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理委员会成立!都有哪些成员红杏劫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理委员会成立!都有哪些成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促进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经研究,决定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领导小组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理委员会合并为新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CERNET管委会),代表教育部实施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管理。CERNET管委会主任由教育部分管部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司局和高校组成。管委会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CERNET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按照新的管理体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CERNET管委会成员组成:主任:钟登华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副主任:雷朝滋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郭鹏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尤政清华大学副校长成员:安钰峰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秘书长孙洪祥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唐立新东北大学副校长奚立峰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刚东南大学副校长梁茜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刘琪瑾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徐红兵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郑庆华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吴建平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主任  (二)CERNET管委会主要职责:代表教育部实施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管理,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和高校,研究有关重大问题,制定有关重大政策;任命专家委员会、网络中心主任和副主任、主干网核心节点主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协调和监督CERNET有关运营公司对CERNET长期投入和支持,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 教育部办公厅2019年11月21日

冒险王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新一届管委会成立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成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决定成立由教育部分管部领导担任主任,相关司局和高校成员组成的,新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理委员会。教育部门户网站截图通知全文如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教技厅函〔2019〕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促进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经研究,决定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领导小组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理委员会合并为新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CERNET管委会),代表教育部实施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管理。CERNET管委会主任由教育部分管部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司局和高校组成。管委会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CERNET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按照新的管理体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CERNET管委会成员组成:主 任:钟登华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副主任:雷朝滋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郭 鹏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尤 政 清华大学副校长成 员:安钰峰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秘书长孙洪祥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唐立新 东北大学副校长奚立峰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 刚 东南大学副校长梁茜华 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刘琪瑾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徐红兵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郑庆华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吴建平 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主任(二)CERNET管委会主要职责:代表教育部实施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管理,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和高校,研究有关重大问题,制定有关重大政策;任命专家委员会、网络中心主任和副主任、主干网核心节点主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协调和监督CERNET有关运营公司对CERNET长期投入和支持,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2019年11月21日来源:教育部

夺命金

祝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城市节点单位落户湖北黄冈师范学院

12月8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授牌仪式暨高校“十四五”信息化建设座谈会在我校举行,校党委书记王立兵,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向军,党委常委王锋,教育网华中地区网络中心节点主任于俊清,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总经理徐福泉,来自全省十余所高校信息中心主任,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参加了授牌仪式,会议由王锋主持。王立兵致欢迎辞,他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和目前的发展状况,他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对推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加快建设网络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我国互联网研究的排头兵,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平台。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黄冈城市节点单位和湖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区域节点单位落户我校,这是对我校信息化建设的认可和区域引领地位的肯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喜事,标志着我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校将发挥推动和引领作用,为黄冈及周边教育系统提供优质的接入服务,扩展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接入院校(单位)共享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为黄冈及周边地区教育及科研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会上,于俊清分别向我校授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城市节点单位、湖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区域节点单位,陈向军代表学校揭牌。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中心节点主任、专家于俊清作了《高校数据治理与“一张表”工程探索与实践》的报告。省内部分高校信息中心主任、专家分别作了十四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及技术研讨交流。文|卢媛媛图|马明艳 朱子璐视频|高曙辉 胡宛芹编辑|邱政

哈泰利

内蒙古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省网建设启动

4月16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了内蒙古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省网建设。来自全区高校的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技术骨干以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移动的领导专家80余人参加了内蒙古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省网的启动仪式。内蒙古教育厅副厅长张亚民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晓东内蒙古教育厅副厅长张亚民、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处长朱广元、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高光来、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晓东、总经理助理吴焕乐、内蒙古分公司总经理田军海、内蒙古移动公司总经理杨跃辉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并进行了发言。为了提升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实现高校网络的高速度、高可靠、高稳定运行,逐步建设高质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部署。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合作建设内蒙古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这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自治区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又多了一个平台,多了一次发展的机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简称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二十年来,CERNET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CERNET联网大学、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超过2000个,用户超过2000万人。中国移动一直积极推动5G发展,长期以来,内蒙古移动公司跟众多学校,特别是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大学、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等众多高校进行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深度合作,内蒙古移动公司为内蒙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调研和统计,内蒙高校实现IPv6规模部署的第一大困难就是缺乏高带宽、高传输、高可靠、高稳定的内蒙古教育和科研计算机专用网络。原来的链路无法部署纯IPv6网络。部分盟市的高校因传输路由较远,未能实现联网。以上原因导致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升级及推广存在较大的问题。2018年8月开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为内蒙古高校建设了一个的专用网络,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可靠性联网和测试,具备了组建教育和科研专用网络的条件,部分高校已经通过中国移动的专用线路接入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两家大型企业战略协同,真诚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了内蒙古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省网建设,逐步建设一个优质的内蒙古教育科研网,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尽快实现IPv6的规模化部署。

唇如激丹

湖北科技学院成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湖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区域节点单位

未来网高校频道9月18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黎亚雄)9月17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湖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区域节点授牌仪式在湖北科技学院举行,这标志着该校正式成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湖北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区域节点单位。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基良,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总经理徐福泉、副总经理孙伯欢出席授牌仪式。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校办公室主任殷燕子主持。吴基良代表学校对出席揭牌仪式的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区域节点落户学校,是对学校校园网建设和管理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学校的网络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争取更多社会资源来加强学校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同时向校内师生宣传和利用网络教育的优质资源,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鄂南及周边地区的教育及科研信息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该校信息中心主任戴文华同志就学校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历程与建设愿景做了简要的汇报。据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与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主要面向教育和科研单位,是全国最大的教育与科研公益性互联网络,是我国互联网研究的开拓者,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拥有全世界主要大学和著名国际学术组织的信息资源镜像系统等大量教育、科研信息。

无弃

迪普科技参加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2019年11月11日-14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州市萧山区水博大道118号宝盛水博园大酒店如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理委员会主办,CERNET网络中心、CERNET专家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协办。主题为“IPv6下一代互联网:新网络、新技术、新应用”,旨在探讨高校IPv6部署、网络安全、云计算、教育大数据、新一代校园网络技术和应用、以及教育信息化与校园网的发展等专题。作为一家技术创新的高科技公司,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普科技”)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交付、安全防护体系、安全服务等各领域取得较大的成绩,同时,也有成熟的IPv6改造方案及大量落地案例。在本次会议上,迪普科技受邀参加并与现场嘉宾一起分享了最新的技术成果与解决方案。■ 自安全校园网解决方案迪普科技自安全校园网解决方案是迪普科技针对内网接入难管理、病毒难控制、策略难调整、行为无回溯的安全现状,推出的创新性解决方案,旨在通过轻量级的部署方式解决内网安全问题。该解决方案中涉及的相关产品:SE系列自安全交换机、iNAC自安全控制器和自安全管理平台,可以提供无客户端认证、用户精确定位、病毒传播控制、策略一键下发及内网安全可视等特性,实现用户轻松接入,网络管理员便捷运维。目前,该方案在多个高校的实战应用中取得出色表现。■ 网络安全威胁感知大数据平台网络安全威胁感知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关键基础,在安全业务分析和处理上进行了深度结合。帮助高校用户实现资产可信管理、漏洞生命周期管理、网络威胁管理、态势感知及预警通报、事件追踪溯源、安全联动处置等能力。目前,该方案已完成多个高校规模部署。■ 校园网络安全服务解决方案在高校,网络安全事件频频爆发,仅部署网络安全设备不足以支撑高校的网络具备完备的安全功能。因此,迪普科技推出校园网络安全服务解决方案。该方案分为评估规划类服务、运维保障类服务、安全培训类服务三大组成部分。评估规划类服务首先从风险管理角度,可以帮助高校用户梳理网络与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威胁,继而结合高校的安全需求,提供相应的建设规划。安全培训类服务可以将安全攻防能力传递到高校网络运维人员,以便及时响应安全问题。运维保障类服务可提供定期的安全巡检,或者在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提供定向的安全加固服务。未来,迪普科技将一如既往地秉持“让网络更简单、智能、安全”的愿景,发扬创新、诚信、贡献&分享的企业文化,紧贴高校客户的实际需求,在教育行业持续发力,不断输出优秀的网络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来源: 和讯网

其生也勤

高考填志愿:选大学、挑专业——两个官办正规网站全搞定!

每年高考前后总有一批家长如坐针毡。因为平时忙于工作或其他事物,对高考志愿填报无暇研究。但是高考学校与专业的选择关系着孩子的未来,甚至是家庭的未来,容不得自己的闪失。可是,家长们又是无助的,全国高校总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这个数字已经让部分家长就地晕倒。哪个学校好?哪个专业好?这是家长们询问最多的两个问题。不过面对众多的网络信息与招生广告,谨慎的家长心里多少有些忐忑。这里淘淘教授给大家提供两个政府主办的官方正规网站:各个大学的头衔、牌子、专业评估成绩、实验项目等硬件环境情况统统囊括。选大学、挑专业就不用担心被广告网站欺骗。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ina E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该网站所属的“中国教育在线”栏目整合了全国大中小学的所有教育相关资源信息,高考志愿填报是其核心资源服务。“双一流”、“ 985”、“ 211”大学可以一站访问,报考学校是否正规大学也可以网络检索。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以及专业变更信息也是一目了然。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是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数据中心,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指导,是中国唯一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该网站提供全国正规高校名单,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大家耳熟能详的“ C9”、“985”、“21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头衔高校也有介绍。如果对某一专业感兴趣,但是对该学校专业的真实水平不太了解。该网站则提供4年一次的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学科评估”结果查询,同时,国家重点学科、各个省的重点学科也可直接查询。如果想对高校的实验等硬件环境作进一步了解,可以通过“基地、中心、实验室”栏目了解相应高校的国家与教育部支持的各级实验室与基地项目。甚至,如果想了解国外高校是否正规,也可以在这里查询确定。以上就是高考志愿填报的两个政府主办的官网网站部分信息的介绍。高考志愿填报事关孩子终身,网站提供的信息量较大,各位家长可以提前浏览准备!

是以叹也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沈波:向国外学习科学研究并不过时

背景介绍:沈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北京大学沈波教授团队"氮化物半导体大失配异质外延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沈波教授团队发明了有效提升外延质量的图形化蓝宝石衬底新技术和外延生长新方法,制备出部分质量指标国际领先的氮化物半导体外延材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氮化物半导体大失配异质外延技术体系,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北京大学沈波教授团队“氮化物半导体大失配异质外延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首先祝贺您的“氮化物半导体大失配异质外延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您能简单通俗的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吗?沈波: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该项目是属于电子与通信技术学科的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技术方向。氮化物半导体制备的主流方法是蓝宝石等衬底上的异质外延,外延材料中高缺陷密度成为氮化物半导体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我们在大失配异质外延,包括衬底的图形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突破,发明了有效提升外延质量的图形化蓝宝石衬底新技术和外延生长新方法,制备出质量指标国际领先的氮化物半导体外延材料。同时,我们把大学的研究成果跟产业应用结合起来,这也是我们团队从老一代科学家开始一直坚持的做法,获得了国家的肯定。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大失配异质外延是个专业术语,行业之外的人可能不太理解,您能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名词吗?沈波:氮化物半导体(简称氮化镓)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用标准的单晶生长方法不可能制备这种材料。第一代半导体硅外延有硅单晶衬底,硅片的直径已发展到8英寸、12英寸,甚至18英寸,第二代半导体砷化镓也有单晶衬底材料。由于氮化物半导体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单晶衬底,只能用一些比较特殊的方法制备衬底材料,价格非常昂贵,产能也很有限,因此绝大部分氮化物半导体及其量子结构必须制备在异质衬底上,比如蓝宝石衬底、硅衬底、碳化硅衬底等等。蓝宝石和氮化物半导体之间的异质外延是目前最重要的大失配异质外延。不同物质的原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的晶体结构各不相同,蓝宝石和氮化镓这两种晶体之间的周期和对称性存在巨大的差别,随温度膨胀收缩的规律也很不一样,我们称之为大失配。在这种情况下,把氮化物半导体制备在蓝宝石衬底上就难度很大,若制备不好,材料就会有非常高的缺陷密度。只有采用各种各样的前沿技术和新方法才能制备出高质量的氮化物半导体及其量子结构,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备出高性能的器件和芯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我们从获奖项目中看到,您的团队发明了有效提升外延质量的图形化蓝宝石衬底新技术和外延生长新方法,主要有哪些新技术和新方法?这些新技术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沈波:我们大失配异质外延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蓝宝石图形衬底技术的创新。最早的图形衬底是由韩国科学家发明的,我们的图形衬底技术实现了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有一些新结构,二是有独有的制作技术,品质好而成本低,因此我们合作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国内很有竞争力。第二个创新就是我们发展了各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氮化物半导体外延制备方法,制备的氮化物半导体部分晶体质量指标世界领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这一研究成果最大意义在哪些地方呢?该项目成果已大规模产业应用,市场效益如何?沈波:氮化物半导体是第三代半导体的典型代表,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照明、无线移动通信、电动汽车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领域,也是国际高技术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现在美国对中国的很多技术和产品限制、禁运都涉及到第三代半导体。要想把第三代半导体的应用系统做好,就需要把器件和模块做好,而要把器件和模块做好,首先要把大失配异质外延做好。就像盖房子,大失配异质外延就是基础和地基,就是关键的核心技术。从我们团队的老一代科学家开始,由于技术研发做得不错,10年前就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在广东参与了第三代半导体领域高技术企业的创办。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已经取得不错的成果和效益,2017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了10亿人民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刚刚您提到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一种“战略物资”和国际竞争焦点,我们的技术与国外相比,例如美国、德国、日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不足又是什么?沈波:整个半导体技术以及半导体产业都是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第一个晶体管是美国人发明的,美国在第一代半导体、第二代半导体领域一直占据着很大优势,后来日本异军突起,再后来韩国、中国台湾的半导体芯片产业也做得不错。与之相比,中国大陆一直比较落后。1958年在国家组织下,黄昆和谢希德先生等在北京大学创立了国内五校联合的半导体班,这是中国大陆培养的第一批半导体专业人才;从那时起,中国大陆的半导体技术和产业才慢慢起步。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和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和西方保持着比较大的差距,其原因一是起步比较晚,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历史比较短,缺乏沉淀;二是因为半导体材料、器件和芯片是高资金、高技术密集的行业,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因为国力财力的限制,国家不可能投入太多,民间资本投入也谈不上。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国家这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国内已经有相当充足的经济实力投入半导体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上。实际上从十多年前开始,我们国家半导体材料、器件和芯片的技术研究和产业投入就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我所在的北大实验室无论从硬件条件还是研究水平上这10多年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从整体上讲,国内在第三代半导体,特别是氮化物半导体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这10多年已经明显缩小。我认为再过8-10年,这个差距就很可能被追上。事实上,国内第三代半导体的某些技术研究已经有自己的特色,并不落后,甚至在个别点上已领先于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科研创新突破往往遇到很多困难,您在技术研究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沈波:不同的时期,困难也有所不同。不管怎样,研究贵在持之以恒,不能追着热点跑。我从1995年在日本博士毕业后就开始做氮化镓研究,转眼就做了二十多年,所以只有坚持才能克服困难。1995年我从国外回来的时候,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国内条件比较差,无论是科研经费还是硬件设备都跟国外有非常大的差距。我记得我刚回国,国家给我的经费也就几十万人民币,但是一台制备氮化物的设备需要一百万美元,最后只能自己搭建设备。但是自己搭建的设备在性能上跟国外设备差距很大,所以除了自力更生,课题组还采用国际合作的形式,经常借助国外的设备条件做研究,以此来克服在科研硬件条件上的不足。这几年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实验室设备条件已经跟国外差不多了,这时我们面对的困难也不一样了,国家和大学对我们的要求也不一样了。现在国内很多单位开始投身到这个研究领域,人才竞争非常激烈,怎么把一些很优秀的年轻人吸引到我们团队来,并能够稳定的发挥作用,对我来说是新的挑战。一方面,我们怎么用事业用感情来留人、吸引人还需探索,另一方面,目前的人才评价体系在实践操作层面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整体上来讲,大学的评价体系更注重基础研究,虽然现在也鼓励高技术研发和成果的转移转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怎样在自己能够掌控的小环境里,处理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关系问题,保障年轻学者的正常学术发展,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希望国家和大学更加注意这个问题的解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沈波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在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出的278个项目中,有多个项目涉及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您对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研究前景有怎样的看法?沈波:我不知道今年获奖项目里有多少是第三代半导体,但毫无疑问第三代半导体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是国家的战略需求。中兴事件以后,国家从最高领导人到一般老百姓都知道了半导体技术和半导体芯片的重要性。客观上讲,过去国家更注重集成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比如说高铁、移动支付等,但其实里面的核心部件和元器件还是进口的。中兴事件一下子让国家和产业界意识到,创新的核心是关键材料、关键元器件的创新,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国家当然应该鼓励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创新,但这些领域应该主要交给市场去做。现在全国上下已经充分意识到,半导体芯片是国家竞争力的最终体现,半导体芯片是高资本、高技术密集的产业。前几年我跟各级领导做各种交流时,还需要跟他们强调半导体芯片的重要性,现在已经不用讲了,现在讨论的主题是该怎么做。另外,我想强调的是: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半导体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它是从发展时间上划分的。第一代半导体硅材料和器件,特别是集成电路,发展比较早,现在依然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技术和最主要的半导体芯片产业。后来由于第一代半导体材料在发光和射频性能上的局限性,第二代半导体发展起来了。再后来,由于短波长光电器件和高功率器件的需求,又发展到第三代半导体。这三代半导体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的关系,不是竞争和取代的关系。整体上和第一代、第二代半导体一样,第三代半导体的发展态势是非常好的,我相信再有8-10年,我们国家的第三代半导体,无论是材料、器件,还是芯片、应用都会有更大的飞跃。从国家、社会投入规模、研发人员规模增长趋势来看,我们在总体上赶上乃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应该是不太遥远的事情。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可能还是产业,研发做得好并不意味着产业做得好。现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缺乏龙头企业。这几年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发展起来了,它们过去以引进外国技术为主,自身研发能力,特别是中试能力有限。而国内大学及研究机构在与企业合作,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落地上还有一些环节不是很顺畅,特别是中试的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国外的跨国企业本身就能从基础研究一直做到产业应用。在美国,靠高通、苹果等龙头企业的力量,就可打通整个创新链条,把研发和产业落地结合得很好,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很强,中国缺少这种类型的龙头企业。此外 ,我还担心的是,大家一窝蜂的做这个事情可能不见得好。现在很多南方的企业大力投入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如果企业产能真想说的那样,三年之后百分之百地达到产能标准,可能会产能过剩,毕竟对第三代半导体的需求不是无止境的。当然了,企业是否能达到规划产能还是个问号,因为国内还没有那么多、那么强的技术力量来支撑这件事情,很多装备技术还卡在外国人手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这项科研成果由北京大学牵头,以技术入股方式与东莞两家公司合作,您认为这个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在哪里?沈波: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大学的研究成果总是要走向应用,校企合作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和机会。但是,如上面所述,校企合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大学目前的评估体系以发表文章、申请国家项目为主,虽然国家倡导科技成果产业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十分看重这个指标。我希望国家和大学能够逐步形成全面的评价体系,既鼓励基础研究,也鼓励高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也应该是科研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校企合作做得好反过来对基础研究也是有帮助的,我们团队有不少先进设备是企业提供的,也改善了部分老师的待遇。校企合作可以减少年轻老师们的经济压力,他们做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和效率也提高了很多。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您是如何开始这项研究的?沈波:我在国外攻读博士时学的是属于第一代半导体的硅材料研究。1995年回国以后在我的老师郑有炓院士的指点下开始做第三代半导体研究,一干就是20多年。后来我又去东京大学做了两年博士后,2000年再次回国后,国家和大学的科研条件开始变好了,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工作就很顺利的开展起来了。2004年来北大后,受到了我们团队的创始人甘子钊院士和张国义教授的大力支持。对我来说,做第三代半导体研究既是机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您的科研成果赢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多位该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给予了引用或评价。对于这些赞誉,您有何感想?沈波:我觉得只要做得好,国际同行给予关注是很正常的。我是是在国外留学学习的现代科研知识和科研方法,因此整个项目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放在了国际化平台上,国际交流频繁。此外,我们还经常邀请国际同行学者,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到北大访问交流。所以我们的成果也相对容易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这是我们团队的基因决定的,核心老师都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与国际同行保持着密切联系。但是我们也很清楚这些评价针对的是我们过去的研究,不代表未来,我们认为这仅是好的开始或者好的基础,以后还得继续努力。我们的一些特色研究成果被国外的一流的学者承认,但是总体上我们团队的研发水平跟国外的顶尖课题组相比还有差距,我们还是要保持学生的心态。现在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但是在科学技术上,我们依然要向西方学习,如果离开了国际化的交流,关起门来做研究,只会越做越落后。虽然现在国际学术交流,特别是我们这个领域,遇到了一些困难,我想这个是正常的,因为中国发展壮大了,其他国家多少会有警觉和戒备,还不适应中国的崛起。但即使这样,我认为依然要像总书记说的那样,要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科技教育界更要如此。我的学生毕业后,我还是会鼓励他们去国外做博士后,培养国际视野,我觉得国际视野在科研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关起门来不可能做好科研。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沈波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您刚刚提到国际合作给您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技术和设备帮助,除此以外,国外的学习和科研合作还给您带来了哪些收获?沈波: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不管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高技术的发展,都从国外学到了很多东西。到现在为止,我觉得向国外学习也并不过时。虽然现在西方对我们有戒备心理,我们自己也掌握了很多高技术,但我认为不能因为我们发展了,就以为国外不行了,不是那么先进了。至少在科学和高技术上,我们跟国外还有相当的距离,还是需要抱着学习的态度。我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后比较幸运的一代人,有机会走出国门。我自己感觉,国内的大学本科教育为我们打造了非常好的数理化功底,这是中国教育的特长。90年代初出国后,我们才开始接触现代科技研究和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从国外学到了很多科研知识和能力,同时我也耳濡目染地从我的博士和博士后指导教授那里学会怎样培养研究生、如何组织科研,怎样跟国际接轨。实际上,我团队的很多科研管理模式、培养学生方式还延续着海外留学时学到的经验,当然,也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整。总之,我的留学和国际交流经历让我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科研能力,还学会了现代科研的组织模式。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很多青年科学家在科研工作中有物质生活上的压力或者科学研究的迷茫,对此,您有什么建议或者忠告给到现在的青年科学家?沈波:忠告就是要甘于坐冷板凳。我1995年开始做第三代半导体研究,也一直是默默无闻,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一步步走过来。虽然社会上很多人抱怨体制问题,但我认为不管是整个中国的体制,还是大学、研究所的体制,都不会埋没人才。我们国家很多的优秀企业家、政治家、科学家也不是靠裙带关系成长起来的。所以青年学者要甘于坐冷板凳,在一个人准的领域持之以恒,不要去赶时髦,经常换热点。我相信中国的高等教育评价体制、科研体制会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国家现代化的需要。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北京等大城市的年轻教师经济压力比较大,但是政府和学校也在帮助解决这些问题,这有一个过程。我当年作为青年教师,在学校筒子楼里住了很多年。国外也是一样,没几个年轻学者在大城市买得起房子,我觉得这不是不可克服的困难。年轻学者只要真正做出成就,就一定会有回报,关键是要做出别人做不到的成果,这是关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您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或者特别想谈的?沈波:我补充点个人的感受。我们这代人很幸运,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我们这代人恰恰是国家改革开放40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是江苏扬州人,1978年江苏省第一次恢复重点高中统考,我考进扬州最有名、最好的扬州中学。我当时一点没有意识到,回头再看,才发现这是跟最早的改革开放步骤结合在一起的。后来我进了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南大物理系是当时全国最强的物理学科之一,那时还有个刚摘了帽的"右派"老师给我们上《数学物理方法》课。我当时只是好奇,现在回过头来看,那确实也是跟当年平反冤假错案、拨乱反正联系在一起的。一批杰出的教授解放了,重返了教书育人岗位,我们受到这些大师的熏陶和教诲。后来我到中国科技大学读研究生,工作后又赶上国家对外开放要大批派遣留学生,这样我就跟着这个大潮出国留学。现在回过头来看,虽然有个人努力的成分,但确实跟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势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是分不开的。我那时读大学也好,读研究生也好,国家还给我们生活补贴,也不需要家里负担生活费,这是时代特色,所以我们这代人的家国情怀重一点。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跟国家的改革开放路径非常吻合,应该是国家的改革开放培养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从我个人角度来讲,虽然现在做出了一点小小的成就,但首先应归功于国家大的发展趋势和很好的改革开放政策。现在我们国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跟西方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我认为依然需要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迈进发达国家行列。

故强哭者

院校分析: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推免数据分析(上篇)

学院简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空间安全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专任教师84人,包括教授31人,副教授38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研究员1人,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后备力量强。学院按学科研究方向组建了10个学术团队,分别在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开展研究,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学院作为主要单位参与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和“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重大项目建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各专业推免人数对比华南理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共招收2个专业,分别为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中,电子信息有58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37人。生源院校类别比例从本科生生源院校来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共招收95名学生,本校生源有36人(占比例38%),外校生源59人(占62%);来自外校的学生中,大多为985,211院校的学生,有85人,来自双非院校的学生有10人。生源校及招收生源人数华南理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生源院校,在本校招收人数最多,有59人,除本校外,在211院校招生人数最多。双非学校中,在天津工业大学招生最多,有3人。各专业招收生源人数比例2020年华南理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招收学生中,在本校招生最多,此外在双非院校,安徽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工业大学(2人),武汉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招收学生。2020年华南理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收院校多为985、211院校,在本校招生最多(27人),也有双非院校,天津工业大学(1人)。2020年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推免数据分析学院简介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下设软件技术系、软件服务工程系、数据科学与工程系;具有软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权;设有软件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员工6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16人,建设有智能软件与机器人、软件服务工程与云计算、软件构建理论与方法、大数据系统与云计算、数据科学与智能软件、大型软件开发方法与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7个团队;建设有广东省社会媒体处理与软件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机器人软件及复杂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机器人智能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广东省软件开发与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多媒体智能营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各专业推免人数对比华南理工软件学院一共招收2个专业,分别为电子信息和软件工程。其中电子信息招收61人,软件工程招收25人。生源院校分析从本科生生源院校来看,软件学院共招收86名学生,本校招生45人(占48%),外校生招收41人(占52%),接近1:1的比例。未在双非院校招收学生。生源院校及招生人数华南理工软件学院本科生生源院校招收本校人数最多45人。除本校外,在211院校招生人数较多,其中在南昌大学招生最多,有5人。各专业招生人数比例2020年华南理工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未在本校招收学生,但在南昌大学招收人数最多,5人。2020年华南理工软件学院电子信息专业除在本校外,在郑州大学招生最多,有3人。

老黄狗

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全国第一,高考和考研的首选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经济领域的实现了高速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需口也在与日俱增,近年来我国对AI人工智能方面人在的紧缺和培养高度重视,教育部甚至将python列如中小学升学要素中,这导致我国大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越来越青睐,而清华大学作为我国计算机实力最强的高校,可以说是学子们的首选。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于1958年,算得上是历史悠久了。曾经在2006年和2012年两次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以满分100分的成绩排名第一。在今年USnews 推出的2017排行榜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for Computer Science 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紧随 MIT之后位列世界第2名,所以可以看出清华的计算机一直在稳步提升实力和影响力。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通过建立真实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来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本研究领域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向:并行高性能计算机,分布式系统,存储系统和编程系统。该领域已获得许多高端项目的资助,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英特尔、微软、IBM、惠普、谷歌、华为等跨国公司。清华大学已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与顶级国际会议上(如PPoPP,EuroSys,SC,PACT,OOPSLA,HPDC和ICS)发表了大量优质论文。除了论文发表,还建立了许多真实系统,如浏览器系列群集计算机,存储系统TH - MSNS,网格计算中间件CGSP,MPI应用程序调试和检查点工具等。为开放源码Open64编译器做出了许多贡献,已开源几个软件包,MPI如高保真MPI模拟器和GPU编程工具MapCG等。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主要为网络核心设备、及下一代互联网先进网络基础设施和关键技术研究。它涵盖了从计算机科学、通讯理论到工业设计这一广泛的研究领域。旨在解决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基础问题,为全球互联网做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某些重要领域的研究和建设。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向:网络路由和交换架构,高等网络体系结构,源IP地址验证, IPv4/IPv6过渡技术,以及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该领域已获得许多高端项目的资助,如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特别是,正在牵头一个由百家科研院校共同参与的CNGI重点项目,总资金约四亿人民币。此外,还在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接连两次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的支持(2003年至2008年,以及2009年至2013年),总计达四千七百万元人民币。还在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论文,曾经获得ACM Multimedia 2009最佳论文提名。清华大学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络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09年建成。引领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发展。设计研发了第一个互联网骨干网络。CERNET不仅是一个支持高校教育和研究的国家级先进网络基础设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学术网络。CERNET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对全球互联网产生重大影响。此外,还申请了大量专利,并已获得授权。运用新技术进行了大规模试验,甚至已经进入部署阶段,并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例如,开发的IPv6核心路由器获得2004年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整体科技创新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已在CNGI示范工程进行部署。与国内二十所高校合作,共同构建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 CERNET2最大的核心网以及国内/国际交换点CNGI - 6IX。提出并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纯IPv6骨干网,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性技术问题,并于2004年、2006年两次被评为 “中国十大科技进步奖”。该项目还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IPv4/IPv6过渡技术解决了验证架构,其关键技术如4over6不仅发表在IETF国际标准RFC上,同时也将部署在下一代互联网,解决了互操作性、演化、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将计算机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控制评估作为基本研究重点,已经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和IEEE INFOCOM上发表了15篇代表性论文,并于2005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提名。信息处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迄今已有50年历史。信息处理的新纪元来自网络热潮,且伴随着由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和人机互动新方式所带来的挑战。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在科学挑战中取得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学术成就,促进新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支持国家发展。在研究中,我们还运用跨学科综合知识(如数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人脑及心理学)努力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创立理论,扩大信息处理的能力。信息处理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向:理论,信息处理方法,网络搜索技术和应用,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该领域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特别是,在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理论与智能信息处理方法” 已连续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的支持,还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几个重点项目,如“视觉与听觉信息认知计算”。在技术与应用研究方面,牵头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物理气相沉积设备检测平台和集群控制平台及软件”,总资金约两亿元人民币。互联网信息采集研究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总资金约一亿加币。已在国际刊物或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大量优质论文。理论课题组已定期在顶级国际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这些论文已被其他研究者广泛引用,其中许多为美国及欧盟知名机构,如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伊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牛津大学,南安普敦大学(英国),法国国立计算机及自动化研究院,巴黎第七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法国),CWI,埃因霍温(荷兰)。还与国际研究机构及产业界开展积极合作。五个联合研究中心相继成立,包括清华大学神经和认知计算中心(研究人员多来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心理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外加九位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伦敦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特聘讲座教授);清华——滑铁卢互联网信息获取联合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极端搜索研究中心;清华——HP多媒体联合研究中心;清华—搜狐搜索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已经获得国务院、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多项奖项。“非经典计算:形式模型和逻辑基础”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自然科学研究最高奖项。“100nm高密度等离子体刻蚀机的研究、发展及产业化”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技领域最高奖项。我们在大规模、多模式网络内容处理集成平台方面所做的工作,对中国政府及各省多级部门起到了巨大的杠杆作用,据报道每年能够减少政府开销高达七亿六千万元人民币。此外,通过大量集中的科研工作,在此研究领域培养了高素质的博士生:冯元曾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佳博士学位论文奖,段润尧和 季峥峰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最佳博士学位论文奖。(最近,季峥峰与Rahul Jain Sarvagya、 Upadhyay及 John Watrous共同证明了QIP = PSPACE,并获得STOC 2010年最佳论文奖。)计算机视觉视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快速、有效的方式了解不同任务的物理环境。计算机视觉对将计算机智能化的可编程算法展开研究,通过这种方式,计算机可以像人类视觉那样处理和理解人类视觉图像。计算机视觉通常研究由二维到三维的问题,而计算机图形学正好相反,即研究由三维到二维的问题。在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间,多媒体编码和解码在机器视觉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自然场景通常包含上百万的信息编码位,而对于反应迅速的人类视觉系统来说,神经元编码是不可避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计算领域共有九位教职工,其研究内容涵盖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图像/视频编码传输,以及图像/视频处理的所有研究方向。该领域已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我们牵头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可视化媒体智能处理”,项目资金(第一期:2006至2010年,约两千四百万元人民币)和(第二期2010至2015年,约三千万元人民币),以及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微软公司共同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万维网社会网络理论与分析方法”。已在资深同行评审的国际期刊或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论文,如ACM SIGGRAPH (4),CVPR oral (2), ICCV oral (1),IEEE T-PAMI (4),IEEE T-VCG (8),IEEE T-CSVT (1)。其中一篇论文被评为2010年IEEE T-CSVT最佳论文,还有一篇被评为2007年CVPR最佳学生论文。我们还申请了20项国家专利并获得授权。在此方面,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研究生,曾多次获得高级奖项,其中包括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一次、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两次、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一次。一名女硕士生曾获得2007年CVPR最佳学生论文奖,还有一名女博士生获得2010年IEEE T-CSVT最佳论文奖。教职工为研究团体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服务,如在多家高水平国际会议/期刊及组织机构担任主席/联合主席、主编/副主编。特别是胡事民教授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编委会成员,被评选为2011至2012年度ACM实体建模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温江涛教授为IEEE T-CSVT副主编。知识和软件工程数据与知识工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具有影响力的研究领域,在分布式数据库及演绎数据库项目中开展了大量工作。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包括:(1)新型数据库查询范例,(2)复杂高性能数据挖掘,以及(3)语义Web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专注于软件科学、技术及其工程的研究。考虑到软件的无形性与软件操作的离散性,力求以工程实践整合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原理,开发系统模型及可靠技术,生产高质量软件,以解决工程问题。自2005年以来,已在世界顶级会议和期刊(如SIGMOD, SIGKDD, VLDB, ICDE, WWW conferences,和 TKDE, VLDB Journals)上发表了30篇该领域的高质量论文。该领域资助项目,包括11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NSFC),2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4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8个产业界项目,还有22个国际合作项目。同该领域中的国际同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过去五年中,先后50次应邀参加重要国际会议,6次应邀担任PC主席或会议主席。目前,两位教师在两个不同的国际期刊担任编委会成员。200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数据课题组以重要组织者、总联合主席等身份在北京筹办了ACM SIGMOD/PODS国际会议。普适计算普适计算(Pervasive 或 Ubiquitous Computing)是计算领域的一股新浪潮。其主要思路是基于网络空间、物理空间以及抗干扰计算的融合。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相当广泛的领域。这方面的科研任务是要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并开发关键技术,其中包括软件基础设施,上下文感知,及自然多模态用户交互。这也是国家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所关注的问题。普适计算环境包括各种设备,因此如何在设备上构建系统和应用软件是部署普适计算应用的关键问题。我们介绍了透明计算的概念和原理,以应对大规模及变普适计算环境。我们还开发了一个上下文感知模式和几个多模态接口,使自然与人类多媒体无缝互动成为可能,而且是以无干扰、甚至不可见的方式。我们还设立了包括智能教室、SEMIC和智能家居在内的多个智能空间综合性研究测试平台。本研究方向获得许多高端项目的资助,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及一些产业界项目,其中包括“情感计算基本原理与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民币三千万元),“普适计算基本技术与系统”(863计划重点项目,人民币五千五百万元),“智能空间关键技术和原型系统”(863计划项目,人民币二百七十万元),“大规模桌面系统”( 863计划项目,人民币二百七十八万元),“新型网络应用模式操作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民币五千三百万元),和“上下文感知服务可扩展体系结构与系统”(中国诺基亚研究院)等等。已在包括IEEE Pervasive Computing,Trans on ASLP,TPDS,TKDE,ISPASS, UIC,INFOCOM,ACM MM,CHI,UIST在内的国际期刊或会议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已获得20多项中美专利,其中有些如“基于透明计算的设备与方法”已转移至产业界,并取得成功。研究和应用成果也获得多个奖项,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及教育部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自动电路设计/电路设计自动化电路设计自动化(也称为的EDA或ECAD)是有关集成电路设计工具与算法的研究。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扩展,EDA技术发展迅猛,以此应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等带来的各种挑战。由于该领域因同时归属于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涵盖了算法设计、电子分析、计算机体系结构和集成电路设计等若干领域。经过30年的发展,清华大学EDA研究涵盖了从前后端高级综合设计到后端物理设计的整个流程。清华大学EDA课题组因于packing优化算法、互联中心设计方法及SoC(系统芯片)设计方法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国际声誉。近年来,获得了许多高端项目的资助,其中包括4个国家863重点项目,3个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资助的2个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还有十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特别是,牵头了一个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 先进的EDA平台开发”(约十五万元人民币),2个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千兆级系统单级芯片国际研究中心”(2001年至2005年)和“国际纳米技术设计中心(2006年至2009年), 前者于2005年在国家自然基金委的最后设计评估中获得了A级成绩,位居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前十位。在顶级国际期刊或会议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论文(如,二十多篇论文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二十五篇论文发表在DAC,ICCAD,ISPD等顶级会议上),其中,发表在DAC’2009的那篇论文获得最佳论文提名——中国大陆作者首次获此殊遇。在近五年内,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年)、二等奖(1989年)、一等奖(1993年)。与国际顶尖科研团队取得合作(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研究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普渡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日本的广岛大学、早稻田大学,韩国科学技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共同发表了许多篇论文。此外,还与国际领先公司(如美国英特尔,美国新思科技,美国Cadence公司,日本绩达特公司)取得合作,将研究成果投入到实际应用中。教育者之书:信息来源清华大学校园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我会及时做出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