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请关注!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MPA(公共管理硕士)招生简章发布男人心

请关注!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MPA(公共管理硕士)招生简章发布

半岛网8月4日讯随着2020考研正式落下帷幕,各大高校都在陆续发布招生简章,关于2021考研继续扩招以及考研初试时间等等考研消息都在被大家讨论。近日,半岛网记者了解到,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MPA (公共管理硕士)招生简章发布,学校的初试科目有没有发生变化?有意向报考的考生一定要关注。中国海洋大学MPA教育主要是为国家公务员和其他事务管理人员提供的高层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中国海洋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已有9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国海洋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2005年获得授予权。海大MPA人才培养着眼于建设海洋强国以及服务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了目标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形成了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任教师50余人。一、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4.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3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以上,专科毕业5年以上均可报考。二、学习方式MPA学生采取每月隔周周末集中上课方式,上课地点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4~6年。三、招生专业目录四、报名方法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需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照规定缴纳报考费。1、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报名时间:以国家公布的具体报名时间为准,逾期无法补报。3、现场确认:以各报考点公布的具体时间为准。五、初试1.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2.初试方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以国家公布的考试时间为准。六、复试方式和内容复试包括笔试、面试、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等内容。笔试科目:①公共管理学,②思想政治理论;面试侧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团结协作精神;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考察考生英语听说能力。七、录取1.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2.被录取的新生,经考生本人申请和我校同意后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再入校学习。保留入学资格期满后,按照《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八、其他1、海大2021年招收录取的MPA考生全部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不享受奖学金及助学金,不统一安排住宿,其户口、人事档案及组织关系等不转入海大。2、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教育部下达学校招生计划及生源决定,以海大研招办最后公布为准。【来源:半岛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检察官

又一所大学公布!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来啦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旨在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有强烈的生物科学专业兴趣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符合专业招生体检要求,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不低于2020年所在省划定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下同)线上40分(高考满分非750分制的省份按高考满分*40/750,四舍五入折算后确定)。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对于高中期间获得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2020年所在省划定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可直接获得入围学校考核资格。 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学校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生物科学专业,招生计划数为 30人,拟面向招生的省(区、市)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具体分省招生计划数见报名系统。生物科学专业2020年在北京、山东和海南三地的选考科目要求均为:化学、生物、物理(3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在上述其他省(区、市)仅招收理工类考生。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一)报名时间和办法考生于2020年5月11日至31日登录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 (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423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报名平台),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报考学校数量限定为1所,不可兼报其他高校。 (二)入围校考办法7月26日前,对于第一类考生,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高校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全部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对于第二类考生,达到学校破格入围的条件和相应高考成绩要求,即可入围。 (三)学校考核学校拟于7月28日至8月4日期间举行考核,考核包括面试和体育测试两部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1-面试 >>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专业志向以及兴趣特长,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潜质以及外语应用能力。同时,学校还将组织专家根据《中国海洋大学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使用办法》有关规定将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参考材料使用。2-体育测试 >>进入考核环节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育测试。测试内容包含:BMI体重指数(测试身高和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测试得分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中对应项目高三年级组标准为准,体育测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将视本地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如有变动,届时会另行通知。(四)录取办法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综合成绩构成:学校考核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15%+高考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85%。 2-确定录取名单 >>对于第一类考生,学校将根据考生所在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排序依据依次为:学校考核成绩、高考总成绩、高考数学成绩、高考外语成绩、高考语文成绩。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综合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 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 我校于8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志愿录取。 四、培养方案(一)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实施 “本硕博”衔接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科研训练,达到学业标准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中间2年,主要开展研究生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后4年为博士培养阶段,期间含有1年国际合作培养经历。(二)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办法专业将分别在本科阶段一、二年级末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不适合强基计划培养模式的学生转出班级,进入普通班继续学习。同时,通过有关程序,在一、二年级本科学生中选拔成绩优异、科研能力表现突出的学生补充进入强基计划。本科阶段三年级末,经考核认定不具备强基计划培养潜质的学生,分流至普通班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其他学生按照教育部和学校最新相关政策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在研究生阶段第二学年,按照学校和学院相关工作实施细则等规定,经专家工作组考核未通过的学生退出“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按照普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培养。(三)其他激励机制1"> 结合教育部有关政策,通过校内“本硕博”衔接机制,努力扩大达到强基计划学业标准的本科学生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比例;结合国家公派出国政策支持,优先选拔强基计划学生出国完成博士学位。2"> 设立“强基”专项奖学金,奖励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立“出国(境)访学奖学金”,支持学生赴国(境)外短期访学(课程学习)、国(境)外短期科学研究或科研训练、参加国(境)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国(境)外高水平暑期学校。3"> 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跟踪学生成长情况。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信息和反馈信息持续改进学生培养工作;依托学校专业评估、学生学习体验调查、教学督导、课程评估和教师帮扶等机制,实现学生培养工作的质量管理和自我评估。4"> 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广大教师投入强基计划学生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荣誉感。具体包括:对强基计划选聘的师资在课酬、绩效等方面单独制定政策,在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倾斜,激励教师在授课、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学生学业指导、科研训练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五、其他说明01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 02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03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本科阶段原则上不允许转换专业学习。04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高校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05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六、监督保障机制1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2 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3 我校强基计划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接受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七、咨询方式- 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 邮编 -266100- 招生咨询电话 -0532-66782426 / 66781723- 传真 -0532-66782478- 电子邮箱 -ouczsb@ouc.e.cn-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 -bkzs.ouc.e.cn- 中国海洋大学纪委(监察处)-电话 | 0532-66782733电子邮箱 | jiancha@ouc.e.cn-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gaokao.chsi.com.cn本简章由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2020年5月6日(山东教育发布)

水之乡

2021年,中国海洋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3600余人

9月14日,中国海洋大学发布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600余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00余人。以下是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一、学校概况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二、招生规模 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600余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00余人。《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人数(含推免生人数)仅供参考,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的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三、学习方式和就业方式 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我校录取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脱产在校学习,就业方式为非定向就业(“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除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采取多种形式和灵活时间在职学习,就业方式为定向就业。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2021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21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报考时须符合下列条件:①报考专业接收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详见招生专业目录)。②报考专业与毕业(结业)专业相同或相近。③进修过与报考专业相近的4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且成绩合格。④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426分及以上。(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二)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4.报名参加会计(06-08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2)本科毕业2年以上(含2年)的人员。五、报名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和我校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按报考点要求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报信息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06-08方向)、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报信息确认手续。(一)网上报名要求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2.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3.考生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6.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7.“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8.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9.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我校,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10.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确认网报信息、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11.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二)网报信息确认要求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按报考点要求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2.考生网报信息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3.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4.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5.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6.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六、报考资格审查 我校将根据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报信息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七、初试 (一)考生应当在2020年12月19日至12月28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二)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三)初试方式均为笔试,考试科目详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八、复试 (一)我校在教育部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考生(含统一考试考生、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计划”考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项计划”考生等)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二)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30%,生源充足的学科(专业)将适度扩大差额复试比例。我校将于复试前在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ouc.e.cn/)公布复试录取办法和学院(中心)复试实施细则。(三)我校在复试前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考生学历(学籍)信息核验有问题的,应按照我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少数民族考生身份以报考时查验的身份证为准,复试时不得更改。少数民族地区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为准。(四)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参加复试的考生(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除外),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五)会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安排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六)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七)我校认为如有必要,可对考生再次复试。(八)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九)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 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现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纳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录的,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试(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我校将对加分项目考生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进行严格核查。九、体检 体检由我校组织进行,具体安排将另行通知。体检标准详见《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研究生招生体检标准》。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十、调剂我校根据教育部有关政策及实际复试录取情况,制定调剂工作办法,复试前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和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十一、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主要采取与考生面谈、“函调”或“派人外调”等方式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进行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十二、录取 (一)根据各学科(专业)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二)我校录取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其人事档案及组织关系须在规定的时间转入我校,进行全脱产学习,否则录取资格无效;我校录取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行在职学习,不享受奖、助学金,不统一安排住宿,其户口、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三)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四)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未通过或未完成学历(学籍)审核的考生不予录取。(五)被录取的新生,经考生本人申请和我校同意后可以保留入学资格,工作1至2年,再入学学习。保留入学资格期满后,按照《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六)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时(2021年9月1日前)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十三、“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招生 “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计划”考生,须于2020年10月15日前按照我校要求进行“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计划”考生资格确认,否则不予按照该计划录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招生工作安排详见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相关通知。十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项计划”招生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项计划”招生工作安排详见MBA教育中心和会计硕士教育中心网站。十五、基本修业年限和学费 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3年,各学科(专业)的基本修业年限和学费详见《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费与基本修业年限》。十六、奖助体系 详见我校《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资助与奖励办法》(海大研字〔2018〕27号)《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助学金管理办法》(海大研字〔2018〕28号)《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海大研字〔2018〕29号)等文件。(一)助学金。用于资助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资助标准如下:注: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助研岗位津贴,导师出资每生每年大于等于10000元时,学校再出资5000元匹配。(二)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包括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卓越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四类,各培养层次的全日制研究生可申请相应类别奖学金。奖励标准如下:(三)其他资助项目。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项目、博士研究生国(境)外联合培养项目、博士研究生成果培育资助项目、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资助项目、自主科研项目等。十七、其他 (一)我校具有博士授权点的学科实行硕博宽口径招生,即在硕士研究生选拔阶段选,遴选出优秀的学生,按照硕博贯通方式培养。硕博贯通式研究生在校期间通过综合考核后 ,正式转为博士研究生,执行博士研究生奖助标准。(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等国家专项计划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三)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招生计划(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录取的考生,培养地点在三亚海洋研究院(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四)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各自命题科目考试范围以我校公布的考试大纲为准。(五)本简章未尽事宜或与国家相关文件冲突之处均以国家相关文件为准。(六)本简章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明希

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学校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旨在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在学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有强烈的生物科学专业兴趣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符合专业招生体检要求,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不低于2020年所在省划定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下同)线上40分(高考满分非750分制的省份按高考满分*40/750.四舍五入折算后确定)。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对于高中期间获得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2020年所在省划定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可直接获得入围学校考核资格。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学校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生物科学专业,招生计划数为30人,拟面向招生的省(区、市)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具体分省招生计划数见报名系统。生物科学专业2020年在北京、山东和海南三地的选考科目要求均为:化学,生物,物理(3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在上述其他省(区、市)仅招收理工类考生。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一)报名时间和办法考生于2020年5月11日至31日登录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423),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报考学校数量限定为1所,不可兼报其他高校。(二)入围校考办法7月26日前,对于第一类考生,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高校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全部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对于第二类考生,达到学校破格入围的条件和相应高考成绩要求,即可入围。(三)学校考核学校拟于7月28日至8月4日期间举行考核,考核包括面试和体育测试两部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1.面试: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专业志向以及兴趣特长,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潜质以及外语应用能力。同时,学校还将组织专家根据《中国海洋大学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使用办法》有关规定将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参考材料使用。2.体育测试:进入考核环节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育测试。测试内容包含:BMI体重指数(测试身高和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测试得分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中对应项目高三年级组标准为准,体育测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将视本地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如有变动,届时会另行通知。(四)录取办法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综合成绩构成:学校考核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15%+高考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85%。2.确定录取名单对于第一类考生,学校将根据考生所在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排序依据依次为:学校考核成绩、高考总成绩、高考数学成绩、高考外语成绩、高考语文成绩。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综合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学校于8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志愿录取。四、培养方案(一)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实施 “本硕博”衔接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科研训练,达到学业标准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中间2年,主要开展研究生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后4年为博士培养阶段,期间含有1年国际合作培养经历。(二)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办法专业将分别在本科阶段一、二年级末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不适合强基计划培养模式的学生转出班级,进入普通班继续学习。同时,通过有关程序,在一、二年级本科学生中选拔成绩优异、科研能力表现突出的学生补充进入强基计划。本科阶段三年级末,经考核认定不具备强基计划培养潜质的学生,分流至普通班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其他学生按照教育部和学校最新相关政策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在研究生阶段第二学年,按照学校和学院相关工作实施细则等规定,经专家工作组考核未通过的学生退出“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按照普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培养。(三)其他激励机制1. 结合教育部有关政策,通过校内“本硕博”衔接机制,努力扩大达到强基计划学业标准的本科学生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比例;结合国家公派出国政策支持,优先选拔强基计划学生出国完成博士学位。2.设立“强基”专项奖学金,奖励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立“出国(境)访学奖学金”,支持学生赴国(境)外短期访学(课程学习)、国(境)外短期科学研究或科研训练、参加国(境)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国(境)外高水平暑期学校。3.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跟踪学生成长情况。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信息和反馈信息持续改进学生培养工作;依托学校专业评估、学生学习体验调查、教学督导、课程评估和教师帮扶等机制,实现学生培养工作的质量管理和自我评估。4.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广大教师投入强基计划学生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荣誉感。具体包括:对强基计划选聘的师资在课酬、绩效等方面单独制定政策,在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倾斜,激励教师在授课、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学生学业指导、科研训练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五、其他说明(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学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学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三)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本科阶段原则上不允许转换专业学习。(四)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高校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五)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六、监督保障机制(一)学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学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二)学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三)学校强基计划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接受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七、咨询方式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邮编:266100招生咨询电话:0532-66782426/66781723传真:0532-66782478电子邮箱:ouczsb@ouc.e.cn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bkzs.ouc.e.cn中国海洋大学纪委(监察处)电话:0532-66782733中国海洋大学纪委(监察处)邮箱:jiancha@ouc.e.cn阳光高考信息平台:gaokao.chsi.com.cn本简章由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冬之梦

招收30人!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布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旨在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有强烈的生物科学专业兴趣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符合专业招生体检要求,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不低于2020年所在省划定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下同)线上40分(高考满分非750分制的省份按高考满分*40/750,四舍五入折算后确定)。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对于高中期间获得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2020年所在省划定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可直接获得入围学校考核资格。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学校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生物科学专业,招生计划数为30人,拟面向招生的省(区、市)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具体分省招生计划数见报名系统。生物科学专业2020年在北京、山东和海南三地的选考科目要求均为:化学、生物、物理(3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在上述其他省(区、市)仅招收理工类考生。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一)报名时间和办法考生于2020年5月11日至31日登录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423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报名平台),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报考学校数量限定为1所,不可兼报其他高校。(二)入围校考办法7月26日前,对于第一类考生,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高校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全部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对于第二类考生,达到学校破格入围的条件和相应高考成绩要求,即可入围。(三)学校考核学校拟于7月28日至8月4日期间举行考核,考核包括面试和体育测试两部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1.面试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专业志向以及兴趣特长,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潜质以及外语应用能力。同时,学校还将组织专家根据《中国海洋大学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使用办法》有关规定将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参考材料使用。2.体育测试进入考核环节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育测试。测试内容包含:BMI体重指数(测试身高和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测试得分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中对应项目高三年级组标准为准,体育测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考核工作方案可能将视本地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如有变动,届时会另行通知。(四)录取办法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综合成绩构成:学校考核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15%+高考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85%。2.确定录取名单对于第一类考生,学校将根据考生所在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排序依据依次为:学校考核成绩、高考总成绩、高考数学成绩、高考外语成绩、高考语文成绩。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综合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我校于8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志愿录取。四、培养方案(一)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实施 “本硕博”衔接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科研训练,达到学业标准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中间2年,主要开展研究生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后4年为博士培养阶段,期间含有1年国际合作培养经历。(二)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办法专业将分别在本科阶段一、二年级末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不适合强基计划培养模式的学生转出班级,进入普通班继续学习。同时,通过有关程序,在一、二年级本科学生中选拔成绩优异、科研能力表现突出的学生补充进入强基计划。本科阶段三年级末,经考核认定不具备强基计划培养潜质的学生,分流至普通班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其他学生按照教育部和学校最新相关政策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在研究生阶段第二学年,按照学校和学院相关工作实施细则等规定,经专家工作组考核未通过的学生退出“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按照普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培养。(三)其他激励机制1.结合教育部有关政策,通过校内“本硕博”衔接机制,努力扩大达到强基计划学业标准的本科学生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比例;结合国家公派出国政策支持,优先选拔强基计划学生出国完成博士学位。2.设立“强基”专项奖学金,奖励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立“出国(境)访学奖学金”,支持学生赴国(境)外短期访学(课程学习)、国(境)外短期科学研究或科研训练、参加国(境)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国(境)外高水平暑期学校。3.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跟踪学生成长情况。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信息和反馈信息持续改进学生培养工作;依托学校专业评估、学生学习体验调查、教学督导、课程评估和教师帮扶等机制,实现学生培养工作的质量管理和自我评估。4.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广大教师投入强基计划学生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荣誉感。具体包括:对强基计划选聘的师资在课酬、绩效等方面单独制定政策,在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倾斜,激励教师在授课、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学生学业指导、科研训练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五、其他说明1.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2.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3.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本科阶段原则上不允许转换专业学习。4.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高校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5.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六、监督保障机制1.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2.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3.我校强基计划招生改革试点招生工作接受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七、咨询方式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邮编:266100招生咨询电话:0532-66782426 / 66781723传真:0532-66782478电子邮箱:ouczsb@ouc.e.cn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bkzs.ouc.e.cn中国海洋大学纪委(监察处):电话 | 0532-66782733电子邮箱 | jiancha@ouc.e.cn阳光高考信息平台:gaokao.chsi.com.cn本简章由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2020年5月6日

煎饼哥

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拟扩招700人

9月14日,中国海洋大学发布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学校2021年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600余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全日制招生人数比2020年多了700人,去年这一计划为2900人,据悉这是中国海洋大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扩招研究生,随着2022年西海岸校区的启用,届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据了解,2021年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中国海洋大学对具有博士授权点的学科实行硕博宽口径招生,即在硕士研究生选拔阶段选,遴选出优秀的学生,按照硕博贯通方式培养。硕博贯通式研究生在校期间通过综合考核后 ,正式转为博士研究生,执行博士研究生奖助标准。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招生计划(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录取的考生,培养地点在三亚。此外中国海洋大学给出了丰厚的研究生的奖助学金,据悉尤其是博士生奖学金助学金的数额位于中国高校前列。【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耳窿

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出炉 在生物科学专业投放名额

4月6日,中国海洋大学发布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今年将在生物科学专业投放相关招生名额,4月8日至30日可网上报名。两类考生可报名 须同时选考物理化学今年两类考生可报考该校强基计划,第一类为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不低于2021年所在省划定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下同)线上40分(高考满分非750分制的省份按高考满分*40/750,四舍五入折算后确定)。第二类为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对于高中期间获得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2021年所在省划定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可直接获得入围学校考核资格。中国海大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生物科学专业,拟面向招生的省(区、市)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2021年在北京、山东和海南3省市的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必须同时选考);在河北、江苏、福建、湖南、广东5省的选考科目要求为首选科目必须为物理,再选科目必须包含化学。在其他省(区、市)仅招收理工类考生。不可兼报他校 须进行面试和体测考生于2021年4月8日至30日登录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423)完成报名,报考学校数量限定为1所,不可兼报其他高校。考生需于6月10日至20日在报名系统内对参加强基计划招生考试的意愿进行确认并签订承诺书,确认不参加考试或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者,视为自动放弃。对于第一类考生,学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学校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全部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对于第二类考生,达到学校破格入围的条件和相应高考成绩要求,即可入围。该校拟于6月28日至7月4日期间举行考核,考核包括面试和体质测试两部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面试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专业志向以及兴趣特长,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潜质以及外语应用能力。同时,学校还将组织专家根据《中国海洋大学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使用办法》有关规定将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参考材料使用。进入考核环节的考生原则上均须参加体质测试。测试内容包含BMI体重指数(测试身高和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测试得分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中对应项目高三年级组标准为准,体质测试结果将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高考成绩占85% 本硕博衔接式培养在录取时,考生根据综合成绩,即学校考核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15%+高考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85%由高到低顺序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综合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中国海大将于7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志愿录取。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有别于普通类别招生。该校实施“本硕博”衔接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科研训练,达到学业标准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中间2年,主要开展研究生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后4年为博士培养阶段,期间含有1年国际合作培养经历。强基计划还将采取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办法,专业将分别在本科阶段一、二年级末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不适合强基计划培养模式的学生转出班级,进入普通班继续学习。同时,通过有关程序,在一、二年级本科学生中选拔成绩优异、科研能力表现突出的学生补充进入强基计划。本科阶段三年级末,经考核认定不具备强基计划培养潜质的学生,分流至普通班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其他学生按照教育部和学校最新相关政策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在研究生阶段第二学年,按照学校和学院相关工作实施细则等规定,经专家工作组考核未通过的学生退出“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按照普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培养。设专项奖学金 为每名学生建成长档案结合教育部有关政策,通过校内“本硕博”衔接机制,努力扩大达到强基计划学业标准的本科学生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比例;结合国家公派出国政策支持,优先选拔强基计划学生出国完成博士学位。设立“强基”专项奖学金,奖励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立“出国(境)访学奖学金”,支持学生赴国(境)外短期访学(课程学习)、国(境)外短期科学研究或科研训练,参加国(境)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国(境)外高水平暑期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跟踪学生成长情况。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信息和反馈信息持续改进学生培养工作;依托学校专业评估、学生学习体验调查、教学督导、课程评估和教师帮扶等机制,实现学生培养工作的质量管理和自我评估。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广大教师投入强基计划学生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荣誉感。具体包括:对强基计划选聘的师资在课酬、绩效等方面单独制定政策,在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倾斜,激励教师在授课、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学生学业指导、科研训练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

生物哀之

为乘风破浪而来 中国海洋大学2020级研究生入学报到

8月26日,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中国海洋大学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20级研究生。他们怀揣满心的憧憬与期待,将在这里开启全新的人生航程。中国海洋大学2020级研究生入学报到现场 (摄影 刘莅 房以恒)按照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结合青岛市疫情防控形势和学校实际,为确保学生顺利安全报到,学校提前做了周密部署。按照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原则,学校安排2020级研究生分3批,按照7个学生生活区分流核验入校。8月26日,鱼山校区、崂山校区、浮山校区2020级3992名研究生新生报到;8月29日,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旅游管理(MTA)、公共管理(MPA)非全日制研究生新生报到;9月7日,三亚海洋研究院研究生新生报到。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新生入学工作,学校科学设计“新生入校核验系统”“迎新系统”等“一站式”报到程序,与新生“点对点”建立联系,落实“四早”防控措施,全面摸排提前掌握新生14天健康状况、旅居史等信息,建立健康台账,把好校门关,确保新生入学工作安全平稳有序。在26日迎新现场,新生在核验点工作人员的详细引导下,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入校流程有序核验、报到,分三个校区6个入校核验点进行入校体温检测、查看山东健康通行码、核验新生入校码以及二次测温等入校核验步骤,办理宿舍入住手续,随后到学院办理现场确认及学籍注册工作。秋雨见凉,关怀暖心。在各迎新点,由不同学院师兄组成的志愿者热情主动、风雨无阻,为新生答疑解惑、搬运行李,解除新生入校困难;保卫人员耐心引导、精准调度,确保校园安全和入校秩序;后勤服务人员积极做好校园保洁、餐饮供应、住宿安排、交通运行、医疗救助等保障工作,努力为新生营造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为了方便新生首次入校,学校在崂山校区和鱼山校区内安排了摆渡车辆,循环运转,帮助新生携带行李自核验点直达宿舍区,每一处细节背后都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家用心用情的服务,把一股股暖流注入到每一名新生及亲友的心头。初遇海大,温暖如家。为了给新生入学报到提供更好的体验,各学院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迎新举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充分发挥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优越性,组织100余名实验室安全员“点对点”对接每位新生,以实验室安全员为纽带建立起朋辈互助模式,让新生未入校先感到团队的温暖。化学化工学院建立新生QQ群、微信群及时发布返校通知,选聘临时负责人,“无缝覆盖”解答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疑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新生入校时间逐一发放给对应实验室团队,由导师带领在校生一一对接,做好行李搬运和校园引导服务工作,让新生在踏入校门那一刻便感受到来自海大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浓浓暖意。医药学院设置党团先锋服务岗,充分发挥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新生入学全程提供引导与帮助。经济学院在学院一楼大厅摆放学院标志性美陈,利用电子屏幕和海报强化防疫宣传,定点摆放消毒湿巾及免洗洗手液,为新生提供温馨安全的报到环境。外国语学院设置了体现学院特色的祝福墙、手持板,祝福墙上以词云形式呈现学院独具特色的“五语”(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德语)元素,并装饰为新生特别征集的个人生活照,努力提升广大新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根据新生宿舍分布,在不同宿舍楼设立“学生党员先锋岗”服务小队,专门负责新生引导及行李运送工作,协助新生办理宿舍入住手续。正式成为海大人的研究生新生纷纷表达了自己对新生活的期待。尹丽丽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级研究生,与很多前来报到的同学不同的是,尹丽丽本科期间入选了学院“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研究生,在大四的时候,尹丽丽便提前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本科毕业后她没有回家,而是利用假期继续留校科研。对于熟悉又陌生的研究生生活,尹丽丽说:“我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研究生期间自己会认真学习,专心科研,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坚持不懈。”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的张仕婧,本科就读于石河子大学,现在是海洋生命学院生物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特别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我入学报到的审批材料比较多,在老师们耐心的指导下,自己入校核验非常顺利,给学校细致的安排点赞!此外,非常感谢学校的核酸检测政策,减轻了自己的费用负担。”当被问及研究生期间有什么规划时,张仕婧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好好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争取能够在海大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国日报青岛记者站)体温测量 (摄影 刘莅 房以恒)核验山东健康通行码和新生入校码 (摄影 刘莅 房以恒)工作人员帮助新生搬运行李 (摄影 刘莅 房以恒)乘坐校园小公交 (摄影 刘莅 房以恒)现场身份验证 (摄影 刘莅 房以恒)材料收集 (摄影 刘莅 房以恒)购买生活用品 (摄影 刘莅 房以恒)海大,我来啦!(摄影 刘莅 房以恒)新生家长合影留念 (摄影 刘莅 房以恒)来源:中国日报网

不不免也

官方数据:中国海洋大学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参考)!

为便于广大考研同学参考,以下是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大家可以看下:信息来源: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

追之

“强基计划”今天开始报名!山大、海大招生简章速递!另附报名常

山东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须达到所在省份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一本线”,合并本科批次省份参照部分特殊类型招生最低录取控制线执行,下同)上50分,对于高考成绩满分不是750分的省份,按比例进行折算。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中阶段须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且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一本线。招生专业 注意:1. 高考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中,“物理+化学”表示物理和化学都要选考,“物理/化学/生物”表示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程中只要选考其中一门即可,其他情况同理。2. 具体招生省份及分专业计划见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4月8日至30日,考生登录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考生最多可报考我校3个专业志愿(第二类考生仅可报1个专业志愿),且不允许专业调剂,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422(二)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三)考生确认已报名考生须在6月12日至20日通过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确认是否参加学校考核(以下简称“校考”),且须签订相应承诺书,否则不予入围。(四)确定校考入围考生对于已确认的第一类考生,按照“高考成绩优先、遵循考生志愿”的原则,按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人选及唯一入围专业(如有同分考生,均可入围)。对于已确认的第二类考生,达到我校报名条件中高考成绩要求即可入围,且不占第一类考生的入围名额。(五)校考我校于7月3日前组织校考,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笔试和面试笔试重点考查学生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础能力等,满分100分,分专业进行。面试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兴趣志向、科研潜质和科学精神等,满分100分,分专业进行。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重要参考。第二类考生单独组织考核,具体办法与测试方案一并公布。体质测试考生须在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一分钟引体向上(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等4个项目中选择2项进行测试,测试标准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高三评价标准的及格标准,结果不计入校考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校考成绩折算办法校考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详细考核测试方案将在入围考生名单确定后公布,并视入围情况及本地疫情防控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六)录取办法综合成绩折算办法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换算成百分制)×85%+校考成绩×15%确定录取名单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考生入围专业和我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采用“分数优先”的原则,按综合成绩由高至低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对综合成绩相同的考生,依次比较校考成绩,高考总成绩,高考语文加数学成绩,择优录取;若仍相同,则文史类依次比较高考语文、数学、外语成绩,理工类或不分文理考生依次比较高考数学、语文、外语成绩。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所在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并满足其专业志愿,所需计划不占已公布的各省强基计划名额。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我校于7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培养方案 我校强基计划按照“3+1+X”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式培养,单独编班,单设培养方案。其中,“3”是指3年的本科培养阶段,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等;“1”是指1年的本研衔接阶段,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生物医学、国学、古典文献、科技考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家治理、国际问题等)设计对应的衔接课程模块,学生可自主选修其中一个模块;“X”是指研究生培养阶段,学生在选定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相关学科攻读博士学位,基本学制四年,考核合格授予博士学位。强基计划学生实施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学生入校后,在第三学年末(本科阶段)进行第一次考核与分流,考核通过者进入第四学年(本研衔接阶段)继续学习;未通过者退出强基计划,转入相应专业的普通班学习,同时从相应专业普通班中选拔相同数量的优秀学生增补进入强基计划。在第四学年末,根据本科毕业审核情况,对符合本科毕业要求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通过推荐免试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退出强基计划。在第五学年末进行第三次考核与分流,考核通过者根据学生意愿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自愿放弃或未通过考核的学生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我校对强基计划学生配备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并在学术交流、公派留学方面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同时为强基计划学生分阶段颁发荣誉证书。各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详见山东大学本科招生网。其他说明 (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对于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对于尚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相关材料无需考生本人向我校提供。(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学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我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将有关情况向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已经入学的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撤销其毕业证、学位证。学生所在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三)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本科阶段性考核分流原则上限于本校同专业普通班。(四)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校考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五)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考试招生等相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六)本方案如有与教育部2021年招生培养政策不一致之处,以教育部有关政策为准。监督保障机制 (一)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在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二)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和体格检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三)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接受山东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联系方式 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邮编:250100招生咨询电话:0531-59626977传真:0531-88564787电子邮箱:sdbkzs@s.e.cn山东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www.bkzs.s.e.cn山东大学纪委(监察处)电话:0531-88364422邮箱:jjc@s.e.cn阳光高考信息平台:gaokao.chsi.com.cn· 本简章由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1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有强烈的生物科学专业兴趣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符合专业招生体检要求,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不低于2021年所在省划定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下同)线上40分(高考满分非750分制的省份按高考满分*40/750,四舍五入折算后确定)。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对于高中期间获得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2021年所在省划定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可直接获得入围学校考核资格。2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学校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生物科学专业,拟面向招生的省(区、市)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具体分省招生计划数见报名系统。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2021年在北京、山东和海南3省市的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必须同时选考);在河北、江苏、福建、湖南、广东5省的选考科目要求为:首选科目必须为物理,再选科目必须包含化学。在其他省(区、市)仅招收理工类考生。3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一)报名时间和办法考生于2021年4月8日至30日登录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423),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报考学校数量限定为1所,不可兼报其他高校。(二)入围校考办法考生需于6月10日至20日在报名系统内对参加强基计划招生考试的意愿进行确认并签订承诺书,确认不参加考试或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者,视为自动放弃我校强基计划。对于第一类考生,学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学校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全部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对于第二类考生,达到学校破格入围的条件和相应高考成绩要求,即可入围。(三)学校考核学校拟于6月28日至7月4日期间举行考核,考核包括面试和体质测试两部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1.面试: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专业志向以及兴趣特长,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潜质以及外语应用能力。同时,学校还将组织专家根据《中国海洋大学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使用办法》有关规定将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参考材料使用。2.体质测试:进入考核环节的考生原则上均须参加体质测试。测试内容包含:BMI体重指数(测试身高和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测试得分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中对应项目高三年级组标准为准,体质测试结果将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考核工作方案将视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如有变动,届时会另行通知。(四)录取办法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综合成绩构成:学校考核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15%+高考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85%。2.确定录取名单对于第一类考生,学校将根据考生所在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排序依据依次为:学校考核成绩、高考总成绩、高考数学成绩、高考外语成绩、高考语文成绩。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综合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我校于7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志愿录取。4培养方案(一)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实施 “本硕博”衔接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科研训练,达到学业标准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中间2年,主要开展研究生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后4年为博士培养阶段,期间含有1年国际合作培养经历。(二)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办法专业将分别在本科阶段一、二年级末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不适合强基计划培养模式的学生转出班级,进入普通班继续学习。同时,通过有关程序,在一、二年级本科学生中选拔成绩优异、科研能力表现突出的学生补充进入强基计划。本科阶段三年级末,经考核认定不具备强基计划培养潜质的学生,分流至普通班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其他学生按照教育部和学校最新相关政策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在研究生阶段第二学年,按照学校和学院相关工作实施细则等规定,经专家工作组考核未通过的学生退出“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按照普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培养。(三)其他激励机制1.结合教育部有关政策,通过校内“本硕博”衔接机制,努力扩大达到强基计划学业标准的本科学生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比例;结合国家公派出国政策支持,优先选拔强基计划学生出国完成博士学位。2.设立“强基”专项奖学金,奖励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立“出国(境)访学奖学金”,支持学生赴国(境)外短期访学(课程学习)、国(境)外短期科学研究或科研训练,参加国(境)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国(境)外高水平暑期学校。3.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跟踪学生成长情况。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信息和反馈信息持续改进学生培养工作;依托学校专业评估、学生学习体验调查、教学督导、课程评估和教师帮扶等机制,实现学生培养工作的质量管理和自我评估。4.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广大教师投入强基计划学生培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荣誉感。具体包括:对强基计划选聘的师资在课酬、绩效等方面单独制定政策,在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倾斜,激励教师在授课、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学生学业指导、科研训练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5其他说明(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二)对于综合素质档案造假或在高校考核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中学应当对所出具的材料认真核实,出现弄虚作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利。(三)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本科阶段原则上不允许转换专业学习。(四)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围高校考核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路费和住宿补贴。(五)学校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6监督保障机制(一)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我校在实施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录取标准公示。(二)我校将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三)我校强基计划招生改革试点工作接受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受理举报或投诉(通信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中国海洋大学监察处,邮政编码:266100;电话:0532-66782733,E-mail:jiancha@ouc.e.cn)。7联系方式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邮编:266100电话:0532-66782426/66781723传真:0532-66782478电邮:ouczsb@ouc.e.cn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http://bkzs.ouc.e.cn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本简章由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