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考研国家线今日已出,考研如何准备,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爱之则亲

2020考研国家线今日已出,考研如何准备,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

#2020年的考研分数线今日已出,从2月份公布的考研成绩,到现在基本上快要2个月时间。笔者今年考研成功341万的考研大军中突围而出。现在告诉将考研准备的一些经历进行分享。考研跟高考、中考性质是一样的,都是选拔类考试,但是也有很大的差距。抛开所考科目的差距。主要的差距就是所有的准备,复习都需要考生自己独立完成,意味着必须有很强的自律性和坚持力,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在整个准备期,大概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大一——大三上学期一定要广泛阅读自己所考领域的专业书籍,尤其是考好学校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比如有些学校复试的时候,就喜欢问:你看过哪些本专业领域的书籍啊?有些同学只会作答我们的课本,但试想如果到时候你可以抛出几个重量级的专业巨著,替身很大的好感度,而且这些前期的阅读也可以为你研究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英语方面,一定要好好背单词!单词是要一直背到进考场前的,单词是读句子的基础。政治方面,前期可以不用太放在心上,建议从大三寒假开始,认真读一遍大学四本课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二阶段:大三下学期专业课:这一阶段,应该准备好所有考研需要的专业课书目,版本什么一定弄清楚,最好使用该校指定参考书目版本。新一年的学校考试大纲会在九月份出来,这时候参考书目可以参照上一年,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也有学校会在专业课方面在某一年出现巨大变动,时刻关注学校出题动态。英语:继续加紧背单词,句子积累等等。可以适当地做做真题,感受一下真题难度。但重点主要放在背单词,句子积累上面。政治:这个时候你可以看看真题,适当做一做,感受一下考研政治的难度,当然时政题目可以忽略,记住在做真题的时候,分出条理,根据教育部官方答案整理思路,尽量去迎合出题者思路去答题。第三阶段(强化阶段):暑期——开学英语:这一时期英语至关重要,如果你能够在这一阶段磨合好考研英语的阅读,可以说你考研就成功了一半。英语学习没有捷径,就是反复做,反复练,考研真题是非常宝贵的复习资料,你就把真题拿过来反复琢磨,日积月累,我相信你走向考场一定会感谢这个时候你所有付出的努力。政治:按照前面的步骤,按部就班来就好。听完课或者看完书之后要及时复习,重要的事情要记在脑子里。专业课:要非常详细地看专业课书目,自己可以做做笔记,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看到,重要知识点现在就要背掉!第四阶段:冲刺阶段:十月份——十二月底考研英语:根据老师所教套路总结成适合自己的模板,就要开始背诵。政治:政治也要开始全面复习,九月份的时候,教育部的官方政治考试大纲才出来,根据大纲进行背诵。专业课:专业课可以把前期整理的笔记拿出来看一看,记不住的知识点再背一背。考试期间:提前去看考场,如果住在宾馆的话,需要提前一天到达。备齐所有证件,带适量书本,每场考完回去的时候没事翻翻还是挺有用的#2020年考研国家线公布#

蓝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考研经验备考指导汇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专业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的主干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史、清史。主要研究内容有政治史与政治制度史、社会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国古代史学科的教学科研人才及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 硕士生课程主要有:史学研究方法、人类学方法论、中国古代史文献与研究、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名著研读、中国古代断代史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中国古代农业问题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国外中国古代史研究论著选讲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重视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为国内外著名大学输送了众多优秀博士生,毕业生去向为高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出版部门及政府部门等。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33历史学综合历史学综合含中国通史(截止到1949年)、古代汉语学制三年复试成绩计算 1.原则上要求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30分以上,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30分以上,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2.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70%,复试成绩权重30%。复试结束后,我院将汇总考生各科目复试成绩,并按照学校规定在我院网站公示,请考生关注我院通知公告。各项复试成绩均及格的,按加权综合分数,各一级学科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择优录取,专项计划按照学校要求单列。录取名单将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布,请考生及时查询。2020年复试录取情况2020年分数线:55 55 180 3352020年进入复试17人(最高387 最低336)2020年推免录取了11人2020年统考录取了9人(最高387 最低350)全部由中国古代史调剂过来的参考书朱绍候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下册)》,河南大学出版社朱绍候、张海鹏、齐涛 主编《中国古代史 (新版 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李侃、李时岳 著:《中国近代史 (第四版) 》,中华书局出版章开沅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河南大学出版社王桧林、郭大钧 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桧林、郭大钧 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及历史文选相关书籍。2020年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80分)。1.《徙戎论》2.律令格式3.上三旗4.改土归流5.《海国四说》6.《戊戌政变记》7.护法运动8.三民主义二、材料分析(50分)(一)广阳王深上言:“先朝都平城,以北边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遏,非唯不废仕宦,乃更独得复除,当时人物,忻慕为之。太和中,仆射李冲用事,凉州土人悉免厮役;帝乡旧门,仍防边戍,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本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然其同族留京师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即为清途所隔,或多逃逸。乃峻边兵之格,镇人不听浮游在外,于是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独为匪人,言之流涕!自定鼎伊、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乃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或诸方奸吏,犯罪配边,为之指踪,政以贿立,边人无不切齿。及阿那瑰背恩纵掠,发奔命追之,十五万众度沙漠,不日而还。边人见此援师,遂自意轻中国。尚书令臣崇求改镇为州,抑亦先觉,朝廷未许。而高阙戍主御下失和,拔陵杀之,遂相帅为乱,攻城掠地,所过夷灭,王师屡北,贼党日盛。此段之举,指望销平;而崔暹只轮不返,臣崇与臣逡巡复路,相与还次云中,将士之情莫不解体。今日所虑,非止西北,将恐诸镇寻亦如此,天下之事,何易可量!”书奏,不省。(《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一梁纪梁武帝普通五年)1. 解释材料中“复除”一词的含义(10分)。2. 北魏北镇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5分)。(二)《清高宗实录》中有关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人口数量的记载。1. 材料中两个人口数字的性质(7分)。2. 写出材料中“朕”的名字(3分)。3. 人口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15分)。三、论述题(四选三,每题40分,共120分)。1.西汉和北宋建国初年形势有何异同?各自是如何解决的?2.试述清朝选秀女的制度。3.晚清时期铁路建设的得与失。4.试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四、古代汉语(50分)。(一)夫春秋者繫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中國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備載其事形于目前理盡一言語無重出此其所以為長也至於賢士貞女高才雋德事當衝要者必盱衡而備言跡在沈冥者不枉道而詳說如絳縣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晉卿而獲記或以對齊君而見録其有賢如柳惠仁若顔回終不得彰其名氏顯其言行故論其細也則纎芥無遺語其粗也則丘山是棄此其所以為短也史記者紀以包舉大端傳以委曲細事表以譜列年爵志以總括遺漏逮於天文地理國典朝章顯隱必該洪纎靡失此其所以為長也刘知几《史通》(二)1. 古之人君於其臣也,尊之信之,禮貌以待之,故臣不挾術以干君,君亦不徇利而棄臣。春秋以降,主益替,臣益驕,於是始有倡爲刑名之學,以救時之弊,以尊君而抑臣者。商鞅以之強秦而卒以自终,秦人用鞅之法幷天下,愈益任法,蒙恬、李斯皆將相,久任事秦,以法誅之若刳羊豕然。古之能尊其君未有如秦者也,秦以胥史僕隸待其臣,而臣於秦者,亦盡頑頓無恥,無有與上同休戚者,商鞅之法不獨自而終以秦矣。漢文寛仁待下,而鼂錯以刑名進,錯知帝不能盡用,因請以術數敎太子,葢知太子之猜忌而投其所好也。天子在而自結太子,錯自此見輕於太子矣。吾聞以仁義治天下,未聞以術數治天下,以術數者好殺而不信其臣者也。钱大昕:《潛研堂文集》2.国史之失职,未有甚于我朝者也,故事有不讳,始命内阁翰林臣纂修实録,六科取故奏,部院咨陈牍而已。其于左右史记言动,阙如也。是故,无所考而不得书,国忸衮阙,则有所避而不敢书。而其甚者,当笔之士或有私好恶焉,则有所考无所避而不欲书,即书,故无当也。史失求诸野乎,然而野史之弊三:一曰挟郄而多诬,其着人非能称公平贤者,寄雌黄于睚眦,若《双溪杂记》、《琐缀録》之类是也;二曰轻听而多舛,其人生长闾阎间,不复知县官事,谬闻而遂述之,若《枝山野记》、《剪胜野闻》之类是也;三曰好怪而多诞,或创为幽异可愕,以媚其人之好,不核而遂书之,若《客坐新闻》、《庚已编》之类是也。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

合而成体

考研人气最高的十个城市中,你最中意的是哪个?

考研对于很多学子而言,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决定,这次决定除了一部分是对于自己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弥补之外,也是给自己重新进入大学深造的一个机会。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参加到这个行动中,在这人数巨大的行动中,各位学子们的选择其实是有迹可循的。通过统计数字我们发现,历年以来学子们都更愿意选择国内的这十个城市中的高校来报考。那么具体是哪十座城市呢?No.1 北京北京对于考研学子们的吸引力,绝对不仅仅在于北京是我国的各种中心。就目前来看,北京地区的大量优秀的高校资源,是让考研学子们选择到这个城市读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北京地区的优秀的高校资源,是我国所有城市中最多的,就连国内最好的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是位于北京的,而且新成立的一所超级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也是位于北京。而考研学子们选择到北京读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北京的就业市场非常好,在目前看来,有相当多的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分部或者总部,这些企业能够为考研学子毕业之后的去处,带来很好的保障。No.2 上海作为我国最为繁华的金融中心,上海每年多吸引着非常多的优秀的年轻人的注意力,在每年考研的时候,都有大量的考生报考上海地区的高校。当然上海吸引考研学子的,也不仅仅是黄浦江沿岸的灯红酒绿,上海地区的优秀的高校资源,是目前仅次于北京的,而且上海地区的优秀的高校资源也是被外界所熟知的,比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内目前最好的财经类大学就是上海财经大学。另外作为国内最为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为年轻人提供的就业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也是让考研学子更靠近这座城市的原因之一。No.3 南京有着六朝古都的称号的南京,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受青年才俊欢迎的一座城市,这座城市不仅有着非常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这座城市目前的高校资源也是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当然优秀的高校资源更不在少数,像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这都是国内鼎鼎有名的高校。No.4 武汉武汉的高校数量和质量,也是让考研学子们喜欢这座城市的主要因素,当然武汉当地的生活气息浓厚,是让这座位于中部地区的城市,吸引考研学子的另一个原因,而且武汉目前已经形成了在全国有一定规模的文创中心,这对于研究生而言,是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的。No.5 西安同样作为一所古都,西安在院系迁移的时候,迁来了许多高校,这让这座城市的高校资源在那个时期一下子得到了很大的扩张,在目前看来,西安地区的高校资源,在所有的城市中,都是排名比较靠前的,而且质量都还可以,非常受考研学子的欢迎,诸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都是近些年发展非常不错的高校,而且西安本身的人文景观是比较多的,这让这座城市的学子们能够在闲暇时间获得足够的放松空间的。No.6 成都很多人想到成都,可能立马想到的是安逸舒适,然后又会想到火锅和满城的麻辣味,不得不说,程度的美食,确实是吸引考研学子们报考这座城市的高校的原因之一,但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都的高校资源不在少数,像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顶尖的高校,在这座西南地区的城市中屹立了多年,并且这些高校在一定的领域上是有着非常权威的地位的。No.7 长沙作为中部地区又一所省会城市,长沙的高校资源其实是想相当优渥的,抛开最好的军校国防科技大学在这所城市不说,这所城市还拥有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两所985、双一流高校,而且这两所高校的实力在全国来看都是非常不错的。而且长沙的生活节奏也是相对来说比较慢的,这对于那些不喜欢大城市的快节奏的考研学子而言,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No.8 广州广州作为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一直是非常大的,而且广州地区的高校资源也是相当的不错的,对于考研学子而言,是有着非常多的可以选择的余地的,顶级的高校资源有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而中等偏上的高校资源则有华南师范大学和暨南大学等,这些高校资源,让广州在考研学子心目中的地位攀升不少。而且广州地区的饮食喜欢,可能会让广东地区的考生更加的喜欢到这座城市去读研。No.9 哈尔滨作为东北地区的城市,哈尔滨给人以冰城的影响为主,但是实际上,这座城市在以前东北地区的工业非常发达的时候,就积累了非常多的高校资源,虽然这些高校在近些年的发展势头有所下滑,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哈尔滨高校资源在全国领先,比如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都是国内考研学子非常喜欢的一些顶级高校。No.10 天津作为京津冀枢纽带中的一所海滨城市,天津在近些年的发展略显低调,但是就天津而言,本身所拥有的高校资源数量相当之多,而且这座城市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出场次数也是想当多,这也让这座城市的高校有着非常深厚的建校历史,比如说南开大学,这所大学就是曾经中国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另外天津大学的实力也是相当的不俗,这些顶级的高校资源,让天津成为了考研学子们最喜欢去的一座城市之一。以上这考研学子最喜欢的十座城市,有没有你中意的城市呢?当然对于很多考研学子而言,在经过漫长复杂的备考之后,有的研究生上就已经很好了,哪还有的挑呢?

自私自利

2020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依照目前史学界的通行概念,所谓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历史,共109年。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讲话,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容。109年的中国近代史,其主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中国走向并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2020年,与“四史”学习同步共进,中国近代史领域的学术史、史学理论、制度史、经济史研究成果丰硕;抗日战争资料整理方面的多部论著引人瞩目;中共党史研究选题多样,论述细腻;社会史、经济史研究亮点突出。 学术史研究成果突出通过学术史回顾与梳理助推“三大体系”建设,成为2020年度学术史研究的特点。张越认为,回顾“汉民族形成问题争论”始末,对当前中国民族史等相关问题研究具有启发意义;深化“五朵金花”问题研究,对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体系具有推动作用。(《范文澜与“汉民族形成问题争论”》,《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张艳国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收获,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当代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的良好形象与历史传承。(《植入与生长:在探索中前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4期)赵梅春认为,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话语体系一直处在变动发展中。(《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变迁》,《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研究,对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李育民认为,条约关系研究既要疏理和清除该领域的各种殖民话语,揭露西方列强的强权政治和霸道逻辑,又要阐发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近代中外条约研究的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国教运动与近代话语转向关系密切。薛玉琴、刘正伟认为,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国家与社会话语从封建形态向近代形态的转化过程。(《国教运动与近代话语转向》,《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史学作为一个新领域开始兴起,初步构建起其学科样态。何一民认为,中国城市史学“三大体系”建设研究成果丰硕,但也存在不足,还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新时代推进中国城市史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思考》,《中华文化论坛》2020年第4期)深入研究疆域理论,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边疆学学科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前景值得期待。李大龙提出,中国边疆学具有独立学科的特点,将研究队伍团结凝聚为“中国边疆研究学术共同体”,是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的现实需求。(《试论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年第2期)艾冲提出,边疆是国家政治疆域的边缘部分,中国边疆史学应成为立足历史、观照现实、有用于世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简议中国边疆史学学科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27日第4版) 史学理论探讨出现新视角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于近代。与史学史研究相结合,一向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特色。2020年,《中共党史研究》第3期推出胡逢祥《扩展文献视野 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深广度》、王东《放宽视野 拓宽路径——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二题》等笔谈文章,探讨中共党史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与书写。2019年,曾有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提法不妥当。(孙太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提法不妥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1日第5版)。2020年,宋月红再次提出,这一概念难以成立。(《“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概念之辨正》,《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28日第6版)陈峰认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克服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同时,必须防止崇拜西学的新教条主义滋生。(《反省与创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构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乔治忠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应起到廓清思想、重申旧说的作用,划清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界限尤为重要。(《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若干理念问题》,《学术研究》2020年第11期)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在《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6期“唯物史观与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笔谈文章中,张海鹏、耿云志、郑师渠、朱英提出,在中国近代人物评价问题上,必须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对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及各方面人物进行宏观考察,将其置于近代中国历史大变局的时代环境中,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从阐释学视角考察历史阐释问题,是本年度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亮点。《探索与争鸣》杂志专门设立“构建中国阐释学”专栏,用一年时间从文史哲三个领域进行了深入讨论。关于历史阐释问题,有学者提出,历史研究的全过程,都是对历史的阐释过程。阐释的内在属性与规律,在历史研究全过程中都发挥作用。历史阐释受制于阐释对象的约束最强烈,其对话性及主体间性的特点最突出,公共性要求也最高。李帆提出,在历史教科书史研究中,教科书的社会效用问题一直是研究难点,相关资料的搜罗整理难度颇大。从教科书文本出发,引入阐释学的视角与方法不失为一条解决问题的良好路径。(《阐释学与历史教科书史的研究》,《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9期)文化史理论方法与学科建设是不少学者关注的热点。张昭军认为,文化史学书写的是人民大众的历史,以表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真善美为主题,试图探求历史背后的“精神”“理性”或“意义”,注重发挥启蒙民众和文化认同的作用。(《文化史学是什么?——兼论新旧文化史学的内在一致性》,《史学史研究》2020年第1期)新文化史带来的“碎片化”和“短时段”问题,引发史学界反思。胡成认为,史学应该重回“长时段”的研究范式,探究那些致使历史演化的大过程、大趋势和大问题。(《“后现代”之后的史学“长时段”——关于超越“新文化史”的反思》,《史林》2020年第1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跨学科的发展,新社会史、社会文化史成为新兴领域,但本土社会史理论和“总体史”的缺失及研究的琐碎化值得反思。行龙、李全平认为,社会史学者有必要秉持“长时段”“总体史”和“整体史”的史观,重新审视这些问题,思考探索近代社会史研究再出发的诸种可能性。(《反思与前瞻: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再出发》,《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2期)杜丽红认为,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拓展社会史研究的内容,对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可能会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经验,改变以前研究所形成的经验。(《重构经验:历史学与社会学互动》,《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5日第5版)王先明认为,在将近40年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史在不断拓展领域和跨学科延展中保持持久昌盛的基本态势,从整体上塑造了新时期中国史学的面貌。(《当代中国新史学发展趋向问题刍论——立足于近代社会史研究的讨论》,《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3期)抗战史和中共党史研究成为热点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以此为契机,学界深入开展抗日战争史研究,尤其关注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邹铖提出,随着百团大战结束,中共高层普遍意识到此时与日军进行过多、过大规模运动战尚不现实。1941年底,坚持游击战的方针成为共识。(《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作战原则探析》,《抗日战争研究》2020年第1期)张德明提出,抗战胜利后中共最大限度地处置了日本战犯与汉奸,维护了自身利益。(《中国共产党与对日战后遗留问题的处理(1945—1949)》,《军事历史》2020年第1期)夏清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经确立便开始生长,对巩固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合法地位起到重要作用。(《“词汇竞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规范表述的生成》,《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2期)齐小林认为,抗日战争时期,战斗缴获、军工生产、民间收集和购买以及向国民政府请领,是八路军获取弹药的四种主要途径。(《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弹药来源问题研究》,《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5期)李玓认为,中共在皖南事前已对国民党反共行动作出预判并积极部署,皖南事变后作出强硬反击,制止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给中共度过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危险局面带来了转机。(《化“危”为“机”:皖南事变前后中国共产党应对反共高潮的策略与成效》,《安徽史学》2020年第5期)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沛认为,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海外文献资料丰富,问题意识清晰,对提升研究水平、开拓视野具有启发意义。(《从全球史角度审视中国抗日战争》,《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1日第1版)高士华认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仅对中华民族的解放至关重要,而且对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伟大的抗日战争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抗日战争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1日第7版)中日关系研究内容更加细致、深入。张生认为,1963年南京大学日本史小组编著的《日寇在南京的大屠杀》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南京大屠杀研究,启发了日本最早的南京大屠杀研究。(《“原典”的创建、叙事和流变:从〈日寇在南京的大屠杀〉开始的知识考古》,《江海学刊》2020年第1期)王萌认为,华北国策会社集团既是华北沦陷区经济不断恶化的主要推手,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征缴民间物资的实际操作者。(《华北国策会社集团与战时日本对华北通货政策》,《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20年第1期)袁成毅认为,中共对国际两大阵线的划分不仅表明了自身的国际道义立场,其政策的运用也为中共争取国际反法西斯阵线援助提供了依据。(《抗战时期中共对国际阵线的划分及政策的调适与运用》,《广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董为民认为,日据南京初期,日军以“安民”为幌子搜捕和屠杀“不良分子”,是其在攻城阶段屠杀战俘、在扫荡作战中捕杀“败兵”和青壮年平民的延续。(《伪装的“安民”:日据南京初期的难民登记》,《福建论坛》2020年第3期)臧运祜认为,近代日本确立的以天皇为首、以政府与军部为主体、以政略与战略为核心的侵华战争决策体制与政策,证明日本的侵华和对外战争并非仅仅是军部与军国主义的责任,也是包括天皇与政府在内的日本最高统治集团的共同责任。(《日本侵华战争的决策体制与政策》,《北京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张皓认为,日本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直是日本一些学者否认的问题。铁的史实证明,日本恰恰是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夺取平津地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日军如何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苏智良认为,“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略、殖民主义等复合因素的产物。我们仍需要不断寻找文献资料,与各国合作,深入研究“慰安妇”问题的轮廓、细节与本质。(《“慰安妇”问题基础概念再探究》,《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7期)西北大后方研究受到重视。张静、胡金野、齐磊提出,民国时期的安西县因抗战和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的需求,承担了公路交通与空中运输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建设,成为“西北国际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安西与抗战时期的西北国际交通线》,《中州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尚季芳认为,西北大后方是抗战理论的重要策源地,西北国际通道是支持抗战胜利的重要生命线,西北领土的完整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稳固的后方基础。(《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历史教学》2020年第5期)王惠宇认为,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西北国际交通线得以建立,为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国共合作与西北国际交通线》,《长白学刊》2020年第5期)中共党史研究内容愈发丰富。通过对比档案材料,金冲及提出中共一大的代表是12人,参加会议的有15人,除一大代表外,还有包惠僧以及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中共一大代表究竟是多少人》,《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5期)卢毅认为,所谓日军从未轰炸和进攻过延安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其目的在于否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进而否定党的领导。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并高度警惕。(《抗战时期日军从未轰炸过延安吗?》,《党的文献》2020年第3期)应星、荣思恒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1921—1945年影响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因素,对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核心区、次核心区和边缘区做了辨识,并在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上尝试应用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1921—1945)》,《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3期)翁有为认为,中共中央将土地革命方针和政策通过新创制的省委实施时,已预示着中共革命在发动武装暴动和建立根据地的历史进程中,将中国的政治引入了有序运作的新轨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省委的创设与运用》,《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角,从中共党史领域开始向与史学史、理论史、共运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向拓展。有学者提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原创性的伟大理论创造,既突破了布哈林主张的封建残余优势说,也突破了托派的资本主义“主导”或“就是”说,对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证明,中国的理论创新工作只能由中国共产党人自己来完成。(《托派的中国社会性质论》,《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4期)蒋建农认为,在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和筹建新中国的过程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战略拓展运用于对“敌”政策和策略的制定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敌”政策研究》,《史学月刊》2020年第10期》)闫磊、何云庵提出,皖南事变之后,中共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转变。中共开展全面整风运动,在全党牢固树立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方法,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真正实现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皖南事变前后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变化》,《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话语建构中,与社会改造、革命动员等话语相结合,形成以“革命”为显著特征的思想体系。王中平提出,毛泽东对于五四时期由“个人解放”进至“社会改造”有着独特的认知,对构建“革命话语”有着突出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与毛泽东“革命话语”构建》,《湘潭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贺文乐认为,“组织起来”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动员农民参加生产、支援抗战的一种重要策略,对农村社会变迁乃至新中国农村治理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华北抗日根据地“组织起来”革命话语建构的历史考察(1943—1945)》,《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实施的货币金融政策,有力巩固了统治基础。戴建兵、毛海斌认为,晋冀鲁豫边区农业贷款的运行,依靠一系列制度规定和专项贷款办法,支持边区农业生产发展,取得了扎实成效。(《晋冀鲁豫边区农贷运行特色及制度绩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孙健伟认为,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向党中央输送了约13万两黄金,缓解了中共抗日经费的燃眉之急,从物质上支撑了中共敌后抗战的胜利。(《“黄金抗战”——胶东抗日根据地的黄金斗争与运金延安》,《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1期)柳直认为,“关东币”的发行增强了公署的经济力量,冲破了苏军对旅大的金融垄断,初步展现了中共早期高效的城市经济管理能力及强大的经济控制力。(《从1948年旅大货币改革看中共城市经济管理能力》,《史学月刊》2020年第5期) 政治制度史、国家治理研究趋向精细化学者们对晚清、民国时期政治制度史、国家治理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更加精细的研究,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官吏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承担者。关晓红分析了鸦片战争后选官标准由观念至规制的变动:以“西”为正、以“洋”为新、以专门知识为重的价值取向;认为对“专门”之实用更为青睐,持续影响其后一百多年的中国社会。(《晚清选官任用之标准及新趋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康文林采用微观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围绕清末科举停废及新政时期官员任命和晋升政策调整,揭示了新政前后文官在人数、组成比例等方面的动态趋势。(《清末科举停废对士人文官群体的影响——基于微观大数据的宏观新视角》,《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第4期)杜佩红认为,民国初年开始在全国推行的县知事考试及县知事资格清理措施带有较强的复旧色彩,但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任官秩序的作用。(《民初县官选任制度的重建》,《安徽史学》2020年第2期)边疆治理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举措。段金生认为,近代边疆研究既应重视边疆殊相问题的探讨,也不能忽视将其置入近代国家建设与发展整体脉络中的思考与认识。(《全球史视野与国家史观念:近代边疆史研究的两个维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年第1期)杨红伟、张蓉认为,晚清循化厅的法律实践表明,将整个国家的绝大多数民众联结起来的纽带当时依然非常脆弱。提高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权建设水平与政府行政效能,迄今仍是当代多族群国家边疆治理的重中之重。(《晚清循化厅民间“细故”的审理与调解》,《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年第4期)章成认为,光绪末年的新疆议设总督事件,融合了清季新疆体制建构的诸次讨论,在宣统年间的西北社会中显现出其延续性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清季新疆设督与治疆思路考析》,《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4期)制度变革深刻影响了国家治理。《江汉论坛》2020年第8期刊发的肖高华《立法型、行政型抑或独立型:近代我国审计监督法治转型之多重取向》、刘增合《中央权威与地方特性:国民政府时期央地监督制度疏论》、张卫东《“扩权”与“限权”:国民政府时期监察权配置之不同方案》等文,反映了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转型。李玉提出,北洋时期的民主共和制度运行不良。相较于北洋政府,国民党同样没有改变武力绑架政治的实质,甚至出现“矫枉而益枉”的易代悖论。(《从北洋到国民党“易代”的政治因果略论》,《广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太平天国研究突破政治与军事史的格局,深入到基层治理层面。刘晨认为,太平天国在应对社会危机和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尝试和努力,但成效不大,调控社会秩序的预期没有实现。(《太平天国应对社会危机的政略实践及得失——兼谈太平天国的评价问题》,《史学集刊》2020年第1期)作者还分析了太平天国占领区出现的民众反抗事件,认为太平天国后期基层治理出现了严重问题。(《太平天国后期浙江地区的民众反抗事件》,《史学月刊》2020年第7期)顾建娣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江南驻防的恢复与重建,为考察晚清中央和地方关系、满汉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太平天国运动后江南驻防的恢复与重建》,《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3期)许存健勾勒了太平天国时期督抚对于中央指令的态度,以期加深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太平天国时期京米筹措研究》,《安徽史学》2020年第4期)周育民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会党依旧在各地蔓延发展,潜移默化地扎根在乡村社会之中,日益坐大,并试图掌握乡村政治的控制权。(《太平天国时期的会党与南方乡村政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陈岭认为,政治秩序变动带来的乡镇权力结构打乱、变化及重组,是19世纪中叶江南乡镇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对晚清基层社会权力格局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地强人与乡镇秩序:咸同之际江南战时秩序的形成》,《历史教学问题》2020年第5期)史料整理、数据库建设卓有成效近代史领域史料繁多、冗杂,很多缺少系统性整理。2020年,史学界继续加强史料搜集工作,出版了诸多系列著作,陆续开通多个数据库平台。抗日战争研究档案资料频出。步平、王建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全八卷),用八个专题全面展示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为抗日战争史研究再出发提供了坚实的资料根基。金以林、罗敏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全100册),以抗战军事为核心,涉及根据地建设、人民军队建设等相关内容,对抗日战争史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文献价值。汤重南主编,线装书局出版的《日本侵华战争军事密档·最高决策》全面揭示了日本侵华的罪恶历史,揭露了日本发动、进行侵华战争的最高决策,为深入研究日本侵华史提供了可靠史料。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编纂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20卷),分20个专题全方位展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伤害,对于推进抗日战争史和中日关系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纂出版的《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选编》(50册),是1913—1943年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及其所属机构在中国各地的调查资料,为学界提供了研究日本侵华史、满铁史的珍贵史料。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纂的《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集成》包括战犯处理委员会会议记录、各类法律文书文件档案材料、审判记录等,大多为首次公开发布。潘洵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分为6卷,围绕抗战内迁主题,全面考察了抗战迁徙史。数据库平台陆续开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及国家档案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承办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搜集上千万张原始档案,有7万多册图书、两千多种刊物、一千多份报纸。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开发的“中国历史文献总库·近代报纸数据库”第四辑上线,新增100种报纸,其中包括《东南日报》《西北日报》等报纸,以及《盐阜大众》《人民报》《新生报》等红色报纸30余种。2020年,经济史、中外关系史、思想史、概念史、环境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亦颇为丰硕,限于篇幅,难以一一胪列。我们期待近代史学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近代史、党史的重要论述,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在史论结合上推出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史学部)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武雪彬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娓娓动听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中共党史考研经验我的调剂之路

--一名调剂考生的心路历程前言:本人毕业于华东某普通院校艺术理论专业,一战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后因失利调剂到湖南某重点大学党史专业,写下这篇经验贴,为后来的学弟学妹提供参考,确切的说经验不多,教训不少。关于择校和定专业作为一个艺术生,我一直对政治学相关专业感兴趣,一方面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深切感受到专业上的不匹配对我个人造成的折磨,以至于我大一开学的前一个月屡屡想退学复读,甚至是引起某些应激性的症状偷偷去看心理医生,后来也证明是我自己在吓自己没有太严重的问题。这是我下定决心要跨专业的原因。我是一个向往大城市繁华的人,如果不留在山东,那就必须去北京。在优先选择城市的我看来,北上广深无疑是首选,在排除了太过炎热,离家过远的广州深圳,综合衡量了政治学大类专业与上海,北京的匹配程度,我果断的选择了北京作为考研的第一选项。在我看来,上海的经济属性太深,不适合政治学科的发展。既然考研要冲一冲,哪怕失败了也不后悔,就要大胆的选择好学校,中国人文社科的重点大学,在北京,数得着的就只有北大和人大了。北大是不敢考得,因为政治学类招生人少,400分左右的比比皆是,自身实力有限,后来知道人大以我的实力也是穿着裙子上炕——费劲。于是我果断选择了人民大学,选择党史的原因,是因为第二门专业课843中国近现代史我非常熟悉,入手相对简单一些,另外,人大党史专业排名全国第一,要人多一些。学科实力强劲,虽然竞争压力大,但是我想冲一冲。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政治中心,中共中央所在地,与党史专业完美契合,到此来看,一切都是这么的完美。我的学校专业,就这么定下来了。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2020年进入复试分数线389分(5人)进入复试人数20人,最高分415 分,最低分350多分(少干计划),最终录取17人,普通分389,含一名少干,不具有参考意义。由于竞争激烈,实际上每年报录比都达到15—20;1,甚至更多,2019年进入复试20人,最高分419,最低分377,录取16人,其中包含大学生士兵计划一人409分,这里面有三四个是人大本科本专业学生。因此,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2021考研的师弟师妹们要考到400左右才是比较稳妥的,另外人大有刷高分的例子,复试任何一门不及格都会被淘汰,公共课140,专业课260左右是基本要求了,这样即使被刷也有校内调剂的机会。人大重基础,但是难度高。关于初试经验由于英语基础不好,我在2019年1月就开始了公共课的复习。网课报的一家很火的黄皮书籍考研机构的课,英语单词紧赶慢赶地进行背诵,真题从6月份暑假开始准备,每天按部就班地听网课,做作业,最后英语没有达到院线55,这一下就卡死了所有的希望,复习了大约一年,却搞成了这么个样子,我的心情一直很低落。十年真题做了大约的有三遍,暑假时期开始一天一篇阅读,基本上一篇能对两个,第一遍真题研磨结束以后,9到11月已经能够在第二轮的训练中平均一篇对3个,最后的12月模拟实际上也保持着这个水平,我觉得应该是今年题有难度,网课也不太对路子,加之基础不好,没有取得理想结果。在这里对后来的学弟学妹说,单词一定要抓基础,每天背,我考试的时候出现选项和题干词汇不认识的情况,再者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网课机构,个人感觉有这一方面影响了我,真题要反复研磨,彻底搞懂。以上三点是血泪教训。希望学弟学妹认真听取。公共课政治的话,我是暑假开始的。7,8两个月看涛涛的基础,强化班过来的,一边看,一边配合使用肖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力争做到看一节网课,做一节肖秀荣1000题,这样效果最好,这样到9月份开学,正好可以过一遍基本的知识点,所有题型。迈入9月后,就要刷题,我用的还是徐涛的刷题班,作为网课,同时进行1000题的第二遍查漏补缺。这样一个刷题过程要持续两个月多,基础更加强化,更加扎实,11月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涛涛的背诵小黄书进行一个月带背活动根据我的体会,背诵小黄书知识量巨大,有些吃不消,浪费时间,不建议投入太多时间,应该将重点转向吃透肖八熟悉40个主观题。迈入12月,肖4就是政治复习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这是必须熟背的,而且要不打折扣地进行,最后用答题卡模拟下适应一下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最终我政治65+,一个中规中矩的成绩。专业课一625政治学原理,复习教材主要是人大国关院长杨光斌老师的《政治学导论》第五版,这一本教材是出题的重点,今年的专业课大量的都是课本上的内容,因此这一本必须认认真真的背书,背个十多遍,最后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出题的地方,是基本要求,毕竟人大这门考得很基础,党史,政治学理论,外交学,国际政治好几个专业都考这一本教材,足以看出重要性。其次,只有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有625政治学原理的十年真题,充分掌握出题的偏好和规律。十年真题无一例外,也要翻来覆去地背诵十多遍;第三,要充分研磨杨光斌老师的近十年论文,了解他的研究方向,这对于论述题至关重要,近几年考的否决政体,文明冲突论杨光斌老师都在论文中有所涉及,今年最后一道30分论述题『如何从政治文化角度看待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有信仰』都能在学术论文中找到答案,因此必须好好吃透论文,才能答好论述题。我最终的成绩是120+。专业课二843中国近现代史,需要在基础阶段阅读一些书籍,首先是中国近代史,李侃主编的黄皮小本,分上下两册,必须通读,整理出知识框架,知识体系,这本书至少要看两遍,第一遍了解大概,第二遍做出详细笔记。强化阶段暑假需要根据人大押题笔记,整理出重点难点,进行拉网式的学习。力争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要遗漏,整体打好基础,笔记反复背诵,在这里非常感谢学姐总结的笔记,基本都覆盖到了,在考场的答题中一点都不慌。迈入九月,就进入冲刺阶段了,这一时期要用到高教出版社的红皮中国近现代史,进行背诵,这一本教材省去了李侃那两本细致末节的过程,干货满满,从头到尾的背,同时还要结合十年真题,抓住重点,结合性的背,最后用我自己整理的重点模块论述题背诵,在12月份进行专业课的模拟测试,最后也取得了120+的成绩。关于复试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笔试分为专业笔试和英语笔试,面试也分为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考察专业能力,如果四门里有任何一门不及格,就会被刷掉,因此一定要英语过关,专业课过关,人大可是有本校考的很高也被刷的。多读一些党史的著作,比如宋学勤老师,杨奎松,沈志华,高华教授的著作,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精读一本,切记云里雾里的不懂装懂,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另外要紧跟时事,党的重大的历次会议都要涉及,今年新冠疫情是个大考点,情况也特殊。调剂的话一定要抓住时机,我收到调剂学校的复试通知是在第一天的下午,晚上进行了网络测试,第二天上午就已经复试了。复试首先要求你做中文自我介绍,然后进行现场抽题,第一个问题问的是简述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背景,意义,以及参会人员,我全部答出来了,第二个专业问题是毛泽东为什么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这一个问题我简单从几个方面组织了一下答案,说了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就是英文的自我介绍,总体上题目不难,正常发挥还是没有问题的,当天晚上就接到学校的拟录取通知。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

托宿于义

2021-22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考研高分复习规划及难度分析

一、关于择校与院校情况1. 择校因素择校是决定考研后的第一步,只有确定考研的目标,才更加有动力继续前进。我认为择校不应单一决定于某个因素,而应全盘综合考虑下量力而行。其一,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兴趣选择报考的领域和方向是最佳的,而不应盲目报考。其二,自身能力。简而言之,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一个评估,你是否有能力、有决心考这所学校?从而对决定院校目标。其三,地区。无论本科抑或研究生阶段,高校所在的城市实力直接影响到你未来学习期间的视野和平台。其四,院校潜力和就业。院校的实力不同,读研期间培养的平台和资源亦有不同,好的学校和专业毕业后的的竞争优势自然不言而喻。与之相伴的就是,该校备考的竞争激烈程度,越好的学校竞争肯定越大,同理要量力而行。其五,考试类型。历史学考研分为统考和自主命题,统考范围广,考察的知识点不深;自命题复习范围小,有深度。总而言之,考研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的,选择恰当的学校进行备考是重中之重。2.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简介华中师范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历史学专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国史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学校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学校历史文化学院招收中国史、世界史、学科教学(历史)硕士研究生,中国史招生方向有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大数据历史;世界史招生方向有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地区国别史、国际关系史。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史招生方向有历史文化与文化产业。2020年该校为第一年改为统考,即初试考察313历史学基础,学硕复试分数线均为国家线且等额复试及录取。2021年该校学硕初试专业课科目为313历史学基础,专硕专业课为828历史学综合,初试招生专业、考查科目无变化。二、初试相关经验1. 教材、教辅的准备(1)英语一①红宝书②张剑黄皮书英语一真题(2000-2019)③王江涛作文书(2)思想政治理论①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真题②徐涛的小黄书③蒋中挺800题④蒋中挺客观题宝典⑤肖秀荣八套卷、四套卷(3)专业课教材:《中国古代史教程》(上、下,共两册),朱绍侯,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章开沅、朱英,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下),王桧林,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史》(古代史上、下),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史》(近代史上、下),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史》(现代史上、下),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 我的备考过程(1)1-3月确定备考的院校和专业,搜集考研信息。(2)4-6月①英语每日用时3小时左右。红宝书单词每日1小时,精析真题阅读1.5小时。每天做1篇真题阅读或完型,之后进行翻译、分析行文的长难句、单词以及答案出处,并摘抄到笔记本。②专业课每日用时4小时左右。看教材,梳理教材,综合历年真题、院校老师研究重点内容,将一些重点问题和答案,结合长孙博的名词解释、论述题和学术动态进行笔记的记录。想找真题的话可以去“考研文库”,无意中发现里面真题资料啥的都挺多的。(3)7-8月①英语每日用时3小时左右。红宝书每日0.5小时,精析真题阅读1.5小时,作文每日0.5小时,主要是看王江涛的作文书,主要是翻译作文,了解其写作的结构。②政治每日用时1.5小时左右。精讲精练每日1小时。看完后立即做相应的1000题的章节。同时,看资料或网课0.5小时。③专业课每日用时7小时左右。在之前梳理教材时候整理的笔记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复习,结合长孙博的名词解释和论述题,注重理解和记忆,把握阶段性特征。画相应的思维导图,便于自己知识的梳理。(4)9-10月①英语每日用时2.5小时左右。红宝书每日0.5小时。每日2-3篇真题1小时,加强真题中陌生单词的记忆和句子的理解。作文每日1小时,背诵20篇作文,提高自己的口语语感。②政治每日用时2小时左右。1000题刷2遍,查缺补漏。800题2-3遍,对于客观题知识的记忆和真题的理解有一定的作用。③专业课每日用时7小时左右。中国史每日约2小时。主要是用中国史大纲解析和名词解释进行复习,注重对朝代时间线的梳理,同时也注重朝代各类事件的记忆。世界史每日约4小时。主要是用世界史大纲解析和名词解释,对世界史的时间线、脉络进行理解和记忆。同时,对几个关键国家进行时间线索的分析。(5)11-12月①英语每日用时2.5小时左右,大致安排如下:红宝书20分钟以内。每日真题1小时,近三年的真题尤其重要,要来回分析。作文每日1小时,主要是背诵、默写作文,同时用真题进行仿写用,注重一些词汇和句子的积累。②政治每日用时3-4小时左右。客观题照常练习,肖八肖四出版后可以对客观题多练几次。主观题每日1.5小时。肖八出版后,对其主观题部分,结合时政和预测的考点进行选择性的背诵。③专业课每日用时7小时左右。中国史2小时,中国史大纲与名词解释结合复习,同时回归教材。世界史3小时,世界史大纲与名词解释结合复习。每一周抽时间对卷子进行1-2次模拟,对答案的组织、答案布局以及时间把握进行全真模拟。此阶段注重查漏补缺,重点内容重点背诵。三、复试相关经验由于各校的复试均有不同,且今年是网络复试,因此我个人是总结了几点经验。一是复多注重结合报考单位老师的研究方向进行复习,具体可通过知网查找论文、询问对应院校师兄师姐等。二是重视学术动态的把握,了解一下自己打算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三是重视模拟面试。可以找同学之间相互练习,提出改进建议。四是英语口语要进行相应的练习。五是注重自己的简历的制作。简历是老师了解你和提问问题的材料,因此要重视简历的制作。如果自己不知道怎么准备可以找新祥旭的老师一对一辅导,他们都是各大院校的研究生学长学姐,可以提供很多帮助。路漫漫其修远兮,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择校、初试、复试无一不是考研成功的关键环节,需要通盘考虑每个细节,做出周密的决定。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相信自己,加油!

吃人井

中国近代史大事件年表(附考点)!家有初中生,建议打印收藏一份

中国近代史大事件年表(附考点)!家有初中生,建议打印收藏一份初中历史从知识点难度来看,主要会分为三个部分,而中国近代史就是其中之一。其实相信很多老一辈的人谈到近代史都会非常伤心,因为这是一部充满了灾难和屈辱的历史,但是同时也诞生了许多的伟人,他们带领着中国实现民族解放、打倒了封建帝国主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因此学习近代史也是为了让现在的同学,记住这段屈辱并拼搏向上的过程。从考试大纲和题型来看,中国近代史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就是鸦片战争爆发到五四运动的前夕,第二就是从五四运动后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分清楚,并牢记相关的考点,这样的话学习起来才会更加的轻松。近代史非常的重要,基本上中考历史三分之一的题型都是来源于这,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下面为了帮助大家,老师今天特地整理了一份,中国近代史大事件年表,并附有相应的考点!家有初中生,建议打印收藏一份,因为这会对初中历史的学习非常有帮助的。文末有word资料的获取方式!word打印版资料获取如下:1、点击头像进入主页并关注,2、点击私信回复“666”即可。

马缨丹

近代史上中国最牛的大学

西南联大沈光耀前段时间电影《无问西东》的热映,以清华大学为线索的三代毕业生让我们对清华大学这所优秀的高校更加喜欢。其中以王力宏饰演的清华大学学生沈光耀赚足的观众的眼泪,然而我们是否注意到,盛光耀就读学校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油画西南联合大学绝对是抗战期间中国最牛大学,而且应该也是近代中国最牛大学。虽然成立时间累计8年11个月,但是西南联大被称之为 “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西南联大学生生活为什么说西南联大是抗战中中国最牛的大学呢?首先看西南联合大学组成,它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组成。而单这三所高校偌大的名声就足够吸引人眼球了,何况还是三所名校强强联合而成。西南联大师生合影西南联合大学最早是在1937年11月1日在是在长沙组建,由于受到战火袭扰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织这西南联合大学向大后方云南昆明撤迁,然后正式命名为西南联合大学。由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轮流组织西南联大的工作。近代史上最牛的大学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西南联大培养本科生近2500名、专科生约200名;具备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学籍的本科生1280名、研究生74名累计各类毕业生4000名,同时西南联大大师云集,如朱自清,胡适,冯友兰、金岳霖,梁思成等各个领域的大家,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顶尖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迄今为止,西南联大校友中共有174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163人,中国工程院13人。西南联大校训除了西南联大本身师资强大学术水平极高外,西南联大的学生投笔从戎者不计其数。西南联大校史记录:抗战八年间西南联合大学从军学生一共1100多人,其中镌刻在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背面的即达834人,联大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子梅祖彦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西南联大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那么空军等高技术兵种的重点兵源地就是西南联大这样的高校。西南联大名师lu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南联大组织复员北返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留昆明联大旧址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改称云南师范大学,这所在抗战中赫赫有名的高等学府,一个在民族最危险时候的教育殿堂,留在历史的金顶上光芒万丈。最后小编借马一浮先生的话缅怀走远的西南联大“天地一日不毁,人心一日不灭,则六艺之道炳然长存。世界文化一切之必然归宿,必归六艺。而资格为此文化领导者,则中国也。

孙娟

2019考研:考研政治近代史应该怎么复习

今天距离2019考研还剩86天!相信大家都看了小编之前给大家发的关于2019考研政治大纲哪里发生变化的文章了。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注意的呢?今天小编准备带着大家来看看考研政治中近代史部分应该如何复习。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没错,相信学文科的同学并不陌生啦!这就是高中历史课本近代史部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历史事件啦,虽然很熟悉,但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以上各点均为重点!

检察官

2021苏州大学中国史专业考研择校、报录比、复试等成功经验总结

“待你穿越黑暗,生活会手捧星光拥抱最好的你,那时候的你无坚不摧,也拥有了迎接世间一切美好的勇气。”此时此刻回忆自己的考研时光,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心情吧。很幸运考研能一次就上岸苏州大学,深知考研长路之艰辛,故写下此篇,希望我的考研经验能对考研人有所帮助。一、关于考研择校和定专业选择学校和专业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直接关乎你能否考上。我选择苏大历史学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喜欢苏州这座城市。“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江南水乡的苏州,对于从小生长在北方的我,充满着无限的遐想和强烈的吸引,同时苏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在苏州也能有好的发展。其次,喜欢苏州大学,苏州大学是所211院校,历史学方面的实力也很强。同时也是自主命题,非常适合我这种只考中国史的人。此外,通过总结苏大的历年真题,我发觉苏大的考题较为简单,没有很多偏题怪题,只要多背多记,专业课考高分还是很有希望的。所以选择考研院校的时候,城市和学校同样重要。再来说下苏大历史学考研的报录比和难度。2018年报录比是17:1,2019年是18:1,而2020年更是高达20:1,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如果说你的基础不太好或者是跨专业,那么建议你最好在新祥旭找个一对一的直系学长学姐,能够帮助你解决信息差和基础差的问题,毕竟竞争这么激烈,难度更大了。近年来,随着众多学校变为统考以及考研人数的增加,自主命题学校越来越少,像苏大这种211学校,热度更是高,报考的竞争势必越来越大,此外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题目可能也会逐渐加大难度。在我报考那年,就出了一道关于南海的问题,之前从未涉及,还出了一个新题型——论证题,当时也是措手不及,所以学弟学妹们如果报考苏州大学历史学,更要全面复习,做好准备。二、初试复习经验(一)英语方面复习英语,我觉得最重要的在于三个方面:一个是单词和语法;一个是阅读;另一个是作文。首先,单词和语法非常重要,尤其是单词。所以前期可以先背单词,学语法,打好基础。在时间方面,我当时是在寒假就开始复习英语了,最开始我用的单词书是1575《必考词汇》,但是上边只有单词,不易记忆,后来又发现了的《恋练有词》个人感觉在句子中背单词更容易记忆,单词书我一直刷到了六月份,由于当时实习也有点忙,单词的记忆不够,但是语法知识还是学了很多的,对后期做题有很大的帮助。到了七月份,放了暑假,我就开始从真题中背单词了。当时每天做1—2篇英语阅读,做完之后,把真题里不认识的单词都查出来,进行整理,加以背诵。对于单词的背诵我一直持续到考试前,从不间断。第二,在阅读方面。我看《阅读的逻辑》,也讲到了题干的类型、做题的方法、技巧等等,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此外,真题要好好利用,我一共做了三遍真题,第一遍是7到10月,在这个时期我把近10年真题里的阅读都做了一遍,同时查单词,背单词。第二遍是10到11月,这一个时期我着重总结出题规律,总结做题技巧,不断的去揣摩思考,同时也开始练习其他题型,从阅读到翻译再到新题型,都开始着手练。到了12月份,继续做题,保持题感。第三,在作文方面,我背诵的是作文书,网上都有卖。从十月份开始背诵,每天背一篇,总结句子和一些重点词汇。在背作文的时候,要把大作文和小作文都背诵全面,不要抱侥幸心理去押可能会考什么。同时,老师们一般都会讲到一些比较好的句子,可以将老师讲的句子稍作修改,变成自己的句子,整理出自己的模板,这样可以避免雷同,提高分数。(二)政治方面建议是尽早复习,毕竟早准备没有坏处。目前讲政治的老师有很多,资料也很多。我从九月份开始复习的,做肖老师的1000题,及时订正,巩固知识。肖老师的肖四、肖八是最后冲刺押题的两款试卷,要都买来,并且肖老师的押题能力是很强的,建议把肖四肖八的所有错题都弄明白,并且记住知识点,尤其是肖四,它的选择题答案是没有解析的,千万不要错了就错了,一定要找一下原因或者问问别人,没准就考了呢。政治的大题就背诵肖四肖八的大题,基本也是没问题的。(三)专业课方面教材是复习不可跳过的,而且每个学校的教材不一样,学弟学妹们在确定院校之后一定要去学校的官网找一下学校的考试教材,一般都是能找到的。找不到的新祥旭的学长学姐会帮助你列书单,苏大中国史的教材有: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上、下),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确定教材之后,最好先看教材,打下基础,后期再背诵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论述题之类的。当时我也是从寒假开始看教材,一直看到六月份,但当时看教材的效率不高,记住的内容不是很多。等到7月份放暑假的时候,我算是正式开始看教材,根据时间,制定每日的看书计划,比如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完几本书,每本书看多久,每天看多少页,每天做好计划,同时,配合做笔记,主要是梳理历史脉络和框架,做到心中有数。一直到9月,我把教材看了两遍,等看到第二遍的时候,对于历史脉络也有了一定的把握。到了9月开学,我就开始背诵名词解释题。名词解释题和论述题我用的都是长孙博老师的书,也买了仝晰纲老师的紫皮书,用来互相补充知识点。名词解释题和论述题我当时都背了三遍,名词解释题在刚开始背诵时,我把比较偏的也背了,等第二遍时,考研报名已经结束,我就根据苏大考题的特点,进行了有选择的背诵。在背论述题时,建议学弟学妹们也可以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背诵,比如将历代赋税制度一起背诵,记忆效果会更好。三、复试准备经验由于我们这届比较特殊,采取了线上面试,复试内容相比之前也有有些不同。复试内容包括英语和专业课两部分。先是英语,首先老师让做了一个英文的自我介绍,时间大概3分钟,然后老师会用英语问几个简单的问题,诸如你的家乡在哪里、介绍本科学校之类的。英语部分结束之后,就是专业课方面。今年由于是线上面试,所以面试内容也与往届有所不同,主要问的是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如果好好准备,难度也不大。总体上,老师们大部分都会问自己的研究领域方面的问题,学弟学妹们在准备复试时仍要注意全面,不能丢掉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四、给学弟学妹的建议、鼓励我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努力坚持,且坚持努力。考研需要耐心,需要你不断的去奋斗,你可以休息,但别放松太久,同时,保持一颗好的心态,不与别人争高下,只看自己有没有进步,赢了自己,你就胜利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