师从时任高能所兼职教授的胡宁院士。再次考研成功,马中骐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深造机会。在同批学生中,马中骐基础扎实,导师胡宁教授特别准许他重点学好微分几何和英语两门课程,其他时间全部用于科学研究。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正式建立。教育部决定设立博士试点,挑选一批优秀研究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同年8月,马中骐就接到导师通知,要求他在4个月内提交一篇高水平博士论文。马中骐选择了“磁单极研究”作为论文方向。这是当时一个很热门的研究课题,里面有很多数学问题。马中骐从著名数学家谷超豪教授在复旦大学学报中发表的一篇关于规范场理论的数学方法的论文中得到启发,便尝试着做这方面的研究。他的想法得到了高能所的大力支持,特批他赴上海当面向谷超豪教授请教,得到了后者的悉心指导。经过两个多月的计算,他再次请谷超豪教授审阅研究成果,得到肯定答复后,便着手撰写博士论文。论文成稿后被送请国内多个从事磁单极理论研究的专家教授审阅,国外则请杨振宁、李政道教授把关。1982年2月6日,高能所举行首次博士论文答辩会。答辩委员会主席是“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院士,答辩委员还有胡宁院士、朱洪元院士、戴元本院士、谷超豪院士、侯伯宇教授、李华钟教授。马中骐由于有过从教经历,答辩进展顺利,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之后,答辩委员会闭门讨论并进行无记名投票,一致认为这是一篇高水平的博士论文,当场宣布通过。3月4日,时任中科院数理学部主任钱三强院士为马中骐签发了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其后一年多里,包括马中骐在内的首批18名博士陆续通过答辩。1983年5月27日,新中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马中骐在大会上代表所有被授予学位的博士、硕士发言,既紧张又感到幸福。兴趣台前的高光时刻毕竟短暂,身后的研究所才是毕生的舞台。马中骐博士毕业后进入高能所工作。1984年9月,杨振宁教授邀请马中骐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做访问学者。在这期间,杨振宁教授把自己认为是“这辈子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推广的Sturm-Liouville定理方法介绍给马中骐,建议用此新方法研究Levinson定理。杨振宁教授甚至把他的计算稿借给马中骐复印后学习。因为此方法具体且物理意义清晰,马中骐放宽了Levinson定理的适用条件,修改了Levinson定理的结论,并把Levinson定理推广到相对论情况。这是能长期保留下来的重要工作,其主要内容被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一本量子力学教科书专用一节详细引用。此项研究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次访问学者的经历对马中骐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把杨振宁教授“基本的问题就是重要的问题”的教导作为科研的准则,这为其今后在量子N体系统转动自由度的分离和量子群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我这辈子最大的兴趣就是把没有搞清楚的物理问题搞清楚,再把我搞清楚的问题让别人也搞清楚!”去年底,马中骐完成了一本英文版群论教科书的书稿,对群论方法又有了新的进展和发现。如今,他又埋头沉浸到另一本中文新书的写作之中。(谭永丰)

忠狗

2019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博士生论坛面向海内外征文启事

为拓宽学术视野,搭建交流平台,增进学术交流,助力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艺术创作,中国美术学院在成功举办前两届博士生论坛的基础上,2019年11月,将移师上海,在我校张江校区举办“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博士生论坛”。诚邀海内外高校艺术及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参与。论坛主题今天,视觉生产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渗透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的各个层级之中,影响着当代城市文化和当代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成了一个我们不容忽视的紧要命题。随着技术和视觉的奇观化结合,城市生活日益沉浸在大量复制、大量改变、各种形态的媒体、材料、空间的影像中。图像,成为社会文化之间一种复杂而交互作用的综合体。同时,生产、机制、媒介、仿像、现场、话语、意识形态等概念,也逐渐共同构成了一个讨论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的全新视野。视觉生产日益成了城市进程中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城市活力的一种核心能量与动力。当下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发展迅猛,同时城市文化和视觉生产都处在一个高度动荡不安的时期,问题滋生不断,使相关研究陷入了应变不暇、措手不及的困境。如何能够为当代城市的建设提供富于价值又切合实际的理论基础与观察视角,提升城市的品质,已经成为一个当务之急的迫切工作。鉴于此,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博士生论坛拟以“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为主题,希望能够广聚年轻一代的学者精英,深入当代中国情境,推动艺术创造、艺术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多维对话,从而推动相关学术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主题阐释:本次论坛征稿具体设置以下四个议题:(1)艺术教育与城市文化(2)艺术与科技的当代融合(3)都市空间与视觉经验(4)都市营造与当代设计凡与上述议题相关的论文,均在候选之列。征文对象海内外各高校、科研机构的艺术学学科门类之中的美术学、设计学(含建筑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建筑学等一级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在读博士生、在站博士后,亦一并欢迎校内外有上述相关研究成果的硕士生或青年教师携文赴会。投稿和评选1、稿件要求投稿论文应为以本人为主要完成人且未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应契合主题内容,投稿要求请见附件(格式不符将影响稿件录用),字数宜控制在1万字以内。在论文质量相近的条件下,将优先录用切近本次论坛主题的论文。论文提交截止日期为2019年10月31日,逾期不再接收。2、投稿方式请投稿人将投稿文章发送至投稿邮箱:graate@caa.e.cn。投稿文章以邮件附件形式(word版本)发送。投稿稿件应分两份,一份使用匿名稿(即文稿全文不含有任何个人信息)一份;另一份为常规格式,并请单独列示下列信息:作者姓名、性别、在读院校、专业、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职称、职务、手机、电子邮件等信息。我校保障所有作者所投稿件均作正当用途。3、论文评选(1)论坛采取以文赴会的方式,将组织相关学者对投稿论文进行双向匿名评审,并邀请优秀论文作者参加论坛,论文评选结果和论坛具体安排将于2019年11月上旬正式通知。(2)本次论坛设立优秀学术论文奖,奖励名额10名,其中获奖的外地来校的作者可报销往返交通费(具体按财务规定执行)。(3)入选论文将在遵循作者意愿的前提下,收录于我校第三届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并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特别优秀稿件可推荐至《新美术》期刊发表。论坛安排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博士生论坛不收取会务费,我校统一提供免费餐饮和住宿。中国美术学院校内投稿作者届时统一乘车前往。欢迎相关学科的博士生踊跃投稿,加强切磋交流,我校将组织高水平专家参与论坛点评与交流。论坛时间安排:报到:2019年11月28日(周四)全天。论坛:11月29日(周五)全天——11月30日(周六)上午。离会:11月30日(周六)下午。论坛地点: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张江校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春晓路109号)。选稿结果和论坛具体安排将于11月中旬另行通知。其他事项1、参会回执。若有意愿参加此次论坛,请于2019年10月31日前将下列参会回执信息发至本论坛电子信箱:graate@caa.e.cn。请在邮件主题栏中按以下格式进行标注:“个人姓名—学校名称—专业”。2、联系方式未尽事宜,可致电中国美术学院校研究生会负责人:徐同学(15158155430),或来信咨询(graate@caa.e.cn)。2019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博士生论坛征文投稿要求投稿要求:论点新颖、论证严密、论据充足、文字精练。论文字数:字数在10000字以内。标  题:文章标题要言简意赅,30字以内。作者简介:署真实姓名,性别、在读院校、专业、研究方向、学历、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职称、职务、手机、电子邮件。摘  要:要用第三人称概括全文,100字左右。关键词:用3~8个关键词术语反映论文主题。专用符号:名词、术语、数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学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外文人名、地名和术语需译成中文。图表格式:文中插图与表格放在相应正文之后,分别按出现顺序用图1、图2或表1、表2统一编号。插图应为黑白色,其序号、标题及注释居中放在图的下方,表格的序号及标题置于表格上方,表注放在表格的下方。正文注释:采用尾注形式,注释号①,②,③等标在相应正文右上角。章节体例:章节标题为:一级标题不编号,用黑体居中排,二级标题不编号,用楷体放在相应的文字段首与正文空一字格接排正文。三级标题分别用1.2.3.顺序编号。文中接排标题用(1),(2)编号。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置于正文之后,近5年的不少于3条,用[1],[2]……顺序编号,如文章中有内容需要解释请用尾注形式。参考文献不全者不能进入审稿阶段。参考文献格式如下:(1)图书:[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研工部2019年8月6日

龙江颂

教育部:2019博士招生10.5万,毕业6.2万!今年预计破11万

5月2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比上年增加1.13万所,增长2.17%;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2亿人,比上年增加660.62万人,增长2.40%;专任教师1732.03万人,比上年增加59.18万人,增长3.54%。研究生招生[20]91.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0.52万人,招收硕士生81.13万人。在学研究生286.37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42.42万人,在学硕士生243.95万人。毕业研究生63.97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26万人,毕业硕士生57.71万人。高等教育方面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18]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比上年增加25所,增长0.94%。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比上年增加20所;高职(专科)院校1423所,比上年增加5所。全国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68所,比上年减少9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28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593个,科研机构235个。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9]11260人,其中,本科院校15179人,高职(专科)院校7776人。图1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毛入学率研究生招生[20]91.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0.52万人,招收硕士生81.13万人。在学研究生286.37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42.42万人,在学硕士生243.95万人。毕业研究生63.97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26万人,毕业硕士生57.71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3.91万人,增长15.67%;在校生3031.53万人,比上年增加200.49万人,增长7.08%;毕业生758.53万人,比上年增加5.22万人,增长0.69%。另有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46.00万人;专科起点本科招生31.75万人。表1 普通本专科学生情况成人本专科招生302.21万人,比上年增加28.90万人,增长10.57%;在校生668.56万人,比上年增加77.57万人,增长13.13%;毕业生213.14万人,比上年减少4.60万人,下降2.11%。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596.37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48.98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56.67万人,比上年增加7.92万人,增长3.18%;专任教师174.01万人,比上年增加6.74万人,增长4.03%。普通高校生师比[21]为17.95:1,其中,本科院校17.39:1,高职(专科)院校19.24: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3.61万人,比上年减少1939人;专任教师2.06万人,比上年减少1267人。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2]101248.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34.8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6095.08亿元,比上年增加562.02亿元。民办教育方面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9.15万所,比上年增加8052所,占全国比重36.13%;招生1774.33万人,比上年减少5.42万人,下降0.30%;各类教育在校生5616.61万人,比上年增加238.40万人,增长4.43%。民办高等学校757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1所),比上年增加7所。普通本专科招生219.69万人,比上年增加35.75万人,增长19.43%;在校生708.83万人,比上年增加59.23万人,增长9.12%。硕士研究生招生876人,在学1865人。图2 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结构部分原文注释:[1]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18]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等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19]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仅含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不含分校点数据。[20]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有关要求,2017年起研究生招生、在校生指标内涵发生变化,增加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数据。[21]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不含分校点数据,学生总数为折合学生数。[22] [23]包括学校产权和非产权独立使用。[24]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未含技工学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