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类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938篇颠覆者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类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938篇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并迈入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教育内涵的重要体现,也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现状、把握正确的科研方向、推动学术创新,《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于近日完成了2019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工作。经优化,2019年统计论文的范围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复合影响因子不低于0.9的教育类期刊(不含CSSCI扩展版),包括《教育研究》(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武汉)、《高校教育管理》(镇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江苏高教》(南京)、《中国高等教育》(北京)、《高教探索》(广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教育科学》(长沙)、《现代大学教育》(长沙)共计14家教育类期刊(以下简称14家期刊)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2019年14家期刊共刊载各类稿件2789篇,本研究剔除广告、短论、博士论文提要、投稿须知、征订启事、学术动态等文献信息,以及刊载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非高教类文章,获得高教类科研论文共计2119篇。高校发文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国内高校高等教育科研最新进展,在2119篇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基础上,本研究剔除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境外高校(包括港澳台)以及政府机关、教育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军事院校的论文181篇,获得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中国大陆普通高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校等)的高等教育科研类论文1938篇,以此为统计范围进行国内高校发文分布情况分析。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268所。普通本科高校1266所,其中公办822所,民办434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8所。高职高专院校1422所,其中公办1098所,民办322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2019年,全国高校共有374所在上述14家期刊上发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院校总数的12.65%。其中,公办本科高校315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8.3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37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37%,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与民办高职高专)2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91%。1. 公办本科高校发文情况。统计显示,2019年315所公办本科高校在14家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849篇,占国内高校统计论文总数的95.41%,这一比例与2018年的95.12%基本持平。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高校92所,占公办本科发文高校的29.21%。这些高校共发文1426篇,占同类发文高校发文总量的77.12%。(见表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分布呈现如下特点。(1)“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共10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发文1286篇,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9.55%,其中,发文5篇以上的机构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65所,占同类发文高校70.65%,共发文1181篇,占“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部发文的91.84%,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3.87%。(2)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产出集中的特征仍然较为明显。315所公办本科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全部被统计论文总量的87.26%。其中,发文总量排名前50的公办本科高校发文1163篇,占同类机构发文数的62.90%,比2018年的59.22%有所提升,反映了进一步集中的现象。(3)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高校发文量、发文高校数、机构平均发文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参与度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共有164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8.81%,共发文1251篇,高校平均发文7.63篇。中部地区有76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1.76%,共发文312篇,高校平均发文4.11篇。西部地区共有55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6.07%,发文183篇,高校平均发文3.33篇。东北地区共有22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3.66%,发文97篇,高校平均发文4.41篇。2. 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2019年3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18年49所)在14家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9篇,占国内高校发文总数的3.04%,平均发文1.59篇(2018年1.45篇)。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高职院校共10所,(见表2)共发文32篇,占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总量的54.24%。3. 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2019年全国共有756所民办高校,在14家期刊上发文的仅有22所,占同类高校数的2.91%,其中仅含1所民办高职院校。22所民办高校共发文30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55%。其中,宁波财经学院、武昌理工学院各发文3篇,位居发文榜首。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山东协和学院、文华学院、三亚学院各发文2篇。(见表3)其他16所民办高校各发文1篇。(二)其他机构发文情况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其他机构也有贡献。2019年共有111家其他机构合计发文181篇,平均发文1.63篇,其中,中国工程院发文9篇居榜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发文7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各发文6篇。据统计,发文3篇及以上的其他机构共计14家,合计发文72篇,占同类机构发文的39.78%。(见表4)另有7家教育科学研究院系统机构发文21篇,3所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各发文1篇,境外高校发文共30篇。来源:中国高教研究作者: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编审,北京 100191王者鹤,《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 100191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教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李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4期第92-97页

三极

中国教育科研不能落入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之“坑”

作者 | 樊秀娣(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库管理与研究中心研究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全面铺开,国外科睿唯安、爱思唯尔和施普林格等期刊集团旗下的数据库也加大了向我国推出各种期刊论文指数(定量指标数据)的力度。客观上,诸如SCI、ESI、高被引论文等相关期刊论文指标数据,与对于学者个人的学术评价、各种大学和学科排行榜、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遴选标准以及国家对高校经费投入多少等紧密相关。面对如此现实,也难怪学校要“拼了命”地追求这些期刊论文指数了。然而,正如科睿唯安公司创始人、“SCI之父”加菲尔德博士生前所言,“永远要记住SCI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检索的”。遗憾的是,国人在还没有完全搞明白这些期刊论文指数基本内涵的情况下,却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这些指数“带偏”了。盲目追捧这些指数,将会把中国教育科研引入不堪境地。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第一,目标偏离。一旦西方期刊论文指数被视为反映高校办学质量的绝对标准,学校教育科研的业绩目标无疑就会异化为发表SCI论文,因为构成这些指数的“原材料”就是SCI论文。这里暂且撇开高校还要承担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职能不谈,单就科学研究而言,SCI论文不能简单地与科研成果画等号,顶级SCI论文(高影响因子、高被引)也不能简单与顶级科研成果画等号。道理很明显,即使是被国人奉为三大国际顶级期刊(简称“顶刊”)的《自然》《科学》《细胞》,也不能保证刊登在上面的文章就一定是“货真价实”的科研成果,“顶刊”也不时会有“撤稿”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此外,不少SCI期刊的评审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博士甚至更低专业资质的人士,由他们来决定学术论文的价值本就荒唐。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开门见山指出:“由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我们作为科学者的工作,这可以说是一种扭曲现象。”而201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威廉·凯林早在2017年就在《自然》上发文,批评当下论文数据“华而不实”,指出论文越来越像稻草堆砌的“豪宅”,而不是坚固的“砖房”。说这些,只是想说明国人不该一厢情愿地神化SCI论文(高影响因子、高被引),高校和科研院所更不该为了把期刊论文指数“做上去”而把全员工作业绩目标都定位在唯SCI期刊论文上。第二,决策失误。毋庸讳言,ESI是目前国内反映学科水平的一个“炙手可热”的指标,客观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往往把它作为监测高校学科发展的主要指标,同时ESI也成为国家对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个主要依据。那么,ESI指数究竟是什么?说得通俗点,就是各学科SCI论文各种“被引”情况的综合排名。表面上看,ESI是纯粹数据统计,从中体现的论文学术贡献度相对客观、公正,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里姑且不讨论“高被引”论文是否一定代表高水平学术成果,单从ESI的22个学科分类看,很明显各学科口径大小十分悬殊,像工程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口径要远大于诸如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口径,进一步溯源,ESI是美国汤森路透与医疗集团联合研发而成,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ESI中的医学、生物学等学科分类较细的原委了。事实上,SCI收录期刊的学科分布也相当不均衡,由此就直接导致了ESI、SCI数据对某些类别学科很有利、对某些类别学科很不利。说到底,不同学科的ESI、SCI数据无可比性,有些仅仅因ESI指数出色而设置或扩招的学科专业,除了教师拥有发表SCI论文的长处,学生又能从中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呢?难怪坊间流行把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简称“生化环材”)并称为最“坑”学生的四大专业,其实明眼人都清楚这是盲目依赖ESI学科排名的不良后果。第三、失去定力。国内学界对西方期刊论文指数的强烈敏感让不少教育科研机构随着指数更新的周期,长则一年、短则两月就会产生一次“高潮”。继SCI、ESI等论文指数之后,近年又冒出一个“自然指数”,这个对全球教育科研机构一年时间内在82本指定期刊上(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四个学科领域)发表论文数量简单汇总的论文指数,其片面性和局限性显而易见,然而,却依然能在国内学界成为“新宠”,足见国内学界对这些期刊论文指数的盲目推崇程度。其实国内教育科研机构管理者也未必不清楚这些论文指数的科学性不高,但在强大的“指数效应”面前,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有“坐怀不乱”的。于是乎,各种类似高校“SCI、ESI指数大幅度上升”、“ESI进入全球1%、1‰、1?酃学科”的报喜信息此起彼伏,各种庆功、奖励也热闹非凡,而这背后是教育科研机构着力把指数“做上去”的各种“攻略”以及大量国家科研经费的投入。当这些频出的西方期刊论文指数明里暗里成为中国教育科研评价的标杆时,不少学者迫于组织绩效目标的压力,难以保持学者应有的学术信仰和追求,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短平快”的科研活动、转向适合发表SCI期刊的研究领域、迎合期刊编审“口味”而玩弄概念和词藻,甚至还有以不法手段来发文的行为。如此换来的指数上升,背离了教育科研初衷,更拖了教育科研的后腿。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不否认西方期刊论文指数在对某些学科领域论文统计、分析和评价上的独到作用,把它们作为一定的科研参量未尝不可。本文强调中国教育科研不能落入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之“坑”,是指不能把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作为衡量国内教育科研个人和集体成果的绝对指标,也不能把追求指数上升作为教育科研机构的唯一或主要绩效目标。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学评价指标研究”(编号BIAI60125)资助。《中国科学报》(2019-11-20 第1版 要闻)

赐之千金

《中国高教研究》再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10月28日,由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中国知网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9版)》正式发布,《中国高教研究》荣获“2019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以内的国际影响力品牌学术期刊)。《中国高教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理论期刊;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研究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交流宣传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阵地。在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中,《中国高教研究》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在G4/G7教育类274种期刊中排名第3位,复合影响因子为3.95,相较上一年度提升30.88%。《中国高教研究》注重培育学术特色,倾力打造品牌栏目。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敏锐的触角、创新的理念、优质的稿源,及时、全面、深入地反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和研究成果,形成了学术性、前沿性、应用性的鲜明特色,受到了高教领域的广泛关注。

善哉

这个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居中科院JCR一区!全国仅6个!

12月17日, 《202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正式发布。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森林生态系统(英文)》(Forest Ecosystems)在全球农林科学类609种期刊中排名第41位,居农林科学大类一区(41/609),为TOP期刊;在林学类68种期刊中排名第5位,居林学小类一区(5/68)。Forest Ecosystems进入农林科学大类和林学小类的一区,创造了中国林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英文科技期刊的历史!《森林生态系统(英文)》前身为《林业科学与实践(英文)》,于2014年更名为现刊名,是一个国际化、多学科交叉的开放获取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相关的领域高质量、原创性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性文章。其上发表的文章均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期刊通过每年组织高水平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方式,得到很多世界林业研究领域科学家的支持,并且吸引了一批世界一流的作者和评审专家。Forest Ecosystems采用国际通行的主编负责制。主编是北京林业大学尹伟伦院士和德国哥廷根大学Klaus v. Gadow教授,加上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59位专家组成了共61名成员的国际化编委会,其海外编委比例超过74%。《森林生态系统(英文)》于2018年1月被科睿唯安旗下的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2019年SCI影响因子为2.696,在最新的JCR中排林学领域第8,位于Q1区。此外,《森林生态系统(英文)》已被CSCD, Scopus和DOAJ等数据库收录。目前,在农林科学大类60种被评为TOP的期刊中,我国主办学术期刊仅有6种,分别为Animal Nutrition(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Horticulture Research(南京农业大学主办)、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中国农业大学主办)、Crop Journal(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科院主办)、Insect Science(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Forest Ecosystems(北京林业大学主办)。此外,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另一期刊《鸟类学研究(英文)》(Avian Research),成功进入中科院JCR鸟类学二区行列,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Avian Research》是由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动物学会联合主办的我国唯一一本鸟类学英文科技期刊,主要发表鸟类学相关的原创性研究和综述类论文,2016年初被SCIE数据库收录。先后被评为2015—2017、2019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8年度"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等荣誉。2019年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建设项目,2019年影响因子1.215(较2018年提高近0.4分),5年影响因子1.319,位居全球28种SCI收录的鸟类学(Ornithology)学术期刊第10位。当前,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已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高校主办和编辑出版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术期刊,可以帮助学校集聚高端学术人才,强化学科优势,形成学术品牌,助推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学校在国际国内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影响力。高水平学术期刊是学校学科建设水平、教学科研实力、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能力的直接体现,是学校综合学术影响力的展示平台。近年来,《Forest Ecosystems》和《Avian Research》两本英文学术期刊依托专家办刊,发表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创新成果,在编委国际化、稿源国际化、审稿国际化、出版传播国际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稳步提高,已经成为北京林业大学亮丽的"国际学术名片"。延伸阅读中科院期刊分区,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旨在纠正国内科研界对不同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数值差异的忽视,为我国科研、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份评价国际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参考数据,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广泛认可。素材来源:北京林业大学

杏奈

CSSCI(2017-2018)收录来源期刊目录教育学(37种)

来源:教育科研管理,Ecational-research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与查询,可以揭示已知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提高、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地区、机构、学科以及学者的科学研究水平,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CSSCI(2017-2018)收录来源期刊目录 教育学(37 种)CSSCI(2017-2018)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 教育学(14 种)往期精彩文章回顾1. 全网首发!2017年版(2018发)北大中文核心目录2.全网首发!教育学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AMI 综合评价报告(2018 年)3.全网首发!教育学2018年11月JCR分区最新公布SSCI目录4.《复旦教育论坛》2018年第4期5.《电化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6.《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目录7.《高等教育研究》2018年第8期8.《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印发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5期(双月刊)10.《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年第1季11.【征文】“多元视野下的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12.2018年首届全国高校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邀请函13.关于举办首届“新时代中国教育公平与学生发展论坛”及会议征稿的通知目前已有1000+教育学者关注加入我

自暴自弃

报刊集团摘获9项“中国教育期刊优秀作品”大奖

近日,中国期刊协会教育期刊分会举办的“中国教育期刊优秀作品”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报刊集团及旗下编辑作品摘获共计9大奖项。其中,报刊集团荣获2019年度《人民教育》品牌提升力一等奖,《湖北教育》(教育教学)姜楚华负责的《管建刚专栏》荣获2016-2017年度中国教育期刊优秀作品专栏类金奖,全媒体中心张芸负责的《我为班主任代言》获得2018年度中国教育期刊新媒体类金奖,除此以外,肖昌斌、鄢志勇、刘玉琴等近20位编辑负责的作品分别获得通讯类、策划类、专题类等6类奖项的银奖、铜奖。本次评选及表彰活动是中国期刊协会教育期刊分会展示近年来全国教育期刊宣传报道成绩、激励广大教育期刊工作者多出精品、贯彻落实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的一项重要活动。全国共有24家报刊社参评,共收到426件参评作品,通过初评、终评以及各单位参评意见,共评出特别奖1个、金奖42个、银奖64个、铜奖57个。报刊集团喜摘9项大奖源自于报刊集团近年来始终坚持服务于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初心,编辑记者们贯彻落实党委工作部署,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广泛宣传教育改革发展中产生的好经验、好做法,潜心创作的一大批贴近教育、贴近教师、贴近课堂的优秀教育新闻,为全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来源: 长江传媒官网

运虎记

教育部支持新办两种思政课研究学术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切实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师搞科研难、发论文难的迫切问题,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成果学术阵地建设,促进高校思政课研究成果交流,日前,教育部作为主管单位支持新创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两种思政课研究学术期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期刊由教育部主管、中央财经大学主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传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水平,将于2020年12月正式创刊第1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期刊由教育部主管、南开大学主办,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国内外重大事实,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议题,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和教学规律,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供研究阵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创新搭建交流平台,将于2021年3月正式创刊第1期。(来源:《中国教育报》)

处女血

中国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征稿启事

中国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征稿启事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EERI)旨在关注热点问题、把握政策导向、探讨基本理论,立足于中小学办学实践,服务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EERI期待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接受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投稿,共同探讨基础教育领域相关话题。投稿类型:1、《校长新声》:中小学校长办学实践、教学改革及热点问题思考,字数3000字以内;2、《良师新语》:中小学教师教学经验、课程改革案例及教学思考,字数2000字以内;3、专家、学者关于基础教育领域重要政策的解读以及剖析相关热点话题的文章,字数2000字以内。注:以上投稿内容须为原创内容,文中不得使用侵权图片!投稿邮箱:xuml@eol.cn投稿格式:邮件主题为“姓名+文章标题”,邮件正文请写明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单位及职务。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为邮件附件,请上传一张近期生活照(自愿)一同以附件形式发送。

航海家

极高声誉!顶级期刊!辽宁这所高校最新研究成果,获国际认可

近日,东北财经大学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常任轨教师郝忠原博士的研究成果被管理学UTD24期刊之一的ProctionandOperations Management录用,该论文题目为"An Investigation into Direct Selling: Information Flow and Supply Chain Structure",郝忠原为第一作者,合作者为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姜力教授(通讯作者)。郝忠原,香港理工大学哲学博士,2019年4月作为常任轨教师受聘于东北财经大学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渠道管理、行为运作管理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有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等国际期刊。ProctionandOperationsManagement期刊作为管理学UTD24期刊之一,是国际运营管理领域顶级期刊,在国际管理学界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该论文从需求信息共享和供应链结构等角度研究了制造商的渠道选择问题。研究表明,在零售渠道之外,制造商增加直销渠道会产生一种结构效应,它使制造商能够跨两种渠道管理销售;同时,制造商增加直销渠道还会产生一种信息效应,它影响企业在做运营决策时需求信息的可用性和利用率。供应链结构、市场竞争强度和直销渠道的效率等因素都会影响制造商开设直销渠道的动机。在一定条件下,制造商开设直销渠道会使供应链系统内的所有企业都受益。此项科研成果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建院四年来,以研究院为署名单位发表的第五篇国际顶级杂志(UTD24)研究成果,对于提升东北财经大学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也为学校学科发展和"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东北财经大学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 成立于2016年12月,是东北财经大学正式批准的独立建制科研单位,也是东北财经大学两大学术高地之一。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将研究和分析从供应链的最顶层供应商到供应链的最底层消费者的所有与现代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相关的任何现代经济管理行为与问题。研究院致力于东北财经大学学术高地建设,整合国内外、校内外供应链管理领域人才资源,跻身国际一流的理论研究,做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开拓者,培养现代供应链管理人才及创新型人才,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振兴东北提供政策建言。来源东北财经大学

七情

打破美日韩大企业垄断!湖北教授最新研究,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12月21日,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影响因子12.959)在线接收武汉纺织大学王栋教授课题组在聚合物手性可控合成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Handedness Inversion of Chiral 3-Aminophenol Formaldehyde Resin Nanotubes Mediated by Metal Coordination"。该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为武汉纺织大学,通讯作者为王栋教授与陈媛丽博士,论文第一作者为学校技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查新林。这是学校首次以第一单位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学术论文,体现了王栋教授一贯所坚持的"从0到1"的学术理念。螺旋反转和构型转换是生物自组装中常见且至关重要的过程。具有手性方向可调的超分子纳米结构由于在手性分离、不对称催化和手性开关等领域出色的特性而备受关注。目前大多数已报道的研究都集中于超分子软凝胶或硅基材料。这些材料可能不适用于某些要求材料具有高机械性能,高电导率和快速传热性质的领域。王栋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简便的由外部金属离子介导的手性超分子共模板法,在对映体纯的模板体系下,制备了所需构型(右手螺旋,左手螺旋,直形和颗粒状)的手性3-氨基苯酚甲醛树脂。进一步的碳化可以得到对应的手性碳质纳米管。此外,该金属离子介导的超分子模板法也可用于制备其它的含胺基的手性聚合物(如手性聚间苯二胺,聚间苯二胺甲醛树脂和聚吡咯)。王栋,教授,博导,武汉纺织大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智能纺织材料及交叉学科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9年度"荆楚好老师"。曾获美国纤维学会杰出成就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全国纺织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纺织青年科技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2项),桑麻纺织科技奖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进入学校十年来,王栋教授带领课题组在学术科研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从打破美日韩大企业垄断,研发出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能源电子等行业的热塑性聚合物纳米纤维膜到纤维基柔性可穿戴触觉传感器,再到高端医用敷料和智能纤维和聚合物等。深刻地诠释了纺大科研人所具备的拼搏奋斗、开拓创新精神。到目前为止,王栋教授课题组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0余件。素材来源:武汉纺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