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义乌双江湖畔,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义乌研究生院新校区正式启用捉鼠记

义乌双江湖畔,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义乌研究生院新校区正式启用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王颖10月11日,浙江义乌双江湖畔嘉宾云集,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落成仪式暨“现代计量与数字经济”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当天,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校名石和中国计量大学义乌研究生院院名石揭幕仪式、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开学典礼、义乌研究生院开学典礼等一系列庆典活动同时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位秋、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晓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等5位院士参与当天活动。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蒲长城,原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徐鸿道,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于永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市长王健,以及中国计量大学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等出席本次论坛。蒲长城指出,目前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加注重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他寄语同学们,勇敢面对挑战,担当时代使命,不忘初心,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于永明指出,中国计量大学和义乌市政府合作办学是落实高等教育强省战略,拓展优质高校办学空间,优化金义都市区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的重要举措。希望中国计量大学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和优势,将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义乌研究生院建设成高水平校政合作办学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标杆和样板,为浙江“重要窗口”建设和高教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健指出,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落成,标志着义乌有了历史上第一所本科院校,标志着“校地”合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标志着义乌正式开启双江湖科教园区新篇章。学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义乌的思想库、创新源、发动机,为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创新驱动,助力义乌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宋明顺表示,学校将利用好义乌优越的办学环境,运用好学校行业特色办学资源,不忘教育初心,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国家和浙江省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和地方需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推进高等教育强省战略贡献力量。仪式上,与会领导与嘉宾共同按下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中国计量大学义乌研究生院校园启用按钮,开启“校地”合作全新发展篇章。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晓平在会上分别作了题为“数字时代的计量演进”和“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的主题报告。当天,中国计量大学义乌研究生院还与吉利集团动力总成义乌制造基地等10家单位签署了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将通过开展“订单式”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校企产教融合,努力探索具有义乌特色,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中国计量大学是国内唯一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本科院校,在行业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具有国际影响力。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名列中国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前十。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处于浙江省独立学院前列,在浙江省教育评估院首次开展的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位列浙江省22所独立院校第一。2018年4月和2019年11月,中国计量大学和义乌市分别签订了合作共建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协议书和合作共建中国计量大学义乌研究生院协议书。自2018年10月工程奠基以来,不到两年时间,一座的数字化、生态型、开放式的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新校园、新起点、新发展!今天,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和义乌研究生院新校区正式启用。目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已有2754名2019级、2020级本科生,中国计量大学义乌研究生院已有252名2020级研究生在义乌新校区就读。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张土乔表示,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中国计量大学义乌研究生院正式落成,是义乌市委市政府鼎力支持、义乌人民敢于担当、校地双方精诚合作、全体建设者苦干实干,发扬“义乌速度、义乌效率、义乌精神”的结果;充分诠释了义乌是一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创业热土,打响了义乌干部“五个特别”的鲜亮品牌,彰显了义乌以实际行动、实际成果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的责任担当。张土乔说:“面向未来,学校将携手义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唯实惟先、善作善成、不辱使命,为奋力谱写‘重要窗口’教育篇章贡献力量!”【来源:原文】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梦幻街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NIM6铯原子喷泉钟精准度有望达到1亿年不差一秒

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钟艳平)“永远追寻时间,永远想着离时间近一点,再近一点,希望时间越来越精准,这是‘计量人’的追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5月20日是第20个“世界计量日”,今年“世界计量日”主题为“国际单位制(SI)——根本性飞跃”。时间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目前所有物理量中准确度最高、应用最广的物理量,那么,我们该如何获取高精准度时间?访谈中,方向对世界最精准的原子钟之一“铯原子喷泉钟”及其运行原理进行了生动科普。铯原子喷泉钟是一种精密的计时器具,是原子钟的一种。铯原子喷泉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光阱等方法将铯原子俘获、冷却,形成温度只有几微开的冷原子云,并通过与钟跃迁频率一致的微波激发原子,利用激光探测跃迁几率,将几率的变化反馈给微波频率,并将微波频率锁定至以秒定义的钟频率上。由于用激光冷却,使原子速度比传统设备中的原子速度降低了两个量级,从而提高了铯钟的准确度。NIM5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NIM5铯原子喷泉钟精准度3000万年不差一秒!日常生活中,当时间精确到秒时,人已经感觉这时间很短,然而在很多领域,还需要使用更精确的时间,如交通、金融、移动通讯、计算机网络、卫星导航等,大量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都需要依靠更高精度的时间频率来计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NIM5铯原子喷泉钟测量精度目前已经可以达到3000万年不差一秒。”方向自豪地介绍,NIM5铯原子喷泉钟是用来定义秒长的基准原子钟,是继铯原子喷泉钟1-4号后的第5号,2014年,NIM5铯原子喷泉钟通过评审被接收为国际计量局(BIPM)认可的基准钟之一,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TAI)。“这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标准时间的产生过程中不仅具备了话语权,更具备了表决权。”NIM6铯原子喷泉钟精准度有望达到1亿年不差一秒!虽然3000万年不差1秒在普通人眼中已经是极高精度,但对研究人员来说还不能满足。“在NIM5铯原子喷泉钟之后,我们紧锣密鼓地布局了NIM6铯原子喷泉钟的研制工作,将来还会有更多的迭代演进。”方向透露,NIM6铯原子喷泉钟目前正在评定认证过程中,今年有望投入使用。而与NIM5铯原子喷泉钟相较而言,6号有着飞跃性的创新发展,有望达到1亿年不差一秒甚至更精准。“从4号钟、5号钟再到6号钟,从600万年不差一秒精准至一亿年不差一秒,每一次进步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非常短时间,然而这微小的变化却是这个技术一个时代的更迭进步。”方向感慨,这一代代的演进也很好地诠释了“计量人”的追求,希望时间越来越精准,离时间近一点,再近一点。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黄土地

张工调研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并看望慰问院士

12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工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调研,并看望慰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面向”要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提升市场监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张工首先来到时间频率基准实验室,看望75岁高龄仍坚守在科研一线的李天初院士。他高度评价李天初院士多年来推动市场监管领域科技进步,特别是推动时间频率测量极限取得突破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对他始终践行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不计名利、敢于创造的科学家精神致以崇高敬意。之后,张工又到重力基准实验室、高温红外辐射特性测量实验室和生物计量实验室调研,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积极发挥技术优势,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提供高质高效计量服务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张工强调,要坚决落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求,科学谋划“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创新工作。要聚焦基础科研,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科学领域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联动创新平台,打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计量科技创新步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科技创新源头解决“卡脖子”难题。要加强市场监管科技人才教育培养,发挥好领军人才科研引领作用,做好“传帮带”,着力提升市场监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总局有关司局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来源:市说新语

谢林

柔宇刘自鸿:柔性屏手机可折180万次,行业仍在摸石头过河

从消费级产品到企业解决方案,刘自鸿希望与行业伙伴一起打造柔性电子产业的生态圈,促进万物互联更早到来。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程璐编辑|李薇图片来源|中企图库刘自鸿在舞台上环视了一下四周:“今天如果我们站在这里转一圈,环顾四周,其实就能发现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被联接,我们真正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东西其实还很少。”12月7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0(第十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举行,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发表题为《柔性技术的创新与未来》的主题演讲。当大家都在探讨万物互联、讨论未来会是怎样时,刘自鸿表示,回到万物互联的底层,有三件核心的事情要解决:一个是感知,一个是计算,一个是互联。刘自鸿认为,柔性技术的出现,将迎来人机交互方式的变化。柔性最大的特点是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可以从各种物体的表面植入进来,可以显示、感知、传感。这也是感知技术里,柔性有机会成为一个平台型技术的原因。2012年柔宇科技成立。刘自鸿回忆,过去八年,从中国乃至全世界,整个行业都没有成熟的产品与技术,“我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从基础的量子物理到基础的器件,再到电路设计、原材料开发,从0到1的过程,感觉像是拿着手电筒在挖地洞,反正前面也没有光,可是你要一直挖,你要相信那个山洞可以被凿穿,只要找对了方向。”刘自鸿举了一个体育界的例子。今天主流的跳高方式是“背越式”,但全世界曾认为最先进的跳高方式,以及多数跳高运动员采用的都是“俯卧式”,直到1968年的第19届奥运会,美国男子跳高运动员迪克·福斯伯里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背越式”,以2.24米的成绩获得金牌后,这种姿势很快风靡全球。“我们在面对很多变化的时候,一开始都会面对很多不理解、不相信,但如果我们的底层逻辑是可行的,我们就应该勇敢大胆地去尝试。”刘自鸿说。如今,柔宇的柔性技术已经在移动终端、智能交通、运动时尚等各行各业得到应用。在移动终端领域,柔宇的折叠屏手机的弯折标准次数达到180万次。在交通领域,柔宇将柔性屏技术应用在飞机上,大大减轻了飞机的自重,经过测算,一架飞机一年可以省100万美元的燃料费。“从消费级产品到企业解决方案,我们希望与行业伙伴一起打造柔性电子产业的生态圈,促进万物互联更早到来,若干年之后,我们希望这样的柔性技术,能够让更多的行业把以前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刘自鸿说。以下为刘自鸿的现场演讲实录,有删节:我想结合柔宇在过去几年里做的一些事情,及柔性背后是硬科技,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于科技创新的理解和看法。分享内容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这张图相信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这是跳高。所有的跳高选手几乎都是用这样的姿势进行的,这个姿势叫做背跃式跳高,但是背跃式跳高成为今天主流的跳高方式之前,是俯卧式跳高,今天这个姿势已经不太看得到了。1968年,美国的迪克·福斯贝里,第一次用了背跃式跳高拿到了奥运冠军。在他出现之前,全世界认为最先进的方式就是俯卧式,1964年第18届奥运会时,前苏联选手布鲁梅尔就以2.18米的跳高成绩获得了奥运冠军,当时所有人都在学习俯卧式。但这位美国选手一直不习惯用俯卧式,所以他有一天突然想到,我能不能用背越这个姿势来跳高。尽管一开始被很多人嘲笑、不理解,甚至觉得不专业,但他却在第19届奥运会上获得了冠军,从那以后,主流的跳高方式就从俯卧式变成了背跃式。这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小故事,我们在面对变化的时候,开始都会面对很多不理解、不相信,但是如果我们的底层逻辑是可行的,如果这个方式你认为是最好的,我们就应该勇敢大胆地去尝试。回到科技本身,过去的50年中,信息技术的变化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PC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到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连接方式;再到2007年iPhone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通讯方式、生活方式,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可能在2007年iPhone刚出来的时候,功能机横霸天下,可以卖到两三亿台,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几个大品牌不可能被颠覆。iPhone刚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无非就是屏幕稍微做大了一点,但是十年过去了,整个世界都变了,就是因为屏幕稍微变大了一点点,我们操作软件的方式从用按键变成触控,整个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和商业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人机交互方式的变化,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屏幕、传感器,它就像一扇窗,你可以看到窗后面的一片森林。这就是为什么智能手机用了这样的屏幕之后,改变了整个生态环境。再往前看,大家都在探讨未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大家都在说万物互联,就是希望我们生活当中的衣服、桌布、书本能被连接起来。但是今天如果站在这里,然后转一圈,环顾四周,其实就能发现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都没被连接,真正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东西其实还是很少。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被连接?如果再看万物互联的底层,我们认为有三件核心的事情要解决,一个是感知,一个是计算,一个是互联。就像人一样要有五官去接受信息,这就是感知;第二是计算,需要用大脑来分析和思考;最终再互联,即用手臂进行连接。今天我们面对的世界,很多东西都不是方方正正、平整的,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美妙之处。几年前我去巴塞罗那世界通讯展,见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建筑师高迪的作品,他有14件作品入选了西班牙国家文化遗产,有7件作品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非常震撼的是,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用曲线来实现他的建筑,他说,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就连你去建筑里看起来最直接的扶梯,大家都认为是直线下去的时候,他能够做得非常巧妙,用微妙的曲线出现出来,而且一点都不突兀。我发现这跟柔宇的理念有很多的共鸣之处。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有很多地方不是方正的,不是刚性的。所以有没有什么样的技术能让这些柔性的东西,更好地跟我们进行交互、感知?所以我们相信柔性的力量。柔性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物体表面植入进来,可以进行显示、进行感知、进行传感,这也是感知技术里,柔性有机会成为一个平台型技术的可能性。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柔性技术来促进万物互联更早到来。其实柔性技术是另一种新的人机交互的技术,如果再看过去历史变化,可以看到早期技术没有那么发达,我们设计的很多电子产品核心就是让它适应人,但是我们技术达不到的时候,我们只能将就着先做成这样,然后让人去适应机器,第一台计算机是一个大的建筑物,但它的计算性能可能比不过今天一个手机的十分之一。那时候只能人去适应机器,我们的交互方式也只能受限于当时的技术。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天技术越来越成熟,只要你想得到,有很多的东西都可以变成可能。所以我们今天的设计方式是在让机器不断地适应人的需求,然后我们的产品设计要做得更薄、交互感更强,想尽一切办法来适应人的需求。当然对应的交互节点也变得越来越多了,以前是有限的交互方式,现在变成了一种无限交互方式。未来在万物互联的世界当中,如果任何东西都能够被感知、被交互、被互联的话,节点会指数性的增加,这时候必须要有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才能支撑起来,所以我们一直致力于通过柔性技术实现这样的可能性。过去这八年,柔宇就是希望能够通过柔性技术让人们更好地去感知世界。在整个行业当中,不仅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没有成熟的产品、技术,我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从基础的量子物理的东西到基础的器件、电路的设计、原材料的开发,我们称之为0到1的过程,那个过程感觉像是拿着手电筒在挖地洞,反正前面也没有光,你要一直挖,你要相信我们可以把它凿穿,只要找对了那个方向。2014年,我们终于把0.01毫米的柔性屏做出来了,我们突然看到了曙光。然后我们要面对的事情就是,你不能光把一个技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是要实现大规模量产。所以我们从2015年开始,在深圳建一条投资110亿元的大规模量产线。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到2018年我们终于在深圳实现了这条全柔性显示屏的大规模量产线,这也是业界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全柔性显示屏的大规模量产线。大家可能知道以前手机的柔性屏,很多指的都是曲面屏,就是侧面有点弯曲,在用户手里是不能变形的。但是今天这个不一样的是,在用户手里是可以反复的弯折,而且不是弯折10次、100次、1000次、10000次。我们现在的弯折次数标准已经达到了180万次,通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测试。如果每天弯折50次,你可以掰100多年,不用担心它会坏掉。我们在2018年之后,思考的就是将我们的柔性技术跟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结合起来,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来解决更多以前行业中的问题。后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来看看怎么用这种新科技来解决一些行业中的问题。从0到1的技术创业,1到N的产业化创新,现在是N到N+的商业化创新。因为柔性技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柔宇很重要的技术路线,可能跟业界里以前传统显示屏的技术路线不一样,我们的技术路线叫超低温非硅集成技术,从基础底层的这些物理化学材料到半导体工艺,再到集成电路的设计,都跟以前用硅的材料是很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实现了用更低的温度、更低的成本实现大规模的量产,我们叫做ULT-NSSP创新技术。这跟传统用硅材料来实现集成电路、实现显示屏的方式确实不太一样。现在柔性技术已经应用到主流行业当中。在移动终端,这是我们今年9月份发布的第二代折叠屏手机,我们在2018年的时候发布了全球第一款折叠屏的手机,叫柔派,现在是第二代了,第二代在转轴方面比第一代好很多,它已经做得非常薄了,用了航空级的液态金属材料,使得质感和用户体验也变好了。它就是把手机和Pad完全变成了一个东西,你在生活当中就不需要再带两个东西了。除了在移动终端的应用,还有在交通领域。比如说我们跟空客合作了差不多有三年时间。对于航空行业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油耗。大家知道像屏幕这些交互系统很重,加了那些框架。我们现在用柔性屏技术可以大大减轻飞机自重,经过了测算,一架飞机一年从中国到美国反复飞行,能省将近100万美元的油费。我们跟空客的合作今年也已经进入到了商业化的阶段。还有像未来的汽车、无人驾驶越来越普及的时候,大家会发现将来汽车的设计方式会产生很重大的变化。以前是四个座位加一个方向盘,能开就行,将来越来越智能化的汽车是你进去之后把地址一输,这个空间就像一个家一样,汽车将来就是第二个家。所以汽车内饰设计会产生很重大的变化,要空间感,还要很美观,还要能够很好地交互。还有很重要的应用,在运动时尚领域。大家都知道,时尚领域可能用了上百年的皮革、帆布、纸张,很难再找到新的材料了,可是用了柔性技术之后,LV设计师看到我们的柔性屏之后,他觉得这是一个新布料,他的设计理念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LV设计师把我们的柔性屏放到他们的包里,去年在纽约已经发布了,本来今年要上市,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项目往后延了一点,但是大家很快会在市面上看到这个产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柔性的技术已经改变很多的行业了。因为有新的形态,有这样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我们很多以前看起来很传统的行业,今天在用户体验和交互方式上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包括深圳机场,有这样的一棵柔树,每一片叶子都是柔性屏幕,已经用到很多不同的场合来替代以前的装饰品了,包括酒店、公司的大堂,以后它可以承载更多的功能,还有很多的艺术感和科技感。我们也希望通过柔性技术,能够跟更多的行业伙伴来一起打造柔性电子产业的生态圈。其实今天我们已经跟很多优秀的行业合作伙伴不断地合作,来创作更多新的可能,从消费级产品到企业解决方案,我们也希望跟各行各业更多的伙伴一起思考,用柔性技术去促进万物互联更早到来,一起共建我们想象中的美好柔性星球。柔性技术就像一个新的土壤,它可以孕育出来很多的花草树木和果实。若干年之后我们希望这样的柔性技术,能够让更多行业把以前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胡寅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党性教育现场教学 培训班(第二期)在遵义起航

9月17日,来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党员同志和离退休干部共45名,在红色革命圣地遵义开启了该院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培训班(第二期),发起了重走长征路活动,相继前往遵义会址旧址、红军山、娄山关、苟坝会议旧址、红军长征过茅台纪念馆、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在体验式教学中,全体党员重温和学习伟大的红军精神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身犯险、舍生取义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9月18日,学员们首先来到了红军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旧址,学习了解红军长征的那一段伟大的史诗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主张。当天,纪念9·18的警报声响起,学员们爬上高高的红军山,聆听家喻户晓的红军卫生员小红的感人故事,缅怀和凭吊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壮烈牺牲。全体学员在巍峨的纪念碑下、鲜红的党旗前举起右手,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并向英雄的红军将士们深深地鞠躬、进献花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和全国人民一样表达了“勿忘国耻,强我中华”的意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9月19日上午,学员们来到了天险娄山关,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年的战斗遗址,仔细了解了当年红军两度攻占娄山关的情景。在娄山关纪念碑下,当音乐缓缓响起,学员们仿佛被拉回到那个战场硝烟的年代,被钟赤兵同志的故事深深打动。当年,赤兵同志受伤后,在没有任何药品和先进医疗设备的情况下,他强忍着常人难以想像的巨大痛苦,一个月接连做了三次截肢手术……,不用再介绍了,全体学员眼圈都红了,有的热泪盈眶,大家说,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真是一群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当天下午,学员们驱车来到苟坝会议陈列馆和会议旧址。在现场教学中,大家了解到毛泽东同志在贵州参加过很多次会议,经历了党内很多争论和讨论,这次苟坝会议上,在讨论是否攻打打鼓新场的问题上,大家又发生了分歧,为此,毛主席在深夜打着马灯去找周恩来同志,在说服周恩来后,他们又一起去找朱德总司令,赢得支持,从而避免了红军遭受一场更大的损失,苟坝正式形成了以毛泽东为军事首脑的新“三人团”。在苟坝,学员们还体验和考察了毛主席当年走过的小道、参加会议的旧址,以及中华苏维埃银行旧址、张闻天同志旧居、马灯馆、毛泽东诗词馆等。9月20日,大家通过2小时车程来到仁怀市。在那里,学员们兴奋地了解和真切地感受到了毛主席在长征的神来之笔——四渡赤水场景。四度赤水第三次从茅台镇过河,在赤水河边,大家参观了红军长征过茅台纪念馆,迈过了红军铁索桥,登上了修建在山顶的红军纪念碑,大家的心潮难以平复。不少离退休老同志激动地说,今天站在高高山顶,我们心中无限想念伟大领袖毛主席。20日下午,大家一起来到被国民党特务称为“大学”的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了解了那一段悲壮历史。息烽监狱当年关押着杨虎城将军、小萝卜头、张露萍、韩子栋等一批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中国革命胜利,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与敌人殊死搏斗,直到战斗到最后一刻,不少无名英雄,直到今天仍然不知道他们的姓名。正是无数英雄们前赴后继,才换来了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大家自发地快步来到缅怀厅,每个同志为革命先烈献上一朵洁白的小白花,以表达后来人的无限崇敬与缅怀之情。在前往贵阳的路上,本次培训班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车上讨论和小联欢,学员们争先发言,分享了本次培训的心得和体会,畅谈了自己的认识和决心。大家在班主任陈良老师的带领下,唱起了一首又一首红歌——《我的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四渡赤水》《东方红》《学习雷锋好榜样》《小白杨》等,提振了精气神。在欢快的歌声中,大巴车不知不觉驶进了贵阳市,即将结束此次培训行程。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同志们的热情却没有消退,经过这次培训,大家纷纷谈到:前进没有终点,只有起点。这次遵义之行就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我们正走在新时代的大道上,重走来时之路,回到母亲怀抱,就是为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从遵义再出发。

无为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移动方舱实验室”提供仪器设备校准服务

移动方舱实验室在未来防护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移动方舱类似于集装箱根据需求装在不同的设备和装置。医用方舱实验室,就是在制造方舱的时候严格按照实验室标准来进行生产建设,需要具备医疗功能,要根据医疗环境需要配备所需的仪器设备。为保障移动方舱实验室的安全高效运转,中国计量院建立了移动方舱实验室及其核心设备的计量校准能力,积极开展了移动方舱实验室及其核心设备指标的计量测试工作。如实验室PCR仪、生物安全柜、移液工作站等核心仪器等设备。中国计量院协助移动方舱实验室生产企业高效完成了“P2+移动式核酸检测实验室”负压差,洁净度、高效过滤器完整性、换气次数、照度、噪声等关键指标的计量测试工作,以保障出厂的移动方舱实验室性能满足生物安全防护要求,确保实验室人员和样本安全,防止生物污染扩散。移动P3实验室是可移动式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可在重大突发烈性传染病发生时,立即开赴疫区对病毒进行检测,不需再把危险的样本作中途运输,同时保证安全密闭地排放所有生物污染物。移动式P3实验室具有移动灵活、快速反应、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等突出特点。能适应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5 个典型地区的环境温、湿度设计,即工作环境温度为-41~46 ℃,存储极限温度为-55~70 ℃。舱内微环境温湿度、压力梯度、噪声、照明、换气次数、洁净度等参照 GB 50346—2011《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设计。实验室采用全新通风空调系统,排风经过两级高效过滤,过滤效率≥99.995%;送风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过滤效率≥99.995%。操作完成后可进行舱内消毒和污物、污水处理;设置室内熏蒸消毒旁路系统,在排风机动力作用下,熏蒸消毒气体在室内和管道系统中循环,实现对室内、过滤器及管道系统的彻底消毒。实验室中配备了基本实验设施和条件,有配备生物安全柜的强毒操作间,动物饲养间(也可用于准备间),缓冲间和更衣间。可以充分满足操作人员的生存条件,有空气过滤系统,以保证洁净度;有温/湿度控制系统,保证实验室内恒温;实验室内所有外排气体,都经过高效过滤器排向室外;所有污物都必须经过高压灭菌锅灭菌后方可带出室外。实验室能源供应在集装箱的后侧,可以由当地供电设施提供电力;也可以自配发电机。可以按要求配备通讯系统,所有记录纸张经过通讯线路传输。实验室内可以按使用要求配备各类设施。实验室操作十分简单,接通电源后,只需轻按电钮即可启动实验室,10分钟后通过观察每个房间压力表和各种能表指示正常后即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维护工作十分简便,所有操作在侧面和顶部即可完成,无需进入实验室内。实验室还具有投资小,安全可靠的优点。不需要先盖楼再建P3实验室的过程,可以节省大量盖楼投资;由于实验室装配在铁质密闭箱内,所以具有的防泄漏功能和抗震功能,安全性、实用性大大增强。PCR扩增仪又称为PCR基因扩增仪、PCR核酸扩增仪、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扩增仪,是利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特定DNA扩增的一种仪器设备,被广泛运用于医学、生物学实验室中,PCR技术的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例如用于判断检体中是否会表现某遗传疾病的图谱、传染病的诊断、基因复制以及亲子鉴定等。PCR扩增仪通常由热盖部件、热循环部件、传动部件、控制部件和电源部件等部分组成。根据DNA扩增的目的和检测的标准,可以将PCR仪分为普通PCR仪,梯度PCR仪,原位PCR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四类。生物安全柜是能防止实验操作处理过程中某些含有危险性或未知性生物微粒发生气溶胶散佚的箱型空气净化负压安全装置。其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等领域的科研、教学、临床检验和生产中,是实验室生物安全中一级防护屏障中最基本的安全防护设备。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将柜内空气向外抽吸,使柜内保持负压状态,通过垂直气流来保护工作人员;外界空气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安全柜内,以避免处理样品被污染;柜内的空气也需经过HEPA过滤器过滤后再排放到大气中,以保护环境。按照NSF49标准,生物安全等级1级(P1)的媒质是指普通无害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生物安全等级2级(P2)的媒质是指一般性可致病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生物安全等级3级(P3)的媒质是指烈性/致命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但感染后可治愈;生物安全等级4级(P4)的媒质是指烈性/致命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后不易治愈。此标准将生物安全柜分为Ⅰ、Ⅱ、Ⅲ级,可适用于不同生物安全等级媒质的操作。高效过滤器主要用于捕集0.5um以上的颗粒灰尘及各种悬浮物,作为各种过滤系统的末端过滤。采用超细玻璃纤维纸作滤料,胶版纸、铝箔板等材料折叠作分割板,新型聚氨酯密封胶密封,并以镀锌板、不锈钢板、铝合金型材为外框制成。每台均经纳焰法测试,具有过滤效率高、阻力低、容尘量大等特点。高效空气过滤器可广泛用于光学电子、LCD液晶制造,生物医药、精密仪器、饮料食品,PCB印刷等行业无尘净化车间的空调末端送风处。高效和超高效过滤器均用于洁净室末端,以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有:有隔板高效过滤器、无隔板高效过滤器、大风量高效过滤器,超高效过滤器等。三种高效过滤器,一种是超高效过滤器,能做得到净化99.9995%。一种是抗菌型无隔板高效空气过滤器,具有抗菌作用,阻止细菌进入洁净车间,一种是亚高效过滤器,价格便宜以前多用于要求不高的净化空间。新闻来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赵章

好消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发新冠病毒高灵敏数字PCR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盒

日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前沿中心生命科学计量团队成功研发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新型检测方法和对应试剂盒——高灵敏数字PCR检测法和检测试剂盒。该方法较现行通用的RT-PCR法灵敏度显著提升,已进行验证测试,并将同步有序开展推广应用。该方法和试剂盒主要基于数字PCR系统完成相应的引物、探针、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内参基因设计及优化等工作,并进行了实际临床样本的检测,阳性和阴性样本与临床判断一致。与现行通用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法相比,灵敏度显著提升,为解决“漏检”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可以对样本进行绝对定量其定量结果直接为目的基因拷贝数(对应病毒个数)而非Ct值,为病程和疗效的判读提供量化的核酸水平依据。缩小检测灰区,减少假阴性数字PCR方法不依赖扩增曲线和Ct值的判断,更加直观,可有效避免人为错误,缩小检测灰区。在高灵敏的同时,具备核酸检测结果的高可靠性和重复性,有可能提升治愈患者符合出院标准的可信度。可排除复杂样本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不受PCR抑制物的影响,可避免样本复杂性导致的PCR假阴性,尤其适用于检测成分复杂的粪便样本或其他复杂样本,这一特性也可适用于检测基质成分复杂的环境样本。据了解,目前该方法和试剂盒已完成针对伯乐QX200型仪器的系统优化和全程验证,并将免费提供给相关机构开展与新冠病毒相关的检测和研究工作,针对其它型号仪器的操作流程优化工作正在进行中。

刻瓷匠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打通质量基础设施畅通瓶颈亟须为技术机构立法

“这次疫情,是对计量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如何从计量的角度解决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瓶颈问题,如何通过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如何明确技术机构法律地位和职责来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这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近日,记者就其在全国两会上《关于加强国家重要技术机构立法管理的提案》,通过电话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面镜子对很多政协委员来说,疫情防控是今年全国两会提案绕不开的话题,方向也不例外。虽然对工作成绩一语带过,但作为国家最高计量技术机构,此次疫情期间,方向带领的中国计量院始终奋战在战“疫”科研攻关的最前线,为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考验作出了计量人特有的贡献——短短10天内汇总公布了49个不同厂商的152个常用型号红外体温计的校准模式;通过“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公布77种标准物质的供应清单并启动绿色服务通道;首次推出的新冠病毒核酸数字PCR定量与抗体快速高精度定量检测方法和试剂盒,为精准抗疫提供了精确的手段;成功研制的12种包括新型冠状病毒人源IgG单克隆抗体、新冠病毒核酸等12种相关的国家标准物质 ,进一步提升新冠病毒检测的准确性……“但这次疫情让我们的不足充分显现出来。”方向语气略显严肃地说,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特别是涉及生物安全这些新兴学科上,计量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经此一“疫”,让中国计量院充分认识到尽快建立完整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系统性研究体系和能力的迫切性、从定性研究上升到定量研究的重要性、计量技术和医疗器械安全等其他学科体系结合的有效性、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破解转化机制障碍的困难性等。也正是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让方向再次意识到加强立法管理,为国家技术机构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周全的法律制度保障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方向说,从西方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来看,国家技术机构显示出强烈的公益性、国家性和法定性。我国重要的国家技术机构如何破题有效应对重大疾病防控、生物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系统性风险,需要技术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更重要的则是通过立法来确立技术机构的地位和职责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要重新“修路”方向说,当前国家技术机构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与协同性的复杂工程,国家战略性和重大民生需求都离不开国家技术机构的技术支撑。“我们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利用现代的技术、现代的理念、信息化手段等最高效地实现国家治理目标,这其中牵涉很多基础技术和能力需求,质量基础设施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方向举例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确保北斗定位准确的时间频率,却由计量工作来保障,这充分说明了包括计量在内的质量基础设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国计量院是保障国家量值统一和国际量值等效的最高计量技术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是国家检验药品生物制品质量的法定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方向举例说,这些机构的共同特点,就是以其特有的技术能力,担当明确的国家使命。尤其是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技术机构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谈到质量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有自己的忧虑,也有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设施很多,但还没有形成体系。“就是我们修了很多路,但都不怎么畅通,都是割裂分散的。这导致我们一方面能力不足,一方面又重复建设。”方向说,以计量为例,目前还是依照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模式来发展,已经不符合、不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更不符合现代计量科技的发展,“所以质量基础设施要顶层规划”。方向告诉记者,“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而市场的核心是公平交易,这更加需要计量、标准等这些质量基础设施为建立信任、传递信任提供基础支撑。我国技术机构立法要向发达国家“取经”方向告诉记者,在我国,国家技术机构普遍缺乏独立的法律地位和法定的职责权限——《计量法》没有规定国家计量院的法定职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有关法律法规也没有直接明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法律地位。这些重要的国家技术机构也存在财政经费保障不到位、管理模式不甚合理,相互之间合作协调机制不健全等系列问题,严重掣肘了国家技术机构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我国的技术机构立法,还要合理地向欧美发达国家‘取经’。”方向说,欧美国家的国家技术机构大多都有一两百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立法明确国家技术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和组织管理等内容,确保其公益性、国家性和法定性,也明确了他们之间的协作机制。例如,德国《单位与时间法》规定了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作为德国国家计量院的法律地位和法定职能,美国《公共卫生安全与生物恐怖主义预警应对法》授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对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主导地位和行政权威。立法对国家技术机构法律地位的确认,可以保障其技术能力持续提升和长远发展。在方向看来,但目前我国的技术机构管理主要还是依据部门行政体制来划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机构能力的发挥、信息的共享、业务的合作。加强国家技术机构立法管理,要明确国家技术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责权限,并以法规或规章形式,确立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确保国家技术机构的公益性、国家性和法定性;要分类管理专业性国家技术机构和综合性科研机构,明确专业性国家技术机构的特定法律地位、特殊国家使命和准政府职权,保障其地位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绩效考核上更注重公共政策目标导向;要建立国家技术机构之间技术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实行跨部门合作或组成联合机构,为共同的公共政策目标共享技术信息;要确保国家技术机构充足的财政经费支持,将国家技术机构纳入国家实验室管理,建立起符合机构运行发展需要的政府多轨制资助体系。方向同时表示,对国家重要技术机构立法,并不一定要为每个机构单独制定法律,可以为这一类机构统一立法,再通过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这些机构的法定职责、定位、义务等。“但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国外技术机构已经走过了一两百年,我们既需要加快速度,也要一步一个脚印来。”方向说。

蓼莪

北京青年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张延平接受审查调查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据北京市纪委监委消息:北京青年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张延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张延平简历张延平,男,汉族,1958年3月出生,山东肥城人,197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6年12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1976年12月至1981年4月,任北京卫戍区警卫四师坦克团通讯连战士、文书、政治处代理新闻干事;1981年4月至1981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武装部待业;1981年5月至1981年11月,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保卫处工人;1981年11月至1983年11月,任北京青年报社学校组记者;1983年11月至1984年11月,任北京青年报社新闻部副主任;1984年11月至1988年9月,任北京青年报社教育部主任;1988年9月至1991年9月,任北京青年报社副总编辑(副处级);1991年9月至1991年11月,任北京青年报社副总编辑(正处级);1991年11月至1998年9月,任北京青年报社常务副总编辑(正处级);1998年9月至2002年4月,任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2002年4月至2018年4月,任北京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2018年4月退休。(北京市纪委监委)【来源:海外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声如乳虎

小米9 Pro屏幕色准经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测,达到专业级

IT之家9月22日消息 今日晚间,小米官方表示,小米9 Pro屏幕色准经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测,达到专业级的显示色准。官方表示,最近介绍了色彩显示精准的原色屏,但很多朋友问:“什么才是精准?”、“谁定义的精准才是准的?”、“以谁为准?”。介绍称小米9 Pro屏幕色准经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测,测试结果ΔE值1.38,达到专业级的显示色准(ΔE值越小色准越高)。PS: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是定义国家标准的机构。据了解,小米9 Pro 5G搭载高通骁龙855 Plus处理器;内置4000mAh,支持40W有线闪充、 30W无线闪充与10W高速无线反充的“三重闪充”。此前小米9 Pro 5G已经通过工信部认证,信息显示这款手机型号为“M1908F1XE”,尺寸为157.21×74.64×8.95mm。最后,小米9 Pro 5G将于北京时间9月24日正式发布,一同亮相的还有小米MIX Alpha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