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再立新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及第五研究院向我院发来感谢信惴惴不安

再立新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及第五研究院向我院发来感谢信

近日,中北大学收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及第五研究院发来的两封感谢信,向中北大学对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和研制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信全文如下:探索浩瀚太空永无止境,攀登科技高峰任重道远。面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及第五研究院的信任和诚挚谢意,学校将奋发有为、再立新功,助力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中北大学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8年与德州市政府共同创建了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2019年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市和山西煤化所签署协议,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能源材料学院。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是以科研为特色的品牌学院,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现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目前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计量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微米纳米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会员单位和理事单位,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仪器科学及测控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兵工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位居全国第八。学院现有国家级“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微纳惯性传感与集成测量”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动态测试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科研平台。学院目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4人,长江学者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2人,以及其余国家和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20余人。近五年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 200 余项,总经费 5.4 亿元 ,年均科研经费过亿。学院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科技部创新领军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国防科工局创新团队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提出的“力光量子传感”入选2018年中国科协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学院科研成果应用于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高超速飞行器、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以及二十多种战略战术武器型号、水下无人作战平台、某型水雷、海底长期观测网等,为型号的研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静力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一行赴五院开展工作调研

5月21日上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赴五院开展工作调研,集团公司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集团办公室主任史克录陪同,五院院领导班子成员、院总经济师、院总工程师、院总法律顾问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此次调研会议,会议由张洪太院长主持。会上,张洪太院长系统汇报了五院在型号任务与质量工作、创新发展、产业发展、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发展改革总体思路、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情况。吴燕生对五院在相关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认为五院对发展问题的分析深刻到位,发展思路清晰明确,提出的发展举措着眼长远、聚焦矛盾、切实可行,并就相关问题同与会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吴燕生指出:在发展改革方面五院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按照集团公司第七次工作会精神和“3+1”顶层改革架构,持续抓好发展改革谋划,针对五院在新的发展时期的问题与矛盾,实施改革优化调整,将五院发展改革总体思路深化细化,着力推动改革各项工作落地、闭环、见效,对标世界一流宇航企业,加速转型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支撑航天强国建设。在型号任务方面要进一步落实航天强国建设的有关要求,针对以火星探测、嫦娥五号等国家重大工程为代表的型号任务,要结合任务特点,进一步梳理明确各项重大工程任务的风险,组织各单位做好风险辨识和管控,制定有效措施,确保各项重大工程任务圆满完成。在创新发展方面要加强体系化发展,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把握好型号研制和创新研发两个方面的关系,结合发展实际,科学设置机构、组织队伍、投入经费、配备资源。在产业发展方面要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好各领域业务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产业发展和风险防控之间的关系,对发展的问题要持续思考,做好产业发展的目标量化工作,加速推动市场化转型。在经营发展方面要综合考虑市场、技术、质量、进度、任务、经费、成本等各方面要素,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大开拓市场力度,坚持全面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党的建设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结合事业单位特点加强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同时,吴燕生还强调,五院要落实好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要求,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张洪太院长表示,五院将在后续工作中,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按照董事长的要求,抓好落实,推动发展,认真落实集团公司第七次工作会精神和2019年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加速向世界一流宇航企业迈进,为支撑集团公司双一流建设和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图:院办公室、院发展计划部、院政治工作部编辑:胡潇潇责编:邵素芝监制:母国新

老哨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宇航系统总体重组 集团改革加速

8月1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召开宇航系统总体重组暨改革单位成立大会,将重组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总体设计部、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组建遥感卫星总体部,打造“一个创新中心+两类总体单位”的顶层架构。华创证券指出,五院全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承包商,北斗三号系统刚刚在7月31日正式开通。本次五院宇航系统总体重组,是航天科技集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五院旗下上市公司中:中国卫星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康拓红外已将应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的红外线探测技术引入铁路车辆安全领域。中国卫通被五院持有5.04%股权,是航天科技集团从事卫星运营服务业的核心专业子公司。

天下

航天五院来信感谢,太原这所高校为探月工程提供“山西智慧”

4月13日,中北大学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分别向该校发来感谢信,感谢中北大学科研成果助力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月壤钻取采样任务。“贵校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钻取采样装置钻具试验件研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严慎细实的工作精神,狠抓进度和质量,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支撑了关键技术攻关阶段的设计优化和试验验证,为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月壤钻取采样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在感谢信中说,向中北大学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向该校参研参试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王子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圆满收官,这是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铿锵足音。作为我国航天器研制的主力军,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负责研制的钻取子系统作为嫦娥五号的关键产品,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面无人钻取采样,为实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工程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次研制工程中,中北大学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为该公司研制的钻取子系统生产了一系列钻具试验件,支撑了关键技术攻关阶段的设计优化和试验验证,为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壤钻取采集任务做了重要贡献。据了解,中北大学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引,面向国民经济和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形成了以精密高效深孔加工、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异形结构切削加工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坚持以研究科学问题为核心,以关键技术应用为突破,以解决急需难题为目标,与国内外多家大中型企业、研究院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三大职能并重,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学研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国防武器装备制造升级、航空航天装备开发制造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记者 张晓丽 通讯员 胡慧萍来源:太原晚报

超级爱

中北大学科研成果助力探月工程,航天五院向中北大学发来感谢信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王子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已圆满收官,这是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铿锵足音。在中北大学即将迎来80周年校庆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分别发来感谢信,向中北大学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学校参研参试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航天五院感谢信主要内容如下:贵校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钻取采样装置钻具试验件研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严慎细实的工作精神,狠抓进度和质量,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支撑了关键技术攻关阶段的设计优化和试验验证,为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月壤钻取采样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感谢信主要内容如下:作为我国航天器研制的主力军,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承担了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上升器、返回器三个舱段的结构机构、热控、推进、供配电、采样封装等分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制工作。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负责研制的钻取子系统作为嫦娥五号的关键产品,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面无人钻取采样,为实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工程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次研制工程中,我们得到了贵校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中心的大力支持。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为我公司研制生产了一系列钻具试验件,支撑了关键技术攻关阶段的设计优化和试验验证,为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壤钻取采集任务做了重要贡献,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中北大学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引,面向国民经济和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形成了以精密高效深孔加工、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异形结构切削加工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坚持以研究科学问题为核心,以关键技术应用为突破,以解决急需难题为目标,与国内外多家大中型企业、研究院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三大职能并重,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学研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国防武器装备制造升级、航空航天装备开发制造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探索浩瀚太空永无止境,攀登科技高峰任重道远。面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的信任和诚挚谢意,学校将奋发有为、再立新功,助力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比安卡

航天五院504所2020考研招调剂生,有限名额,仅招学术型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504所)有一定的调剂名额,学术型研究生,3个调剂专业,未满额,需要的请详细查看下列调剂信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航天504所)(院校代码:83269)2020年硕士研究生还有一定调剂名额,录取硕士均为统招非定向学术型研究生。相关要求及程序原则上如下:一、 调剂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代码:081000)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900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2500)二、 调剂要求1. 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与拟调剂专业相同或相近(须包含政治理论、数学一、英语一)。总分不低于305分,单科成绩不低于:政治50分、英语50分、数学一65分、专业课80分。2. 考生本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信息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雷达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航空宇航制造、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物理学、数学专业。3. 重点院校本科毕业。4. 第一志愿报考应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三、 调剂程序1. 有调剂意向并符合条件的考生将个人简介、考研成绩单、本科期间成绩单发送至研招办邮箱进行预登记。考生可与招生办公室联系咨询有关调剂问题。2. 调剂服务系统开通后,调剂考生必须通过全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写调剂志愿,我单位对申请调剂考生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要求的拟调剂考生发出调剂复试通知。3. 考生接到同意复试通知后,应在24小时内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点击“同意复试”4. 符合调剂要求的考生应按西安分院要求参加复试,复试具体事宜另行通知。具体联系方式因平台原因无法展示,需要的可以研招网直接调剂系统里搜索选择,还有疑问可以私信询问小文。

红茶镇

西安有几个研究所,待遇最好,可能你并不知道!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研究所,华为的口碑自然不用多给,这里待遇很不错。这家单位也是西安纳税大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该单位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第五研究院,主要承接中国空间探索任务,航天实力强大,待遇也不错。中国航空工业618研究所,在中国大力发展空军装备大环境下。该所可谓显露锋芒,贡献巨大。在这里工作,待遇没的说。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6年5月,1965年8月整建制从北京迁到西安,系国资委直属大型国有骨干科技企业。虽然近年来煤炭行业不景气,但该所待遇还是很不错。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2年,系国家批准的综合性建筑设计单位,具有甲级设计资质,同时具有甲级勘察资质,主要从事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工程监理以及装饰工程设计。

法蒂玛

【十九大精神进央企】航天五院:筑梦天疆 星耀太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贾雪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个月球探测器都在这里诞生。这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简称“航天五院”)。11月21日,“十九大精神进央企”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航天五院,20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记者来到这里,追寻着航天英雄们的光荣与梦想。航天五院在首任院长钱学森先生的指引下,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产品研制基地、国际上业务领域最全的宇航企业。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一项项成就的背后凝聚着无数航天五院人的心血,从以孙家栋、戚发轫等为代表的老一代航天科技人员,到现在的航天人朱枞鹏、谢军等,他们都在不断地为中国航天事业辛勤奋斗着。让一代代航天人欣慰的是他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与称赞。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朱枞鹏说,“十九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时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成果相继问世’。报告将天宫放在了突出位置,这是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航天人的巨大褒奖和鼓励,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并对以后的工作充满干劲儿。”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经历了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十九大时光。一个多月前,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时,他正身处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北斗三号第一颗、第二颗卫星的发射任务。他说,“我同试验队的同事们一起在作业现场收看了大会盛况,这个特殊的场合让我们更加有使命感和荣耀感,对于工作的意义体会得也更加深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创新的经典论述。航天五院副院长林益明介绍说,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的理念,航天五院已发射217颗空间飞行器,124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形成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六大领域航天器研制业务。同时,航天五院在载人飞船技术、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和遥感卫星技术等领域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林益明表示,航天五院已经历练出一支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他介绍说,“我们的职工不仅研发能力过硬,先后涌现5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14名两院院士,而且他们都拥有着崇高的敬业精神,多位职工为科研进度加班加点无法陪伴家人,有的职工更是因工作繁忙推迟了三次婚期。这是广大航天人的坚守,更是他们背后无数家庭的默默支持。”月球探测器模型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据了解,航天五院将继续探索,预计将完成火星探测任务,在2022年左右建成具有当今国际水平的中国人的第一个空间站。航天人将掀开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新篇章。

甜蜜蜜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创造中国航天史上众多第一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五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创造中国航天史上众多第一50年放飞300“星”(科技视点)余建斌 母国新 郭梓豫创新者说“我们主要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今后要做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工作。历史造就了‘两弹一星’精神,面对当前和接下来的任务,更要传承和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相信年轻一代一定能比我们做得更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东方红一号卫星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仰望星空,那里有中国航天人的梦想。如今,更多的年轻北斗人成为这个征途上的主力军,他们更有活力、更有干劲,也更有对航天强国梦的热忱和期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探取月面下蕴藏着的宇宙奥秘,带回的月壤钻取样品是我们献给祖国的最浪漫礼物。探索更深更远的浩瀚太空,航天人永不止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五二九厂嫦娥五号钻取子系统主任设计师王国欣“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更加需要我们自主创新、奋勇拼搏。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为了这个目标,全体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全力攻关,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助推我国深空探测走向更远的地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2020年11月24日到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完成了23天的月球采样返回之旅,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巧合的是,嫦娥五号探测器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300个航天器。1970年4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第一颗航天器东方红一号卫星,作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我国走向太空时代的第一步。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飞船、第一颗导航卫星、第一颗月球探测器、第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一艘货运飞船……细数300“星”,第一个“百星”用了41年时间,第二个“百星”用了6年时间,而达成第三个“百星”,只用了3年时间。50年放飞300“星”,不仅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众多第一,也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光辉历程。嫦娥五号真正推开了探月工程目标中“回”的大门“与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相比,嫦娥五号面对的不确定性更多,真正推开了探月工程目标中‘回’的大门。”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师张洪华说。从立项到发射,嫦娥五号经历了10年的艰辛奋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团队在充分继承载人航天交会对接、地外天体无人着陆器与返回等技术的基础上,联合参研单位集中最强阵容攻克难关,先后突破了月表采样任务所涉及的20余项关键技术。研制之初,前所未有的一个环节——月面点火起飞成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并随之带来轨道设计、起飞测控、发动机控制等一系列难题。为了尽可能模拟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将面临的情况,张洪华和团队在试验场反复做试验,与一台高110米的塔架相伴3个月。为了解决落地姿势不理想的问题,他们设计了数不清的预案。按照嫦娥五号任务的工程安排,短短一周内要完成月面着陆、采样、点火起飞以及月轨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键环节,这是对嫦娥五号研制团队的巨大考验。从探测器发射前一个月进入发射场开始,研制团队进行了6次演练。“控制大厅里所有人睁大双眼,不放过任何一次数据的跳动,心提到嗓子眼上,感觉再跳快一点儿都能蹦出来。时间非常紧迫,所有人都是‘跑着走’。”张洪华说。一个月的磨合演练也让团队对嫦娥五号发射过程了然于胸。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怀揣取自月球的土壤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与上世纪进行的月球采样相比,我们的自主避障软着陆和智能自适应上升方面已然达到一个新水准。”张洪华自豪地说。东方红一号实现进入太空的梦想时光回溯到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进入太空的梦想。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于一个特殊时期,那时国家的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还很落后,国际友人惊叹:“你们在这样的条件下研制出了卫星,真的很了不起!”铆接,是卫星制造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卫星初样研制过程和试验阶段,在没有铆枪和固定工件的桁架条件下,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人员就靠一把小锤和几个自制的铆模,将铆钉一个又一个地敲上去。从卫星的外形选择到结构形式制定,从卫星热控措施到热真空模拟试验等繁杂的技术和工艺难关,都是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攻克的。要让卫星在太空奏响《东方红》乐曲,这在当时也具有很高难度。研制人员以高稳定度的6个音源振荡器代替“音键”,用程控线路产生的节拍来控制发音,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确保东方红一号奏出了《东方红》。“我们在地面上直接听不到东方红一号卫星播放的乐曲,需要通过卫星的天线发送、地面站的接收,再由电台转播。”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组成员胡其正提及,为了让普通收音机接收到卫星传来的乐曲,大家提出了这个“接力”的办法。还有一道技术难关就是要“看得见”。想用肉眼就能看到太空中运行的卫星,它的亮度必须要从七等星上升到四等星。而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直径仅有1米,也让“看得见”更加困难。最终,研制人员从折叠伞收缩打开的特点中找到灵感,决定在运载火箭的第三级上安装一个由高反光亮度的材料制成、可以在太空中撑开的“观测体”。由于这个“观测体”体积巨大,反光亮度极高,人们在地面上就可以直接观察到卫星。北 斗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自主可控是北斗的特色,但从无到有,困难重重,北斗研制在摸索中起步。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能帆板做起。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不论是东方红三号平台的横空出世,还是影响卫星寿命的三大关键部件,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科研人员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我们是以跑百米的速度在跑马拉松。”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如此形容北斗的研制节奏。很多北斗人至今还清晰记得2007年首颗北斗二号卫星研制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频率资源是有时限的,过期作废。时间不等人,争分夺秒完成了前期所有研制,参试人员进驻发射场后没有片刻的喘息,紧接着就是200小时不间断的加电测试。院士、卫星总指挥、总设计师和一线技术人员一起排班,共同扛住种种考验。2007年4月16日,卫星成功发射两天后,试验星发来清晰信号,此时距离空间频率失效仅有不到4个小时。也正是保护我国卫星导航系统频率资源的这次“壮举”,拉开了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建设的序幕。严慎细实的作风一代一代被继承。在北斗三号首组卫星的研制中,出现了一个蓄电池电压微小误差的小插曲。按照设计,电压差增加到一定限额,蓄电池也会自动进行调整,不会影响运行。“换!不能带着任何疑点上天。”北斗团队没放过这个隐患。重新打开太阳翼,卸下舱板,换下有隐患的蓄电池组。最终,按照原计划完成了全部工作,让卫星又多了一份安全保障。第九颗北斗三号卫星某关键单机测试中,主任设计师刘家兴发现了一个关键指标超标。但超标小于一纳秒,也就是小于十亿分之一秒,短到用“刹那”“瞬间”都难以形容。而进一步排查会平添很多工作量,还不一定能查出结果。但不查出原因,刘家兴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关。最终,大家一起分析、查找问题,让指标恢复了正常。神舟五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里程碑1992年,党中央正式批复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随后载人飞船立项,戚发轫被任命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从事过导弹、运载火箭和卫星研究的戚发轫,接到担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任务时,已经59岁了,他原本准备再过一年就退休。接到任务之初,戚发轫坦言,“内心确实比较纠结,觉得压力很大。”更重要的原因是,“载人航天、人命关天”,戚发轫深感责任太重。当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确立研制飞船,但究竟选用两舱方案还是三舱方案?这道选择题摆在了团队面前。“当时,国际上两舱和三舱方案都有,而且都成功了。中国到底用两舱方案,还是三舱方案?争论很大。最后,我们决定用三舱方案。”在戚发轫看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案,这就是创新。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且飞船着陆处离预定地点只有10公里。回忆起从事航天数十年来最难忘的瞬间,张柏楠毫不犹豫地提到了神舟五号。那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里程碑,首次实现了中国人飞天的梦想。当时,身为神舟五号飞船副总设计师的张柏楠,在飞船出厂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遇到了很大的考验。神舟五号是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许多专家对航天员所用座椅缓冲器性能的稳定性提出了质疑。“座椅缓冲器”,顾名思义是保障航天员安全、舒适的一个重要工具。“座椅”不舒服,在太空复杂环境中以及返回落地时,航天员的安全就无法保证。本着“航天员的事,无小事”的信念,张柏楠临危受命,在其他人员都已经进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利用两个月时间集智攻关,最终设计制造出了安全稳定可靠的座椅缓冲器并通过验证,在火箭发射前顺利安装到了神舟五号返回舱上。来源:人民日报

爱之岛

当前院士最多的央企|航天科技集团有33位

11月22日,2019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祝学军、朱广生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当前,航天科技集团有33位(在职10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人数位居央企之首。祝学军1962年1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硕士研究生,研究员,一院型号系列总设计师、型号总设计师。朱广生1963年1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研究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院型号总设计师。此前,航天科技集团已有31位院士,其中在职的8名院士名单(按入选院士时间排列)如下:叶培建1945年1月出生,五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2003年当选院士。包为民1960年3月出生,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2005年当选院士。李仲平1964年8月出生,一院703所所长,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2013年当选院士。王巍1966年10月出生,集团公司研究发展部部长,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2013年当选院士。姜杰1960年7月出生,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2015年当选院士。侯晓1963年10月出生,四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2015年当选院士。杨孟飞1962年10月出生,五院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2017年当选院士。周志成1963年6月出生,五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2017年当选院士。如今,航天科技集团已形成一支以“两院”院士、100多名国家级专家、550多名型号“两总”、510多名集团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为代表,以中青年为主体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勇立科技前沿勇担重大工程任务为这支强大的航天科技人才队伍点赞!来源:航天科技集团人力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编辑/杨成 高一鸣校对/林佳昕监制/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