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古代文学考研——隋唐文学如哭其母

古代文学考研——隋唐文学

隋唐部分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艺术特质充分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唐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从永嘉南渡开始,文学因南北分裂而带明显地域色彩。唐人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的文学。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唐文学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01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一、唐文学发展的条件。(一)国力的强大。(二)对外来文化兼容的政策。中外文化交融造成较为开放的风气,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三)唐士人对人生普遍持积极进取态度。1、唐人入仕途径更多:沿隋旧制开科取士更加成熟。唐代开科,分常选与制举。常选有秀才、明经等12科,其中明经又分为7;制举数目多;科举外入仕途径,如入地方节镇幕府等,为寒门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一批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走向关山与塞漠,题材风格拓展。2、国力强大使唐士人有更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特别是诗)中的昂扬情调。(四)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的发展。1、唐初设史馆,出于以史为鉴的目的,修《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五史。后又以太宗御撰的名义修《晋书》和以私修官审的形式修《南史》和《北史》,后有刘知几修《史通》,广泛论述史学问题,反映求实倾向。史学上的求实与文学上的求真,同是崇实思潮的产物。初唐文学潮流向反伪饰、求真情方向发展,并一步步摆脱南朝文风影响。史家对于文学问题的论述直接影响文学走向,如《隋书·文学传论》、《北齐书·文苑传赞》、《周书·王褒庾信传论》等文学见解,与初唐诗风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旨深、调远、辞巧,声律风骨兼备的方向发展有关系。2、绘画、书法、雕塑的繁荣。我国书法至晋标举风韵,臻于化境。此后北朝雄健而南朝俊秀,唐始大变法度。初唐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等虽法二王。颜真卿变晋人神韵入法度中,结体端庄,用笔厚重,遒丽其中,拓展我国书法新途径。最能传神地体现唐代士人昂扬精神风貌的,是张旭和怀素草书;唐绘画分科:人物画家有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等;吴道子山水,韩滉画牛;山水画家如李思训、王维、郑虔等;花鸟动物画家如曹霸、韩干、韦偃的马,边鸾的花鸟;唐壁画最盛。书法、绘画、雕塑的成就影响文学:咏画、题画诗;诗画融通;画论诗论交融。绘画成为诗的题材,也影响诗的表现技巧,唐诗色彩表现细腻,意境技巧与绘画发展有关。3、音乐和舞蹈繁荣。燕乐发展产生词。燕乐用于歌唱从绝句开始,后来因调填词;古体也可用于歌唱。很多作品描写乐声与舞容,说明唐代乐舞繁荣拓展唐诗表现领域。02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一、唐代开始,从山水游赏扩大到漫游,并成为一时风尚。唐士人在入仕前,多有漫游经历。漫游的处所,一是名山大川,一是通都大邑。(一)游历名山大川,反映唐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山水游赏,开阔视野,亲近自然,陶冶情趣,提高了山水审美的能力,促进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给山水田园诗带来了一种清水芙蓉的美;可能与神仙道教信仰有关。(二)边塞。或入节镇幕府,或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王昌龄、李白、王之涣等。边塞漫游为唐诗带来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三)通都大邑,如长安、洛阳、扬州、金陵等地,歌吹宴饮,任侠使气,干谒投赠,结交友朋,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表现领域。二、入仕途径之一—入幕。如王翰、高适、王维、李白、岑参、杜甫、萧颖士、李华、元结都曾入幕;中唐后,入幕更多。对于诗的创作、词的产生、小说的发展有影响。三、读书山林的风气。唐寒门士人读书的一条途径就是寺庙、道观。清幽环境对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趣味的走向都有影响,唐诗中清幽明秀的格调与此有关。四、唐特别是中唐后贬谪生活。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于生命的执著,对于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03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唐思想以儒为主,兼取百家,三家思想地位平等,儒、释、道思想的交融,是唐思想基本特点。政权运作、人材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时时杂入释、道。一、佛教。(一)唐代天台、三论、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在佛教中国化方面,已相当成熟。佛教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有的在诗中直接讲佛理,如“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有的表现的是一种禅趣,一点禅机,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禅宗讲体的自性,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藉着具体的物象,来表现难以言传的一点禅机。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就是从这里来的。(二)出现大量诗僧。僧诗中较重要的有王梵志诗、寒山诗。1、王梵志诗似非出于一人之手,写世俗生活的部分,多底层的贫困与不幸;表现佛教思想的,大体劝人为善,语言通俗;2、寒山诗包括世俗生活的描写、求仙学道和佛教内容。3、士人与僧人交往也大量反映到诗中。(三)佛教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俗讲与变文,就是这时出现的新文体。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在便于讲唱,内容为佛经,形式与当时民间说话一样,带通俗文学性质。二、道家和道教。(一)道家思想使唐士人返归自然,产生对自然的亲和力;同时于无为中求有为。(二)道教对唐人人生信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唐作家如王勃、白居易、李商隐等人,都有神仙信仰,唐诗里有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三)神仙思想极大丰富了唐传奇想象力,使其情节更富浪漫色彩。三、唐作家很少有单独受一家思想影响的。儒家思想带来了进取精神,佛教丰富了唐诗心境表现,道教丰富唐诗的想象。04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唐文学的客观条件。唐代大繁荣与大破坏的多样生活,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给予了他们激情。二、唐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成绩:(一)艺术特质得到充分认识,朝独立成科的道路发展,表现:逐步与学术分离,淡化政教之用的功利目的,自觉地追求审美。(二)内容上重个人情怀的抒发,发展到极端时,甚至由抒情走向娱乐。(三)形式上,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创作过程的体认,包括对于想象、灵感、言意、形神的感知与把握,已有惊人进展: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同时也暴露了弱点;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四)表现领域的扩大和表现技巧的丰富,促进文章体裁(文类)的变化与扩展:原有多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规范正发生变化;新文体不断出现。三、唐文学繁荣的表现:(一)诗、文、小说、词全面发展。诗的发展最早,在唐文学中地位最重要,散文文体文风改革,小说走向繁荣,词登上文坛。(二)作者众多,大师辈出。四、唐代文学的最高成——诗。(一)最初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1、表现领域。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塞漠;作者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2、情思格调。北文清刚劲健与南文清新明媚融合,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3、诗的形式。在永明体基础上,把四声二元化,同时解决了粘式律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病犯说束缚,创造了既有程式又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4、开元十五年前后,条件充分。开元、天宝盛世唐诗全面繁荣:(1)出现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表现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2)出现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写边塞生活的瑰奇壮伟、豪情慷慨。(3)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5、此期唐诗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二)唐从繁荣顶峰走向动乱衰败。1、天宝后期社会矛盾激化,部分诗人开始写生民疾苦。2、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开始,唐由盛而衰。杜甫直面战乱,用诗歌表现灾难。把强烈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手法中,以叙事手法写时事。(三)大历诗人因社会衰败而心绪彷徨,诗中出现寂寞情思,夕阳秋风,气骨顿衰。(四)贞元元和年间,与政治改革同时诗坛革新,诗歌创作出现又一高潮。1、韩愈、孟郊、李贺等受到杜甫奇崛、散文化、炼字的影响,更加怪变,甚至以丑为美,形成韩、孟诗派。2、白、元、张籍、王建等从乐府民歌吸取养料,写诗通俗易懂,形成元、白诗派。(五)长庆后,中兴成梦,士人生活走向平庸,心态内敛,感情趋向细腻。诗歌题材多狭窄,写法多苦吟。杜牧、李商隐突起。李商隐以其善感灵心、细腻丰富的感情,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结构的手法,表现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高峰,创造唐诗最后辉煌。五、散文。唐诗发展总趋势是朝诗歌自身艺术物质的探讨、发挥与完善的方向发展;散文的新变主要出于政治功利动机:(一)开元、天宝时散文的文体文风的有意识的改革才开始。唐初骈体占主要地位;天宝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提倡古文,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教之用的主张。但他们的主张并未与当时的政治现实结合,带空言明道性质。(二)韩愈、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把文体文风改革与贞元元和间的政治革新联系,成为儒学复兴思潮的一部分,形成巨大声势,散体取代骈体,即“古文运动”。韩柳在散文文体文风改革上的成功:1、文以致用,从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现实生活,拓展了散文表现领域。使散文在文体和文风上与六朝骈文区别开。2、以复古为创新,吸收秦汉各家散体文之长和六朝骈文的成就“寓骈于散,寓散于骈;方散方骈,方骈方散;即骈即散,即散即骈”,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三)韩、柳后,散体文写作走向低潮。晚唐虽仍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犀利的杂文,但骈体重新发展。原因:1、古文的提倡与政治改革联系过于紧密,政治改革的失败,古文也随之低落;2、又由于韩门弟子过于追求险怪,古文的写作路子越来越窄,阻碍了发展。六、新文体。由于社会的发展,新读者群的新需要,文学自身的发展,出现了新文体。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产生传奇小说;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布道化俗,出现俗讲和变文;燕乐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出现了新的诗歌体式──词。(一)传奇小说。1、原因。(1)文体内部: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的产物;(2)基础:现实生活娱乐需要。宴饮之馀、幕府之暇、途路无聊、友朋夜话,各征异说,共为戏谈,剧谈说话,成一时风气。(3)俗讲、转变的盛行。2、特点。(1)作意,即鲁迅“始有意为小说”。(2)一般有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3)有较为完整的人物塑造。(4)题材多样化,富于人生情趣;(5)史传笔法叙述虚构故事,既同于史传,又异于史传;(6)散体文言,时插入诗赋,与散文、诗歌的发展,都有微妙联系。3、发展轨迹:开元、天宝之际初兴;中唐兴盛期;晚唐逐渐衰落。4、意义: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二)词。1、原因:娱乐需要。词随燕乐起,选诗配乐、依调填辞,都为歌唱。2、发展轨迹:最初来自民间,用于日常宴饮、歌楼伎馆→中唐后城市经济发展,词迅速兴起,文人作词→晚唐五代在西蜀和南唐得到繁荣:西蜀《花间》词人绮靡侧艳,视野不离男女情爱,目的无非欢娱消遣;南唐拓大词的境界,转向内心缠绵情致抒写,特别是李煜亡国后词作。七、总论:唐文学是封建社会上升到高峰并由高峰开始下降时的产物。更富于理想色彩,更抒情,更外向;是艺术经验充分积累后的繁荣,为文学进一步发展拓出新领域。

学霸都不敢随便报的几个院校专业,报录比高的出奇!

有很多小伙伴并不知道怎么界定报录比的高低界限,比如对于新传专硕、行政管理等专业来说,20:1的报录比已经越来越普遍,我们不能说这就“高出天际”了,只能说略高;但如果这个报录比放在理工科专业或者一些冷门专业上,那就确实算是非常非常高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专业,它的报录比高低界限划分是有所不同的。今天考研君来给大家盘点一下报录比异常高的专业及对应院校,对于这些专业大家一定要理性报考,千万别硬练铁头功,做了炮灰!厦门大学1、金融学厦门大学的金融学专业非常有实力,同时也真的非常受到考生的欢迎。每年的报考热度居高不下,报录比常年40:1左右。2020年该专业统考报考214人,录取6人,报录比达到了36:1,丝毫不逊色于2019年的37:1。一个专业刷掉百位数,录取个位数,想想就觉得恐怖。2、广告学厦大的广告学今年统考108人,录取4人,报录比达到了27:1,也算是非常高了。但其实这还是广告学专业今年报考人数下降的结果,很多小伙伴可能不知道,2018年的时候,该专业报考223人,统考录取2人,报录比达到了111:1。华东师范大学1、应用心理学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的应用心理学就以54:1的超高报录比“C位出道”,其热度和难度被大家津津乐道。但这并没有劝退想报考的小伙伴们,今年该专业又以68:1的超高报录比位列华东师范大学各专业报录比的第一名。2、教育学相关专业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相关专业都非常有实力,报考人数也非常多,报录比大部分都在20:1以上。今年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有366人报考,统考录取12人,报录比达到了30:1;学科教学(英语)有537人报考,统考仅录取11人,报录比达到了49:1。这几个专业热度高,但录取名额少,小伙伴们真的要慎重。苏州大学苏州大学一直是考研界的热门,卓越的地理环境和不俗的教学实力,让考生们前赴后继的报考。1、中国语言文学该专业今年报考592人,但统考只录取了13人,报录比达到了45:1。虽然报录比高出天际,但该专业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2、应用经济学2019年报考444人,但统考仅录取了14人,报录比高达31:1。2020年报考人数缩减至206人,最后统考录取了9人,报录比23:1。3、金融专硕2019年苏州大学的金融专硕报考868人,统考录取20人,报录比高达43:1。今年报考人数缩减到444人,统考录取18人。比较起来看今年热度确实下降了蛮多,但报录比依然轻松达到25:1。4、工商管理学硕2019年高达50:1,2020年下降到28:1。5、护理学2019年高达61:1,2020年下降至34:1。护理学院的护理学学硕近两年报考人数都在一百人以上,2019年甚至接近两百人,但它每年统考录取仅有3-4人,所以统考报录比就异常的高。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在考研界也是一所非常热门的院校,与暨大、苏大、上大并称“四所最热211”。建筑学郑州大学建筑学一直是报考的热门专业,19年统考报录比高达70:1,20年这个专业的统考报考热度更上一层楼,报录比达到86:1。该专业其实报考人数并不多,2020年只有173人,但是统考录取名额太少导致报录比虚高。说白了,这种专业主要倾向于招收推免生,统考难度非常高。暨南大学1、新闻与传播专业暨南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热度极高,2020年报考人数突破千人,但一志愿统考录取38人,报录比达到了32:1。该专业复试门槛低,导致复试刷人非常多,竞争十分激烈。2、心理学心理学专业近几年太热门了。暨大心理学专业2020年报考人数有586人,统考录取15人,报录比达到了39:1。根据2021招生简章来看,21考研的时候该专业会适当扩招,但扩招力度不大,分数线较高,还是非常难考。上海大学1、新闻与传播2020年报考人数725,录取人数72,去掉推免49,统考录取23人,报录比32:1。稳居上海大学各专业报录比第一名。2、会计学2019年上海大学的会计学统考仅录取了7人,但却有540人报考,报录比77:1;大概是被这么高的报录比吓着了,2020年报考人数有所下降,仅183人报考。除了这两个专业,上海大学报录比10:1以上的专业,有22个!四川大学1、国民经济学2020年166人报考,但统考仅录取了7人,使得报录比接近24:1。2、金融学2020年322人报考,但统考仅录取了11人,报录比接近30:1。3、法律(非法学)这个专业2019年的报考人数就已经远远突破千人大关,报考人数达到1525人,2020年报考人数相比19年还稍微少一些,但也达到1300多人报考,报录比25:1上下。4、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几个专业年年榜上有名,19年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统考报录比均高达44:1,今年热度稍微有所回落,这三个专业的统考报录比在30:1左右。5、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实际上真算不上很热门的专业,但川大的该专业统考报录比还是达到了19:1。美术学和设计学的报录比也都在20:1以上,这两个专业统考报考人数很多,但同时录取人数又很少,最多也就十人左右。6、考古学就目前来说考古学仍旧算是一个偏冷门的专业,但是,川大的这个专业报考热度非常高,在统考仅有5个名额的情况下报考人数还是高达130人左右,使得统考报录比高达25:1。南京大学1、企业管理2019年达到30:1,企业管理本来也算是一个大热门专业,像南大这样的学校考研热度肯定也是很高的,但从2019年的录取情况来看有点过于高了。近两年这个专业统考录取都在20人左右,但2018年统考报录比还只有22:1,2019年就上涨到30:1。2、中国古代文学近两年统考报录比基本都在30:1 以上,这个专业每年统考录取仅有8-9人,但是近几年报考人数都接近三百人。3、英语笔译2019年达到37:1,实际上2018年南大的英语笔译统考报录比还仅有21:1,但2019年就上涨到37:1。在统考招生人数缩减的同时,报考人数却在增加,就导致报录比猛涨。而2020年的统考录取人数是14人,和2019年是差不多的,这样一来很明显从2019年开始这个专业就缩招了,因为2018年英语笔译统考录取了26人。北京师范大学1、教育学原理2019年报录比高达28:1,北师大的教育学原理招生并不多,每年也就十人左右,但报考这个专业的同学却是很多的,2018年还远不到两百人报考,2019年就上涨到两百多人。2、中国古代文学2018年不到24:1,2019年直接达到30:1。这个专业的统考录取人数变化不大,基本上是很稳定的,近两年都保持在8人。报录比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报考人数的大幅增加。华南师范大学1、学科教学(英语)2020年统考报录比26:1,其实这个专业的招生人数不少,2020年统考录取了79人,2019年录取了88人。但是这也可以说是华南师范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2020年单这一个专业就有2039人报考。2、应用心理专硕2020年报考人数达到了1500多人,统考报录比27:1左右,这个专业现在确实已经很热门了,27:1的报录比也是很高的,但在华东师大68:1的报录比面前,它还是不够“火候”啊。

今吾才小

平静快乐的备考回忆:我经历过的首都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之路

离考研复试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里,我旅行过,定岗实习过,过着貌似与考研迥然不同的生活,却从未停止过对那段生活的思考。总的来说,我的考研生活过得非常平静与快乐。结果呢,可以接受但是并不是最好。下面,我会分几个方面为大家讲述我的考研经验,希望能够对在考研路上奔波着但是乐此不疲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一、初试经验1、英语我的英语成绩一直还不算太坏,可以说底子还算不错,但是正如大家所知,大学过了六级之后,英语似乎便与自己擦肩而过了。所以,对于考研英语来说,我始终不敢掉以轻心。首先,单词是王道。打一开始准备考研(4月份),我就开始背英语单词,并且坚持到了考研的前一天。前期对单词的背诵使得后期英语阅读相对轻松,所以一定要坚持!背了两遍英语单词之后,我开始做英语阅读,并且每一篇阅读的每一个句子我都会分析一遍,从阅读之中发现不认识的单词并记录在本子上,在阅读中认识单词,背诵单词,效率更高了。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时,我主要做的是97—04年的真题,倒着做,主要做阅读。97—04的真题,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所以这一时期如果你的英语阅读做得还不错,甚至在一些套题中会出现阅读全对的情况,请一定不要沾沾自喜。第二,真题最重要。很多学妹在刚开始准备考研时,由于不是很清楚需要什么资料便一股脑买了很多模拟阅读之类的书,个人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真题是最重要的题目,把真题吃透做透,比什么都更有价值。我手头的英语资料,主要就是张剑的黄皮书,分别是97—04年的真题讲解、05—15年的真题讲解,再有就是150篇阅读理解;还可以买一套牛皮纸包装的真题试卷,后期计时练题感时使用。而对于笔者而言,真题讲解是用得最多的。很多同学觉得,真题做过一遍之后答案都记住了,就没有再继续做的意义了吧?当然不是。我们做真题的目的,不仅仅是把题目做对,更加重要的是一,把真题中出现的每一句话都搞懂;二,把真题的解题思路逐渐掌握。而真正做到这两点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所以,请认真对待真题,这是一份财富。三,作文可提分。笔者的英语作文是后期准备的,大概10月份之后吧,这已经有点晚了,但是只要每天坚持,还是可以提升的。关于作文,很多同学要问英语模板的相关问题了,笔者的感受是,英语模板一定要自己准备!结合现有的模板,一定要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模板来。这样一来,自己对于作文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并且在考场上还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以不变应万变。2、政治政治不要准备太早,对于文科生而言,九月份开始准备是完全来得及的。政治的时事性比较强,如果有同学平时比较喜欢关注时事,那是极好的。笔者的政治是报了辅导班的,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用处的,尤其是冲刺班的押题阶段,要认真总结与背诵。不倾向于报辅导班的同学,就要跟紧大纲,跟紧风中劲草,做一做1000题或者大纲配套的1600题。最后两周一定要背肖秀荣4套卷和任汝芬4套卷。政治大题一般很难差出分来,要想考高分,需要在选择题上多下点功夫。对于文科生来说,政治不过关的几率是很小的,但是也不能不认真对待。笔者的身边是有政治不过线而失去调剂机会的例子的。3、专业课首师的专业课书目,主要有袁行霈的四卷中国文学史,朱东润的文学作品选六册,王力的古代汉语第一册和邱运华的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下面,笔者会分科目来细细道来。首先,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最为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对于文学史的考察,在两门专业课试卷中都有体现。对于袁行霈的文学史,笔者是过了三遍。第一遍是从5月份开始,踏踏实实地过了一遍,这一期间我没有参考任何资料,主要是熟悉课本结构和单元安排,并且为自己的大脑裨补阙漏。第二遍时,我开始结合学姐的笔记和首师的真题,边看书边记笔记,并且把自己感受重点。第三遍时,我开始结合书本背顾大鹏的《中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这本书对于应试而言,是很不错的:条理清晰、分类合理且较为全面。如果大家的时间充沛,除了应试必须的书目之外,还可以看一下骆玉明章培恒版本的《中国文学史》;或者是傅璇琮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复习,最好还是要结合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一起复习,可以相互加深理解。第二,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这是一门非常考基础的科目,所以请大家在大学期间一定要注意积累诗词句、注意阅读作品原著。考研前期准备时,诗句也要和英语单词一样积累背诵。因为首师的两本专业试卷中,每年都会有20—25分不等的诗词填空。笔者在这一块就做得非常不到位,对于诗词的背诵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结果却在本来完全可以拿到满分的题目上错失很多分数,想想就觉得很心痛。所以请大家在这一块一定要足够重视:如果你的诗词平时积累得不够,请在考研前期就抓紧准备。关于准备的步骤,一开始要以真题为基础,背诵近10年真题中出现的所有诗词,以免出现重复的题目时却不会做;然后以朱东润的作品选为基础,先背诵重点作家作品,然后背诵名家的非重点作品,最后背诵非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背诵作品时,请不要死记硬背,要对其背景有一定了解,这样一来,又可以为我们的文学作品的赏析打下基础了:诗词鉴赏是需要练笔的,多练几次找到自己的写作与鉴赏方式,也可以参考一些诗歌鉴赏的书目与辞典等。诗歌鉴赏只要常加训练,是一定可以得到提升的。第三,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在中国语言文学这门试卷中占的比例比较大,并且在理解诗词、阅读古文学作品时,对于古代汉语的掌握是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对于古代汉语的考查方式在16年考研时有所改变,在前面近十年中,几乎全部是重在对名词解释的考查,所以笔者把前两册古代汉语通论中出现的古代汉语的相关名词解释全部整理了一遍并且记住。但是16年的中国语言文学中,却并没有考名词解释,而是加强了对通论的考查,题目不难,只要复习到了就可以答出。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来复习古代汉语,可以分通论和作品选两个方面复习。通论就是对于古代汉语中常出现的基本理论的掌握,在课本中都可以总结出来;近几年对作品的考查方式基本上是翻译与句读等,首师曾有几年考的是古汉前两册出现的作品段落,还喜欢考《文心雕龙》的段落,以及韩愈、柳宗元的作品段落。但是不论具体考查的是什么,基础一定要打牢。第四,文学批评与鉴赏。今年选的是张爱玲的短篇《爱》,对其进行鉴赏分析。对于这一部分的准备,是需要对文学批评或者文学理论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鉴赏时不要只是单纯的抒情,一定要用到文学理论的知识。所以,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还看看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新编》。总的来说,首师的专业课是很注重基础的,所以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多读一些原著,是受益多多的,在复试中也会有帮助。二、复试经验我们专业今年的英语复试和专业课复试是一起的。对于英语复试,大家不要紧张,面试老师很和蔼,只要准备一些最基本的英语面试题目,基本上是可以过关的。关于专业课的复试,今年特别重视对作家作品的考查,比如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为什么喜欢他,以及对于他作品的背诵。16年不仅笔试是如此,面试也问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复试准备时可以准备一下这个问题。另外还是要对你自己本科期间的著名教师有一些了解,因为在交谈中,面试老师们很有可能问到你的本科老师以及你读过他的哪些书。笔者在面试中,就被问到了很多类似的问题,幸亏笔者对于本科期间的老师的著作有读过一些。以上说的比较具体,宏观一点来说,首师的复试是分方向的,所以大家在复试时可以多看一些本方向的原著,以及著名学者的论著,还有作家作品的背诵也还是有必要的。3、关于心态在本文的一开始我就已经说过,在整个考研阶段,我过得都是快乐而平静的。考研是我们大学的一个阶段,是我们漫长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请不要过得太痛苦。大学之后我们要做的是追求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而读研也并不是非读不可,但是请一旦做好决定,就全力以赴吧。考研期间,可以找位研友一起奋斗,两个人一起努力的斗志也许更加强大。笔者考研期间,与本班两位同学一起看书讨论问题,感觉很快乐又事半功倍。还有与心态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关于选择学校的问题。很多童鞋出于种种原因,或是自己出身一般,或是自己大学期间专业课成绩一般等等,而不敢报考一些重点院校。我想说的是,这些都不是问题,身边的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考试成绩都是一般般的,但是在考研时候却完成完美逆袭;而笔者考上重点大学的学姐学长也表示,他们的同学很多都是出身于一般的二本院校。所以,请不要自卑,也不要有太多的顾忌。一旦下定决心,请加油读书,增强自身的实力,在初试成绩与排名上多加努力,如果你的初试排名不错,那么你的劣势就会转变为优势。当然,笔者的意思也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都去报考名校,对于文科生而言,考名校的难度确实更大一些,所以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三思而后行。以上是我的考研经验,希望能够给学弟妹们带来一丝丝帮助,祝愿你们的努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同时也感谢在考研路上,帮助过我的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朋友!

哭丧女

面朝大海,终将春暖花开——三跨工科生的古代文学考研历程

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网上看各种经验贴,想在各路大神的经验分享里,找到一点经验,找到一点安慰,也找到一点自信。而一转眼,如今我已准备收到录取通知书,坐在这里,想要说点什么,好像又不知从何说起。说实话一年前的今天,我总觉得自己经过一年的考研路,定有千言万语,一吐为快,可现在真要码字分享,却又像是在整理很琐碎的东西,需要慢慢回忆……先说下我自己的情况,本科双非一本,一门神奇的工科跟艺术科结合的专业,啥都要学,学完啥都不懂的那种,最后混了个工学学士学位,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干点啥。大三的时候就萌生了考研转专业的念头,在此之前我已有无数其他的念头,最后都不了了之,我本以为考研也一样,不过昙花一现,没想到却是我唯一能坚持下来的想法,大概这是注定的归宿使然。那个时候觉得文学挺有意思,而且比起其他理工科专业,文科专业也比较好考,加上我自认为有一丢丢的语文学习天赋,相对来讲胜算大一些,因此选来选去选择了华师大的古代文学专业。但真正实施这个考研复习(应该说是学习)大概是从毕业以后的七月份左右才开始,在此之前,我只看了两册中国文学史,且一脑袋浆糊,其余的参考书都没有开始翻开。整个2018年身边发生了很多事,由于毕业设计和家里事情的原因,整个学习过程留给我的只有大概五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我要学完古代汉语两册、现代汉语两册、中国文学史四册,现代文学三十年一册以及其他相关参考书,总共大概十几本书,以及很多年都没有怎么涉及过的政治N本书,本来我以为凭借我感人的记忆力,中国文学史四大册我能记住一册都谢天谢地了,事实证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我居然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所有书都背完了,而且还过了将近四遍。所以现在开始准备考研的朋友也不要慌,相信自己,你就是奇迹。接下来说一说各科的复习过程。古代汉语部分,除了高中学到过的一些古文还能比较熟悉以外,其他的篇章我基本上翻开每页,都有一堆字是不认识,需要查的,这个过程刚开始很崩溃,但只要第一遍仔细阅读完,再看第二第三遍,速度就很快了,而且你能通过先秦诸子散文,语录等去了解到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所以过程也并不怎么枯燥。对于我一个外行大水货,最困难的还是语言学基础的考试,古代汉语里的通论部分,现代汉语里连拼音都有各种讲究考法,一开始看的时候我一脸懵,想想从小学一年级学到现在的汉语拼音,有一天居然能够在教科书上系统呈现到你觉得自己仿佛不会汉语,我当时的崩溃确实有些难以言表。但是我个人遇事恢复的速度比较快,尤其是学习上的门槛,只要下定决心为了胸中大海,为了以后能和更专业的人讨论春暖花开,这挫折仿佛缩小成了一个质点,在偌大的理想参考系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我上网找了各种网课,终于逐渐搞懂了汉语的发音,列成了一个个表格帮助记忆,后面关于字、词、语法有了前车之鉴,就比较容易了。关于文学史部分,除了要学从先秦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古近代文学史,还要学新文化运动以后到将近解放之前的大概三十年总有的现代文学。对于一个曾经的理科生,要我分清楚近代还是现代都很费劲,别说哪个时期有哪个作者他们的作品背景作品思想特色是个啥。但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堆繁杂的参考书和参考资料中,我终于筛选出比较符合我思路的书,按照每一册书的内容,整理出来了一个框架,罗列朝代,作者,作品大致内容和特色赏析,中间补充了一些背景以帮助理解。我个人的学习习惯是偏向于动笔,尤其是第一遍过教程。可能也源于我自己属于笨鸟先飞的勤快型人物,无论任何科目,甚至以前学的高数大物电工机械,我都习惯于用一个相应的活页本,将其知识点罗列成框架,然后将其和可能考的重点题目整理在一起,虽然第一遍会很痛苦,但是整理了完之后印象就比较深刻,第二第三遍复习起来时间就大大缩短了。整个考研过程的复习我都是这样做的,所以在过完第一遍教科书,即将十月份。从十月到十二月中旬两个半月的时间,我将大概几千页的书,能快速过上三遍,也是得益于我的这份框架,最后配合真题来看,就事半功倍了。不过我今年的考题跟往年大不相同,我凭着一些努力和更大的运气,专业课的分数较为平庸的过了分数线。至于政治,这个我真的没有什么有效的经验,仍旧整理框架,配合着网课发放的一些教材,但是毛中特部分背起来还是很吃力。我政治准备得比较晚,是从十月份才开始刷肖大大1000题,后来发现时间实在来不及,配合着网卡把它们听完。后来考试的时候证明了我这个选择题复习得确实不行,反而是临时抱佛脚,在12月份才开始狂背,考研前天晚上还没有背完以至于睡不着的大题,给我赢得了较多的分。政治最后六十多分,虽然和同期进入复试的大神大概相差了十分左右,但已经是我竭尽所能取得的成绩了。到了英语英语,因为我自己大学四年没有松懈过对英语的学习,所以在考研时间比较紧张的这个过程,我几乎没怎么放时间在英语里,就是每天保持背几十个单词,刷两篇真题阅读,然后再看一篇题源外刊阅读,每天复习的总时长大概是一小时左右,最后却是英语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英语一的80分让我总分在初试里,保持了一个相对靠前的排名。事实证明,长时间的积累学习,终将会为你带来惊喜。最后再说一下我大概的时间安排,我是在家复习考研,没有参加工作,五个月来能保持比较稳定的复习时间(除却将近半个月的外出旅行时间)每天差不多十点起床(这个真的很罪恶,但我真的起不来=-=)十二点左右睡觉,除却吃饭追剧洗澡四个小时左右(追的剧是对近代史有帮助的讲关于毛主席和邓爷爷的一些自传式电视剧,还有一些…当下比较火的其余电视剧,劳逸结合)其他时间基本就是学习,困了就起来活动一下,大概能保证八个小时左右的复习,英语一小时,政治一个半小时,其余都泡在专业课里,一度我以为我这种学习时间比较紧迫,过程比较堕落,但好在效率比较高,还能保证学习质量。就这样一路到十二月中旬,考政治的前一天去学校踩点之后,就开始一直狂背政治,因为始终没有背完而睡不着,到将近第二天五点,才迷迷糊糊睡过去一小时,六点起来去考试,一天下来,居然精神也比较抖擞。经历了第一天的考试,第二天就相对淡定,晚上也睡得比较安稳,结果却是考得比第一天还要不怎么样=Q=,所幸今年考题出得难,大家分数都比较低,我靠着英语偏门,一脚挤进了各位大神之中,获得了复试名单里的一席之地。复试复习过程也比较曲折,名单出得比较晚,在此之前我其实对自己的成绩并没有太大信心,但也买了参考书来看,两本加起来大概一千页左右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整个二月份都是草草翻了一遍,还好通过以前的同学认识了很好的上一届学姐,分享了很多经验,让我没有迷失在一页页有很多字不认识的文学批评史里。仍旧是那个抓重点列大纲的方法,把每一章的重点人物重点批评史的观点罗列出来,自己再去写一些相关的分析,再把相似的(比如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到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韩愈的不平则鸣)等这些放在一起,整理出自己的观点,这个确实也对我的复试帮助很大。至于英语,仍然没有花太多时间,就是准备了一篇自我介绍和保持每天外刊的阅读,而本次英语面试也比较简单,因此我在复试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然后考研到此结束,考研成功对于我而言并非是在无涯的苦海里终于上岸,而是我终于能在理想的大海里畅游。在此,我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学姐,以及支持我的家人,也祝福2020年的你们,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桃花桃花65,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学姐处理。

男人河

从心髓入微处用力:我的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经验

2016考研的硝烟终于快要缓缓落下帷幕,想写点什么来纪念一下这段岁月,也希望像前辈说的一样能薪火相传。首先要说的是,考研有法,但无定法。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法,是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一点点自己摸索出最合适的。关于考研,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你到底有多想读研。这是个基本的目标问题,如果你是因为看到大家都考,或者家里要求考,或者想躲避就业压力。那么我建议你三思。因为考研的过程其实还是很枯燥的,如果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来支持,到后期就会越来越坚持不下去。要想考上,就要在广泛搜集信息的基础上,自己决定学校和专业,定了就不要随便改动,不然心态和时间都会受影响。而且必须要有始终如一的热情和坚持到底的决心,不要被外界所左右。古代文学的治学道路本就清苦,若是真心喜欢,想要在此领域继续学习,考研其实是一个很锻炼人的过程。其次说一下分数和学校,文学类考研,国家线历来就是最高的,古代文学尤甚。所以如果不是一定要读古代文学的研究生,个人建议三思。而一旦确定,就不要害怕,全力以赴的坚持到最后一刻。学校的话,笔者最开始换了好几个学校,最后才敲定首师大。所以在这里说一下选学校:首先要选择城市,其次看学校的专业强不强(有没有博士点),然后看这个学校的参考书和自己本科阶段学习的书是否相似,这样效率可以提高很多,最后看看该学校的真题是否趁手。 第三说下初试方法。写在前面:考研,真题才是王道,必须把真题扎扎实实吃透!真题非常重要!就算什么都不做也要把十年真题完整的过哪怕一次,当然次数越多越好。做真题!做真题!做真题!重要的事说三次!一、关于英语简单说下,因为自己是英语不好,四六级都是飘过的,虽然今年英语简单,但还是渣。知道自己学的不好,所以就选择最笨的方法。个人感觉我的方法适合英语语法不好和基础不好的孩子。我的英语主要是背单词和做真题。过完年开始背单词,是放在文章中背的,过得比较细,背到六月初才过完第一遍。我考研英语真题的每一篇文章,都过了七遍。英语真题七遍大法:第一遍:先把真题文章中的所有不认识的词和重点词挑出来背。我用的是《考研大趋势》,他讲的比较细,适合基础不好的孩子听。第二遍:背完单词后把文章整体读一遍,放在句子里理解,通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整体大意。第三遍:做题。笔者开始做真题已经到五一了,真题最迟暑期开始做,否则过不完。前期可以做张剑黄皮书150篇来适应,笔者从三月开始每天两篇,到暑假时差不多做完了。第四遍:翻译。这是最重要的部分!把做完的文章自己动手翻译一次,不要心译或口译,一定要笔译写出来,写完了和参考译文对比。再把题目和选项也进行翻译,有的题目做错就是因为没有完全理解了选项。把自己翻译的不对的句子进行长难句分析,一定要弄懂句子结构和每一个单词的意思。最后再把全文结构理一下。我刚开始一天只能翻译一篇还各种不通顺,到后来翻译得多了质量和速度就都上来了。第五遍:晚上把做完的文章听一次,也是听的商志的真题课,加深印象。第六遍:第二天早上起来先把昨天做的文章读一次,再开始背新的。第七遍:模拟卡时间再做一次,并注意正确率。 大家一定要在最后一个月里卡时间模拟,要不然不计时间做题,上了考场就会慌。做到最后记住答案也不要紧,关键是培养做题思路。 注意这个过程的每一次都要读文章,否则就算不上一遍。阅读和翻译题要进行全文翻译。完型和新题型可以不用全文翻译,但也要把不认识的单词搞懂。二、关于政治考研大纲出来后买了大纲解析,也用的肖秀荣,一直跟着走,不要开始的太早,大纲出来后开始时间足够的,当然后期题目也是相当够的,前期《1000题》后期肖八肖四。我把红宝书利用的比较充分。具体做法是按章节先看,看一章做一章1000题,然后把错题的相关知识点在大纲解析上找到画出来再看一遍,考前也用这个加肖四足够。政治选择题是重点练习对象,注意训练速度和正确率,大题的话答题思路要清晰,内容要多。三、关于专业课专业课才是重中之重!专业课才是重中之重!专业课才是重中之重!一定要重视专业!重要的事说三遍!!!专业课一门就150,专业课考好了,总分自然低不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年因为过分重视公共课而忽视专业,最后摔在专业上的大有人在。说到如何进行基础复习,建议大家去看《南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复习心得总结》,那篇五万字的长文说得非常详细,对我很有启发。文学史:古代文学专业课看书较多,建议大家及早开始。我在九月份开学之前将所有首师大给出的参考书目认真过了一次并整理了笔记。文学史从四月初开始,看到六月初结束第一遍。建议大家第一遍过得细一点,到后面再过就轻松了,一边看书一边整理出框架笔记。到初试前,过了五遍袁行霈版文学史,一次章培恒骆玉明版复旦文学史。作品选:作品选不要定于一尊,因为古代文学的学科特殊性,所以其实是看的书越多越好,尤其原著。但考研复习时间紧张,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其实大一大二就应该做,在此提醒大一大二有志于考古代文学的孩子们,趁时间充足抓紧多看些原著诗文,对于考研复习很有帮助。作品选的话笔者是看了两套,袁行霈版和朱东润版,两套互补有无,扩大知识面。文学评论:710里最后的文学评论写作题,建议大家一定熟练掌握一两种文学批评的方法。除了首师大参考书,还是要看些书的。推荐书目: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刘俐俐的《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陶东风的《文化研究》。有时间的话还可以看看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这个重点讲形式主义批评,比较难懂。这道题除了看书,一定要自己动笔写,在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套路。710大家都要考,除了最后一道大题,基本上都是古代文学的东西。填空个人觉得出的都是常识,不会考特别偏,这块儿的诗词填空也不难,重复出现的题目是很多的,要多多留心。名词解释的话,我是把所有真题里出现的名词解释全部总结出来,放在一起背,考前背这个就差不多了。古代汉语和文论:古代汉语我把王力的四册书都看了一次,重点是每册里的通论和第一第二册里的文章。通论里的名词解释和简答要整理出来。还有就是要读一些古代文艺理论著作,笔者读过《人间词话》《沧浪诗话》《文心雕龙》,但读的半懂不懂,建议大家还是看些教材比较好。推荐书目:李壮鹰、李春青的《古代文学理论教程》,张少康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其他推荐书目: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814古代文学:专业课真题除了小题,剩下的都按朝代来做专题整理,并记录重题率。古文翻译回答问题这块儿,一定自己动笔翻译。 诗词句填空每年都有重复的,但是平时多留心背诵,我很喜欢背诗词,当时几乎是看到诗句就要求自己背诵。还有一点就是要把真题里考过的所有诗歌分析的诗都背下来,笔者发现诗词填空很容易出这里面的句子。 阅读回答问题,要重点看先秦说理散文和唐宋八大家散文,以及桐城派散文。诗歌赏析二选一,笔者报考唐宋方向,选的周邦彦的《兰陵王 柳》。论述二选一,因为我一直很喜欢《红楼梦》,而2015年正值曹雪芹诞辰300周年,所以一直关注《红楼梦》。笔者比较侥幸,但在这里提醒大家,多关注文学领域的学术动态,指不定哪条新闻就会被老师拿来出题。还有一点就是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考研复习强度大,必须有个好身体才能支撑。笔者复习期间每天跑步二十分钟到半小时,直到天冷的无法跑才停止。建议大家一定要坚持锻炼,饮食健康,作息规律。初试之前贵在坚持,一定不能偷懒,该看的书要读,该做的题动笔。踏踏实实,全力以赴到初试那天,考场上注意时间分配,注意速度。不要弃考,不要早交卷,不要多想,相信自己,认真答题,坚持考完,你就成功了一多半。复试的话,笔试题目不难,有之前初试的功底,还算比较轻松。英语面试不要担心,英语面试的问题我之前就准备了很多基本问题,如自我介绍、自己的家庭、喜欢的书、业余爱好、家乡介绍、考研原因。英语不会为难你的,老师人特好。专业的话我准备了诗歌,但没有问到。老师们很和蔼,不要紧张,然后要诚实,不会就是不会,但可以说说自己其他的理解。 最后说说考研心态的问题,很多同学都存在心态不好的问题,笔者的心态曾经也很不好,患得患失,但是三年的坚持学习,努力简化自己的生活,让我慢慢放平了自己的心态。我明白了自己为何要考研,自己希望从中得到什么。知识倒在其次,考试关键考的还是心态。唯一能够阻挡人的就是恐惧感本身,而恐惧感永远与当下无关,都是因为过去,而其实我们记得的永远不是过去的真实样子。考研本身只是一种选择,大家要以平常心来看待,但要以十二万分的努力去对待。既然决定了要走哪条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考研说到底是一场考试,考试就必然带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但大家不要害怕。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做的每一件事情,能清楚的区分其中随机性所占的比重,并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它,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而且大家也不用去羡慕其他人的快乐,想要有所收获,就要用最大的决心克制自己,心如止水,努力学习。从考研复习中应该获得的就是一种永不止息的奋斗感。人难免有天生自怜的情绪,所以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确定了考研,那就去努力,坚持到最后奋斗的经历,带给人的影响,绝对多到你的理解力之外。考研奋斗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每天不折不扣的完成既定任务,踏踏实实做好手里的每件事,弄懂每个不懂的问题,不拖拉不抱怨不偷懒。每天一点一滴的努力,才能汇集起千万勇气,带着你的坚持,引领到你想到的地方去。“吾人为学,当从心髓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光辉。”笔者把王阳明这句话送给大家,为学如此,为人也要如此。退缩就是堕落,满足就是怯懦。在精进的道路上,不疾而速的勇猛是我们唯一的护法。最后祝愿所有学子都学业进步,金榜题名!

俯而不对

备考哈师大古代文学: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来的

考研400分学霸的经验分享:从考研择校到复试录取,你要准备这些!关于考研,很多人现在都非常的迷茫。关于考研目的,关于如何择校,关于如何复习等等。这样的问题困扰着不少今年打算备考的同学。那么有没有一些好的建议和先例能给考研的同学有个好的借鉴呢?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小水有幸认识了今年备考哈尔滨师范大学的一个妹妹,她报考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并取得了400分的高分。小水征求了她的同意,将这份难能可贵的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虽然她因为英语单科线没过,又放弃了一志愿补录的机会而最终调剂到了云南民族大学,但是她的专业课那么高的分数不是高水平的人是做不到的。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文章有点长,因为不便于发布,所以更改成图片的样式,希望备考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同学耐心的看完,特别是要准备考哈尔滨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朋友!从考研择校到最后的调剂复试被录取,从调节复习专业课和上课、实习时间的冲突问题,她都做了很详细的解说。如果此刻的你对考研还有一些犹豫,你此刻对考研还有一些迷茫,不妨看看这篇文章,也许对将要备考的你有所帮助!备考哈师大古代文学高分经验贴正文如下(部分有删改):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如今这位妹妹已经在工作了,作为一个教师在一所小学里教书,她也想趁着开学钱赚点学费。她的梦想是将来能做一名优秀的编辑,因为她又非常喜欢云南这个地方,所以她这样选择无怨无悔。之所以想让小水把这篇文章发出来是因为妹妹衷心的希望这篇经验贴能够帮助2019年备考的亲。让他们在考研路上不至于那么迷茫,也可以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附哈尔滨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初试和复试参考书目:专业课一637文学理论专业课二837中外文学史(含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部分,选答其中两部分。)初试参考书:1、袁行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2、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3、钱理群《现当代文学三十年》4、朱栋霖《现当代文学史》5、郑克鲁《外国文学史》6、童庆炳和南帆的《文学理论》各一本。复试参考书:中国古代文学名作分析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关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的参考书的版本没有确定的要求,版本大同小异,只要认准了编者,大致没有错的。如果你还在考研路上迷茫,还在纠结考哪所学校,不妨和小水联系,也许我能帮你指一条明路。

实际

这个专业保研率和考研率很高,就业范围广泛,被称“万金油专业”

每年高考来临之际,总有很多家长纠结自己的孩子该如何选大学,如何挑选专业。很多家长和同学觉得汉语言文学专业似乎在近几年是个热门专业,但是又不了解具体情况,在这里可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万金油”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到底是什么样的。一、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学习的是中国文学、文字的精华内容,例如赏析古今的诗歌、小说、散文等。通过系统的培养,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可以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理论功底。汉语言文学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写作、经典诗文诵读等8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和美学、中国当代文学史、民间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4门专业方向必修课。所以,这个专业要学的东西也是覆盖面很广的。二、你是否适合这个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热爱文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爱好读书写作,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能力。那么,这个专业对于你来说是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另外,从就业角度来看,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多从事教师行业,那么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你对文学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什么领悟能力,甚至作文很少及格,那么也许这个专业就没有那么适合你,如果还想要报的话,就要慎重考虑一下了。三、读了这个专业将来能从事什么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是基础性人才,就业范围比较广泛,所以总被大家笑称“万金油专业”。但是如果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什么都能干,却什么都干不好”那就错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练就的是文字功底,只要是从事与文字能力相关的工作都可以做的有声有色。例如党政机关、科研单位、报社、广告公司等,在其中担任秘书、干事、记者、编辑都可以。另外,如果继续深造或者选择当专职作家也是很好的出路。而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保研率和考研率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比例是很高的。四、要读这个专业,选什么大学比较好?一般首选“国家重点学科”。例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这一学科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该学科覆盖了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古典文献等二级学科。如果想要考研时调整方向,报这几所大学是最佳选择。但是如果分数不够,还可以选择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这样的二本院校,其中这两所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重点学科,也可以培养出优异的学生。当然,除了以上所说,还有很多院校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这样的名牌院校还有渤海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等普通二本院校。所以,无论你分数高低,如果真的很想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那么还是有很多学校可供选择的。以上就是一些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简单介绍,希望能够对想要报考这个专业的小伙伴有一定的帮助,最后祝大家梦想成真!

能立

易中天:四十年前我的「考研」经历

本文作者:易中天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四十年前的1978,对于我是重要的一年。这年9月,女儿出生。差不多同时,我被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录取,成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批研究生。那时还没有建立学位制度,因此不叫硕士生,就叫研究生。由于招生和录取都在1978年,所以叫“1978级研究生”。写成“1978届”是不对的。届是毕业的年份,级才是录取的年头。这里面很有些故事...不是想考就能考教育部的通知大约是一月份发出的,有三项规定特别重要:三项规定年龄放宽到四十岁不限学历各单位不得阻挠第一条对我没什么意义,当时我才三十一岁。第二条就重要了,因为我只读过高中。不限学历,就能以“同等学力”参加考试。这四个字,常常被错误地写成“同等学历”,这也是不对的。学力不是学历,请不要写错别字。各单位不得阻挠也很重要。1978年还是计划经济时代,报名是要单位开介绍信的,而胆敢报名的差不多都是各单位的骨干。谁愿意放走骨干呢?没有这一条,估计很多人考不成。三条政策,想得都很周到。我不知道制定政策的是谁。但我知道,那时中央高层和各个部门的领导,都经验丰富老成持重,也都一心一意为国为民。1978,真是个特别的时候。想考研,却压力山大报名很顺利,压力却是空前的。因为尽管有“各单位不得阻挠”的政策,我所在单位(乌鲁木齐钢铁厂二中)的领导还是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考不上,就安心留在单位工作,直到退休。当然,在此前提下,他们也给了我最大的支持:除了正常上课,可以不参加学校的其他活动,以便有足够时间备考。时至今日,我仍然很感谢他们。不过,我毕竟是同等学力,而且这个学力还需要证明。从报名到考试,却只有三个月的业余时间,而竞争者则是等待了十年之久的许许多多老大学生。这就不能硬拼,还得有点策略。神逻辑,开启一线曙光当时一共考四门:政治、外语、基础课、专业课。这里面最难的是外语。读高中时我学的是俄语,毕业后十几年没用过,33个字母都认不全了,怎么考?好在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丢了外语的人多了去,北京大学甚至干脆不考外语。于是我便给武汉大学的招生办写了封信,询问武大是不是也能像北大一样免试外语。对方很快回信,全文如下:外语不论语种,一律考试。成绩是否分记,无可奉告。我的神啊!这就是老天爷来帮忙了。我又没有问成绩是否分记,你多此一举干什么?喜欢推理的我马上得出结论:外语成绩是分开计算的,分数线只按照另外三门课的成绩设定,上线就能参加复试。只有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外语成绩好的才有优先录取权。那么,为什么要为它费时间?这成绩,俺不要了。何况当时规定考外语可以带词典,总不至于交白卷。那就考多少分,算多少分。政治课也不怕。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我都读过,《毛泽东选集》更是读过不止一遍,基础好着呢。考试前一天,再请学校的政治老师辅导辅导,问问当前的时事政治问题,就OK了。多出来的时间,全部给另外两门课。有效方法:编教材基础课,是古代汉语。专业课,是古典文学。这个我有童子功,否则不敢报名,但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必须全力以赴。我的办法,是编教材。至今我仍然认为,这是应付考试最好的办法。你想啊,如果你连教材都编得出,还怕考试吗?“自编教材真迹,翻箱倒柜找出”所以这两门课,我考得非常轻松。出乎意料的是政治课,没有什么选择题、填空题之类,每道问答题都是一篇小论文。这是很考人的。你得基础扎实,你得会写文章,更重要的是你得思维敏捷快手快脚。如果时间到了还没做完,前面写得再好也是白搭。幸好,我很快。当然,也很累。从此改变命运走出考场,风清日朗。那是1978年5月5日和6日,考试地点是乌鲁木齐一中。每人一张桌子,相互隔得很开。其实那时很少有人作弊,而且就算想作弊也不可能。考生与考生根本就不认识,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也不相同,考题自然五花八门,一间教室之内很难有两张相同的试卷,谁抄谁呀?其他方面就很宽松。可以看表,可以喝水,还可以抽烟。监考老师看着这群二十多岁到四十岁的考生,眼睛里透出来的都是鼓励和疼爱。那时,整个教育界都有一个共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已经耽误了十年,再也不能耽误了。只要是个人才,就赶快让他们脱颖而出吧!1978,真是个美好的时候。自此,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诚哉斯言!

扶桑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四大”

周末和一位想买房的朋友曹老师喝茶闲聊。朋友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朋友说,买房不能买四层、十四层等。朋友说,你看很多宾馆酒店的第四层楼的房间多标518、516等,而不标418、416等。朋友说,这多是很多人认为4读音和死相似,人们是趋吉避凶的数字崇拜心理使然。我说,那不尽然。四大名亭之首的滁州醉翁亭君不见:史上有著名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我们伟大的中国这光耀千古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名贯中外的西安、罗马、雅典、开罗"世界四大古都"。有国人尽知的西安、南京、洛阳、北京"中国四大古都"。有佛教爱好者心中的胜地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四大佛教名山"。有善男善女口口相念的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大菩萨"。四大菩萨之地藏王菩萨有寺庙里赫赫有名的"四大天王"。这四大天王是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握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手缠一龙的西方广目天王、手持宝伞的北方多闻天王。有相当于现在清北地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古代四大书院当然了,还有我们中国人永感骄傲的造福全人类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四大发明"。四大菩萨之观世音菩萨我说,你看看,这些与"四"字有关的可都是大吉大利的我说,我们都读过很多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四大"。我和这位教中学语文的朋友边喝茶,边闲聊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那些著名的"四大"。有读书人必读但终其一生也难卒读的汇有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四大菩萨之文殊菩萨有古代读书人必读的"四书",这四书可是很了不起的,它们分别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有旅游打卡胜地"四大名亭"。这四大名亭是滁州的醉翁亭,与之有关的是欧阳修的千古名文"醉翁亭记";北京的陶然亭,与其有关的名作好像不多;长沙的爱晚亭,与之有关的是杜牧的"山行;还有杭州的湖心亭,与之有关的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四大菩萨之普贤菩萨有名满天下的"四大名楼"。这四大名楼是山西永济的鹳鹊楼,与其有关的是王之涣的名诗"登鹳鹊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与其有关的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与其有关的诗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崔灏的"黄鹤楼"的。还有湖南的"岳阳楼",与其有关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四大名楼之岳阳楼说到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著名"四大",还有大家津津乐道的"四大美女"。这"四大美女"有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一说。这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西施是越国美女,与其有关最著名的故事当数"卧薪尝胆"。四大美女之西施王昭君是汉代美女,大家熟知她的是"昭君出塞",描写其诗文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三。貂蝉是汉末美女,大家熟知与其有关的是"吕布戏貂蝉"和"王允巧使连环计"。杨玉环更是其中大名鼎鼎。很多大诗人都为其写过诗,如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杜甫也写过杨玉环,杜牧的"过华清池"写的也是这位美女。四大美女之杨玉环古文学史之初有"四大神话"、还有"四大民间爱情故事"。这"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这"四大民间爱情故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他们分别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四大美女我们喝着茶,开心地聊着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史上的那些著名"四大"。朋友说,著名的"四大"还有:"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指的一是司马相如,他的著名作品"子虚赋"、"上林赋"等;二是杨雄,他的著名作品有"河东赋"、"羽猎赋"等;三是班固,他的著名作品有"两都赋"等;四是张衡,他的著名作品有"西京赋"、"东京赋"等,当然了,张衡更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四大名楼之黄鹤楼著名的"四大"还有:"初唐四杰",这"初唐四杰"指的是唐初"王、杨、卢、骆"四位著名诗人。"王"指的是王勃,他的著名作品有"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杨"指的是杨炯,他的著名作品有"从军行"等。四大名楼之鹳雀楼"卢"指的是卢照邻,他的著名作品有"长安古意"等。"骆"指的是骆宾王,他的著名作品有妇孺皆知的"咏鹅",还有"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等。著名的"四大"还有:"楷书四大家",这"楷书四大家"指的是"颜、柳、欧、赵"。"颜"指的是唐书法大家颜真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祭侄文稿"就是其著名的书法作品。楷书四大家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柳"指的是唐书法大家柳公权,他的著名书法作品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纪圣德碑"等。"欧"指的是唐书法大家欧阳洵,他的著名书法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等。"赵"指的元书法大家赵孟,他的著名书法作品有"松雪斋文集"等。宋四家之苏轼的寒食帖著名的"四大"还有:"宋四家"。"宋四家"指的是"苏、黄、米、蔡"。"苏"指的著名全能才子苏轼,他的作品人人皆知,这里就不多列举了,只提一下他的那副有"天下等三行书之称"的"寒食帖"。"黄"指的是黄庭坚。黄庭坚也是一位大才子,他是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著名书法作品有"松风阁"等。元曲四大家"米"指的是米芾。他的著名书法作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等。"蔡"指的是蔡襄。他的著名书法作品有"陶生帖"、"京居帖"等。著名的"四大"还有"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指的是苏东坡门下的四位才子。这四位才子是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和秦观。这"苏门四学士"各位代表作就不再列举了。初唐四杰之卢照邻宋代还有著名的"中兴四大诗人"。这"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尤杨范陆"。"尤杨范陆"名列榜首的"尤"指的是尤袤。非常可惜,尤袤很多人不了解。他的代表作有"落梅"等。"杨"指的是"杨万里",杨万里,大家都很熟,他的代表作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四大名著之水浒传中的卢俊义"范"指的是范成大。范成大的名头也很大,他的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陆"指的是陆游。陆游是"中兴四大诗人"中名头最大的。他的代表作有"卜算子.咏梅"、"示儿"、"游山西村"等。我和朋友喝着茶,聊着天,很开心聊着这些山高水远的事。汉赋四大家之张衡朋友说,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有很多"四大"的,比如"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悲剧"、"元曲四大爱情剧"、"临川四梦"、"四大传奇"、"四大吝啬鬼"、明"唐、祝、文、周四大才子"等。我说,哈哈。我们如此闲聊,真的有掉书袋的文人气还是酸腐气?元曲四大悲剧朋友笑着说,我们这么一说,看来"四"还真得不错,还是很吉祥的。真的如俗语所言,是事事如意的。我哈哈一乐,给朋友斟上一杯茶说,那我们就接着聊大家更熟悉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朋友品着清茶乐道:如是如是。四大民间故事(文中图片均采自网络,如侵权急删)

黍离

中国大学一流学科巡礼:中国古代文学

贵州省一流大学课程重点建设项目 “中国古代文学”简介 贵州省流人学课程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古代文学”2017年8月正式批准立项,建设期限为2017-2020年。项目负责人为《安顺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人文学院教授伍微微。项目组共有成员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硕士5人,博士(含在读)2人,本科1人。高级职称占比达75%,硕博教师占比达88%。团队成员中,有安顺市市管专家1名,校级重点支持学科学术带头人2名,校级重点支持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2名,是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团队。 该项目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改革为中心,全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大力推动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允分利用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课程内容 该项目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将课程分为中国古代文学主干课系列与学科专业拓展课系列。主干课系列有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专业拓展课系列有本上文化点讲、文学经典背诵、朗诗活动、戏剧编排活动、传统文化与民俗调查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注重实践性、多样化、传承性,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桥梁,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遵照“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思想,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一方而请专家学者给学生做古代文学、传统文化方而的讲座,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而与学术视野;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考察文庙、传统文化村落等,参加传统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完善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 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在2015级、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通过背诵经典、录制视频、诗词创作、文学作品情景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情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如戏剧比赛、朗诵比赛等,如刘蕊杏老师指导安顺学院参赛节口“飞鸟各投林”荣获第二届贵州省大学生“红楼梦”戏剧小品大赛二等奖。此活动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以展示学生的文艺才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积极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大力推进网络课程建设 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充实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完成《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大纲、习题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大力建设开发《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积极开展教学与学术研究,实现教学与科研相长 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大力开展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篇,教改论文2篇,新增省级科研项目1项,出版教材1部。以该项目为依托,举办第一届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暨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第十届青年论坛。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依托本项目,大力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文化道德建设,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一方而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如伍微微、石烙、蓝芳等团队成员深人各机关单位、乡镇、社区,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效显著,得到广大群众好评。另一方而,本项目建设不断拓宽眼界,通过平台搭建,建设横向项目2项,凸显服务地方的应用性。关注“专业教育菌”,喜欢就请分享吧